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参考架构白皮书
《5G无人机应用白皮书》
目录P1P2P12P17P24P26P36P39P45P47引言无人机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4G网络能力5G网络能力网联无人机终端通信能力5G应用案例无人机安全飞行标准进展趋势,总结和展望贡献单位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引言无人驾驶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以下简称UAV)简称为无人机,其全球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
无人机能够支持诸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天然气、能源、公用事业和农业等领域。
当前,无人机技术正在朝军民融合的方向高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已经是国际航空航天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成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无线通信在过去20 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以话音为主的2G 时代,发展到以数据为主的3G 和4G 时代,目前正在步入万物互联的5G 时代。
移动网络在继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的同时,也向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提高各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G 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10Gbps 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
ITU 定义了5G 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以下简称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以下简称u R L L 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 a s s i v e M a c h i n e-Ty p 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mMTC)。
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2022年)
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白皮书2022年4月编写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前言随着5G、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边缘计算为代表的算力下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场景将发生在边缘端,而智能视觉作为边缘智能的重要场景之一,是边缘计算发展的重要使能器,两者的结合将更好地满足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本白皮书聚焦于工业、安防、体验交互三大领域,从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未来构建边缘计算视觉基础设施的技术框架,并结合标准研究、产业实践进行论证。
参与本白皮书撰写的主要专家包括: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喻炜、郭漫雪、王萍、苗丹、杨晓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还青、张亚兰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见、熊伟、颜冬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哲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刘海涛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冯景、王晔彤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史敏锐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赵伟时南京大学:马展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闫江目录1.边缘计算及视觉产业发展背景31.1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情况31.2视觉产业发展情况51.2.1工业领域机器视觉发展概况51.2.2安防监控领域视觉发展概况71.2.3体验交互领域视觉发展概况81.2.4其他领域视觉发展概况101.3边缘视觉产业发展现状112.边缘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14 2.1概述142.2工业领域机器视觉应用场景及需求142.2.1工业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142.2.2工业领域典型应用场景152.2.3工业领域的未来挑战202.3安防监控领域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212.3.1安防监控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212.3.2安防监控领域典型应用场景222.3.3安防监控领域的未来挑战292.4体验交互领域视觉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312.4.1体验交互领域边缘视觉发展概述312.4.2体验交互领域典型应用场景332.4.3体验交互领域的未来挑战363.边缘视觉基础设施技术总体架构37 3.1边缘视觉标准进展情况373.2边缘视觉基础设施技术架构384.边缘视觉技术的应用实践404.1工业高可靠性视觉质检404.1.1案例背景与需求404.1.2实施方案404.1.3实施效果414.2无人机8K+AI的精细化巡检424.2.1案例背景与需求424.2.2实施方案424.2.3实施效果434.3电力远程视频自动巡检434.3.1案例背景与需求434.3.2实施方案444.3.3实施效果454.4VR全景视角超高清采编播464.4.1实施背景与需求464.4.2实施方案464.4.3实施效果475.边缘视觉技术及应用发展展望495.1问题与挑战495.1.1边、端侧系统定制化严重495.1.2边侧系统封闭形成数据孤岛495.1.3数据安全防护面临挑战49 5.2发展倡议50缩略语列表52参考文献531.边缘计算及视觉产业发展背景1.1边缘计算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8月,ETSI第一次提出了MEC的验证框架(Proof of Concept Framework),经过多年的演进,相关标准体系也逐渐清晰。
IMT2020-5G网络架构白皮书
引言5G网络:挑战与机遇5G网络架构设计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5G网络标准化建议总结和展望主要贡献单位P1 P2 P4 P8 P15 P17 P18目录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1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业界就5G场景形成基本共识:面向增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5G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支持解析度更高、体验更鲜活的多媒体内容;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场景,5G提供更高连接密度时优化的信令控制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IoT设备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5G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业务协作。
