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胰岛素早相分泌
李强教授谈胰岛素早相分泌与餐后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而餐后高血糖具有毒性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使早相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受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早相分泌在正常人中的生理意义正常人体中葡萄糖刺激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包括基础(吸收后)和刺激后(餐后)两种状态,胰岛素对葡萄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它的双时相分泌。
早在1968年,Donald等人在离体大鼠胰腺葡萄糖灌注1h的试验中就观察到这个现象: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速度快,从第3min开始持续约2min减弱,随后是胰岛素缓慢释放的第二时相,持续到葡萄糖灌注的结束。
同年,Cerasi等用葡萄糖输注试验将健康个体同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现人体中也存在双相的胰岛素分泌,并观察到IGT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时相分泌峰值降低或完全消失。
在空腹的非糖尿病受试者中,胰岛素呈规则脉冲式分泌,每12~15min一次,葡萄糖是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因素。
在正常人体中,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的信号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其动力学特征是胰岛素的双时相分泌。
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
快速分泌相包含不同条件下的两种情况:当静脉注射葡萄糖后,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min 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峰值很高可达250~300mU/L,持续5~10min 后减弱,即使通过静脉继续维持葡萄糖浓度也是如此。
该快速分泌相称为第一时n相。
第一时相在血糖大于5.6mmol/L时即可诱发,是较好地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其生理意义在于可以迅速抑制血糖的升高。
第二时相为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min左右。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多万 , 已成 为 全 球 糖 尿 病 患 者 人 数最 多 的
国家。2型糖尿病 的致 病原 因很 复杂 , 目 前 比较公 认的观 点是胰 岛素抵 抗和胰 岛
B细胞 分 泌 功 能 缺 陷 。 最 主 要 的 发 病 原 因 是 胰 岛 素 抵 抗 和
细 胞 功 能
上述指标 都无 明显 变 化 ( P>00 ) . 5 。见
表 2 。
讨 论
C I强化治疗 , 中 3 SI 其 5例 患者 的血糖
得 到 良好 控 制 , 岛 B 细 胞 功 能 均 得 以 胰 有 效 改 善 。本 文 结 果 显 示 , 过 治 疗 后 , 经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2 0 2. 60
两组血糖都有 明显下降 , 两组在不 同时间
点空腹 血 糖含 量 对 比无 明显 差 异 ( > P
00 ) . 5 。A 组 治 疗 后 C—P P A C、 o / G U H ma
当 前 我 国糖 尿 病 患 者 人 数 约 有 90 20
胰 岛素的抵抗 和胰 岛 B细胞功 能缺
强测
矗壅 瓣蒲
能模 拟正常胰腺胰 岛素分泌模式 , 防止胰 岛 p细胞功能不可逆损 害。
捌数
3 0
3 0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7年 1 1月 ~ 0 1年 1 21 1月 收 治 2
g旋盘耱 £
1 . 2± 2 0 1 29
膏 5童 1 1 .2
指标 呈 现 明显 升 高 趋 势 ( P<0 0 ) Ho .5 , — maR无 明 显 变 化 , l B组 上 述 指 标 都 无 明
新诊断T2DM 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价值
新诊断T2DM 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价值摘要】目的:评估新诊T2DM 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分为胰岛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两组,评估两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状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跟治疗前相比,其血糖水平有明显下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INS)显著增加,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S-IS)显著升高,精氨酸刺激试验除0min 时无明显差异,在2、4、6min 时均有明显升高,其P 值均小于0.05。
结论:对于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恰当的应用相关检测手段来进一步评价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的敏感性等,能够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合理、有效用药,进而进一步规范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关键词】二型糖尿病;一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价值【中图分类号】R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6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环境、工作、生活的压力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也使得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成为一种新的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
而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以上,并且近来,该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3]。
选取我院5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新诊断的T2DM 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其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新诊断未经治疗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8 例,女性患者有22 例;病人年龄在34-6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2.6)岁;HbAc≥6.5%;体重指数(BMI)为(23.23±2.97)kg/m2,糖化血红蛋白为(11.19±2.48)mmol/L,空腹血糖为(12.43±2.52)mmol/L,餐后2h 血糖为(16.18±3.53)mmol/L,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急性高血糖影响小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机制
