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P地址体系结构的研究

合集下载

IPv4IPv6协议分析及过渡策略研究与实现

IPv4IPv6协议分析及过渡策略研究与实现
1.2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 通 过 对在 从IPv4到IPv6过渡阶段所采用的多种过渡策略进行 分析,重点研究和实现了IPv4/IPv6翻译网关技术,并针对应用程序的 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IPv6高级SOCKET接口开发协议 无关通信软
件 的方案。
北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 二章 TCP/IP协议族与IPv6协议 讨论了IP网络研究的理论基 础,分析了IPv6的体系结构和和IPv6相关协议 内容。 第 三章 IPv6过渡技术和实验环境组网方案 介绍了IPv6过渡技术 的目标和 目前常用的基本方案 。最后,讨论如何组建IPv6试验 网络。 第 四章 IPv4/IPv6翻译网关的设计和实现 分析了Pv4/IPv6翻译网 关的实现算法、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并进一步论述 了翻译 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最后对翻译网关的性能进行了优化。 第 五章 协议无关通信软件的开发 本章首先介绍 了IPv6高级套接 口原理,然后讨论了协议无关通信软件的开发过程和步骤。最后利用 前面的讨论编写 了与协 议无关 的回显客户服务程序。
NAPT-PT isa sign'ficantmeanst oc opew itht hep roblem brought abouti n the transition from IPv4t o IPv6.T ob eginw ith,th isp aper discussesN APT-PTi ng reatd etail,in cludinga ddresstr anslationa nd protocoltr anslation.F orth ep urposeo fs avings carceI Pv4a ddress resourceN APTi sa doptedi na ddresstr anslation.P rotocoltr anslation isb asedo nt het echniqueso ftr anslationb etweent heh eadero fIP v4 packetsa ndI Pv6',a sw ella st hem ethodso ft ranslationb etween ICMPv4a nd ICMPv6,b oth defined inS IIT.A bove all,a gateway

TCPIP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及相关协议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属于理论上的结构模型,在实际⽹络中并没有具体的⽹络采⽤这样的体系结构,⽽使⽤最多的体系结构是TCP/IP结构。

TCP/IP体系结构使⽤最多的⽹络协议是TCP/IP协议。

在安装操作系统时,系统会默认安装TCP/IP协议。

⽤户可以在计算机的⽹络属性中查找到该协议。

本章着重介绍TCP/IP体系结构及TCP/IP协议的相关内容。

5.1 TCP/IP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ARPA为了实现异种⽹络间的互联,⼤⼒资助⽹间⽹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1973年9⽉,美国斯坦福⼤学的⽂顿·瑟夫与卡恩提出了TCP/IP协议。

1983年,ARPANET 全部转换成了TCP/IP协议。

⽬前,⼤部分的计算机系统都安装有相应的TCP/IP协议。

TCP/IP 协议是⼀个协议族,其中TCP和IP是两个重要的协议。

TCP/IP是国际互联⽹(Internet)采⽤的标准协议。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TCP/IP协议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络中使⽤最⼴泛、最成熟的⽹络协议,并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TCP/IP协议是⼀种异构⽹络互联的通信协议,它同样也适⽤于在⼀个局域⽹中实现不同种类的计算机间的互联通信。

5.1.1 基本概念1.TCP/IP的层次结构TCP/IP体系结构如图5-1所⽰分为4层,分别是物理和数据链路层、⽹际层、传输层和应⽤层,都是建⽴在硬件基础上的。

TCP/IP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相⽐结构更简单,如图5-2所⽰。

2.TCP/IP体系结构的重要性(1)Internet从理论到应⽤与TCP/IP是密不可分的。

(2)TCP/IP是⼀些常⽤操作系统内置的⽹络协议。

(3)⼀些⽹络应⽤系统,如Oracle数据库系统等都⽀持TCP/IP协议。

传输层⽹际层物理和数据链路层图5-1 TCP/IP体系结构图5-2 TCP/IP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相对⽐5.1.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客户机/服务器⽅式是TCP/IP的进程间经常使⽤的通信⽅式,这种⽅式所描述的是进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TCP-IP协议体系结构简介

TCP-IP协议体系结构简介

TCP/IP 协议体系结构简介1、TCP/IP 协议栈协议栈四层模型四层模型TCP/IP 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

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网络接口层将帧网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互联层互联层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internet 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网际协议IP :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ARP :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 :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 :被IP 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传输层传输层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

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

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两个传输协议:两个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

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

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的保证。

适合于一次传输小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应用层应用层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浅析IP地址

浅析IP地址
维普资讯
羞 。址 P 地பைடு நூலகம்
An l s s n P A dr s a y i O I d es
’ 刘志龙 王春平・
L h l n Y n C u i g iu Z i o g a g h np n
址 地 _ 忻 凌 口
380 ) 300
文章鳙号:t 7 一 7 2 (0 61 0 4 — 3 6 4 9 一 2 0 ) 卜。0 3 0 L
(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新余
( l y o 1g .X n u 3 8 0 ) x n u C ] a e iy 3 0 0