面对5G极致的体验、效率和性能要求,以及“万物互联”的愿景,网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5G网络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的核心理念,引入更丰富的无线接入网拓扑,提供更灵活的无线控制、业务感知和协议栈定制能力;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改变单一管道和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友好开放的信息基础设施引言环境,为不同用户和垂直行业提供高度可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构建资源全共享、功能易编排、业务紧耦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使能平台。
5G国际标准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需要尽快细化5G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聚焦关键技术方向,以指导后续产业发展。
本白皮书从逻辑功能和平台部署的角度,以四维功能视图的方式呈现了新型5G网络架构设计,并提炼了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接入网和能力开放等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
白皮书最后提出了5G网络架构和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机器人4.0白皮:云-边-端融合的机器人系统和架构
算网大脑白皮书
算网大脑白皮书(2022 年)1. 算网大脑愿景1.1 驱动力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算力已成为全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基石,直接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社会智能的发展高度。
随着数智化转型的不断深入,算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算力规模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据 IDC 预测,2025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将超过 400 亿台,产生数据量接近 80ZB,预估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5 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300EFlops[4]。
这其中,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型算力的占比不断增长,据IDC 综合15 个国家的算力支出来看,AI 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从2016 年的9%增加到12%,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25%。
全球边缘计算服务器支出占总体服务器比重将从14.4%提升到24.9%[5]。
与此同时,算力的供给方式也正在从单点生态向集群生态迈进,算力服务提供的不仅仅是单台设备的计算能力,还包括集群系统的整体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即集群的整体有效协同能力。
面对算力和网络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及 ICT 基础设施面向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技术演进趋势,2021 年 11 月中国移动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提出新型的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连接+算力+能力” 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网络化算力需要与之匹配的中枢调度决策系统,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外一体化服务提供能力支撑,其主要需求和技术驱动力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1. 随着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算力供给方式的改变以及以智能化、边缘计算为主的新型业务的发展,传统的云网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多样泛在、即用即取的业务需求,算力业务和网络业务呈现出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而现有的、各自独立的云和网编排调度系统无法满足复杂的算网融合业务的管理需求,需要一个跨算网各域的、智能化的系统来实现灵活高效的算网统一编排调度。
2. 算力需求由原来单一集中的算力资源池承载向多样化的算力资源承载方式发展。
《2024年边缘计算_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范文
《边缘计算_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篇一边缘计算_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边缘计算:万物互联时代新型计算模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和云计算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的云计算模型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实时响应方面面临着挑战。
因此,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边缘计算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边缘计算的定义与特点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从中心化的云数据中心转移到网络边缘(如设备端、网络边缘设备等)的计算模型。
这种模型通过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带宽压力,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效率。
边缘计算具有以下特点:1. 低延迟:由于数据处理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
2. 高带宽利用率:通过在边缘设备上处理数据,减少了数据传输量,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3. 保护隐私:在边缘设备上处理数据可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数据泄露的风险。
4. 适应性强: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设备能力。
三、边缘计算的应用领域边缘计算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边缘计算可以用于处理传感器和网络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
2. 智能交通:通过在交通设施(如红绿灯、路况监测器等)上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可以实时分析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提高交通效率。
3. 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线上,通过部署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
