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试验)

合集下载

HA实验检验2

HA实验检验2


温抗体型AIHA
由于引起红细胞破坏的自身抗体在37℃温 度下对红细胞膜抗原的亲和力最强而得名, 这种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其次为非凝集性
IgM,偶有IgA型。
温抗体型是AIHA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见于
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病因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LE、感染、肿瘤、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 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吸 附于红细胞表面,激活补体)常见的药物: 利福平
血红蛋白 间接胆红素 循环血液 红细胞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直接胆红素
门静脉
尿胆原 尿胆素
尿胆原 粪胆原
•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 贫血、黄疸(以间胆高为主)、
脾大、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血涂片观察可见破碎、球形、椭圆 形、口形、靶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 甚至可见幼红细胞,血清结合珠蛋 白降低或消失,LDH(主要LDH2) 增高,尿胆原增高,甚至可见血红 蛋白尿或含铁血黄素尿,红细胞寿 命缩短等。

Howell-Jolly小体
cabot环
红细胞碎片
2.溶血部位的依据
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大量 溶血时可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血 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严重的血管内溶 血,血红蛋白尿应与肌红蛋白尿鉴别。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多见 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3.确定溶血的病因依据: HA的确证实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无法 架接量个邻近的红细胞,而只能和一个 红细胞抗原相结合。抗人球蛋白抗体是 完全抗体,可与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 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凝集现象,称为抗 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说明病人 红细胞表面上包被有不完全抗体。而间 接Coombs试验阳性则说明病人血清中存 在着不完全抗体。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溶⾎性贫⾎的诊断溶⾎性贫⾎的诊断可分成两步:①⾸先明确有⽆溶⾎,应寻找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②查明溶⾎的原因,则须经过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来作判断。

⼀、病史除询问发病缓急,主要症状以及病情进程外还应着重询问以下各项:(⼀)地区性强调家庭籍贯,如地中海贫⾎多见于⼴东、⼴西及浙江等沿海地区。

(⼆)家族史近亲中如有贫⾎、黄疸、脾肿⼤者,则有先天性溶⾎性贫⾎可能。

(三)药物接触史药物可诱发免疫性溶⾎性贫⾎,氧化性药物可使不稳定⾎红蛋⽩病及G6PD缺乏症发⽣溶⾎。

(四)引起溶⾎性贫⾎的原发病史如淋巴瘤可伴有免疫性溶⾎性贫⾎。

(五)诱发因素如过劳、寒冷刺激及服蚕⾖等。

⼆、体征应注意贫⾎、黄疽、肝脾肿⼤等。

三、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和步骤有:(⼀)确定是否为溶⾎性贫⾎可根据红细胞破坏增加和⾻髓代偿功能增强⽽确定。

1.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1)红细胞计数下降,⼀般呈正细胞正⾊素性贫⾎。

(2)⾎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清胆红素浓度不仅决定于溶⾎的程度,还决定于肝脏清除间接胆红素的能⼒,故黄疸为轻度或中度,⾎清胆红素⼀般在17.1-51.3ukmol/L(1-3mg/dl)左右,很少超过136.8umol/L(8mg/dl),当黄疸不显时,并不能排除溶⾎性贫⾎。

(3)尿内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

尿内尿胆原和尿胆素常增加。

在肝功能减退时,肝脏⽆能重复处理从肠内吸收来的尿胆原,尿中尿胆原也会增加,故对溶⾎性贫⾎的诊断,价值不是很⼤。

粪内尿胆原是增加的,但粪内尿胆原的定量测定现在已不在⽤作诊断⽅法之⼀。

尿内胆红素阴性,除⾮同时有阻塞性黄疸。

(4)⾎浆结合珠蛋⽩明显减少或消失。

结合珠蛋⽩是在肝脏产⽣能与⾎红蛋⽩结合的清糖蛋⽩,正常值为0.7-1.5g/L(70-150mg/dl)。

⾎管内和⾎管外溶⾎结合珠蛋⽩含量均降低。

在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或⽪质类固醇治疗时可以增多。

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5)⾎浆游离⾎红蛋⽩浓度增⾼。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5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5

尿沉渣检查: 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 识别尿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诊断、预后具重要意义。
尿胆原(urobilinogen):尿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正常人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
尿渗量 :肾脏排泄尿液内全部溶质微粒的数量,能较准确的反映肾脏深缩功能。
糖尿(glycosuria): 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
结晶体 (crystal): 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各异的盐类结晶。结晶体 (crystal)
凝血共同途径:指激活FX 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抗凝血系统: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等,它们对血液中被激活凝血因子能进行灭活。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是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聚剂(ADP、肾上腺素、凝血酶、花生四烯酸等),血小板由于发生聚集反应其血浆的浊度减低,透光度增加。
血块退缩:血液凝固后,血小板释放出血块回缩酶,使血块退缩。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的总和.
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用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合反应形成酮氨化合物,其中HbA1c 含量最高,是最常检测的部分。
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细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单核细胞小于10%。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大于10%,单核细胞小于20%。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含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异常早幼粒细胞的特征是核常为肾形或双叶,胞浆完全被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占据,常掩盖胞核,用Romanowsky染色,这些颗粒为亮粉红色、红色或紫色。

