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刨床问题分析
牛头刨床运动分析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矢量方程解析法、矩阵法和复数矢量法等。
用解析法作机构运动分析时,首先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然后将其对时间求一次、二次导数,可以得到机构的速度方程和加速度方程,完成运动分析。
例3-1 图示为一牛头刨床的结构简图。
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为:,,,,。
并知原动件1 的方位角和等角速度。
求导杆3 的方位角,角速度及角加速度3ε和刨头5上点E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该牛头刨床为一个六杆机构。
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如图,并标出各杆矢及各杆矢的方位角。
其中共有四个未知量、、、。
为求解需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为此需利用两个封闭图ABCA 及CDEGC 。
(1)求导杆3 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由封闭形ABCA 可得写成复数形式为313126θθπi i ie s e l e l =+ (a )展开得解上述两式可得因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故知在第一象限。
式(a )对时间t 求导,注意为变量,有33133311θθθωωi i i e dtds ie s ie l += (b ) 展开后可得m/srad/s (逆时针方向)再将式(b )对时间t 求导,则有 3333133232233332112θθθθθωωεωi i i i i ie dt dse dts d es ies e l ++-=- (c )展开后可求得1471.0/]2)s i n ([333132113=--=s dtds l ωθθωε rad/s 2 (逆时针方向)m/s 2其方向与相反。
(2)求刨头上点E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由封闭形CDEGC 可得写成复数形式为 E ii i s el el e l +=+2'64343πθθ (d )展开得解之得由机构简图知在第二象限,故=175.3266º,而m式(d )对时间t 求导可得dtds ie l ie l Ei i =+434433θθωω (e ) 解之得rad/s (逆时针方向)m/s其方向与相反。
牛头刨床机构方案分析
牛头刨床机构方案分析一、题目说明(图a,b)所示为两种牛头刨床主机构的运动简图,已知,l1=0.1m,l0=0.4m,l3=0.75m,l4=0.15m,l y=0.738m,l′3=0.375m,a=0.05m,b=0.15,c= 0.4m,d=0.1m。
只计构件3、5的质量,其余略去不计,m3=30kg,J s3=0.7kg·m2,m5=95kg。
工艺阻力Q如图所示,Q=9000N。
主轴1的转速为60r/min(顺时针方向),许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03。
二、内容要求与作法1.进行运动分析,绘制出滑枕5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2.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绘制固定铰链处的反力矢端图和平衡力矩T d的线图。
3.以主轴为等效构件,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4.对两种机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比较如下几项内容:工作行程中滑枕 5 的速度均匀程度。
固定铰链处的反力大小及方向变化。
平衡力矩平均值及波动情况。
飞轮转动惯量大小。
上机前认真读懂所用子程序,自编主程序,初始位置取滑枕 5 的左极限位置。
主程序中打开一数据文件“DGRAPS”,写入需要显示图形的数据。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上机结束后,每位学生整理出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应包括:1.机构简图和已知条件。
2.滑枕初始位置及行程H的确定方法。
3.杆组的拆分方法及所调用的杆组子程序中虚参与实参对照表。
4.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5.自编程序中主要标识符说明。
6.自编程序及计算结果清单。
7.各种线图:①滑枕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②平衡力矩线图③固定铰链处反力矢端图④等效转动惯量,等效阻力矩,等效构件角速度线图。
8.对两种方案的比较,评价。
9.以一个位置为例,用图解法做机构的运动分析,与解析法计算结果比较误差。
10.主要收获与建议。
指导教师参考上述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书写并制订成册。
牛头刨床的运动和动力分析
二、牛头刨床的运动、动力分析[H,L1]=solve('H=300','L1=(270*H)/(2*550)',' H','L1')H =300L1 =810/11>> [N1,W1]=solve('N1=23',' W1=(N1*2*PI)/60','N1','W1')N1 =23W1 =23/30*PI一、任务根据牛头刨床的机构简图及必要的数据,进行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并给出刨头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曲柄平衡力矩的曲线。
二、已知条件1、机构运动简图2、机构尺寸mm a 270=, mm b 520=, mm l 5503=, mm l 1004=3、刨头行程和曲柄转速行程mm H 420=, 转速min /891r n =4、刨头的切削阻力工作行程始终为1000N ,空程为0N 。
三、 表达式推导如图所示以A 点为坐标原点,平行刨头运动方向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标出各杆矢量及方位角。
由机构的结构分析有:过D 和D '做刨头所在导轨的垂线DG 和D 'G ',从图形中的角度关系易证明GE= G 'E ',所以有EE '=DD '及EE '=θsin 23l =H al l =132,因而我们可以得到312l aHl =1、推导出刨头()1ϕE E x x =,()1ϕE E v v =,()1ϕE E a a =的数学表达式。
(1) 位置分析由矢量封闭三角形ABC 可得封闭矢量方程为CB AB l l a=+即: 312ii i AB ae l e Se πϕϕ+= (1)应用欧拉公式θθθsin cos i e i +=,将(1)的虚部和实部分离得: 31sin sin ϕϕS l a AB =+ (2)31cos cos ϕϕS l AB = (3) 由上面两式求解可得: 当0cos 1=ϕ即21πϕ=或231πϕ=时,由(3)得 0cos 3=ϕ 及 23πϕ=当0cos 1≠ϕ时:113cos sin tan ϕϕϕAB AB l l a +=(4)此时按照机构结构简图及反正切的定义范围易得: 当0tan 3<ϕ时: 113c o s s i n a r c t a n ϕϕπϕAB AB l l a ++=当0tan 3>ϕ时: 113c o s s i n a r c t a nϕϕϕAB AB l l a +=由矢量封闭图形CFED 可得封闭矢量方程为D E CD FE CF l l l l+=+即: 43432ϕϕπi i iE e l e l be x +=+ (5)应用欧拉公式将(4)的虚部和实部分离得:4433cos cos ϕϕl l x E += (6) 4433sin sin ϕϕl l b += (7)由式(7)可得 4334sin sin l l b ϕϕ-=此时按照机构结构简图及反正弦函数的定义范围易得: 4334sin arcsinl l b ϕπϕ--= (8) 由这两个式子可以消去4ϕ,得到由1ϕ确定的E x 的公式:()()23323324sin cos ϕϕl b l x l E -+-= (9) 显然式(9)作为计算式时难以确定E x 的符号,因此在编程时我选择式(6)作为计算式。
牛头刨床机械原理分析
α l 1 l 0 H H 一、牛头刨床机构简图,已知条件(图a,b )所示为两种牛头刨床主机构的运动简图,已知,l1=0.1m,l0=0.4m,l3=0.75m,l4=0.15m,ly=0.738m,l′3=0.375m,a=0.05m,b=0.15,c=0.4m,d=0.1m 。
只计构件3、5的质量,其余略去不计,m3=30kg,Js3=0.7kg·m2,m5=95kg 。
工艺阻力Q 如图所示,Q=9000N 。
主轴1的转速为60r/min(顺时针方向),许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03。
