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及sap2000分层壳单元的应用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及sap2000分层壳单元的应用

二、弹性分析结果及说明
计算所采用的软件 自振周期(秒) 注:括号中的T表示以扭转为主的模态 ETABS(全弹性模型) T1= 1.41(T),T2= 1.28 T3= 1.27,T扭/T平=1.10 方 向 地 震 作 用 位 移 顶点U(mm) U/H 最大层间△u(mm) 最大层间位移角△u/h X 35.4 1/1930 14.3 1/1700 Y 36.1 1/1890 14.4 1/1640 45° 35.6 1/1920 14.3 1/1670 X 36.2 1/1890 15.0 1/1740 PMSAP(全弹性模型) T1= 1.46(T),T2= 1.29 T3= 1.27,T扭/T平=1.13 Y 37.3 1/1830 15.1 1/1700 45° 34.3 1/1990 14.4 1/1690
结构的整体变形是各结构单元变形协调的结果。本工 程由四个平面尺寸18.6×18.6m的混凝土筒体通过组合楼盖 连成整体。由偶然偏心引起的扭转更主要地是由四个筒体 的抗侧平动刚度来抵抗。计算结果表明,就单个混凝土筒 体而言,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仅为平均水平位移的1.01倍。 可见就单个筒体来说,其扭转效应并不明显。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加强结构的抗侧刚度,从而控制结构的扭转变 形,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结构抗侧刚度增大后,扭转角约 减少了49%,结构的扭转位移比小于1.2,满足了规范关于 扭转规则性指标的要求。 (2)在各混凝土筒体的转角部位设置方钢管,除方便与 钢管混凝土斜柱的连接,缓解局部的应力集中外,更主要 的是可提高混凝土筒体的极限变形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 性能。
位移角 1/100
弹塑性时程-7度罕遇地震计算结果 最不利墙单元
7度罕遇地震时程下剪力墙压应力 5 0 应力(Mpa) -5 0 -10 -15 -20 -25 时间(s) 5 10 15 20 25 混凝土受压应力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一总体构思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既要符合这个大主题,又要有自己的角度和特色。

因此,在中国国家馆主题演绎上,设计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炼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演绎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此主体的思路与定位下,我们把中国馆展示内容分为:49米核心展区——东方的寻觅,下设《亿万人的大迁徙》序厅和《春天的故事》《智慧的长河》《希望的大地》三个主体展区;41米体验展区为《寻觅之旅》;33米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

总体内容提炼为“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稻田”“一次体验”“一个广场”五大主要板块。

这种提炼和组合也是设计团队对主题线索的创新。

二预期目标创新不但要体理主题的总体构思上,还须落实到艺术与视觉的设计上。

从完成的效果看,这种创新设计在不同的空间板块也达到了相应的目标:《亿万人的大迁徙》为序厅,它以一组“大体量的艺术装置”将城市倒置、悬挂在序厅的上空,中间穿插城市的影像,地面上将无数城市的名称组合成城市的斑马线,营造扑面而来的城市印象与城市气息,概念化的描述3亿新城市人入城的感受。

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3亿农民进城大冲击,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的历史轨迹。

这也是一种通感的创新设计。

《春天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主题影片,它是一个“大容量多媒体影像装置”,这种对空间载体的跨越,使展示内容达到了大震撼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影像装置的容量跨越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十年,表现几乎占全人类十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大迁徙,它既造就了中国城乡的繁荣,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折射出高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理念

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理念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设计图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在“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寓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在波兰馆收集垃圾。

波兰国家馆夜景效果图波兰国家馆设计图主题:人类创造城市造型亮点: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设计理念:建筑呈纯白色,表面镂空的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的剪纸,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

最奇妙的就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房间的灯打开后,整个建筑将呈现和白天完全不同的样子,因为此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世博馆建筑方案

世博馆建筑方案

世博馆建筑方案世博馆建筑方案世博馆作为一个国际展览展示平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展示自身文化、科技、经济、艺术等全方位实力的标志性建筑。

在设计世博馆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形式美、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世博会的需求并留下持久的印象。

首先,在世博馆的建筑方案中,功能性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世博馆是一个巨大的展览展示场所,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和功能区域。

