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性别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性别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性别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九章性别社会学理论一、名词解释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答: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早期理论的表现形式。

它的思想文化背景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其政治社会背景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代表人物有沃斯通克拉夫特、泰勒和米尔等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性问题。

诉诸于人的本质和理性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首要理论依据。

尽管男女有先天的生理差异,但其社会差异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化过程造成的,而不是先天生物性差异的结果。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的规范和法律,它们束缚了女性的发展。

人生来平等,男女皆有一样的理性与能力,其地位权利均应平等,应该给予妇女全部的人权。

②主张纠正女性受教育的法律和制度的不公平,以法律为武器争取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

基于此,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的修改法律的要求。

2.激进的女性主义答:激进的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中发端较早的一种思想,但到20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

它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自己创造的理论,是“完全没有父权制痕迹”的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尔斯通、吉尔曼等。

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是要结束这种压迫。

她们把父权制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认为父权制是男人统治女人的综合体系,它跨文化、跨历史、跨阶级或种族而存在。

这一理论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

因此,激进的女性主义强调两性的差异,主张女性优越论。

3.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答:性别可以划分为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

①生理性别是指按照基因和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或特指性的行为;②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方社会学的兴起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1)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旧的封建秩序被暴力革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各种经济问题频发的时期。

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取得资本主义工业和文化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

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2)各类社会学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2.社会学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社会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同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尤其是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性继续。

(1)实证社会学。

孔德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对理性,而是反对被包含在传统理性概念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证社会学并未完全超越理性哲学的传统,只不过把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和客观理性,从作为总体的传统理性中提取出来并绝对化罢了。

实证社会学试图以科学理性把握客体的确定规定性。

(2)解释社会学。

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试图通过意义阐释来解释社会行动的主观根据或主观理性。

如果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理性是传统理性哲学的片面性继续,那么把主体意愿和主观理性作为基本原则的解释社会学,是传统理性哲学的又一种片面性继续。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八章组织社会学理论28.1 复习笔记一、组织行为理论1.行为科学理论(1)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行为科学理论以社会人为人性假设,认为企业组织中的人不仅拥有经济性需要,还同时具备社会性需要。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肇始于人际关系学派的霍桑实验。

(2)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即20世纪20年代起在大型工业企业——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力公司的霍桑发电厂进行的著名调查,整个实验一共进行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照明”实验。

就霍桑发电厂方面,实验的既定目标是研究工厂车间的照明条件的改善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是两个实验小组的照明条件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劳动产量却不相上下,照明条件充其量不过是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备”实验,以期发现在照明条件之外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软性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环境,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较之硬性的技术和物质条件更具影响力。

霍桑实验第二阶段所发现的“企业组织中的人不仅拥有经济性需要,还同时具备社会性需要”,引发了许多人际关系学派的研究者的理论探索。

麦克格里哥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其著作《企业的人性面》,并论述了著名的“Y理论”。

第三阶段的研究,直接以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及情感为理论起点,实验结果是工作态度的影响因素并非局限于是否获得重视以及自身的声誉,而是复杂到既有资料无法解释。

第四阶段实验——“绕电话线”实验,凭借参与观察和访问相配合的方法最终发现,工厂里存在着非正式的小群体,它强烈地左右着个体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种非正式的发生影响,这种规范直接关系到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深为成员们所认同和关注,个别成员的不服从行为将受到小群体的严厉制裁。

(3)行为科学理论的两条途径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从两条不同的途径对劳动者的组织环境进行改善:①聘用一些顾问人员,其任务就是耐心地倾听工人们的抱怨。

为这种方法所设计的相互交流技术,促进了现今普遍使用的间接指导技术的发展。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4.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迪尔凯姆(E.Durkheim,1858—1917),又译涂尔干,生于法国埃皮纳尔的犹太人家庭。

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士,家庭的宗教传统对迪尔凯姆的影响很大。

2.经过两次挫折,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迪尔凯姆结识了许多后来在法国学术界发生重大影响的年轻人,对迪尔凯姆影响最大的是历史学家德·古兰依和哲学家布特鲁。

后去德国深造,主修教学法。

在莱比锡,受冯特心理实验室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影响,坚定了他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信念。

3.1886年,迪尔凯姆发表了《社会科学的最近研究》、《德国道德的实证哲学》等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1888年,发表了《自杀与出生率》。

l893年,完成了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并获得博士学位。

1895年发表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这些学术成果不仅使迪尔凯姆在法国学术界的影响迅速扩大,而且也使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4.1896年,迪尔凯姆被聘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不久,创办了法国第一本社会学杂志《社会学年鉴》。

