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1、动力髋镙钉(DHS)

动力髋镙钉(DHS)--优点:

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

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

3、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

4、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具有动静加压作用。

动力髋镙钉(DHS)--缺点

1、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或高分子托外固定;

2、术中术中骨膜损伤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有报道认为头颈部骨质因固定螺钉较粗致骨缺损较大,影响头颈部血运循环,拆除内固定后易导致骨折发生。

3、固定时需要在粗隆下开槽,绞刀损伤骨质较大,其头颈固定螺钉粗大,直径约为15mm,故不能多次开道,以免头颈钉固定不起作用,内固定失败。

4、其颈干角固定为130度或135度,无法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

颈干角进行调整。

2、动力髁镙钉(DCS)

动力髁镙钉(DCS)--优点:

1、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

2、动力加压拉力螺钉与钢板呈近直角,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应力分散,固定异常牢固。

3、DCS螺钉骨折处数量稍多,增加了牢固性,骨折区可桥接固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

PFN固定--优点:

1、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amma钉粗大的尾端--17mm);

2、PF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该病的治疗方法总体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完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千差万别,本文对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多由跌倒引起,老年人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病死率较高。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材质的不断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逐渐提高,IFF 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目前IFF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千差万别。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IFF的治疗作简要阐述。

1 保守治疗

对于IFF,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牵引,牵引治疗简单、实用。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IFF,是本病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适用于一般情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拒绝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伴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相对手术治疗,对于骨折处周围的血运损伤较小,但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重了护理工作,期间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IFF,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手术治疗[2]。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7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较常用的有解剖钢板与LISS解剖钢板、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动力髁螺钉等七种方法,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七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动力髋螺钉

动力髋螺钉的优点表现4个方面:(1)在股骨头内部的固定作用较强,即便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2)套筒内的滑行机制能有效避免动力髋螺钉穿透髋臼或者股骨头,可将负重力传导至骨;(3)动力髋螺钉采用的动力滑行装置可以确保骨折复位嵌紧,避免出现骨折处不愈合的情况;(4)动力髋螺钉在滑动以及加压的双重作用下,可以起到动静加压的效果。

缺点为:(1)抗旋性能略差,患者术后需要采用高分子托进行外固定或者穿钉子鞋;(2)动力髋螺钉手术过程对于患者骨膜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需要广泛的剥离软组织,对骨折处血供造成破坏。相关研究认为动力髋螺钉可导致骨缺损偏大,会影响血运循环,内固定超出以后会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3)动力髋螺钉颈干角一般为130°或者150°,不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自由调整。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优点为:(1)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增加了1枚防旋螺钉,患者股骨颈部内由2枚螺钉承载,可以显著提升抗疲劳性能;(2)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手术过程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3)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孔距离主钉远端相对较远,可以有效避免骨干应力过度集中;(4)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近端存在约6°外倾角,因此外翻角度略小,牵引时可不必进行强内收。

缺点为:(1)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采用的长度较大、弧度较大的髓内钉,对股骨干过于前弓的患者不适用;(2)手术所使用的器械比较昂贵,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同时手术过程对于医生的要求较高。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手术愈后优82例,良28例,一般7例,差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小切口DHS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下肢骨折,该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牵引等非手术治疗需长期卧床,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泌尿系感染等,老年人病死率高达15%~20%[1],且骨折畸形愈合多,故公认应早期内固定[2]。我科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52~82岁,平均68.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6例,Ⅱ型76例,Ⅲ型8例;致伤原因:跌倒摔伤108例、车祸8例;合并疾病:冠心病42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呼吸道疾病2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消毒铺巾,透视下确认动力髋钢板及套筒位置(在皮外),于套筒中央位置经皮向股骨颈内打入1根导针,使导针尖端进入髋臼骨质,导针与股骨干长轴夹角为135°,且达股骨头下0.5cm。沿导针取3-4cm切口,测量进入导针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备用,扩孔和攻丝,拧入选好的髋螺钉,拔出导针,用骨膜起子在此切口向下建立隧道(不剥离骨膜),放置135°套筒钢板并与髋螺钉钉尾连接加压固定,然后根据钢板长度在切口下方间隔约2cm处行1-3cm切口,拧人皮质骨螺钉,关闭切口。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00)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56-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区域的骨折,通常也称为转子间骨折或

