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阳(清)升?火↓南夏热
中气?↑木土→ 金↓东中西春温?土?秋凉
阴(浊)降?水↙北冬寒
?
火(升炎) 心(火)
木(发散) 土(濡湿) 金(收敛) ↑肝(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金)↓水(降润) [血/营] 肾(水) [气/卫]
?
心(丁火) 小肠(丙火) 神(心)
胆(甲木) 肝(乙木) 脾(己土) 胃(戊土) 肺(辛金) 大肠(庚金) 魂(肝) 魄(肺)
肾(癸水) 膀胱(壬水) 精(肾)
?
五脏/藏:肝、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五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
爪、
色、
唇、
毛、
发?
五官/窍:目、
舌、
口、
鼻、
耳?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肝):青、赤、黄、
白、
黑?
五臭(心):臊、焦、香、
腥、
腐?
五味(脾):酸、苦、甘、
辛、
咸?
五声(肺):呼、笑/言、歌、哭、
呻?
五液(肾):泣/泪、汗、涎、涕、
唾?
五气:
风、
热、
湿、
燥、
寒?
五志:
怒、
喜、
思/忧、悲、
恐?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角、徵、宫、商、羽
?
原文地址:作者:
五脏六腑位置图
?
?
?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经图解
手足三阴三阳经图解
手足三阴三阳经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怎么巡行,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一直搞不清。今天试着说一说,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一起探讨。
背为阳,腹为阴。阳光照射多的为阳,照射少的为阴。我们就以阳光从背后照射过来为准。
督脉,至阳之经。
任脉,至阴之经。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
三阴三阳经,就是比照督脉和任脉,把阴阳之气再细等分,更明细化。
先从足来看。
阳气最多的,足太阳。
腿的正后部。阳气最多,足太阳。稍稍向腿外侧旋转,足少阳。阳气有所减少,阳中有阴,少阳。
腿的外侧,阳光照射的变少了,足少阳。继续旋转到腿前面,就是足阳明。
阳明,阳气的尽头。我们看已经到了人本的正面,阳光几乎照射不到。再旋转,就是足太阴。
太阴,阴气之最,阴气最多。继续旋转,阴气开始减少,厥阴,阴气减少。
我们看继续旋转,已经旋转到腿内侧。快旋转到了腿后方。快接近阳光了。阴气比太阴少。继续旋转,就快要到正后方了,也就是足少阴。少阴,阴中有阳,阳气快要初升。
足少阴,阴中有阳,再旋转就到了正后方,足太阳。
再来看手。也是先从手太阳看。手太阳在哪?对了,一定是最靠近背部,接受阳光最多的后面。
为什么从小指开始呢?这张图是为了大家看方便,把人体的胳膊打开了。平时正常情况下,两臂自然下垂时,小指那一侧就类似于腿的正后方,是正对着背部的太阳的。所以是手太阳。
继续向外侧旋转,阳光减少,就是手少阳。
起于中指。自然下垂时,就处在外侧。比照足少阳就很容易理解。继续旋转,阳到了尽头,阳明。
想象一下自然下垂时,手阳明经是不是几乎照射不到阳光?阳气到了尽头?继续旋转,就照不到太阳了。于是就是手太阴。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首见于《黄帝明堂经》,部位在“内踝上八寸”;其中“三阴”指足太阴---三阴交,在宋本《千金》中作足太阴交;六朝前,“足太阴”位置“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中”《医心》;六朝后,三阴交部位,除《千金》《圣惠》等书引文中作“八寸”外,所有文献均作“三寸”;六朝后,足太阴部位移至“内踝上三寸”---十二经脉穴中唯一过于手足腕踝关节;混淆源头:《灵枢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后世医家多理解为内踝上三寸,从而引起“足太阴”穴部位改变;六朝时,足太阴与三阴交并未混淆;六朝后,三阴交(足太阴交)与足太阴相混;至《千金翼》中“足太阴穴在内踝上一夫,一名三阴交。”至此彻底混淆;宋以后,为了避免混淆,像“足太阴”这样的腧穴名不再使用,而将内踝上三寸处成为“三阴交”,但其主治症仍沿用“内踝上八寸”之“三阴交”穴主治症,并非“足太阴”主症;自唐代,“三阴交”之“三阴”已被理解成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从而被视为三阴经交会穴,一直沿袭至今。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穴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都四五十岁的人了,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经常在家开Party,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经常伤害脾,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三阴三阳之离合
