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学过程导言分析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导入新课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扶助 农工
新三民主义“新”在三个地 方:
1、民族主义“新”在反帝 2、民权主义“新”在民权的普遍性
3、民生主义“新”在更关注工人和农民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 革命纲领的异同
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 领的异同?
相同:
民主革命目标相同(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3)地位与作用:
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主要理解“新”在哪里?)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旧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联俄
各民族一律平等;联共 Nhomakorabea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时局图)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地点、纲领、性质、意义)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十六字纲领”
(解释其含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的形成
(内容、与革命的关系、评价)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1911年)
《临时约法》
(1912年)
三 民 主 义 的 实 践
活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1913年—1922年)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 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 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 联俄、联共、 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核心。 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 纲领,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 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 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 联系。 联系。
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的精神。 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 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 命乐观主义精神。 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 学习孙中山先生, 精神。 精神。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这一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这一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并受其影响;(2)中国无产 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 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 并受其影响; 中国无产 阶级已经发展壮大,并已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已经发展壮大,并已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支独 立的政治力量,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 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 立的政治力量,其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 (3)“打倒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打倒军阀, 打倒军阀 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 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为基础的三民主义, 为基础的三民主义,它适应了革命潮流和历史发展的 需要。新形势下孙中山赋予三民主义以新的内涵: 需要。新形势下孙中山赋予三民主义以新的内涵:民 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 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民权主义突 出了人民权利的广泛性; 出了人民权利的广泛性;民生主义补充了节制资本的 内容。此时的三民主义已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内容。此时的三民主义已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 国共合作的基础。 国共合作的基础。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4、评价: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和结果: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②指导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民一律平等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时代要求:19C末20C初,清朝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阶级矛盾尖锐,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流亡海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第1次
第2次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顽固派
学不学习 西方科技
学不学习 西方制度
地主阶级内部 资产阶级与 地主阶级
何种政体 内部 保皇派 传播;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第4次 改良主义者 规律认识:近代史上每次重大政治运 要不要马 资产阶级与 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动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一个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地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作用: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 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邹城市实验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列宁《怎么办?》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建设的需要 创立了适合中国革命、建设的理论
三次历 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 立 新中国成立 和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
四位伟人
四个理论 成果
三民 主义
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 贫者极多。
1899年的孙中山
2、提出
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纲领。 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 上,将同盟会的政纲进一 步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 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 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内容
(1)内容: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推倒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 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 材料四:“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逐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
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 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 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全集》
孙中山思想转变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 民享”思想的启迪 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个人努力:孙中山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丰富了民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 试看各国的现象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 主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新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有何新发展? 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民族平等
对话历史文本之“民权主义”
材料一: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 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 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连连看:三民主义分别对应哪种革命形式?
民族主义
社会革命
民权主义
民族革命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答疑3:三民主义对群众是否有实际影响?有何局限性?
角色:A 革命派 C 农民
B 地主 D 列强
活动要求:联系材料,换角度,相互讨论交流理解认识
材料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 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宣言》
(没1有905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答疑4:三民主义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何作用?(实践意义)
武昌起义
溥仪退位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第三篇章
忍看共和梦难圆 另觅良伴再从头
答疑5:旧三民主义为何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据材料,孙中山这时思想有何变化,为挽救革命决定 依靠哪些新力量?
• 答疑5:旧三民主义为何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陆张宇) • 答疑6:新三民主义新在哪?(王彤) • 答疑7:新三民主义为何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侯雨桐)
• 第四篇:历史人物进现实 三民主义在今天
• 答疑8:三民主义对今天民族、民权、民生建设有何启示?(董裕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学习延伸:新三民主义明确提 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 之处,故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是,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范畴,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度,与 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 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思之窗: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 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 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 满清专制统治。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 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 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本课测评:(1)历史条件:鸦片战争以 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 士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 成功。 19 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 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 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了三民主义理论。(2)作用:三民主义是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 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革命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具体含义
评价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 代的要求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 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 法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 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 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 的敏锐观察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4分析变 化的原因。
变化: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唤醒吸收民众。
原因: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斗争失败;英美列强拒绝帮助;苏俄的帮助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背景、内容、“新”的体现?影响 (1)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客观) (2)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主观)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 义 新三民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 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发展 联俄 联共 ①不反帝→反帝 ②反满→民族平 等
毛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两半社会,创建新中国,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富。
课标导航: 了解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 作用。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评价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活动2、结果3、教训 探究三:新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新” 在哪里?4、影响、评价 探究四: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异、同)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III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班级:组别:姓名:等级:单元线索:三民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考点梳理】一、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背景:(1)社会状况:民族危机严重,各种救国方案均失败。
(2)阶级状况:以_____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因素:孙中山的不懈探索。
2.提出:1905 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_,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上将其发展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1)民族主义:用____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即民族革命)。
它是三民主义的。
(2)民权主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_(即政治革命)。
它是三民主义的。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即社会革命)。
它是三民主义的。
4.评价:(1)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_________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_____、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5.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革命: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制定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背景:(1)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陷入苦闷与彷徨中。
(2)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3)共产国际和___________对孙中山的影响和帮助。
2.提出:1924 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____、____、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的早期改良思想〔材料〕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方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其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①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路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1894年给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的上书,它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集中反映。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第一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2、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中的民权主义新在哪里?
