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及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对颅内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比较研究

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比较研究

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比较研究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两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工具。

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应用价值。

本文将比较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

它通过对人体内部水分子磁共振信号的探测和分析,得到包括脑部、胸腹部、骨骼等部位的横断面、矢状面或冠状面影像。

而计算机断层扫描则是通过将X射线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人体各个部位的断层观察。

通过旋转扫描X射线源和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以不同角度获取多个切片,从而形成层面信息。

二、磁共振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与劣势1.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对软组织和血管病变的影像表现更佳。

相比之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稍逊一筹。

- 不使用X射线,避免了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这使得磁共振成像更适用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检查。

- 可以获得多平面重建图像,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异常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2.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 检查速度快,扫描时间较短,尤其适用于检查急诊患者或需要进行动态观察的情况。

- 对于骨骼和钙化结构等高密度组织,计算机断层扫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显示效果。

- 成像准确性高,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如肺癌、肝癌等有较高的敏感性。

三、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应用领域1.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领域:- 脑部疾病的检查,如脑卒中、脑肿瘤等。

- 胸腹部器官的检查,如心脏、肺部、肝胆胰、肾脏等。

- 骨骼与关节疾病的诊断,如骨折、滑膜肿瘤等。

2.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应用领域:- 肺部疾病的检查,如肺结节、肺炎等。

- 骨骼与关节疾病的诊断,如骨折、关节积液等。

-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如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等。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罗竹人; 蔡琳婷; 岳岑; 郭春英; 汪艳【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9(010)006【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颅内结核; 脑实质结核; 低级别胶质瘤;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作者】罗竹人; 蔡琳婷; 岳岑; 郭春英; 汪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增加、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及艾滋病发病率的增高,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

颅内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是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1]。

颅内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涂片检查检出率偏低,容易漏诊误诊,故影像学检查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MRI检查可直观显示颅内结核各型的信号特点,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日趋成熟,有助于鉴别诊断颅内结核与颅内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为颅内结核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临床确诊为颅内结核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0~77岁,平均(37.34±18.0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结核诊断标准:具有颅内结核典型的症状及体征;脑脊液检查支持结核性脑膜炎;36例患者MRI检查颅内均有病变;排除其他颅内疾病;病理确诊或抗结核治疗有效。

8例脑低级别胶质瘤,经手术病理证实。

按照2016 CNS WHO肿瘤分类标准[2]:Ⅰ~Ⅱ级胶质瘤为低级别胶质瘤。

1.2 检查技术与方法所有患者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配以SENSE技术。

检查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扫描过程中注意事项,依次行常规MRI、DWI、2DPRESS-MRS、PWI灌注序列、T1WI增强序列(包括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颅脑结核的MRI诊断价值

颅脑结核的MRI诊断价值

颅脑结核的MRI诊断价值作者:樊健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3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结核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每例患者行MRI T1WI、T2WI及增强T1W I像。

结果单纯结核性脑膜炎23例,脑实质结核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实质结核6例。

结论MRI能准确反映颅内结核的病理变化,对颅内结核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颅内结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脑结核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本文收集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有完整资料的33例经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例,旨在探讨其MR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1 临床资料搜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MR 扫描的颅脑结核患者33 例,男22 例,女11 例,年龄3~38岁,平均年龄20.34 岁。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现代结核病学》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采用GE公司HDe 1.5T 磁共振成像机。

层厚6 mm,间隔2 mm。

T1-FLAIR:TR/TE = 2280/19.8 ms, T2WI-FSE:TR/TE=3660/112.5 ms;FLAIR 序列: TR/TE =8402/116.8 ms。

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

然后经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 0.2 ml/ kg)后行T1WI 增强扫描及FLAIR增强扫描。

2 结果2. 1 发病部位 33例颅内结核病例中,单发及多发脑实质结核者4例(占12.1%),单纯累及脑膜者23例(占69.7%),脑实质结核瘤形成合并脑膜受累者6例(占18.2%)。

2. 2 颅内结核的MRI 影像学表现①脑实质型结核本组共4例,呈等或长T1等或长T2信号, T2WI及FLAIR上周边轻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或点状强化(见图1)。

②单纯累及脑膜者23 例, MRI 表现为脑沟脑池变窄,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线带样、结节样增厚强化(见图2),脑沟脑池被强化增厚的软组织影所填充,呈塑形。

