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6.初中化学全册方程式网络图
初中化学全册方程式网络图
一、氧系网络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⑾;⑿;
⒀;⒁;
⒂。
二、碳系网络
⑴可燃性;
⑵可燃性;还原性;
⑶可燃性;还原性;
⑷;⑸;
⑹;⑺;
⑻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工业制二氧化碳;
⑼;⑽;
⑾;⑿。
三、金属、酸、碱、盐系网络
(一)、复分解反应(有五类、见上图①②③④⑤)
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
②酸+碱→盐+水
;。
③酸+盐→酸+盐
;。
④盐+碱→盐+碱
;。
⑤盐+盐→盐+盐
;。(二)金属和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见上图⑥⑦)
⑥金属+酸→盐+氢气
;。
⑦金属+盐→金属+盐
;。(三)金属氧化物制碱的反应(见上图⑧Na2O、K2O、BaO、CaO分别和水反应)
⑧金属氧化物+水→碱
;。
;。(四)非金属氧化物制取酸(见上图⑨CO2 、SO2 、SO3分别和水反应)
⑨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五)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见上图⑩)
⑩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六)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见上图⑾)
;。
巧用“错题本”,提高练习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很正常的。出错本身并不可怕,错误恰恰反映了我们在知识理解或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怕的是出错后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为了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建立个人的错题档案是非常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过去,做错题以后,在作业、试卷上订正了事,时间长了就淡漠了。如果作业本、试卷丢了,更是无从稽查,心中无数,后来的复习补救就没有了依据。结果是这次考试犯了一个错误,下次考试是原封不动的又来一遍。如果对自己考试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清晰记忆的话,那对每个人而言,都将是受益匪浅。
酸碱盐网络图
(1)C 的一种用途是 ,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以上五种物质间的关系不变,则 A 还可能是
__________。
6.有 A、B、C 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在溶液中三者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熟悉物质特性,评价自己对所学 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 有色沉淀: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 Fe(OH)2—浅绿色 有色溶液:Cu2+ — 蓝 色 Fe2+ — 浅绿色 Fe3+ — 黄 色
提高学生的简单归 纳、总结能力和评价 能力
6.【灵活运用】组织学生完 成练习第 2 题,以灵活掌握 沉淀的生成
2.观察、引导法:通过学生观察《溶解性表》引导学生找规律快 速记忆表中内容;
3.练习法:通过同步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溶解性表》和酸碱 盐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体验物质转
化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记忆《溶解性表》的诀窍。
(1)A + B 钠盐 + 水 + 二氧化碳
(2)A + C 盐 + 碱
(3)B + C 盐 + 水
反应(2)生成的盐溶于稀硝酸,反应(3)生成的盐不溶于稀硝酸,则 A、B、C 物质的化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
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再如: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网络图精品PPT课件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拥有这种心态和思想的人有两类:一类如巨婴、妈宝男、或者即将退休的体制内工人;一类如赌徒、异想天开、或者走投无路的人。无论如何,我不能把“工资高一点”、“一步到位”这样的词,和一名名牌大学生联系在一起。
我只是觉得,人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有些过程是我们成事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增长见识也好,还是作为试错也好,都是人生最最宝贝的财富。最后这些经历都会刻在我们的记忆里,会让我们越走越快,越干越轻松,毕竟很多坑已经踩过。
从这个意义上讲,距离就等于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带着对自己思考后肯定的回答,我安稳的睡去。
当心平和了,睡眠也就踏实了,也就能为第二天的童话镇“漫游”提供力量了。
第二天早八点,民宿老板娘准时敲门,在简单收拾过后,就出发前往迪士尼乐园了。
迪士尼乐园,在这片最神奇而真实的土地上,总有一些属于你自己的magic moment,我们虽然知道它不是生活的避难所,但总还是想让这份美好永驻。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朋友聊天。他问我:“听说你这几年做投资,收益怎么?”我说:“这不才刚刚开始吗。”他一脸疑惑,问我:“这做投资就像做生意,你得定期盘盘库,明白自己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点”-“线”-“面”-“体”的建构
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点”-“线”-“面”-“体”的建构
---碱和盐专题复习教学解析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60%,它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习。无论是概念教学中,还是学生头疼的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实际上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定性”和“定量”上的综合应用。由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对繁杂、零碎和分散,学生容易存在知识遗漏与混淆,内容一综合,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了。所以掌握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化学学习很重要。《碱和盐专题复习》采用“点”-“线”-“面”-“体”的方法,以期在学生头脑中系统、立体的构建氢氧化钠、碳酸钠的知识网络,将其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学会从全面、立体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一、再现知识主线,弥补知识缺陷
复习课不是新课的重复,元素化合物复习时,巧妙设计好问题和载体,围绕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有效展开复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最常见的碱,是碱的代表物,碳酸钠是最常见的盐,是盐的代表物,碱的化学性质即氢氧根离子跟其它离子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即碳酸根离子跟其它离子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或产生水、或产生气体或产生沉淀。学生在学习中感觉物质鉴别、除杂和与实验有关的计算不能灵活运用。而单纯再现基础知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所以,本节课选取了氢氧化钠变质为情景素材和内容载体,将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有关的化学反应蕴含在一个个真实的问题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问题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方法。
初中化学_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九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5岁,他们学习化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新课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并且掌握了化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这门课充满兴趣。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完成新课知识的学习之后,为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安排的。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自己动手画出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效果分析
通过课件图片引入,课堂上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
1、讲物质的分类时,应多举一些例子。
2、让学生谈收获。还要解决学生的疑问。
教材分析
分类是在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中,最好能帮学生简单的认识为什么要研究分类。作为一节复习课,我们应该找一条线索串各概念。复习概念要关注概念本身。一般复习物质的分类都会建立树状知识网络,通过分析概念可以更好的认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心词是纯净物,上一级的概念就是纯净物,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就是给纯净物这个中心词前加一个定语。可从分子的角度,配微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19.物质的推断(知识讲解、梳理+中考题型集锦+家庭作业)
