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4、评价:
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高二历史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消极影响: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任务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主观需求
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告终
其次:外部有帮助
苏联——试图获得中国认可、并在远东扩大影响 中共——刚成立不久,力量小且缺乏经验及实力, 无法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次:个人努力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改组国民党, 且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入国民党
项目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民 相同: 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增加了反帝和民族平等 主 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的新内容 义 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 民 相同:
生 主 义
民 相同: 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权 真正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及团 主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 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力 义 等
都主张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财富重新 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实践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实践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 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 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 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 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
1905年8月20日, 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 式成立。孙中山被推 举为总理。这是孙中 山日后书写的同盟会 政纲条幅。
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
16字纲领 三民主义 含义 革命类型 局限性 驱除鞑虏 推翻帝国主义 没有明确的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的走狗——清 反帝纲领; 政府的反动统 民族革命 保留大汉族 治 主义情绪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建立资产 统治,建立资 阶级专政 (核心内容) 产阶级共和国 的政权 革命后由国家 不切实可行; 通过核定地价 社会革命 没有提出彻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手段解决封建 底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 土地私有制 问题,做到 彻底解决农 “家给人足” 民土地问题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联俄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①不反帝→ 反对民族压 联共 侵略,中华民族自求 反帝②反满 迫,反对满洲 解放;对内:中国境 →民族平等 贵族的统治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民权由资产 制政体,建立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阶级掌握→ 国民政府,国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平民共有, 民一律平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是普遍平等 一切自由及权利。 的民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关注工农 扶助 农工 核定地价 实行“耕者有其 田”。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四、探究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反对民族压迫,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 民族 反对满洲贵族 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 主义 的统治 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推翻君主专制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民权 政体,建立资产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主义 阶级民主共和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国 一切自由及权利。政 治机构民主化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民族主义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 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 统治。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地位 前提
驱除鞑虏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平分土地
(一个主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抵抗派 ( 林、魏) 技术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李)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 三民主义 思想 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无产阶级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政治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高中历史课件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4. 地位和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有力地推动
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 性质:四大阶级联合的民主革命纲领
例题: 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 的“先行者”是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2.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 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需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组建北洋政府 密谋刺宋 镇压“二次革命” 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建立总统制 成立参议院,代行立法机构职能 颁布《总统选举法》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洪宪帝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近代国人自救大事记:
新思想: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 洋务运动: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郭嵩涛,沈桂芬 戊戌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杨秀清,洪仁轩 义和团运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请思考:“国民”包括哪些阶层?这一提 法有什么局限性?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 土地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我们还是 得不到土地啊!
材料四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 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 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 所共享。 民生主义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南与北一丘之貉”
旧药方的局限 •民族主义:没有 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缺乏 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生主义:没有 切合实际的土地 革命纲领,没有 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
新药方
新形势: 1917俄国十月 革命爆发,建 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1919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请思考: ⑴地主阶级可能对此项纲领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⑵广大农民可能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⑶该项纲领能否调动起各阶层革命的积极 性?为什么?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发动辛亥革命:1911、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 朝的封建统治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2、2、12溥仪退位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 史实说明吗?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成立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政治(社会基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行不通(改良救国方案失败)(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来源: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孙中山广泛学习和考察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4)个人:孙中山思想的转化,由改良转向革命
(5)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
(1)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在《民报。发刊词》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局限性地位
民族主义(革命的首要问
题)“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封
建统治
没有明确反
帝
前提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革命的根本)“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
命,推翻封建
帝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没有把地主
阶级作为整
个封建统治
阶级来反对,
便利地主阶
级投机革命
核心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革命的经济指导思想)“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
在地价归原
主所有,革命
后因社会进
步所增涨的
地价归国家
所有,由国民
共享
不能彻底解
决农民土地
问题,缺乏坚
实群众基础
补充和发展社会革命
为什么民权主义是核心?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4.评价三民主义:
(1)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平均地权”)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
反 帝 反 封 建
资产阶级共和 国
成为国共两 党合作的政 治基础,推 动了国民革 命运动的发 展。
新三民主义“新”体现: 1、内容新:
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国主义 新的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新的民生主义: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 其田”的主张,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2、思想新:
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三大政策
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问题——以
通过核定地价,逐步限制和削弱 地主阶级,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材料三: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以实现平均地权。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土地为中心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weinigood
中 山 大 学
广东中山市
北京中山公园
中山装
三民主义
提出背景 基本内容 评 价 成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和 他的民主 政治追求
三民 主义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实践 继续努力 提出背景 新三民 主 义 基本内容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讨逆运动
两次护法 运动
评
价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 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生
民族
明确“反帝”,民族平等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民权
wenku.baidu.com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民生
节制资本,耕有其田
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蕴含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的精神 1、__________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 争的失败,与时俱进的 精神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2、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 • • • • • • • • • • •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九条 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 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 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 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第四章 总统 国务员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 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重解三民主义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资产阶级共和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国主义推翻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核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 反映