转子部骨折,老年人多发,多与骨质疏松有关。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股骨粗隆

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成功的手术治疗不仅能降低

患者致残率和死亡风险,而且有助于减轻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内固定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内固定又可根据固定方

法分为髓外钉板系统与髓内固定装置[1],髓外钉板系统有Jewett钉、麦氏鹅头钉、角度钢板、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经皮加压钢板(PCCP)、锁定加压钢板(LCP);髓内固定系统有Ender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交锁拉力髓内钉系统(Inter Tan)。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物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手术方法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目前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方法很多,按照骨折线的方向、粉碎程度及稳定性分型,主

要分类方法有Evens分型、Evens-Jensen分型和A0分型[2],其中是Evens分型和AO分型最

为常用,两种分型方法能比较充分地判定骨折的稳定性。

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又被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IFF多发于老年患者,流病学统计显示,IFF占髋部骨折36%,占全身骨折的3.51%。随着我国人的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IFF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由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疗效的要求不断提高,IFF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完善。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是IFF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将骨折准确复位、坚强固定并尽早下地活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FF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材料,旨在为临床更好地治疗IFF提供参考。

01外固定支架固定

外固定支架治疗IFF常采用闭合复位方法,因此对骨折局部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以及创伤小等优点。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半侵入的弹性外固定法,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可认为是治疗IFF的微创手术。徐先纯等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IFF的力学特点,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力学依据。丛波等比较了外固定支架与Intertan髓内针治疗IFF的临床效果,认为外固定支架更适合合并内科疾病等手术风险较大的老年患者的骨折治疗中。髋关节横向弯矩产生的剪应力使IFF出现内翻短缩愈合,外固定将两根螺纹钉一同钉在股骨颈内,可以更好地控制剪应力,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骨折分离和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因此外固定支架治疗多用于髋部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等IFF,亦可用于反转子间粉碎的Evans-JensenⅤ型骨折。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若外固定支架护理不当,容易引起针孔感染,甚至造成骨感染。并且对于康复期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对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造成的影响较大,骨折愈合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差。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方法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方法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方法

股骨粗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面将详细介绍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常见方法。

1. 开放性还是闭合性手术

在确定手术方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骨折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闭合性骨折是指皮肤未受伤的骨折,而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伴有皮肤损伤。对于闭合性骨折,通常可以选择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手术;而对于开放性骨折,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感染风险,通常需要进行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2. 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闭合复位是指在不打开皮肤的情况下将骨折复位成正常的位置。在进行闭合复位前,医生通常会对骨折部位进行X光检查以确保骨折位置准确。复位后,医生会使用内固定物如金属板、螺钉或钢丝将骨折部位固定,以促进愈合和恢复。内固定手术通常通过小切口进行,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3. 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对于开放性骨折,由于皮肤损伤和可能的软组织损伤,通常需要进行开放复位手术。开放复位手术需要通过手术切口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并进行复位和内固定。在手术前,医生会对软组织损伤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软组织修复。开放复位手术通常风险较高,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4. 关节置换手术

对于一些复杂的股骨粗隆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口将受损的关节表面进行置换,以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和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生的指导。

除了上述常见的手术方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股骨粗隆骨折,如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其他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其他特殊的手术方法,如针对性骨折固定术、骨转移术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简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通常由于跌倒或其他外力导致。这种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75岁

主诉:右侧臀部疼痛、活动受限

既往病史:

1.高血压:10年,口服降压药物控制

2.冠心病:5年,口服硝酸甘油缓解

3.脑梗死史:2年,恢复良好

4.右侧股骨颈部骨折史:1年前曾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体格检查:

1.神志清楚、语言流畅

2.右侧臀部明显肿胀、压痛明显

3.右下肢活动受限、无法承重行走

影像学检查:

1.X线片显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方案

1.手术方式: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2.手术时间:明天上午8点

3.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4.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5.手术后康复:禁止承重行走,需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风险评估