三阴三阳之离合
三阴三阳之离合
一、名家注释
分而言之为离,阴阳各有其经
并而言之为合,表里同归一气
此言阴阳,经之阴阳
阳表阴里,谓之离
一阴一阳相偶,谓之合
异者为离
同者为合
离则有三,合则为一
从三而十百千万,皆离也
三阳归于一阳
三阴归于一阴
皆合也
二、何为离合
离,明也,散也
合,合口也
离合
既可以是,三阳之间的离合
也可以是,三阴之间的离合
也可以是,阴阳之间的离合
离为“阳化气”
合为“阴成形”
离为南,合为北
三阳与三阴之间的
离合关系,表现为:
开阖枢
阴阳之间的离合则表现为:
“阳化气”,“阴成形”或
“精化气”,“气生形”
开散为离
闭藏为合
三阴三阳之离合
以及阴阳之离合
即阴阳相互转化
的运动循环过程
这里要解释,“合”与“阖”的区别该篇经文中,出现两个合(阖)字把这两个字,解释为同意,不准确“合”
合口
这个动作
上下相合
即与离相对应
彼此上下关系
可理解为
南北关系
太阳
的年视运动
为南北运行
离合关系,可以视为:
太阳的年视运动方向
“阖”
门的开阖
这个动作
左右运动
阖与开相对
是东西方向
的开阖关系
由于是
东西之间的开阖
所以由枢来控制
这不同于
南北离合
南北离合是
由于太阳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运动
没有“枢”的概念
只有“至”的概念
即冬至与夏至
由于太阳的
日视运动方向
是东升西落
因此,开阖枢
这种运动形式
也可以视为太阳
的日视运动方向
三阴三阳之离合
也可以理解而为:
太阳在做着一天中的
从东到西的开阖运动
同时也做着一年中的
从南到北的离合运动
合者,合口也,上下运动阖者,门扇也,左右运动阴阳之离合即:
阴阳上下南北
之升降
三阴、三阳之开阖枢即:阴、阳左右东西之出入三
三阳三阴的位置关系
六经皮部示意图
六经⽪部⽰意图
太阳⽪部“关枢”
太阳是三阳之“关”,主⼀⾝之表,统营卫⽽应⽪⽑,是卫外屏障,为诸经之藩篱,所属⽪部
称“关枢”。阳⽓卫外⽽为固,外邪侵犯⼈体,太阳经⾸先受病。《灵枢·百病始⽣》说:“是故虚邪之中⼈也,始于⽪肤,⽪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发⼊……”外邪束表,正⽓向外抗邪,于是出现恶寒发热,故脉应之为浮。⾜太阳经脉从头⾛⾜,⾏于⼈体的背部,卫⽓郁阻,经络之⽓不畅,则头项强痛;外邪初袭,卫阳被遏,则见恶寒;正⽓抗邪,邪正交争,则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都是太阳病的病理反映,因病位在表,故称为表证。由于感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所以同是太阳病,⼜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以及恶寒、发热、头⾝疼痛、⽆汗⽽喘、脉浮紧等不同证候。因腠理⽪⽑之关枢失调,邪⽓因⼊,故善治者治⽪⽑,治疗当以解表。
阳明⽪部“害蜚”
阳明为阳⽓亢盛,是三阳之“阖”。多⽓多⾎,⽓⾎旺盛,为五脏六腑之海。所属⽪部称“害蜚”,蜚即阳⽓飞扬的意思。外感病过程中,阳明病是阳⽓偏亢,邪热最盛的阶段。邪热⼊⾥,症见⾝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为阳明热证。邪热亢盛,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燥热实积结聚肠腑为阳明腑证。《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热实证聚合到阳明,阖病的症状表现如柯韵伯所说:“阳明为阖,故阳明必以阖病为主,不⼤便因阖也,不⼩便亦阖也,不能⾷,⾷难⽤饱,初欲⾷,反不能⾷皆阖也。⾃汗盗汗表开⽽⾥阖也,反⽆汗内外皆阖也”。治疗当以清下实热,保存津液为主。
少阳⽪部“枢持” 少阳是三阳之“枢”,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职司升降和运转,可出可⼊如枢机,所属⽪部称“枢持”。少阳病⼤多见于太阳转阳明的过渡阶段,其病变属半表半⾥证,病机为枢机不利,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烦喜呕”等症,治宜和解枢机。
三阴三阳开合枢,揭开千年谜雾,上下合集
三阴三阳开合枢,揭开千年谜雾,上下合集
中医已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需保护传承发扬,但是中医方面著作浩如烟海,有精华有糟粕,作为医经始祖,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也有不少理不清查不明的千古疑案,阴阳离合论中的开合枢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两千年来困住了不少杏林高手,医坛名宿,隋时名医杨素也是理论不清,直截把开合枢改成关合枢,医理幽深,探求真理着实不易。
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为枢,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为枢。区区两句话,阐述了阴阳变幻之理。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其实还是一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也是一阴,三阴三阳只是讲述了阴阳在不同时空存在的三种不同状态而已。通俗讲阴阳就是万物的开关而已。
