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
2.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3.中医伤科学:骨折的治疗——骨折复位的准备
4.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药方用法
5.想找一篇关于骨科锁骨骨折及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计划
6.骨折病人饮食有讲究,中医强调时机很重要
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
1.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刺激。而一定的应力刺激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应力刺激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
下肢骨折病人的中医护理
经验二
采用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 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促进 血液循环。
经验三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促进骨 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护理效果评价
效果一
通过中医护理,患者的疼痛得到 有效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
效果二
通过中医护理,患者的骨折愈合 时间缩短,康复进程加快。
整体护理原则还要求加强与病人 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反馈, 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病人的
满意度。
辨证施护方法
辨证施护方法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针对下肢骨折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护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医疗法,以及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指导。
辨证施护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更好 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巩固 疗效和预防复发。
并发症的中医护理
05
下肢肿胀的护理
下肢肿胀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中医护理中可以采用中药外敷、 按摩、抬高患肢等方法来缓解肿胀。
按摩:对患肢进行轻柔的按摩,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
中药外敷:可以使用具有活血化瘀、 利水消肿的中药,如红花、丹参、川 芎等,研成粉末后用黄酒调匀,敷于 肿胀部位。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引言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在骨折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1. 骨折的基本知识
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全部破裂的损伤,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造成的断裂。骨折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2. 中医护理的原理
中医认为,骨折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经络堵塞等原因造成的。中医护理旨在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健康。
3.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3.1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个体差异,中医师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适合的中药处方。常用的中药包括补气活血的当归、川芎、桃仁等,以及消瘀通络的红花、丹参、三七等。
3.2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在骨折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减轻局部疼痛,提高脏腑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3.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手法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并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在骨折护理中,推拿按摩可以配合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综合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4 膏药外敷
膏药外敷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中药制成膏药,外敷在骨折部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膏药外敷还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的恢复。常用的膏药包括破骨腾、活络生筋膏等。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下,骨骼组织发生断裂,造成骨骼完整性丧失的一种创伤性骨病。对于骨折的治疗,传统中医在护理方案上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治疗。
1. 饮食调理
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骨骼组织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中医认
为,食物可以起到滋补和补充气血的作用,因此建议患者饮食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推荐多食用鱼、瘦肉、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补充钙质:钙是构建骨骼的重要元素,建议适量摄入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 增加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推荐多摄入新鲜水
果、蔬菜和阳光下晒太阳,以提供足够的维
生素补充。
-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
骨折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应尽量避免食用。
2. 草药疗法
中医草药疗法在骨折的康复期也有一定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以及其对骨
折的作用:
-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血
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 桂枝:具有温阳祛寒的作用,可舒缓患
者的疼痛感,并促进病情康复。
- 红花:具有祛瘀消肿的作用,可减轻骨
折患者的症状和疼痛。
在使用草药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合理使用。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对骨折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机体的
康复进程。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简介
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
治疗措施,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和缓解不适症状。本文将介绍脚踝
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1. 中药疗法: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
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制作成药膏或药水外敷患处,有助于促进
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肿胀。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
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康复。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阴陵泉等。
3.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患处的经络、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泄,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感。
4. 草药泡脚:选用一些草药如独活、白芷、芎藭等,煮成草药水,用于泡脚,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5. 饮食调理:注意均衡饮食,增加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
等的食物,有助于骨骼健康和骨折愈合。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心理疏导:骨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可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注意事项
1. 中医护理方案应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不可替代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如固定和手术。
2. 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3. 个人体质不同,对中医护理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如有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结论
