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1届高考化学复习综合高质量检测精彩试题7
实用文档综合质量检测卷(十)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若1体积硫酸溶液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A.10∶1 B.5∶1C.1∶1 D.1∶10解析: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cccc(NaOH)=5∶)SO∶12×1=。
(NaOH)×10,故(H即)(HSO×4422答案:B2.(2009·贵州十校统考)现有pH=3的醋酸和pH=3的硫酸两种溶液,下列有关这两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H)=1×10mol/L .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A11-+B.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pH仍相同cc(SO)相同)与硫酸中的C.醋醋中(CHCOO2--43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片放出H体积相同2解析: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因此A项正确;pH相同的两溶液,由于醋酸为弱酸,故醋酸的浓度一定大于硫酸的浓度;加入足量锌后醋酸生成的氢气要多;当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硫酸则不能继续电离,所以pH不再相同。
答案:A3.(2009·江南十校统考)常温下,pH=2的二元弱酸HR溶液与2pH =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ccc(OH=>)) (H)A.溶液中:)(R>(Na-+2-+cccc(OH)=))>)B.溶液中:(HR(Na>(H-+-+大全.实用文档ccc(Na=)(HR.溶液中:2)(R)+C+2--ccccc(H) (Na)(OH)=D.溶液中:+(R)++(HR)+-+2--ccc(R2,)=根据电荷守恒得:(OH溶液的解析:pH =7,则)(H2-+cccc(H),所以+C项正确。
)+)(OH=(Na))+(HR+-+--答案:C4.(2009·西安交大附中质检)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后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0.15 mol/LB.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为4C.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D.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用NaOH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是在7~11,变色范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而且用去NaOH 的体积是20 mL,该弱酸滴定前的浓度是20×0.50/100=0.10(mol/L),因为滴定前该弱酸的pH=3,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所以pH小于4。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9化学计算
专题19 化学计算(2011·江苏卷)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2011·四川卷)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解析】 4CnHm+(4n+m)O24nCO2+2mH2O △V↓4 4n+m 4n 4+m32 72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高三化学复习水溶液习题有答案
水溶液含答案一、选择题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解析】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增大了c(OH-),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固体NaHSO4,NaHSO4溶于水后电离生成H+,c(H+)增大,K W 不变;加入醋酸钠,CH3COO-结合水电离出的H+,使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
【答案】 B2.(2017·潍坊质检)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H+]=[OH-]=10-6mol·L-1的溶液B.pH=7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解析】当温度为100 ℃时,pH=6时呈中性,pH=7的溶液呈碱性,B错;石蕊呈紫色时,pH为5~8,此时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C错;CH3COOH与NaOH恰好反应生成的CH3COONa 水解会显碱性,D错;只有[H+]=[O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 A3.如图所示,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图象是()【解析】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被冲稀,酸性减弱,pH增大。
答案选A。
【答案】 A4.某温度下,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0.03 mol·L-1,其中1/3的CO 2转变为H2CO3,而H2CO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H2CO3H++HCO-3,则溶液的pH约为()A.3B.4C.5D.6【解析】c(CO2)=0.03 mol·L-1,c(H2CO3)=0.01 mol·L-1,c(H +)=0.01 mol·L-1×0.1%=1×10-5mol·L-1,pH=5。
高考化学真题汇编 专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2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lg V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 D .当0lg V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R c M c 增大 【答案】D【考点定位】电解质强弱的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稀释、升温);难度为较难等级。
【名师点晴】本题了图象方法在溶液的稀释与溶液的pH 的关系的知识。
解图像题的要领时是:先看三点,再看增减;先看单线,再做关联。
本题区分MOH 和ROH 的关键就是两线的起点pH 。
当开始时溶液的体积相同时,稀释的倍数越大,溶液的离子浓度越小,溶液的pH 就越小。
稀释相同倍数时,强碱比弱碱的pH 变化大。