要 : 文介绍 了I 地址在 同络 中的重要意义和 I 盘 P P地址的概念,详细分析了 I 地址的分类 .井对上罔盐备的完整 I P P
机和其它设备都规 定了一个 唯一 的地址, 叫做 I F地址
我们把计算机的 I地址分成两 P 部分,分别为网络 ( t 号 n一 e
i )和主机号 ( o t i ) d h s — d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郡
1 Z
维普资讯
由 于有这种唯 一的地址, 才保证了用户在连同的计算机上操
怍时, 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 自己 所需的对象 来。 1 I P地址 的溉念 我们知道因特网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计算机网络互联 而构成韵特 定计算机网络。 联在某 个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 问在相互通信时. 它们所 传送 的敷据 包里都必须包窘发送 在 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和接 受数据的计算 机的遣址 。 人们为 了 通信的方便给每一台计算机都事先分尊 一个类似我们 日 生 己 常 活 中的电话号码一样的标识符. 该标识符就是I地址 。 P 根据 TPI 协议规定,I地址是 由3 位二避 制敷 (i )组成 , C/P F 2 bt 而且在 [ ̄re范围内是唯一的。 n en t 例如, 莱台匿特网上的计 算机的 1地址 为:110000 10 00100001 , P 101 1 10011(10 000 0 } 很显然 这 些数字对于 人来说不好记忆。为了方便记忆,将 组成计算机 I地址的 3 位二进制数分 戚四段, P 2 每段 8 中 位, 间用小鼓点隔开 , 然后将每八位二进{数转换戚等效的十进 智 I {数表示 , 目 I 这样上述计算机的 l地址就变成了287 .4 . P 1.310 2 P 。r 地址的这种表示{ 去叫做 “ 点分十 进制表示法” -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3.5 _TCPIP体系结构

3.5 _TCPIP体系结构

3.超网(supernet)
超网与子网相反,它的功能是将多个C类网络组 合成一个单一的、具有共同地址前缀的网络。
原因:一是减少路由表的大小;二是只为组一个 大的网络。
路由器看“/”后的数来决定网络号,例如 “192.127.61.13/20”标识一个CIDR地址,此地 址前20位是网络地址,即网络地址为 11000000.011111111.0011,主机地址为 1101.00001101。
报头长度:4 bit,头的长度单位为32比特。 其最小值是5(固定的20字节),最大值为 15(20+40=60字节)
服务类型:占8 bit,如可靠性,吞吐量,延迟 等
数据报长度 :IP报的总长度(字节)。占16 bit ,IP分组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IP分组格式
标识号 (Identification):分组标 识。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分组,其分组 标识号就加1。若分组在传输的过程 中被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分片时, 每个数据片段必须携带其所属分组的 分组标识,接收方据此可将属于同一 个分组的数据片段重新组装成分组。
3.5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TCP/IP参考模型是专用来描述TCP/IP协议族的, 共有4层,它与OSI的7层协议的对比如图
OSI参考模型
TCP/IP概念层次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4传输层3网络层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TCP/IP支持
所有的、标准 的物理和数据 链路协议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网络接口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全网唯一 选项和填充:选项字段主要用于网络控制(测试和调试)。
因为报头为4字节的整数倍,所以当选项字段用不完时, 将用“0”来填充

TCP/IP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包含各种网络应用协议。如HTTP、FTP、 telnet、SMTP、DNS、SNMP等。
1、Telnet: 它允许一个用户在一个远程的客户机上,访问另一台 机器上的资源。
2 、FTP: 文件传输协议实际上就是传输文件的协议,它可以 应用在任意两个主机之间。
我的IP地 址是什么?
无盘工 作站A
无盘工 作站B
无盘工 作站C
RARP 服务器
我听到广播, IP地址是 202.120.5.3
广播地址 A的MAC地址 A的IP?
RARP request
A的MAC地址 A的IP地址
ARP reply

4、ICMP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传递 差错报文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信息。ICMP报文通常 被网络层或更高层协议(TCP或UDP)使用。一些 ICMP报文把差错报文返回给用户进程。 ICMP用来传送一些关于网络和主机的控制信息。如 目标主机不可到达、路由重定向等。常用的ping命 令就是使用了ICMP协议。 ICMP不为数据提供错误控制服务,只是报告数据出 错并不再传送错误的数据,并在IP数据报的生存期 过后将其抛弃。
二、 TCP/IP的重要意义
网络互连是目前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之 一,在诸多网络互连协议中,TCP/IP是一 个使用非常普遍的网络互连标准协议。
TCP/IP协议受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Internet采用。 (2)目前最为可行的协议。 (3)各方投资巨大。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 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它的核 心是开放,TCP/IP协议体现的正是这一 思想,且贯穿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网络 互连的根本目标是隐藏所有底层网络的 细节,形成一个使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和 网络都能互连和互操作的共同环境。采 用TCP/IP协议的Internet已经获得巨大 成功。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是⼀个四层协议系统,⾃底⽽上分别是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和应⽤层。