民权全民共享,与反对帝国主义相结合
材料10: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 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 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 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则以为工人之 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凡此皆民生主义所有事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 “民有”、“民治”、“民 享”。……这就是兄弟(孙中山) 的“民族”、“民权”、“民生” 林肯 主义。 孙中山受到了什么思想的影响?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 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根据材料指出,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材料4:“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然而试看各国 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 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欧美为 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 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 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 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 演说 根据材料指出,民生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上涨后的地 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 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 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 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 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答案】A
(2013· 安徽文综· 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 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 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 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 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2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要内容、评价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的政府,国 民一律平等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 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 主义
新在哪里? 普遍平等民权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 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 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课本P81)
名 称 民 族
旧三民主义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 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及权利。 民 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同步练习》8.(2014·海南单科·15)1900~
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 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 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D
•孙中山设想的新政权:。
答案:C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 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 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 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它民主党派 答案:C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1、背景:
①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各种改良的救国方案均告失败;
政
③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 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
经 思
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理论相结合。
2、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日本东京)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 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 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 而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 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 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 次 历 史 巨 变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成立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
第16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胜利,成立 新中国和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第17课
邓小平理论 第18课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 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 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 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 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A、客观条件: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B、主观原因:孙中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百折不 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Hale Waihona Puke 2.提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 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 背景 ①政治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朽黑暗 各种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②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④孙中山个人因素: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开始早期革 命活动, 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1)成立团体:1894年 兴中会 (标志其早期革命活动开始 兴中会 ,主张:“驱除鞑虏, ) 2)发动起义:1895年 广州起义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 )流亡海外:丰富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图为首批会员宣誓入会的 时局图 4)1905 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地点—— 檀香山李昌住宅
必修三第16课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修改)
1899年的孙中山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 国的现象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 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 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还特别规定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 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 生效。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 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 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 斗’。”“新时期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 是(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了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
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①武昌起义成功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 领,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要求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 要求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纲领 积极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 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民族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 亥革命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得不到 农民的支持,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根源于两半社会的时代局限性
孙中山三民主义总结表
内容 斗争对象 实现途径 地位 目标
民族 驱除鞑虏 主义 恢复中华
满清政府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族独立
民权 创立民国 主义
君主专制
民主革命 核心 民主共和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 制
补充 社会革命 和发 土地国有
展
四、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意义: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组建革命团体
⑶孙中山个人的努力: ①实现了思想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②进行了革命实践:1895广州起义 ③丰富了革命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特别深受林肯“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④进行了社会实践:考察了西方社会政治
二、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民报》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
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三、三民主义的内容 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族
反对民族压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 迫,反对满 解放,反对帝国主义 洲贵族统治。侵略;对内:中国境
①明确反帝 ②民族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联俄)
建立国民 民 政府,国 权 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民权由资产阶级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掌握到平民共有,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更普遍;明确提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出反帝反封主张
④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⑤结果: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 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
⑴总的来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了资产阶级的斗争纲领,即目标和蓝图;
⑵民族主义:推翻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建 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 活的问题。
⑶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 义是补充和发展。
含义:鞑虏:满清统治者和贵族,即推翻满 清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民族。
理解:①并不是仇视所有的满族人,不是狭 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②实质是反封,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③隐含对帝国主义的打击,但没有直 接提出反帝
⑵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 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
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
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
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
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
六、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⑴旧三民主义指导的革命都失败了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 ⑶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⑷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内容:①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②确立三大政策
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Biblioteka 不同:旧三民主义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
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 要是因为它( )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 要求 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 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理解:①有利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斗争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 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 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含义: 理解:①具体办法:A核定地价 B国家按价
购买 C增长的地价由国民共享 ②前提是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③目的:A逐步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实现土地国有,发展资本主义;B 消除社会贫富悬殊,避免二次革命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但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
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
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的法。”这
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
C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 1、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最大的功绩 2、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3二次革命 4、1915护国运动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5、两次护法运动
结果: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说明:三民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革命任务
要求:寻找新途径、新力量
练习: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 三次巨变: 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个思想: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大成就: 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 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
第16课
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⑴政治状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⑵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⑴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 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地位和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⑵进一步阐述: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 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 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即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