可以考虑采用多层建筑结构,将展览区域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和参展国家/地区区域,方便游客浏览和参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会议和论坛活动的需求,为此可以设计多个会议厅、演讲厅和休息区域,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音响和灯光设备,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

其次,世博馆的建筑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现代化和独特性,以吸引游客的眼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采用流线型的建筑外观,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营造出时尚、科技感十足的氛围。

此外,还需要在建筑外部设计中融入一些当地的文化元素,以展示主办国家/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

再次,可持续性是世博馆建筑方案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博馆是一个短期活动的场所,但是建筑本身应该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如利用天然光照和自然通风等技术,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可以设计太阳能发电设施,并在建筑外部增设绿化植物,以提供自然的遮阳和降温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可回收材料的使用和废物处理等问题,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世博馆的建筑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游览体验和安全性。

为了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可以设计通风良好的走廊和广场,在展览区域设置舒适的休息区和餐饮设施,方便游客休息和就餐。

同时,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到人流量的集中和疏导,合理设置出入口和紧急出口,并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总的来说,世博馆建筑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功能性、形式美、可持续性、游览体验和安全性等。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场地水平地震动参数
表1
设防水准
安评报告 小震 中震 大震
抗震规程 小震 大震
αmax
01096 01266 01443 0108
0145
Tg
0170 0195 1110 0190
1110
γ
118
117
116


¨a maxΠcmΠs2
40
111
181


注 :γ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amax为时程分析
楼层 ,在统计层间刚度 、层间位移等与层有关的指标时
使用 。
竖向荷载所引起的斜柱根部水平向压力通过
3313m 标高处楼盖自相平衡 。为让楼盖受压来承担更
多的斜柱水平分力 ,尽可能减小剪力墙承受的剪力 ,除
增加 3313m 标高处楼盖刚度外 ,还将该标高处筒体内
连梁的尺寸加大至 700 ×3 500 ,以增强其轴向刚度 ,如
成一个整体 , ±01000 以上由防震缝分为独立的结构单
元 。取地下室底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 。
计算结果表明 ,结构的抗剪承载力由剪力墙提供 ,
四个筒体剪力墙沿竖向连续 ,没有突变 ;结构刚重比为
1911 ,满足不小于 114 的要求 ;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最大
轴压比为 0139 ,满足不宜超过 015 的要求 。其他结果
图 3 所示 。
212 基础设计
为减少对地铁 M8 线的扰动 ,采用钻孔混凝土灌
注桩基础 ,桩底后压浆 ,并将桩径加大至 850mm ,桩长
加长至 65m ,以层 ⑨粉细砂层为桩端持力层 ,并适当降
低了桩的承载力取值 。
3 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PPT

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PPT
1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中标世博主题馆
主题馆设计的构思来源于对上海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里弄片断的解读和提炼; 主题馆屋顶形式表现了上海特有的城市肌理。三角形的天窗令人联想起里弄的标志性 建筑符号——老虎窗。
主题馆的平面布局采用单元式方案,由8个36mX63m的体量组合而成,尺度适中,结构 逻辑清晰。同时和周边的世博地块肌理尺度和谐。在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可以与世博 人行天桥相连;世博会后主题馆可以与世博中心以及远期建设的酒店共同打造以展览、 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 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 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 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 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 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
1
中国味道的建筑 : 一,通过对中国建筑或中国传统中的某一类独特元素,进行抽象,归 纳,结合现代建筑的科技与手法,重新定义表达。例如这次设计中的 屋面与棋盘这两个元素。这种手法的好处,个人觉得,在于比较自由。 可以主观的提取并保存中国建筑中你觉得最唯美,最打动人的一些部 分,根据建筑师的个人意志加以创造而不受其他元素限制。而且出来 的是你自己的东西,有创造的快感。同样,在任何时候,你也可以轻 而易举的通过前三种方式将其变得“更中国”。 二,中国的文化,哲学对建筑的影响。这些东西听起来很玄,但有时 的确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出发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这些文化的东西是潜 在的,影响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我们有时永远无法理解有些国外 建筑师他们的灵感来源一样 — 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传说,他 们的神话。所以,看待同一件东西,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这个 方案中,我尝试通过棋盘这个形式来深层次的挖掘其在中国馆这个设 计中的潜力。棋盘表面上看四平八稳,但其运动本身,却是斗智斗勇, 风云变幻。我试图在棋盘给予我的这样一种匀质的网格中,自己将自 己挣脱,从而形成一股张力 --- 中国文化本身,正是在不断的矛盾中 寻找一种平衡;而我们建筑师作为文化承载的个体,或多或少,或有 意或无心的在寻找着中国现代建筑。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与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小丹总工程师方小丹: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同仁,以下我代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的设计团队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结构设计的情况。