每⼀层完成不同的功能,且通过若⼲协议来实现,上层协议使⽤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

1、数据链路层负责帧数据的传递。

(经过数据链路层封装的数据称为帧)数据链路层两个常⽤的协议时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它们实现了IP地址和机器物理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

⽹络层使⽤IP地址寻址⼀台机器,⽽数据链路层使⽤物理地址寻址⼀台机器,因此⽹络层必须先将⽬标机器的IP地址转换为其物理地址,才能使⽤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这就是ARP协议的⽤途。

RARP协议仅⽤于⽹络上的某些⽆盘⼯作站(没有硬盘)。

因缺乏存储设备,⽆盘⼯作站⽆法记住⾃⼰的IP地址,但他们可以利⽤⽹卡上的物理地址来向⽹络管理者(服务器或⽹络管理软件)查询⾃⾝的IP地址。

运⾏RARP服务的⽹络管理者通常存有该⽹络上所有机器的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2、⽹络层负责数据怎样传递过去。

⽹络层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

WAN(⼴域⽹)通常使⽤众多分级的路由器来连接分散的主机或LAN(局域⽹),因此,通讯的两台主机⼀般不是直接相连的,⽽是通过多个中间节点(路由器)连接的。

⽹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这些中间节点,已确定两台主机之间的通讯路径。

同时,⽹络层对上层协议隐藏了⽹络拓扑连接的细节,使得在传输层和⽹络应⽤程序看来,通讯的双⽅是直接相连的。

3、传输层负责传输数据的控制(准确性、安全性)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程序提供端到端(end to end)的通信。

与⽹络层使⽤的逐跳通信⽅式不同,传输层只关⼼通信的起始端和⽬的端,⽽不在乎数据包的中转过程。

垂直的实线箭头表⽰TCP/IP协议族各层之间的实体通信,⽽⽔平的虚线箭头表⽰逻辑通信线路。

传输层为应⽤程序封装了⼀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链路,它负责数据的收发、链路的超时重传等。

传输层协议主要有三个:TCP 协议、UDP协议、SCTP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子网掩码( Mask)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格式: 个比特 网络号(包括子网号 个比特, 包括子网号)部分全 子网掩码格式 : 32个比特 , 网络号 包括子网号 部分全 为"1",主机号部分全为"0". ,主机号部分全为" .
0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0100000 -0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000000 -01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100000 -10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000000 -1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100000 -1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1000000 -192.10. 192.10.1.32 192.10. 192.10.1.64 192.10. 192.10.1.96 192.10. 192.10.1.128 192.10. 192.10.1.160 192.10. 192.10.1.192
3,TCP/IP协议族 , 协议族——传输层协议 协议族 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打开并维护网 络上两个通信主机间的连接.使用端口号(相当 于邮箱)建立虚拟连接.传输IP数据报时,一个 包含流量控制,排序和差错校验的TCP报头被附 加在数据报上.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一种无连接传输协议,UDP仅负责传输数据报. 虽然也使用端口号,但不需要对应一个虚拟连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专业班级:网络1202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李丽芬实验日期:2014.12.18RIPv2路由选择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1.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2.配置路由器IP地址,设置R1命令为例:RSR20>enableRSR20#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SR20(config)#hostname R1R1(config)#interface gi 0/0R1 (config-if)#ip address 196.1.1.6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endR1#configureR1(config)#interface S2 0/0R1 (config-if)#ip address 196.1.5.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endR1#configureR1(config)#interface S3 0/0R1 (config-if)#ip address 196.1.6.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end3.通过RIPv2路由选择协议建立局域网间的连接,配置R1命令为例: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1.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5.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6.0R1(config-router)#version 2R1(config-router)#exit4.查看验证局域网的连接OSPF路由选择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1.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2.配置路由器IP地址,设置R1命令为例:R1(config)#interface gi 0/1R1 (config-if)#ip address 196.1.9.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end3.通过OSPF路由选择协议建立局域网间的连接,配置R1命令为例:R1(config)#router ospf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1.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5.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6.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6.1.9.0R1(config-router)#version 2R1(config-router)#exit4.查看验证局域网的连接网络数据包的监听与分析1.在本机中建立web浏览器,在另外一台pc机上用wireshark捕获帧、报文。

第四讲 第4章IP地址和域名系统1

第四讲 第4章IP地址和域名系统1
2019/2/10 5
3. 传输层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 立端到端的可靠通信。传输层用来在源主机与目 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连 接。 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定义了TCP (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 议)两种协议。
第4章 IP地址和域名系统
4.1 TCP/IP参考模型 4.2 IP地址概述 4.3 IP地址的格式与组成 4.4 IP地址的分类 4.5 标准IP地址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弥补方案 4.6 子网和子网掩码
2019/2/10
1
4.1 TCP/IP参考模型

