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合作开发模式教学提纲

绿城合作开发模式教学提纲
绿城合作开发模式教学提纲

绿城合作开发模式

合作基础Basis For Cooperation

绿城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标国际一流企业进行管理革新,以各专业系统的垂直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管理的集约化,提高专业营造能力,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也使盈利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合作方认同绿城的企业文化及产品理念,认同绿城的营造标准与管控模式。

合作方有意依托行业优秀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精品。

合作方已有目标项目或已取得项目的土地开发权,并经主管部门确权。

合作方已支付项目的土地款,具备较强后续开发投资资金实力。

双方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或委托商业代建,由绿城发展进行项目全盘操作,合作方拥有项目开发中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依法享有项目的投资收益,承担项目的投资风险。

认定由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前期物业咨询及后期物业管理。

一、政府代建模式Governmental Agency Construction

?政府保障房

?拆迁安置房

?旧城改造

?新型城区规划

?大型城市客厅

?公共服务设施

?大型运动会配套

?高档酒店设施

专业实力

政府代建业务是指绿城发展受政府机构委托,作为项目代建主体,根据合同约定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

实现项目建设的品质、进度、质量、成本等项目管理目标。绿城发展始终把政府代建作为公司优先和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广泛承接安置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及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

绿城自2005年10月首次介入杭州市江干区“城中村”改造暨安置房代建项目至今,

目前已经在杭州、青岛、慈溪、诸暨等城市承担了杭州彭埠安置房项目、青岛理想之城安置房项目、慈溪界牌安置房项目、

诸暨旧城改造项目和千岛湖珍珠广场等政府代建类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 1000 万平方米。

业务范畴

保障性住房

拆迁安置房、人才专项用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危房改造等

市政公共配套

市政公园、城市广场、酒店、医院、学校、体育公园

社会价值

政府代建项目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城发展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提供专业管理服务,

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有利于政府意愿较好地实现,

高品位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开发,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

专业代建有利于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品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改变城市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使其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服务。

提升管理效能

专业代建有利于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程专业化管理,能让政府从大量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从“投资+运营”于一体的角色转变为“投资+监管”角色,减少管理界面,简化管理流程,有助政府的管理效能提升。

增进社会和谐

专业代建有利于增强原住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品质信心,让老百姓获得实惠,使城市化进程推进更加顺利,增进社会和谐。

全程掌控

绿城发展实行项目运作全过程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支持。

垂直管理

在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精装修(装饰)和营销等专业,由公司总部进行高度垂直化的专业管控,

成本管理和材料采购原则实行垂直化管理,并根据代建项目实际情况给予项目经营班子相应授权。

专业协同

在本体建设、运营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由公司总部通过制定标准、品质督查、过程管理等形式进行专业把控。政府机构以契约形式委托绿城发展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合同约定的质量、进度、投资预算控制等目标。

项目入围

委托方通过招投标或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确定绿城发展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主体。

项目团队组建

绿城发展负责组建项目专业管理团队,项目主要专业管理人员均由绿城建设派遣。

前期管理

选项目土地获取、立项等由委托方为主进行,绿城发展主要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报批报建工作。

项目规划设计管理

负责组织进行项目的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管理、施工图设计及市政、绿化等等设计工作,督促和检查设计进度,

审核设计文件,保证设计质量。对已完成的设计工作进行优化。

工程管理

绿城发展负责进行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负责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

负责组织项目各类中间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及单项验收工作,完善项目档案管理。

成本管理

在确保项目品质同时将严格执行目标成本管理,以甲方委托相关部门或咨询机构审核确认后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最高工程投资控制限额,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工程变更需经甲方审核确认。

招投标管理

绿城发展以资格预审的方式选择入围单位,并根据政府招投标管理办法,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

资金管理

由委托方负责筹措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设立专项建设资金管理账户,封闭使用。绿城发展负责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进行审核后报委托方审批后支付。

合同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合同以委托方为签约主体,由绿城发展负责进行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二、股权合作模式Equity Cooperation Mode

