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
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
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
孙守任和范文澜。
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
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
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
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
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
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
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编着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和论着就其思想旨趣和体例内容而言都体现了“三次革命高潮”理论的特点。
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三次革命高潮”为标志的学科理论的影响, 充分展示了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所产生的实践意义。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
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
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一.中国近代史时期:民主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四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
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
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
孙守任和范文澜。
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
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
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
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
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
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
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编着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和论着就其思想旨趣和体例内容而言都体现了“三次革命高潮”理论的特点。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任务: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统治。
(反帝反封建)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重点讲述
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②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③社会各阶层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探索)
重点讲述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
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
代化探索
《南京条约》
《天津》《北京》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开始沦为
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
——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目: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重点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
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对不 对,为什么? 不对,观点混淆了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应该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来分析。必然性就是应该从战前中英两 国情况来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探索的失误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 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 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使左倾错误泛滥。“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
(3)创建海军——中国军事开始近代化
(4)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
3、评价:
(1)洋务运动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
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洋务运动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告终,这是必然的,因为它以维护
落后的封建制度为目的,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标题)辛亥革命:
严重失误。
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使党、国家和人民遭
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年代-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时期:1945、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一、总体把握1、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
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1)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使中国沉沦。
(3)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4)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化。
2、三个阶段(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近代史(一)
2、过程 目的:把中国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地,就要打开中国大门。 第一步:外交手段(1783年,英王特使马 戛尔尼访华,希望除广州外,增加宁波、 舟山和天津作为商港,被拒绝) 第二步:走私鸦片(被禁止) 第三步:发动战争(1840——1842年鸦片 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
兴中会成立宣言
光复会誓词
华兴会部分领导人,左 一黄兴左四宋教仁
同盟会成立时的成员合影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
2、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 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 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 核心思想: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制。 影响: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 缚,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 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 高涨。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
五、清朝政局的变动
1、1861年“辛酉政变”,以慈禧为代表的 “议和派”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曾国藩、李鸿 章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发展起来。 3、内政外交的转变。 以慈禧为代表的新统治者,为巩固满清统 治,对外推行“和好”政策,借助列强势力镇 压人民反抗;对内进行改革,积极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强化军政实力。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
一个形态,是指近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两大主要矛盾,是指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四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三是中国人民为挽救 民族危亡,争取民族振兴的探索;四是中国近代化 的开始和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
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
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
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首先,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1年-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接着,近代化探索包括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等,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现代化。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了帝国主义侵略、革命、近代化探索、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等多个方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 国 近 代 史 线 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1949、4 也叫:民主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中共成立1927P58中(二)国土地革命时期近(1927、8代1937、7、7史19311936、12、1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7、7日本的侵略 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12做法:工农红军改变为新四军、八路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三)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1937、7、7—— 中国军队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 1945、8、15) 中国的反抗 的三次大捷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内容:P83 1945、4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中 1945年 加速日本投降的五件事:P84 国近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 代 也回到祖国怀抱史准备内战——重庆谈判 原 因(1945、8-——1945、10)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四) 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转战陕北 陕北战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1945、8、15-—— (1946、6——1947年夏) 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1949、9) 领导人、军队——刘邓大军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意义:P94党主力收缩,决战时机成熟主力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概况:P96—P98(1948、9——1949、1) 意义:P99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到长江北岸政权垮台——渡江战役 概况:解放军三路进攻,占领南京,政权垮台, (1949、4) 国民党一败涂地退往台湾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A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B 、蒋为赢得时间,欺骗人民C 、中共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8、15)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1945、8——1949、4)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2、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 ①政治: A.列强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王朝推行新政,但最终走向覆亡。 C.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A.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 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断发、不缠足运动、电影、见面礼
1、19世纪中后期(1840--1894)
①政治:A.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式军队诞生(海军、陆军) C.中国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五口通商、 总理衙门) ②经济:A.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 B.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 b.近代工业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 ③思想: A.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 B.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④社会:易服;报刊;铁路、轮船航运;邮政、电报
4、 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①政治上: 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 家统一----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 并迫使红军长征----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 到 “攘外必先安内”,再到联共抗日 B.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创工农武装据道路(南方革命根据地)----制定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D.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②经济上: A.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 B.官僚资本开始形成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1.时间类型分期: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革命类型分期:(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也叫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形态分期: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统治类型分期:(1)1840—1912年:清王朝统治时期。