脚踝骨折患者可以考虑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中医推拿、草药泡脚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促进康复和缓解不适症状。但需注意中医护理方案不能替代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护理方案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肩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
2. 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复。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上肢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上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度位较为舒适。
3.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中药熏洗,局部外敷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4.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或用外展支架固定。
5.遵医嘱使用耳穴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等。
(二)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上肢肌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3.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中药熏蒸,外敷药物,耳穴压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后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上肢疼痛、活动度、上肢感觉运动情况等。
3. 平卧位时,应在患侧胸壁垫宜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方下坠。
4. 伤后2~3周,当疼痛、肿胀减轻后,练习肩部前屈后伸动作,还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关节外旋与内旋练习。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运动损伤、高能外伤以及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情况下。中医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等方面。本文将对胫腓骨骨折中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原则
对于胫腓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解毒活血:利用中药材,如丹参、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2. 祛风定痛:使用温补类中药,如羌活、桑寄生等,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骨折处的疼痛感。
3. 肌肉活动:通过针灸、推拿等技术,能够促进骨折区域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
二、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解毒活血法能够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丹参、红花等中药材作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有效排解体内的乳酸和废物,加速骨折处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骨折处的新生组织生长。
2. 减轻疼痛: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祛风定痛法对于减轻骨折处的疼痛感具有一定的疗效。羌活、桑寄生等中药材能够有效舒缓骨折处的神经疼痛,减缓局部的红肿症状,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感。
3. 恢复功能:通过中医的肌肉活动法,采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能够刺激骨折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增加骨折处的活动度,从而促进骨折处的功能恢复。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差异和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是指腿部或脚部的骨骼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传统中医在骨折护理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是下肢骨折中的中医
护理常规。
1.饮食调理:
在骨折康复期间,患者需要维持一种平衡且富含营养的饮食。传统中
医认为,饮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骨骼的生长。患者应该多食用富含蛋白
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和豆制品,以促进骨折部位的修复。此外,还应
适当增加维生素C、D、钙等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如多吃新
鲜水果和蔬菜。同时,要避免食用油炸、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
口愈合和康复。
2.气血调理:
传统中医认为,在骨折康复过程中,气血的循环对于骨骼的修复起着
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中常采用一些气血调理的方法,如推拿、针灸和中
药调理。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局部的疼痛和肿胀。针灸可以通
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骨折的愈合。中药调理可以通过中药
的药性来改善气血的流通,加速骨折的康复。骨折患者在接受气血调理时
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
3.休息调养:
在骨折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适当休息来减轻受伤部位的压力和保护骨
折部位。中医护理中强调休息调养的重要性。传统中医认为,适当的休息
可以帮助气血的循环,促进骨折的修复。患者在休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睡
眠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站立。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4.外治疗法:
中医护理中常采用外治疗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传统中医认为,外治
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伤口周围的经络和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流通。
上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主讲人:曾海霞地点:护士站 2017年5月17日参加人员:
上肢骨折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临床表现
以局部肿胀、瘀斑、受伤部位活动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骨骼、涉及肾。
二、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5.辩证:气滞血瘀标本俱实证,气滞血瘀标实本虚证。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患肢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四、并发症护理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
的反应等。
五、给药护理
1、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温服或遵医嘱用药酒服下。服药期间忌油腻、辛辣、肥甘之品。
六、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如山斑鱼粥、田七煲鸡、新鲜蔬菜等,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猪脊骨煲杜仲、北芪党参煲鸡、猪脚
筋煲核桃肉等。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七、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八、临证(症)施护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肿痛
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骨伤科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一、锁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 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三月内严禁患肢提拉重物.
2.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气益血食物,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食品,戒烟酒.
3. 情志护理: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即使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 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两次间隔时间为 4~6 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 分钟.丸剂用温开水服用.外敷药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伤科外敷散宜温热湿敷.
5. 康复指导
(1)患侧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每日至少三次,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度.
(2)未固定(de)受伤临近关节做主动活被动运动,以不影响断端稳定为度.
(3)应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de)情况下及早下床并做健身操,以保持良好(de)生理功能水平和良好(de)心理状态.
