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常见的酸和碱主题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对应课标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怎样探究酸和碱的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稀释浓硫酸?5.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划分.......专题一:酸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1 课时)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1 课时)其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酸及其性质一所需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异,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的用途。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

初三化学教材目录1、1化学基本概念2、2化学式与化合价3、3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章:空气和氧气2、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1、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11、3氧气的制取与分离第三章:水与溶液3、1水的组成与性质31、2溶液的组成与性质311、3溶液的浓度与配制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4、1金属的组成与性质41、2非金属的组成与性质411、3金属和非金属的应用第五章:酸碱盐5、1酸碱的性质与用途51、2盐的性质与用途511、3酸碱盐的应用第六章:化学实验基础6、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1、2常见化学实验技能611、3化学实验安全与防护第七章:生活中的化学7、1生活中的化学现象71、2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711、3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化学计算基础8、1化学计算基本方法81、2化学计算实例解析811、3化学计算综合运用高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目录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技能与应用、环境化学以及化学与生活等方面。

希望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也鼓励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为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

高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我们特地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

希望这份目录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版教材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这种教材具有多种优点,比如便携性、可随时更新、可多角度展示化学实验等。

便携性: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使用,只要有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更新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版教材可以随时更新,不断改进,使学习内容更加完善。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19.物质的推断(知识讲解、梳理+中考题型集锦+家庭作业)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19.物质的推断(知识讲解、梳理+中考题型集锦+家庭作业)

教师辅导教案1、可以灭火的是2、可以做消毒剂的是、、3、可以做食品保护气的是4、可以做清洁燃料的是5、可以用于冶炼金属的是、、6、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7、可作补钙剂的是8、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能帮助人消化的是9、可用做枯燥剂的是、、10、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1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12、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13、常用作复合肥的盐是(五)以常见物质为“题眼〞1、常见的酸和碱2、常见的盐3、常见的气体(六)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题眼〞CO和CO2、H2O和H2O2、Fe2O3和Fe3O4、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例1.右图中 ,甲时氧化物 ,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

反响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试剂B是〔填化学式〕溶液;反响③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 ,其化学方程式。

例例2.右图中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 ,乙是最常见的溶剂 ,丁是白色难溶固体 ,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和.丙的一种用途是.例3.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和物 ,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

丙能做枯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

那么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

4、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 ,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经略去)。

那么: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5、现有炭、二氧化碳、氧化铁、石灰水、稀硫酸和纯碱等六种物质 ,如图 ,硫酸的位置 ,试分别将另外五种的化学式填入圆圈内 ,使每个圆圈内的物质都能与其相邻的物质反响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可视化查询系统的实现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可视化查询系统的实现

3、查询功能的实现
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分析,我们在可视化查询系统中实现了多种查询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或选择特定的知识点,来查询相关的知识点、关联关系 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在知识图谱中查找并展 示相应的结果。
系统性能测试与改进
为了确保可视化查询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 试。测试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用户数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系统访问情况,并对 系统的响应速度、数据准确性和界面交互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根据测试结果, 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数据加载速度较慢、界面布局不够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优化数据加载策略、调整 界面布局等。经过改进后,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介绍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可视化查询系统的实现过程。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我们将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有机地在一起,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利用可视化技术将知识图谱展示在图形界面 上,并实现了多种查询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分析。经过性能测试和改进,该 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为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 持。
总之,初中数学问题的全知识图谱设计与实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 们在全面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概念之间的与区别。我们需要学生的认 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和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和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
1、知识收集与整理
构建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第一步是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整理。我们通过查 阅化学教材、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包 括分子、原子、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核心概念和原理。然后,我们对这些 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问题设 计
1、除氧气和氮气外,空气中还含有那些气体? 2、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空气污染与防治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仪器及药品:铁架台(带铁夹)广口瓶 酒精灯 燃烧匙 药匙 红磷 烧 杯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科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评价要 点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 神。 2.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选择。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正确选择装置并能说出选择依据。 3.课堂参与能力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 精神。 2.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选择。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正确选择装置并能说出选择依据。 3.课堂参与能力 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评价 评价指标: (1)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2) 积极举手发言。 (3)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 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5)反馈意见中肯有实效,建议有可操作性。 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专题二
氧气
所需课时
1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初中化学 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

