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宿建德江1-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围绕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在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注重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提高。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百度文库《宿建德江》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建德江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意境。通过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宿建德江》的意境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教学情景:
1.利用多媒体展示建德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播放古风音乐,营造古典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孟浩然,身临其境地体验诗人在江边的孤寂与沉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
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
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
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师板书课题。
3.揭题,解题。
(1)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宿:过夜。
(2)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
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
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
背诵全诗。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
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
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
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
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
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
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建德江”是一个地名。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介绍诗人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
准、读好。(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宿建德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语文是初中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级作为初中最后一年,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时期,也是面临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阶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是《宿建德江》,是一篇少年题材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宿建德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不断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少年形象。
通过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语言表达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内容;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对文本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予以描述;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寻求真理;
4.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
2.运用适当的语言对文本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文本;
2.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介绍小说《宿建德江》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阅读理解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宿建德江》;
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汇、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
3.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文本的主旨和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宿建德江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3《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
重点分析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重难点分
析
难点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内心的孤寂学生较难感受,因为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少。
难点教学方
法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羁旅的愁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1、在唐朝,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然而,有一位常年隐居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的来到
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江时,天幕低垂,明月当空,触发了诗人心中愁绪,于是孟浩然写下了这首诗《宿建德江》,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孟浩然。
2、简介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与另一位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诗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宿建德江就是留宿在建德江的意思。
4、学习多音字“宿“。
5、师范读古诗。理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思。移舟:滑动小船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渚指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客指旅客,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是说把船停靠
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游子心头又涌上几分愁绪。
6、师范读后两句诗。旷空旷,辽远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面上,仿佛和人十分亲近。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宿建德江》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宿建德江》
教案及反思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德”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古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想到的景色,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呢?(出示课件: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诗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现在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在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理解诗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教学后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
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优秀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词“德、渚”,理解诗文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入
1.谈话导入:分享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进而引入课题《宿建德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渚)、明确朗读节奏。
2.解诗题:《宿建德江》——以舟泊暮宿在建德江。
3.学生自读。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
(画面感)
2.渚是什么意思?
(水中小块陆地)
3.“愁新”是什么意思?
(为思乡而忧思不堪的心愁)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情景吗?
(充满诗意,日暮时分,行走了一天的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岸边。)
5.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忧愁、情绪低落)
6.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意境深远)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
(天地广袤,夜色宁静,一轮明月把天和树,还有水连接在了一体,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来慰藉。)
3.你们这样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吗?
(视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想象”等赏析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
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诗句连连看
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
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
(一)《宿建德江》
1.释诗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宿建德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全诗;分析诗歌的意境、描绘的画面及其表现手法;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建德”、“江清”等;体会诗人孟浩然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比阅读,了解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的共同特点。同时,结合教材,拓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脚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讨论的精华记录在黑板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宿建德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宿建德江》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宿建德江畔所见景色的诗。它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风的代表作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江清月近人”中的动静结合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宿建德江》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理解诗词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课件或黑板、粉笔
3.《宿建德江》的诗词内容和注释
4.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江边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江河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江河的兴趣,引导学生围绕“江河”展开自由联想。
呈现
在黑板或课件上展示《宿建德江》的全文,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诗。读完后,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感受进行简单的表达。
感悟与理解
1.解读诗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结合古代江河的地位和人们对江河的感情,解释作者为何选择在江边宿营,以及诗中表达的情感。
2.诗意表达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鼓励他们用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达。可以鼓励学生用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情感体验
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通过分组朗读、演绎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情感体验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提供一些情感词汇和肢体语言的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角色情感。
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和点评。鼓励学生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作品,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巩固与拓展
在家长会或班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活动,展示他们的
学习成果。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文化界人士到场进行点评和指导,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宿建德江》
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古诗词《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2.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教学难点:翻译古籍古文。
教学方法:听写、课堂比较、解析诗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表关于江河的故事、传说以及好听的歌曲等。
(2)展示图片,呈现江河风光,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
(1)了解作者背景
作者:杜甫
时代:唐代
(2)了解诗词内容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3)解析诗词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写作者途中泊船停留在烟雾缭绕的
渚边。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临夜思家,客情已愁,但苦思无故,又无办法解决,愁上心头。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此句形容大自然,当时是狂风呼啸
的夜晚,树木显得寂寞而孤单。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作者伸手不见五指,静观夜景。
画面衬托江水的清澈和良夜的宁静。
第五句:“三万里河东入海”,远看长江入海口,长达三万里
的江水翻腾汇入大海,气度宏阔。
第六句:“五千仞岳上摩天”,写下壮阔的自然美景。形容高山,像塔一样穿天而起,恢弘大气。
三、巩固练习
(1)听写诗词第一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这句
话所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课堂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
总结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六、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