1.年龄较大,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

2.曾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难度和风险有影响。

3.患者合作意愿良好,家属配合积极。

围手术期管理

1.预防感染: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纠正不平衡状态。

3.减轻焦虑: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注意安全: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围手术期管理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速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2009年03月04日电力医院骨科

股骨近端解剖

定义: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小转子)下缘之间的骨折。

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美国每年发生超过25万例髋部骨折,总的的治疗费用估计超过80亿美元,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1/2,我国统计股骨粗隆间骨折患病年龄平均为70岁,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较多,病死率为15~20%。

股骨粗隆部有许多肌肉附着,所以局部的血液供给丰富,加以骨折的接触面积大,因此,骨折后愈合连接一般不成问题。主要问题是有发生髋内翻的趋势,形成畸形连接,造成跛行,并由于承重线的改变,可能在后期引起患肢创伤性关节炎。

病因及危险因素:

1.直接暴力:大粗隆受到直接打击。

2.间接暴力: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

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本身不是单独的危险因素,但绝经后妇女增加

锻炼、激素替代治疗并摄入足够的钙质能够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分类及分型:

1.按骨折线方向分型:此分型目的在于表示其稳定性。

(1)顺粗隆间线型(骨折),即骨折线由大粗隆向内下至小粗隆,其走行与粗隆间线平行,称为稳定型。

(2)逆粗隆间线型(骨折):即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方向内上达小粗隆的上方,称为不稳定型。有时骨折线难以分辨走向,呈粉碎骨折,其稳定性亦差。

临床实践表现,以骨折的原始状态来判断其稳定性似乎更为重要。凡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因此,骨折的稳定性似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进展

所采 用 , 但其缺点是手术创 口较大 , 骨折剥离面 积大 , 易 影 响血运 , 应力遮挡效应 明显等 , 负重后 容易造 成钢 板松动 、 折断 , 进 而导致髋 内翻畸形 。 1 . 2 动力髁螺钉板 系统 ( D C S ) 又名动力髁 螺钉板系统 , 其设计角度为 9 5 。 , 作 用特 点是将 动力髁 螺钉 板从 大粗 隆
人工关节置换 , 患者 可尽 早下 床活 动 , 更 是避 免 了坠积性 肺炎 、 髋 内翻等并发症 发生 。 ’ , 尤 其适用 于高龄属 不稳 定的粉碎粗隆间骨折 。作 者经查 阅资料发 现 , J a m e s P .等 人通过实施人工关节 置换术成 功治疗 I F F患者 1 0 2例 , 优
钉置入 困难 , 以及 股骨 颈 内的螺钉 钻孔 直径 较大 , 骨 量丢
内固定技术 的进步 , 多数学者均 以手术 疗法治疗 股骨粗 隆
间的骨折 。临床 上 主要采 用外 固定 架手 术 与 内固定两 种 方法治疗股骨 粗 隆间 骨折 。外 固定 主要 通过 外 固定架 进 行 固定 ; 内固定分为钢板 内固定 及髓腔 内固定 。钢 板 内 固定器械 主要 包括 解剖 钢板 、 D H S 、 D C S ; 髓 腔 内固定器 械 主要包括 G a m m a钉 、 P F N 、 P F N A、 人 工 关节 置换 。每种 固 定方法各有优 缺点 , 术 前应根 据患者 的骨折 类 型 、 移 位情 况、 患者年龄 和全 身情况 , 分别 采取适 当的治疗 方 法。 目

