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合集下载

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10年数据验证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以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中美数据为例,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关键字:中美十年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误差原因一、2000年至2010年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年份中国CPI% 美国CPI% e*=e中-e美

2000 0.4 3.38 -2.98

2001 0.7 2.83 -2.13

2002 0.8 1.59 -0.79

2003 1.2 2.27 -1.07

2004 3.9 2.68 1.22

2005 1.8 3.39 -1.59

2006 1.5 3.24 -1.74

2007 4.8 2.85 1.95

2008 5.9 3.85 2.05

2009 -0.7 -0.34 -0.36

2010 5.1 1.64 3.36 由此可得两国10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折线图,如下。依图可知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相对平缓。2000年到2006,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美元依旧平稳,人民币回落贬值,2009年中国在经济危

机爆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通货膨胀率下降,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回升。

中美通货膨胀率趋势图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摘要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双边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双边贸易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国已经在中国所有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排名第二,中国也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然而,由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不同,中美两国贸易合作中难免出现摩擦和分歧,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频繁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而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的贸易救济调查,仅当年美国就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一年后,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不顾中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又掀起新一轮的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和关税制裁措施,致使中美贸易战爆发并迅速扩大升级。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一度从126.2跌至120.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从6.317贬值至6.966,贬幅高达10.3%。除此之外,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还包括阻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挑起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将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搜集资料,简要分析划分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阶段,将自2017年8月以来的中美贸易战划分为导火索、第一轮中美贸易战开端、第一轮中美贸易战扩大升级、第一轮中美贸易战缓和、第二轮中美贸易战开端、第二轮中美贸易战暂停、第二轮中美贸易战扩大升级共七个阶段。其次总结特朗普政府执政下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并将其分为以下几类:①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②美国政府阻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③中美知识产权纠纷;④人民币汇率争端;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之后总结中美贸易摩擦具有以下原因:①特朗普政府迎合美国民粹主义;②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国产业升级;③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④中美贸易不平衡。根据资料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阶段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的简要联系。随后根据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以往的研究文献,列举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诸多因素。

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主要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

(2)绝对购买方平价理论认为:当所有商品都满足一价定律,且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比重相等情况下,两国货币在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

(3)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定时期两国汇率水平的变动是由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水平决定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货币应该贬值,反之则应该升值。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

购买力平价理论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汇率形成机制的有关文献、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入可支配收入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

价理论。首先,本文的切入点新颖,为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通过把我国的各地区假想成小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新理论的正确性。国内数据的实证结果证实,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模型效果明显好于购买力平价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结果发现,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确被低估了7%~8%,但低估的幅度并不像欧、美等国所声称的那样大。

关键词:汇率;消费物价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

本文的目的在于想以汇率决定的购买

力平价理论为基础,并由此展开,对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本文在

对比国内地区之间的“汇率”后,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公式做出修正,进而运用修正的模型来确定人民币兑美元的内在汇率。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种货币的价值,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即由它的内在购买力所决定。由于内在购买力就是商品和劳务的物价水平的倒数。

绝对购买力平价就是当所有国家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是相等的。用公式表达是

Pi=SPi*i=1…N,(1-1)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测算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测算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测算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的测算

1、相关理论

1)购买⼒平价理论

购买⼒平价理论是古斯塔夫·卡塞尔(1922)提出,以作为第⼀次世界⼤战期间⾦融市场被破坏后制定汇率的⼀项技术。购买⼒平价是建⽴在商品市场套利概念和⼀价定律基础之上的。⼀价定律是在完美市场中,考虑到汇率,同类商品应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为原则。在完美市场(⽆交易成本,⽆税收,⽆不确定性)假设下,利润最⼤化的代理商将采取⾏动去消除所有的套利机会——两国商品之间、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实际资产与⾦融资产之间以及所有的其它套利机会。⽤P、*P分别代表国内和国外的商品价格,对于该商品,根据⼀价定律,其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有如下关系:*