TCP/I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 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到80年代它被确定为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2019/2/10
19
2。B类地址 B类地址使用前两个8位组表示网络地址, 后两个8位组表示主机地址。设计B类地址 的目的是支持中到大型网络。
2019/2/10
20
B类地址的第一个8位组的前两位总是被设
置为10,所以B类地址的范围是从 128.0.0.0到191.255.0.0
2019/2/10
解答:
(1)A类; (2)C类; (3)B类
2019/2/10 30
查看自己机器的ip 1)“网上邻居”→ “属性” →“连接” →“TCP/IP协议” →“属性” 2)在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命令 查互联网中已知域名主机的IP ping 域名地址 如你想知的IP地址,只要在 DOS窗口下键入命令 “ping ”,就可以看到IP了

第4章TCPIP协议

第4章TCPIP协议

主机A
主机B
IP 数据
IP 数据
Eth.IP 数据 Eth. PPPIP 数据 PPP
Eth.IP 数据 Eth.
图1.3 提供给IP的PPP服务和以太网服务
4.3 TCP/IP协议集
1.地址解析协议ARP
IP网络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正常传输,都需使用网络介质 访问控制子层的MAC地址,通过这种物理地址来确定发送的目 的地。因此需要通过ARP和RARP协议来动态发现48位的二进 制MAC地址。在TCP/IP网络中,网络接口层主要采用以太网技 术,以太网技术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具有网络广播的能力,通过 发送带有ARP广播请求的网络数据,当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可 以收到这个请求时,便根据ARP协议解析来获取对方主机IP对 应的MAC地址,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带有MAC地址的源主机, 最终完成在物理网中传输逻辑数据的目的。
A类:~126.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B类:~191.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C类:~223.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目前作为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不作为Internet公有IP地址 的使用范围如下:
A类:~10.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传输层是通信子网和高层之间的接口层,其任务是根据 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而经济的 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传输层之间) 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传输 层协议负责可靠或不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 送单位是报文。该层主要采用TCP、UDP和SPX等传输协议。
在使用IP地址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是不能作为主 机的IP地址的,但是这些特殊地址可以出现在网络数据包中, 如表所示。

TCPIP体系结构简介

TCPIP体系结构简介

TCPIP体系结构简介TCP/IP体系结构简介TCP/IP协议集把整个⽹络分成四层,包括⽹络接⼝层、⽹际层、传输层和应⽤层。

1.⽹络接⼝层⽹络接⼝(Network Interface)和各种通信⼦⽹接⼝,屏蔽不同的物理⽹络细节;(1)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实现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映射;(2)RARP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实现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映射; (3)SLIP协议:串⾏线路⽹际协议,提供在串⾏通信线路上封装IP分组的简单⽅法。

只⽀持固定IP地址。

(4)PPP协议:点对点协议,利⽤电话线拨号上⽹的⽅式之⼀。

⽀持动态IP地址。

静态IP地址:分配给⽤户⼀个专⽤IP地址;动态IP地址:在拨号上⽹时临时分配的⼀个地址,断开以后不再占⽤地址,以后再上⽹时再另⾏分配地址。

2.⽹际层(1)IP协议:⽹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提供节点之间的分组投递服务;(2)ICMP协议:⽹际报⽂控制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传输差错控制信息,以及主机/路由器之间的控制信息;(3)IGMP协议:⽹际组管理协议:使物理⽹络上的所有系统知道主机当前所在的多播组。

多址⼴播(多播):也称作多点传送;是⼀种⼀对多的传输⽅式,传输发起者通过⼀次传输就将信息传送到⼀组接收者,与单播传送和⼴播相对应。

(4)路由选择协议:实现路由选择。

IP分组可实现直接或间接交付。

3.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1)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户间的可靠数据流服务。

(2)UDP协议:⽤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户之间的不可靠且⽆连接的数据报投递服务。

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下安全组播研究课件

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下安全组播研究课件
Architecture) 清华大学吴建平、毕军。 RFC 5210, IETF 2008 进一步的目标:实现密码学意义上的源地
址验证方案。 速度要快。
2024/6/5
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下安全组播研
13

2、基于身份密码及流认证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法
➢基于身份密码及流认证的IPv6源地址验证 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内容
1、真实源地址验证的需求和概念 2、基于身份密码及流认证的IPv6源
地址验证方法 3、真实源地址框架下的特定源组播 4、新的跨域特定源与任意源组播方案 5、组播研究的热点问题
2024/6/5
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下安全组播研
1

1、真实源地址验证的需求和概念
➢研究背景
结合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 XXXXDDDD 、 东 北 大 学 等 合 作 承 担 的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可扩 展路由关键技术”中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报和交流。
2024/6/5
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下安全组播研
16