(前提)民族主义 ——没明确反帝 (核心)民权主义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革 新三民主义
交集: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4、地位和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
护法运动失败时(1917年)
“南与北一丘之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主观因素: 多次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顺应潮流 2)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①政治:19世 纪末期,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 改良方案失败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②经济:甲午 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民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 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 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 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__新_三__民__主__义_蕴含__三__大_政__策_____。 (2)新三民主义是__革__命__纲__领__,三大政策是实现新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_方__法__与__手__段_。
请把“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革 命纲领”、 “方法与手段”分别填入上列空 格中。
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③思想: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思想的影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 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 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 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 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响。
1900年后中国思想界有
内容: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局限性: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 群众基础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组
2016.11
学习目标
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分 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与 辛亥革命的成败。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 领的比较。 3.激情投入,把握: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但三民主义 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内容
民权主义
内容
民生主义
内容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 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 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 命……” ——《孙中山选集》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 史舞台
(3)思想状况:
西学东渐,人们思想上得到启蒙
(4)孙中山个人的努力:
1)上书后由改良转向革命 2)学习、考察西方社会政治、民主思想 3)1905年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
思考: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积极性 和局限性?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⑴社会状况: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⑵阶级状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⑶实践状况: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2.提出:⑴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⑵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一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
名称纲领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
4.评价:
⑴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进步性: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⑶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5.三民主义的实践
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⑵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特别强调】
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
发扬。
讨论:P81学习延伸
毛泽东指出:
㈠“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相同。共 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的土地革 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
㈡“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纲领。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
革命阶段”
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革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 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 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 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 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 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
——1922《孙总统致海外同志书》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林则徐 魏源
奕訢
康有为 梁启超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政治: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逐步壮大; 思想: 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浪潮
个人: 孙中山思想的转化,由改良转向革命。 深受林肯思想启迪
材料: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 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 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 革命道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组建革命团体
⑶孙中山个人的努力: ①实现了思想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②进行了革命实践:1895广州起义 ③丰富了革命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特别深受林肯“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④进行了社会实践:考察了西方社会政治
二、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民报》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
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三、三民主义的内容 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 1、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最大的功绩 2、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3二次革命 4、1915护国运动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5、两次护法运动
结果: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说明:三民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革命任务
要求:寻找新途径、新力量
练习: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
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 要是因为它( )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 要求 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 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理解:①有利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斗争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 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 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含义: 理解:①具体办法:A核定地价 B国家按价
购买 C增长的地价由国民共享 ②前提是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③目的:A逐步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实现土地国有,发展资本主义;B 消除社会贫富悬殊,避免二次革命
⑴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 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地位和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⑵进一步阐述: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 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 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即三民主义。
④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⑤结果: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 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
⑴总的来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了资产阶级的斗争纲领,即目标和蓝图;
⑵民族主义:推翻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建 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 活的问题。
⑶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 义是补充和发展。
六、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⑴旧三民主义指导的革命都失败了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 ⑶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⑷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内容:①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②确立三大政策
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但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
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
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的法。”这
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
孙中山三民主义总结表
内容 斗争对象 实现途径 地位 目标
民族 驱除鞑虏 主义 恢复中华
满清政府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族独立
民权 创立民国 主义
君主专制
民主革命 核心 民主共和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 制
补充 社会革命 和发 土地国有
展
四、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意义:
①明确提出了反封,隐含了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得不到 农民的支持,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根源于两半社会的时代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族
反对民族压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 迫,反对满 解放,反对帝国主义 洲贵族统治。侵略;对内:中国境
①明确反帝 ②民族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联俄)
建立国民 民 政府,国 权 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民权由资产阶级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掌握到平民共有,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更普遍;明确提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出反帝反封主张
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 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
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
理想贯彻于他一生wk.baidu.com言行中。在他逝世后,
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
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
含义:鞑虏:满清统治者和贵族,即推翻满 清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民族。
理解:①并不是仇视所有的满族人,不是狭 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②实质是反封,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③隐含对帝国主义的打击,但没有直 接提出反帝
⑵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 三次巨变: 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个思想: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大成就: 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 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
第16课
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⑴政治状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⑵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