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孙守任和范文澜。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

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及标志事件:

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

二、历经的政权:

清王朝晚期(1840——1912.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 )

北洋军阀时期(1912.4——1927.4)

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27.4)

三、近代社会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五、近代中国人民的任务:

反帝反封建

六、近代社会的分期:

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又称民主革命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4月)

概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七、知识网络

国近代史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

三次高潮性事件

典型代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先进的知识分子

,英军占香港岛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2)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 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 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 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孙守任和范文澜。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的分期法。金冲及主张以社会经济表征和阶级斗争表征结合为标准的分期法。还有刘大年主张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的分期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如下几个论断:

1、“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胡绳提出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胡绳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第一个革命运动的高涨;甲午战争以后出现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义和团失败后开始的第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归结为辛亥革命。强调中国近代史三个革命高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所谓的八大事件, 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八件大事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和内容。从反帝反封建的层面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勾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阶段论略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阶段论略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阶段论略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从而把中国人民引向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新的社会基础上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侵略中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中国首都北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占领中国首都),并且火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

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了实现霸占亚洲的计划,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成的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德日恶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清朝末年(公元1796年)至当今(201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与中华民族有关的历史。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史学家关注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教育社会学政治等领域研究中重要的背景。中国近代史以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政治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变革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可以概括为“晚清政治变革”和“新中国政治变革”两部分。

1、晚清政治变革

晚清政治变革是清末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和思潮所

形成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以及开垦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改革、税制改革、改革行政组织等综合性改革。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但由于受制于朝廷的缚束,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反弹的结果。

2、新中国政治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以“三大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政策:改革主权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地位,改革文化伦理原则。按照“民主革命”和“人民运动”的思想,从反帝反封建斗争到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在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轨迹。

二、经济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变革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改革史,形成了当代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

1、晚清改革

晚清改革是从清末时期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实现从封建资本主义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以促进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晚清经济改革的主要成果包括开垦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改革、税制改革、工业改革、货币改革等改革措施。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恶劣,这些虽然具有重要成果,但也受限于时代条件而未能得到完全发挥。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841年

三元里人民抗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同时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这样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阶级与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

1851年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任务: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统治。(反帝反封建)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重点讲述

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②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③社会各阶层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探索)

重点讲述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代化探索

《南京条约》

《天津》《北京》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开始沦为

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

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

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年代-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842年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

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85年

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

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和历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和历史的基本线索
说到对于近代史的分期,那么我认为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是近代史的时间界限,也就是时间的上下限在哪里,此外就是在我们所确定的这个时间范围之内,我们还可以更具某种标准把他分为更加具体的历史段落。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来探讨一下近代是从何时起,又到何时止。
下面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观点,和他们各自的原因。在看了这些之后,那么我将谈谈我自己的观点和我的原因。当然,我们一般所熟知的近代史的开始当然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爆发。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常说,近代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但是中国又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那么下面我就先说一下比较流行的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1644年清军入关:1640年因果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那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应与世界近代史起点相适宜。
3.1840年说:一般我们认为中国虽然没有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但是有一个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的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的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在西方列强侵入之下,打破了本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状态;也就是随着列强的侵入,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将我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体系之内。也就是从这是起,我们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等上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也就决定了在这前后的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社会历史的特征是不同的,所以应该把这一年作为近代史的起点。
wk.baidu.com关于近代史的起点的一些说法: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在这个时期,中

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

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

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

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

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

(3)三条线索: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

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

1914—1918短暂春天

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接着,近代化探索包括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等,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现代化。
此外,抗日战争Hale Waihona Puke Baidu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最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了帝国主义侵略、革命、近代化探索、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等多个方面。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了许多重要事件,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1年-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侵略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反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

探索史: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南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长征、公社化运动。

经济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如: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

1.时间类型分期: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2.革命类型分期:

(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也叫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形态分期:

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统治类型分期:

(1)1840—1912年:清王朝统治时期。

(2)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1928—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期。

(4)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5.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线索总结:

(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3年)。

(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也叫国民革命时期,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3)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也叫“十年内战”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中,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界,分为土地革命战争中前期和后期。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也叫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也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三年内战”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孙守任和范文澜。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

还有

1

2

线索,

3、

,

论,

,还

说、“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说、“新三次革命高潮”说、“两段论”说等。

真正引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深入讨论的是1980年《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这篇文章不同意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为要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进程。1984年李时岳又在《历史研究》第2期发表《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系统阐述了他本人的学术观点,使论辩进一步展开。提出了中国近代史演变过程中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被称为“四个阶梯”论,这是近代史学者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其研究对象的标志性文章。

这一时期胡绳、章开沅、刘大年、戚其章、苏双碧、苑书义、荣孟源、胡滨、张海鹏、徐泰来、陈旭麓、汪敬虞、张耀美等人先后发表文章,阐发了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意见和主张,并参加了热烈的论辩,形成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几个重要的理论观念。

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六十年代,还是新时期的八九十年代,对中国近代史分期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都是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这两个时期的研究有几点共同之处。

1、探索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实质是在探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规律。胡绳所揭示的三次革命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对中国近代史重要内容认同的结果,胡绳同时认为阶级斗争的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始终,并通过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规律。胡绳是着眼于政治史,是从政治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的。

李时岳提出了“四个阶梯”的论断。他认为四个阶梯恰恰是由中国近代史的

重要内容反映的。李时岳在理解四个阶梯的基础上,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存在着两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向上发展的趋向。“两个趋向”是李时岳探索近代史基本线索时对中国近代史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

代史》

“最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认识的根本差异,而这种根本差异无疑来自研究视角、方法及解释框架的差异,来自对中国近代史重新审视后的认识差异。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范式主要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对革命史范式提出了挑战。其内部可分两派,一是李泽厚为代表的“告别革命论”,这是支流;二是罗荣渠、章开沅、虞和平等人主张以“民族化、工业化、民主化”作为衡量标准的现代化范式,或称“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在这种范式下,洋务运动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与变法派人士所作出的激进主义政治选择的失误有关,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辛亥革命的前提条件不足以成立,“完全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志士鼓吹、争取的结果”,等等。依照“新范式”对中国近代史进行重新审视,他们得出了“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的

总结论。

两种范式的关系:替代、包容还是并存

学术界关于新旧范式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以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即所谓“取代派”;二是用一种范式包纳另一种范式,即所谓“相容派”;三是提倡两种范式共存并立,认为不仅应当并存,而且应该倡导史学范式的多元并存,即所谓“并存派”。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论,就“范式”竞争而言,形成交锋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第二,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以“现代化包括革命”。双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发生重大分歧,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均曾引起激烈争论,近二三十年内,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所有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在“如何评价”的问题上均发生过争论,观点截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