6.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de)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de)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二、肋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 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不可随意翻身,严禁下床活动,以免肋骨骨折断端刺伤肺脏.强调一定遵照执行,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可随意下床活动,不可私自拆除纸夹外固定.吸烟病人强调戒烟重要性,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
3.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跟、肝、肾等。
5.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6.遵医嘱局部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二)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2.伤后48h内冰敷,制动抬高。
3.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患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患肢功能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主动运动,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骨伤科护理的中医特色疗法
骨伤科护理的中医特色疗法
一、艾灸关元、气海缓解骨科术后癃闭和拔尿管后小便淋沥
1、原理:温通经络,益气扶正,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气血而起到调理三焦,温补下元,通阳利尿,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以达到术后尿潴留患者小便自利的目的。
2、适应症:骨科术后尿闭之患者、骨科术后留置尿管者拔除尿管后小便不出者。
3、禁忌症 :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 灸治的禁忌点:睪丸,大血管的深处部,妊娠五个月以上的女性,高血压及高热度者。
二、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缓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畅
1、原理:大承气汤具有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和中化食,安和五脏,软坚化燥,泻下清热,理气止痛之功效。
2、适应证:骨折后久卧伤气,肺脾气虚,六腑传导无力致便秘、大便不畅者。
3、禁忌症:急腹症和胃肠道出血,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虚症病人,脱症,脑疝患者禁用。
三、开天门缓解骨科患者创伤后精神压力、促进睡眠
1、原理:开天门按摩头颈部诸穴,能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具有镇静安神、镇惊止痛除烦的作用。即使无病通过按摩也可以增强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2、适应症:骨科创伤后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头胀、失眠。
3、禁忌症:凡有头部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过敏的患者禁用。四、四黄水蜜外敷缓解骨折、筋伤后疼痛
1、原理:具有凉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2、适应症
(1)闭合性骨折后疼痛。
(2)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噎嗝、肋骨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肋骨骨折
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肋骨,使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以胸痛、咯血、不同程度 的呼吸困难、发绀或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多发生在肋骨,以第4-7肋为多见。
一、护理评估
1、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与体位、咳嗽、深呼吸有关。 2、心理社会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3、了解患者的外伤史。 4、辩证: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 足,肝肾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疗效及用药后的反应。 (2)应用止痛药物后注意观察药效持续时间,并做好疼痛评估。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早期多进食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之品,如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瘦肉、木耳、 鲫鱼汤等;中晚期补气养血、滋补肝肾之品,如枸杞子、、莲子山药、蘑菇、鸡汤、鸽子 汤等。
二、护理要点
(3)肺部感染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局部伤口和全身情况的变化。 3)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
三、健康指导
1、进食清淡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生冷、 油腻食物,以防助湿生痰;多饮水。 2、保证充足睡眠,骨折已临床愈合者可逐步练习床边站立、床边活动、室内步行等活动, 并系好肋骨固定带。骨折完全愈合后,可逐渐加大活动量。 3、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服药时防止剧烈呛咳呕吐,影响伤处愈合。 4、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引言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
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
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
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
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
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
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
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
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肿痛
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二)微波治疗护理
1.一般照射距离为10cm,骨科照射强度为45~50W,照射时间为20min,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
2.治疗时严格控制微波的温度、距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烧灼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注意安全,嘱家属不要擅自调整微波治疗仪。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抬高患肢。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引流,做好记录。
(5)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
(6)术后第二天微波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四)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遵医嘱滴注中成药如:血栓通、丹参、丹参川芎等
3.外用药厚薄均匀,出现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五)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湿热敷(详见附录2)
4.微波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2.调整床头柜至肢体健侧,以便患者取用物品。
3.将患侧前臂取相应治疗体位,三角巾于胸前,保持外悬挂固定。
4.冬天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
5.吃饭、穿衣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二)饮食指导
1.骨折早期:由于骨折部位瘀血肿胀,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熬为主,避免煎炸炒烩的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2.骨折中期:疼痛也已缓解,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3.骨折后期:受伤6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此为骨折后期。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猪骨汤、炖水鱼等。
(三)情志调理
1.采用暗示疗法、说理开导法,引导患者自觉地戒除不良心理因素,调和情志。
2.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3.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4.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1.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因素,擅自活动,影响起效时间和疗效。
2.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建立护患合作的治疗护理模式,培养专科护士。
2.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评价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的有效性。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积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腿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烫、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