二、滑枕初始位置及行程H 的确定方法对于a,构件1和3在左侧垂直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此时 α=л+arcsin(l1/l0)行程H 等于B 点划过的弧所对应的弦长即H=2l1l3/l0三.拆分杆组四. 所调用的杆组子程序中虚参与实参对照表,源程序及运行结果4.1 a的运动分析。
源程序#include "graphics.h"/*图形库*/#include "subk.c"/*运动分析子程序*/#include "draw.c"/*绘图子程序*/main(){static double p[20][2],vp[20][2],ap[20][2],del;/*定义位置速度加速度数组和角度间隔*/ static double t[10],w[10],e[10],pdraw[370],vpdraw[370],apdraw[370];/*定义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数组和位置速度加速度方向*/static int ic;double r13,r24,r45,r27,r58;double r2,vr2,ar2;int i;double pi,dr;FILE*fp;char *m[]={"p","vp","ap"};/*定义指针*/r13=0.1;r24=0.75;r45=0.15;r27=0.375;r58=0.15;/*给长度付值*/del=15;/*给角度间隔付值*/t[6]=0.0;w[6]=0.0;e[6]=0.0;/*确定初始点*/pi=4.0*atan(1.0); /*求л*/dr=pi/180.0; /*求弧度*/w[1]=-2*pi;e[1]=0.0;p[1][1]=0.0;p[1][2]=0.0;p[2][1]=0.0;p[2][2]=-0.4;p[6][1]=0.0;p[6][2]=0.338; /*赋定铰链值*/printf(" \n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Point 6\n");printf("No THETA1 S6 V6 A6\n");printf(" deg m m/s m/s/s\n");/*在屏幕上写表头*/if((fp=fopen("zouye's k result","w"))==NULL){printf(" Can't open this file.\n");exit(0);}/*建立并打开文件zouye's k result*/ fprintf(fp," \n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Point 6\n");fprintf(fp,"No THETA1 S6 V6 A6\n"); fprintf(fp," deg m m/s m/s/s");/*在文件zouye's k result中写表头*/ ic=(int)(360.0/del);for(i=0;i<=ic;i++) /*建立循环,调用运动分析子程序*/ { t[1]=(i)*del*dr-asin(0.25);bark(1,3,0,1,r13,0.0,0.0,t,w,e,p,vp,ap);rprk(1,2,3,3,2,0.0,&r2, &vr2, &ar2, t,w,e,p,vp,ap);bark(2,4,0,3,r24,0.0, 0.0,t,w,e,p,vp,ap);rrpk(0,4,6,5,4,5,6,r45 ,&r2,&vr2,&ar2,t,w,e,p,vp,ap);/*r2,vr2,ar2在子程序中已定义为指针变量,所以其前面要加&符号*/ printf("\n%2d %12.3f%12.3f%12.3f%12.3f",i+1,t[1]/dr,p[5][1],vp[5][1],ap[5][1]);/*把运算结果写屏幕上*/fprintf(fp,"\n%2d %12.3f%12.3f%12.3f%12.3f",i+1,t[1]/dr,p[5][1],vp[5][1],ap[5][1]);/*把运算结果写在文件中*/pdraw[i]=p[5][1];vpdraw[i]=vp[5][1];apdraw[i]=ap[5][1];/*将运算结果传给pdraw[i] 、vpdraw[i] 、apdraw[i]以备绘图使用*/ if((i%16)==0){getch();} /*屏幕满16行停顿*/}fclose(fp); /*关闭文件zouye's k result*/getch();draw1(del,pdraw,vpdraw,apdraw,ic); /*调用绘图程序*/}运行结果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Point 6No. THETA1 S6 V6 A6deg m m/s m/s/s1 -14.478 0.038 0.000 -7.5532 0.522 0.032 0.282 -6.0023 15.522 0.015 0.502 -4.5794 30.522 -0.009 0.667 -3.3965 45.522 -0.040 0.788 -2.4336 60.522 -0.074 0.872 -1.6147 75.522 -0.112 0.923 -0.8498 90.522 -0.151 0.943 -0.0679 105.522 -0.190 0.928 0.77610 120.522 -0.228 0.877 1.68911 135.522 -0.263 0.787 2.66212 150.522 -0.293 0.654 3.68413 165.522 -0.316 0.479 4.76714 180.522 -0.332 0.256 5.96715 195.522 -0.337 -0.021 7.35416 210.522 -0.329 -0.359 8.84517 225.522 -0.306 -0.752 9.85018 240.522 -0.266 -1.155 9.06619 255.522 -0.211 -1.466 5.34720 270.522 -0.147 -1.570 -0.47421 285.522 -0.084 -1.434 -5.76222 300.522 -0.030 -1.123 -8.77723 315.522 0.009 -0.734 -9.57724 330.522 0.031 -0.345 -8.92425 345.522 0.038 -0.000 -7.5534.2 a的动态静力学分析源程序#include"graphics.h" /*图形库*/#include"subk.c" /*运动分析子程序*/#include"subf.c" /*动态静力分析子程序*/#include"draw.c" /*绘图子程序*/main(){static double p[20][2],vp[20][2],ap[20][2],del;static double t[10],w[10],e[10],tbdraw[370],tb1draw[370];static double fr[20][2],fe[20][2],fk[20][2],pk[20][2];static int ic;double sita1[370],fr1draw[370],sita2[370],fr2draw[370],sita3[370],fr3draw[370];double r13,r24,r29,r45,r49,r57,r58,r411;double r2,vr2,ar2,tb,we4;int i;double pi,dr,gam7,gam8,fr1,bt1,fr2,bt2,fr3,bt3,we1,we2,we3,we5,tb1;FILE *fp;sm[1]=0.0;sm[2]=0.0;sm[3]=30.0;sm[4]=0.0;sm[5]=95.0;sj[1]=0.0;sj[2]=0.0;sj[3]=0.7;sj[4]=0.0;sj[5]=0.0;r13=0.1;r24=0.75;r45=0.15;r29=0.375,r57=0.158;r58=0.412,r49=r45/2;gam7=0.24;gam8=-0.32;w[1]=-6.3;e[1]=0.0;del=15.0;t[5]=0.0; /*赋值*/pi=4.0*atan(1.0); /*求л*/dr=pi/180.0; /*求弧度*/t[5]=t[5]*dr; /*变角度为弧度*/p[2][1]=0.00;p[2][2]=-0.40;p[8][1]=0.0;p[8][2]=0.338; /*赋定铰链值*/printf("\n The Kineto-static Analysis of a Six-bar Linkase\n");printf("NO THETA1 FR1 BT1 FR2 BT2 TB TB1\n");printf(" (deg.) (N) (deg.) (N) (deg.) (N.M) (N.M)\n");/*在屏幕上写表头*/if((fp=fopen("zouye's f result","w"))==NULL){printf("Can't open this file.