初中化学 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

初中化学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化学转换三角是一种直观的化学反应表示方法,它用不同的物质或元素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换关系。

这个三角形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通过给出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结果,让考生推断出未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化学反应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转换三角可以帮助考生在推断题中快速找到突破口。

例如,对于一个包含多种物质的推断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化学转换三角来确定哪些物质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从而缩小可能的答案范围。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化学转换三角中物质的分布情况,推断出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条件等重要信息。

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以便在解题时能够迅速联想到相关的反应。

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结果,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

尝试从已知的反应中找出规律,以便在未知的反应中找到对应的规律。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转换三角来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已知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化学转换关系:现知A是一种碱,B是一种盐,C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单质,E是一种酸。

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A、B、C、D、E、F、G、H、I、J分别是什么物质。

A与B反应生成C和D,由于A是一种碱,B是一种盐,因此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碱与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结合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结果,可以推断出C可能是沉淀物或气体,D是非金属单质。

C与E反应生成A和F,由于E是一种酸,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金属与酸之间的反应。

结合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结果,可以推断出F是一种盐。

B与E反应生成G和H,由于E是一种酸,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盐与酸之间的反应。

结合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结果,可以推断出G和H可能是沉淀物或气体。

F与H反应生成I和J,由于F是一种盐,H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盐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答案】(1)氢气 氢、氧两种元素
(2)过滤雨水中的固体杂质
(3)蒸馏水
(4)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H2O + CO2↑ 【命题意图】
28
(09)26.(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填“分子”或“元素”)。下列食
CaCO3和杂质
CO2
) C .氧气
O2
B D .铁
Fe
讨论1:
▪ 找出下列物质中的纯净物与混合物,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①空气 ②氯化钠 ③液氧 ④氢氧化钠 ⑤铁 ⑥稀盐酸 ⑦干冰 ⑧铝合金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你的判断依据:纯净物由
②③④⑤⑦ ①⑥⑧ 组同成一,种物质
混合物则是由
不同种的物质
物质种类不同
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D
A.矿泉水
B.食盐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DH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鸡汤 D.蔗糖
E .纯净的矿泉水 F. 洁净的空气 G. 天然气 H.二氧化碳
➢ 课堂训练
▪ 5、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发安全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ClO2就是开发出的一种。下列对
20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1】从Ca、Mg、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非金属单质

(2)一种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性的碱

(4)一种可溶性的盐

【答案】(1) O2 、 H2 、 Cl 2 、 O3 (2) CaO 、 MgO (3)Mg(OH)2 (4)CaCl2 、MgCl2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情况还不是很普遍,部分教师并不清楚如何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目前对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开展一项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思维导图对初中化学知识整合和梳理的作用,深入研究思维导图对初中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的益处,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也可以揭示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最终目的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

有关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许多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整合和梳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理解框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

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初中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图像化的表达方式,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概念,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记忆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文献综述显示,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

也有一些研究指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初中化学知识点模型搭建技巧

初中化学知识点模型搭建技巧

初中化学知识点模型搭建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化学知识模型搭建技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实验技能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习注意事项1.理解概念:学习化学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有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2.记忆知识点:化学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

可以采用联想、歌谣等方法,帮助记忆。

3.注重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现象,巩固化学知识。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知识网络图: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将化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可以将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性质等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

2.对比学习:对比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概念、原理、实验现象等,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对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反应的特点和区别。

3.实践应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腐蚀等。

中考备考技巧1.梳理知识点:在备考阶段,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历年真题练习:通过练习历年中考真题,了解中考命题规律和考查重点,提高解题能力。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习效果。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核心知识《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核心知识《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