2.【2015浙江理综化学】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 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pH =9.0时,c (NH 4+)>c (HCO ˉ3)>c (NH 2COOˉ)>c (CO 32-) B .不同pH 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 (NH 4+)+c (H +)=2c (CO 32-)+c (HCO 3-)+c (NH 2COOˉ)+c (OHˉ) C .随着CO 2的通入,c(OHˉ)c(NH 3·H 2O)不断增大 D .在溶液中pH 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 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答案】C【解析】A 、在pH =9.0时,作直线垂直于横坐标,从图上可直接看得出:c (NH 4+)>c (HCO ˉ3)>c (NH 2COOˉ)>c (CO 32-),A 正确;B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 (NH 4+)+c (H +)=2c (CO 32-)+c (HCO 3-)+c (NH 2COOˉ)+c (OHˉ),B 正确;C 、c(OHˉ)c(NH 3·H 2O)=43244()()()()()b K c OH c NH c NH H O c NH c NH -+++⨯=⋅⨯,K b 不变,c (NH 4+)不断增大,则比值不断减小,C 不正确;D 、从图上看,pH 降低过程中,有含NH 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D 正确。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9 电化学及其应用资料
专题9 电化学及其应用(2011·浙江卷)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解析】液滴边缘O2多,在碳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2H2O+4e-4OH-。
液滴下的Fe 发生负极反应,Fe-2e-Fe2+,为腐蚀区(a)。
A.错误。
Cl-由b区向a区迁移B.正确。
C.错误。
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D.错误。
Cu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评析】本题考察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
老知识换新面孔,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想懂,而不是死记硬背。
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回答。
【答案】B(2011·安徽卷)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物,即银做负极,产物AgCl是氧化产物,A、D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错误;化合物Na2Mn5O10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18/5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18/5)×5=2mol,因此选项B正确。
2020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单选题1.羟氡(NH2OH)为一元弱碱(25℃时,电离常数Kb=9.0×l0-9),其电离方程式为:NH2OH+H2O NH3OH++OH-。
用0.lmol/L盐酸滴定20mL0.lmol/L NH2OH溶液,恒定25℃时,滴定过程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的负对数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lg3=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NH2OH电离常数相等B. A点对应溶液的pH=9.5C. D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H+)=c(OH-)+c(NH3OH+)+c(NH2OH)D. C点时,溶液呈酸性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常温下,用pH计测得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酸性:CH3COOH>HClO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见有银镜产生淀粉没有水解C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K sp[Cu(OH)2]<K sp[Mg(OH)2]D向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前已氧化变质A. AB. BC. CD. D3.常温下,三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
物质Ag2CrO4AgCl AgBrKsp 1.0×10-12 1.8×10-107.7×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饱和AgCl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c(Ag+)不变B. 浓度均为1×10-6mol•L﹣1的AgNO3、HBr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会生成AgBr沉淀C. 常温下,以0.01 mol•L﹣1 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1KCl和0.01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CrO42-先沉淀D. 常温下,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的平衡常数K=3.1×107 4.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3 氧化还原反应.pdf
资料链接 1.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2.创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
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3.文体: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一、基础达标 1.给划线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裨补阙漏( )( ) (3)行阵和睦( ) (4)以彰其咎( ) (5)陟罚臧否( )( ) (6)以遗陛下( ) (7)庶竭驽钝( ) (8)猥自枉屈( ) (9)咨诹善道( ) (10)夙夜忧叹( )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专题16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不正确;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 正确。