\n");exit(0);} /*建立并打开文件zouye's f result*/ fprintf(fp,"\n The Kineto-static Analysis of a Six-bar Linkase\n");fprintf(fp,"NO THETA1 FR1 BT1 FR2 BT2 TB TB1\n");fprintf(fp," (deg.) (N) (deg.) (N) (deg.) (N.M) (N.M)\n");/*在文件中写表头*/ic=(int)(360.0/del);for(i=0;i<=ic;i++) /*建立循环,调用运动分析子程序*/{t[1]=(double)(i)*del*dr+3.4;bark(1,3,0,1,r13,0.0,0.0,t,w,e,p,vp,ap);rprk(1,2,3,3,2,0.0,&r2,&vr2,&ar2,t,w,e,p,vp,ap);bark(3,0,3,3,0.0,0.0,0.0,t,w,e,p,vp,ap);bark(2,0,4,2,0.0,r24,0.0,t,w,e,p,vp,ap);bark(2,0,9,2,0.0,r29,0.0,t,w,e,p,vp,ap);rrpk(1,4,6,5,4,5,6,r45,&r2,&vr2,&ar2,t,w,e,p,vp,ap);bark(4,0,11,4,0.0,r411,0.0,t,w,e,p,vp,ap);bark(5,0,7,5,0.0,r57,gam7,t,w,e,p,vp,ap);bark(4,0,5,4,0.0,r45,0.0,t,w,e,p,vp,ap);bark(5,0,8,5,0.0,r58,gam8,t,w,e,p,vp,ap);rrpf(4,6,5,11,7,0,8,8,4,5,p,vp,ap,t,w,e,fr,fk,pk);rprf(2,3,9,3,4,0,0,2,3,p,vp,ap,t,w,e,fr,fk,pk);barf(1,1,3,1,p,ap,e,fr,&tb);/*r2,vr2,ar2,tb在子程序中已定义为指针变量,所以前面要加&符号*/ fr1=sqrt(fr[1][1]*fr[1][1]+fr[1][2]*fr[1][2]);bt1=atan2(fr[1][2],fr[1][1]);fr2=sqrt(fr[2][1]*fr[2][1]+fr[2][2]*fr[2][2]);bt2=atan2(fr[2][2],fr[2][1]);fr3=sqrt(fr[3][1]*fr[3][1]+fr[3][2]*fr[3][2]);bt3=atan2(fr[3][2],fr[3][1]);/*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we1=-(ap[1][1]*vp[1][1]+(ap[1][2]+9.81)*vp[1][2])*sm[1]-e[1]*w[1]*sj[1];we2=-ap[9][1]*vp[9][1]*sm[2]+fe[9][1]*vp[9][1];we3=-(ap[3][1]*vp[3][1]+(ap[3][2]+9.81)*vp[3][2])*sm[3]-e[3]*w[3]*sj[3];we4=-(ap[11][1]*vp[11][1]+(ap[11][2]+9.81)*vp[11][2])*sm[4]-e[4]*w[4]*sj[4];extf(p,vp,ap,t,w,e,8,fe);we5=-ap[7][1]*vp[7][1]*sm[5]+fe[8][1]*vp[7][1];tb1=-(we1+we2+we3+we4+we5)/w[1];/*用简易方法求平衡力偶*/printf("%3d%6.0f%11.3f%11.3f%11.3f%11.3f%11.3f%11.3f\n",i,t[1]/dr,fr1,bt1/dr,fr2,bt2/dr,tb,tb1 );/*把运动结果写屏幕上*/fprintf(fp,"%3d%6.0f%11.3f%11.3f%11.3f%11.3f%11.3f%11.3f\n",i,t[1]/dr,fr1,bt1/dr,fr2,bt2/dr,tb ,tb1); /*把运动结果写入文件中*/tbdraw[i]=tb;tb1draw[i]=tb1;fr1draw[i]=fr1;fr2draw[i]=fr2;fr3draw[i]=fr3;sita1[i]=bt1;sita2[i]=bt2;sita3[i]=bt3;/*把运算结果传给tbdraw[i] tb1draw[i] fr1draw[i] fr2draw[i] fr3draw[i]以备绘图使用*/ if(i%16==0)getch(); /*屏幕满16行停顿*/}fclose(fp); /*关闭文件zouye's f result*/getch();draw2(del,tbdraw,tb1draw,ic);draw3(del,sita1,fr1draw,sita2,fr2draw,sita3,fr3draw,ic);}extf(p,vp,ap,t,w,e,nexf,fe)double p[20][2],vp[20][2],ap[20][2],t[10],w[10],e[10],fe[10][2];int nexf;{fe[nexf][2]=0.0;if(vp[nexf][1]>0){if(p[nexf][1]<0.72&&p[nexf][1]>0.38)fe[nexf][1]=-9000.0;else fe[nexf][1]=0.0;}else{fe[nexf][1]=0.0;}}The Kineto-static Analysis of a Six-bar LinkaseNO THETA1 FR1 BT1 FR2 BT2 TB TB1 (deg.) (N) (deg.) (N) (deg.) (N.M) (N.M)0 195 355.282 67.989 18.632 -165.523 -28.442 -28.4421 210 1923.754 23.436 924.150 -152.846 21.344 21.3442 225 2166.498 21.500 1124.030 -155.945 85.714 85.7143 240 2104.241 19.591 1153.267 -160.299 135.860 135.8604 255 1493.323 20.672 830.703 -166.272 121.017 121.0175 270 438.405 70.608 87.693 -173.789 14.416 14.4166 285 1392.150 158.254 760.026 -2.611 -111.834 -111.8347 300 2237.518 161.116 1214.604 -11.494 -147.706 -147.7068 315 2306.569 159.114 1189.988 -19.540 -94.948 -94.9489 330 1972.225 156.805 947.071 -25.768 -24.032 -24.03210 345 1580.374 155.081 693.725 -29.381 26.695 26.69511 360 1250.442 154.093 493.780 -29.921 54.252 54.25212 375 14248.360 -11.867 6232.520 152.281 -639.605 -639.60513 390 13939.753 -10.053 5580.259 158.149 -893.387 -893.38714 405 13734.891 -7.761 5076.677 166.790 -1090.629 -1090.62915 420 13601.753 -5.127 4765.469 177.276 -1232.061 -1232.06116 435 13529.369 -2.270 4660.370 -171.892 -1318.662 -1318.66217 450 13527.866 0.703 4734.618 -162.283 -1352.621 -1352.62118 465 13625.388 3.691 4942.696 -154.888 -1336.983 -1336.98319 480 13862.436 6.591 5254.181 -149.980 -1274.005 -1274.00520 495 14284.767 9.293 5671.992 -147.349 -1162.759 -1162.75921 510 14935.884 11.674 6229.899 -146.549 -996.859 -996.85922 525 931.348 27.133 330.571 -147.622 -62.714 -62.71423 540 1223.460 26.116 483.274 -148.826 -54.228 -54.22824 555 1570.895 24.954 687.806 -150.565 -27.678 -27.678五、飞轮转动惯量计算1、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1)计算等效驱动力矩Td;2)计算间隔i-1,i内的盈亏功;3)计算个离散点处的盈亏功Ei;4)挑选处Emax和Emin,最大盈亏功为Emax-Emin;5)计算飞轮转动惯量J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附图2:齿轮机构的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 .4二.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4三.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 .5四. 设计内容…………….………………………….…………. .6五. 体会心得 (14)一、设计题目:牛头刨床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4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9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二、牛头刨床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
三、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3.1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牛头刨床机构运动分析