大道至简,万物一理,古人察天地,观万物,穷其源。由结绳记事,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出焉,是上万年的经验积累。由于古人识字率不高,又有极少数人掌握,心法秘笈口口相授,某种原因中断后,中医中最重要的开合枢理论只有文字记载,而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了,这才有不少精英科霸,要去医存药了。
三阴三阳的由来,应该出自四象。少阴少阳为动态存在,老阴老阳为静态存在。古人讲两阳合明为阳明,两阴交尽为厥阴。少阳为初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基本上没有异议,三阴排序大为不同,厥阴为一阴而非少阴为一阴,少阴则排为二阴,太阴则为三阴。争议非常大。太多人读到此处栽跟头。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冥思苦想数年之久,因为爱好总想穷其医理,算有这么一点点想法,算作姑妄言之吧。
今年在家时间长些,在刨树时,突发其想,也不知对也不对,供名家高手指点迷经,点破三阴三阳玄机,为未来提振中医,也为完善中医理论加把柴,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在刨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树死了,有的顶部枯枝,有的下部枯枝,有的根烂掉了,这些死了的树,和人死去一个样,生气全无,而枯了的枝,不正和一个病人一样吗?枯了树梢的,大多因为根部水分输送不上,而枯了底部枝杈的,
中医-传承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新针法
传承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新针法
编者按:近来,运用五运六气思维模式,龙砂医学流派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开阖六气针法,以其令人瞩目的疗效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评价此疗法是运用五运六气开阖枢理论于针灸方面的成功典范。本报特邀本针法的研创者陕西宝鸡中医院王凯军作简要介绍,并收集一些应用此针法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部位图示。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概述
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王凯军
我们在学习五运六气理论过程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发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发现在全身随处可作开阖枢太极图,于是根据三阴三阳病机,在相应部位进行针刺,取得了理想疗效。我们称此法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该疗法充分运用五运六气六经思维模式,执简驭繁,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疗效可靠,且起效迅捷,临床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经临床反复验证,可重复性极强。
理论基础
顾植山依据《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理论,创造性地绘出了“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和“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清晰地展现出人体三阴三阳六气盛衰的运行节律,这是“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的理论基础。
针刺要点
具体定位
人身无处不太极,我们可以在人体以任意一点为中心作出一个三阴三阳开阖变化的圆,在实践应用中感到头顶部最为有效且简便实用,另外较常用的有腹部、骶部(火针多用)、病灶局部等。
医患体位
“圣人南面而立”,故医患均取面南位是天人相应最理想状态,但太极是个圆运动,以医者为主体看到的永远是左升右降。阴阳开阖枢两两相对,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太阳和太阴两开相通,少阳和少阴两枢相通,阳明和厥阴两阖相通,故朝向正反都能取效。总体原则遵循腹为阴,背为阳即可。
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深度解析
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深度解析
足太阳膀胱经解析
足太阳膀胱经,就是足三阳经的“开”。《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什么意思呢?