CT与MRI诊断颅脑疾病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颅脑疾病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颅脑疾病应用价值比较分析发表时间:2020-12-22T14:41:20.1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作者:辜淑霞[导读] 目的:讨论CT与MRI诊断颅脑疾病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

辜淑霞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宜宾市 644200【摘要】目的:讨论CT与MRI诊断颅脑疾病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而后对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病情确诊率及平均扫描时间进行观察。

结果:MRI检查确诊率的92.5%明显高于CT检查确诊率的80%,但是MRI检查平均扫描时间明显长于CT检查,P<0.05。

结论:MRI对颅脑疾病的确诊率较高,无副作用,但是MRI检查速度要明显慢于CT,基于颅脑肌病的紧急性,所以,还是应首选CT诊断技术,抢救治疗后再行MRI检查精确的评估患者病情。

【关键词】CT;MRI;诊断;颅脑疾病颅脑疾病是指对机体各类颅内组织器官损伤疾病的总称,患有颅脑疾病后,患者将在临床上表现出运动、感觉或意识等方面的神经功能障碍,且部分患者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此类病情具有发病急以及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若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很可能会威胁其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CT及MRI诊断技术对颅脑疾病进行诊断,为给予患者最优诊断方式,本文对该病症诊断过程中实施CT与实施MRI诊断方式后的效果进行了细化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疾病患者。

基本资料:男女比例为48:32;平均年龄(41.7±7.4)岁;疾病类型:脑炎有30例、颅内肿瘤有19例、脑梗死有24例、其他颅脑疾病有7例。

8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例检查后确诊病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了解并积极参与,此次研究以被本院伦理委员会所批准。

X线、CT-、MRI-的优缺点解析

X线、CT-、MRI-的优缺点解析

●X线、CT-、MRI-的优缺点解析●自然对比: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和厚度的差别产生的影像对比称为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的物质引入其内或周围间隙所产生的对比、称人工对比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区分膝关节的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等,子宫的肌层,子宫内膜层;前列腺的肌肉层与腺体层;心脏的心内膜、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膜以及最外层的的心包。

2、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结合不同方向的切层,可全面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无观察死角,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3、MRI属无创伤、无射线检查,离子化放射对脑组织无放射性损害,也无生物学损害。

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检查由射线所致的损伤。

磁共振成像的缺点1、MRI设备和检查费较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2、MRI设备扫描时间较长,为其主要缺点,进行一个部位的检查,通常要半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需要1-2个小时,让病人难以耐受。

3、MRI机房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加之MRI对病人体动敏感,易产生伪影,不适于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4、妊娠3个月之内的、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慎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检查。

5、钙化灶内不含质子,不产生MRI信号,故MRI对钙化不敏感,小钙化灶由于容积效应不能显示,大的钙化灶表现为无信号区亦缺乏特异性。

钙化在发现病变和定性诊断上有帮助,对钙化不敏感亦为MRI 的缺点;MRI对肺部病变的检查及早期脑出血等病变的显示不优于. CT优点1,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对于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精确度高。

2,CTA能清晰的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对肿瘤的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X光片。

颅脑结核CT、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颅脑结核CT、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颅脑结核CT、MRI表现与鉴别诊断目的分析颅脑结核的CT、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的脑结核的CT、MRI表现。

结果CT呈低密度,部分钙化;MR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脑组织水肿,结节性或环形强化。

结论CT、MRI表現为颅脑结核诊断提供依据,部分颅脑结核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标签:颅脑结核;CT;磁共振成像颅脑结核是由体内的原发性结核经血行播散所致,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对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7例颅脑结核患者的CT、MRI表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殊表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颅脑结核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4~65岁(平均45.5岁);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结合化验结果、试验性治疗好转或痊愈确认诊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头部不适、头痛,抗结核治疗后,复查颅脑磁共振明显好转或病灶消失。

1.2检查方法采用东芝16排螺旋CT,间距10 mm,颅底扫描至颅顶;西门子1.5 TMR 成像系统,头颅线圈常规FSE序列横轴位T1WI、T2WI,矢状位T1WI,FLAIR 序列及EPI序列横轴位成像,注射Gd-DTPA后行横轴、矢状、冠状增强扫描。

2 结果2.1 CT、MRI表现部位CT表现病灶部位比较广泛,大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少数于白质区域,大小不等;一般呈低密度,5例散在斑点高密度钙化。

MRI表现病灶部位与CT表现基本一致,颅内各部位均可发生,皮质下区及基底节区多见;病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十余厘米不等;病灶多散在分布,少数病例病灶可聚集成团。