中考知识点(四)——物质间的转化与推断一、初中化学物质间转化网络关系图1.以碳、氧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 CH4CuOFe3O4(1) (2) (5) H2CO3 (23) (21) (20)(22)(6) (7)2(8) (9) (17)(10) (11) Na2CO3 (14) (15) (16)(18)CaCO3 H2O2 CO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2C + O2点燃 2CO(2)C + O2点燃 CO2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3C+2Fe2O高温4Fe+3CO2↑(3)2CO + O2点燃 2CO2 3CO+Fe2O高温2Fe+3CO2 CO + CuO △ Cu + CO2(4)CO2 + C 高温 2CO(5)CH4+ 2O2点燃 CO2+ 2H2O(6)CO2 + H2O = H2CO3(7)H2CO3 = H2O + CO2↑(8)CO2 + 2NaOH = Na2CO₃ + H2O(9)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 Na2CO3 +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10)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11)CO2 + Ca(OH)2 = CaCO3↓+ 2H2O(12)2H2O通电2H2↑+ O2↑(13)2H2 + O2点燃 2H2O 3H2 + Fe2O3高温 2Fe + 3H2O H2 + CuO 加热 Cu + H2O(14)2H2O2 MnO2 2H2O + O2↑(15)2H2O2 MnO2 2H2O + O2↑(16)O2 + 2C 点燃 2CO(17)CO 2 + C 高温 2CO(18)2CO + O 2 点燃 2CO 2(19)O 2 + C 点燃 CO 2(20)2O 2 + 3Fe 点燃 Fe 3O 4(21)O 2 + 2Cu △ 2CuO(22)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23)CuO + H 2 加热 Cu + 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2.以钙、铁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aCO 3 FeCl 3 Fe 3O 4(1) (2) (3) (14) (13) (12) (7) CaCl ₂ (6) CaO Fe(OH)FeCl 2(5) (4) (15) (16) (11) (9) Ca(OH)2 FeSO 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 3 + 2HCl = CaCl ₂ + H ₂O + CO ₂↑(2)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CaCl 2 + K 2CO 3 = CaCO 3↓+ 2KCl(3)CaCO 3 高温CaO + CO 2↑(4)CaO + H 2O = Ca(OH)2(5)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 Ca(OH)2 + MgCl 2 = Mg(OH)2↓+ CaCl 2(6)Ca(OH)2 +CO 2=CaCO ₃↓+ 2H 2O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Ca(OH)2 + K 2CO 3= CaCO 3↓+ 2KOH(7)3Fe + 2O 2 点燃 Fe 3O 4(8)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CuCl 2 = FeCl 2 + Cu(9)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Fe + CuSO 4 = FeSO 4 + Cu(10)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 Fe 2O 3 + 3H 2 高温 2Fe + 3H 2O(11)Fe 2O 3 + 3H 2SO 4 = Fe 2(SO 4)3 + 3H 2O(12)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13)Fe(OH)3 + 3HCl = FeCl 3 + 3H 2O(14)FeCl 3 + 3NaOH = Fe(OH)3↓+ 3NaCl 2FeCl 3 + 3Ca(OH)2 = 2Fe(OH)3↓+ 3CaCl 2(15)2Fe(OH)3 + 3H 2SO 4 = Fe 2(SO 4)3 + 6H 2O(16)Fe 2(SO 4)3 + 6NaOH = 2Fe(OH)3↓+ 3Na 2SO 4 Fe 2(SO 4)3 + 3Ca(OH)2 = 2Fe(OH)3↓+3CaSO 43.以酸和碱为中心的知识网络酸碱指示剂CO2(2) (3) (4) (6) (7)Fe2O3 NaOH Na2CO3 H2SO4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Fe + 2HCl = FeCl2 + H2↑(2)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HCl + NaOH = NaCl + H₂O(4)2HCl + Na2CO3 = 2NaCl + H₂O + CO₂↑(5)2HCl + Ca(OH)2 = CaCl2 + 2H2O(6)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7)H2SO4 + Ca(OH)2 = CaSO4+ 2H2O(8)Ca(OH)2 + CO2 = CaCO3↓ + 2H2O4.以几种盐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4 FeSO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2)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3)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4)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5)NaCl+ AgNO3 = AgCl↓ + NaNO3(6)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AgNO3 + HCl = AgCl↓ + HNO3(7)BaCl2+ 2AgNO3 = 2AgCl↓ + Ba(NO3)2(8)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9)CuSO4 + Ba(OH)2 = Cu(OH)2↓+ BaSO4↓ 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10)CuSO4 + Fe = FeSO4 + Cu(11)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二、推断突破口1.