州都:州,水中可居住土地也;都,故君旧宗庙的城为都;州都为河流口岸之处。
津液藏焉:津,水渡也,有舟船之意。津来源于饮食,出于腠里为汗,下达膀胱为尿。(腠:皮下空隙。)液,气之所煦成液也;液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藏,收存也。
气化:气,云也;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膀胱的特点有三:其一,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根,故为都;二,人体水分泻下之前停留于此,水来土囤,故有州意;三,人体水分由火之气化于此,如同大地清气上升为云,云遇寒降下为水,完成天地相交。
膀胱,又名净府、水府、玉海,位于下腹部,是水液聚积之地。膀胱主要功能是储存水液,经过气化后排出小便,其功能隶属于肾。
治宜: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等法。
膀胱经为什么叫足太阳膀胱经?“太”是什么意思,是“极端、过”的意思。太阳,也就是最大的阳气出处。膀胱经在12经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的阳气的,换言之,人体有没有精神,气力是不是
足,都依赖于膀胱经是不是通畅。为什么不通呢,是因为湿闭住了,无法气化。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的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同样,运动也能达升发阳气的效果,一出汗,也气化了,也会感觉轻松,“动则生阳”就是这个道理。
足少阳胆经解析
说完足太阳膀胱经了,我们再来说说枢,足少阳胆经就是足三阳经的“枢”。少,是什么意思?是缺少了意思。少阳,也就是缺少阳的意思,也就是说门处于半掩状态为少。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
三阴交穴位位置图-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交会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人到中年就会开始格外关心健康问题,而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深受亚健康困扰的年轻人也关注起健康问题。其实,四处追寻养生方法,不如发掘自身的养生潜力。三阴交,就像我们巨大的健康宝库,启动它,就可以保持气血充沛、延缓衰老。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脏可以保持身体内血液的干净,还能人体内的水湿浊毒都运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患上湿疹、荨麻疹、皮炎等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瑕了。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天天按摩三阴交,可以帮助补血、活血。按摩三阴交,还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当你血压过低或者过高的时候,用力按压左右两条腿上的三阴交,坚持两三个月,就可以把血压调理到正常的水平。对于血压偏低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补血的好办法,效果比较显著。
1、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别通关系,这张图一看就明白了
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别通关系,这张图一看就明白了
十二经脉运行主要在肘膝关节以下,同侧同一条经脉循环往返;对侧同名经脉对立升降,方向相反;同侧表里经脉对立升降,互络互生,是为正通。任督各有2条,非常靠近,好比一个绝缘线里头包了2条导线。同侧任脉经气运行方向与足三阴运行方向相反,同侧督脉经气运行方向与足三阳经气运行方向相反。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经气运行还遵循“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互相别通。
手足三阴三阳正通与别通
那么,正通和别通有何不同,有何关联?如何通过利用正通和别通概念指导临床工作?
正通是表里经脉互通,是阴阳五行的对立太极关系,比如肝胆为东方阴阳,肺与大肠为西方阴金和阳金,脾胃为中间的阴土和阳土,肾和膀胱为北方的阴水和阳水,这种以五行五方的阴阳是为正通。
而别通是以三阴三阳的开枢阖来互通的,所谓开枢阖是指阴阳二
气出表入里的运动。
正通与别通
比如太阳为开为阳气出表,太阴为开为阴气出表,那么太阴与太阳一为阴开一为阳开,是为别通。比如阳明为三阳之阖,为阳气入里,厥阴为三阴之阖,为阴气入里,阴阳二气对立,亦为别通。
少阳为阳气出入升降的枢机,少阴为阴气沉浮的枢机,分别为阴阳枢机,互为别通。
阴阳二气的对立升降之正通是五行表里之间的相通,是五行五方每一个方位的小太极阴阳二气对立升降循环。
而阴阳别通是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气,整个五行组成的大太极阴阳二气循环运动的对立。
正通与别通
比如肝胆是东方春季的小太极阴阳对立循环;而厥阴与阳明是整个年运动的阴阳二气对立循环。所以二者正通别通都是同时存在的阴阳对冲运动,表现在不同的层面而已。
三阴三阳开合枢
六经阴阳辨证需要明白一些词语的概念,开合枢是三阴三阳气机运转的重要的概念。下面对三阴三阳开合枢进行阐释。
先对三阳开合枢进行阐释:
太阳(开)、阳明(合)、少阳(枢)。
太阳宜开,开则阳气敷布体表,四肢强健;开之太过属太阳伤风,自汗、瑟瑟恶风、淅淅恶寒。太阳不开,少阴气化不升,小便(属浊气)难下。因此少阴虚寒者,凡遇太阳玄府闭塞即少加开太阳之专药佐之,事半功倍。
阳明宜合,合则腐谷化食;合之太过,津液被灼,谷食干结胃家实;开则太阳阳明合病,下利清谷。
少阳为枢,少阳为厥阴之余气,枢转阳明、太阳,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二便清浊不分,大便稀溏,小便混浊。
再说说三阴开和枢:
太阴(开)、厥阴(合)、少阴(枢)。
太阴宜开,开则清升浊降,合则腹满食不下,大便秘结,气喘懒言。开之太过,必自下利,大便稀溏。