脑实质散在多发结节5例,弥漫性点状病例4例,单发病灶4例。

2.2影像表现CT表现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影像表现各异,基本表现平扫脑内大片低密度,水肿明显(封三图1),或散在结节、斑点高密度钙化影(封三图2),增强后结节样明显强化,或环状强化,或脑膜强化。

MRI影像表现亦因类型、时期不同,图像表现不同。

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1 黄和明,谢世营,林楚楚,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24):2075-2077.2 陈小燕,魏花.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47-948.3 张凤霞,孙艳艳,郑秀芬,等.转铁蛋白、血清铁及不饱和铁结合力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18,53(4):438-441.(收稿日期:2019-01-03)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李富建秦雪青宋留存【摘要】目的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患者予以x线、多层CT、MRI检查,以此比较x线、多层CT、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体结核感染患者100例,先后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对比分析x线、多层CT、MRI检查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MRI检查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98.00%)高于x线(75.00%)、多层CT(86.00%)的诊断准确率,多层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的诊断准确率(P<0.05)。

结论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病情判断。

【关键词】x线;多层CT;MRI;胸腰椎体结核感染;诊断准确率脊柱结核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50%~ 75%。

脊柱结核的病程漫长,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主要临床表现是:椎体、椎间盘受累,病情发展到后期会发生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脊柱结核患者的类型进行有效判断,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有x线、多层CT、MRI等,不同的诊断方式各有优势性和不足。

本文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患者予以x线、多层CT、MRI检查,以此对比分析x线、多层CT、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体结核感染患者100例。

计算机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

计算机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

计算机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计算机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2013-11-18 20:33:59)发生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的病,有的医生建议做CT,有的医生建议做磁力共振,让病人感到困惑不解。

为了让读者有个大致了解,笔者简单解说一下。

CT和磁力共振这两种检查方法,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各自检查的适应症是不同的。

(CT)检查说到底是X线检查,它可进行全身各脏器扫描,扫描速度快,几秒或十几秒时间,就可进行某个器官或全身的检查。

但和普通X线检查一样,过度进行CT检查,对人体的辐射量有明显的危害,特别是儿童,更不要频繁做。

(MRI)磁力共振,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成像,一种较安全的检查,适合任何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

但磁共振的应用以前受到一些限制,主要是扫描速度慢,现在改变为全数字化的磁共振设备,扫描的时间越来越快,让病人受益很多。

以前做一个腹部检查需要大约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现在10分钟左右就解决问题。

又如做脑神经系统扫描,现在只要8分钟左右,甚至更快。

以前,一些微小的病变可能看不清楚,一些组织器官或病变或的内部结构,在图像上显示得模棱两可,现在可显示得较清晰了。

磁力共振的检查时间,虽然比以前快了很多,但和CT比较仍然较慢;另外磁力共振检查时噪声大,虽然进行了一些降噪处理,要完全去除噪声,目前仍需一段时间,所以检查时,医生会给病人带上耳塞,以减轻噪声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CT和磁力共振,从检查功能上来讲,有重叠的地方,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对于软组织病变、肿瘤等,作磁力共振检查的分辨率高于CT。

所以,一般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腹部实质性器官(肝、胰腺、肾脏)、乳腺及身体各部位的关节,以及全身的软组织等,磁力共振检查有优势。

对于像肺、胃肠这样含气的器官,或者想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CT检查是首选。

对于脑出血性疾病,要尽快做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虽然磁力共振检查对脑出血性病变也能确诊,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颅内结核MRI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颅内结核MRI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颅内结核MRI影像表现鉴 别诊断
• 颅内结核MRI影像概述 • 颅内结核的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要点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颅内结核MRI影像概述
颅内结核的病理机制
感染途径
结核杆菌通过血液传播,在颅内 形成结核病灶。
病变部位
常见于脑膜、脑实质、脑室和脑池 等部位。
病理特征
结核病灶通常为肉芽肿性病变,中 心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病例三
总结词
其他感染性病变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与颅内结核的MRI影像表现有所不同。感染性病变通 常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病变,而颅内结核则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
详细描述
感染性病变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的MRI影像通常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病变,病灶分布广泛 ,且不局限于某一区域。而颅内结核的病灶则多发、散在分布,主要见于脑膜、脑实质及脑池等区域 。此外,感染性病变的水肿程度通常较重,而颅内结核病灶周围的水肿相对较轻。
其他感染性病变的生长速度较快,而 颅内结核的生长速度则相对较慢。
其他感染性病变的MRI信号通常不均 匀,而颅内结核的MRI信号则相对均 匀。
03
鉴别诊断要点
病灶位置与形态
病灶位置
颅内结核的病灶通常位于脑实质 ,以脑膜、脑实质及脑膜脑实质 受累为主,其中脑膜受累多见。
病灶形态
颅内结核病灶多呈结节状或斑片 状,可融合成团块状,边界多模 糊不清。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脑肿瘤与颅内结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脑肿瘤与颅内结核的MRI影像表现相似,但脑肿瘤的病灶通常更孤立,强化更明显,而颅内结核病灶多发且呈散 在分布,强化程度相对较低。
详细描述
脑肿瘤的MRI影像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孤立结节,病灶边缘清晰,强化明显。而颅内结核的MRI影像则表现 为多发、散在分布的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缘相对模糊,强化程度较低。此外,脑肿瘤的病灶周围水肿相对较轻, 而颅内结核病灶周围的水肿较为明显。