世博会中国馆在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位置,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三部分组成。

其中,国家馆被称为“东方之冠”,底部架空,展区部分层叠出挑,平面尺寸由底部的69.9米X69.9米,到了路面是134.4×134.4,整个中国馆现在已经超过了16万平方米。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这是地区馆部分,A区的是国家馆的部分。

分布是这样的,分成了国家馆是独立的。

这是它的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到它的情况,地下是一层,顶上是两层,是四个大柱子,由筒体这里展出一些斜撑,这个斜撑是用来支撑整个层层出挑的木杆,整个斜撑总共有20根。

结构是这样的,整个体系是钢筋混凝土筒体加上整个楼盖的结构体系。

4个筒体18.6×18.6,四个落地筒除承担竖向荷载外,还承载了地震荷载。

20根斜柱是800×1500,厚度是35个mm。

楼盖。

楼盖采用密肋梁,钢筋桁架的模板,密肋梁和混凝土、楼板做成一个主的楼盖,楼板的厚度是130厚。

到了这个楼盖,这个楼盖是60.3,板厚是1.4,贴面这一层往外的推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预应力,昨天我在上面再检查一下楼盖的情况,整个楼盖是130多米见方的楼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什么裂缝,它的整个筒体非常大。

荷载。

这个展区的荷载比较大。

这是展厅的平面,在这个图上可以看到。

中间是四个筒体,然后是20根斜撑,这是它的一个剖面情况。

这个楼梯间里面还有很多隔板在核心筒中间,因为我们要算一些层间位移的东西,所以最后划分成7个楼层,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隔板。

基础。

基础设计。

它的基础是采用罐注桩基础,桩48,我们用了一个420吨的承载力,后来加的时候加到11级,到我们这个国家馆这里由于地铁方面的要求,非常靠近周家嘴站,这里用了一个350吨。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方案理念介绍()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方案理念介绍()

2018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介绍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M,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8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M,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M。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8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分享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分享

03
各国展馆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与实现
总结词
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国家形象
详细描述
中国馆的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外观采用大面积红色和 斗拱造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厚重底蕴和现代国家的精神风貌。内部展示了中国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最 新成果,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互动与体验
未来展馆设计将更加注 重观众的参与和体验, 通过互动展示项目和技 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 了解展示内容,提高展
览效果。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馆设计将继续关 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更加先进的绿色建 筑材料、节能技术和可 再生能源,降低展馆对
环境的影响。
多元化与包容性
未来展馆设计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和包容性,尊 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差异,为各国和地区 提供展示自身特色的机
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
各国展馆充分展示了本国的传统文化 元素,如中国的京剧脸谱、法国的埃 菲尔铁塔等,使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 各国文化底蕴。
现代文化
文化交流
通过展馆设计,各国之间进行了文化 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 了解与融合。
各国展馆也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如 高科技展示、现代艺术等,展现了各 国文化的时代特征。
04
各国展馆设计的启示与展 望
启示:如何将设计理念融入展馆建设
创新性设计
文化传承
各国展馆在设计中注重创新,运用独特的 建筑造型、材料和工艺,展现其独特的设 计理念。
展馆设计充分融入了各国文化元素,通过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示了各国历史、文 化和特色。
可持续性
人性化设计
展馆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 建筑材料、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以实 现低碳、循环的展览方式。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及图片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及图片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及图片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造型亮点:枫叶印象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英国国家馆2007年9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设计团队:“Heatherwick”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非洲联合馆尼泊尔国家馆2007年11月16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泊尔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设计介绍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设计介绍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设计介绍首先是中国馆,中国馆是世博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展馆,整体设计风格独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