急性高血糖影响小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机制赵一楠;周迎生;颜迪恩;高秀莹【摘要】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impairment mechanisms of acute hyperglycemia in the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 in mice. Methods The mouse model of acute glucose toxicity was established by glucose infusion through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The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were assessed by IPGTT and OGTT in the mice of acute hyperglycemia and control groups. The histology of pancreatic islets was observed using HE staining and the insulin granules and other cy-toplasmic organelles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The mouse model of acute hyperglycemia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IPGTT showed tha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decreased by 87% ( 10. 3 ± 0. 33 mmol/L vs. 19. 3 ± 1. 66 mmol/L) at 15 m in in the acute hyperglycemi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GTT showed tha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decreased by 85% (9. 8 ± 0. 31 mmol/L vs. 18. 16 ± 1. 01 mmol/L) at 30 min in the acute hy-perglycemi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peak values of insulin secretion were delayed in both IPGTT and OGTT. Insulin levels at 2. 8 and 16. 7 mmol/L glucose stimulation in the acute hyperglycemia group was de-clined by 46% and 67%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 05). Residual insulin content in isletβcells was de-clined by 49% at 2. 8 mmol/L and 94% at 16. 7 mmol/L glucose infus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The histolo-gy showed irregular structure of pancreatic islets in the acute hyperglycemia group. The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 of insulin granules was decreased, and more cytoplasmic vacuoles and swollen mitochondria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Acute intravenous glucose load decreases insulin content of isletβcells, leading to decrease and delay of the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目的观察急性高血糖影响小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给C57/BL 6J小鼠完成颈静脉插管后输注20%高糖溶液4 h,建立急性糖毒性小鼠模型,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评价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HE染色及电镜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IPGTT实验中急性糖毒性组15 min血糖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10.3±0.33)mmol/L vs(19.3±1.66)mmol/L],上升87%(P<0.05),OGTT实验中30 min血糖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9.8±0.31)mmol/L vs(18.16±1.01)mmol/L],升高85%(P<0.05),且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受损且分泌延迟.GSIS实验中急性糖毒性组在基础状态时(葡萄糖浓度2.8 mmol/L)和高糖(16.7 mmol/L)刺激后,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481±0.003)ng/mLvs(0.702±0.121)ng/mL,(2.43±0.03)ng/mL vs(4.07±0.34)ng/mL],分别下降46%和67%(P<0.05);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急性糖毒性组比对照组降低[(97.01±2.05)ng/mL vs(65.12±0.42)ng/mL,(121.40±0.58)ng/mLvs(62.7±0.48)ng/mL],下降49%和94%(P<0.05).HE染色显示急性糖毒性胰岛边界不规则、内部细胞排列不整;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空泡,线粒体嵴断裂.结论急性葡萄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储备减少,导致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峰值降低及延迟.【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17(025)005【总页数】7页(P479-485)【关键词】胰岛;急性高血糖试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分泌;组织学;超微结构;小鼠【作者】赵一楠;周迎生;颜迪恩;高秀莹【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早期表现在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异常[1]。
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 AUG ) 曲线 下面 积 及 胰 岛素 抵抗 指 数 和胰 岛素
r c v r d d fe e t e r e o e f s p a e i s l e r t n. h R n m B o r e g o p r in f a t e o e e if r n g e ft rt h s n u i s c ei d h i n o T e AI a d Ho a f h e r u swe e s g i c n t i
d a e i swe er nd ml vi e t hei ul ump te t e tg o p a d M S IA n g o ps Al t o pswe e i b tc r a o y di d d i o t ns i p n n r am n r u n I a d B r u . l heg u r r
2 型糖 尿 病 是 一种 缓 慢进 展 性 疾病 ,其 发病 的 中
心环 节 是 胰 岛素 抵抗 和胰 岛B细胞 功 能缺 陷 。 细 胞
分 泌 功 能 的缺 陷是 其 发 病 其 发 病 的 中心 环 节 。近 年 来研 究显 示 ,新 诊 断2 糖尿 病 患 者在 经 过 短 时 间的 型
收稿 日期:2 1—8 1 0 20 —4
作 者 简 介 : 韦 佳 琛 , 主 治 医 师 , 主 要 从 事 内分 泌 方 面 的 研 究 。
国外 医药 抗 生 素 分 册 2 1年 9 第 3 卷 第 5 02 月 3 期
.1 2 5.