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0、P2O5、Ca0、Ca(OH)2、NaOH、 NaCl、Na2CO3等红色固体:Cu、Fe2O3等暗红色固体:红磷等绿色固体:Cu2(OH)2C03等淡黄色固体:S等黑色固体:C(木炭粉)、Cu0、MnO2、Fe3O4、Fe(粉)等紫黑色固体:KMnO4等(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3)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4)火焰的颜色淡蓝色火焰:CH4、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蓝色火焰:C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2.物质的气味(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等(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3.特殊反应条件(1)点燃:一般有O2参加反应(2)高温:主要有4个化学反应3CO+Fe2O高温2Fe+3CO2 CaCO3 高温CaO+CO2↑ CO2+C 高温 2CO C+2CuO高温2Cu+CO2↑(3)通电:主要有3个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2Al2O通电4Al+3O2↑(4)催化剂:主要有2个反应2KCl + 3O2↑2H2O2 MnO22H2O+O2↑ 2KClO3MnO₂∆4.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4)最简单的有机物——CH4(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氢(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10)最早使用的金属——铜5.反应的特征现象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有:“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火星四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无水硫酸铜变蓝”等模拟预测1. A、B、C是三种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转化,横线表示反应),已知B与另外两种物质的元素种类均不相同。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自我评价
评价量表
分数 大于14分 9----13分 4---8分 4分以下
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组织,并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题型 多样、综合性强、知识联系紧密,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 的综合题目。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夯实基础 记熟基本的反应类型、熟练掌握碳、铁、铜、氧等三角转化关系、 以及酸碱盐知识网络图。
方法指导
2、会找突破口“题眼”。 ①元素或物质之最 ②常见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③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 ④物质的用途 ⑤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
物质类别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以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为例)
CO2 CO
C
H2CO3 Na2CO3
CH4
任务二:题型突破战中考
题型二 价类图推断题 例2: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
可以转化,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
成,其中A、B、C、D中都含有硫元素,C是常见的酸,E、F、G中都含
自我评价
题型建模
原 审析 题
元素或物质之最
明显条件
寻找 突破口
隐含条件
(题眼)
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物质的用途
推理
结论
物质的俗称
元素或物质的类别
用笔做标记
验证
当堂检测
1.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
类图”。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物质A一定是黑色的 B.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若D为酸,则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C具有可燃性,故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构建物质转化与推断的思维模 型,强化“变化观”、“守恒观”的化学观念。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4、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6、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5、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2、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4.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认识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常规资源:实验室中的有关实验药品、仪器;课堂测试、学案等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第一课时: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活动2、讨论交流:怎样识别酸和碱?第二课时:活动1、合作交流: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为什么能治昆虫咬伤?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活动2、提出同学们自己的猜想活动3、进行探究:学生交流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活动4、表达与交流:同学之间将实验成果进行交流第三课时:。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制作(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制作(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制作第一篇范文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组织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 确定中心主题在制作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主题。