4. 智慧城市:通过将边缘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边缘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不断增长,边缘计算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边缘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混合计算模式。
云计算白皮书(2021年)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信通院”)在2021年可信云大会上正式发布《云计算白皮书》,这是信通院第七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
白皮书基于研究和调查报告,总结过去一年来云计算在市场、技术、架构、安全、管理、软件、赋能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对各发展特点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给出展望,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
2020年我国经济稳步回升,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达到2091亿元,增速56.6%。
云计算发展日益成熟,逐步迈入深水区。
从发展历程上看,云计算走过了2006年到2010年的形成期,2010年到2015年的发展期,2015年到2020的应用期,并已经迈入成熟期。
随着云计算的持续成熟,云计算在产业界的虹吸效应开始显现,并对软件架构、融合新技术、算力服务、管理模式、安全体系、数字化转型等带来深刻变革,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1云计算对软件工程进行了由内而外、从软件开发形式到企业组织文化的变革。
云计算为软件架构带来了分布式化、解耦合和工程化三个特性,解耦合的组件(微服务、中间件)以分布式的形态提供服务,DevOps解决方案打造工程化的开发流程,对软件工程进行了由内而外、从软件开发形式到企业组织文化的变革。
2云计算倒逼测试革新,打破效能瓶颈,提升软件质量。
业务价值的持续高质量交付成为企业的核心诉求,云计算帮助推进软件测试的执行和革新,打破持续交付的效能瓶颈,有效提升软件质量。
3云原生融合新型信息技术,改变数、智、算的应用方式。
云原生带动技术架构、应用效能、云化效益的全方位提升,传统行业用户逐步对外围系统、次核心系统、核心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云原生化改造。
云原生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深化云数融合、云智融合、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推动云数智高质量融合发展。
4云原生生态持续完善,向体系化应用演进。
云原生底层核心技术已完成整合趋于成熟,细分领域的衍生技术呈井喷式爆发,据不完全统计技术生态的热点开源项目已超300个,涵盖技术能力的方方面面。
SPB技术白皮书
SPB技术白皮书Copyright © 20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目录1 概述 (1)1.1 产生背景 (1)1.2 技术优点 (1)2 SPB技术实现 (1)2.1 概念介绍 (1)2.1.1 术语介绍 (1)2.1.2 网络模型 (2)2.2 运行机制 (4)2.2.1 控制平面原理 (4)2.2.2 数据平面原理 (6)2.2.3 双归属 (10)2.2.4 VLAN映射 (11)3 SPB部署参考 (12)3.1 数据中心部署参考 (12)3.2 多租户城域网部署参考 (14)1 概述1.1 产生背景为了实现高可靠性和冗余部署,当今大多数企业网络及其数据中心跨越了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站点。
为了实现站点间的资源动态调配和管理,虚拟机在数据中心之间要能够自由迁移,由于虚拟机迁移过程对用户透明,不能改变IP地址,所以必须在分布于异地的站点之间实现二层网络互联。
对站点间二层互联的业务功能基本要求如下:∙站点相互独立:数据中心二层互联后,某个站点的故障(如广播风暴)不会传递到其他站点,站点内的拓扑互不影响和依赖。
∙传输无关性:对站点之间传输数据时使用的技术与站点位置、提供商的网络无特殊要求,尽量使用最通用的技术,例如只要求核心网络支持IP即可。
∙高可靠性:使用多归宿来提供冗余接入,并具有避免流量环路的机制。
∙链路使用效率:站点之间的流量必须得到充分的优化从而尽量节省带宽,在具有冗余链路时实现负载分担。
∙灵活性:数据中心互联不要依赖于站点的拓扑结构,不对站点拓扑结构有特定要求。
∙运营维护简单:站点互联使用的技术尽量简单,可以快速新增和减少站点。
边缘设备上的配置要尽量简单,并且对站点现有的网络变动最小化,部署过程对流量转发不产生影响。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安全白皮书,并阐述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物联网安全的挑战1、设备安全性差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非常差,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控制物联网设备,进而进行恶意操作,如窃取数据、破坏系统等。
2、网络安全性低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但是目前很多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非常低。
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嗅探、中间人攻击等方式,获取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而窃取数据或进行恶意操作。
3、数据安全性不足物联网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如果数据的安全性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取数据或进行数据篡改等方式,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二、物联网安全的应对策略1、加强设备安全性为了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厂商应该加强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性。
例如,厂商可以在设备中加入安全芯片或加密模块,保证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厂商还应该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修复已知的漏洞和缺陷。
2、提高网络安全性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用户应该选择可信的物联网平台和服务商,并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VPN或SSL等加密连接方式,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嗅探。
3、数据安全性保护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应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等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总结物联网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应对物联网安全的挑战,用户应该加强设备安全性、提高网络安全性并保护数据安全性。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架构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架构白皮书技术创新,变革未来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白皮书参与单位主要内容和定位价值本白皮书是第一本专门介绍用于工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即:工业边缘节点)的综述性文档,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机遇:“新基建”和”工业互联网+“对边缘计算产业的影响,以及中国标准订立进展•挑战需求:边云协同背景下,工业边缘节点面临的挑战和需求(软硬件两方面)•探索尝试:工业边缘节点已有参考架构,产品现状和应用实践的尝试本白皮书可供对工业互联网感兴趣的终端工厂用户和普通读者快速了解工业边缘节点的概念和作用,把握未来智慧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可供工业互联网的系统集成商和软硬件产品提供商详细了解工业边缘节点的标准化进展、可用软硬件架构和典型产品现状,亦可根据实践案例,开发基于工业边缘节点的新产品和方案。