i et n et n a el o  ̄ l h lo u a v l f h ia dan s p i ei , u eisl n ci st ame t nw l c n o ebo dsg rl e o ei t l i o i t e2da t s b th ui j o r c t e t n i g sy b c t n n p mpt a n no vo s rv e a cet l -e n t no e 2 M a e t u e t t a b iul i o e h n ra ci e pclf c o fh D p t ns r me c y mp t p i st lu i t T i . Ke r s nt l ig o itp da eis e nt n VG T ywo d :iia da n s e ib t ;pc lf ci ;I T i sy 2 c l u o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管理优化方案选择探讨
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续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 糖尿病
充分考虑中国/东亚患者特点
• β细胞功能异常以早相分泌缺失为主 • 摄食碳水化合物后峰值血糖水平更高,
更多出现餐后高血糖
同时控制FPG和PPG
利于长期治疗方案
病情可能持续变化,方案能否灵活调整,便于长期治疗
LM0155
疾病进展任何阶段均兼顾FPG和PPG控制,且不断灵活调整方案以 便于长期治疗
LM0155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不易发生药物意外过量或用药错误
LanScape研究:随机、开放标签研究,纳入335名基础胰岛素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 分为基础+餐时组和预混胰岛素组治疗24周,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和满意度
药物意外过量或用药错误的患者比例(%) 7.6%
0
预混胰岛素
基础+餐时胰岛素
中国人摄入5种大米后的2h血糖变化曲线下面积 的增量均超过欧洲人60%以上(P<0.001)1
64%
61%
67%
68%
77%
与欧洲人群相比,东亚人群PPG升高的比例较多2-5
35%
18%
20%
65%
82%
80%
泰国香米 印度香米
基线*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3 讨 论
注 :R 葡 钧 糖 刺 激 的 胰 岛 案反 应 ; IG: MRC : 岛 B细 胞 分 泌 功 I胰
长 期 高 血 糖 可 导 致 胰 岛 B细 胞 对 葡萄 糖 刺 激 的敏感 性下 降或 产生 了葡 萄糖 的毒 作用 。临床 上在 长 期高 血糖 的 2型糖 尿病 患者 中 ,也 常 见葡萄 糖刺 激 的胰 岛素分泌 障碍 ,包 括第 一时 相 的胰 岛 素分 泌 障 碍 和 胰 岛 B细 胞 总 体 分 泌 功 能 的 异 常 , 以 及 外 周 组 织 对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明 显 受 损 。本 研 究 选 择 的 病 例 为 长 期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的 2型 糖 尿 病
< . mm l L 8 0 o/ 。血 糖平稳 后 1 再行 标 准 的 口服葡 周 萄 糖耐量 实 验和精 氨 酸兴奋 实验 。 口服 葡萄糖 耐量 实 验 :隔夜 空腹 1 2小时 ,次晨 口服 无水 葡萄糖 7 g 5 溶 于 2 0~3 0 l 中 ,5分 钟 饮 完 。 并 于 0 i , 5 0m 水 m n 3 m n 6 mi,2 m n 10 i, 0 i ,0 n 10 i ,8 m n 取静 脉血 。测定 血浆
后, 胰岛 B细胞 功能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f 关键 词】胰 岛素强化治疗 ; 2型糖尿病 ; 岛 B细胞功能 ; 胰 高血糖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献 标 识 码 】A I 章 编 号 J 0 7— 5 7 20 ) l 0 5— 2 57 I 文 文 l0 3 0 (0 8 0 一00 0
胰 岛素抵抗 和胰 岛 B细胞 功能 的减退 是 2型 糖 尿 病 的基 本病 理 生 理 特 征 ,而 高 血 糖 是 其 临 床 表 现 。长期 高血 糖既 可 以损伤 胰 岛 B细胞 的分泌功 能 又能增加 胰 岛素抵 抗 。本 研究 旨在探 讨长期 高血 糖 对 2型糖尿 病患 者胰 岛 B细胞功 能 的影响 ,并 以此 指 导我 们 的临 床工作 。 1 对 象与方 法 研究对 象 : 血糖控 制 不佳 的 2型糖 尿病患 者 ( 按 19 97年 A A诊 断 标准 ) 2例 , D 7 男性 3 4例 , 女性 3 8 例 , 均 年龄 (6±7 岁 , 均病 程 ( 平 5 ) 平 8±5 年 。所 有 ) 患 者均无 严重 肝脏 、肾脏 和其 他 内分泌 疾病 。胰 岛 细胞 表 面抗体 (C 、 岛素抗 体 ( A) 谷氨酸 脱 IA) 胰 I 和 A 羟 酶抗 体 ( A G D—A )均 阴性 血糖 控制 不佳 的标 b 准: 空腹 血糖 >8 O m l L H A1> 1 . % ( . m o/ , b c 0 0 院正 常参考 值 为 4 ~ % ) % 6 。 方法 : 所有 患者首 先行 口服葡 萄糖耐 量实 验 , 次 日行精 氨酸 兴奋 实验 , 时取静 脉血 检i C I A、 同 贝 I A、 4 A G AD—A 。然 后患 者接受 每 日 4次的胰 岛素 强化 治 b 疗, 三餐前 注射 诺 和锐 , 睡前 注射诺 和灵 N, 使患 者 血浆 葡 萄糖控 制 在空 腹 < . m o/ ,餐 后 2小 时 6 1 m lL
2023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和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大型临床研究对〃强化血糖控制能否降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针对大型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使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9%,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15%,尤其是年轻、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个体更能从中获益。