展馆的外观呈方形,整体造型犹如一座古代建筑,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馆内的展品分为5个展区,分别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馆的整体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传承者和发展者的形象,引人入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际馆是世博会的国家馆群,共有56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

每个国家馆都有独特的展示方式和主题,展示了各国的文化、科技和发展成果。

国际馆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既有现代化的建筑,也有传统的风格,每个馆内的展品和布展方式也各具特色。

国际馆展示了不同国家的风貌和个性,为游客展现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企业馆是世博会的商业展馆,各大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企业馆的设计风格多样,有些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有些则融入了企业的品牌元素。

企业馆的展览主题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科技创新,有些是城市发展,还有一些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馆的设计既展示了企业的形象和实力,也宣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

最后是城市最佳实践展示馆,这个展馆是世博会的一个特色展区,展示了来自全球各个城市的最佳实践案例。

展馆的设计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展示各个城市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展馆的设计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城市发展的成果和改变。

总体而言,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设计充分展现了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不仅展示了各个国家和企业的成果和形象,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这些设计不仅注重外观的美观,更注重内涵和内容的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各展馆的精彩设计,为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第一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一、展示理念的确定(一)中国国家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二)展示理念与主题的对应(一般性)和世界各国城市一样,中国城市的发展,既满足了千百万人的生活需求,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各种不协调现象。

在解决矛盾、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凝炼出不少精神、品质、道德和聪明才智。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就是展示在城市的成长、更新、生活、建设及文明演变过程中,中华文化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推动促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展示理念与中华文化的对应(特殊性)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发展实践有很鲜明的独特性:中国城市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中国城市的文化多元万象,底蕴深厚;中国城市的营建顺应自然,惠及万物,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追根溯源,这些特点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

可以说,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中华智慧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因此,选取“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切入口,不仅为主题演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更能向千百万参观者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

二、“中华智慧”的选择(一)选择的原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引领“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内涵极其丰富。

而展馆所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透彻,因此需要对“智慧”进行界定。

世博会上展示的是“大智慧”,即通过城市这个载体,展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神、观点、方法,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内容与基因,中国千古精神的根本。

具体讲,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在城市发展中的判断力(聪明才智)、包容力(道德观)、创造力(创新思维)。

反映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不仅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更应当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锐意进取、改革开放,重视民生、和谐共处等理念,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新时期的逻辑延伸。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葛红兵中国馆的陈展方案最早是招标的,递交正式文案,参与竞标的国内外单位有五六十家,我受上海文联邀请,参与文联竞标团队的工作,大家都很辛苦,一是没有经费,二是经常通宵开会,而且因为是全市召集的班子,大家集中起来不容易,我们团队的工作多数是放在周末。

但是,大家觉得为世博做贡献,要是能做成一件事,也是值得的,所以,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提报酬的事,大家都尽心尽力。

文联团队主持工作的是采风杂志主编陈志强,合作单位是上海舞美中心,团队中除了舞美中心的领导和专家,还有达政、穆益林等前辈,当时我在文联团队里主要负责创意文案部分。

也许是我们的劳苦感动了上苍,我们的提案在首轮竞标中入选前二十,而且名次还相当靠前。

入选前二十之后,世博局动员我们在前二十团队内部进行组合,组成联合团队再参加第二轮竞标,我们与同济大学、中国美院、台湾跃狮组成联合团队,主要以同济为主战场,这期间同济的娄永琪教授做召集人,中间也到中央美院去磨合,在其中,我依然负责创意文案部分。

比较侥幸的是,我们在第二轮竞标中再次胜出,成为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之一。

世博局决定把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召集起来,集中工作,组成世博局中国馆陈展创意策划工作A、B组,直接在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领导下工作。

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第一天,世博局召集我们到西郊宾馆开会,请来了许江、范迪安、朱光亚等专家。