Model Overview

模式概述

股权合作模式是指在土地已确权或土地尚未确权但双方已共同确定可合作的目标项目的前提下,

双方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操盘。

由合作公司负责筹措项目开发所需全部资金或按约定比例承担,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共享绿城的品牌优势、专业资源与管控标准,

依法享有项目的投资收益,承担项目的投资风险。

Cooperative Principles

合作相关原则

?合作方开发的项目可有偿使用绿城发展拥有的绿城品牌等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商号、商誉、绿城会的客户平台以及其他经绿城发展许可使用的无形资产,

合作方应同意项目公司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绿城发展支付品牌使用

费。

?合作方应同意对合作项目的经营管理层实施激励政策。在双方的权利、利益和收益获得保障的前提下,

合作方应同意由项目公司提取项目开发税前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对经营

管理班子的奖励。

?项目的开发权属于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开发建设主体,向政府部门办理各类项目建设和经营的审批手续。

?项目建成后的房屋、商铺等物业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其初始登记时均登记在项目公司名下。

?项目公司成立后,项目公司需参考执行绿城发展现行的薪酬制度(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社会保险等)和奖惩制度。

?绿城方成立了各类专业公司,并派驻规划设计、景观、精装修、策划、营销等管理人员(简称专业公司人员)常驻项目公司现场办公,

提供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专业公司根据派驻人员数量、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等与项目公司签定专业咨询服务合同,

并向项目公司收取一定的专业咨询服务费用,对此双方应一致予以认同。

?为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项目公司根据其固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基于项目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其他特殊情况,

对项目公司的部分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

包括货币、物质、奖励旅游等各种形式,在合理的范围内,双方应予以认可并同意在项目公司中开支。

三、商业代建模式Contract Construction Mode

Model Overview

模式概述

委托方自项目确权后,以契约形式委托绿城发展负责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工程营造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

竣工交付管理等开发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绿城发展根据合同约定在受托管理项目使用绿城品牌。

Cooperative Principles

合作相关原则

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模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课程代码:10011210 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一、验证性实验【课程教学中验证原理、算法、技术、效果等】 实验一:面向对象基础实验(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掌握OOP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应用设计。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综合运用主要的OOP概念,比如类、接口、继承、多态,并将这些概念融合到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中。 【实验内容】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控制台应用,要求在该实验项目中需要融合使用类、接口、继承、多态等主要OOP概念。

实验二:创建型模式单项实验(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6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主要作用 2.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角色及作用 3.掌握利用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进行代码设计并绘制相关UML类图 4.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案例,体会原型模式的应用方式。所设计的实验程序要满足以下两点:1)体现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2)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 Prototype模式其实就是常说的"虚拟构造函数",其主要思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对象克隆一个新的对象出来,一般是有对象的内部提供克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返回一个对象的副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模式的作用,假设有一家店铺是配钥匙的,他对外提供配制钥匙的服务(提供Clone 接口函数),你需要配什么钥匙它不知道只是提供这种服务,具体需要配什么钥匙只有到了真正看到钥匙的原型才能配好。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提供这个服务的对象,同时还需要一个原型(Prototype),不然不知道该配什么样的钥匙。 原型模式的UML图如下: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 系院:美术系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09级5班 时间:2010.11—2010.12

《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01101612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 1.2 东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1.3 西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字的演变 (三)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方法(共13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文字设计的目的和价值 2.2 文字创意设计的原则 2.3 中西文字的表征 2.4 文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

天津大学模式识别2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模式识别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60265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2 学 时: 20 学 分: 1 学时分配: 授课:12 上机:8 实验: 实践: 实践(周): 授课学院: 计算机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讲授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体介绍模式识别问题定义,贝叶斯分类器,错误率估计,概率密度估计,窗方法,线性判别分类器,多类别分类,紧邻法,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树,K均值聚类,分级聚类等基础模式识别算法的理论和实际使用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算法原理,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使用现有的软件解决模式识别的模型训练,测试,性能评价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模式识别的问题定义与数据收集 介绍模式识别的问题定义方法,数据形式,模型形式,并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实际的数据收集。 实践内容:收集包括身高,体重,性别三个维度的数据,并按照模式识别的数据要求进行整理 第二章:贝叶斯分类器及其性能评价 介绍贝叶斯分类器,两种错误的概念及其估计,证明最小错误率分类器,介绍概率密度估计的基本理论,窗估计方法,介绍性能评价体系,交叉验证的概念,过学习的概念,推广性的概念。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收集的数据,建立贝叶斯分类器并进行性能评价。