手术讲解模板: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股骨粗隆部骨 折固定术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 术
科室:骨科 部位:股骨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麻醉: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也可选择全麻。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适应证: 1.对某些不稳定或不易重定的粗隆下骨折, 可采用切开重定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适应证: 2.对移位较多的不稳定骨折如病人年龄偏 大,不能忍受长时间骨牵引治疗者。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手术禁忌: 1.有严重心、肺、肝、肾病和糖尿病患者。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手术禁忌: 2.全身有潜在感染病源者。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术前准备: 髓内针要合适。其长度为骨结节至面上方 3cm左右,其粗细以能通过髓腔狭窄部为 宜。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术后护理: 术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吃鸡蛋和 肉类含有这个蛋白质高的食物为主。
谢谢!
源自文库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手术步骤: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管年龄大小均能愈合, 采用切开重定内固定术可以缩短卧床时间, 减少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即使 老年病人有的学者也主张切开重定内固定, 据统计其死亡率并发症较卧床骨牵引要减 少,故目前此手术有增多之趋势。
手术资料: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栓形成。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 时发现和处理骨折不愈
合等并发症。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术前准备与教育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了 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进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好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术前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手术 过程、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解 答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详细描述
内固定手术是通过在骨折部位植入金属螺丝、钢板等内固定器材,以固定骨折并 促进愈合。该手术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地恢复骨骼结构 和功能,使患者早期恢复活动能力。
外固定手术
总结词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合并感染的情况,操作简单。
详细描述
外固定手术是通过在骨折部位外部固定针、支架等器材,以稳定骨折并促进愈合。该手术方法适用于开放性骨折 或骨折合并感染的情况,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促进骨骼愈合。
骨折不愈合
由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较差 ,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
愈合。
关节僵硬
术后关节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关 节僵硬,影响关节功能。
并发症预防措施
严格手术室消毒
早期功能锻炼
抗凝治疗
定期复查
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

效果,包括内固定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复位加内固定术。方法:择取2021

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1组接受内固定术,2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3组接受骨折复位加内固定术。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

合时间和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1组的平均手术时间

为90分钟,2组为120分钟,3组为150分钟。在术后并发症方面,1组的并发

症发生率为20%,2组为10%,3组为1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1组的平均愈

合时间为12周,2组为16周,3组为14周。在功能恢复方面,2组的功能恢复

最好,1组次之,3组最差。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

间骨折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低的并发症发

生率和较好的功能恢复。内固定术和骨折复位加内固定术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在功能恢复方面稍逊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全

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性股骨颈;临床效果;不同手术方法

引言: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由于

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素,使得骨折愈合难度较大,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坏死等[1]。因此,对于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一直是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步骤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步骤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步骤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步骤如下:

1.患者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

2.麻醉:手术麻醉一般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3.切口选择:切口一般选择自股骨大转子上2到3厘米,向下外做直切口,一直到大转子的下方10厘米左右。

4.显露骨折部位: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阔筋膜,显露股外侧肌,切开股外侧肌,骨膜下剥离,显露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

5.骨折复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

6.内固定:根据所选的内固定器械,如钢板、髓内钉等,植入内固定器械。

7.冲洗缝合:如果骨折稳定,进行冲洗缝合。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步骤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手术习惯而有所不同。此外,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综述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骨折出现

率不断升高,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升高。其保守治疗时间过长,并

发症较多,病死率高。因此,现在临床上多选择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综述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

骨粗隆间骨折的机率呈上升趋势。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固定

材料也不断被开发及应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技术也得到持续改进,治疗效果

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下肢缩短畸形、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

2外固定支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

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粗隆间骨折患者,陈丹华

等和李国辉等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认为,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可减少并发症,效果满意。孙贵耀等认为,组合式外固

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

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智春

升等认为,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且合并有内科疾病不能耐受较大内固定手

术者及Evans I、Ⅱ、Ⅲ型骨折。研究认为,外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固定空间范围广,无需特殊的器械设备,但外固定易出现针道松动、滑钉,所以

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PCCP(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CCP治疗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36例获随访,骨折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CCP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微创PCCP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多发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分为牵引治疗和手术治疗[1]。2009年6月~2011年3月应用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发病年龄70~92岁,平均80.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3例,31-A2型20例,31-A3型3例。