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分析

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分析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4期2021年2月Vol. 12Feb. 2021磁共振成像(MRI )与X 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 ) 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 )的诊断价值分析丁光真(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人民医院,甘肃广河731300)摘要:探究将磁共振成像(MRI)与X 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的效果。

选取2019年1 — 11月在广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4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患者的脑梗塞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患者手术前均接 受了 X 线计算机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螺旋CT 的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X 线计算机成像技术检 查结果中,有6例为大脑前动脉狭窄,6例为大脑前动脉闭塞,8例为颈内动脉末端闭塞,8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为大脑中动脉 狭窄,确诊率达76.09%。

MRI 诊断检验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两种检查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在对老年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MRI 诊断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价值,能明确患者具体的梗塞部位和状况,能够对患者的后 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螺旋CT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方案;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43. 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4-0056 -02Analysis of Diagnosis Value of MRI and CT on Senile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Ding Guangzhen(People 5 s Hospital of Guanghe County , Guanghe 731300,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MRI and CT on senile MCI. 46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eople 9 s Hospital of Guanghe County from Jan. to Nov. 2019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operation are compared ・ Patients receive CT and MRI before operation ・ The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and diagnosis effect of SCT are compared ・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 in CT results , there are 6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6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8 patients internal arteria carotis interna blocking , 8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locking, and 7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iostenosis ・ The definite diagnosis rate reaches 76. 09% ・ The results of MRI diagnosis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re the same.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examination results (P > 0. 05)・ In dia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CI , application of MRI diagnosis scheme has good diagnosis value ・ It can definite the patient ,s specific block position and situation , and provide effective imaging basis for the patient 9 s follow ­up treatment.Key words : SCT ; Senile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 Diagnostic scheme ; Application value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占临床脑梗死患者的10%左 右⑴,这种病症在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脑部缺血、缺氧性脑血管意外疾病,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脑动脉 主干发生闭塞或严重狭窄所导致。

CT、X线与磁共振在常见病例中的各自应用优势

CT、X线与磁共振在常见病例中的各自应用优势

CT、X线与磁共振在常见病例中的各自应用优势相信许多人都有疑问,就医时医生常会说“拍个片子吧”,但是实际上,医生所说的“拍个片子”有时是指CT、有时是X线,有时是磁共振,有时还会将几种检查方式相结合,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是搞不懂这些检查项目的区别,也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做完X片之后还要做CT。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种检查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都适用于哪些常见疾病吧!CT、X线、磁共振的区别1.X线。

X线检查的原理是利用穿透能力极强的X射线穿越人体形成投影,由于人体不同的结构组织厚度和密度也不尽相同,X线的穿透程度也不同,所以最后会形成一副黑白灰十分分明的平面图像,X线穿透的部位便会形成黑色曝光,无法穿透的部位显现出白色,X射线有一定的辐射,其辐射量与一次20个小时的飞机旅行所产生的辐射差不多,这个辐射的量很小,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重要影响。

胸部X线能够检查病人的心、肺、纵膈、肋骨、胸膜以及主动脉等方面的疾病。

诸如肺炎、肺肿块、胸水、肋骨骨折、肺部钙化点以及主动脉结钙化等问题都可以利用X光片等进行查看。

同时,临床骨科也会经常用到X线检查,通过X线来检查脊柱、四肢、关节等部位有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了解病变的部位与大小等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

但X线会导致深浅度不同的组织投影之间相互重叠,因此部分情况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多次拍摄。