这两件事被视为社会学发展的两件大事,标志着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大学的讲坛,标志着社会学已在欧洲学术之林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且有了宣传自己的场所和空间。

在主编《年鉴》的l2年中,迪尔凯姆先后出版了《论自杀》《图腾崇拜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重要著作,后来出版的一些著作,如《原始分类》《道德教育》《职业伦理与大众道德》《社会主义与圣西门》等,也都是在这个期间写作的。

5.迪尔凯姆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就辉煌,而且在社会活动上也十分活跃。

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迪尔凯姆亲身投入这些矛盾之中,满腔热忱地支持他认为是正义和有益社会进步的一方。

二、社会事实的性质与解释1.社会事实的含义迪尔凯姆认为,真正的客观性追求不能仅仅归结为对社会有机体组织与行为的研究,而应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第六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858—918)出⽣于德国⼀个犹太富商家庭。

中学毕业后,齐美尔到柏林⼤学学习历史和哲学。

1881年,齐美尔撰写了博⼠论⽂《根据康德的⾃然单⼦论谈物质的性质》,并获得了博⼠学位。

2.学术⽣涯齐美尔长期在柏林⼤学任教,但⼀直被排斥在正式学术圈之外。

但⼈们都承认,他和滕尼斯⼀起创⽴了德国社会学,并且是他开始了西⽅社会学由宏观层⾯向微观层⾯的转化。

齐美尔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种领域,不仅⼴⼤青年学⽣在他那⾥接受了充实⽽⽣动的知识,⽽且像韦伯、卢卡奇、布洛赫、舍勒、曼海姆、阿多尔诺、霍克海墨等⼀⼤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在齐美尔精彩⾮凡的讲演中获益匪浅。

科瑟在评价齐美尔的学术影响时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9世纪90年代到第⼀次世界⼤战及战后,没有⼀个德国的知识分⼦能够逃脱齐美尔的修辞和辩证技巧的强有⼒的影响。

”3.时代背景齐美尔的学术与教学如此活跃,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齐美尔学术与教学的⾼峰期,正是“铁⾎宰相”俾斯麦当权时期。

在强权专制下,统⼀的德意志帝国在1870年对法战争取得胜利后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发展迅速⽽⼜⽭盾重重的德国现实,反映在齐美尔的学术思想中,蒸蒸⽇上的德国经济和德国⼯业,是齐美尔始终以激进的态度抨击时弊、张扬进步的现实基础。

齐美尔的思想实质上是代表着刚刚获得较⼤经济实⼒的德国资产阶级精神表现。

4.主要著作齐美尔著述甚丰,⽣前曾发表200多篇⽂章,其中有三分之⼀为学术论⽂,在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和⽂艺批评等⽅⾯的著作有20余部,其中影响较⼤的有:《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伦理学科学导⾔》《货币哲学》《社会学》《纯粹理性批判》《⽣命观》等等。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16.1 复习笔记一、现象学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与理论渊源1.主要代表人物(1)家庭和教育背景舒茨是现象学社会学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音乐学家。

他是一位犹太人,189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1918年底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

舒茨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了经济学奥地利边际效用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与维塞尔。

韦伯曾到维也纳大学讲学,舒茨对韦伯的学术思想也作了很深入的研究。

(2)学术生涯①大学毕业后,舒茨参加了米塞斯主持的讨论小组,并且研究并深化韦伯的理论。

②在1925—1927年期间,他经过阅读柏格森关于意识哲学与内在时间的著作,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后来以《生活形式与意义建构》为名出版。

③在考夫曼的鼓励下,他探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由此撰写了《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一书,此书后来的英文版改名为《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④二战爆发后,舒茨举家迁往美国,创建了国际现象学协会,参加了《哲学与现象学研究》的编辑工作,并在上面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论文。

⑤1943年起,舒茨成为纽约社会研究新学校的客座教授,l956年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专职教授,主持哲学系的工作。

(3)主要著作他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编纂为四卷本的《文集》出版。

其中第一卷名为《社会实在问题》,第二卷名为《社会理论研究》,第三卷名为《现象学的哲学研究》。

2.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渊源(1)奥地利经济学派奥地利学派主张主观价值论与先验范畴论,主张从主观心理的价值角度,来理解边际效用甚至所有类型的人的行动。

它批评实证主义曲解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根本的误解,用适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即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人的行动,是毫无意义的。

