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件:气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十世纪初物理化学的近代,进入微观领域。随着 各种微观粒子及原子能的发现,促进原子核化学、反 应动力学及催化动力学的发展。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指导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 化学热力学从平衡态热力学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发 展,研究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对生物学、气象学及 天体物理等领域具重要意义; ▪ 化学动力学进入微观快速反应的研究——分子动 力学。运用分子束技术、激光技术等实验手段,用 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具有确定初始能态的微观粒子, 在基元过程中发生能量传递和跃激等的规律。
掌握思想方法,善于总结归纳常用手段和规律; 掌握理想化模型、平衡态特点; 理论课与实验有机结合; 预习、课堂笔记、思考题、习题有机结合;
绪论
重点学习内容(按教材): 第一章 气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六章 相平衡 第七章 电化学 第十章 界面现象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联系 p、V、T 之间关系的方程称为状态方程
物理化学中主要讨论气体的状态方程
n 确定:f ( p, V, T ) = 0 n不确定:f ( p, V, T, n ) = 0
气体
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
7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理想气体模型 (1)分子间力 吸引力 分子相距较远时,有范德华引力;
排斥力 分子相距较近时,电子云及核产生排斥作用。
研究变化的速率及机理。受实验技术的限制,理 论尚不能用于普遍的预测。 ⑶ 物质结构——研究物质结构与其性质的联系。
理论主要为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及计算化学, 依赖于物质结构的微观数据。已作为独立的课程。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3、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 将化学领域各现象联系起来。对其中的一般规律 性予以更深刻、更本质的探讨; ▪ 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并以其规律指导实践; ▪ 是改进旧的化学工艺、实现新的化工合成及新技 术的基础和定量依据。 ▪ 应用领域: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材料工程、生 物医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三废治理等。
▪物理性质的变化:聚集状态、p、V、T、U、S…
▪物理现象的产生:热、光、电… ▪物理环境的影响:温度、压力、光照、电弧…
物理化学即是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
论及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系统在发生pVT 变化、相变
化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基本原理,涉及平衡规律和速率 规律以及与它们有关的物质结构和性质。
如设计一个新产品(化工产品、特殊
E吸引-1/r6 F dE( r ) ,
E
E排斥 1/rn
dr
Lennard-Jones理论:n = 12
(兰纳德.琼斯)
0
E总
E吸引+E排斥=-rA6
B r12
式中:A-吸引常数;B-排斥常数
2
我们可以看出:
化学热力学是 解决物质变化的可能性
化学动力学 是解决如何把可能性变
为现实
工艺路线、 流程设计
设备选型的依据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后期
物理化学宏观体系理论中人物:盖斯(Hess)、克劳 修斯(Clausius) 、开尔文(Kelvin)、吉布斯(Gibbs)、范 德华(van der Waals)、范德霍夫(van’t Hoff)、阿累尼 乌斯(Arrhenius)。
绪论 ➢ 参考书 《物理化学》<4> 南京大学
➢ 课程安排 学时:64
第一章 气体的pVT性质
基本要求:
1.理解和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包括 混合物)
2.理解范德华方程 3.理解饱和蒸气压、临界状态、临界参数、 的概念
第一章 气体的 pVT 性质
物质的聚集T、p 的影响较小
绪论
➢ 物理化学中的量与单位——自学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的定义:
量(quantity):对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可以定 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Q {Q}[Q]
标量的数值: {Q} Q /[Q]
物理方程式的三种形式: 量方程式、数值方程式、
单位方程式
掌握:
有机化学
19世纪下半叶 碳氢化合物 及其衍生物 高分子化学*
物理化学
1887年 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 速率、机理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化学学科 四大化学
与其它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生 环 农 医 材 地 放计
物 境 业 化 料 球 射算
化 化 化 学 化 化 化化
学学学
学 学 学学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1、什么是物理化学? 化学变化的同时
材料),首先要搞清楚以下问题:
用什么样的原料(反应的可能性); 用什么方法生产(反应过程的实现); 生产工艺参数(反应压力、温度、浓度、
原料比)的确定; 在可能条件下,产品能达到的纯度(平衡
转化率和产率); 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的产量)如何; 产品的提纯工艺(精馏、结晶、萃取等)
确定。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考虑实际生 产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怎样正确表示物理量?
•物理量取对数时,其单 位如何处理?