高等机构学题目: 牛头刨床机构运动分析院系名称:机械与动力学院专业班级:机械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12 月17日目录一问题描述................................................................................................................................ - 1 -二运动分析................................................................................................................................ - 1 -2.1矢量法构建机构独立位置方程 ............................................................................. - 1 -2.2机构速度分析 ............................................................................................................. - 2 -2.3机构加速度分析......................................................................................................... - 2 -2.4机构运动线图绘制.................................................................................................... - 3 -三总结......................................................................................................................................... - 4 -附录一:Matlab程序............................................................................................................... - 4 -牛头刨床机构运动分析一 问题描述如图1-1所示的牛头刨床机构中,800h mm =,1360h mm =,2120h mm =,200AB l mm =,960CD l mm =,160DE l mm =。
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引言:牛头刨床平面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木工加工设备,用于对木材表面进行刨削加工。
在牛头刨床平面机构中,刀具通过机构运动,将工件表面的不平整部分削平,使其具有更加光滑的表面质量。
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对于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确保加工质量以及降低设备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设计要素1.刀具部分设计:刀具部分是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关键部分,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效率。
刀具部分包括刨刀和刨刀架。
刨刀的选择要考虑到刨削材料的硬度和机床的工作状态。
刨刀架则需要具备刀具安装方便、切削力平稳传递等特点。
2.主动件设计:主动件主要是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皮带等。
电机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和转速,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转。
减速器可以通过传动比选择来调整机床的切削速度。
皮带的选择要考虑到传动效率和寿命,以及对机床的振动和噪音影响。
3.机构设计: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机构设计要考虑到机床运动的稳定性和刨削质量。
机构设计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导轨和导向方式,确保刨削过程中的工作台和刀具的稳定性。
同时,机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切削力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以减小机床的故障率。
二、牛头刨床平面机构的分析方法1.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研究机械零件的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
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机床的运动稳定性和工作状态,以及切削力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2.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工程分析方法,可以对机床的结构进行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可以评估机床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程度,为机床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一种研究机械结构动态特性的方法,可以分析机床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模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机床的动态性能,以及对切削力和振动等外界扰动的响应能力。
4.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评估机床的故障率和寿命。
牛头刨床的设计与分析4点
牛头刨床的设计与分析4点
1. 结构设计:牛头刨床的基本结构由主轴、刨刀、固定床、滑枕等组成。
其设计要求主轴厚度足够,能承受刨削时的载荷和振动,刀架刚性好,能保证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正常距离和角度。
2. 刀具系统设计:牛头刨床的刀具系统是其工作的核心部分。
刨刀应选用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的材料,以防止切削过程中的变形、磨损和断裂等现象。
3. 稳定性分析:牛头刨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其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刚性和强度,才能保证刨削平稳、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4. 性能优化:牛头刨床的性能优化主要包括减少工具运行故障的机率、提高加工效率以及提升刨削平面的质量等方面。
可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工艺改善、加工参数优化等措施来实现。
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1. 引言牛头刨床导杆机构是一种常用于刨削加工的机床设备,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在刨床导杆机构中,导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刨床刀架的平行导向和支撑作用。
导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对于刨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导杆机构的构成牛头刨床导杆机构一般由导杆、导轨、导轨座以及导杆座等部件组成。
导杆是导轨上移动的零件,通过导杆座和刨床刀架相连。
导轨是固定在刨床床身上的导向轨道,导轨座则用于支撑导杆并保证其在导轨上的平稳移动。
3. 运动分析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主要包括导杆的运动规律和导轨座的运动约束等方面。
3.1 导杆的运动规律导杆在刨床加工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可由导杆机构的几何关系来描述。
假设导杆长度为L,导轨座的前进长度为x,导杆与导轨的接触点为A,刨床刀架的前进位置为y。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导杆的运动规律满足以下方程:x = L - y3.2 导轨座的运动约束为了保证导杆在导轨上的平稳运动,导轨座需要满足一定的运动约束条件。
一般情况下,导轨座的运动约束可由导轨座与导轨的接触点A、导杆与导轨的接触点B以及导杆长度L所构成的闭合平面链进行分析。
