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

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的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

(2)元素: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记作Q

人教统编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复习)

人教统编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复习)

【新教材】

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一章教案教学设计

1.1《集合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正整数1,2,3,⋯⋯;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

4.《水浒》中梁山108好汉;

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研探新知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高一集合复习教案

高一集合复习教案

高一集合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高一集合复习教案

教案目标:

1. 复习高一上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

2. 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 复习高一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复习教材和学生教材。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知识点

1. 教师简要回顾高一上学期所学的各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第二步:知识点串联

1. 教师指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讨论和总结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联系,并展示给全班。

第三步:解决问题

1. 教师提供一些跨学科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解决。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四步:巩固练习

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第五步: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复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复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并汇报给全班。

教学延伸: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集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2.内容解析

本章学习内容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关系和运算,还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及其否定。这些知识在后续学习中会得到大量应用,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复习本章所学知识,在知识的复习和再现的基础上,用联系的观点和递进的方式可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复习本章知识能有效总结和提升学习内涵,整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全章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也能有更好的效果。在本章内容的复习中,首先应掌握集合语言的表述方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明确了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等特征;再学习了列举法、描述法等集合的表示法,其中描述法利用了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需要先理解研究对象的性质;类比数与数的关系,我们研究

了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这些关系是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决定的,其中集合的相等关系很重要;类比数的运算,我们学习了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通过这些运算可以得到与原有集合紧密关联的集合,由此可以表示研究对象的某些关系。

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也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全称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及它们的否定都能与许多已学过的内容进行融合,如初中学习过的数学定义、定理、命题及许多代数结论等都可以用常用逻辑用语表示。利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进行推理论证,可以大大提升表述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复习全章重点内容。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3)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巩固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

(2)交集

(3)补集

3. 集合的关系

(1)子集

(2)真子集

(3)相等集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讲解法:教师对集合的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复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其应用;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学生独立解答;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六、教学内容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利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2)举例说明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梳理、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一、复习课的目的

1、知识系统化:既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要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复习,也要注意对原则规则、方法步骤等知识的复习。前者主要是理解,也需要记忆;后者首先是记忆,其次是运用。前者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后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基本技能。按照一定的关系将知识连接,使之“点成线,线成面”。

2、查漏补缺(完善知识):在第一次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错误、学习偏颇或学习不全面、不到位等,所以需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可在收集错题、提炼错因的基础上,针对易错题有重点地进行变式。

3、提高能力(挖掘知识功能):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可在问题的设置上增强综合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总结知识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是总结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提高应用水平;

三是总结学习方法,进一步反思和调整自己,以便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复习课的主要环节

1、知识梳理:(1)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梳理;(2)以习题为线索进行梳理(复习用书的方式)

2、知识结构的呈现:

(1)直线式(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

(2)表格式(相似或相关知识对比式,如等差与等比);

(3)框图式(思维导图)

3、精选例题和习题:达到展现某一内容的核心知识和方法,既能强化知识技能,又提高学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唐建孙长娟吴朝晖王律斯张萍高晓玲孙延飞宋小妹门秋佳关闳数学科学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能运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的数

量关系和数学结构表示出来.符号化、形式化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学习数学的任务之一,

就是学习用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共分两大节。

第一大节,是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本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入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接着给出了空集的含义。然后,学习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

第二大节,是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节首先从观察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的关系开始,给出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同时学习了用维恩(Venn)图表示集合。接着,学习了交集、并集以及全集、补集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最后安排了一篇介绍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自学成才的华罗庚”。安排这篇阅读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精神。

二、地位及作用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简明准确地表达学习的数学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本章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1.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课第2课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第2课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

第一课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正确理解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检点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三、教学重点

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理解俩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集合相关的概念与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知识自查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关系,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集合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集合可分为:_____ _____ ____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_____或_____

(2)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_____或_____

集合的基本运算(6班)

集合的基本运算(6班)

《集合的基本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亚市民族中学周启界

一、教学目标

1、会运用列举法、数轴、韦恩图等表示集合,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3、掌握含各类常见不等式的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运用数轴、列举法等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并掌握含一元

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集合运算,体会数形结合法的应用。

2、教学难点:含指数、对数不等式的集合运算

三、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①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视觉笔记图回顾集合的三个基本运

算:交集、并集、补集。

②课前热身:(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设集合U={1,2,3,4,5,6},A={1,3,6},B