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开则女子阴寒宫冷,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囊缩,男女四肢厥冷。
少阴为枢,转枢太阴厥阴,少阴宜气化,少阴气化则小便自如,膀胱开合有度,身体轻健;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小便清冷而长或点滴难下。少阴寒化则脉微细,但欲寐,宜四逆汤。少阴热化则口干舌燥,烦躁难以入眠,可以给予黄连阿胶汤治疗。
再逐经说明:这次先说太阳经
一太阳
太阳为六经之首,一身阳气聚集于此,太阳为三阳,阳气敷布体表,太阳者气也,气多多所以叫太阳,卦象是乾,乾健也。
太阳代表手足太阳(经),也为一身之藩篱。因为阳极,所以阴寒最易生,伤寒占大多数。手太阳是小肠有分清别浊之功,足太阳是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
太阳经证可分太阳伤寒和太阳伤风。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图解历代中医名家医案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图解,历代中医名家医案。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明师难遇。大事因缘自觉觉他普度众生觉行圆满共臻彼岸。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之课程…… 2016-09-27 林瑞娟于北京
三陰三陽经脉离则为三,合则为一
三阴三阳圆运动:三阴三阳又可以细分。
都知道经络运行的起点是太阴肺经,
经过一轮的循环,经过手太阴(艮立秋脾肺)肺,
手阳脉大肠,足阳脉胃(兑春分阳明大肠胃),足太阴脾会到胸中。
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轮的循环就是太阴和阳明。
下面看第二轮的循环,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再次回到胸中。
第二轮是少阴和太阳。第三轮则是最后一轮循环,不用看看,就剩下厥阴和少阳了。
第一轮的运行,是阴阳气的起始,阴气和阳气刚开始运行,
自然阳气盛,阴气盛,
所以命名为阳脉和太阴。第二轮阴阳气稍弱,就命名太阳和少阴,
而第三轮阴阳气衰,则命名厥阴和少阳。三阴三阳的时、位、性三阴三阳的哲学基础是“一分为三”和“一分为二”的有机结合。
“一分为三”是古人的宇宙观,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
“一分为二”则是方法论,是事物的属性。
在《周易》中“一分为三”被称作“三极(才)之道”,
“一分为二”称作“一阴一阳之为道”。
三阴三阳是“兼三才而两之”的结果,——“六爻之动”。
一、六时三阴三阳的内涵
三阴三阳是古天文历法的内容,六爻历把一天分为三阴三阳六时,
三阳主昼,三阴主夜,太阳为初始之阳,生于日出,少阳为最盛之阳,
应于日中,阳明为末了之阳,终于日入;太阴为初始之阴,
生于合夜,少阴为最盛之阴,应于夜半,厥阴为末了之阴,
三阴三阳开合枢,离真像还差一米而已
三阴三阳开合枢,离真像还差一米而已
开卷有益书常读,内经常伴枕上眠。
开合枢论同天高,而吾只差三尺三。
作为中医爱好者,爱看医书,和爱好游戏的人一样,也上瘾,黄帝内经中的阴阳离合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隐晦难懂,看过很多名家大论,草民也思虑很长时间,认为此文主要是讲阴阳如何结合和如何分离的。尽管也讲到不少穴位,倪海厦老师也着重从经络穴位上讲解。而此文立意高远,先讲天地日月阴阳,后讲世界万物阴阳,而后方讲人之阴阳。虽然以人之阴阳作示范,但古人讲的开合枢理论不只适用于人类,而是适用了宇宙万物,只因天地阴阳不能以数推论,所以通过自然现象来推断得之而已。
阴阳离合论中讲的开合枢其实就是在讲宇宙万物都逃离不了阴阳之间的离合,合则兴,离则衰,与古人讲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一个道理。阴阳如何离合的,这才是此文的关键,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为枢,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为枢,二十四个字揭示宇宙生存之谜。三阴三阳合则为一,分则为三,是讲的动态的阴阳,是讲的阴阳从出生到灭亡的过程,少阴少阳是生,太阴太阳是长,阳明厥阴是亡。
三阴三阳虽合则为一分则为三,可阴阳永远不可分离,不止世界是对立与统一的,连宇宙万物也遵寻这个规律。阳清阴浊,阳中无阴,没有统一的力量,散之无影,阴中无阳,没有对立的力量无限坍塌,消之无踪。总之阴阳分离,一切归零。
宇宙图
阴阳既然形影不离,相互依存,那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在开合枢上不少人把三阴三阳比喻成门和门轴门栓的关系太阳太阴是门,少阴少阳是门轴,而阳明厥阴是门栓,可草民认为少阴少阳与太阴太阳是先天后天的关系,而厥阴和阳明是阴阳的势力范围,太阴太阳主开讲的是第一阶段,太阳太阴开门收东西,阳明厥阴是第二阶段关门封存,等待交换,少阴少阳则是第三阶段,太阳用收的阳气,来换取太阴收的阴质,而少阴少阳的这扇大门则是阳气来推动,因为少阴少
三阴交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时间:2009-09-07 01:58来源:转载编辑:本草
人体穴位图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
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
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
图三阴三阳开阖枢图精选版