2.CT。

CT检查同样是利用X射线进行检查,但与X线检查不同的是X线是分层穿过人体的,之后再利用计算机二次成像,通过分层查看,能够发现更多的人体组织病变信息。

相比于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的现实更加清晰,胸部病变检查的准确性要高于X线检查,能够发现隐蔽部位病变以及轻微病变,尤其是早期的肺癌确诊过程,CT检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同时,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较于X线也要高一点。

CT检查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胸部CT,同时还能够检查全身的大血管结构及病变情况,在腹部、头颈部以及四肢的炎症、结核、肿瘤等方面的检查中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肿瘤方面,通过CT检查能够明确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在微小结构骨折诊断中,其观察效果也要高于X 线,因此部分骨折损伤在X线没有观察到的情况下,应该再次进行CT检查。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

评价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颅脑外伤,是导致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脑部损伤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被广泛应用于对急性颅脑损伤进行诊断。

研究表明,MRI在描绘软组织结构和脑部病变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脑部组织的解剖结构,对微小损伤和脑部炎症变化的检测也更加敏感。

而CT则能够提供较为快速的诊断结果,对于紧急情况下的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尤为重要。

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核磁共振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参考。

通过比较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优劣势,揭示两者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诊断优势和局限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颅脑损伤,探讨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诊断策略。

借此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使用方式和诊断标准,提高其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最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诊断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急性颅脑损伤概述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颅脑外伤,通常由于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

急性颅脑损伤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损伤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或头痛,重度损伤可能导致昏迷甚至生命危险。

急性颅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记忆障碍、言语困难等。

在初步评估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

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

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

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发表时间:2018-10-18T15:42:49.5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宋莉[导读] 目的探讨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江苏溧阳 213300【摘要】目的探讨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对象,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均接受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组影像检查的诊断检出率。

结果多层CT、MRI影像检查的椎间盘受累检出率、椎管受累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CT影像检查的死骨形成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及MRI检查,P<0.05。

结论对脊柱结核实施多层CT、MRI影像检查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脊柱结核;诊断脊柱结核为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疾病类型,其发生率约为骨关节结核总发生率的50-70%,属于主要骨关节结核类型。

脊柱结核患者的病程时间长,致残率较高,对其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需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提高疗效[1]。

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X线、多层CT、MRI影像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检出率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对象,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

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44.35±10.50)岁;患者病程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6.50±6.50)个月。

1.2方法1.2.1X线检查方法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摄正位,常规摄侧位片,结合患者实况,若怀疑伴有椎弓受累症状,则可增加摄双斜位片。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X线、 CT、 MRI 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癌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很多普通民众在听到癌症这两个字时往往都十分恐惧,而受到癌症时,很多医务人员也提醒人们需要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再进行早期的诊断方案时,很多人了解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并不详细。

很多人都知道,目前临床上选择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x线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但是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在针对不同癌症进行诊断时,所选择的诊断方式也有所不同。

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听起来非常可怕,而这种肿瘤确实在临床上也较为严重,在对颅内肿瘤进行诊断时,通常选择MRI诊断方案,这是由于常规MRI诊断能够较为敏感的检测出颅内肿瘤的病灶,并且能够确定患者的病变范围以及水肿真相,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诊断时,配合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明确患者颅内的肿瘤病变和非肿瘤病变,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颅内肿瘤类型,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来说有积极意义。

头颈部与五官肿瘤在对头颈部以及五官的肿瘤进行诊断时,目前临床上采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案,以CT诊断为主;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耳内耳等骨质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进行诊断时选择CT诊断效果较为良好,而在对甲状腺原发病变进行诊断时,选择超生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诊断结果,其余的临床肿瘤类型可以选择MRI诊断进行配合。

MRI诊断能够显示患者头颈部以及五官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能够有助于对患者头颈部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对于患者的病情定性诊断来说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诊断方式对于鼻咽癌以及其他部分的肿瘤能够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还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变范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误诊可能性。

乳腺肿瘤乳腺肿瘤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乳腺肿瘤所诊断的方式,我们在临床上也时常听闻,常见的肋靶检查其实就是开展乳房的x线摄影,这是一种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案,这种检测方案能够有助于筛查乳腺癌,对于一些无法触摸的乳腺癌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查结果。

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区别与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区别与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区别与选择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医学影像领域中常用的两种重要检查方法,它们在诊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MRI和CT都是通过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为临床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和病理变化信息,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来明确疾病的诊断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一、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含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它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射频脉冲波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射出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在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从而达到观察人体内的水分子在磁场中的响应情况,产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