当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不仅受血糖的影响,也受血压、血脂等多种代谢因素的影响。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转归,临床上应重视以血糖控制为基础兼顾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推荐,新诊断T2DM患者如糖化血红蛋白(g1ycatedKemogIobinAi c,HbAi c)≥9.0%或空腹血糖(fastingp1asmag1ucose,FPG)≥11.1mmo1/1z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者,可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临床上也在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仍明显升高(如HbAιc≥9.0%)或已起始胰岛素治疗但仍未达到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中,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血糖控制以利于后续管理。
一、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临床获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1ininfusion,CSII),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
实施该治疗方案时需要对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
为确保患者安全和缩短达标时间,一般需要患者住院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快速解除高糖毒性,发挥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靶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我国学者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进行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2~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修复B 细胞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重塑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CSII组和每日4次胰岛素注射组的患者分别有51%和45%获得了1年以上的糖尿病缓解,即无需使用降糖药物,仅依靠生活方式管理维持FPG<7.0mmo1∕1x餐后2h血糖(2hpostprandia1b1oodg1ucose,2hPG)<10.0mmo1/1的状态,这一作用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
血糖控制
CODIC:近50%的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控制不佳
60 50
HbA1C 控制的 百分比 (%)
40 30 20 10 0
控制差 > 7.5 % 控制一般 6.5~7.5% 控制佳 < 6.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n=1111
唐玲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12(3):205-20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1
卒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1 Fong 3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通过糖负荷试验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IVGTT时血清胰岛素10分钟内达到峰值,为第1时 相分泌(快速相分泌),其后为第2时相分泌 OGTT或进餐时血清胰岛素30分钟达到峰值, 此反 映了胰岛素早期分泌相,其后为晚期分泌相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共501道题1、一项随机、开放、交叉研究,肥胖T2DM患者三餐前均接受注射谷赖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治疗,结果显示谷赖胰岛素治疗后的平均餐后血糖漂移较赖脯胰岛素治疗减少()(单选题)A. 0.09B. 0.12C. 0.11D. 0.1试题答案:B2、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多选题)A. 体重增加B. 视力模糊C. 低血糖D. 过敏E. 皮下脂肪增生/萎缩试题答案:A,B,C,D,E3、给少儿患者注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多选题)A. 腹部B. 大腿上端外侧C. 上臂外侧靠后D. 臀部外上侧E. 颌面部F. 前臂外侧试题答案:B,D4、注射胰岛素时捏皮方法()(单选题)A. 整只手捏皮肤B. 用拇指中指食指捏皮肤C. 用拇指和食指捏皮肤试题答案:B5、来得时与重组甘精胰岛素在说明书上有哪些差异?()(多选题)A. 儿童适应症B. 低血糖禁忌症C. 贮藏温度条件D. 用法用量试题答案:A,B,C6、来得时®中国上市时间是()(单选题)A. 1996年B. 2000年C. 2004年D. 2006年试题答案:C7、关于甘精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可能需要调整剂量的情况包括:()(多选题)A. 