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单元整体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概述1.1 单元背景随着学生对数的认识逐渐深入,他们已经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本单元《分数和小数》。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互化方法。
- 掌握分数和小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单元内容安排2.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和小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分数和小数的比较2.2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分数和小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2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比较(2课时)- 综合练习与拓展(2课时)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和小数的实际应用。
-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和小数概念的理解。
- 对比教学: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分数和小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实际应用和比较方法。
-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成速度等。
-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4.2 反馈机制-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
- 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 教材: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编写的练习题及测试卷-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六、单元总结本单元通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实际应用和比较,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教案 全册

学年第二学期_青岛_版_数学_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所任班级:__六____年级任课教师:______教材内容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扇形统计图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显示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回顾与整理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整理。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8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8人。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第七课时(复习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你学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估算、笔算、口算、计算器算……教师及时补充或纠正。
教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想不想试一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计算方法,是对将要展开的学习进行前测,及时了解知识板块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以便为以下解决困惑和疑难做铺垫。
同时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梳理归网,学习内化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王老师买了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他带了800元钱,)学生自读信息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板书(1)800元钱够吗?(2)应付多少元?(3)如果够了应找回多少元?如果不够应再付多少元?【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可以了解到学生有效选择计算方法的程度和思维的深度。
2.解决问题,梳理知识全班交流解决问题(1)800元钱够吗?引导得出估算方法。
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估算的?结果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学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420042003.8×190≈760;3.8×190≈760;3.8×190≈800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对于用笔算、口算、计算器算的同学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相机讨论得出用估算解决该问题的优势和合理性——不需要精确计算,可以选择估算【设计意图】教师从解决“800元钱够吗?”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比,使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和方法,明确当解决的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选择估算,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策略性。
(2)承接解决“800元钱够吗?”的过程,顺势提问如何解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思考如下问题:第一,你会选择哪种计算方法?第二,为什么选择这种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提高利用比例的能力,掌握一些与正比例相关的知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运用比例思想,发现身边的正比例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信息窗二(正比例)
通过展示物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2. 通过练习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1.让学生通过列举表格的方式,找到两个量之间的比,并观察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教师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聚焦点数与距离的关系,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深入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正比例关系,并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等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利用比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授课时要注意让学生动手,积极参与。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要与身边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
利用练习、能力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及时总结反馈。
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就明年数学备课纸数学备课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
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四、当堂检测自主练习3,4题五、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老师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个表格,看同学们能不能填写出来。
电脑出示表格图形特点体积公式侧面积表面积公式圆柱圆锥5、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建构研究问题的策略。
谈话: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信息窗3中求冰淇淋盒的体积时,大家想到求冰淇淋的体积也就是求圆柱的体积,大家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刚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表现的最出色。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综合练习”第3题教师先简要介绍雨量器的作用和构造。
雨量器的外壳只有一个底面,内部的储水瓶底部是圆柱形的。
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雕成的最大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等于正方体底面内切圆的面积,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然后计算,再集体订正。
5.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这是一道求组合图形容积的题目。
信息窗三(反比例)-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三(反比例)-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自我发现和总结反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仪2.教材、练习册3.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四、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新知识1.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尝试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解释什么是反比例。
2.课件上出现反比例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帮助他们理解反比例的特点。
Step2 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1.简要讲解什么是反比例,并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的差异性和关系。
2.辅导学生记住反比例的相关性质,重点是反比例的比例常数。
Step3 练习解题1.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巩固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Step4 总结与提高1.让学生尝试自我总结反比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2.通过课上学习和互动方式,问答、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反比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反比例的应用能力,运用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件展示、问答等,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让学生真正掌握反比例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达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10.1策略与方法—数形结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10.1策略与方法—数形结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
2.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3.理解数形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教学实物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数形结合,并与学生讨论数形结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数形结合的概念。
数形结合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形状性质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
2.方法讲解:
(1)学生通过教学课件,观看相关的动画,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2)教师在黑板上,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数形结合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课堂练习
1.教师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2.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课堂总结
1.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点评,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2.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内容,并布置一些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课堂练习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方法,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康庄小学王永胜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0.02÷0.47≈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
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列式:0.49÷0.47-1≈1.043-1=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学校名称:课程(科目)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青岛出版社适用年级:六年级授课时间:72课时【全册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四)综合与实践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五)总复习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小学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纲携领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与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免费下载】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0.02÷0.47≈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
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列式:0.49 ÷0.47-1≈1. 043-1=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49 ÷0.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 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 年民航的客运量比 2003 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 年比2003 年增长的人数是 2003 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 年的客运量比 2003 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 2004 年比 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 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 0.49- 0.47 )÷ 0.47= 0.02÷ 0.47≈0.043=4.3%答: 2004 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 年同期增长 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