根据平面链的运动学原理,可以得到以下方程:L = AB + BC其中,AB代表导轨座的前进长度,BC代表导杆的伸出长度。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确定导轨座的运动范围,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4. 结论通过对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导杆的运动规律可由导杆机构的几何关系来描述,其中导杆的前进位置与导轨座的前进长度满足特定的关系。
2.导轨座的运动约束需要满足导轨座与导轨接触点、导杆与导轨接触点以及导杆长度所构成的闭合平面链的特定关系。
综上所述,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对于提高刨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刨床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1] 张三. 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运动分析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0, 12(4): 45-50.。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牛头刨床的运动分析及静力分析
辽宁科技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牛头刨床的运动分析及静力分析》班级:机电BS051姓名前言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的社会中,计算机制图(AUTO-CAD)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然而,在牛头刨床设计这个教学领域中主要以实物、文字、原理为主。
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学好并掌握这门学科,在本设计说明中插入了很多图片、文字、原理与CAD制图等,以便于人们的理解和学习。
本说明书是根据高等学校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纺织机械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写。
全说明共三部分、七章。
第一部分为牛头刨床的基本机构,用最简单明了并且直观的方式阐述了牛头刨床的主要机构及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为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牛头刨床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第三部分为设计数据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等。
在本说明说的编写过程中,力求贯彻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较全面地阐述有关牛头刨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反映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
在具体讲述牛头刨床时侧重于基本原理而不过多涉及具体结构,在机构传动的讲述中,既考虑到其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考虑到它与机械原理方面的共同点,力求使读者看完本说明书后,能真正掌握牛头刨床的主要结构和设计方法。
本说明书元件的图形符号、回路和系统原理图采用国家最新图形符号绘制。
编者: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3)§1-1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3)§1-2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的任务 (3)§1-3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的内容 (3)第二章牛头刨床的机构简介 (5)§2-1 牛头刨床的主要结构 (5)§2-2 牛头刨床的运动情况 (5)第三章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 (6)§3-1 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 (6)第四章牛头刨床的设计数据分析 (7)§4-1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7)§4-2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1)鸣谢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概述§1-1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的目的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是我们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
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
摘要——牛头刨床运动和动力分析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1a。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 –3 –4 –5 –6 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常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 – 9 – 10 – 11 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做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图1-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a b图目录摘要 (III)1设计任务 (1)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3.1运动副反作用力分析 (4)3.2力矩分析 (6)4方案比较 (7)5总结 (10)6参考文献 (10)《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器的主题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动态静力分析,确定曲柄平衡力矩,并对不同法案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优方案。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图纸和编写说明书等。
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2.1 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1’对其进行速度分析,因为2和3在以转动副相连,所以V A2=V A3,其大小等于ω2l02A,指向于ω2相同。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A4 = υA3 + υA4A3大小 ? √ ?方向⊥O4A ⊥O2A ∥O4B选比例尺μv=0.004(m/s)/mm,做出速度矢量图(见图a)νA4=0.088m/sνA3=0.816m/s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C5 = υB5 + υC5B5大小 ? √ ?方向∥XX ⊥O4B ⊥BC取速度极点p,选比例尺μv=0.004(m/s)/mm,做出速度矢量图(见图a)νC5=0.16m/sνC5B5=0.044m/s2.2 加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1”进行加速度分析。
牛头刨床横向进给运动分析.
横向进给机构及进给量的调整
1、2—齿轮 3—连杆 4—棘爪 5—棘轮 6—丝杆 7—棘轮护盖
B6065牛头刨床横向进给运动及调整 由变速机构将运动传递给齿轮2,齿轮2带动齿轮1(曲柄)转动, 通过连杆3驱使棘爪4(摇杆)往复摆动。正向进给时,棘爪4拨动 棘轮5使丝杆6转一个角度,实现横向进给。反向时,由于棘爪后面 是斜的,爪内弹簧被压缩,棘爪从棘轮顶滑过。因此工作台横向自 动进给是间歇的。
进给量分析例题:
已知牛头刨床工作台横向进给单线螺纹的螺距 P为6mm,最小进给量Lmin为0.2mm,最大横向 进给量Lmax为2.4mm,求该棘轮齿数为Z多少? 当进给量为1mm时,棘轮应转过多少个齿?进给 量最大时转过多少齿,转过多少度?