体重或生活发生变化B. 胰岛素给药时间改变C. 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D. 轮换注射部位时试题答案:A,B,C8、关于BeyondIV研究结果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 年龄越轻、病程越短、基线BMI越高及FPG水平越高的患者更应该积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目标B. 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基线BMI越高及FPG水平越高的患者更应该积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目标C. 年龄越轻、病程越短、基线BMI越低及FPG水平越低的患者更应该积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目标D. 年龄越轻、病程越长、基线BMI越低及FPG水平越高的患者更应该积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目标试题答案:A9、关于Origin研究,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来得时®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仅为1.3次/100患者-年B. 来得时®的中位使用剂量0.4IU/kgC. 积极的调整来得时剂量FPG可长期控制在6.1mmol/L以下D. 研究的入组患者为:具有CV高危风险的糖尿病前期或T2DM早期患者(使用0~1种OAD)试题答案:A,B,D10、以下关于低血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 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B. 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4.4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C. 严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D. 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试题答案:B11、糖尿病患者处于下列哪些情况时不能运动()(多选题)A. 尿酮体阳性B. 空腹血糖>13.9mmol/LC. 随机血糖>13.9mmol/LD. 血糖<5.6mmol/LE. 血酮体阳试题答案:A,B,D,E12、以下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谷赖胰岛素的核心优势?()(多选题)A. 无锌速效B. 注射灵活C. 不同制剂、改善过敏D. 联合基础、更多选择试题答案:A,B,C,D13、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是()(单选题)A. 18.5以下B. 18.5-24C. 24-28D. 30E. 30以上试题答案:B14、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单选题)A. 6.0%B. 6.5%C. 7.0%D. 7.5%E. 11.0%试题答案:C15、2019年来得时最主要目标患者(T2DM)()(单选题)A. 1种口服药控制不佳B. 新诊断患者C. 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D. 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试题答案:A16、复使用注射笔针头有哪些风险()(多选题)A. 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B. 针头断裂或针管堵塞C. 疼痛增加D. 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E. 感染试题答案:A,B,C,D,E17、注射胰岛素部位正确的是()(多选题)A. 上臂外侧上三分之一B. 上臂外侧中三分之一C. 双侧大腿内侧三分之一D. 双侧大腿前外侧上三分之一E. 双侧臀部外上侧试题答案:B,D,E18、以下哪个属于艾倍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单选题)A. 低血糖B. 全身过敏反应C. 注射部位反应D. 局部过敏反应试题答案:A19、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运动强度应是最大运动强度的()(单选题)A. 30%-40%B. 40%-50%C. 50%-60%D. 60%-70%E. 70%-80%试题答案:D20、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多长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单选题)A. 2周B. 1个月C. 2-3个月D. 3-4个月E. 5个月试题答案:C21、2019年BEYOND论坛活动将重点分享以下哪两项研究结果:()(多选题)A. Beyond-3:空腹血糖目标设定B. Beyond-7: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C. Monnier研究D. Riddle研究试题答案:A,B22、LADI研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治疗的结果,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改善血糖控制B. 改善生活质量C. 改善血糖波动D. 增加治疗满意度试题答案:A,B,C,D23、糖尿病肾病患者健康教育()(多选题)A. 勿使用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磺胺药等及抗真菌药物。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方法:将3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胰岛素注射。