第三章:线性分类器 介绍线性分类器的基本理论,Fisher线性判别器,线性分类器的性能评价。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的数据,建立Fisher线性分类器,并进行性能评价。 第四章: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简介 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反向传播(BP)训练算法,支持向量机基本概念和算法。简单介绍统计机器学习理论(SLT)的最基本概念:VC维,泛化能力,模型选择定理。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的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并进行性能评价。 第五章:紧邻法 介绍紧邻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邻法的错误率边界定理,紧邻法的实现技术,紧邻法在应用上的优势与局限,稀疏性问题。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的数据,建立紧邻法分类模型并进行性能评价 第六章:分类树 介绍分类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C4.5算法的理论与实现。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的数据,建立分类树模型并进行性能评价。 第七章:聚类 介绍聚类与无监督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K均值聚类,分级聚类的理论与实现。简单介绍K均值聚类算法的局限和改进算法。简单介绍半监督学习的基本方法。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的数据,建立聚类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 第八章:分类器组合与在线算法 介绍分类器组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介绍Logistic和semi-logistic 回归技术,AdaBoost技术,Bagging和BootStrap技术,介绍模型训练的在线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算法在线化的基本方法。 实践内容:利用第一章中的数据,建立组合分类器,并进行模型评价 四.学时分配

交互设计_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交互设计 课程代码: GC2012 计划学时: 34 学分: 2 程性质:专业、选修 面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游戏 开发)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理论实践课程,所教课程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重点讲述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以及发展历程、软件系统的人 机交互设计原则和方法、网络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原则和方法、人机交 互技术与设备、人机交互开发工具与环境,简要介绍人机交互的认知心 理学、计算机硬件的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培养 学生利用网络交互设计制作做实际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交互设计及其软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最终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具有初步的设计能力。 2.学会使用设计类工具分析、设计,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开发、使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 3.通过“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设计训练”循序渐进的训练,锻造学生的数据系统分析、设计、实现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

点 第一部分:理解目标导向设计 第一章交互设计概论 1.1什么是交互设计 1.2 提出交互设计的背景 1.3交互设计和周边学科 第二章基于UCD的用户需求研究 2.1 UCD的基础设计理论 2.2心理模型和实现模型 2.3用户研究:理解用户需求及搭建用例图第三章提供高效能和愉悦 3.1设计体贴的软件、设计智能软件 3.2改进数据检索,改进数据的输入 3.3为不同的用户需要进行特定设计 第四章设计模式应用及细节应用 4.1外观设计 4.2隐喻—图标的外观设计内涵 4.3习惯用法和启示。 第五章交互细节:鼠标及其操作 5.1直接操作和定点设备 5.2鼠标的选择和拖放 5.3操作控件 5.4对象及链接 5.5思考如何精确定位鼠标 第六章控件及其行为 6.1窗口行为 6.2使用控件 6.3菜单及使用菜单

《文字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文字与版式》课程教学大纲 Writing and format design 课程学时:70学时,学分:4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 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

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二、大纲内容 第1章广告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着重了解广告的基本概念、要素、功能、任务、分类以及不同媒介广告的优缺点,了解现今广告公司设计工作者的岗位、职责,明确未来就业求职的方向。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广告的定义,了解广告的功能与任务。 2.掌握广告的种类与广告工作者的职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广告的定义、功能与任务。 难点:广告的种类与不同媒介广告的优缺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优秀图片及实例讲解广告的种类与功能。 2.结合概念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媒介广告的优缺点。 (五)教学内容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概要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课程中讲解,在前三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Net专业的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但对面向对象思想的认识较肤浅,对设计模式还没有概念。通过本门课 的学习,使学生对面向对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程序的不断重构和演变,把设计模式的学 习门槛降低,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掌握创建型设计模式 ?掌握结构型模式 ?掌握行为模式 本课程主要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面向对象基础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重点和难点: ?面向对象中多态和接口的使用 知识点: 1.类与实例 2.构造方法、方法重载 3.属性与修饰符 4.封装、继承、多态 5.重构、抽象类、接口 6.集合、泛型 7.委托与事件