解: 由棘轮和单线螺纹的相关知识可知:
P=Lmin×Z
牛头刨床横向进给量分析
牛头刨床横向进给量分析
导入
通过学习牛头刨床的知识 我们知道牛头刨床的切削运动, 普通牛头刨床由滑枕带着刨刀 作水平直线往复运动,刀架可 在垂直面内回转一个角度,并 可手动进给,工作台带着工件 作间歇的横向或者垂直运动, 常用于加工平面、沟槽和燕尾 面等。
牛头刨床的进给运动为: 电动机——变速机构——齿轮 进给机构——工作台横向进给 机构(棘轮机构和螺旋机构)
则Z=P/Lmin=6÷0.2=30
当进给量为1mm时其转过的齿当最大进给量时转过的齿数为 Lmax÷Lmin=2.4÷0.2=12;
当最大进给量时转过的角度为 360°×12/30=144°
横向进给机构及进给量的调整
棘轮机构:将棘爪的往复摆动转化为棘轮的间歇转动 螺旋机构:将棘轮(丝杆)的间歇转动转化为工作台(螺母) 的间歇直线移动 结论:工作台的每次进给量取决于棘轮每次转过的角度,即棘 爪每次拔动棘轮转过的齿数。
牛头刨床运动分析实例
牛头刨床运动分析实例
牛头刨床是一种钻床,其切削过程是将刀具在工件上沿着轴向切削,切削时刀具的进给和转速都可以调整。
牛头刨床的切削过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运动:
1. 主轴转动运动:主轴是牛头刨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刀具的转动任务。
主轴转动时,刀具也会随之转动,将工件上的材料切削掉。
2. 工件进给运动:工件的进给运动与主轴转动相反,它将工件沿着切削方向向刀具推进。
工件进给速度可以控制,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进给速度。
3. 横向移动运动:牛头刨床的刀具可以在横向方向上移动,这个运动通常用于切削不规则形状的工件。
切削刀具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数控系统控制横向移动。
以上三个运动相互协调,在不同的切削任务中产生不同的切削效果。
牛头刨床是一种精密的切削工具,通常用于制造高精度零件,例如轴承、齿轮等。
牛头刨床主传动机构运动方案分析 (1)
三、机构选型、方案分析及方案的确定方案一的运动分析及评价(1)运动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该机构中构件n=5。
在各个构件构成的的运动副中Pl=6,Ph=1.凸轮和转子、2杆组成运动副中有一个局部自由度,即F'=1。
机构中不存在虚约束。
.由以上条件可知:机构的自由度 F=3n-(2Pl+Ph-p')-F'=1机构的原动件是凸轮机构,原动件的个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所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机构传动功能的实现在原动件凸轮1带动杆2会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摇动。
通过连杆3推动滑块4运动,从而实现滑块(刨刀)的往复运动。
(3)主传动机构的工作性能凸轮1的角速度恒定,推动2杆摇摆,在凸轮1随着角速度转动时,连杆3也随着杆2的摇动不断的改变角度,使滑块4的速度变化减缓,即滑块4的速度变化在切削时不是很快,速度趋于匀速;在凸轮的回程时,只有惯性力和摩擦力,两者的作用都比较小,因此,机构在传动时可以实现刨头的工作行程速度较低,而返程的速度较高的急回运动。
传动过程中会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增大基圆半径,以增大最小传动角。
机构中存在高副的传动,降低了传动的稳定性。
(4)机构的传力性能要实现机构的往返运动,必须在凸轮1和转子间增加一个力,使其在回转时能够顺利的返回,方法可以是几何封闭或者是力封闭。
几何封闭为在凸轮和转子设计成齿轮形状,如共扼齿轮,这样就可以实现其自由的返回。
机构在连杆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将凸轮1的作用力作用于滑块4。
但是在切削过程中连杆3和杆2也受到滑块4的作用反力。
杆2回受到弯力,因此对于杆2的弯曲强度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转子与凸轮1的运动副为高副,受到的压强较大。
所以该机构不适于承受较大的载荷,只使用于切削一些硬度不高的高的小型工件。
该机构在设计上不存在影响机构运转的死角,机构在运转过程中不会因为机构本身的问题而突然停下。
(5)机构的动力性能分析。
由于凸轮的不平衡,在运转过程中,会引起整个机构的震动,会影响整个机构的寿命。
机械原理大作业牛头刨床分析
牛头刨床机构运动分析一、设计小组人员构成二、设计任务1、机构结构分析2、机构运动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析法进行运动分析;程序编写;上机调试程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曲线图与分析;三、设计参数四、设计分工李逊 8 其他五、 设计内容如右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各杆矢量与方位角。
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CA 与CDEGC ,由此可得:l 6⃑⃑ +l 3⃑⃑ =s 3⃑⃑⃑ , l 3⃑⃑ +l 4⃑⃑⃑ =l 6′⃑⃑ +S E ⃑⃑⃑⃑投影方程式为:s 3 cos θ3=l 1 cos θ1 s 3sin θ3=l 6+l 1sin θ1 l 3cos θ3+l 4cos θ4−s E =0l 3sin θ3+l 4sin θ4=l 6′有以上各式即可求得s 3 、θ3 、θ4 四个运动那个变量,二滑块2的方位角θ2=θ3。
然后,分别将上式对时间去一次、二次导数,并写成矩阵形式,即得以下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式: [cos θ3−s 3sin θ3sin θ3s 3cos θ30 00 00 −l 3sin θ30l 3cos θ3−l 4sin θ4−1l 4cos θ40][s 3ω3ω4v E ]=ω1[−l 1sin θ1l 1cos θ100][cos θ3−s 3sin θ3sin θ3s 3cos θ30 00 00 −l 3sin θ30l 3cos θ3−l 4sin θ4−1l 4cos θ40] [s 3α3α4αE ] =- [−ω3sin θ3 −s 3sin θ3−s 3ω3sin θ3ω3cos θ3 s 3cos θ3−s 3ω3sin θ30 00 00 −l 3ω3cos θ30 −l 3ω3sin θ3−l 4ω4cos θ4 0−l 4ω4sin θ4 0] [s 3ω3ω4v E ]+ ω1[−l 1ω1cos θ1−l 1ω1sin θ100]而ω2=ω3 、α2=α3 。
牛头刨床机构的综合设计与分析讲解
牛头刨床机构的综合设计与分析讲解牛头刨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用于将金属工件加工成平面、平整和精度高的工作表面。
其机组主要包括作业台、工作台、齿轮箱、刀架等部分。
下面从不同角度逐一进行牛头刨床机构的综合设计与分析。
1. 结构设计牛头刨床主要由底座、滑枕、纵梁、横梁等部分组成。
底座是固定整个机床的基础部分,滑枕可以上下滑动并带动工作台进行加工,纵梁固定滑枕位置,横梁负责固定刀架。
机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部分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例如,底座应该能够保证机床在加工时的稳定性,滑枕的滑动应该要平稳,并且需要保证与底座的配合度,刀架的升降需要平稳并且可靠。
2. 驱动设计驱动设计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机床的精度和效率都与驱动装置的稳定性有关系。
牛头刨床采用机械传动,主要包括电机、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部分。
除了驱动方式以外,驱动系统的尺寸、刚度、可靠性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例如,电机需要选择适合牛头刨床的功率和转速,皮带需要适当调整张力和弹性,齿轮箱需要按照加工精度要求进行设计。