这个中心主题应该是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或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了“原子结构”这一章节后,可以将“原子结构”作为中心主题。

2. 收集相关知识点确定了中心主题后,学生需要收集与中心主题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以从课本、课堂讲解、课后习题等方面获取。

在收集知识点时,要注意挑选出与中心主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例如,在“原子结构”这个中心主题下,可以收集到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知识点。

3. 制作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使用纸笔、电子设备或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

在纸上制作时,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的笔来表示不同的知识点;使用电子设备或软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标和样式来表示知识点。

以“原子结构”为例,可以将中心主题“原子结构”写在纸上的中心位置或电子文档的中央,然后从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出若干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一个知识点。

例如,从“原子结构”出发,延伸出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写上“原子核”,再从“原子核”出发延伸出三条线段,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

4. 完善思维导图制作初步的思维导图后,学生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这包括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细化、调整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关联词等。

例如,在“质子”这条线段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质子的组成”、“质子的电荷”等知识点;在“电子”这条线段上,可以细化为“电子的轨道”、“电子的spi n”等知识点。

5. 复习和总结制作完思维导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制作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制作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制作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和呈现工具,尤其在化学学科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一、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软件在制作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时,首先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思维导图软件。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FreeMind等。

选择时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二、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在制作初中化学知识思维导图时,首先要确定中心主题。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可以将中心主题设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将中心主题分为几个主要分支,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

三、细化分支主题在确定中心主题和主要分支后,接下来需要细化分支主题。

以“无机化学”为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对于每个细化的分支主题,还可以继续划分出更具体的知识点。

四、添加关键词和图像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关键词和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点。

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添加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词可以包括“电子转移”、“元素化合价变化”等。

同时,还可以添加相应的化学符号、分子结构图、反应方程式等图像,以提高思维导图的直观性。

五、调整和优化思维导图结构制作完成后,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分支的层次结构和位置,使思维导图更加清晰和美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颜色、字体大小和样式等视觉元素,突出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六、思维导图的应用制作完成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课堂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和复习。

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思维导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查找和梳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技巧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背景,探讨知识网络构建技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通过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网络构建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技巧;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构建合理、有序的知识网络至关重要。

本文从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出发,探讨知识网络构建技巧,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化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建知识网络时要注重整体性,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2.层次性原则:化学知识具有层次性,从基本概念、原理到具体实验、现象,构建知识网络时要遵循层次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3.结构性原则:化学知识具有结构性,构建知识网络时要注重结构,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4.动态性原则:化学知识不断发展更新,构建知识网络时要注重动态性,及时将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融入网络。

5.梳理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位置和作用,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

6.寻找知识关联: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

7.利用图形工具: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结构图等图形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8.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9.促进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完善知识网络。

四、案例分析以初中化学教材《化学与社会》为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解读地作学法指导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中考中占到15分左右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灵活运用*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

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

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

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逸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吸热(如NH 4NO 3) 4、溶解时的热现象 温度不变(如NaCl )放热(如NaOH 、浓硫酸)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转化措施: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 1、固体溶解度 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增大外因:温度 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1、定义:C% = ------------------- × 100%}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组成3、性质5、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降温 ③恒温蒸发①增加溶剂 ②升温溶液影响因素'溶解度 曲线溶解度(S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仪器: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液的稀释(A ×a% = B ×b%)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相同温度” 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 酸和碱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 + 活泼金属 === 盐 + H 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 + O == + H 2O④与碱反应:H + OH === + 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 + CO 3 == + H 2O+CO 2↑ 腐蚀性:用途:除铁锈。

胃液中含盐酸HCl 帮助消化。

化工产品。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Ca(OH)2: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 2O===Ca(OH)2]紫色石蕊:变蓝 无色酚酞:变红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O 2、SO 2、SO 3)(都生成H 2O ) ③与酸反应:H + OH === + H 2O (中和反应)④与盐反应:[如Ca(OH)2+Na 2CO 3 === CaCO 3↓+ 2NaOH ] 腐蚀性:¥用途:NaOH 制造肥皂,Ca(OH)2 中和酸性土壤,(检验铵盐。