那天正好下大雨,那个雨下得对面不见人影,我开着车,在宾馆两公里的地方堵着,眼看着会议已经开始,就是动弹不得,心里非常焦急,就想,唉,这是不是一个征兆?以后的路困难多多?会议请来了不少专家,来给我们团队上课,其中,许江是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院请我去做过讲座,我们见过,他也参与过中国馆竞标,创新意识非常强,范迪安是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我们之前在不少的美术展览,美术、美学会议上见过,算是相当了解,朱光亚是城市问题专家,以前没见过,但是,他的发言对我们启发很大。

世博会 中国馆建设

世博会 中国馆建设

一、中国馆建设中国馆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省区市联合馆)两部分,上为国家馆,底层为地区馆。

国家馆表现的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其风格刚劲,蕴含厚重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兼具现代建筑风格,以独特新颖的“东方之鼎”造型、鲜艳明亮的“中国红”,成为世博园区内最具吸引力的建筑,也是最具“世博”理念的大型公共建筑。

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中国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A 片区,在国展路、博成路、云台路及上南路围合的地块内,西与世博轴相邻,北与滨江的世博文化中心相望,东为亚洲国家展区,地下与轨道交通8号线周家渡站相连。

地块内有香港馆、澳门馆。

建筑整体方面,中国馆建筑世博会期间被辟为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两个展馆。

中国馆规划建筑用地面积7.13万平方米,绿化率8.43%,建筑高度控制在69米(国家馆最高点)、60米(国家馆檐口高度)、13米(地区馆高度)。

该馆建设投资28.6亿元,资金来源为上海世博会定向捐赠收入和上海世博会定向赞助收入。

【建筑设计】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集团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举办“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公告发布会”,向全球华人建筑设计机构和个人征集中国馆的建设方案,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建筑学会会长宋春华、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以及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和设计师参加会议。

方案征集从4月25日至6月15日,共征集有效方案334个。

参与者上至九旬老人,下至10 岁学童,地域涵盖中国内地、港澳台和欧美。

6月18—19日,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国内建筑界未参与方案征集的建筑大师、院士在上海对征集的方案进行评审。

参选方案344件,经评审8件作品入围,分别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器”;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镌刻时空·铭记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腾飞的巨龙”;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正同心·盛世中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龙鳞凤羽·时空锦”;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谐中国韵”;香港综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版图空间”。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世博会不仅是大规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就的展示交流会,更成为设计界、建筑界最新成果的竞技场。

2022年上海世博会,仅各类展馆及会议中心、表演中心、文娱设施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就近120万平方米。

如此数量巨大的建筑量,就为各国设计师、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解密“东方之冠”作为世博会永久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应该是所有展馆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一座什么样外观的展馆,最能代表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这座展馆“穿”上什么颜色的“外衣”,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创意定位:用鼎盛中华表达国力富强何镜堂:首先,我们从一般人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来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文化丰富,5D00年的历史,它有绘画,器皿,很多山水,很多的民间工艺等,就有很多印象,比如绘画,中国山水绘画它是比较讲究写意的,中国的颜色,不管是故宫还是什么,都是偏红的,还有中国的文字,它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第二方面,我们从中国的出土文物里面得到灵感。

