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0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0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课件

(10)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 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 D 形盒 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电磁感应定律。 (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 定律。
(4)相对论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 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 相同的,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
2.电磁学部分 (1)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37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 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 元电荷 e 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 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 姆定律。 (5)19 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 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 1.力学部分
(1)1638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 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 (2)1687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 运动定律)。 (3)17 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 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 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 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通用版)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十天回扣回扣点:十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教案

(通用版)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十天回扣回扣点:十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教案

回扣点十 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伽利略意大利①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得快;②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③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④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牛顿英国①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②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行星运动定律理论的基础开普勒德国17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卡文迪许英国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库仑法国①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②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在电荷量的单位得到定义之后,后人通过库仑定律计算得出的密立根美国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e =1.60×10-19C 欧姆德国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焦耳英国①与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②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楞次俄国确定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产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洛伦兹荷兰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笛卡尔法国①在《哲学原理》中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②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安培法国①发现了安培定则;②发现电流相互作用的规律;③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英国①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②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③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卢瑟福英国①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②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玻尔丹麦量子力学的先驱,汲取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贝可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查德威克英国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居里夫人法国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2.极限思维法: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v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Δx Δt速度.3.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等.4.微元法: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 =,B C但A 与B 、C 均无关.如a =、E =、C =、I =、R =、B =、ρ=等.Δv Δt F q Q U q t U I F IL m V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7.控制变量法: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第7讲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物理学史记录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历程,物理思想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

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时有考查,考查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平时重视程度不够,得分反而不高。

因此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侧重对知识和事件的识记、理解。

提能点(一) 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由重量决定)。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 仑定律。

通用版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十天回扣回扣点十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通用版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十天回扣回扣点十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密立根
美国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e=1.60×10-19C
欧姆
德国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焦耳
英国
①与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②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楞次
俄国
确定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奥斯特
丹麦
1820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产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洛伦兹
荷兰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笛卡尔
法国
①在《哲学原理》中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
②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
安培
法国
①发现了安培定则;
②发现电流相互作用的规律;
③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法拉第
英国
①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
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②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③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卢瑟福
英国
①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 重点知识回顾 再记物理学史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 重点知识回顾 再记物理学史课件

焦耳
英国
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 次定律;
②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楞次 奥斯 特 洛伦 兹
笛卡 尔
安培
俄国 丹麦 荷兰 法国
法国
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820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产生偏转,称为 电流的磁效应.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 (洛伦兹力)的观点.
考前冲刺方略 再记物理学史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科学 国 家籍
主要贡献
①1638年,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
得快;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
伽利 略
意 大 利
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 去; ③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 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德国 发现了阴极射线.
英国
①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 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②用α粒子轰出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 发现了质子(该实验发现了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的分布,并没 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
英国 根据电磁场的对称性,预言“磁单极子必定存在”.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 英国 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
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德国
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 假说,解释物体热幅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 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 界.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考前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含答案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考前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含答案

※考前状态调节的4大金点※不怕输给对手,就怕输给自己;不怕自己能力不足,就怕自己信心缺乏.考前一周,将应试状态调整到最佳.回归基础知识,回归平和心态;每天思训结合,轻松愉悦备考.1.主干知识要记牢—记牢公式定理,避免临场卡壳2.二级结论要用好—巧用解题结论,考场快速捡分3.易错地带多关照—明辨易错易误,不被迷雾遮眼4.保温训练不可少—适当热身训练,树立必胜信念考前第8天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原子物理学部分(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机械振动 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光现象 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 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 不变.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2.极限思维法: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v =Δx Δt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3.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等.4.微元法: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 =B C ,但A 与B 、C 均无直接关系.如a =Δv Δt 、E =F q 、C =Q U 、I =q t 、R =U I 、B =F IL、ρ=m V等. 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7.控制变量法: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学案0301267.docx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学案0301267.docx

专题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2.电磁学部分(1)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获得诺贝尔奖。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5)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洛伦兹力公式。

(6)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纽曼、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8)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3.原子原子核(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高考物理知识点记忆法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点记忆法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点记忆法总结归纳高考物理知识点记忆法总结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启动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采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公式记忆法:如记住了功的公式W=F.S,就有助于记住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6.单位记忆法:如记住了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就容易知道密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7.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即:P=F/S=G/S=mg/s=pvg/s=pshg/=pgh。

8.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9.顾名思义记忆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10.反义记忆法:如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

磁场中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两种电荷可独立存在,而两种磁极不可单极独立存在。

11.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由于受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12.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3.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住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高中物理有效上课方法(1)主动听课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积极主动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课,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0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0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4)相对论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 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 相同的,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
第 20 讲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考法·学法] 物理学史记录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历程,物理思想 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历年高考对这部 分知识时有考查,考查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知识点比较分 散,学生平时重视程度不够,得分反而不高。因此复习本讲 知识时要侧重对知识和事件的识记、理解。
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 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BC,但 A 与 B、C 均无关。如 a =ΔΔvt 、E=Fq、C=QU、I=qt 、R=UI 、B=IFL、ρ=mV等。
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观察和测量,这 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
2.电磁学部分 (1)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37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 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 元电荷 e 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 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 姆定律。 (5)19 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 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0)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 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 D 形盒 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电磁感应定律。 (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 定律。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9.类比法 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 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 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 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考前必练|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牛顿 C.伽利略、爱因斯坦 D.伽利略、牛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流电的有效值”使用了平均思想法 B.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成反比 D.“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 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这里用到了归纳法
2.在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研究对象的选取
B.理想化过程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法
解析:选 D 对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太阳和行星的地位完全相同,既
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符合关系式 F∝mr2星,依据等效法,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也符合关系式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一、重要的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①1638 年,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得快;②伽利略
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
伽利略
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③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 意大利

