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2.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3.中医伤科学:骨折的治疗——骨折复位的准备4.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药方用法5.想找一篇关于骨科锁骨骨折及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计划6.骨折病人饮食有讲究,中医强调时机很重要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1.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刺激。

而一定的应力刺激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

应力刺激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

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

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

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

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

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

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在骨折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1. 骨折的基本知识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全部破裂的损伤,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造成的断裂。

骨折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2. 中医护理的原理中医认为,骨折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经络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中医护理旨在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健康。

3.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3.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个体差异,中医师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适合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气活血的当归、川芎、桃仁等,以及消瘀通络的红花、丹参、三七等。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骨折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减轻局部疼痛,提高脏腑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手法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并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

在骨折护理中,推拿按摩可以配合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综合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4 膏药外敷膏药外敷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药,外敷在骨折部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膏药外敷还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的恢复。

常用的膏药包括破骨腾、活络生筋膏等。

3.5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炎症和影响愈合。

4. 注意事项在骨折的中医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医学资料尺桡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医学资料尺桡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医学资料尺桡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尺桡骨骨折是指尺骨和桡骨中其中一根或两根骨折。

一般来说,尺桡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前后和手术后的康复期也需要进行中医护理。

以下是一份针对尺桡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手术前的中医护理(术前准备)1.望诊:以了解伤口深浅、肿胀程度以及骨折部位。

2.闻诊: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坏死、溃烂等情况。

3.摸诊:摸索伤口和骨折部位是否有明显疼痛、肿胀、变形等情况。

4.问诊:了解病人的疼痛感受、神情等。

二、手术后的中医护理(术后护理)1.冷敷:手术后出血及肿胀明显时,可用冷敷或冷水冲洗伤口,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2.清创护理:定期更换纱布,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3.神经补充a.刺络:刺激相关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b.神经损伤:可采用中药疗法,如黄耆注射液、补肾益气汤等。

4.营养调养: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加速骨折愈合。

可以适量补充钙、维生素D等。

5.中药局部涂敷(辅助治疗)a.生肌骨伤散:用于促进局部组织生长,增强骨折部位的愈合。

b.桂附地黄丸: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三、康复期的中医护理1.牵引治疗:通过按摩、戴托等手段,适当牵引骨折部位,增加骨骼的牵引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2.按摩推拿:通过按摩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改善患处的肌肉硬化情况。

3.针灸: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调节体内的气血流通,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4.理疗:采用温热疗法或理疗仪器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总结起来,针对尺桡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期的治疗。

护理方案着重于通过清创护理、神经补充、营养调养和中药治疗等手段,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此外,按摩推拿、针灸和理疗等物理疗法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加速康复过程。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路径(贵定县中医院)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路径(贵定县中医院)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道,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早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二、常见症候/症候施护(临症辩证护理)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1)复位后,管型石膏固定4—6周,(2)伤后抬高患肢,应早期进行膝关节、趾关节的屈伸活动,(3)早期可遵医嘱采用活血袪淤药物外敷。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1)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做适当固定后即可扶拐逐步下地但不负重行走。

(2)关节面塌陷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行手术治疗。

(3)有明显移位者,复位后科观察肿胀程度,肢端血供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解除外固定后,可遵医嘱以活血舒筋通络类中药熏蒸、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等治疗。

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术复位外固定护理1、夹板外固定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手法复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位。

(4)注意观察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皮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可用中药药棒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

(6)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而形成压疮,保持下夹板的清洁。

(7)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蒸、熏洗、中药贴敷、中药热奄包等进行活血、舒筋、通络治疗。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下,骨骼组织发生断裂,造成骨骼完整性丧失的一种创伤性骨病。

对于骨折的治疗,传统中医在护理方案上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治疗。

1. 饮食调理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骨骼组织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食物可以起到滋补和补充气血的作用,因此建议患者饮食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推荐多食用鱼、瘦肉、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补充钙质:钙是构建骨骼的重要元素,建议适量摄入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 增加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推荐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阳光下晒太阳,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补充。

-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骨折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应尽量避免食用。

2. 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在骨折的康复期也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以及其对骨折的作用:-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 桂枝:具有温阳祛寒的作用,可舒缓患者的疼痛感,并促进病情康复。

- 红花:具有祛瘀消肿的作用,可减轻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疼痛。

在使用草药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合理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对骨折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机体的康复进程。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 手太阴肺经:对于肘部、前臂骨折患者,可以通过刺激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中府、鱼际等,促进手部骨骼的愈合和恢复。

- 手阳明大肠经:对于腕部和手指骨折患者,可以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如合谷、支沟等,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韧带的手法。

对于骨折患者,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感,消除局部的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促进康复进程。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舌暗紫,苔薄白,脉沉细。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舌暗紫,苔腻,脉沉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疼痛1.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伴随症状。