P=

RP

购买⼒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平价和相对购买⼒平价。绝对购买⼒平价描述汇率在某⼀时点上的决定。在某⼀时点上,两国货贸易收⽀与⼈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币之间的兑换⽐例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之⽐,⽽购买⼒通常是⼀般物价⽔平的倒数,因此,绝对购买⼒平价可以表⽰为: *

P=.购买⼒平价

RP

定律⽤两国相对价格变动来表⽰时就称为相对购买⼒平价定律。相对购买⼒平价定律表明,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在长期应等于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相对购买⼒平价定律也意味着,本币的贬值可能伴随国内更⾼的通货膨胀,只有在本币的贬值率等于本国通货膨胀率与国外通货膨胀率之差时,商品市场才能达到均衡。

2)实际汇率的测算

依据购买⼒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反映了⼀揽⼦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相对价格的对⽐变化。在测算实际汇率时,在本国价格指数和外国价格指数的计算中,应该尽可能⼴泛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将它们所构成的⼀揽⼦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绝对价格统计出来,然后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得出实际汇率。我们采⽤⽀出法来计算中美双边的实际汇率(Excel),⽀出法实际汇率是从⽀出⾓度衡量⼀个国家的全部商品与国外全部商品的相对价格是怎样变化的。计算中采⽤的价格⼀般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乎涵盖了所有商品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模型是否能够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供解释。因此,文中选取了中美两国1980年至2008年间的物价水平和相应年份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作为样本,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找出中美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价格指数

一、引言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卡塞尔,其后的许多学者就物价水平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有关文献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能够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出结论,此外,还对可能导致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的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出现偏差的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

二、文献综述

栾莹辉(2005)在《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探讨》一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解释力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张志柏(2005)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

行了估计,并指出由于基期的选择不同可能导致均衡估值产生差异,表现在如果选取较近的时间段,名义汇率的波动就比较容易被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

周克(2003)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能够解释不同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人民币汇率一直被小幅低估。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论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决定理论验证

论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决定理论验证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宋体四号字居中

论文题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检验姓名:宋体四号字居中

学号:

专业:

年级:2012级

班级:

任课教师:

20 年月

内容摘要

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决定与调整一国汇率的重要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是其他汇率决定学说的理论基础以及进行汇率分析的重要工具,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又是由其国内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利率平价认为未来汇率的变化率与这段时间内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率一致。本文运用中美两国汇率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用购买力平价与利率平价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相对购买力以及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分别进行了原因。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 0

(一)购买力平价概述 0

(二)一价定律 0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 0

(四)相对购买力平价 (1)

二人民币兑美元购买力平价实证分析 (1)

(一)中美CPI、汇率数据 (1)

(二)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3)

三利率平价 (4)

(一)利率与汇率数据分析 (4)

(二)实证分析 (5)

(三)原因分析 (6)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检验

一 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又是由其国内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按照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确定的汇率水平应该是一种长期均衡汇率。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决定的。第一个正式系统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他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两国物价水平比率的变动所决定的。虽然现实的市场汇率可能暂时与购买力平价水平不完全一致,但从长期看,实际汇率围绕购买力水平波动,并最终趋向于购买力平价水平。 (二)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探索购买力平价理论能否解释汇率变动---以中美为例

摘要: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消费物价指数与汇率的关系。但是,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去预测汇率的变化却不一定科学。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随后不断攀升,直到近期出现下降,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突破 6.7000。与此同时, 却出现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与汇市上人民币升值背离的现象。自2007年起,我国CPI 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据8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CPI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5.4%,猪肉及其他肉制品物价上涨达45.2%,涨幅为食品类物品价格涨幅之最。进入2008 年后,CPI 仍上扬了一断时间,后在国家采取相关政策的干预下回落了。及时遭遇了2009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而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者的变化应该是趋于一致,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消费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

正文: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先生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核心观点是:我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或者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我们的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自的发行国,都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而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又取决于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辑]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1]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测算