工业互联网介绍工业边缘节点概述工业边缘节点参考架构工业边缘节点应用实践目录市场趋势及相关政策市场趋势(2018-2020)•工业互联网经济增加值: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和3.1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5.7%,47.3%,47.9%;•占GDP比重:1.5%,2.2%和2.9%;•对GDP增长贡献率:6.7%,9.9%和11%。
•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135万个,206万个和255万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情况相关政策(2020)•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纪要2020年工业互联网政策梳理融合发展及行业标准融合发展•“新基建”七大领域•工业互联网+概念•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行业标准•CCSA 下设工业互联网特设组ST8•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总体架构与要求•边缘云、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的层级化部署架构•“边缘计算标准件计划”中央电视台:“新基建”七大领域定义工业互联网特设组ST8在研标准一览挑战痛点行业共通•跨设备互联互通•跨软件格式互联互通•跨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数字化模型搭建迭代•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角色差异•软硬件产品提供商:兼容成本vs.用户体验•系统集成商:标准化利用vs.定制化开发•工厂用户:已有产线利用率vs.柔性生产需求工业互联网介绍工业边缘节点概述工业边缘节点参考架构工业边缘节点应用实践目录作用及价值作用•提供互联互通机制•解决现场连接性问题•支持人工智能部署•支持实时控制部署价值•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网络使用率•更安全的数据保护•更高的可靠性工业互联网“端-边-网-云”简化模型工业级环境●产品外壳处做增强式设计●抗冲击、抗粉尘、防水防泼溅等。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2018年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 (ECC) 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AII) 联合发布 2018 年 11 月
1 边云协同放大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价值 ..... 1
1.1 边缘计算概念............................................... 1 1.2 边缘计算CROSS价值 .................................... 2 1.3 边云协同放大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价值............... 3 1.4 白皮书目标 .................................................. 4
协作企业
设计APP
业务运行
生产APP
管理APP
服务APP
开发者
设备状态分析
5 工业边云协同主场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
5.1 设备优化子场景...........................................19 5.2 工艺过程优化子场景 ....................................21 5.3 工厂全价值链优化子场景..............................23 5.4 关键技术 ....................................................24 5.5 案例...........................................................25
03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2018年)
1.4 白皮书目标
边缘计算优势
26互联网经济T HE I NTERNET E CONOMY□ 文/冯海玉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需要扩展数据中心中使用的技术,加快推进物联网的应用,边缘计算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架构模型的融合和发展,边缘和数据中心之间的界限将日渐模糊。
2019年10月24日,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发布《边缘计算优势》白皮书。
报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边缘计算的特征,定义了边缘计算及其实现方式,展望了边缘计算的商业优势,指出了边缘计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边缘计算优势互联网经济官方微信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需要扩展数据中心中使用的技术,以支持更接近物理世界中物体的云计算,边缘计算一直在稳步增长。
这是使物联网(IoT)加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边缘计算像其他新技术一样,大量重叠的术语混淆了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白皮书旨在揭开边缘计算的神秘面纱,探讨其优势,解释其工作原理、实现方式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什么是边缘计算用来描述边缘计算及其周边技术的词语非常多。
包括边缘、雾、边缘计算、赛迪网官方微信272020年第11期雾计算等。
这些名称都是基于某一特定方面,适用于某些特定技术,而这些技术无疑会不断发展变化。
在这里,我们将边缘计算理解为一组核心功能,并对其描述词汇做出严格的限制。
我们将“边缘计算”一词涵盖以上所有的方面。
边缘计算的计算模型完全是分布式的,并能支持各种交互和通信范例。
边缘计算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物体之间,从边缘节点(Edge node)层到数据中心(Data Center),由IoT 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监视和控制。
运营生产、监督和安全控制可以在边缘节点中进行实施。
该架构还支持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
为了支持多个供应商、旧设备和协议,避免发生供应商锁定,我们需要将多个供应商提供的硬件和软件组装到一个可以无缝互操作(Interoperate,又称互用,是指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起工作并共享信息)的系统中。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术白皮书
6.1.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的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2. 实验室产品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3. 实验室资源与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4. 应用与试验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 中国移动对边缘计算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1. 边缘计算的部署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 面向全连接的算力平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 边缘计算技术体系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4. 安全是边缘计算的关键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边缘计算 PaaS 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白皮书