第二讲简单工厂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及灵活性的理解。 ?对紧耦合和松耦合的理解 ?对UML类图的理解 ?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知识点: 1.代码编写规范 2.面向对象编程 3.面向对象的好处 4.紧耦合与松耦合 5.简单工厂模式 6.UML类图

第三讲策略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策略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策略模式的理解及使用 知识点: 1.商场收银软件 2.简单工厂实现商场收银 3.策略模式 4.策略模式实现 5.策略与简单工厂结合 6.策略模式解析

第四讲工厂方法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工厂方法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工厂方法模式实现计算器程序 知识点: 1.简单工厂模式实现 2.工厂方法模式实现 3.简单工厂VS工厂方法模式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图像处理与分析-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6 一、课程的性质 人类从外接获得的信息约有75%是从图像中获得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像技术今年来得到极大的重视和长足的进展,并已在科学研究、军事、遥感、天文、地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教育、管理和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介绍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典型方面和实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和发展。为将来应用于实际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适合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应用其中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程适用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介绍,数字图像的数学描述. 第二章图像和视觉基础(2学时) 1亮度视觉 2颜色视觉 第三章图像变换(4学时) 1.傅立叶变换和性质 2.图像变换的通用公式 3.其它可分离图像变换、离散余弦变换、沃尔什-哈德码变换 4 霍德林变换