舒茨接受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始终存在先于历史范畴的非时间性范畴,认为我们可以借用这些一般理念类型来理解历史。

(2)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韦伯认为要正确认识社会,就必须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通过研究个体行动者的社会行动的意义来研究社会。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信任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信任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社会信任理论25.1 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信任研究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家对信任的研究(1)多伊奇多伊奇(Deutsch)是研究信任问题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多伊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信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人际信任被看作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

多伊奇有关囚徒困境中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信任研究的先河。

多伊奇将信任理解为对情景刺激的反应,而情景刺激决定了个体心理与行为。

他又将信任理解为一种心理预期或期望,一种非理性的风险行为,这一思想影响了以后学者对于信任的界定。

在多伊奇之后,众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将信任界定为一种心理期望或期待。

(2)罗特尔与赖兹曼罗特尔(Rotter)与赖兹曼(Wrightsman)把信任看成是存在于个人内部的性格特质,或一种经过社会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罗特尔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之可靠性的一般性的期望。

赖兹曼认为,信任是个体特有的对他人的诚意、善良及可信性的普遍可靠性的信念。

信任是对他人的动机、人格方面的信任。

罗特尔与赖兹曼对于信任的看法不像多伊奇那样,认为信任是外在情景刺激的结果,而是内在的个人经历、个人对人性的看法等使他(她)形成了对一般性的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一般性期望。

信任只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3)萨贝尔萨贝尔(Sabel)对于信任的研究较早地涉及社会信任。

在他看来,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双方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

萨贝尔对于信任的这一界定,说明他将信任理解为基于人际交往双方共有的信心或认识(如共有的概念、观念,道德或法律共识),并且这种信任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

萨贝尔所理解的信任就是一种相互信任。

(4)莱维斯和维格尔特莱维斯(Lewis)和维格尔特(Weigert)等人对于人际信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它基于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12.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帕森斯(T·Parsons l902--1979)出生于美国,父亲是一位公理会牧师。

在阿姆斯赫特学院读书期间,帕森斯主攻生物学,与此同时,他对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兴趣,并因此而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完成了毕业论文。

l927年,帕森斯在海德堡大学完成了关于韦伯、松巴特和马克思等人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学术生涯帕森斯在哈佛大学度过了50多年的教授生涯。

他是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始人,并就任了社会学系第一任系主任。

帕森斯在1937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时他的学术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但是,他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在美国发生广泛影响是在五六十年代。

3.时代背景二战后的美国虽然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但是在许多社会层面仍然存在种种矛盾冲突。

帕森斯创立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正是直面这些理论任务而展开的理论建构。

在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中,既能看到关于人们在不同社会层面开展不同社会行动的论述,也能看到社会系统不同子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并且能看到各种社会系统相互之间有哪些矛盾关系,它们各自的功能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协调运作等理论概括。

所有这些都是与战后美国现实问题直接相关的理论思考。

4.思想来源(1)对帕森斯来说,受益最深的社会学思想莫过于韦伯和齐美尔为代表的德国社会学理论。

在帕森斯关于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强烈的是对行动者的主观意愿和各种社会子系统的价值取向及其功能作用的分析,这种理论倾向或研究方式无疑受到了韦伯和齐美尔的影响。

(2)马克思和狄尔泰对帕森斯的影响也很大。

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经济结构是基础,各种社会结构只有协调,整个社会系统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帕森斯对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上述思想。

狄尔泰注重历史因素、评价因素和理解的主观创造性,帕森斯把狄尔泰的这些原则也结合进自己的研究中。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圣才出品】

第五章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5.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家庭背景和教育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城。

父母都是犹太人。

父亲是一位有成就的律师。

中学毕业后到波恩大学学习法律,l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

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的法学老师萨维尼和甘斯对他都有较大影响。

马克思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哲学的兴趣却越来越浓。

2.重要著作1844年,马克思撰写了《l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明确而充分地论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即从实践出发去认识与回答一切问题。

1847年12月一l848年1月,同恩格斯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这部著作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

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马克思继续以主要精力撰写《资本论》第二、三卷,同时关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实践的观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指在现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具体关系中人们所进行的、受特定情感意志和理想信念所支配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处理社会关系或社会矛盾的社会活动(如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实践是现实的感性活动,不同于心理的或观念的活动,实践都是人们亲身经历的可以发挥某种物质力量、产生某种物质作用的可以被感知的活动,是直接在生活实际中发生的活动。