图4边缘计算开放平台使能行业智能2.0
3)
开发服务框架主要包括方案的开发、集成、验证和发布;部署运营服务框架主要包括方案的业务编排、应用部署和应用市场。开发服务框架和部署运营服务框架需要紧密协同、无缝运作,支持方案快速高效开发、自动部署和集中运营。
1.3
面向行业智能2.0的挑战,边缘计算需要提供四个关键能力:
1
通过数字孪生,在数字世界建立起对多样协议、海量设备和跨系统的物理资产的实时映像,了解事物或系统的状态,应对变化,改进操作和增加价值。
在过去十年里,网络、计算和存储领域作为ICT产业的三大支柱,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发生了指数性提升。
网络领域变化:带宽提升千倍,而成本下降40倍;计算领域变化:计算芯片的成本下降60倍;
基于上述理念,ECC提出了如下的边缘计算参考架构2.0:
图6边缘计算参考架构2.0
智能分布式架构需要把智能分布到如下要素中:
智能资产:通过融合网络、计算、存储等ICT能力,具有自主化和协作化能力。
智能网关:通过网络联接、协议转换等功能联接物理和数字世界,提供轻量化的联接管理、实时数据分析及应用管理功能。
智能系统:基于多个分布式智能网关或服务器的协同构成智能系统,提供弹性扩展的网络、计算、存储能力。
•
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服务与服务之间、新系统与旧系统之间等基于模型化的接口进行交互,简化集成。基于模型,可以实现软件接口与开发语言、平台、工具、协议等解耦,从而简化跨平台的移植。
•
包括应用开发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部署运营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处理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等。
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
目录1 边缘计算新基础设施 (1)1.1 边缘新算力 (1)1.1.1 边缘服务器 (2)1.1.2 边缘一体机 (4)1.1.3 边缘网关 (6)1.1.4 模块化边缘服务器 (7)1.1.5 浸没式液冷边缘服务器系统 (8)1.2 边缘网络架构 (10)1.2.1 移动网的边缘计算网络架构 (11)1.2.2 固定网的边缘计算网络架构 (14)1.2.3 固移融合的边缘计算网络架构 (15)1.2.4 园区/厂区网的边缘计算网络架构 (16)1.3 边缘数据中心 (17)1.3.1 边缘数据中心定义 (17)1.3.2 边缘数据中心形态 (19)1.3.3 边缘站点关键问题 (22)2 边缘计算服务 (25)2.1 云计算服务 (25)2.2 基于边云协同的边缘计算服务 (25)2.3 AI中台化服务 (26)2.4 视频中台化服务 (27)2.5 5G边缘计算服务 (28)3 边缘计算系统 (30)3.1 边缘计算系统架构 (30)3.2 边缘计算资源层 (31)3.2.1 边缘算力能力 (31)3.2.2 边缘网络能力 (32)3.2.3 边缘存储能力 (33)3.3 边缘计算调度层 (33)3.3.1 云边/边边协同能力 (33)3.3.2 边缘自治能力 (37)3.3.3 边缘网络调度能力 (37)3.3.4 多级集群能力 (39)3.4 边缘运维管理层 (40)3.4.1 监控管理能力 (40)3.4.2 告警管理能力 (41)3.4.3 日志管理能力 (42)3.4.4 监控信息获取能力 (43)4 边缘计算安全 (44)4.1 边缘基础设施安全 (44)4.2 边缘计算平台安全 (44)4.3 边缘计算服务安全 (44)4.4 边缘计算应用安全 (44)5 边缘计算应用和场景 (46)5.1 视频类场景 (46)5.1.1 AR/VR/XR (46)5.1.2 云游戏 (46)5.1.3 高清视频直播 (47)5.2 行业服务场景 (47)5.2.1 智能制造 (47)5.2.2 智慧园区 (48)5.2.3 智慧安防 (49)5.2.4 智慧交通 (50)5.2.5 城市配送 (51)6 边缘计算标准研制方向建议 (53)7 工作展望 (56)前言在新基建浪潮的带动下,AI 、5G、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潜力迸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向纵深发展,带来了信息流量和计算要求的巨大的变化。
离散制造业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白皮书
二、离散制造业边缘计算实施架构及技术体系 ......................... 11 (一)离散制造业边缘计算实施架构................................. 11 (二)离散制造业边缘计算关键技术 ................................. 12 1. 边缘智能...................................................................12 2. 异构计算...................................................................13 3. 互联互通技术 ........................................................... 14 4. 微服务.......................................................................14 5. 计算迁移...................................................................15
离散制造业边缘计算 解决方案白皮书
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
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内容摘要随着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云计算应用的逐渐增加,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终端侧“大连接,低时延,大带宽”的需求。
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出现,云计算将必然发展到下一个技术阶段,将云计算的能力拓展至距离终端最近的边缘侧,并通过云边端的统一管控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下沉,提供端到端的云服务,由此产生了边缘云计算的概念。
为了积极引导边缘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发展,以及边缘云计算相关标准的制定,我们编写本白皮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定义边缘云计算的概念。
首先梳理了目前边缘计算的概念;其次对边缘云计算进行了定义和详细的描述;然后阐述了对边缘计算与边缘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二、边缘云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
通过列举边缘云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边缘云计算技术在各个应用场景中关键成功因素。
三、边缘云计算的技术特点。
边缘云计算具备6大特点,包括低延时、自组织、可定义、可调度、高安全和标准开放。
四、边缘云计算标准化需求以及标准化建议。
通过对边缘云技术的分析,给出相应的标准化建议,包括5大类标准: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和行业及应用标准。
目 录一、边缘云计算简介 (1)1.1边缘计算概念 (1)1.2边缘云计算概念 (2)1.3边缘计算与边缘云计算的关系 (5)1.4 相关术语 (7)1.5 缩略语 (7)二、边缘云计算典型应用场景 (8)2.1边缘云计算应用场景综述 (8)2.2场景一:互动直播中的边缘云计算应用 (9)2.3场景二:智慧城市中的边缘云计算应用 (10)2.4场景三:新零售中的边缘云计算应用 (12)三、边缘云计算技术特点 (14)四、边缘云计算标准化需求 (16)五、边缘云计算标准化建议 (19)六、结束语 (21)一、边缘云计算简介1.1边缘计算概念和云计算出现的时候一样,目前业界对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定义和说法有很多种。