第四章图像增强(6学时) 1.图像的对比度增强 2.图像的噪声平滑滤波 3.图像的边缘 第五章图像恢复和重建(6学时) 1.图像退化模型 2.常用频域和空域复原方法 3.投影重建 第六章图像编码(6学时) 1.基本概念-图像的信息熵值,数据冗余,图像编码模型 2.哈夫曼编码技术 3.预测编码 4.变换编码 5.国际标准简介 第七章图像分割 1.阈值法 2.区域生长,分裂合并 3.边缘检测 4.二值图像处理方法 第八章.图像目标的表达和描述(6学时) 1.边界表达 2.区域的几何特征 3.区域的纹理特征 第九章.模式识别方法简介(4学时) 1.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2.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3.模糊集合识别方法 2.实验教学部分(课内共6学时,未计课外实验时间)1)DFT、DCT正反变换实现 2)直方图均衡、直方图规定化、时域模板处理、频域高低通滤波3)去运动模糊、去失焦、逆滤波、维纳滤波 4)DPCM编码、游程编码、HUFFMAN编码 5)目标描述与识别(分割、描述、识别)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1291 课程英文名称:Layout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及学分:64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I》、《造型基础II》、《文字设计I》、《标志设计》 一、基本目的 版式设计是装潢设计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以版面的视觉功能设计为前提,以版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训练为基本内容。主要学习版式设计的理论和表现手法,注重版式的创造性研究。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理解版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充分掌握版式设计的设计程序和技巧,并加强学生对设计作品整体的控制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版式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自身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充分运用各种版式形式,理解版式设计对设计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1.版式设计的概念 2.版式设计的意义 3.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 ⑴分割与集合; ⑵对比与调和; ⑶对称与平衡; ⑷律动与生命; ⑸变化与统一; ⑹主从与秩序; ⑺整体与局部 4.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 5.版式构成的造型要素 ⑴点;⑵线;⑶面 6.版式设计中对图形的处理 ⑴方形图形;⑵出血图形;⑶褪底;⑷特殊图式 7.版式设计的几种形式 ⑴全版式;⑵定位式;⑶重复式;⑷重叠式;⑸聚集式;⑹分散式;⑺引导式;⑻自由式四、各章内容的重点、难度、深度和广度 1.认识版式设计的意义,重视版式对设计作品的重要性,理清形式与创意的关系。 2.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特别是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这是往往会被忽视的,要对文字的强烈的有视觉敏感。五、实验项目及实验要求 无 六、学时分配建议 七、指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版面构成》王汀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平面广告版式创意技巧》曾希圣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吴国欣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八、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创意占60%,制作占40% 大纲执笔人:郭玉川 大纲审订人:宁钢郭玉川 编写日期:2005.7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1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学分: 2 总学时:32 课程开设院(系):美术系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前期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概论环境实体写生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工程制图与识图 AutoCAD基础与应用计算机效果图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原理空间创意设计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课程任务:版面设计是在对平面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空间、动势等设计要素和构成要素认知及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的组合规律、对它们表现的可能性及其与内容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为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版面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及其特征; 3、掌握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版面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加综合作业…… 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版式设计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版式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版式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办公空间设计原则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版式设计中文字的基本属性、标题与正文的编排处理原则、版心、页眉与页码的编排设计、文字的输出要求、版式中的图片、版面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重点:版式设计的编排处理原则以及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教学内容: 1、文字的基本属性; 2、标题与正文的编排处理原则; 3、版心、页眉与页码的编排设计; 4、文字的输出要求; 5、版式中的图片; 6、版面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教学重点: 1、版式设计的编排处理原则以及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第三章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版式的类型型、版面美的形式、版式的视觉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 1、常用版式的类型; 2、版面美得形式; 3、版式的视觉流程设计。 教学重点: 1、版面美的形式及视觉流程; 2、掌握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实际运用与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杂志的版式设计、网页的版式设计、报纸的版式设计、产品招贴广告的版式设计、房地产广告的版式设计、画册的版式设计、户外广告的版式设计、DM的版式设计、名片的版式设计及案例分析、展板的版式设计。 教学内容: 1、常用版式作品赏析; 2、环境艺术设计展板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 1、环境艺术设计展板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七、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项目一版式视觉元素设计 教学要求: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UML与面向对象 教学内容 (1)UML概述 (2)UML组成 (3)面向对象 教学要求 (1)了解UML的发展和组成 (2)理解建模的意义 (3)掌握UML的四层结构 (4)理解UML视图和图的关系 (5)掌握UML模型元素内容 (6)理解UML通用机制 (7)理解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8)了解面向对象开发 (9)熟悉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点 (10)掌握面向对象开发三层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建模的意义;UML的四层结构;模型元素;通用机制;视图和图的关系;面向对象相关知识。 第二章用例图 教学内容 (1)用例的基本概念,参与者,用例,泛化,用例之间的关系 (2)如何发现参与者、用例 (3)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 (4)绘制用例图 教学要求 (1)理解用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很好的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3)掌握用例之间的关系 (4)理解泛化在用例图中的使用 (5)熟练掌握用例图的绘制 (6)熟练掌握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用例的基本概念,绘制用例图;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第三章类图、对象图和包图 教学内容 (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类图的基本概念

(3)对象图的基本概念 (4)包图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类的设计原则 (3)理解类图的基本概念 (4)掌握类间的关系 (5)了解对象图和包图的概念 (6)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 教学重点难点 类的设计原则;类图的基本概念;类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及含义;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 第四章活动图 教学内容 (1)活动图的标记符 (2)其他标记符 (3)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 教学要求 (1)理解活动图的功能 (2)掌握活动图基本标记符 (3)掌握条件的使用 (4)掌握分叉和汇合的使用 (5)掌握泳道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 (6)理解对象流概念及其标记符 (7)熟练掌握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图的功能;活动图的基本标记符;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分叉和汇合; 泳道的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对象流的概念。 第五章交互图 教学内容 (1)交互图概述 (2)顺序图概述 (3)通信图概述 (4)时序图概述 教学要求 (1)理解什么是交互图 (2)使用交互图有什么优点 (3)能够使用交互图为用例建模 (4)了解组合结构图描述的内容 (5)理解组合结构图的作用