(2)总体性实践就其本质而言是区别于观念活动的感性活动或物质活动,但是,实践中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意志、理想选择等主观因素,是在主观意识指导下通过人的物质活动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因此,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过程。

(3)历史性实践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的现实活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对实践过程发生种种限制。

实践本身及限制它的各种条件都是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实践的内容及其形式都要不断地展开为新的历史过程。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圣才出品】

第七章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7.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市,父亲是一位地方行政官员,母亲是一位加尔文教信徒,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在18岁那年考入海德堡大学,服军役后来又来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业,博士后毕业后留在柏林大学任教。

1889年以博士论文《中世纪商业团体的历史》通过答辩并获博士学位。

1891年,韦伯又写了博士后论文《罗马农业史》,获得了在柏林大学授课的资格,被聘请为柏林大学的法学讲师,l892年提升为副教授。

2.学术生涯1895年,韦伯发表了就职演说《论民族国家和经济政策》,受到了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1896年被聘为海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兼任弗赖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这期间,韦伯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他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关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论文,而且还热情地同各界学者开展广泛的交往,并且还在基督教团体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韦伯逐渐成为德国学术界和政治界一位很有影响的青年学者。

l903年,韦伯同维尔纳·桑巴特和埃德加·雅费合作编辑德国主要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文献》。

1904年,韦伯应邀到美国讲学,1905年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认为同在美国的这段经历有关。

3.主要著作《用作文化科学逻辑性的批判性研究》、《新教各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俄国资产阶级民主形势》、《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论广义社会学的某些范畴》、《(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导言》、《儒教与道教》、《印度教和佛教》、《古代犹太教》、《论社会和经济学中价值哲学中立性的意义》、《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城市社会学研究》、《经济与社会》、《音乐理性及社会的基础》、《经济通史》、《国家社会学》等。

4.思想来源对韦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狄尔泰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解释学,尼采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13.1 复习笔记一、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家境贫寒,默顿以优异成绩考入坦普尔大学。

大学期间,默顿因选修辛普森教授主讲的《社会学入门》而对社会学发生兴趣。

1931年,默顿考入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成为那里第一批社会学研究生。

帕森斯、索罗金和纳策斯费尔德都对默顿产生了很大影响。

2.学术生涯1936年,默顿在哈佛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l947年,默顿转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1979年以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终身教授退休。

默顿同纳策斯费尔德在哥伦比亚大学长期合作,开展对社会问题的经验性研究。

l949年,默顿发表了《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书中阐明了经验研究的基本方式。

1957年他荣任美国社会学会会长,l97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在,默顿是美国科学院四位社会学院士之一。

3.学术贡献默顿的中程社会学理论在美国引起了广泛赞成。

这不仅由于默顿的中程社会学研究突破了帕森斯的宏观结构功能主义模式,在社会学研究中展开了新的学术层面,而且还因为这种中程研究注重经验事实,强调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使社会学研究体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精神。

4.主要著作除了产生重大影响的代表著作《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外,还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社会结构与失范》、《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社会》、《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研究的连续性》、《社会理论与功能分析》等著作。

二、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1.中程理论默顿认为,在社会学学科基本成熟阶段,没必要再像帕森斯那样专心致志地建构宏大的理论体系,而应当从经验事实出发,在研究实际社会问题、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建构不远离经验事实的社会学理论。

默顿把按照这种原则建构的社会学理论称为中程理论。

(1)仅仅描述经验事实,在具体琐碎的经验事实中提出一个又一个微观层面的假设,不能解释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无法说明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而试图用某些理论框架解释所有社会问题、旨在建立宏伟理论大厦的宏观社会学,距离经验事实太远,也无法具体而真实地回答现实社会问题。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17.1 复习笔记一、常人方法学的代表人物与理论渊源1.常人方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加芬克尔哈罗德·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是常人方法学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①人物生平加芬克尔l917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1935年起进入新泽西纽瓦克大学学习经济学,l942年在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到l952年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院师从帕森斯攻读博士学位,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衫机分校任教,于1954年在该校晋升为副教授,1957年到l966年曾就职于美国公共卫生部,现为哈佛大学名誉教授。

②学术贡献加芬克尔在1954年自己创造了“常人方法学”一词,该词英文为ethnometh-odology,由ethno、method、ology三部分组成,分别意为常人、方法、学问,合起来即是常人方法学,意为一门研究常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处事所用的方法的学问。