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出土文物,如宝鼎、喝酒器皿、家具等里面也得到很多灵感。

第三个方面,我们又从中国城市、中国建筑和中国园林里面得到很多启发。

中国的城市是一种九宫九格、经络分明的结构,南北轴线的格局。

中国的建筑是一种构架建筑,这又与用石头盖房子的西方不一样。

由于石头的受力和木头不一样,所以它的建筑很多都是拱形的,像一座桥那样。

而中国的建筑不同,用的是木头做的,它就用梁、柱构架一层层搭建起来,那我们从其中也得到很多的启发。

还有中国的具体建筑元素里面,斗拱是最明显的表现中国建筑层层受力的情况。

还有中国的园林,它是讲究意境,讲究跟自然的结合,讲究步移景换。

所以我们把对中国的印象,对出土文物的印象,还有从城市,建筑、园林这几方面元素里,把它们综合并加以糅合、组合,形成一个概念:中国器。

经过设计优化,我们把它最终定位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博会中国馆方案——东方之冠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 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 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 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 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 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 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 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 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 性建筑群体。
▪ 建筑语言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功能上,她遮风避雨,和柱子一起成为中国建筑的骨 架,并且是最显著的元素,在建筑型制上,她又代表着建筑的等级,不同的屋顶体现出建筑的不同 级别。可以说,一个屋顶的形成涵盖了这个建筑的血和肉。本创作力图将屋顶这一元素通过传统的 园林式手法进行建筑尺度范围内的强调与变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使之更加突出的成为中国馆 的标志性特色. 本设计的屋顶采用太阳能板,在美观的同时最大效益的利用其形式,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中国馆演化方案 (一)——太和
放弃了现代主 义建筑的观念, 古典建筑或称象 征性建筑就是将 建筑当作意义传 达的载体,是文 本语言的同胞兄 弟。是传播社会 思想的形式语言 ,属于造型艺术 的范畴。
中国馆演化方案(二)— —太极
本意是鉴于大屋顶这 家伙,困绕设计界多年, 难有超越,反而愈加讲话 死板沉重。归纳其原因为 ,直线化是对大屋顶轻盈 飘逸之精髓的反动,自然 不会成功。当下流行旋转 ,此方法与大屋顶产生弧 线破有相似之处,所以将 大坡面上部也进行了旋转 ,使之产生两侧上升弧线 。旋转45度的效果教好, 出现了轻盈、舞动、自信 的感觉。这是想赋予大屋 顶的时代感。可能是舞动 加强了像衣服的感觉。再 者传统服饰基本都是立领 、方角、方口、方摆,形 式比较简洁,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 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 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 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 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 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世博会主题馆主立面正南北朝向,在场馆布置和体型系数控制方面有利于节能。南向 立面形成大尺度的挑檐,用于遮挡夏季阳光的直射;展馆可以利用屋顶天窗采光通风 ;东、西山墙面上运用立体绿化,减少太阳直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尽可能选 择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来进一步增强主题馆节能环保的效果。
北京院的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方案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 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 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 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 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 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 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 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 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 四方。
中国馆演化方案(三)----两岸一中
有一位同行提出此方案的水下大陆和台湾共用空间在水下不 好像是在阴间相见相连,改进后在水面上开一个圆,也中国馆演化方案(四)