2、基于身份密码及流认证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法
➢第一阶段:基于身份密码系统的构建
该阶段分为两步进行,主机注册和主机密钥产生。 主机注册实现了合法主机向私钥生成中心PKG的安全注册, 保证每个主机都必须以真实的MAC地址作为身份进行注册, 同时,为注册成功的主机对应分配一个随机数,为下一步做准 备。我们认为,这一步是整个系统运行安全的前提,可以结合 实际应用场景采用一些人工手段来保证注册的安全性。
17

2、基于身份密码及流认证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法
➢第二阶段,IPv6真实源地址产生

IP地址管理

IP地址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利用RFC中的一段定义“名字、地址和路由这些概念有很大 的不同。一个名字说明要找的东西;一个地址说明它在哪里;一 个路由说明如何到达那里”。它说明了设备名称、设备地址(包 括MAC地址和IP地址)和路由器之间的关系,这里路由器负责将 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使用ARP来找到IP地址对应设备的MAC 地址,MAC地址与设备名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TCP/IP网络中,设备地址由IP地址和MAC 地址组成。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可以由网络管理通过相应的 机制进行指定;而MAC地址是一个物理地址,在设备出厂时已经 被固定,一般是不能或不允许进行更改的。例如网卡在出厂时已 经被分配了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在实际通信中,逻辑地址 最终要转换成物理地址。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3. 传输层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主机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 端的可靠通信。传输层用来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 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连接。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定义 了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种协议。 其中,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通信协议。它允许将一 台主机的应用层产生的字节流(Byte Stream)在传输层划分成 多个字节段(Byte Segment),然后将每一个字节段传送到网际 层,再经IP封装后发送到目的主机,从而实现无差错的字节流的 传输。在这里我们引入了“流”(stream)的概念,在TCP/IP网 络中流是指无边界的数据,由应用层程序来识别。 UDP是一种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主要用 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检查与排序由应 用层完成。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 计算机网络按照其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三种。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 ⑴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⑵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⑶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图 1.2 所示为单机多点终端通信系统,即在一条通信线路上串接多个终端,这种系统比单机单点终端通信系统的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高一些,但主机负荷仍然比较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仍然较低。
⑵ 以共享资源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图 1.3 为主机直接互联的网络,这种网络是将单机单点或单机多点网络系统用通信线路直接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图 1.4 为主机间接互联的网络,主机通过 CCP 实现互联。CCP 叫做通信控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网络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以互联、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为特点。 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高速与智能网的发展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 B-ISDN、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 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等。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与网络服务功能的增多,各个国家正在开展智能网络 IN(Intelligent Network)的研究。
⑶ 客户/服务器网络(Client/Server) 客户/服务器结构是继专用服务器结构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解决了专用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客户端既可以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同时客户端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通信,而不需要服务器中介。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各工作站的资源,可以减轻服务器上的工作量,网络的工作效率较高。缺点是对工作站的管理较为困难,数据的安全性比不上专用服务器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05-29作者简介:雷光洪(19642)男,讲师,四川师范大学进修学者关于IP 地址体系结构的研究雷光洪1, 王双梅2(1.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四川自贡643000; 2.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T CP ΠIP 是Internet 能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础.IP 地址标识了接入Internet 主机的地址编号,IP 地址体系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Internet 网上的信息能否准确地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节点.随着接入Internet 的主机数目迅猛增加,IP 地址体系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对IP 地址体系结构及其新一代的IP 协议即IPv6进行了讨论.