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测算

一、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的测算

1、相关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古斯塔夫·卡塞尔(1922)提出,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金融市场被破坏后制定汇率的一项技术。购买力平价是建立在商品市场套利概念和一价定律基础之上的。一价定律是在完美市场中,考虑到汇率,同类商品应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为原则。在完美市场(无交易成本,无税收,无不确定性)假设下,利润最大化的代理商将采取行动去消除所有的套利机会——两国商品之间、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实际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以及所有的其它套利机会。用P、*P分别代表国内和国外的商品价格,对于该商品,根据一价定律,其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有如下关系:*

P=

RP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描述汇率在某一时点上的决定。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通常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表示为: *

P=.购买力平价

RP

定律用两国相对价格变动来表示时就称为相对购买力平价定律。相对购买力平价定律表明,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在长期应等于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相对购买力平价定律也意味着,本币的贬值可能伴随国内更高的通货膨胀,只有在本币的贬值率等于本国通货膨胀率与国外通货膨胀率之差时,商品市场才能达到均衡。

2)实际汇率的测算

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反映了一揽子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相对价格的对比变化。在测算实际汇率时,在本国价格指数和外国价格指数的计算中,应该尽可能广泛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将它们所构成的一揽子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绝对价格统计出来,然后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得出实际汇率。我们采用支出法来计算中美双边的实际汇率(Excel),支出法实际汇率是从支出角度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部商品与国外全部商品的相对价格是怎样变化的。计算中采用的价格一般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几乎涵盖了所有商品的支

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在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将从经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一、经济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其中,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期望利率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

1.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通过物价水平的变化来决定。即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汇率的贬值。因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商品市场的均衡,认为国际贸易将迅速导致物价调整,从而通过汇率保持平衡。

2.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货币利率水平反映了市场的各种经济因素。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对应的利率可能上升,这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该国,导致其货币汇率升值。因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将迅速导致利率差异,从而通过汇率保持平衡。

3. 期望利率理论

期望利率理论认为,汇率是预期未来利率的反映。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上升,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导致汇率下跌。因为期望利率理论认为市场预期的均衡将迅速导致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二、实践分析

1.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影响通货膨胀和汇率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加息或缩减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同时也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相反,当一个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息或扩大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购买力平价说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汇率的变化

购买力平价说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汇率的变化

购买力平价说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汇率的变化

阐述如下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指出币种兑换比率可能会长期低于或超过它们的实际购买力的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币种价值比它们一开始兑换时所报价的价值低很多,因此它们还可以再次购买,使得这种汇率低于它们最初报出的价值。按照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当一种币种价格低于以前时,它应该与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实际购买力相比较,而不是与自己的过去价值相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也被称为金融货币的利用,是指汇率变化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它认为,随着一个国家与另一国家之间汇率的变化,基于两国货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将在国际贸易中进行会议。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个国家之间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基于两种货币的价格,影响的程度也可能随着投资者的情绪而轻微地变化,这是由出口国汇率变动造成的。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揭示了币种汇率的变动对投资者的买入决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一起被用来阐释汇率变化如何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首先,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一些货币可能超出它们最初的价值,从而影响购买力,甚至解释商品价格的变化。其次,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变化会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因为它们改变了投资者的买入决策。通过相互补充,这两个理论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汇率变化如何影响价格的理解。

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确定

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确定

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确定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地加快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这

个过程中,贸易与汇率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之一。其中,购买力平价(PPP)与汇率

确定是经济学界和市场参与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两个不同国家之间以一定汇率进行货币兑换时,购买相同数

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量应保持相等。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比较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来确定汇率水平。这与传统的市场汇率(即汇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有所不同。

从理论上看,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比较两个国家之间的实际经济状况的方法。通

过购买力平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货币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因素的影响,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失灵。

首先,购买力平价假设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价格敏感性,有能力在不同国

家之间自由购买商品和服务。然而,事实上,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和区域差异使得商品和服务的流动并非完全自由。非关税壁垒、关税以及进出口配额等措施都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其次,购买力平价忽略了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种的差异。不同国家生产的商

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质量、品牌和特色。因此,在使用购买力平价进行汇率确定时,这些差异没有得到充分考虑。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具有竞争性优势的国家中,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以低价和低质量的形式存在,而这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的购买力。