【答案】D(2011·广东卷)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B、D【解析】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42-以外,还可以是SO32-、CO32-、以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B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化学计量.pdf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升华、液化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A.先液化再蒸发B.先汽化再液化C.先升华再液化D.先汽化再凝华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能放出热量的是 ( ) A.蒸发、沸腾B.汽化、升华C.凝固、熔化D.液化、凝华A、冰比水温度低 B、冰的熔点就是水的凝固点C、水温降到0℃就会逐渐结成冰D、水烧开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7、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固液共存D、可能是固液共存 8、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对于他看清病情是有利的 二、填空题 9、、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B.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C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D.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 11、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
如图3-1所示。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 (填“固”、“液”或“气”)态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
【备战2012】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烃及烃的衍生物.pdf
专题13 烃及烃的衍生物 (2011·山东卷)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A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只有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就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D正确。
【答案】B (2011·广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淀粉遇碘水显蓝色NaOH乙醇溶液共热食用植物油全国II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3-乙烯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甲酸甲酯和乙醛 (2011·上海卷)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种 (2011·上海卷)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2011·四川卷)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 【解析】 4CnHm+(4n+m)O24nCO2+2mH2O △V↓ 4 4n+m 4n 4+m 32 72 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 c(HCO3-)> c(OH-)>c(H+)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而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c(H2CO3)>c(CO32-)B.c(OH-)-c(H+)=c(HCO3-)+2c(H2CO3-)中把c(H+)移项到等式另一边,即是质子守恒关系式。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后,相当于0.05 mol·L -1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混合液,由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因此正确的关系是:c(HCO3-)>c(CO32-)>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包括CH3COO-水解和CH3COOH电离两个过程,既然pH=7, 根据电荷守恒式,不难得出c(Na+)=c(CH3COO-) =0.1 mol· L-1,c(H+)=c(OH-)=1×10-7 mol·L-1。
水解是有限的,c(CH3COOH)>c(CH3COO-)。
【答案】B(2011·安徽卷)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B. b点:c(NH4+)+c(NH3·H2O)=c(Cl-)C.c点:c(Cl-)= c(NH4+)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解析】氨水属于弱碱,因此在1.000mol·L-1氨水中OH-的浓度不会是1.000mol·L-1而是要小于1.000mol·L-1,由水得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H+浓度应大于1.0×10-14mol/L,A不正确;由图像可知b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此时氨水有剩余,即溶液是由氨水和氯化铵组成的,因此有c(NH4+)+c(NH3·H2O)>c(Cl-),B不正确;由图像可知c点溶液显中性,由电荷守衡可知c(H+)+c(NH4+)=c(OH-)+c(Cl-),所以c(NH4+)=c(Cl-),C正确;由图像可知d点后溶液中主要物质是NH4Cl,而NH4Cl要水解吸热,所以温度会略有降低,D也不正确。
【答案】C(2011·浙江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1.0 LMgO (25℃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HCO-CaCO3↓+H2O;步骤②:Ksp[Mg(OH)2]=c(Mg2【解析】步骤①发生Ca2++OH―+3+)×(10-3)2=5.6×10-12,c(Mg2+)=5.6×10-6。
Q[Ca(OH)2]=c(Ca2+)×(10-3)2=10-8<Ksp,无Ca(OH)2析出。
A.正确。
生成0001 mol CaCO3。
B.错误。
剩余c(Ca2+)=0.001 mol/L。
C.错误。
c(Mg2+)=5.6×10-6<10-5,无剩余,D.错误。
生成0.05 mol Mg(OH)2,余0.005 mol OH―,Q[Ca(OH)2]=0.01×0.0052=2.5×10-7<Ksp,无Ca(OH)2析出。
【答案】A【评析】本题考察方式很新颖,主要考察溶度积的计算和分析。
解题时要能结合溶度积计算,分析推断沉淀是否产生,要求较高。