▪ 一:开放展示 上海,这颗东方明珠,在2010年将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将 再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为致力于建设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作为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中国 ,世博会将是一个重要的展示中国与上海的建设成就的机会,同时也 可以表明自己未来的宏图计划与成功信心。而作为整 个世博会重要展 示场所的中国馆,不仅担任了重要的建设成就展览功能,同时自己也 将作为一个中国新形象的重要代表屹立不倒。因此,我们提出“开放 展示”的概念,建筑内部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展示空间,作为展示中 国历史的城市建设成就,而在外围则是一系列的中国文化事件活动的 动态展示空间,这一系列的动态展示空间将在四个立面上形成一幅幅 动态变化的当代中国文化图像,就像一幅可以随时间流动、人物活动 而变化动态画面,这是一幅可以运动变化的展示社会文化景象的当代 “清明上河图”。建筑既作为一种展示的空间,供人进入其中参观, 同时建筑自身又是一个最显眼的展品,是展示中国当代多种多样文化 的大展柜,向国人展示、向世界展示,向历史展示、向未来展示。
空的魅力 作为中国馆这样的重要建筑,其魅力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形体多么优美,也不仅仅是 体现在色彩多么艳丽,而是更多的作为一种文化与行为的具体体现。建筑的魅力更多 的体现在内部的“空”,“空”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具体体验、“空”与中国古老的 哲学理念相关联、“空”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空”成为文化的主要诞生地, 城市事件行为与展览合二为一、“空”同时也为中国馆塑造了可呼吸的表皮,建筑与 环境溶为一体。中国馆的“空”展示了一种新的中国形象,展示了一种新的对待建筑 、对待城市的态度、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空间。
主题馆的造型源自设计构思,通过“折纸”的变形形成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 建构。屋顶的造型根据每个单元形体的跨度尺寸,布置对角线桁架增加结构的空间稳 定性并自然形成折线的韵律和三角形的母题;其次,通过对平面三角形形顶点的竖向 位移,形成侧向天窗,利于展馆内部的自然采光,同时在屋顶造型上形成立体化的肌 理并构建明确的导向性——朝向世博轴和中国馆。
中国馆演化方案(六)---侯梁建 筑
中国馆演化方案(七)---中国结
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
中国味道的建筑 :
一,通过对中国建筑或中国传统中的某一类独特元素,进行抽象,归 纳,结合现代建筑的科技与手法,重新定义表达。例如这次设计中的 屋面与棋盘这两个元素。这种手法的好处,个人觉得,在于比较自由 。可以主观的提取并保存中国建筑中你觉得最唯美,最打动人的一些 部分,根据建筑师的个人意志加以创造而不受其他元素限制。而且出 来的是你自己的东西,有创造的快感。同样,在任何时候,你也可以 轻而易举的通过前三种方式将其变得“更中国”。 二,中国的文化,哲学对建筑的影响。这些东西听起来很玄,但有时 的确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出发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这些文化的东西是潜 在的,影响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我们有时永远无法理解有些国外 建筑师他们的灵感来源一样 — 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传说,他 们的神话。所以,看待同一件东西,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这个 方案中,我尝试通过棋盘这个形式来深层次的挖掘其在中国馆这个设 计中的潜力。棋盘表面上看四平八稳,但其运动本身,却是斗智斗勇 ,风云变幻。我试图在棋盘给予我的这样一种匀质的网格中,自己将 自己挣脱,从而形成一股张力 --- 中国文化本身,正是在不断的矛盾 中寻找一种平衡;而我们建筑师作为文化承载的个体,或多或少,或 有意或无心的在寻找着中国现代建筑。
南立面出挑形成入口灰空间,演绎折线型的造型母题,成为大量人流等候、交流的室 内外过渡空间。北立面屋面延伸为墙面,通过对立面的图形化分解形成三角形的侧窗 和入口。东西侧立面突出表现钢桁架的结构逻辑,并赋予主题馆生态节能表皮。
室内设计以南北贯通的共享空间为核心空间,共享空间两侧的展览大厅以功能性使用 为主,空间造型和内部装饰以简洁、现代、实用、灵活使用为指导原则。
中国馆演化方案(四)----龙馆
中国馆演化方案(五)----鼎盛中 国
中国馆演化方案(五)----五行之水
中国馆演化方案(五)----棋盘
设计理念 本设计的灵感源于中国围棋 – 小小棋子在四方格间纵横驰骋,同时构筑成有机的图形 语言。 围棋本身,更是中国传统…… 围棋棋格的经线成为屋面的图形,纬线成为地面 的图形,而棋子所构成的有机图形,则成为建筑(人活动区域)的图形。这个将天与 地拉开而自然产生建筑空间的手法的灵感,源于中国远古“盘古开天”的神话,同时 也更象征了天,地,人合为一体的概念。 本方案中的平面布局,取自中国的两条大河 – 黄河与长江,和宝岛台湾。国家馆与地 区馆分别从用这两条河流的形状,蜿蜒起伏,汇聚到一起,象征着黄河与长江孕育了 中华文明,而作为香港,澳门,台湾馆的单体,被长江与黄河紧紧包围。这些看似无 序的线性元素,在围棋棋盘这一抽象化的中国古典哲学的控制下,显得井井有条,形 散而神不散。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形式, 强调通与透,依靠屋面与廊道的线性布局与延伸,紧密生动的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一建筑语汇,也更加生动的体现在本次中国馆的设计中。 平面布局 基地北侧为中国馆国家馆,其平面布局形成象征着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基地东南 侧为中国馆地区馆,其形式象征着长江,黄河与长江交汇于位于这两个馆中间的室外 休闲展览广场,意喻黄河与长江共同孕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基地西侧中央被“长 江”“黄河”环绕着的是预留给港澳台馆的建筑用地,以绿色生态的天棚作遮盖,既 保持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统一,也意味着港澳台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将6座10000平方米的通用展厅用“关节”连成 一个首尾相接的整体,产生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展 示空间----表达了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 间的关联和互动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