•物理量的正确计算及计 算式的正确表示。
绪论
➢ 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和学习建议 ▪理论性强:物理学理论(热学)、高等数学手段(微积分); ▪三多一严: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推导所得公式条件严; ▪逻辑性强:特殊→一般、理想→真实、宏观→微观; ▪学习方法: 复习简单微积分概念、公式,偏微分概念;
绿色化学 原子经济性 无毒、无害催化剂; “零排放” 物质的综合利用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物理化学可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基 本方法和原则。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2、研究内容 ⑴ 化学热力学——研究平衡规律。
研究变化的方向、限度及过程中的能量衡算。理 论具高度的准确性和极大的普遍性,可成功预测。 ⑵ 化学动力学(以及传输过程)——研究速率规律。
物理化学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量与单位-自学(P4-6)
➢ 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和学习建议 ➢ 参考书 ➢ 课程安排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化学学科
分析化学
19世纪初 光性质 电性质的 现代仪器分析
无机化学
1870年前后 周期律及 周期表为标志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指导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 化学热力学从平衡态热力学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发 展,研究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对生物学、气象学及 天体物理等领域具重要意义; ▪ 化学动力学进入微观快速反应的研究——分子动 力学。运用分子束技术、激光技术等实验手段,用 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具有确定初始能态的微观粒子, 在基元过程中发生能量传递和跃激等的规律。
掌握思想方法,善于总结归纳常用手段和规律; 掌握理想化模型、平衡态特点; 理论课与实验有机结合; 预习、课堂笔记、思考题、习题有机结合;
绪论
重点学习内容(按教材): 第一章 气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六章 相平衡 第七章 电化学 第十章 界面现象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联系 p、V、T 之间关系的方程称为状态方程
物理化学中主要讨论气体的状态方程
n 确定:f ( p, V, T ) = 0 n不确定:f ( p, V, T, n ) = 0
气体
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
7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理想气体模型 (1)分子间力 吸引力 分子相距较远时,有范德华引力;
排斥力 分子相距较近时,电子云及核产生排斥作用。
研究变化的速率及机理。受实验技术的限制,理 论尚不能用于普遍的预测。 ⑶ 物质结构——研究物质结构与其性质的联系。
理论主要为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及计算化学, 依赖于物质结构的微观数据。已作为独立的课程。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3、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 将化学领域各现象联系起来。对其中的一般规律 性予以更深刻、更本质的探讨; ▪ 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并以其规律指导实践; ▪ 是改进旧的化学工艺、实现新的化工合成及新技 术的基础和定量依据。 ▪ 应用领域: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材料工程、生 物医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三废治理等。
▪物理性质的变化:聚集状态、p、V、T、U、S…
▪物理现象的产生:热、光、电… ▪物理环境的影响:温度、压力、光照、电弧…
物理化学即是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
论及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系统在发生pVT 变化、相变
化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基本原理,涉及平衡规律和速率 规律以及与它们有关的物质结构和性质。
如设计一个新产品(化工产品、特殊
E吸引-1/r6 F dE( r ) ,
E
E排斥 1/rn
dr
Lennard-Jones理论:n = 12
(兰纳德.琼斯)
0
E总
E吸引+E排斥=-rA6
B r12
式中:A-吸引常数;B-排斥常数
2
我们可以看出:
化学热力学是 解决物质变化的可能性
化学动力学 是解决如何把可能性变
为现实
工艺路线、 流程设计
设备选型的依据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后期
物理化学宏观体系理论中人物:盖斯(Hess)、克劳 修斯(Clausius) 、开尔文(Kelvin)、吉布斯(Gibbs)、范 德华(van der Waals)、范德霍夫(van’t Hoff)、阿累尼 乌斯(Arrhenius)。
绪论 ➢ 参考书 《物理化学》<4> 南京大学
➢ 课程安排 学时:64
第一章 气体的pVT性质
基本要求:
1.理解和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包括 混合物)
2.理解范德华方程 3.理解饱和蒸气压、临界状态、临界参数、 的概念
第一章 气体的 pVT 性质
物质的聚集T、p 的影响较小
绪论
➢ 物理化学中的量与单位——自学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的定义:
量(quantity):对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可以定 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Q {Q}[Q]
标量的数值: {Q} Q /[Q]
物理方程式的三种形式: 量方程式、数值方程式、
单位方程式
掌握:
有机化学
19世纪下半叶 碳氢化合物 及其衍生物 高分子化学*
物理化学
1887年 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 速率、机理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化学学科 四大化学
与其它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生 环 农 医 材 地 放计
物 境 业 化 料 球 射算
化 化 化 学 化 化 化化
学学学
学 学 学学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1、什么是物理化学? 化学变化的同时
材料),首先要搞清楚以下问题:
用什么样的原料(反应的可能性); 用什么方法生产(反应过程的实现); 生产工艺参数(反应压力、温度、浓度、
原料比)的确定; 在可能条件下,产品能达到的纯度(平衡
转化率和产率); 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的产量)如何; 产品的提纯工艺(精馏、结晶、萃取等)
确定。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考虑实际生 产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怎样正确表示物理量?
•物理量取对数时,其单 位如何处理?
•物理量的正确计算及计 算式的正确表示。
绪论
➢ 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和学习建议 ▪理论性强:物理学理论(热学)、高等数学手段(微积分); ▪三多一严: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推导所得公式条件严; ▪逻辑性强:特殊→一般、理想→真实、宏观→微观; ▪学习方法: 复习简单微积分概念、公式,偏微分概念;
绿色化学 原子经济性 无毒、无害催化剂; “零排放” 物质的综合利用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物理化学可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基 本方法和原则。
绪论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2、研究内容 ⑴ 化学热力学——研究平衡规律。
研究变化的方向、限度及过程中的能量衡算。理 论具高度的准确性和极大的普遍性,可成功预测。 ⑵ 化学动力学(以及传输过程)——研究速率规律。
物理化学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 物理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 量与单位-自学(P4-6)
➢ 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和学习建议 ➢ 参考书 ➢ 课程安排
绪论 ➢ 化学学科的分支
化学学科
分析化学
19世纪初 光性质 电性质的 现代仪器分析
无机化学
1870年前后 周期律及 周期表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