1967年他出版了《常人方法学研究》,利用舒茨的研究思路,来思考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行动理论,说明了常人方法学的研究程式,从而为常人方法学奠定了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该书是常人方法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其他代表人物除了加芬克尔以外,常人方法学的代表人物还有萨克斯、谢格洛夫、西库雷尔、齐默尔曼、波勒纳等人。

萨克斯发表的社会学与社会语言学的著作,对常人方法学特别是对话分析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西库雷尔发展了常人方法学的认知路线,他的常人方法学被称为认知社会学。

齐默尔曼的研究兴趣也在于对话分析,但主要是分析制度场景中的谈话。

波勒纳等人则对人们建构现实感的通用程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

2.理论渊源(1)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尽管帕森斯是加芬克尔的博士导师,但加芬克尔也对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进行了批判,主张从日常生活经验角度来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与社会秩序问题,采取的主要是微观的视角,超越了帕森斯行动与秩序理论的困境。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六章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26.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研究的拒斥与认同1.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拒斥(1)布劳①布劳坚决反对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他认为理性选择理论的任务是揭示个体怎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行为,因此它不是社会学的任务,社会学只有把这种关于个体怎样行为的问题留给其他学科去研究,才能保持自己的学科特点、完成自己的使命。

②布劳对理性选择的排斥,是在维护由迪尔凯姆确立的、并且由大多数社会学家坚持的社会学原则。

a.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客观的物,社会事实制约着个体行为,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用个体的行为特别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去解释它的实质与功能。

b.韦伯:把人及其行为纳入社会学的视野,但他是在经济学范畴里论述个体的选择行为,而不是在社会学范畴之内开展的讨论。

c.帕森斯:仍然在类型学的意义上讨论人们的行动模式,而不是在个体的选择活动中开展研究;在社会系统论中,把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看作两个独立并存的系统,这种划分的结果导致社会学和经济学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两个学科可以互不相关地开展自己的研究。

(2)古德与哈勃①古德:尽管很多社会学家把理性选择研究从社会学的视野中排斥出去,但是社会学家们从来没有脱离理性思维,而且理性选择问题从来没有从社会学的视野中消失。

社会学家们都承认人的社会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而有目的的行为就一定包含有指向的选择,当社会学家研究人们的目的行为时,其实质也就是在研究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

②哈勃:社会学不应当否定理性选择理论,否则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将无法确立自己的理论核心。

在哈勃看来,社会学面对人们的目的行为,应当在社会学的视野里开展对具有选择性的目的行为的研究,否则社会学研究将放弃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并转而失去中心、流于空疏。

③古德和哈勃再次提出了社会学长期为之困扰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由迪尔凯姆创立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将个人行为和个人心理排斥在社会学视野之外,但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来都没有远离社会学。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制度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制度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七章社会学的制度理论27.1 复习笔记一、制度主义兴起的背景1.西方制度主义兴起是人们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反思的产物(1)古典经济学从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出发,认为私有产权、市场、国家等是自发形成的制度,在保护私有产权的宪法秩序的前提下,人们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经济效率、经济均衡和社会普遍福利的增加,而把其他社会文化或制度因素排除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之外。

这种经济理论的实践结果却是不断的经济危机与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2)在此种情况下兴起的新古典经济学,特别是其中的奥地利边际效用学派,虽然视制度文化因素为影响人们的偏好或者效用的函数,但是仍然认为这些因素是外生于经济过程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达国家中,社会发展出现了福特式生产体制与福利国家制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及其宏观政策、经济科层组织中的经理阶层的管理这两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但仍认为非正式制度因素对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组织经济绩效的提高起着干扰作用而力图排除之,其结果加速了福利国家的危机与福特制的危机。

(3)随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诸学派,重视货币、供给、个人理性预期等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态度,受到历史方法的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特别是经济社会学的批判。

促使经济学主流根本地改变对制度的看法的,是科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诸流派。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主流虽然对各学科的制度研究的复兴具有重要影响,但其理性选择理论基础上的制度理论并不为所有人接受。

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很多新制度主义学者都试图从旧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学派那里去寻找制度理论的基础,从而形成了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主流不同的诸多新制度理论及新制度主义流派。

2.西方社会制度主义的兴起,也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的演进,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有密切的关系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中的运用,但鉴于发展中国家独特的传统与现代重叠的社会结构,发展经济学较为注重综合性的分析。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2.1 复习笔记一、社会实证论概况1.社会实证论的含义社会实证论是以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德、穆勒、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等人,是他们明确阐述了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早期社会学成为一门区别于哲学、文学、宗教学和伦理学且具有强烈自然主义(naturalism)色彩的社会“科学”。