2体位手法复位后置患肢于功能位,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并制动,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末趾小关节,训练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肌肉收缩活动。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4. 观察患肢皮温、皮肤颜色、肢体感觉运动情况,如患者出现患肢末端皮温低,颜色紫暗,局部出现跳痛、麻木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5. 针刺疗法消肿止痛,取风市、伏兔、梁丘、昆仑透太溪,刺激,留针20min,每日1次。

配合耳穴压豆消肿止痛,取神?门、皮质下、肾上腺、膝踝关节。

外涂或中药贴敷活血通络剂,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僵硬。

(二)局部肿胀1.评估患肢肿胀情况及患肢血液循环状况、足趾感觉运动情况、皮肤的颜色、皮温。

2.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保持中立位,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末趾关节,训练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肌肉收缩活动。

3. 定时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四小时测体温、血压一次。

4. 患肢肿胀,可行患肢按摩,大腿、足、足趾促进血循环,并教会病人家属和陪伴,每日3次。

肿胀明显者,口服利尿剂,必要时,可静滴20%甘露醇250ml,每日1次至肿胀消褪。

嘱家属陪伴保护病人患肢皮肤及全身清洁。

5.如患肢肿胀,折端周围肌肉变硬属于骨折后血肿机化、癍痕、粘连所致。

应作适当按摩,结合自身主动功能锻炼或者用中药洗剂、热敷等,让机化部分软化,肌肉活动灵活,待骨折愈合后下地行走,才不会出现功能障碍。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指下肢胫骨与腓骨同时断裂或部分断裂的损伤。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方案。

本文将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

1. 中医药内服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是外伤引起的病理变化。

内服中药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并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内服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有一定的促进愈合作用。

平均愈合时间缩短,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也有所减轻。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护理方案中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运行,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触碰引流、直接取穴、搔刮刺激等。

针灸治疗可以有效舒缓疼痛和肿胀,缩短愈合时间。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与传统治疗相比,能够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

3. 中医药外治疗法中医药外治疗法是指通过外部涂抹、包扎等方式,将中药直接应用于骨折部位。

中药外治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直接刺激骨折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常用的外治药物有当归、川芎、秦皮等。

研究显示,中药外治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外治疗法的使用应慎重,因为不当的外治方法可能导致骨折复杂、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综合分析上述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内服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愈合;针灸疗法能够舒缓疼痛和肿胀,加快愈合;中药外治疗法可以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时,要结合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遵循医嘱,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和缓解不适症状。

本文将介绍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疗法: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制作成药膏或药水外敷患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肿胀。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阴陵泉等。

3.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患处的经络、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泄,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感。

4. 草药泡脚:选用一些草药如独活、白芷、芎藭等,煮成草药水,用于泡脚,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5. 饮食调理:注意均衡饮食,增加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的食物,有助于骨骼健康和骨折愈合。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心理疏导:骨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可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注意事项1. 中医护理方案应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不可替代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如固定和手术。

2. 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3. 个人体质不同,对中医护理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如有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结论脚踝骨折患者可以考虑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中医推拿、草药泡脚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促进康复和缓解不适症状。

但需注意中医护理方案不能替代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肿痛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

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

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

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

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锁骨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锁骨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

锁骨骨折即锁骨部发生的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一、护理评估(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Ⅹ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锻炼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庋,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色、皮温、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二)用药护理遵医嘱局部给予敷贴、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三)饮食护理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食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五)临症护理1.锁骨骨折患肢保持功能位,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将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六)并发症护理1.出血(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

2.神经损伤(1)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的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

如发生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1)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给予抗炎治疗。

4.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引言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

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避免再次发生骨伤科中医疾病。

脊柱骨折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

脊柱骨折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

脊柱骨折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一说到脊柱骨折,我就想起了那些因意外受伤而痛苦的患者。

中医护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咱们今天就聊聊如何制定一个脊柱骨折的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

咱们得明确护理目标。

脊柱骨折的患者,护理目标主要有三个: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

明确了目标,就是具体措施了。

1.饮食调理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恢复至关重要。

脊柱骨折患者应多吃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鱼类等。

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还可以适量食用核桃、黑芝麻等具有补肾壮骨作用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骨折初期,宜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如云南白药、七厘散等。

骨折中期,宜选用接骨续筋、强壮筋骨的药物,如接骨丹、壮骨关节丸等。

骨折后期,宜选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鹿茸等。

3.功能锻炼脊柱骨折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初期,患者可行床上运动,如翻身、抬头、挺胸等。

中期,可行站立、缓慢行走等。

后期,可行腰背肌锻炼、游泳等。

4.情绪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咱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5.防止并发症脊柱骨折患者易发生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咱们要采取措施预防。

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等。

6.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复。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