此外,购买力平价方法所考察的商品和服务仅仅是在国内消费的那一部分。而

对于一些外向型经济,其一部分生产更多地是出口,而非国内消费。这也导致了购买力平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国家之间经济真实状况。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及对汇率改革的启示_王晓光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及对汇率改革的启示_王晓光
0是完全不可靠的甚至可能导致颠倒黑白的情况的发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不同货币间的转换比率这样国际比较项目中就出现了购买力平价及其分类方法对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毋庸置疑这种购买力平价是基于统计目的而计算的这就是说一个既定数量的货币当以购买力平价换算成不同货币时在所有国家买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组合即商品篮子它涉及到国内生产总值所包括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按照国内市场价格定价以及使用国内支出权数来进行加总这个方法不难理解但是收集价格数据的工作非常浩繁这往往是统计学者的研究范畴购买力平价概念的第二层含义说的是存在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之下它和金融领域中的汇率问题紧密相关联正因此才有了在汇率决定中研究它的价值这一概念指的是一种均衡汇率即市场汇率被假定长期趋向于这样的均衡汇率这个购买力平价应该只涉及到一部分商品和服务即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的那部分商品和服务通常称之为可贸易商品这里就要按照国际的市场价格来计算了这里也好理解一个和外国商品劳务毫无关联的消费者的行为当然不能影响汇率所以基于可贸易商品计算的购买力平价在考虑汇率问题时也是具有合理性的笔者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对购买力平价概念的这层理解之上的
[ 3]
20
wenku.baidu.com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
标的变动剧烈. 选取的时间段上的数据的不同 、采用的 方法的不同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 , 甚至是截然相 反的结果. 因此 , 笔者在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 将分别就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中国的 适用性作进一步的分析 , 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4 实证分析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 4 . 1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一 揽子可比较的商品上所具有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 的决定. 根据卡塞尔的定义 ,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 2个国 PLt 家价格水平之比 , 可表示为 : St = * PLt 式中 S t 代表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 ( 即直接标价法 的汇率 ), PLt 是本国的价格水平 , PL 是外国的价格水 平 , PL t 、PL t 包含的商品应该是相同的 , 并且同一种商 品在国内外价格水平中的权重也应该是相等的. 要注意 的是绝对购买力平价中所谓的价格水平 (price level) 是 不同于价格指数或物价指数的 (price index), 相对购买 力平价才是基于物价指数的定义的. 这一点有时被国内 外的学者所忽略. 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估算方法目前有影响力的 主要有 : 计算大汉堡指数估算购买力平价和评估样本商 品价格进而估算绝对购买力平价 2种. 4 .1 . 1 大汉堡指数估算绝对购买力平价 《 经济学家 》 (The Econo m ist) 杂志每年都会编纂出 世界各地的大汉堡价格并且计算出所谓的 “大汉堡 PPP ”, 该汇率等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汉堡价格之比. 通 过比较这种 PPP 和实际官方汇率 , 判断一国货币是被 高估还是低估. 表 1 汉堡包 PPP 与汇率的比较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购买⼒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探索购买⼒平价理论能否解释汇率变动---以中美为例

摘要:

购买⼒平价理论在⼀定程度上揭⽰了消费物价指数与汇率的关系。但是,运⽤购买⼒平价理论去预测汇率的变化却不⼀定科学。

中国⾃2005年7⽉21⽇开始实⾏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货币进⾏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平的测算,⼈民币对美元即⽇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民币。随后不断攀升,直到近期出现下降,银⾏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突破 6.7000。与此同时, 却出现国内⼈民币的购买⼒下降与汇市上⼈民币升值背离的现象。⾃2007年起,我国CPI 指数出现了⼤幅上涨,据8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CPI 与去年同期相⽐上涨了5.6%,其中⾷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5.4%,猪⾁及其他⾁制品物价上涨达45.2%,涨幅为⾷品类物品价格涨幅之最。进⼊2008 年后,CPI 仍上扬了⼀断时间,后在国家采取相关政策的⼲预下回落了。及时遭遇了2009年的严重⾦融危机,到⽬前为⽌,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位。⽽根据购买⼒平价理论,两者的变化应该是趋于⼀致,何以出现如此⼤的差距呢?