2.社会实证论的产生(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思想来源①经验主义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

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

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但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学理性。

3.社会实证论的发展(1)社会实证论首先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孔德在法国率先提出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从实证主义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构想。

迪尔凯姆把孔德的社会学构想系统化、具体化,社会实证论由此在学科之林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穆勒像斯宾塞一样在孔德思想的影响下,分别建立了唯名论的社会实证论和有机论的社会实证论。

孔德、迪尔凯姆、穆勒和斯宾塞的学说一般被称为早期社会实证论,主要流行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24.1 复习笔记一、直面当代社会1.生平(1)1929年,让·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出生于法国东北部阿登斯省兰斯地区总教堂所在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2)1956年布希亚开始攻读德国社会理论和文学,到1966年以前,他一直在一所中学教授德语。

(3)l966年3月在巴黎第五大学师从著名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完成了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的三种周期》,1966年9月在巴黎南戴尔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社会科学教师。

(4)由于受萨特的影响,布希亚的思想较为激进,并在萨特举办的《现代》杂志发表了几篇评论性的文章。

(5)60年代布希亚结识了罗兰·巴特,并受巴特的符号学影响,l968年他的第一部理论著作《物体系》很明显是对罗兰·巴特的《时尚体系》的分析方法的借鉴。

(6)20世纪60年代的布希亚还参与创办了激进的《乌托邦》杂志。

2.主要著作布希亚的著作主要有《物体系》(l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符号交换与死亡》(1976)、《仿真与拟象》(1981)、《冷酷的回忆》(1987)、《末日的幻觉》(1992)、《完美的罪行》(1995)等。

3.消费社会学的主要思想(1)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三部著作里。

(2)布希亚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需要关于符号和符号学理论的补充。

他认为,从早期的竞争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向后来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要求人们更加注意需求管理和增加并引导消费。

在这个阶段,强化消费的需要增强了对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产量的关注。

(3)经济的集中、新的生产技术和诸如此类的东西促进了大批量生产能力的发展,消费资本主义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操纵消费、创造对新的知名商品的需求上,符号价值领域应运而生。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18.1 复习笔记一、展开社会学新视野1.生平与著述(1)人物生平①贝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早年去世,自幼随母亲过着贫寒的生活。

②1934年,贝尔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怀着推进社会进步的愿望选择了社会学专业。

30年代中期的右倾思潮中,贝尔猛烈抨击斯大林的极权专制政策,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失去了前途。

③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之后,贝尔开始拥护罗斯福新政,呼吁进一步发扬美国政治的民主传统,为学术界和知识界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

④二战后,贝尔在倡导“新自由主义”的同时,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激进主义和社会革命理想均已告败,福利国家、权力分散、混合经济和多元政治等观念深入人心。

(2)主要著作贝尔主要的学术著作是:《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工业社会即将终结、后工业社会即将来临的预测,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方面揭示了从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发生的复杂变化。

2.学术立场(1)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政治的自由主义,简言之,贝尔强调公众领域人人平等,私人领域个性自由,但是都应当有一定的规则与制约。

(2)经济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强调国家或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调控社会经济行为时,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而应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因素和经济活动结果、经济调控政策的社会影响。

贝尔的经济社会主义实质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经济活动现象,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开展经济活动。

(3)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贝尔在文化方面的立场被称为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鼓励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维护美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抵制具有刺激性和煽动性的文化现象。

贝尔认为文化传统是不可能完全抛弃的,应当维护文明的延续性,承认文化传统在历史过程和现实存在中的作用。

(4)评价①贝尔的这种思想结构表现了他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充满矛盾的统一体,认为这个统一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应当不加区分地一概而论,应当面对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19.1 复习笔记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1.奇异的思想,怪诞的生活(1)富裕、节俭和要求严格的家庭生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1926年10月15日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出生。

父亲保罗·福柯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学教授,声望显赫,家庭十分富裕。

福柯在父母那里接受的训导是“生活要简朴,行为要规矩,做事要勤奋。

”福柯后来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时,常常泛起阵阵深沉的压抑感。

(2)少年时期的三个可怕印象关于中小学的学习经历,福柯临终前在医院里回忆起三个可怕的印象。

①第一个可怕的印象:有父亲为了锻炼福柯的胆量,把他带到了自己的手术室,让他观看截肢手术。

看到患者的肢体被父亲血淋淋地割下来,福柯十分惊恐。

②第二个可怕的印象:1901年,警察在普瓦捷市的一家医院里发现了一个被囚禁了几十年的妇女,她因年轻时偷情怀孕,被家人当作精神病人送进了医院,关在黑屋子里。

福柯看到这条新闻后,在内心引起了剧烈震撼,对医院产生了恐怖。

③第三个可怕的印象:福柯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后因德军入侵,一些插班的犹太学生成绩优异,将福柯挤到后边,福柯因此厌恶甚至诅咒他们。