保持床铺干燥,避免潮湿。

7.家庭护理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定期复查,确保康复顺利进行。

8.健康教育普及脊柱骨折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患者保持正确的生活姿势,避免过度劳累,预防跌倒。

9.跟踪随访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骨折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 2.指导患者进行未固定关节(肘、腕、指)屈 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外敷,中药贴敷,注意防 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2020/11/14
4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1)骨折初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消肿
2020/11/14
9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时将肩胛区垫高, 禁止患者侧卧位。“8”字绷带外固定患者下床行 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手术后患者 三角巾胸前悬吊患肢。
• 2.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补钙,防止跌倒。
• 3.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 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观察血运。
2020/11/14
15
附表1:骨折(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表
• 医院: 年龄: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 ID: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 否□
•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 肾不足证□ 其他:
2020/11/14
16
一、护理效果评价
•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 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 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 脉细数。
2020/11/14
2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疼痛 • 1.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肢端皮色、皮温、
感觉、运动情况。 • 2.给予“8”字绷带外固定,如病人有手或前臂
麻木感、桡动脉搏动触不到、表明绷带包扎过紧 ,应立即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 •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 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锁骨、肝 、肾等。 •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 ,观察治疗效果。

桡远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桡远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初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

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

舌质淡,苔薄白。

可进行手法整复医治,但初期常肿胀严峻,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二、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3-4周内,离经之淤血慢慢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固,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份消退,疼痛慢慢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

血瘀气滞证:损伤初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猛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手法复位困难。

现在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大体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

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现在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阻碍功能的严峻畸形,需手术医治。

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腕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活动、指端感觉、运动情形。

2.体位护理:.小夹板固定: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前臂吊带悬吊。

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举高与心脏成水平位。

3.观看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

4.观看有无神经受压情形:患肢末梢的感觉,有无麻木,活动是不是自如,有异样,找缘故,通知医师处置。

5.遵医嘱利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经常使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腕等。

(二)患者肿胀1.观看骨折部位肿胀、血运情形;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

2.依照患肢肿胀情形,及时告知医师,调整布带松紧度。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刻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映等。

4.进行中药熏洗、红外线、TDP、电脑骨伤医治仪理疗等。

增进瘀血吸收,使肿胀时日消退,为功能的恢复制造条件。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足跟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

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肿痛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

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

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

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

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二)微波治疗护理1.一般照射距离为10cm,骨科照射强度为45~50W,照射时间为20min,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

2.治疗时严格控制微波的温度、距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烧灼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注意安全,嘱家属不要擅自调整微波治疗仪。

(三)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

2.术后护理(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抬高患肢。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引流,做好记录。

(5)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

(6)术后第二天微波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四)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2.注射给药遵医嘱滴注中成药如:血栓通、丹参、丹参川芎等3.外用药厚薄均匀,出现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五)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湿热敷(详见附录2)4.微波治疗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2.调整床头柜至肢体健侧,以便患者取用物品。

3.将患侧前臂取相应治疗体位,三角巾于胸前,保持外悬挂固定。

4.冬天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

5.吃饭、穿衣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二)饮食指导1.骨折早期:由于骨折部位瘀血肿胀,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熬为主,避免煎炸炒烩的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

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2.骨折中期:疼痛也已缓解,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

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3.骨折后期:受伤6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此为骨折后期。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猪骨汤、炖水鱼等。

(三)情志调理1.采用暗示疗法、说理开导法,引导患者自觉地戒除不良心理因素,调和情志。

2.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3.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4.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1.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因素,擅自活动,影响起效时间和疗效。

2.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建立护患合作的治疗护理模式,培养专科护士。

2.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评价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的有效性。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积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烫、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烫、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4.热烫(详见附录2)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6.艾灸(详见附录2)7.拔火罐(详见附录2)8.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9.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三)腰椎整复的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3.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腰垫,维持生理曲度。

4.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腰托下床。

下床时先仰卧位,在床上旋转身体,脚着地后缓慢起身,上床则反之。

下床后扶持患者,观察有无头晕等不适,入厕时避免久蹲,防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跌倒。

5.复位3天后逐渐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腰椎牵引的护理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三曲位、仰卧位、俯卧位)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

3.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力,疼痛较甚不能平卧的患者可使用三角枕垫于膝下缓解不适。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

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5.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

6.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在翻身活动。

(五)围手术期处理1.术前处理(1) 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者劝齐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4)为患者选择合适腰围,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5)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实验及交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的麻痹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引流液为淡黄色液体。

怀疑脑脊液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并将引流液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蹬腿、直腿抬高、五点支撑及飞燕式等功能训练。

(6)根据手术方式,术后1~3天协助患者佩戴腰托取半坐卧或坐于床边,适应体位变化后,慢慢练习下地行走,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护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7)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8)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热烫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