3. 操作面板设计操作面板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部分,也是牛头刨床最常用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括各个操作按钮、指示灯、调速器等。
设计操作面板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易操作性要求,同时需要考虑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密度要求。
例如,操作按钮的布局和尺寸需要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指示灯颜色的设定需要符合工业标准,调速器的精度要求需要满足加工精度荒木。
4. 安全设计安全设计是每个机床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对于牛头刨床而言,安全设计包括机床周边的防护结构、操作人员的安全保护装置等。
例如,机床周边需要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各种传动部分需要有完善的防护措施防止误伤事件的发生。
此外,对于一些高精度的加工过程,牛头刨床需要按照加工要求设置一些特殊的安全装置,如自动切削自停装置等。
总的来说,牛头刨床机构的综合设计与分析需要考虑到结构设计、驱动设计、操作面板设计和安全设计等多个方面。
牛头刨床作业指导书
牛头刨床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牛头刨床是一种常用的木工机械设备,用于对木材进行平整和修整。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头刨床的操作指南,包括安全操作、刨床调整、刨削技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五个方面。
一、安全操作1.1 个人防护措施1.2 工作区域准备1.3 机器安全操作规范在进行牛头刨床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个人的安全。
首先,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耳塞、手套等。
其次,工作区域应保持整洁,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最后,操作人员应熟悉牛头刨床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启动和关闭机器的正确步骤,以及应急住手按钮的位置等。
二、刨床调整2.1 刨刀调整2.2 刨床刨削深度调整2.3 刨床进给速度调整在开始刨削之前,需要对牛头刨床进行一些调整。
首先,刨刀的调整非常重要,刨刀应与工作台面平行,并且刨刀的高度应该适中,以确保刨削效果的质量。
其次,刨床的刨削深度也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木材的硬度和要求的刨削效果来决定。
最后,刨床的进给速度也需要根据木材的材质和刨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刨削技巧3.1 木材放置技巧3.2 刨削方向选择3.3 刨削速度控制在进行刨削时,需要掌握一些刨削技巧。
首先,木材的放置应该稳固,以免在刨削过程中发生意外。
其次,选择正确的刨削方向非常重要,通常应与木材纹理平行进行刨削,以获得更好的刨削效果。
最后,控制刨削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以免影响刨削质量。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刨床刨削不平整4.2 刨床刨削过深或者过浅4.3 刨床刨削过程中浮现异常声音在使用牛头刨床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刨削不平整可能是由于刨刀调整不当或者刨床不平衡所致,解决方法是重新调整刨刀或者平衡刨床。
刨削过深或者过浅可能是由于刨床刨削深度调整不当,解决方法是调整刨床刨削深度。
浮现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刨床零部件松动或者磨损,解决方法是检查并紧固零部件或者更换磨损部件。
五、结语牛头刨床是一项重要的木工机械设备,正确的操作和调整对于保证刨削效果和操作安全至关重要。
牛头刨床分析报告
2、各齿轮参数
齿顶高系数ha* 模数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2.5 20 Z3 2.5 Z4 Z5 Z6 36 Z7 42 顶隙系数c* 顶隙系数 0.625 Z8 48 Z9 71
齿轮 Z1 Z2
齿数 24 36 30 48 25
4、变速箱各档齿轮啮合
档位 齿轮传动示意图 啮合关系线图 传动比
nⅢ
四、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
1、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计算
F = 3 n − 2 PL − PH
F=自由度 F= n=活动构件数 (n=N-1,N=构件数) PL=低副数 PH=高副数
2牛头刨床主机构工作原理
• 牛头刨床是刨削类机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工作时滑枕带 着刨刀,作直线住复运动,因滑枕前端的刀架形似牛头而 得名。它适合刨削中、小型零件。滑枕的移动速度是不均 匀的。滑枕的返回行程速度大于工作行程速度。由于采用 单刃刨刀加工,且在滑枕回程时不切削,牛头刨床的生产 率较低。普通牛头刨床由滑枕带着刨刀作水平直线住复运 动,刀架可在垂直面内回转一个角度,并可手动进给,工 作台带着工件作间歇的横向或垂直进给运动,常用于加工 平面、沟槽和燕尾面等。 •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 主运动为:电动机→变速机构(带传动机构、 主运动 齿轮传动机构)→摇杆机构→滑枕往复运动→刨刀工作; • 牛头刨床的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为:电动机→变速机构(带传动机构、 进给运动 齿轮机构)→棘轮进给机构→工作台横向进给运动(螺旋 机构)。
三、牛头刨床工作台快速进给机 构传动简图
工作台快速进给机构传动分析
• 啮合关系线图
1—2=3—4=5—6=8
传动比计算
i=z2z4z6/z1z3z5=35×17× × × 23/2×34×23=8.75 × × 螺杆转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问题分析1、题目如图所示为一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设已知各构件尺寸为:1125mm l =,3600mm l =,4150mm l =,原动件1的方位角1=0~360θ︒︒和等角速度1=1rad/s w 。
试用矩阵法求该机构中各从动件的方位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E点的位移、速度和家速度的运动线图。
2、 解答解: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各杆矢量及方位角。
其中共有四个未知量3θ、4θ、3s 及E s 。
为求解需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为此需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CA 及CDEGC ,由此可得,613346,'E l l s l l l s +=+=+(1-1)写成投影方程为:331133611334433446cos cos sin sin cos cos 0sin sin 'E s l s l l l l s l l l θθθθθθθθ==++-=+= (1-2)解上面方程组,即可求得3θ、4θ、3s 及E s 四个位置参数,其中23θθ=。
将上列各式对时间取一次、二次导数,并写成矩阵形式,即可得以下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式。