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入院后给予患侧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及抗炎消肿镇痛对症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处理合并的基础疾病,正确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争取尽早手术,术前0.5小时应用抗生素。②手术方法:术中根据病情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安置患者于骨科牵引手术床,牵引闭合复位,C型臂下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患侧臀下垫枕,通过定位器确定第一个切口的位置,大致在股骨大粗隆部位作一长约2~3cm切口,沿着股外侧肌下面和骨膜上间隙插入钢板,紧贴股骨外侧,另作一长约2~3cm切口,插入经皮骨钩将PCCP钢板固定于股骨上。后钻入第1支导针,并调整导针位置至满意为止,使其位于股骨颈远端皮质上4~5mm,螺钉尖端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7mm。测量颈部螺钉的长度,通过引导套筒钻出的钉道,将颈部螺钉和套筒沿着导针指引的方向拧入。取出主套筒,通过第2个切口安放3枚骨干螺钉进行固定。先安放远端和近端螺钉,中间螺钉一般在去除固定钳后安放。按相同方法安放第2枚股骨颈螺钉,最后用C臂机透视正侧位固定满意。③术后处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4天,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练习,术后第3天CPM训练,检查骨折稳定性,1周后行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1个月后允许逐渐负重。术后3~4个月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6-05-24T16:14:33.5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张青元

[导读] 绛县人民医院骨科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绛县人民医院骨科山西运城 043600)

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DHS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PFN内固定,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PFN组和Gamma钉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都优于DHS组;PFN组优良率为97.22%,高于其他两组,而且无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以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2%,大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很多合并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肺部疾病等,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今年来由于医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日新月异,手术治疗逐渐取代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应用器械也较多,各有优缺点,应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器械和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8名2012年3月-201年3月由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三种手术治疗方式,并跟踪观察,其中有58名男性,5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7±1.3)岁。其中有74名患者由于平地滑倒而骨折,13名位高处坠落,21名为车祸伤。有32名患者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以及脑性瘫痪等老年性疾病,所占比例为34%。根据Evans对粗隆间骨折进行分析,16名患者为Ⅰ型,21名患者为Ⅱ型,41名患者为Ⅲ型,26名患者为Ⅳ型。

1.2手术方法

DHS组:在髋关节外侧做一切口,暴露上段股骨的外侧皮质,进行闭合复位。应用X线机观察骨折部位,将导向针打入股骨颈内,扩髓攻丝,然后安装加压螺纹钉,以及固定螺纹钉对钢板进行固定。PFN组:做切口并暴露外侧皮质,复位后安装钢板,但是其钢板角度、滑槽钉较DHS小,故其钉入股骨颈内的导向针进入点要高2cm。Gamma钉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15°,采用股骨大粗隆近侧入路,钝性分离臀中肌达股骨大粗隆顶点,在C型臂透视下行骨折复位后,在髋内收位置入Gamma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及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判定

采用Haa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价进行术后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为中,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2.1三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的记录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DHS组的术中出血量高于其他两组,DHS组的手术时间也明显长与其他两组。

2.2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为86.11%;PFN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4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2%;Gamma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2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为94.44%。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DHS组例分髋内翻,1例螺钉穿出股骨颈,1例伤肢短缩,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Gamma钉组术后并发2例股骨粗隆间再骨折,1例髋内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PFN组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最合适的内置物并正确的置入及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是股骨间粗隆骨折获得最佳治疗结果的必要条件。使用DHS 作为内固定材料可导致髋内翻,螺钉松动、脱落、甚至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已较少使用。

Gamma钉由于采用髓内固定,使负重轴内移,力臂缩短,弯距变小,且远端锁钉具有抗旋转和抗短缩作用,因此能承载较大负荷,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Gamma钉对股骨转子周围的粉碎骨折,大转子及股骨颈基部内侧皮质不完整,髓内钉在近端髓腔内不稳定,且拉力螺钉在骨折部位进钉,术后骨折部位固定不完全,部分大转子冠状面骨折Gamma钉使骨折端移位增大或固定不完全,稳定性欠佳。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稳定地固定股骨头和股骨颈,可有效控制骨折端的吸收和塌陷。PFNA与髋动力带锁钢板相比较,缩短了近折端的力臂,能很好地控制轴向和旋转移位,增加了稳定性,可分担负荷,允许早期负重,置入内固定物所需切口很小。但术中操作需要反复多次调整髓内钉的深度及方向,才能获得最理想的内固定物的置入。

参考文献

[1]杨光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326-327.

[2]任周奎,吕应文,余定华,于金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J].创伤外科杂志,2011,02:111-113.

[3]胡运生,李文海,郑联合,张勇,马保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10例原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02:185-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