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第五组
(1)红豆。
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 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问:《天净沙· 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字修饰。 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 (情感) ②小桥、流水、人家。 显得安详、静谧、温馨(特征)。(乐景)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的悲苦(情感)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一、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三、分析意境常见的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四、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一)、诗中赏画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鸟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例2: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 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营造了 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 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 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
(2)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 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高昂乐观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
伤感的
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分析意象(景物),概括作用 烘托、衬托人物心情
3、把握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
作用
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 步骤: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 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 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阮 郎 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 沉吟应劫迟。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 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在古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有哪些知识点?又会有哪些题型呢?
在古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有哪些知识点?又会有哪些题型
呢?
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在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题属于小众考点,难度不大,前提条件是需要考生能够准确翻译诗句内容。
如果说“人物形象”重在叙事的话,那么“景物形象”则重在抒情,景物形象题型有三种类型:
(1)意境型
(2)景情型
(3)手法型
关于“景物形象”的具体知识点,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景物形象知识点——文字版二、景物形象知识点——图片版
试题例举
一、《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二、《劳停驿》三、《雨过至城中苏家》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穆老师为你们加油!
希望穆老师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景物形象
思念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意象的内涵(思念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 别后的思念) 别后的思念) 杨柳。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 1.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 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 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王维《 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王维《送元二使安 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 2. 长亭。古代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 长亭。古代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 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亭”成为陆上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象。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 南浦。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其他还有酒、 其他还有酒、鸿雁等
愁苦类,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常见意象的内涵:(愁苦类,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 凄冷、悲凉气氛) 凄冷、悲凉气氛)
杜鹃(子规) 古代神话中, 5. 杜鹃(子规)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 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 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 哀伤的象征。白居易《琵琶行》 凉、哀伤的象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 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踏莎行》 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鹧鸪,传达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苍茫沉郁之情;鹧鸪,传达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寒 象征悲凉;沙鸥,飘零孤独…… 蝉,象征悲凉;沙鸥,飘零孤独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
来赏析这首诗。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设题方式:
某诗或某句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的? 题目变式: 1、某诗或某句写景精细,请简要赏析。 2、请简要赏析某诗或某句的写景特色 或写景艺术。 3、请赏析某诗或某句的写景角度。
注意:若写景手诗歌法中不景止物一描种写的,手不法要把手法罗 1列、一写大景顺堆序后(再时笼间统、空地间分)析:,远要近(分由条远作及答近,、由而近 及移且步远每换)条、景都高 (指按低写(照景由“时高手立到足法低点、+和由观结低察合到点高诗不)句固、分定俯,析仰按”结照合的地、思点 的路不作断答转。移把所看到景物记叙下来)
阅答读 :①下本面诗一情首景唐交诗融,(然寓后情回于答景问)题。 阳欣城 赏下花宜②芳自阳作草凋城者萋落下描萋,草绘春,寂萋了行涧静萋一即水的,兴幅独春涧凄·李自山水凉华东只东冷流有流清,鸟复的芳在向画树空西面无啼。:人。宜
③芳作树者无借人凄花凉自冷落清,的春暮山春一之路景鸟表空达啼了。伤 注春: 之此情诗和安写史于之安乱史后之内乱心后的。凄凉之感。
试手典例 实战强能
《微题组》P121 这样练手 第3题
Fra Baidu bibliotek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 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 意境 用青布做的幌子。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①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恬 淡闲适的景象。②田间桑树发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再现景物 平缓的山坡上披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甩尾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点缀林间。这是一 手法+主旨情感 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 ③表达了诗人解官归居后对农村 生活的欣赏及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再现景物
[参考答案] 诗人的旅舟停泊沙洲,眼见黄昏日落,原 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惟有倒映 意境概括 在江中之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全诗 营造了空阔孤寂的氛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 出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的心情。
规范答题
解题对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步走) :
•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或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 (3)指出手法作用或效果,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行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专题十景物形象鉴赏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 如归去!”(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 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 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 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 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 苑囿、亭台宫殿。 •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 千村寥落。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 一意象
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一)常见意象归纳
• 满江红
(2016· 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 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系列: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点阐释】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
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 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营造了 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 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 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 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 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课堂训练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高考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参考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意象与意境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 疏桐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
[题型3] 鉴赏景物形象
“事物”,指单一的对象,而“景物”则是多种事物的组合体,也可视为一组“意象群”,“意象群”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意境”。(人,有时也是景物中的重要元素;特定的人,也可视为诗歌中的“意象”。——编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针对景物形象命制的试题,常见的考题可分为四类:考查意象内涵、感受意境氛围、体悟情景关系和分析写景作用。
(一)考查意象内涵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答题示例4]
[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
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题:(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1.审题。题干有两个要求:概括“杨柳”“飞絮”这两个意象的内涵,注意,只是“概括”,无须展开分析鉴赏;分析全词表达的情感。(从命题者所给的答案来看,题干中的“分析”用词不准确,而应改为“指出”。因为“分析”必须要联系全词具体的内容。——编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宁静祥和、欣欣 • 浣溪沙 苏轼 向荣的乡村画面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注】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 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 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 首。
•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 氛)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变体】 •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 •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 《限时自测》P337 完成后面的问题。 5.(201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诗歌,
3、谈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格式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中的意象一一 罗列)的画面/景象,营造了一种 (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 ( )情感。
常见的意象
• 一、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 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 2.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
• 【注】 ①希夷:指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1讲形__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之一。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试题中对这三类形象的鉴赏都
出现过。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
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
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常见的
意境特点有:雄浑壮丽(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
(如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
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
幽明净(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如刘禹锡《竹枝
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萧疏凄寂(如韦应物《淮上即事
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如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如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诗歌景物描写中意境特点的精微体认与准确判定,需要反复认真实践。
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这些景物形象不仅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更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通过对诗中描绘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解读,理解诗人在描绘画面时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比喻、比拟、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理解景物的特点和作用。不同的景物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辽阔、壮阔、宏阔等表达了广阔无垠的景象,而细腻、朦胧、缠绵等则表达了柔美细腻的景象。理解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借助景物意象,品味意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通过寓“意”之“象”,将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事物,使之成为情景交融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因此,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借助景物意象,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总之,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需要我们对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景物形象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
[题型例释]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前文中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场景)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由“画面特点或场景中的形象”“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构成,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例1] (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 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自主尝试]
[解析] 颈联前一句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社,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这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后一句写远处传来的捣衣砧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
[参考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解题技法]
1.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三要”
(1)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斗鸭阑干
参考答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
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பைடு நூலகம்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 春风搅 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 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 起思春的愁绪呢!
【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诗中“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烘托了一种萧
索而凄清的环境。 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体现出对朋友的深切 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体现出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以及诗人自 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感联系起来, 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中国知识分子何去何从?“也正是从中唐起,一个深刻的矛盾在 酝酿。”(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知识分子需要重命名?事实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突围,集体大逃亡成了可怕的历史趋势。“吏隐” 者岂止一个白居易?哲学的时代彻底消亡文学的时代大放光芒。 清一色的黑乌鸦中有没有零星的白乌鸦呢? 要考察子厚(柳宗元字子厚)的为人我想以“八司马”事件(唐顺 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 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 ﹑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以后 柳宗元的文本为依据是可行的。 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给我们留下的文本是什么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 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司马”事件之后 柳宗元给我们留下的文本众多,脍炙人口的诸如《捕蛇者说》《小石 潭记》《黔之驴》……,这里我只择取柳宗元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小 诗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