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和胰岛素抵抗变化。
结果:两组AUCcp 30、AUCcp 120、脂联素等与治疗前对比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而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
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能快速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和总量功能及脂联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脂联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短期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诱导出一定时期的病情缓解期[1]。
脂联素作为一种胰岛素超敏化激素,可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加强胰岛素糖元异生作用,抑制肝脏的糖生成。
本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以观察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脂联素变化,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
空腹血糖>11.1mmol/L,从未接受降糖调脂或胰岛素治疗,无肝肾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男10例,女8例,平均56.14±6.8岁,体质指数22.47±2.8kg/m2,腰臀比0.86±0.12;对照组男11例,女6例,平均55.84±8.2岁,体质指数22.55±2.5kg/m2,腰臀比0.85±0.1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旧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全一册在讲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时,着重强调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见教材第9页插图1–6),据图分析可知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浙科版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9页中提到:“血糖浓度下降(低于80mg/100ml)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上升和胰岛素分泌降低则使A细胞的分泌减少。
”两者的矛盾之处可见一斑。
而新人教版却没有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的内容论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要从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说起。
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1.1对血糖升高的调节B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非常敏感,血糖水平低于50 mg/100ml时胰岛素分泌极少或无分泌,血糖水平高于250 mg/100ml时胰岛素分泌达到最大限度。
摄食以后,血糖浓度会迅速升高,作为信号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者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某些氨基酸或激素也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如:精氨酸和赖氨酸,以及胃肠道分泌的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等。
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分泌速率也远大于第一相,这主要是激活了B细胞胰岛素合成酶系,促进了合成与释放;倘若高血糖持续一周左右,胰岛素的分泌可进一步增加,这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刺激B细胞增生而引起的。
短期胰岛素强化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1 研 究和方法
11 研 究 对 象 .
1 统计学处理 . 3
胰 岛 p细胞分泌指数 ( o a =2 H m B) 0×空腹胰 岛素 ,空腹 ( 血糖 一 . ,胰岛素抵抗指数 ( o aR =空腹 血糖 × 3) 5 H m I) 空腹胰岛素/ 2 ., 25 由于 H m oa B和 H ma o I R呈非正态分布 , 统计分析前先行对 数转换 。 计数资料用 x 检验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所有统计分析
药物治疗 。凡随访 6个月 内能不使 用药 物、 能满意控制血糖者 , 定 义为“ 解者” 统称 为“ 缓 , 缓解组 ” 否则定义为 “ , 非缓解者 ” 统 ,
称为“ 非缓解组” 。
早期和 比较常见 的缺 陷。改善第一时相胰 岛素分 泌是 目前 2型
糖尿病治疗的热 点[ 1 ] 。多项研究 表明 , 早期胰 岛素强化 治疗 可以
均采用 S S 1 P S1. 0软件进行。
2 0 年 6月 ~20 08 0 9年 6月在本 院内分泌科住 院的 3 0例新
诊断的 T D 2 M患者 ( 符合 WH 9 9年标 准 )其 中男 2 O 19 , 0例 , 女 1 , O例 年龄( 0 0 岁 , 4 ±1 ) 体重指数 (6±31k/ 2同时要求空腹 2 .)g , m
血糖 ≥1. m l , 1 m oL谷氨酸脱羧酶( A ) 、 岛细胞抗体 ( 1 / G D 抗体 胰 I —
C 检测阴性 , A) 无急慢性并发症 , 非妊娠及 哺乳期妇女。
12 方 法 .