(2)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1928—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期。
(4)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5.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线索总结:(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3年)。
(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也叫国民革命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也叫“十年内战”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其中,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界,分为土地革命战争中前期和后期。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也叫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也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三年内战”时期。
(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也叫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7)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
(8)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9)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前)。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近代史的主题:bai中国人名在谋du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zhi 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ao,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
近代史阶段划分:
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
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
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2、1924--1927 大革命时期
3、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
4、1937--1945八年抗战
5、1945--1949解放战争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1 反对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2 近代一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3 近代一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的前奏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39-1842),也称“中外冲突”、“公元金边”或“定睦之战”,是一系列中英两国武装冲突,以向中国供应鸦片占有大量地区为筹码,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中国事件,给中国的外交、社会、军事、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乾隆盛世乾隆盛世,是指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繁荣昌盛。
乾隆盛世的基础是财政和文物的保存,以及改革性的政策,如封建制度的延长和对民间宗教运动的监督。
从1736年乾隆帝登基后到1796年乾隆帝去世,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其最高繁荣与辉煌。
二、中国近代史重要变革1、百日维新及后生活改革1898年,中国学者和人士受韩伦、施西拉、舒克等先声启发组织起“爱国同盟”发动维新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不仅实现了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还实行了公布“九条议定”,实施散体经济、把封建军队改造成大规模的市民部队,另外,国家也对文学宗教等文化领域进行文化改革。
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袁世凯率军发动起義,在重庆推翻清政府,宣布推翻清政府和传位给民国,史称“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幾十年來在中國一代又一代埋下怨恨,更大范圍內對抗外國侵略及抗拒中國吃了大苦頭,但最終解放了中国的民族和自由。
三、民国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上海中学大学生组织了第一次浩大的群众性革命,抗议外国帝国主义、宗教压迫以及封建落后制度。
五四运动,斩断了封建政权,激发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开启了“民主革命”百年两次大背景之中的新时代。
2、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中国最早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时号称“共产主义革命委员会”,1923年7月1日改称“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七年抗抵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取得了劣势,成为中国的主流政党,并在1949年新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解放革命的历史性胜利,在中国历史上迎来了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评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评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以下两种观点:
1、三次革命高潮:一个同志发表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潮,并认为革命运动高潮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充分表露出来的。
此种观点被学术界称三次革命高潮说。
他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以此为线索来写这段历史的。
这种观点得到了谢本书、张海鹏等人的认同。
2、两个过程:这种观点来源于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论断。
即他所说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两大阶段近代史阶段划分:一: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分三个阶段1、1840--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60年代--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3、90年代到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深化二:近代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1、1919--1924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2、1924.1—1927.7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1927.8—1936.7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4、1937.7—1945.9八年抗战5、1946.6—1949.9解放战争四条线索: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侵略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抗争史:反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探索史: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南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长征、公社化运动经济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如:三大改造、改革开放1924--1927大革命时期一、大革命时间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二、大革命性质大革命,又称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我党和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三、大革命经过1924年1月,在我党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成立国民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
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
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
孙守任和范文澜。
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
还有
1
2
线索,
3、
,
论,
,还
说、“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说、“新三次革命高潮”说、“两段论”说等。
真正引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深入讨论的是1980年《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这篇文章不同意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为要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1984年李时岳又在《历史研究》第2期发表《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系统阐述了他本人的学术观点,使论辩进一步展开。
提出了中国近代史演变过程中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被称为“四个阶梯”论,这是近代史学者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其研究对象的标志性文章。
这一时期胡绳、章开沅、刘大年、戚其章、苏双碧、苑书义、荣孟源、胡滨、张海鹏、徐泰来、陈旭麓、汪敬虞、张耀美等人先后发表文章,阐发了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意见和主张,并参加了热烈的论辩,形成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几个重要的理论观念。
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六十年代,还是新时期的八九十年代,对中国近代史分期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都是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这两个时期的研究有几点共同之处。
1、探索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实质是在探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规律。
胡绳所揭示的三次革命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对中国近代史重要内容认同的结果,胡绳同时认为阶级斗争的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始终,并通过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规律。
胡绳是着眼于政治史,是从政治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的。
李时岳提出了“四个阶梯”的论断。
他认为四个阶梯恰恰是由中国近代史的
重要内容反映的。
李时岳在理解四个阶梯的基础上,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存在着两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前者是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向上发展的趋向。
“两个趋向”是李时岳探索近代史基本线索时对中国近代史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
代史》
中
“最
这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认识的根本差异,而这种根本差异无疑来自研究视角、方法及解释框架的差异,来自对中国近代史重新审视后的认识差异。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范式主要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对革命史范式提出了挑战。
其内部可分两派,一是李泽厚为代表的“告别革命论”,这是支流;二是罗荣渠、章开沅、虞和平等人主张以“民族化、工业化、民主化”作为衡量标准的现代化范式,或称“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
在这种范式下,洋务运动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与变法派人士所作出的激进主义政治选择的失误有关,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辛亥革命的前提条件不足以成立,“完全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志士鼓吹、争取的结果”,等等。
依照“新范式”对中国近代史进行重新审视,他们得出了“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的
总结论。
两种范式的关系:替代、包容还是并存
学术界关于新旧范式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以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即所谓“取代派”;二是用一种范式包纳另一种范式,即所谓“相容派”;三是提倡两种范式共存并立,认为不仅应当并存,而且应该倡导史学范式的多元并存,即所谓“并存派”。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论,就“范式”竞争而言,形成交锋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第二,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以“现代化包括革命”。
双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发生重大分歧,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均曾引起激烈争论,近二三十年内,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所有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在“如何评价”的问题上均发生过争论,观点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