图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六经是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离合的六个段的划分,也是对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从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家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的基础和渊源”。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着或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且太阳主表,何以不联系主皮毛的肺卫而与配应为什么温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阳太阴若为阴之极,为什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讲的仅是一般太阴病的第二条是“太阴,烦痛”,第四条是“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均不能以寒盛里极作解释。日本汉方医家把少阴病说成是“表阴证”,但《伤寒论》少阴病多亡阳危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周而复始。
生理上:
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气行则水行。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从
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张仲景《伤寒论》“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著或阳气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且太阳主表,何以不联系主皮毛的肺卫而与膀胱配应?为什么温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阳?太阴若为阴之极,为什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讲的仅是一般脾胃消化道症状?太阴病的第二条是“太阴中风,四肢烦痛”,第四条是“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均不能以寒盛里极作解释。日本汉方医家把少阴病说成是“表阴证”,但《伤寒论》少阴病多亡阳危候,论中列出的“难治”、“不治”、“死”的条文就有8条之多,远较太阴和厥阴病深重,其证候性质能以“表阴”概括吗?等等此类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阴阳再分或八纲说所能解释清楚。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三阴三阳”指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三阴三阳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大特色。《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三阴三阳的篇名叫“阴阳离合论”,这就明确指出了三阴三阳与“阴阳离合”密切相关。什么叫“阴阳离合”呢?《史记·历书》说:“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说明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如图示。
三阳之开、阖、枢,为什么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从上面图式中可以看到,太阳在东北方,冬至过后,正是阳气渐开之时,故为阳之“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于阴,故为阳之“阖”;少阳在东南方,夏至太阳回归,阴阳转枢于此,故为阳之“枢”。三阴之开、阖、枢同理:太阴在西南,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居东向南,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正北方,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故为阴之“枢”。
笔者认为,老子《道德经》中“三生万物”之“三”,指的就是自然之气的开、阖、枢。宇宙由太极生阴阳,阴阳之气有了开、阖、枢三种运动变化状态,于是化生万物。有人引用《周易·系辞》的天、地、人三才说来解释老子“三生万物”之三,但人是由“三”产生的万物之一,而不应是生成万物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否则,没有人的地方的万物怎么产生呢?故以《周易·系辞》的“三才”来解释老子的“三生万物”,于理欠通。
三阴三阳开阖枢决定“六经”和“六经辨证”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大多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例如:
风寒外感,何以先犯足太阳?为什么温邪外感又首先犯手太阴肺?按三阴三阳六气开阖枢方位,太阳在东北,阳气始开之位;太阴在西南,阴气始开之位。《素问·五运行大论》云:“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为阴邪,故风寒下受,宜乎先犯足太阳。温热在上,又属阳邪,故温邪上受,就要先犯手太阴。气分是阳明,营分血分是内入少阴。可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基础都是三阴三阳,用三阴三阳模式就可以把两者统一起来。
《素问·六微旨大论》论标本中见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六经表里相配: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实则少阳,虚则厥阴。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太阳和太阴、少阳和少阴、阳明和厥阴互相中见和互为表里?试看上述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太阳与少阴同居北方,均含一水寒气;阳明与太阴同居西方,均含四金燥气;少阳与厥阴同居东方,均含三木风气。明白了这一关系,它们之间互相中见和互为表里的道理就容易理解了。
由此联系到中医的伏邪学说。前人认为寒邪“无不伏于少阴”。为什么伏于少阴呢?因少阴和太阳同处北方时位,寒邪从北方入侵,体实则从太阳而发(所谓“实则太阳”),体虚则心肾阳气受损,发病时呈现出少阴病特征,故称“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