2 结果
21 持续皮下胰 岛素输注( s 治疗后的实验 室指标 . c n) 全部患者完成试验 , 且血糖达到控制标准。治疗期 间无严重 低血糖事件和胰岛素过敏反应 。治疗前所 有患者 均缺乏第 一时
怎样挽救我缺失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复第一时相吗'
对于 “ 餮 老
血糖 水 平升 高 ,胰 岛 细胞 会 在
餐后 3 分 钟 ~ 1 时 内 出现 胰 岛 O 小
2 型糖尿病患者 的 问题是第 一 时相 胰 岛素分 泌 障碍 甚 至缺 乏 , 以及 第 二时相 胰 岛 素分 泌高 峰后 移 。王 立教 授介 绍 ,第 一 时相胰
圈 g a 用 ah Yyzn o指i non 药南
0 恢复 第 一 时相 有 利餐 后 峰 值 位于 葡 萄糖 负荷 后3 分 钟 左 处 的。 血糖达标 右 ,持续 2 小 时 ,然 后血 浆 葡 ~3 患病 已久
正 常 人 在 进 食 普 通 饮 食 后
萄糖水 平 回落 至7 8 .亳摩 尔/ 以 升
医生 ,在 他 ( )的 帮助 下 制定 她 适合 自 己的 药物 治 疗 方 案 .在安 全 降 糖 的 前提 下 处理 好个 体 化 的
情 况 .即 综合 考 虑体 重指 数 、糖
时相 胰 岛素 分 泌有 问题 而且
第 二 时相 胰 岛素 分泌 也 有 障 碍 。 仅 强 调恢 复 第 一 时相 也 还 是 不足 以解 决 问题 , 因此 要 在 医生指 导
岛素 分泌 缺 失预 示 着进 餐后 早期 时段 胰 岛素分 泌 会有 问题 ,就会
患 者 而言 ,您 恐 否 还 有希 望恢 复 胰 岛 素分 泌 。对
示 .病程 较长 的 不 必 一味 强调 恢 素 分 泌 ,同时也
素分 泌 高峰 ,随着2 个 小 时的 ~3 消化 ,胰 岛素分 泌 量从 高 峰逐 渐
体 重正常或偏瘦 的患者 。
2 其 次 .使 用非 磺脲 类 胰 岛 . 素促 泌 剂 要监 测 自 己的 空腹 血 糖
直击餐后更快更强更安全
a模型1: 根据年龄、性别和随机分组进行校正. b模型2: 根据模型1和AIR (对SI)或SI (根据AIR, 校正的AIR和DI)进行校正. c模型 3: 根据模型2和基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校正. d模型4: 根据模型3和BMI进行校正. AIR=急性胰岛素反应; DI=处置指数; FSIGT =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S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SI -adjusted AIR=AIR根据SI回归分析进 行校正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第一时相(早时相)胰岛素分 泌缺陷决定了IGT向T2DM的进展。
AIR在NC组>初发组>SU有效组>SU 继发失效组
40例正常对照,101例T2DM (初发组35例,SU有效组32 例,SU继发失效组34例)。 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测定AIR, 校正胰岛素抵抗(HOMA-IR) 后,AIR在NC组>初发组>SU有 效组>SU继发失效组。
累积发生率(%)
N=71
N=107
随访时间(年)
N=108 N=72 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Bunt JC,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7; 23: 304-310.
在IR基础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 陷决定了IGT向T2DM的进展
胰岛素 分泌不足
第一时相(早时相) 胰岛素分泌缺陷
2. 波动性高糖可较恒定性高糖更进一步促进HUVEC凋亡。在波动性 高糖培养环境中,Bcl-2检测不到,而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血糖波动比稳定高糖更容易损伤内皮细胞
Risso A,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1 Nov;281(5):E924-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作者:王力王群慧何扬赵东波袁琳毋济霞李贤坤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
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2周。
在强化治疗前、后接受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强化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P < 0.05),C肽及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提高(P < 0.05),HOMA-IR指数降低(P < 0.05)。
结论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改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门冬胰岛素30;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c)-0076-04[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combined with insulin BIAsp30 intensive therapy on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 of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s. Methods Forty-six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from December 2012 to April 2014 in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itagliptin phosphate combined with BIAsp30 for 2 weeks. 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s (IVGTT)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 HOMA-IR, plasma glucos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FPG, 2hPBG were decreased after two weeks of intensive therapy (all P < 0.05); the first-phase secretion of insulin and C-peptide were increased (all P < 0.05); and the HOMA-IR were de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tensive therapy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combined with BIAsp30 can improve the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 of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s.[Key words]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Diabetes; Stagliptin phosphate; BIAsp30;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这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患病率已达到11.6%。