MRI不仅可以清晰的还原解剖结构,还可以检测出各种异常改变,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由于MRI不使用放射线,对患者的辐射风险较低,尤其适用于对婴幼儿、孕妇等辐射敏感的人群进行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进行断层扫描,在由探测器接受透过的带有组织信息的X线,最后由计算机转换成肉眼可见的黑白影像,CT具有无创伤性、检查时间短、密度分辨率高和无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特别适用于头胸腹部等区域的外伤、肿瘤、感染等疾病。

综上所述,MRI和CT是医学领域中最常用的两种非侵入性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可为临床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和病理变化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它们的应用范围广,并且常常互为补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区别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两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它们在原理、应用范围和图像特点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1.原理不同MRI是通过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波对人体内的氢原子核进行激发,在利用氢原子核吸收、释放能量的特性获取组织信息,从而得到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它的软组织成像效果好;CT则是利用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衰减来获取信息,它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对于骨骼结构和肺部结构的成像效果较好。

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发布时间:2022-09-29T02:49:02.58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7期作者:刘关杰[导读] 目的观察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刘关杰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9摘要:目的观察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

方法分析3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结果。

结果 MRI可以发现结核性脑膜炎病理变化,可以给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结论使用MRI可以准确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颅内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症状很复杂,患者症状是发热、头痛和呕吐,还伴随肺结核,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对34结核性脑膜炎的MR表现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34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研究,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35±12.4)岁。

符合现代结核病标准,临床症状为:早期发热、头痛,逐渐会加重,还有恶心、呕吐和颈部强直,还存在意识障碍。

有6例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为腰椎结核,1例为皮肤结核,1例为泌尿系统结核。

1.2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采取MRI平扫检查和增强扫描。

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机,观察横断面、矢状面,3-5mm层厚,0.1-0.3mm。

对患者增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0.1-0.2ml/kg 造影剂,对27例患者重复MRI检查。

2结果2.1结核性脑膜炎的 MRI表现34例MRI平扫发现脑膜增厚18例。

34例患者增强检查显示脑膜便厚,脑膜增厚程度也不同。

本组患者脑膜病变位置在基底池、侧裂池,脑内病变多分布于皮质下区,以多发粟粒状病变居多(15/34)。

脑实质粟粒性结核病灶平扫T、WI等信号,T、WI是低信号。

粟粒性结核病灶直径在5mm以下,还有周围水肿情况,多发小结节出现增强。

3例患者出现脑部结核性脓肿,出现T、WI低信号,T、WI高信号。

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观察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定本院在本院接受诊断的颅内结核患者100例,研究时段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部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做鉴别诊断,评估临床诊断情况。

结果:10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由17例患者幕下小脑可观察到分散病灶,病灶大小为5mm-21mm,平均(13.65±1.21)mm,其中脑实质结核37例,占比37%,混合型颅内结核27例,占比27%,结核性脑膜炎36例,占比36%,全部患者中并发脑动脉炎12例,并发脑梗死3例,并发脑积水11例。

脑实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混合型颅内结核MRI表现特异性明显。

结论:在颅内结核诊断中,MRI为最有效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中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定向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并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颅内结核;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颅内结核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一种,可发于人体颅内任何部位,临床体征不明显,具体症状以颅内压升高为主,可单发或者多发,临床发病率不高,但是目前临床免疫抑制剂应用广泛,耐药结核菌增多,颅内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

针对颅内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为主,其中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特异性较高,但是在进行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结核杆菌检验时,检出率不高,且耗时较长,而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其中MRI优势明显,尤其增强扫描更利于疾病诊断[2]。