关键词:T CP ΠIP ;IP 地址体系结构;IPv4;IPv6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395(2002)022*******0 引言T CP ΠIP (T ransmission C ontrol Protocol ΠInternet Pro 2tocol 传输控制协议Π网际协议)作为Internet ΠIntranet网络互联的基础,其简捷性、实用性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 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随着Internet 网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在Internet 上传输的信息和参与网络信息传输的机构已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教学、商务、日常生活等各个重要领域.人们对Internet 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相应地对连入Internet 的网络及其主机的维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 协议是Internet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它所定义的主要功能包括:(1)将T CP 、UDP 等上层数据或同层的其他数据(如IC MP 数据)封闭到IP 数据报中;(2)将IP 数据报传送到最终目的地;(3)为使数据能够在链路层上进行传输,对数据进行分段;(4)确定数据报到达其他网络中目的地的路径.总之,IP 协议需要定义一系列功能,以决定怎样创建数据报,如何使数据报通过一个物理网络.而IP 地址结构在IP 数据报传送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使数据报准确地从源节点传送到指定的目的节点中.1 IPv4地址结构及其分类IP 地址就是给每一个连接在Internet 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地址编码,IP 地址屏蔽了不同网络物理的多样性,使得在IP 层以上进行的网络通信有了统一的地址.IPv4(Internet Pro 2tocol Version 4)地址方案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T CP ΠIP 协议的提出而制定的,它用一个32位(4字节)二进制数作为一台主机在Internet 上的唯一标识.由于32位二进制表达与记忆都比较困难,因而通常将32位IPv4地址中的每8位二进制数用相应的十进制数表示,并且这些数字之间加上小圆点,即用“点分十进制法”来表示IPv4地址.如IP 地址:11001010100111110000111110011111可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为202.159.15.159.由于需要对IP 地址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IPv4地址利用“网络号Net -I D ,本地主机网H ost -I D ”结构形式,根据网络号的取值范围将地址分为A 、B 、C 、D 、E 等5类.具体的分类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A 类地址的范围在1.0.0.0到126.0.0.0之间.A 类地址可表示的网络号可标识的网络数较少,最多 2002年3月 第25卷 第2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 ichuan N 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Mar.,2002 V ol.25,N o.2 只有27个,但每个A类网络可容纳的主机很多,可达224台,所以A类地址主要用于大型网络;B类地址的范围在128.0.0.0到191.255.0.0之间.B类地址可容纳的网络数最多可达到214个(但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一部分网络号已有特殊用途,一般不划入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可包含的主机数可达214台,所以B类地址主要用于中型网络.C类地址的范围在192.0.1.0到223.255.255. 0之间.C类地址能容纳的网络数目很大,最多可有221个,每个C类网络仅能容纳254台主机,所以C 类地址主要用于小型网络.除上述3类地址外,D类地址是用于多点传送的多播地址,主要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 AB)使用;E类地址则保留未使用.目前大量使用的IPv4地址是A、B、C三类.A、B、C三类IP地址的具体使用范围参见表1[1].表1 IP地址的使用范围网络类别最大网络数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每个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A126112616777214B16382128.1191.25465534C2097150192.0.1223.255.2542542 IPv4地址的局限性IPv4地址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这为网络寻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自IPv4在Internet中应用以来,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这虽然表明了该协议的设计曾经是非常适合于Internet应用.但在In2 ternet迅速发展的情况下,IPv4已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IPv4地址结构带来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随着Internet用户数目的急剧增加,IPv4的32位地址空间逐渐开始显得不足,其可用地址数严重匮乏.虽然IPv4采用了如无类域间路由协议(CI2 DR)等措施,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2)由于IPv4地址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其庞大的路由表一方面使网络管理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加重了路由器的工作负担.(3)IPv4不能提供安全性机制.Internet在为人们带来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保密性差,重要数据容易汇露或被篡改等严重问题.使用IPv4的Internet应用其安全性机制大多是通过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提供的,这也是IPv4的缺陷之一.(4)IPv4缺乏服务质量(Q 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机制,不能够很好地为多媒体、实时信息传输等应用提供良好服务.3 IPv6地址体系结构由于目前普遍使用的32位IPv4地址结构存在前面所述的诸多局限性,都在限制着IPv4的继续应用与研究,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解决IP地址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日益迫切.32位的IPv4地址必将逐渐淡出其在Internet上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日益完善的新一代IP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IPv6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因IPv4而带来的问题,是IP地址的一个发展方向.3.1 IPv6协议的特点 由于IPv6的大多数思想都来自于IPv4,因此其工作原理基本维持不变.