教师辅导教案
1、可以灭火的是
2、可以做消毒剂的是、、
3、可以做食品保护气的是
4、可以做清洁燃料的是
5、可以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6、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7、可作补钙剂的是
8、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能帮助人消化的是
9、可用做枯燥剂的是、、
10、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1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12、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3、常用作复合肥的盐是
(五)以常见物质为“题眼〞
1、常见的酸和碱
2、常见的盐
3、常见的气体
(六)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题眼〞
CO和CO2、H2O和H2O2、Fe2O3和Fe3O4、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
例1.右图中 ,甲时氧化物 ,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反响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试剂B是〔填化学式〕溶液;反响③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 ,其化学
方程式。
例例2.右图中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 ,乙是最常见的溶剂 ,丁是白色难溶固体 ,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和.丙的一种用途是.
例3.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
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和物 ,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枯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
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略去〕。那么
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反响
方程式为 。
4、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 ,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局部物质和反响条件已经略去)。那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单选题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答案:C
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
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制取CO2B.收集CO2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网络图
初中化学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23234()e,Fe Fe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 ,都称为铁元素, 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3.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 O,NH ,CH 元素223⎧⎪⎪⎪⎪⎪⎪⎪⎪⎪⎪⎪⎪
⎨⎪⎪⎪⎪⎪⎪⎧⎪⎪⎪↓↑⎨⎪⎪⎪⎩⎩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种类: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碳,氢,氧,氮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如 氮N,氢H,氧O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如:Fe,O 存在形式:化合分解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如:Fe O 1.3.υ+-
↑分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只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多个分子集体表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什么微粒直接构成,其化学性质由什么来保持。 如:保持NaCl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Na 和Cl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 4.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性质:1.体积小,质量小; 2.不断运动;T ,22,,;,P d υυ⎧⎪
⎪⎪⎪⎪⎪⎪⎪⎨⎪⎪⎪↑↓↓
⎪
↑↑↓⎪⎪
⎪⎪⎩
子分子分子分子;T 3.相互间有间隔;T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表示方法:化学式 如:H O,O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可视化查询系统的实现
3、研究现状
近年来,知识图谱可视化查询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方法和 技术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新的查询算法和图形呈现方式,例如基于图的查 询、语义查询和交互式可视化等。在应用方面,该技术在搜索引擎、智能助手、 医疗健康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论:
本次演示综述了知识图谱可视化查询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该 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构建知识图谱的成本较高、可视化界面的交互性有待提高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 发展趋势包括优化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提高可视化界面的交互性和可理解性、 拓展该技术的应用领域等。
1、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需求;
2、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确保全知识图谱在初中 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全知识图谱设计
1、知识点的梳理与概括
首先,我们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包括代数、几 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 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核心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确 定
在确定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时,我们首先对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深入 分析,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关键性的概念作为核心概念。然后,我们进一步 梳理核心概念的相关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构建出一个概念图谱。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梳理和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梳理和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网络】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即物理所学的物态变化);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沪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
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网络】
①氮气占78%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用途:制氮肥,作保护气等
②氧气占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成分(体积分数)③稀有气体占0.94%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等
④二氧化碳占0.03% 用途:灭火,制冷剂
⑤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空气
二氧化氮
气态二氧化硫
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进燃料结构
污染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考点梳理】
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要点诠释:
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飞行、登山、潜水、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以防腐。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深度解析--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深度解析--第三单元知识