关键词:

购买⼒平价;消费物价指数;⼈民币汇率

正⽂:

⼀.购买⼒平价理论(PPP)

购买⼒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先⽣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书中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核⼼观点是:我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或者外国⼈之所以需要我们的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的发⾏国,都具有对商品的购买⼒;两国货币的购买⼒之⽐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之⽐变化引起的,⽽两国货币的购买⼒⼜取决于两国的国内价格⽔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购买⼒平价理论下⼈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的分析

摘要:决定⼈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的,不仅要学会运⽤购买⼒平价理论对⼈民币汇率变动进⾏解释,还要懂得结合国内经济形势与外汇供求理论预测⼈民币近期⾛势。

关键词:汇率;消费物价指数;购买⼒平价

正⽂:

(⼀)购买⼒平价理论

购买⼒平价是指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平价和相对购买⼒平价。

(1)绝对购买⼒平价就是当所有国家的物价⽔平以同⼀种货币计算时是相等的,⽤公式表达是:

P=e·P* (这⾥的P和P*分别表⽰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

(2)相对购买⼒平价揭⽰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公式表达是:

e (t+1) =e(t)[(1+P)/1+P*] ①

= [e (t+1)-e (t)]/e (t) ②

将①代⼊②推出

e= (P-P*)/ (1+P*) =P-P*

Δe =ΔP-ΔP*

(3)由公式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平价理论⽤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平价⽤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购买⼒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变动的验证与分析

(1)绝对购买⼒平价。绝对购买⼒平价是⽤两国物价⽔平静态对⽐获得的,e=P/P*(e表⽰汇率,P表⽰本国的价格⽔平,P*表⽰外国的价格⽔平)。⽤绝对购买⼒平价理论估算⼈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差距很⼤。见表1所⽰

表1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1999年为基期,⾃2005年后,我国开始实⾏浮动汇率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10年数据验证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以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中美数据为例,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关键字:中美十年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误差原因一、2000年至2010年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年份中国CPI% 美国CPI% e*=e中-e美

2000 0.4 3.38 -2.98

2001 0.7 2.83 -2.13

2002 0.8 1.59 -0.79

2003 1.2 2.27 -1.07

2004 3.9 2.68 1.22

2005 1.8 3.39 -1.59

2006 1.5 3.24 -1.74

2007 4.8 2.85 1.95

2008 5.9 3.85 2.05

2009 -0.7 -0.34 -0.36

2010 5.1 1.64 3.36 由此可得两国10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折线图,如下。依图可知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相对平缓。2000年到2006,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美元依旧平稳,人民币回落贬值,2009年中国在经济危

机爆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通货膨胀率下降,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回升。

中美通货膨胀率趋势图

-2

-10

123456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中国CPI%美国CPI%

二、2000年到2010年中美汇率变化,及与e*关系比较。

中美汇率与通货膨胀率

由上表与下图知,2000年至2008中美汇率缓慢递减,2009至2010缓慢上升;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2000至2006中美汇率递减,2007至2008递增,2009再次递减。现实汇率变化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变化趋

年份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0)

e* 2000 8.2784 -2.98 2001 8.277 -2.13 2002 8.277 -0.79 2003 8.2774 -1.07 2004 8.2768 1.22 2005 8.1917 -1.59 2006 7.9718 -1.74 2007 7.604 1.95 2008 6.9451 2.05 2009 6.6227 -0.36 2010

6.8282

3.36

势基本一致,但e*不等于汇率,说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于短期内失效。

三、短期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失效原因分析

1、数据采取方面

(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

(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

(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由于它一致的假设前提对于长期和恶性通货时是有效的,而短期由于物价及汇率变动浮动大,将不

适用。

从实际国情而言,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核心是对价格的扭曲,人为制度因素的过多干预是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典型缺陷:

1、汇率形成机制扭曲。

2、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

四、根本启示: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虽然相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解释能力,但却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缺陷,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根本启示完善我们的汇率机制,使之更好地体现国家间经济变化发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