(2011·福建卷)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解析】醋酸是弱酸,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 H++CH3COO-,故稀释10倍,pH增加不到一个单位,A项错误;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使其pH增大,可以使其pH 由a变成(a+1);B项正确;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虽然抑制醋酸的电离,但增大了c(H+),溶液的pH减少;C项错误;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c(H+)增大,溶液的pH 减少;D 项错误。
此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切入点都是比较常规的设问,但学生易错选。
【答案】B(2011·广东卷)对于0.1mol •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降低B 、c (Na +)=2c (SO32―)+ c (HSO3―)+ c (H2SO3)C 、c (Na +)+c (H +)=2 c (SO32―)+ 2c (HSO3―)+ c (OH ―)D 、加入少量NaOH 固体,c (SO32―)与c (Na +)均增大【解析】本题考察盐类水解及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
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SO32-+H2O HSO3-+OH -、HSO3-+H2O H2SO3+OH -,因为水解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碱性会增强,A 不正确;加入少量NaOH 固体,c (OH ―)增大,抑制水解,所以c (SO32―)增大,D 是正确的;由物料守恒知钠原子个数是硫原子的2倍,因此有c (Na +)=2c (SO32―)+2 c (HSO3―)+ 2c (H2SO3),所以B 不正确,有电荷守恒知c (Na +)+c (H +)=2 c (SO32―)+ c (HSO3―)+ c (OH ―),因此C 也不正确。
【答案】D(2011·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33--∙OH c COOH CH c COO CH 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解析】醋酸属于弱酸,加水稀释有利于醋酸的电离,所以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同时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会增大,由于溶液体积变化更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降低,即c(H +)、c(CH3COO -)、c(CH3COOH)均会降低,因此选项A 、C 均不正确;由水的离子积常数)()(-+∙=OH c H c K W 知)()(+-=H c K OH c W ,所以)()()(33--∙OH c COOH CH c COO CH c =W a W K K K COOH CH c COO CH c H c =∙∙-+)()()(33其中a K 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B 正确;pH=3的醋酸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 ,pH=11的NaOH 溶液说明氢氧化钠的浓度等于0.001mol/L ,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加入等体积的pH=11的NaOH 溶液时,醋酸会过量,因此溶液显酸性,D 不正确。
【答案】B(2011·天津卷)25℃时,向10ml0.01mol/LKOH 溶液中滴加0.01mol/L 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A.pH>7时,c(C6H5O -)>c(K+)>c(H +)>c(OH -)B.pH<7时,c(K+)>c(C6H5O -)>c(H +)>c(OH -)C.V[C6H5OH(aq)]=10ml时,c(K+)=c(C6H5O-)>c(OH-)=c(H+)D.V[C6H5OH(aq)]=20ml时,c(C6H5O-)+c(C6H5OH)=2c(K+)【解析】pH>7时,c(H+)不可能大于c(OH-)的,所以选项A明显不正确;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定律知:c(K+)+c(H+)=c(C6H5O-)+c(OH-),所以不可能满足c(K+)>c(C6H5O-)>c(H +)>c(OH-),即选项B不正确;中苯酚是一种极弱的酸,所以当KOH溶液和苯酚恰好反应,产物苯酚钾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显碱性。
由题中数据不难计算出,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消耗苯酚的体积是10ml,此时溶液中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K+)>c(C6H5O-)>c(OH-)>c(H+),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当加入苯酚的体积是20ml时,苯酚过量,溶液是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苯酚和苯酚钾组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6H5O -)+c(C6H5OH)=2c(K+)一定成立,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D(2011·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H4Cl溶液的KW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32-+2I-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2-、NO3-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解析】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KW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时会促进水的电离,即KW会增大,例如25℃时KW=1×10-14,而在100℃时KW=1×10-12,所以选项A不正确;碘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而单质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42-+2I -+4H+,选项B不正确;能和铝粉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既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这四种离子:Na+、Ba2+、AlO2-、NO3-虽然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lO2-会结合H+,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生成Al3+),但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因此选项C正确;100℃时,KW=1×10-12,此时pH=2的盐酸其浓度为10-2mol/L,但pH=12的NaOH溶液其其浓度为1mol/L,所以当二者等体积混合时NaOH过量,溶液显碱性,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