2017_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十)“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2017_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十)“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专题检测(二十)“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1.[多选]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C.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受此启发,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解析:选ACD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B错误;其他三个选项均符合物理学史实,故选A、C、D。

2.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解析:选D 只形成闭合回路,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化,不会产生感应电流,A、B、C 错误;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瞬间,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D正确。

3.[多选]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解析:选AD 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得出了磁生电的基本原理,A正确;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不一定大,B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利用楞次定律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电磁感应现象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D正确。

4.[多选](2018届高三·三明四校联考)在科学发展史上,每一位科学家的成果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前人成果及思想方法的启迪下,点燃了自己智慧的火花,并加之自己的实践及对理论的创新归纳总结而得出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 重点知识回顾 再记物理学史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 重点知识回顾 再记物理学史课件

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 假说,解释物体热幅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 德国 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界.

6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爱因 斯坦
德裔 美国 人
①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②提出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原理:(Ⅰ)真空中的光速在 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Ⅱ)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 ,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③总结出质能方程Ekm=hν-W (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 献). 发现了阴极射线. ①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 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②用α 粒子轰出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 发现了质子(该实验发现了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的分布,并没 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考前冲刺方略 再记件
1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科学 家
国 籍
主要贡献
①1638年,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 得快;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 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 去; ③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 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④伽利略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 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 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3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①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 富兰 美国 ②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 克林 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欧姆 德国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昂尼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 荷兰 斯 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①与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 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 焦耳 英国 次定律; ②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十)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十)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专题检测(二十)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1.[多选]为了认识复杂的事物规律,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事物,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

下列哪些物理概念的建立采用了等效替代思想( )A .惯性B .重心C .平均速度D .合力与分力解析:选BCD 惯性概念的建立没有采用等效替代思想,A 错误;重心是将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等效为集中于一点,B 正确;平均速度是将变速运动过程等效为匀速运动过程,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运动的速度,C 正确;合力与分力是采用等效替代思想,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D 正确。

2.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B .在公式F =G Mm r 2中,G 称为引力常量,单位是N·m 2/kg 2C .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D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解析:选B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A 错误;利用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推导可知,B 正确;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C 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既适用于天体,也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适用于宇宙万物,D 错误。

3.[多选]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有关下面四个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A .牛顿利用装置(1)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B .库仑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 .奥斯特利用装置(3)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 .牛顿利用装置(4)总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析:选BC卡文迪许利用装置(1)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A错误;库仑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故B正确;奥斯特利用装置(3)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伽利略利用装置(4)总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D错误。

(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第7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讲义(含解析)

(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第7讲“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讲义(含解析)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物理学史记录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历程,物理思想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

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时有考查,考查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平时重视程度不够,得分反而不高。

因此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侧重对知识和事件的识记、理解。

提能点一 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由重量决定)。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高考物理全程备考二轮课件:2.1.7-“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高考物理全程备考二轮课件:2.1.7-“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2.电磁学部分 (1)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 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37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 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 元电荷 e 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 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 姆定律。 (5)19 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 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
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 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答波案:的B存在
C.安培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发现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
பைடு நூலகம்
力方向的规律
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 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 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德国科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 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④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X 射线(伦琴射线),获得 19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考物理全程备考二轮
第7讲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 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记录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历程,物理思想方法 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时有 考查,考查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平时重 视程度不够,得分反而不高。因此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侧重对知 识和事件的识记、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 |“前挂后连”巧记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物理学史记录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历程,物理思想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

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时有考查,考查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平时重视程度不够,得分反而不高。

因此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侧重对知识和事件的识记、理解。

提能点(一) 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由重量决定)。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 仑定律。

(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 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3.原子物理部分(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机械振动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3)光现象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德国科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题点全练]————————————————————————————————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胡克认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是有条件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任意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解析:选ABD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B 正确;库仑用库仑扭秤实验研究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C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D正确。

2.[多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解析:选ABD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选项D正确。

3.[多选]在科学发展史上,每一位科学家的成果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前人成果及思想方法的启迪下,点燃了自己智慧的火花,并加之实践及对理论的创新归纳总结而得出的。

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伽利略传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思想,开创了某些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方法B.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经典的牛顿第一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楞次在对理论基础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解析:选BC伽利略不是传承而是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思想,A错;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D错;B、C符合物理史实。

4.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C.安培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并发现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规律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解析:选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没有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B正确;法拉第首先提出了场的概念,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规律,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选项D错误。

5.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拉第根据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C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但可用实验直接验证D .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解析:选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纽曼和韦伯通过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先后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选项A 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如测天体质量,故选项B 正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运动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故选项C 错误;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之上,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得“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选项D 错误。

提能点(二) 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如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