研究报告显示,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功能缺陷尤为突出[1]。
过去针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提示,短期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可以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2-4]。
但这两类治疗方案分别存在需要的设备价格较高、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较多、推广较为困难的问题。
以往研究表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BIAsp30)每日2或3次治疗能使更多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达标,可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不明显增加低血糖的风险[5-7]。
近些年来降糖新药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在动物实验上表明其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作用[8-10]。
本研究通过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3次治疗,联合磷酸格列汀片100 mg每日1次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观察其对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新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如下要求随机筛选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依据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标准。
空腹血糖(FBG)超过11.1 mmol/L,不合并急慢性并发症,未接受任何控制血糖、血脂药物治疗者。
排除合并外伤、感染等应激状态及急性代谢紊乱综合征;无肝、肾功能受损及胃肠道吸收功能不良;不合并其他躯体的慢性疾病。
本研究最终纳入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13)岁,HbA1c为(10.6±1.3)%。
1.2 研究方法1.2.1 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要求住院治疗。
由同一个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体重指数(BMI)。
1.2.2 常规检查及胰岛功能检查入院后告知患者本次试验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空腹8~12 h,于次日清晨给予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HbA1c等常规检查。
并给予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以蝶形留置针插入一侧肘正中静脉,以生理盐水缓慢滴注以维持管道通畅。
在另一手臂,于0 min时用50%的葡萄糖50 mL 2 min内快速静脉注射,从注射葡萄糖开始记时,分别在0、3、4、5、8、10 min从留置针取血2~3 mL检测胰岛素、血浆C 肽、血糖。
胰岛素、血浆C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血糖检测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早、中、晚餐时依据胰岛素起始量0.3 U/kg,按1∶1∶2比例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同时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1次/d治疗。
检测FBG及餐后2 h血糖(2hPBG),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直到血糖达标(FBG≤7.0 mmol/L,2hPBG≤10.0 mmol/L),强化治疗2周后停药1 d,按上述方法复查前述观察指标。
1.2.3 分析比较治疗前后FBG、2hPBG、胰岛分泌第一时相情况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分泌第一时相采用胰岛素或C肽曲线下面积(AUC)0~10 min评估。
AUC=X0+2X3+3X4+4X5+6X8+4X10,X0、X3、X4、X5、X8、X10分别代表0、3、4、5、8、10 min时胰岛素或C肽的值。
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强化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 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的变化强化治疗2周后患者FBG由治疗前的(13.6±2.5)mmol/L下降至(5.6±0.9)mmol/L,2hPBG由治疗前(18.3±4.1)mmol/L下降至(8.9±1.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HOMA-IR的变化情况强化治疗前给予静脉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和C肽成低平曲线。
治疗后胰岛素和C肽在3、4、5、8、10 min较前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素AUC0-10 min分别为(49.25±26.35)mU×min/L和(90.14 ±34.12)mU×min/L,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强化治疗前后C肽AUC0-10 min分别为(3.45±1.43)mU×min/L和(9.03±2.18)mU×min/L,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后HOMA-IR分别为(2.97±0.54)、(1.21±0.19),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3。
2.4 不良反应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低血糖者,未出现口服磷酸西格列汀后明显不适或肝肾功能异常而退出研究者。
3 讨论多年来的研究已证实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提示,在患者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丧失约50%,并且其后每年以4%~5%的速度下降。
早期一项样本量为405例的针对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提示,在FBG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
以往相关研究表明,GLP-1具有促进血浆葡萄糖依赖式的胰岛素释放作用,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β细胞的数量作用[16]。
但是,GLP-1半衰期较短,通常1~2 min即被人体内二肽基肽酶(DPP-Ⅳ)降解从而失去上述的生物学活性。
磷酸西格列汀是DPP-Ⅳ的代表药物,它可以高选择性的可逆性地抑制DPP-Ⅳ,阻止DPP-Ⅳ对GLP-1的水解。
从而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延长GLP-1的生物学活性。
近些年研究证实了西格列汀单药以及联合口服药物、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