速度方程式:3331133331131334443344cos sin 00sin sin cos 00cos 0sin sin 1000cos cos 0E s l s s l w w l l w l l v θθθθθθθθθθ⎡⎤--⎡⎤⎡⎤⎢⎥⎢⎥⎢⎥⎢⎥⎢⎥⎢⎥=⎢⎥⎢⎥⎢⎥---⎢⎥⎢⎥⎢⎥⎢⎥⎣⎦⎣⎦⎣⎦(1-3)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33333333443344cos sin 00sin cos 000sin sin 10cos cos 0s s l l l l θθθθθθθθ-⎡⎤⎢⎥⎢⎥⎢⎥---⎢⎥⎣⎦ 机构从动件的的速度列阵:334E s w w v ⎡⎤⎢⎥⎢⎥⎢⎥⎢⎥⎢⎥⎣⎦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1111sin cos 00l l θθ-⎡⎤⎢⎥⎢⎥⎢⎥⎢⎥⎣⎦1w :机构原动件的角速度加速度方程式:333333333344433443333333333333333344433344cos sin 00sin cos 000sin sin 10cos cos 0sin sin cos 00cos cos sin 000cos cos 00sin sin E s s s l l l l w s s w w s s w l w l w l w l w θθθθαθθαθθαθθθθθθθθθθ⎡⎤-⎡⎤⎢⎥⎢⎥⎢⎥⎢⎥⎢⎥⎢⎥---⎢⎥⎢⎥⎢⎥⎣⎦⎣⎦----=-----11131113144cos sin 000E l w s l w w w w v θθ⎡⎤⎡⎤-⎡⎤⎢⎥⎢⎥⎢⎥⎢⎥-⎢⎥⎢⎥+⎢⎥⎢⎥⎢⎥⎢⎥⎢⎥⎢⎥⎢⎥⎢⎥⎣⎦⎣⎦⎢⎥⎣⎦(1-4)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33333333333333333444333444sin sin cos 00cos cos sin 000cos cos 00sin sin 0w s s w w s s w l w l w l w l w θθθθθθθθθθ⎡⎤---⎢⎥⎢⎥-⎢⎥⎢⎥--⎢⎥--⎢⎥⎣⎦机构从动件的的加速度列阵:334E s ααα⎡⎤⎢⎥⎢⎥⎢⎥⎢⎥⎢⎥⎣⎦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111111cos sin 00l w l w θθ-⎡⎤⎢⎥-⎢⎥⎢⎥⎢⎥⎣⎦二、 Matlab 编程思路1、 采用解析法画图采用matlab 软件进行操作画图。
2、牛头刨床三维3、程序框图开始定义变量对已知参数赋值(1=0时)代值得出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得到从动件速度列阵,并记录得到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对时间的导数:dA和dB得从动件加速度列阵,并记录当θ1=θ1+10。
重新对主动件赋值三、 程序及程序说明clear all ; %清除缓存空间 w1=1; %等角速度 l1=0.125;l3=0.6; %构件中有注明 l6=0.275;l61=0.575; %代表l6’ l4=0.15; %图中有标出for m=1:3601th1(m)=pi*(m-1)/1800;th31(m)=atan((l6+l1*sin(th1(m)))/(l1*cos(th1(m))));if th31(m)>=0 th3(m)=th31(m); else th3(m)=pi+th31(m); end ;s3(m)=(l1*cos(th1(m)))/cos(th3(m)); th4(m)=pi-asin((l61-l3*sin(th3(m)))/l4); t(m)=(l61-l3*sin(th3(m)))/l4; se(m)=l3*cos(th3(m))+l4*cos(th4(m));if th1(m)==pi/2 th3(m)=pi/2; s3(m)=l1+l6;endif th1(m)==3*pi/2th3(m)=pi/2; s3(m)=l6-l1; endA1=[cos(th3(m)), -s3(m)*sin(th3(m)), 0, 0;... sin(th3(m)), s3(m)*cos(th3(m)), 0, 0;...0, -l3*sin(th3(m)), -l4*sin(th4(m)), -1;...0, l3*cos(th3(m)) , l4*cos(th4(m)), 0];B1=w1*[-l1*sin(th1(m));l1*cos(th1(m));0;0]; D1=A1\B1;%根据已知公式,进行循环求解相关参数 %根据已知公式及几何关系列计算方程 由于 1=pi/2或者1=3pi/2是比较特殊,故提出计算 由1-3可得,计算s3’,w3,w4,veE1(:,m)=D1; ds(m)=D1(1); w3(m)=D1(2); w4(m)=D1(3); ve(m)=D1(4);A2=[cos(th3(m)),-s3(m)*sin(th3(m)),0,0;... sin(th3(m)),s3(m)*cos(th3(m)),0,0;... 0,-l3*sin(th3(m)),-l4*sin(th4(m)),-1;... 0,l3*cos(th3(m)),l4*cos(th4(m)),0];B2=-[-w3(m)*sin(th3(m)),(-ds(m)*sin(th3(m))-s3(m)*w3(m)*cos(th3(m))),0,0;... w3(m)*cos(th3(m)),(ds(m)*cos(th3(m))-s3(m)*w3(m)*sin(th3(m))),0,0;... 0,-l3*w3(m)*cos(th3(m)),-l4*w4(m)*cos(th4(m)),0;...0,-l3*w3(m)*sin(th3(m)),-l4*w4(m)*sin(th4(m)),0]*[ds(m);w3(m);w4(m);ve(m)]; C2=w1*[-l1*w1*cos(th1(m));-l1*w1*sin(th1(m));0;0]; B=B2+C2; D2=A2\B;E2(:,m)=D2; dds(m)=D2(1); a3(m)=D2(2);a4(m)=D2(3);ae(m)=D2(4);end ;o11=th1*180/pi; y=[th3*180/pi; th4*180/pi];w=[w3;w4]; a=[a3;a4]; figure;将上边计算结果保存到E1矩阵中 根据1-4可得,求解s3’’,a3,a4, ae将上面计算结果保存到E2矩阵中 数据处理及角度弧度转化subplot(221);h1=plotyy(o11,y,o11, se); axis equal ;title(‘位置曲线'); xlabel('\it\theta1');ylabel('\it\theta3,\theta4,Se');d=legend('\it\theta3','\it\theta4','\itSe'); set(d,'box','off');subplot(222);h2=plotyy(o11,w,o11,ve); title('速度曲线'); xlabel('\it\theta1'); ylabel('\it\omega3,\omega4,Ve');b=legend('\it\omega3','\it\omega4','\itVe'); set(b,'box','off');subplot(212);h3=plotyy(o11,a,o11,ae); title('加速度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alpha3,\alpha4,\alphaE');c=legend('\it\alpha3','\it\alpha4','\it\alphaE'); set(c,'box','off');F=[o11;th3./pi*180;th4./pi*180;se;w3;w4;ve;a3;a4;ae]';G=F(1:100:3601,:) %计算结果输出四、 运行结果1、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绘制位置曲线 绘制速度曲线 绘制加速度曲线2、在同一个图中绘制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3、数据输出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作业,加深了我对解析法的理解,通过学习MATLAB编程,初步了解了其强大功能,在以后的一些学习中我会继续该软件的学习。
同时在做本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软件刚学,对解析法的理解不够好,通过上网查阅、请教同学,最后完成本次任务。
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但学习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总而言之,这次作业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