不久,这些犹太学生都被法西斯侵略者关进了集中营,福柯同情他们并因以前对他们的责骂而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福柯后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都与这些心灵刺激有关。

(3)巴黎高等师范时期1946年,福柯在经历了两次考试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书期间,福柯以“学习狂”著称,他学养深厚、才识广博,同学们都很佩服他的能力。

然而,福柯很难与周围的同学和谐相处,他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待人傲慢,言谈尖刻,同学们都以为他精神不太正常避而远之。

(4)学术生涯与传奇人生①福柯曾两度自杀未遂。

人们把他自杀的原因归结为同性恋倾向受到了压抑。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方社会学的兴起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1)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旧的封建秩序被暴力革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各种经济问题频发的时期。

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取得资本主义工业和文化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

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2)各类社会学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2.社会学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社会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同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尤其是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性继续。

(1)实证社会学。

孔德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对理性,而是反对被包含在传统理性概念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证社会学并未完全超越理性哲学的传统,只不过把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和客观理性,从作为总体的传统理性中提取出来并绝对化罢了。

实证社会学试图以科学理性把握客体的确定规定性。

(2)解释社会学。

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试图通过意义阐释来解释社会行动的主观根据或主观理性。

如果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理性是传统理性哲学的片面性继续,那么把主体意愿和主观理性作为基本原则的解释社会学,是传统理性哲学的又一种片面性继续。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23.1 复习笔记一、重建社会结构理论1.生平(1)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于1938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l8岁考入赫尔大学。

在大学期间受社会学教师沃斯利和心理学教师韦斯特比的影响,对社会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2)195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61年撰写了题为《当代英国的运动与社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获硕士学位。

(3)获硕士学位后,吉登斯在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讲授经典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1966年,吉登斯离开莱斯特大学到温哥华附近的西蒙·弗拉塞尔大学任教,后又转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4)1969年,吉登斯受剑桥大学之聘,由美洲返回英国,在皇家学院任高级讲师兼院士,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1974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5)1983年,被选为英国社会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4年,出版了代表著作《社会的构成》,他的学术影响随这部著作的出版而迅速扩大。

1985年被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1996年被聘为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2.著作吉登斯自70年代初以来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主要有:《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迪尔凯姆著作选》(译作,l972)、《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1973)、《实证主义社会学》(1974)、《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1976)、《社会理论的中心论题》(1979)、《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一国家与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等。

3.思想渊源(1)马克思吉登斯非常重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他认为他的三部著作:《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关注“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联”的三部曲。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吉登斯认为,当代在欧美大陆流行的理解论、符号论、解构论和心理分析等社会理论,共同点之一是反本体论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章性别社会学理论
29.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性别社会学与女性主义思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得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于女性主义理论。

其中,对性别社会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早期理论的表现形式。

它的思想文化背景是资产阶级启蒙
运动,其政治社会背景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代表人物有沃斯通克拉夫特、泰勒和米尔等人。

(2)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性问题。

诉诸于人的本质和理性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首要理论依据。

尽管男女有先天的生理差异,但其社会差异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化过程造成的,而不是先天生物性差异的结果。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的规范和法律,它们束缚了女性的发展。

人生来平等,男女皆有一样的理性与能力,其地位权利均应平等,应该给予妇女全部的人权。

如: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她的代表作《为妇女权利辩护》一书中指出,女性在理性和智力上并非低于男性,而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平等造成的。

米尔,在他的著作《对女性的征服》中也写到,女性的屈从地位是人类历史的野蛮时代的产物,是一群人压迫另一群人的结果,而不是一种自然的秩序,而是社会长期的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是压抑一方,激励另二方的结果。

②主张纠正女性受教育的法律和制度的不公平,以法律为武器争取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

基于此,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的修改法律的要求。

首先,主张废除性别歧视的法律;其次,主张中性法律,要求在法律的制定上不分性别,对男女同样适用,不能因为性别而给予区别对待;再次,主张制定反歧视法律,用法律的力量规定不得有性别歧视;还有,她们主张用法律加速性别平等的实现。