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颅内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MRI增强扫描诊断价值和鉴别价值进行探究,旨在为颅内结核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导,做出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定本院在本院接受诊断的颅内结核患者100例,研究时段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男57例,女43例,年龄15-58岁,平均(36.73±3.88)岁,全部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发热、头疼、脑膜刺激征等症状,23例患者还伴有盗汗、咳嗽、共济失调和走路不稳情况,92例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其中肺部结核89例,脊柱结核8例,肠结核3例,骨结核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目的 探讨 M RI、 CT 检查对颅内 结核 诊断的 优势 与限度 。 方法 36 例 经临 床确诊 的颅 内结 核患者 , CT 平扫 36 例 , 强化扫 描 33 例 , M RI 平扫 26 例 , 强化扫描 22 例 。 对比两种影像学检 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 出效果及各自优势 。 结果 CT 及 M R I 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但 M RI 强化扫描对于 脑底池病变 、 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 出率均比 CT 强化扫 描高 ( P < 0. 05) 。 而 CT 则可发 现颅内 异常钙 化 。 结 论 M RI 可以提高对 于脑底池病变 、 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 。 CT 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 关键词 : 结核 , 脑膜 ; 体层摄影术 , X 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 R5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583X( 2009) 17 1492 03
异常钙化 3( 9. 1) 0 -
= 1. 391, P > 0. 05) 。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颅内结核病变的检出结果 ( 例 )
检查方法 CT 平扫 CT 强化 M RI 平扫 M RI 强化 合计 肉芽肿型 11 11 9 9 40 干酪样型 13 13 9 8 43 脑膜炎型 5 5 4 4 18 粟粒型 2 1 1 0 4 无异常发现 5 3 3 1 12 合计 36 33 26 22 117
[ 1]
120 mAs, 扫描层厚为 5~ 10 mm, 范 围自眶耳线向 上。增强扫描 33 例, 增强扫描应用造影剂为欧乃派 克 ( 50 m l) 。造影剂注入速率为 2 ml/ s, 注入造影剂 后即刻行头颅普 通扫 描。观 察病 变的 强化 效应改 变。扫描用时约 1 分钟, 未进行延时扫描。 1. 3 M RI 检查方法 平扫 26 例, 应用超导型 1. 5T M R 扫描仪( GE Sig na H orizo n) 。行自旋回波 ( spin echo, SE) 脉冲序列扫描 , 获取头颅横断、 矢状和冠 状面 T 1 WI, 重复时间 430 ms, 回波时间 15 ms; 快速 自旋回波 ( f ast spin echo, FSE) 脉冲序列扫描 , 头颅 横断面、 矢状 面和冠状 面 T 2 WI, T R 3 800 m s, T E 90 m s。 T 1 WI 与 T 2 WI 层 厚 均 为 6 mm , 层 间 距 1. 5 mm 。强化 22 例 , 经静脉注射 钆喷酸葡胺 ( Gd DT P A, 0. 2 m l/ kg) 后行 T 1 WI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 入速率为 1 m l/ s, 造影剂注入后行 T 1 WI 扫描, 扫描 时间约 5 分钟, 未进行延时扫描。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 0统计软件处理数 据 , 率的比较采用
MRI and 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tubercular nodus
ZH A O Bo, HA N Yue, Y A N G L ian hai, ZH A N G Y e rong , G AO Ha i tao Dep ar tment of M RI , the Second H osp ital of T ianj ing M edical Univers ity , Tianj ing 300211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evaluate CT and M RI in diag no sis of intr acranial tuber cula r nodus. Methods T hirty six patients w ith clinically and patho log ical pr oved intracranial tuber cula r no dus wer e studied. Fo r the patients, 36 w ere examined with plain CT and 33 w ith co ntr ast enhanced CT . And 26 w ere ex amined with M RI and 22 w ith G d DT PA co nt rast enhanced. Resul ts CT and enhanced M R I bo th hav e a high sensitiv ity . M R I is g ood fo r cister nal obliterat ion and mening eal abno rmal enhancement , cranial vascular and ner ve complication( P < 0. 05) . CT has a hig h sensitivity for abnor mal intr acranial calcification. Con clusion Intracranial tubercular nodus has differ ent imaging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patholog ical period. MRI is good for the skull disease, the cer ebral infar c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ening es but CT is g ood for calcification. KEY WORDS: tuber culosis, mening ea l; t omog raphy, X ray computed; mag net ic resonance imag ing
2. 2 不同影像表 现的检出 结果