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列式:0.49÷ 0.47 - 1≈ 1.043- 1= 0.043= 4.3%答: 2004 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 年同期增长 4.3%。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在清净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前景。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二、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
(2)重视数学策略与方法的结构和提升。
(3)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师引导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4)练习题少而精。
本教材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题,使其都具有代表性。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第一单元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第二单元选取现实素材,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第三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重视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
第四单元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五单元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总复习独特的编排结构,使分散的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用深刻、典型的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综合复习知识。
四、本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1)、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
(2)、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4)、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实际)距离。
(5)、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1)、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w W w .x K b 1.c o M(2)、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3)、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地表示数据。
五、学习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1)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用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完整)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推荐文档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3、各单元分析与重点、难点及编写特点第一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成数、税率、折扣、利息。
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难点: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现实素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循序渐进地安排知识内容。
(3)练习素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3)体现从猜想到验证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第三单元比例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学下册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数学下册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单元:1. 分数的加减法2. 小数的加减法3. 分数和小数的乘法4. 分数和小数的除法5. 三角形的面积6. 四边形的面积7. 时、分、秒的换算8. 体积的计算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示范、解释和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与应用:通过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实际应用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与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3. 个性化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估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立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立方体》
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内容概述
《长方体和立方体》是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单元,主
要包括以下内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
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设计
3.1 教学内容
-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
-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际应用
3.2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单元教学资源
- 教材:《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 辅助材料:长方体和立方体模型、计算器、练习题等
五、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
- 第二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 第三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 第四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际应用
六、单元教学总结
本单元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理解程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全册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 49-0 47)÷0 47=0 02÷0 47≈0 043=4 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 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
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列式:0 49 ÷0 47-1≈1 043-1=0 043=4 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 3%。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 49 ÷0 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求绿点例题:10月2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约为1万人 10月3日约为0 8万人。
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1)谈话:“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2)学生交流汇报:我们把10月2日的旅游人数看作单位“1”。
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就是指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的数量相当于10月2日的百分之几。
(3)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方法1:(1-0 8)÷1 方法2: 1-0 8÷1=0 2÷1 =1-0 8=20% =0 2=20%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类型的题目上你觉得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谁比较)随机练习:(1)4是5的()% 5是4的()%(2)5比4多()% 4比5少()%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2.(自主练习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本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基本练习。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因为“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而“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所以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与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结果不相同。
3.只列式不计算(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4.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然后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判断:甲比乙多10% 乙比甲少10% ()讨论:为什么甲比乙多10% 而乙比甲不是少10%呢?难道我们做错了吗?学生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之间讨论明白“1”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学的很轻松。
不需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解决。
在学习的过程中组长的作用很大煅炼了他们的能力。
第2课时一、创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自主练习第5题李叔叔家近两年三种果品产量情况如下。
(1)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几成?(2)今年板栗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几成?(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6题。
三、巩固练习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2.对比练习:王爷爷家养了60只公羊 75只母羊(1)公羊只数比母羊只数少百分之几?(2)母羊只数比公羊只数多百分之几?设疑:都是求相差只数的对应分率为什么母羊比公羊多25% 而公羊比母羊少20%呢?3.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光明小学最近装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1)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只用4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2)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3)实际投资4万元比原计划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A 1÷(4+1) B(5-4)÷5 C 4÷5 D 1÷54.自主练习第7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的学习学生学的很轻松。
不需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解决。
在学习的过程中组长的作用很大煅炼了他们的能力。
信息窗2: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每年“十一”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2)到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
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
谈话: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能不能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该如何列式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
102× 84% =102×0 84=85 68(万人)答: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有85 68万人。
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已知到海滨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84% 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102万人的84%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
补充练习:(1)张红看一本200页的书已经看了全书的80% 看了多少页?(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个零件还剩下10%没有加工完还剩下多少个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5万余件。
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1)画图理解题意(2)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方法(1):5-5×70% 方法(2):5×(1-70%)(3)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据。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1 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量。
2 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30% 这时要示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5万件的30%是多少。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1 只列式不计算(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2 自主练习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
(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自主练习第9题。
第1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
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
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1、一袋大米240千克已经吃了25% 还剩多少千克?2、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 有男生多少人?3、列式并说出理由:江边村去年种2000平方米的冬瓜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