但作为新一代的IP协议,同IPv4相比,它仍然具有以下一些新特点[2,3]:(1)128位的地址空间大大扩充了地址编址能力.IPv6把地址长度从32位扩展到128位,地址数量变得十分巨大,这是IPv6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同时,由于其可以支持更多的层次结构,使地址分配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2)简化的协议首部.IPv6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更加灵活的数据首部结构.由于IPv4的数据首部有大量的可选项,而一些项又没有充分对齐,加重了路由器的负担,不利于提高处理效率.针对IPv4的这些弱点,IPv6对数据首部作了相应的改进,减少了传输过程中对IP数据报首部进行处理的延迟时间,提高了数据转发速度.(3)集成了认证与加密两种安全机制,安全性差是IPv4的一大缺陷.为增强网络层的安全性, IPv6提供了认证与加密两种安全机制,这两种机制既可分开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使用,这使得它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安全需要.IPv6通过扩展头的功能实现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加密等安全特性.(4)地址自动配置.地址动态配置对无盘工作站和通过电话线访问Internet的用户来说十分重要,IPv4虽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很不完善.712第2期雷光洪等:关于IP地址体系结构的研究 地址自动配置是IPv6最宝贵的功能之一,只要机器连接上网络便可自动设定地址.它有两大优点:一是最终用户不必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地址设定,二是可以大大减轻网络管理者的负担.IPv6支持多种形式的自动配置,包括可以从一个单独网络中节点地址的“即插即用”配置到DHCP(Dynamic H ost C on fig2 uration Protocol)提供的全功能设备的配置.(5)支持源路由的选择S DRP(S ource Demand R outing Protocol).尽管IPv6的路由协议几乎和IPv4完全一样,但由于IPv6采用的多层次结构提供了更多的路由信息,几乎所有的路由算法都作了相应的修改(如OSPF、RIP、S DRP等)以扩展其路由选径的能力.IPv6还使用一个单独的扩展首部来提供源站路由.3.2 IPv6地址的方案3.2.1 IPv6地址的分类 为适应迅速增长的IP地址的需求,支持各种不同的地址格式,IPv6主要定义了3种类型的地址.(1)单目地址(Unicast Ad2 dress):单目地址是单个网络接口的标识,指定了一个单独的主机.以单目地址为目的地址的报文将送往其标识的网络接口,是一点对一点的通信.(2)多目地址(Multicast):多目地址指定了一个网络接口集合的标识,集合中的不同成员一般分属于不同节点.以多目地址为目的地址的报文将同时送往集合的所有成员,是一点对多点的通信.(3)群集地址(Anycast Address):群集地址是一个网络接口集合的标识,集合中的不同成员一般分属于不同的节点.以群集地址为目的地址的报文将送往集合中唯一一个成员,而这个成员必须是被路由协议认为是距离报文源节点最近的一个,是一点对一点的通信.3.2.2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IPv6的128位地址提供了很大的地址空间,但如果使用二进制直接书写和记忆如此长的网络地址很不方便,类似于IPv4中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IPv6地址采用了“冒号十六进制”(C olon Hexadecimal N otation)表示法.这种表示法将128位地址分成8个16位十六进制数加上用于分隔的冒号来表示,其形式为“x:x:x:x:x: x:x:x”,其中每个x代表地址为一个16比特部分,并使用十六进制表示.为使IPv6地址的表示更加简洁,IPv6允许在地址中最多出现一次用一对冒号表示的连续的0串(即“零压缩”).如FF07:0:0:0:0:0:0:BB可表示为:FF07::BB.3.2.3 IPv6地址的格式前缀FP及其地址的总体划分 IPv6地址方案与IPv4类似,是通过地址前缀来体现网络的层次结构.各种具体类型的IPv6地址由地址中的高位引导比特位域标明.这些引导比特位域的长度各不相同,称其为格式前缀FP(format prefix).如图2所示.格式前缀FP(n比特)地址(128-n比特)图2 IPv6地址的格式前缀IPv6对各种地址类型的前缀作了总体上的划分.通过将不同的格式前缀来标识具有不同寻址方式的地址类型.表2中列出了目前最新的地址类型分配情况.表2 IPv6的地址分配方案[2]地址类型前缀(二进制)占地址空间的比例保留地址000000001Π256未分配地址段000000011Π256NS AP保留地址段00000011Π128IPX保留地址00000101Π128未分配地址段00000111Π128未分配地址段000011Π32未分配地址段00011Π16可聚合全局单目地址0011Π8未分配地址段0101Π8未分配地址段0111Π8未分配地址段1001Π8未分配地址段1011Π8未分配地址段1101Π8未分配地址段11101Π16未分配地址段111101Π32未分配地址段1111101Π64未分配地址段11111101Π128未分配地址段1111111001Π512本地链路单目地址11111110101Π1024站内单目地址11111110111Π1024多目地址111111111Π256表2中,可聚合全局单目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和群集地址(anycast address)都属于单目地址,它们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报文的传播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可聚合的单目地址和群集地址分配有相同的格式前缀001.协议最初设计时提出的网络供应商单目地址(provider based unicast81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卷address)和区域单目地址(geographic2based unicast ad2 dress)都归并到了可聚合的单目地址中.本地链路单目地址(link2locak unicast address)和站内单目地址(site2local unicast address)都是在局部范围内使用的单目地址,为便于路由器加快对这两类地址的识别,分别给它们分配了1111111010和1111111011两个地址格式前缀.因为多目地址(multicast address)在路由器和主机上的处理方法与单目地址和群集地址的处理方法区别比较大,所以给多目地址也单独分配了一个地址格式前缀11111111.IPv6协议还为OSI的NS AP地址和N ovell的IPX地址预留了地址空间,其对应的格式前缀分别是0000001和0000010.表2中还可以看出,IPv6已分配的地址仅占总空间的15%左右,剩余的85%为未来地址预留.可见,IPv6作为新一代协议面向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地址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兼容的地址空间.3.2.4 单目地址的第二次划分 Internet具有树状的拓扑层次结构,基于这种层次结构和通信范围,对可聚合全局地址、站内地址、本地链路地址再次划分.IPv6各类型的地址都是分配给网络接口(inter2 face),而不是分配给节点(node)的.