总结
单元总结
一、知识网络归纳
二、专题综合讲解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本粒子,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水的净化及节约用水
地球上淡水资源并不充足,一些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因此要节约用水,同时对水净化,水的净化方法一般有吸附、过滤、杀菌、蒸馏等方法,不同的净化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不同,综合运用几种净水方法,净化效果会更好。
3.量筒的使用
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4.托盘天平的使用
第二单元检测题(满分60分)
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0分)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不是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能转变成离子
B.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阴离子都带负电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3.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4.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且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做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知识讲解5篇
初中化学知识讲解5篇
初中化学知识讲解:理清物质与粒子间的关系
一、建构物质与各粒子之间的关系网络图
二、深刻理解“构成”的几个层次
1. 物质的构成。从上图不难看出,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分别由氧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大多数金属、部分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则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2.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如O2、
O3、C60;不同种原子则构成化合物的分子,如CO2、H2O、SO2等。
3. 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其中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三、弄清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
数目关系。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中子数与质子数不一定相等。在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而中子数则不一定相同。如氢元素的三种原子中,其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而中子数则分别为0、1、2。由此可见,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电量关系。在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中,1个质子与1个电子的电性相反,电量相等,而中子则不显电性。又由于原子内,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的正负电量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质量关系。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中,1个质子与1个中子的质量均约为,而电子的质量非常小,仅为1个质子质量的1/1836。相对于整个原子而言,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内质子与中子数目的多少。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有一种金属元素 ,F是常见的碱。D和G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回答:
A: SO2
B: SO3
K2SO4 BaSO4
C: H2SO4
D: K2SO4
E: BaO
F : Ba(OH)2
G: BaCl2
评价2: 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 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 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e
2.下列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 A 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 成分,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CH4
H2O
Ca(OH)2
CO2
O2
回答下列问题: A 的化学式为 CH4 ,G 的俗称是 纯碱 。 (2)大气中D 的含量过高会产生 温室效应 ,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中 放出 (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
的推断
4.检验:将推出的物质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评价1: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A为单质:E为红褐色 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解读地
作
学法指导
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中考中占到15分左右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灵活运用
*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
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逸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
第九单元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吸热(如NH 4NO 3) 4、溶解时的热现象 温度不变(如NaCl )
放热(如NaOH 、浓硫酸) !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转化措施: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
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 1、固体溶解度 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增大
外因:温度 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C% = ------------------- × 100%
}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组成
3、性质
5、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降温 ③恒温蒸发
①增加溶剂 ②升温
溶液
影响因素
'
溶解度 曲线
溶解度(S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配制 仪器: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 ×a% = B ×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
“相同温度” 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
,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 + 活泼金属 === 盐 + H 2↑ #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 + O == + H 2O
④与碱反应:H + OH === + 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 + CO 3 == + H 2O+CO 2↑ 腐蚀性:
用途:除铁锈。胃液中含盐酸HCl 帮助消化。化工产品。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
氢氧化钠: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
,易溶于水 [
氢氧化钙: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 2O===Ca(OH)2]
紫色石蕊:变蓝 无色酚酞:变红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CO 2、SO 2、SO 3)(都生成H 2O ) ③与酸反应:H + OH === + H 2O (中和反应)
④与盐反应:[如Ca(OH)2+Na 2CO 3 === CaCO 3↓+ 2NaOH ] 腐蚀性:
¥
用途:NaOH 制造肥皂,Ca(OH)2 中和酸性土壤,(检验铵盐。)
酸性[酸溶液、一些盐溶液(如AlCl 3溶液)]:pH <7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 2CO 3溶液)]:pH >7 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 溶液)]:PH=7 酸性越强:pH 值越小
》
偏高 偏低 2、计算
物理 (性质) 酸 (H + + 酸根离子)
盐酸
(HCl ) · 硫酸
(H SO )
①使指示剂变
化学 (性质) 物理 (性质)
俗称
①使指示剂变
化学 (性质) 碱 (金属离子
+ OH -) 氢氧化钠 (NaOH )
氢氧化钙 [Ca(OH)2] 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pH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