={2,3,4},则A∩(∁U B)=( )

A.{3} B.{1,6} C.{5,6} D.{1,3}

2、建构框架

①展示近几年海南省高考中集合基本运算的题目,并对考点进行分析。

②初步建构解题思路的框架:

3、边讲边练

例1、(2017全国Ⅰ卷,1)设集合A={x〡x<1},B={x〡3x<1},则() A.A∩B={x|x<0}B.A∪B=R C.A∪B={x|x>1}D.A∩B=∅

多维练习1、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B.A∪B=R C.B⊆A D.A⊆B

多维练习2、(2022新高考Ⅱ.1)已知集合A={-1,1,2,4},B={x||x−1|≤1},则A ∩B=( )

A.{-1,2} B.{1,2} C.{1,4} D.{-1,4}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集合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第一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本章内容的三部分是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基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是应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三维目标

通过总结和归纳集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集合的基本结构.

②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

③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及其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①集合的基本结构网络化、系统化.

②有关补集的混合运算.

③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建设高楼大厦的过程中,每建一层,都有质量检查人员验收,合格后,再继续建上一层,否则返工重建.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每学完一个章节都要总结复习,引出课题.

思路2.为了系统掌握第一章的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推进新课 完成基础小题并结合小题归纳本章的知识要点

一、基础小题

1、对于实数a ,有2

{1,}a a ∈,则a = ;

2、已知集合2{|540}A x x x =-+=的子集有 ;

3、已知集合{|10}A x x =->,{|2311}B x x =+<,则A B = ;B A C R )(=

活动: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或结合教材,重新对知识整合,对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可以提示按教材的章节标题来分类.对于画知识结构图,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一个本班班委的结构图或学校各个处室的关系结构图,待学生了解了简单的画法后,再画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3:1.1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3:1.1集合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环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梳理自测』

一、集合与元素

1.已知a ∈R ,b ∈R ,若⎩

⎨⎧

⎬⎫a ,b a ,1={a 2,a +b ,0},则a =________,b =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b

a =0及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

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

『答案』-1 0

◆此题主要考查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2014·潍坊仿真)已知集合M ={x |x 2-3≤0},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0∈M B .0∉M C .0⊆M D .3∈M

『解析』选A.M={x|x2-3≤0}={x|-3≤x≤3},

∴0∈M.

◆此题主要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用符号表示为∈或∉.

3.已知集合A={-1,0,4},集合B={x|x2-2x-3≤0,x∈N},全集为U,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

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本章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本章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本章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A

版必修1

教材分析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算法、概率、选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有许多下位知识,如必修1第二章的幂、指、对数函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学情分析

1.学生的作业与试卷部分缺失,导致易错问题分析不全面.通过布置易错点分析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保留资料的重要性.

2.学生学习基本功较扎实,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有些内容已经淡忘.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3.在研究例4时,对分类的情况研究的不全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体会二次函数对称轴与所给的区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最新精编高中高三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集合及其运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高三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集合及其运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高三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集合及其运算公开课

优质课教学设计

集合及其运算

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必修1第2页—第14页)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性质: 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表示;(4)、几个常用的集合表示法

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表示法R 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表示

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

A= B

有元素相同

AB

子集A中任意元素均为B中

元素

真子集A中任意元素均为B中

A B

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

个元素不属于A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φ

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意义

4、常用结论

(1)、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2)、并集:AB= B,AA=A;A=A ;ABA;AB=B (3)、交集:AB=AB;AA=A;A;=A;

(4)、补集:A=; A=U

二、题型探究

[探究一]、集合的概念

例1:已知A={2,} ,若aA,由6-aA,求实数a的值。

解:若a=2,6-a=4,a=4,6-a=2,a=6,6-a=0.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综上可得,a =2,4。

【小结】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是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确定性是入手点,互异性是检验结论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概念与运算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例一:多媒体展示有学生回答

特别提示:解答集合问题,必须准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是点集还是数集、是定义域还是值域,并注重通性表示.

考点解读:

1、上述两题分别是08、09浙江高考真题,充分考查了集合的运算,突出测试补集的运算和思想。

2、对于无限集的补集运算,“两者之间的补集在两者之外,两者之外的补集在两者之间,等号只出现一次”。

展示练习

1、等价转换思想,集合关系为: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