)酸性[酸溶液、一些盐溶液(如AlCl 3溶液)]:pH <7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 2CO 3溶液)]:pH >7 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 溶液)]:PH=7 酸性越强:pH 值越小》偏高 偏低 2、计算物理 (性质) 酸 (H + + 酸根离子)盐酸(HCl ) · 硫酸(H SO )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物理 (性质)俗称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碱 (金属离子+ OH -)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H 值碱性越强:pH 值越大1、铁的化合价+2、+3价。

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为+3价Fe+2HCl==FeCl 2+H 2 ↑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一般是稀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不行。

3、判断溶液中酸和碱是否完全反应,只要检验出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即可。

可加石蕊溶液、活泼金属、碳酸盐等。

(如果是酸性溶液,则加活泼金属产生氢气,加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4、只要溶液显碱性或酸性,就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要酸和碱。

如:碳酸钠Na 2CO 3.俗称纯碱、苏打,不是碱,是碳酸盐,但是溶液显碱性,也会使指示剂变色。

还有碳酸钾也显碱性。

第十一单元 盐与化肥俗称:食盐 —物性: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小。

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仪器: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粗盐提纯 玻璃棒用途 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产率偏差 偏高: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有蒸干。

偏低:①过滤时无润洗烧杯和玻璃棒②过滤或蒸发时液滴飞溅③转移固体不完全。

包括:碳酸钠(Na 2CO 3)、碳酸氢钠(NaHCO 3)、碳酸钙(CaCO 3)俗称: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用途:Na 2CO3洗涤剂,NaHCO 3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CaCO 3建筑材料,实验室制CO2,作补钙剂。

检验方法:(加稀盐酸有气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CO 2)①与金属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②与酸反应:(如:AgNO 3 + HCl === AgCl↓+ HNO 3) ③与碱反应:(如:Ca(OH)2+Na 2CO 3 === CaCO 3↓+ 2NaOH ) ④与某些盐反应:(如:Na 2SO 4 + BaCl 2 === 2NaCl + BaSO 4↓)、通式:AB + CD === AD + CB复分解反应 条件:有H 2O 或↑或↓生成(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109) 应用:(物质共存、除杂质、鉴别)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氯化钠(NaCl )碳酸盐 化学性质 盐(金属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各种化肥的作用:氮肥(叶)、磷肥(果实)、钾肥(茎,抗倒伏) ^ 氮肥鉴别 磷肥 (①看外观或溶解→②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是铵盐) 钾肥使用化肥的利与弊 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弊: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土壤退化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 。

2、除去CO 2气体可选用NaOH 溶液,而检验CO 2气体时选用Ca(OH)2溶液。

3、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有刺激性气味。

NH4++OH -==NH3↑+H2O,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种类(六种):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食物来源:肉类 、大米 、动植物油、蔬菜或水果提供能量:糖类(主要)、油脂(备用)、蛋白质 血红蛋白:含铁元素酶:(高效催化剂) )维生素A 、C (缺乏A 夜盲症,缺乏C 坏血病)常量元素(>%):O 、C 、H 、N 、Ca 、P 、K 、S 、Na 、Cl 、Mg微量元素(<%):Fe 、Zn 、I 、F 、Se缺乏元素对人的影响:Ca 、Fe 、Zn 、I 、F 、Se有机物:含C 元素(CO 、CO 2、CaCO 3除外)[最简单的有机物:CH 4]无机物:不含C 元素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即有机合成材料 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化肥功能人体元素区分区分区分鉴别有机物营养棉纤维:烧纸的气味 羊毛纤维:烧羽毛的气味 合成纤维(涤纶或锦纶):有特殊气味产生物质:废弃塑料 解决措施(4个): 1、少用塑料制品 2、回收废弃塑料 3、使用可降解塑料 4、重复使用某些塑料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CO 、CO 2、H 2CO 3、含CO 32-、HCO 3-的化合物,组成和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所以归为无机物一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