《橱窗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橱窗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橱窗展示设计》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7133218 (二)课程英文名称:Windows Display Design (三)开课对象:06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本科 (四)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要点及发展趋势,掌握展示的制作工艺流程,了解展示设计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展台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设计理念与社会背景,国家政治,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潜在联系,提高学生设计创意和实际动手能力。 (六)教学内容: 1:概论(3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的产生,发展。b展示设计的范畴。 要求:1, 要求教师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分析社会的现状及发展。 2, 要结合专业性质讲解展示设计的范畴应包括哪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认识。 2 :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6 学时) 内容:a,设计的视觉原理。B,展示设计常用的形式法则。 要求:1,要求教师从点,线,面的原理提高学生对物体形态的认识。 2, 要求教师结合自然科学的内涵从设计角度进行论述。 3:展示的总体设计(4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的程序。B,总体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必须具备的素质。 要求: 1,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整个展示活动的策划并以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2, 要求教师经常关注国际展示艺术和其他相关艺术风格流派的变化和动态,具备敏锐艺术觉察力和鉴赏力。 4:展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6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中的尺度和视觉问题。 要求: 1,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人机工程学原理。2,要求教师加强对视觉特点的研究,了解各种不同场所的照度标准。 5: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4 学时) 内容:a,空间的组合形式。B,展示区域的功能形式。 要求: 1,要求教师结合空间的性质及变化法则对展示动态空间形式进行分析。2,要求了解各展示空间的特点,以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 6:展示的版式设计(2 学时) 内容: 展示设计中的版式设计。 要求: 要求掌握平面排版,结合版面设计与灯光效果进行视觉传达。 7:展示的照明设计(6 学时) 内容: 展示设计的整体照明。 要求: 要求了解光照原理,了解各种灯的特性,以追求气氛为前提,结合光照效果与设计风格。 8:展示色彩的设计(2 学时) 内容: 色彩设计 要求:要求教师从色彩的心理感受入手结合所要突出表现的产品特点。 9:橱窗展示设计(4学时)

《软件设计模式》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模式》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中/英文):软件设计模式/Software Design Patterns 3、课程类别:专业课/限选 4、学时/学分:32/2.0 5、先修课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6、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教材、教学参考书: [1]刘伟.Java设计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刘伟.设计模式实验及习题解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ErichGamma,RichardHelm,RalphJohnson,JohnVlissides.DesignPatte rns:ElementsofReusableObject-OrientedSoftware.Addison-Wesley,199 5. [4]结城浩.图解设计模式.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5]秦小波.设计模式之禅(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陈臣,王斌.研磨设计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软件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软件设计模式基础知识、UML类图、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和行为型设计模式。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软件设计模式的动机、定义、结构、实现、使用效果以及应用实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首先学习软件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UML类图;接着介绍常见的七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使用频率较高的软件设计模式,包括五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六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和七种行为型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设计模式,绘制相应的模式结构图并使用代码实现

《版式设计》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 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380 学分-学时 2-4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计算机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运用技能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发展和应用,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 2.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Bayes决策理论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3.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理论及运用; 4.熟悉概率总体估计中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非参数技术估计方法; 5.掌握近邻法则和集群; 6.掌握模式特征的抽取和选择; 7.了解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8.熟悉模式识别的聚类算法。 三.能力培养要求 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相似性度量方法、特征提取和选择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的能力的培养。 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线性判决函数、似然比、Bayes 风险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20134001002 赵爽

摘要: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板块时,我们接触过很多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等。而在我国对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中,诸多学者根据心理学理论把教学设计模式细分为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本文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其他三种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简要对比,以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加灵活有效的运用多种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1、相同点: (1)构成要素相同: 二者包含的相同的要素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的确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2)教学设计起点相同: 二者都把学习需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2、不同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范畴,强调内部认知结构;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侧重于技能性训练和作业操作。 (2)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注重教学实践这一环节,这 是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必经阶段;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

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没有刺激与反馈强化这一环节;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反馈和强化的方法与手段,有利于使学生反应行更加精确和熟练。 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认知主义教学模式有“狄克—柯瑞模式”、一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IDI模式等。 1、相同点: (1)二者都属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2)构成要素相同: 二者都包含以下几种要素: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学习需要、确定问题、确定目的)、目标体系(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目标、具体目标、学习目标的阐明、绩效目标、编写行为目标)、教学评价(评价与修改、分析结果、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教学设计起点相同: 二者都已学习需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 2、不同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IDI教学设计模式相比,更加明确的提出了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发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缺陷,并且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与反馈,发现问题所在,修改后再进行实践,直到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