这是因为像路由器和多穴主机(multi homed host)这样的节点可能拥有多个网络接口.IPv6单目地址标识一个单独的网络接口.因为一个网络接口只能属于一个节点,所以网络接口的一个单目地址也可以看作是拥有它的节点的标识.一个网络接口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或不同作用域的地址,但它们至少应该具有一个链路局部单目地址.当一个网络接口仅与本地链路上的节点通信时,它只需要使用链路局部单目地址,而没有必要为它分配作用域大于本链路范围的单目地址.上述的寻址模型存在一个例外:如果在实现中将多个物理接口当作一个网络接口提供给IP层使用时,一个或一组单目地址可以同时被分配给这多个物理接口,这在多个物理接口中的负载平衡上很有用.例如一个访问量极大的信息服务站点,可以将服务器上的多个网卡配置为一个网络接口,以平衡地获得更大的网络带宽.目前,IPv6仍然像IPv4一样通过地址子网前缀来进行寻址,一个子网前缀只与一条链路相联系.一个链路可同时拥有多个子网前缀,也就是说,一条链路上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子网.根据不同的层次结构,IPv6单目地址具有如下的作用范围:可聚合全局地址(公众Internet范围)〉站内地址(站点范围)〉本地链路地址(链路范围).根据其作用范围,相应如下划分[2]:在公众Internet范围通信需要绝对的地址来指明目的服务器,所以可聚合全局地址有站点的标志;在相对于站点的范围时,站内标识默认,站内地址只需要子网标识;在相对于链路范围时,子网标识默认,所以本地链路地址只需要网络接口标识.IPv6地址的多层次结构特点在多目地址、群集地址中也有相应的体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4 IPv6与IPv4的兼容性简介推广使用IPv6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其与IPv4兼容.虽然当前的IPv4确实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完全转换成IPv6协议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Internet的实际应用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处于IPv4与IPv6共存的局面.目前实现两者共存的方法有两种,即双重堆栈(dual stack)技术和隧道(tunneling)技术[2].4.1 双重堆栈技术 双重堆栈技术是在每个IP节点上分别为IPv4和IPv6运行两套协议栈.这种配置需要一种接口,该接口应该是一种支持IPv6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或者是IPv4API的扩展.双重堆912第2期雷光洪等:关于IP地址体系结构的研究 栈节点应该能够同时支持32位和128位地址.为实现双重堆栈,用户可能需要改变路由器配置信息并升级DNS以支持较长的IPv6地址.4.2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一种将符合某种协议的数据封闭进另一协议的帧或报文中,使之能在第二种协议网络中传输的技术.IPv6ΠIPv4隧道就是将IPv6报文封装进IPv4报文中,从而使IPv6报文能在IPv4网络中传输.由于目前大多数网络都是基于IPv4的,因此IPv6的过渡机制主要是在IPv4基础网络中为IPv6开凿隧道.隧道开凿包括封装、去封和隧道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将IPv6包封在IPv4包中得到的数据报格式如图3所示:IPv4数据报报 头IPv6数据报报 头传输层报 头数据报有效负载图3 采用隧道技术时数据报结构5 IPv6的发展与前景IPv6的规范和标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将给未来网络的应用带来巨大益处,受到了各软、硬件厂商的广泛支持,但由于IPv6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扩充.IPv6在逐渐走向成熟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巨大的阻力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既成熟,又支持PnP (即插即用)的IPv6产品.(2)IPv6网络一旦运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现有的IPv4网络并存,二者之间的互操作性是IPv6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3)运行IPv4的主机和服务器数量巨大,运行在这些机器上的网络应用程序更是不计其数,虽然IPv6前景看好,但要让广大用户放弃他们已有的软硬件投资及业已成熟的应用程序,而采用一种未经验证且不成熟的技术显得非常困难.(4)有的网络专家甚至认为,IPng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可以通过修改或扩充IPv4而获得,对现有协议进行完全彻底替换的必要性不大,从而影响了人们从IPv4向IPv6过渡的积极性.至今为止,尽管人们对IPv6能否成功仍然心存疑虑,也难于对其发展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无论如何,IPv6的出现和发展必将给网络技术和应用带来新的变化.参考文献[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87~226.[2]卢显良,宋杰,黄淳.新生一代Internet协议—IPv6[M].北京:清化大学出版社,2000.9~45.[3]马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及其演进[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46~60.[4]王洪,魏惠琴,唐宏.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9~36.Research for IP Address ArchitectureLEI G uang2hong1, WANG Shuang2mei2(1.Department o f Computer,Zigong Teacher’s College,Zigong643000,Sichuan;2.College o f Computer Science,Sichuan Normal Univer sty,Chengdu610066,Sichuan)Abstract:The T CPΠIP is the base on which the Internet realizes.IP address identifies the address number for host connected with the In2 ternet.The design of IP address architecture directly affect whether or not the in formation on Internet could be transmitted from one node to an2 other.IP address architecture will take place huge chang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host number that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et.In this paper the IPv4and IPv6address architecture are discussed.K ey w ords:T CPΠIP;IP address architecture;IP version4;IP version6(编辑 余 毅) 02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