ISO/IEC JTC1/SC38对边缘计算给出的定义:边缘计算是一种将主要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的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
边缘计算研究报告
華辰資本CELESTIAL CAPITAL专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2018年,在中国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本周期与政治周期四重叠加的特殊时期,本着“深耕产业、协同发展、价值驱动、重度赋能”的愿景,华辰资本(“华辰”)应运而生,致力成为中国最专业的创新型投资机构。
华辰资本总部位于中国最具发展活力与科技创新的深圳,专注于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通过扎实的体系化产业研究与理解能力,以产业研究、投资银行、战略咨询、产业基金等模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企业融资、战略视野、市场协同,价值管理、供应链管理、资源整合等产业赋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产业上游半导体器件1.半导体2.射频3.传感器通信器件4.无线模块5.光纤光缆6.光模块7.基站天线产业中游通信网络8.核心网网规网优及解决方案9.SDN/NFV解决方案10.网规网优产业下游通信应用11.5G通信12.卫星通信13.运营商14.室内分布技术应用15.云计算16.大数据17.人工智能18.边缘计算19.区块链20.AR/VR21.网络安全行业应用22.物联网23.智慧城市24.工业互联网25.车联网26.自动驾驶27.智能终端目录一、产业分析 (04)◼基本概况◼参考架构◼主要特点◼关键技术◼云计算VS. 边缘计算◼发展历程◼产业构成◼应用场景◼演进趋势二、市场分析 (16)◼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三、企业分析 (20)◼亚马逊AWS Greengrass◼华为OceanConnect◼网宿科技一、产业分析图1 边缘计算成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间的重要桥梁资料来源:ECC 、AII 、Open Automation Software、华辰资本整理基本概况1.定义: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01迎接行业智能时代 ..................................................................................01
1.1 行业智能时代已来 ....................................................................................................... 02 1.2 行业智能2.0 面临的挑战 ............................................................................................. 03 1.3 边缘计算使能行业智能2.0........................................................................................... 04 1.4 边缘计算产业化当前进展 ............................................................................................ 06
03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 11
3.1 模型驱动的参考架构 ................................................................................................... 12 3.2 多视图呈现 .................................................................................................................. 13 3.3 概念视图...................................................................................................................... 14
3.3.1 边缘计算节点、开发框架与产品实现 ............................................................................................ 14 3.3.2 边缘计算领域模型............ 16
02边缘计算.................................................................................................................. 08
2.1 边缘计算概念 .............................................................................................................. 09 2.2 基本特点和属性........................................................................................................... 09 2.3 边缘计算CROSS价值 .................................................................................................... 09 2.4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 10
3.4.4 开发服务框架(智能服务) ........................................................................................................... 24 3.4.5 部署运营服务框架(智能服务).................................................................................................... 25 3.4.6 管理服务 ........................................................................................................................................ 27 3.4.7 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 ...................................................................................................................... 27 3.4.8 安全服务 ........................................................................................................................................ 29
3.4 功能设计视图 .............................................................................................................. 17
3.4.1 ECN................................................................................................................................................. 17 3.4.2 业务Fabric....................................................................................................................................... 22 3.4.3联接计算Fabric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