CT 强化扫描 和
MRI 强化扫描在脑池狭窄、 脑膜异常强化及脑梗死 3 种主要病变的检出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 两种检 查方法对 3 种病变的检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或 < 0. 01) 。另外 , 在 CT 检查 中发现颅 内异常钙化 3 例, 但 M RI 检查未发现异常钙化。结 果见表 2。
织分辨率, 对于 位置特殊或体积较小的病变可以清 晰显示 , 相比 CT 可以早期发现病变, 提高病变的检 出率。 CT 扫描对钙化显示具有明显优势 , 在颅内结核 结节病变中有一类为干酪样结 核病变, 这类病变可 分为未成熟性结节和成熟性结节。未成熟结核结节 的初期表现, 为增生性结核 结节。成熟结核结节包 括干酪性伴实性中心结核瘤和干酪性伴液性中心结 核瘤。该型典型结核瘤在 CT 上呈环状或蛋壳状钙 化 , 同时伴有病灶周围水肿。对于这类伴有钙化的 病变 CT 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的钙化部位及周围脑 组织的情况 , 而 MRI 检查, 对于钙化 的显示则明显 不足。在本组病例中, CT 对颅内异常钙化检出为 3 例 , 但 MRI 却无阳性发现。 CT 对钙化的显示明显 优于 MRI 。根据 CT 及 M RI 各自的 影像学表现不 难看出 , 对于未成熟结核瘤结核结节, MRI 可以清晰 显示病变, 而且对于周围结构的显示也更清晰 ; 对于 成熟性结核瘤, CT 则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的钙化程
1492
! 临床荟萃∀
2009 年 9 月 5 日 第 24 卷 第 17 期
Clini cal Focu s, September 5, 2009, V ol 24, N o. 17
论著
核磁共振及 X 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对 颅内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赵 博, 韩 悦, 杨连海 , 张业荣 , 高海涛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核磁室 , 天津 300211)
2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颅内结核结节的重要辅助检 查手段之一 , 以往主要是行头颅 CT 平扫和强化扫描 检查进行诊断。目前 , MRI 已经广泛应用于影像诊 断领域 , 通过本 组病例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 出效果 ,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各自的优势。 CT 及 M RI 检查对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 本 组病例中 CT 平扫及强化扫描对病变的检出率分别 为 86. 1% 和 90. 9% , MRI 平扫及强化的检出率分别 为 88. 5% 和95. 5% , 这与文献报道的检出率接近[ 9] 。 经统计学检验,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 说两种检查 方法均可 以有效 的发现 颅内的 异常病 变。CT 检查具有检查时间短 , 方便快捷的特点 ; 而 M RI 检查则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 受干扰的因素也更 多。所以, 作为病 变的初次检查或筛查应首先应用 CT 检查。 M RI 强化扫描对结核引起的多种颅脑病变的检 出效果较高 , 分别对本组病例脑池狭窄、 脑膜异常强 化及脑梗死 3 种病变的结 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M RI 强化扫描对病变的检出效果均要好于 CT 强化 扫描。对脑池狭窄 CT 强化的检出率为21. 2% , M RI 强化扫描的检出率为 59. 1% ; 对脑膜异常强化 CT 检 出率为 30. 3% , MRI 为 68. 2% ; 对脑梗死 CT 强化的 检出率为27. 3% , M RI 强化为 45. 5% 。 MRI 强化扫 描对疾病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 CT 强化扫描。我们 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 M RI 具有较高的软组
2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
!临床荟萃∀
2009 年 9 月 5 日 第 24 卷 第 17 期
Clin ical Focu s, Sept ember 5, 2009, V ol 24, N o. 17
1493
学意义。 2 结 果 2. 1 结核病变的检出结果 4 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的 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T 平扫及强 化扫描对 病变的检出 率分别为 86. 1% ( 31/ 36) 和 90. 9% ( 30/ 33) , MRI 平扫及强 化的检出 率分别 为 88. 5% ( 23/ 26) 和 95. 5% ( 21/ 22) 。其中 , 在 MRI 强化扫描中, 有 1 例患者未见到结核病变。该患者为临床诊断颅内结 核, 经治疗后复查 MRI 检查 , 但检查中未见到明显的 , 颅内结核的发 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 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部分病 例临床表现与一 般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 , 对诊断有 一定的困难。以往的影像学诊断主要通过 CT 检查, 但特异性较差 。分析我院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的 CT 及 MRI 影像表现, 结合文献对两种影 像学检查 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的优势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我院 2005 年 1 月至 2008 年 5 月经 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 36 例。其中男 22 例 , 女 14 例, 年龄 14~ 70 岁, 平均 ( 53. 0 3. 9) 岁 , 发病 10 天至 3 年。主要临床症状 : 发热、 头痛、 呕吐、 颈部强 直, 脑膜刺激症及颅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示: 蛋白 含量增加, 葡萄糖降低 , 氯化物含量降低或正常 , 白 细胞增多 , 以单核或淋巴细胞为主。根据临床表现、 脑脊液生化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等确定诊断。 1. 2 CT 检查方法 平扫 36 例, 应用 Picker 6000 型全身螺旋 CT 扫描仪行横断面轴位扫描 , 320 k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