2.激进的女性主义
(1)激进的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激进的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中发端较早的一种思想,但到20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

它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
自己创造的理论,是“完全没有父权制痕迹”的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尔斯通、吉尔曼等。

(2)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是要结束这种压迫。

她们把父权制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认为父权制是男人统治女人的综合体系,它跨文化、跨历史、跨阶级或种族而存在。

这一理论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

因此,激进的女性主义强调两性的差异,主张女性优越论。

(3)激进女性主义理论观点的演化
①第一阶段,他们主张消除和减少两性的生理差异,以便消除性别歧视。

20世纪60年代,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是阶级原因和经济原因,而是生理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育和抚育孩子,因此,只有进行生物学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女性从生育这一压迫她们的生理功能中解放出来,妇女的处境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费尔斯通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性的辩证法》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妇女的怀孕、生育及抚育孩子使她们体质变弱,没有经济来源,必须靠男人才能生存。

因此,妇女解放需要靠“生物革命”来完成。

②第二阶段,她们谴责男性的生理特征,主张排斥和脱离男性。

20世纪70年代,激进的女性主义开始谴责男性的生理状态,从而走向贬低、排斥和攻击男性的思路上。

她们认为男性侵犯女性的倾向是与生俱来的,男人的基本特征是富于攻击性,男人喜欢暴力和战争。

③第三阶段,赞美女性特征,主张女性生理优越论和道德优越论。

在否定了男性本质后,激进的女性主义进而肯定和赞美女性的本质,强调女性生理上固有的力量以及与生理有关的创造力,并把女性的生理与心理视为女性解放的力量源泉。

所以,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致力于创造女性空间和女性文化,指出社会正义应当赋予女性特征以文化价值。

3.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1)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来源及代表人物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融合了二者的合理成分,从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角度对生物性别——社会性别体系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米歇尔、本斯通和莫顿等人。

(2)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两套社会关系,代表两组不同的利益,当它们相互交错重叠时,女性所受的压迫就更为严重。

因此,要认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必须把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因素都考虑进去。

单一的反资本主义或反性别压迫都无法实现女性解放和两性平等。

除了要改变经济基础外,还必须借文化活动来发展特殊的女性意识,改变整个社会的关系结构。

如: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米歇尔在她的重要论文《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中,将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并从这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妇女受压迫的社会经济、生育生理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指出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改造的主要目标是取消公私领域的区分,其次是“生育自由”,即赋予女性在生育问题上的选择权。

(3)性别社会学
①产生背景
当女性主义理论把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男女不平等的这一事实付诸于理论诉求的时候,涉及了对性别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对性别的关注不仅仅是面向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从性别视角表达的对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性别社会学应运而生。

②主要观点
a.性别社会学中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它关注的是男女两性的问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当然是其研究内容的一个方面,但同时,它也关注男人的问题。

所以性别社会学不会偏袒女性或者男性中的任何一方面,而是从人类两性的整体来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有关性别的问题。

b.性别社会学关注的是两性之间的关系和两性的性别角色以及它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也就是性别与社会的关系和互动,比如性别角色与社会化的关系,性别差异与社会影响,社会制度与性别角色等等问题,这是性别社会学的基础和核心。

c.性别社会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因素和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性别社会学的宗旨是更深刻地从理论上揭示出性别与社会的关系。

二、对性别问题的探讨
1.什么是性别
(1)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性别可以划分为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

①生理性别是指按照基因和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或特指性的行为。

②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
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它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综合体现,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与男女两性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的期待和行为。

(2)社会性别分析问题的角度
①社会性别不只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重要的分层系统;
②这一分层系统的普遍性,可以通过社会生产过程加以解释。

这种观点有如下含义:
第一,社会性别跟阶级一样,是一种主要的分层系统;
第二,任何社会中的这种分层都来自于社会生产组织或制度;
第三,社会生产可广义地看作是一种多方面的、等级性的组织过程,这一过程再生产和维持着社会生活。

第四,对这一过程的有效分析应改变传统的研究思维;
第五,意识形态掩盖着社会生产的真实性,同时又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造成了分层结构。

(3)对社会性别的评价
①社会性别分析可更为具体深入地探讨性别差异问题,研究视角也变得较为中性化,它关注社会性别关系中的差异性或者不平等性。

②这个概念不是封闭的和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和流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性别,所得出的内涵也不同。

(4)分析社会性别概念的范畴和模式
①强调性差异的社会性别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