有些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充满灰尘详细小颗粒。

典型的细胞含束状的auer小体,散乱分布在胞浆。

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v):其特点是周围血几乎每一早幼粒细胞核均为双叶、多叶或肾形,大多数细胞无或仅含少许嗜天青颗粒,但至少部分细胞具典型M3的胞浆特征。

骨髓细胞形态更接近典型M3的特征。

与典型M3不同,M3V的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可达200 X 109/L),而典型M3的白细胞计数常略高于正常或低于正常。

与典型M3一样,M3V易出现DIC并发症,染色体多有t(15:17)异常。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骨髓NEC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30%,骨髓原粒及原粒以下阶段的粒细胞大于/等于30%至小于80%;不同分化程度的单核细胞大于20%;周围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5 X 109/L。

②骨髓检查同上,血斗核细胞系小于SX10’/L,但血或尿溶菌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L,或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单核细胞系大于20%。

③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符合MZ,但有下列条件之一:a。

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sxlo’/L。

b。

血或尿溶菌酶大于正常值3倍。

b。

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骨髓NEC中,单核细胞大于20%。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EO):符合上述M4的条件,但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大于/等于5%(NEC)。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参考值】:0.7~1.5 g/L 【临床意义】: • Hp减少,提示溶血存在,血管内溶血时显著
减低
•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
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显著减少或缺乏 – 肝外阻塞性黄疸正常或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一种后天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可表 现血管内溶血、栓塞、全血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骨髓 衰竭。
• 大多数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诊断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
【原理】膜蛋白缺陷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增 加,在弱酸血清(pH6.6~6.8)中,经37℃ 孵育后红细胞发生溶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阴性,阳性见于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该法敏感性较 高。特异性高。
Ham试验
PNH不同时间尿样
4.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 蔗糖离子浓度低,增强补体与红细 胞结合,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进 入红细胞而致溶血。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 内溶血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正常阴性。PNH本试验常为阳 性。可作为PNH筛选试验,阴性可排除,阳 性应作Ham 试验。
5.蛇毒溶血试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10红细胞疾病应用1

临床血液学检验:10红细胞疾病应用1
ridine 5.砜类药物
氨 苯 砜 (dapsone,diaminodiphenyl
sulfone) 硫氧二砜(sulfoxone)
6.其他 萘(naphthalene) 苯肼(phenylhydrazine) 水扬酰胺(salicylamide) 二巯基丙醇(2,3-mercaptopropanol)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维生素 K(vitamin K) 蚕豆素(favisin)
2.骨髓象 骨髓象随病情变化不一(IDA、AA) ;
诊断疑难者需同时作病理活检。
3.溶血试验
Thomas Hale Ham (1905-1987)
① 酸 化 血 清 溶 血 试 验 ( Ham test ) 、 蔗 糖 溶 血 试 验 、 蛇 毒溶血试验、尿潜血、尿含 铁血黄素试验等;
②排除其它需鉴别的溶血性疾 病;
红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ADCC、激 活补体使其存活期缩短进而破坏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
分类
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 同种免疫性溶贫 药物免疫性溶贫
分类 疾病
• 是目前诊断PNH最敏感、特异的方法;
• FLAER对PNH克隆检出的敏感性为0.1%,其它靶向 标记检出率的敏感性为1%;
• 目前FLAER一般用于有核细胞的检测,不能评价红 细胞的PNH克隆。
PNH克隆的筛选/PNH诊断
(一) 红细胞
Ham 试验 糖水实验 蛇毒因子试验 微量补体敏感
试验
(二) 红细胞 粒细胞
CD55、 CD59
(三) 粒细胞 单核细胞
FLAER (reagent fluorescent aerolysin)
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RBC的能力代谢途径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真题及详解⼀、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有ABCDE五个选项。

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框涂⿊。

)1. ⾎尿酸可作为何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A. 糖尿病B. ⼼肌梗死C. 痛风D. 肝硬化E. 急性胰腺炎【答案】 C【解析】尿酸主要⽤作痛风的诊断指标。

痛风是嘌呤代谢失调所致,⾎清尿酸可明显升⾼(可⾼达800~1500μmol/L)。

2. WHO将“精⼦快速前向运动”活⼒定为( )。

A. 0级B. Ⅰ级C. Ⅱ级D. Ⅲ级E. Ⅳ级【答案】 D【解析】WHO建议将精⼦活动⼒分为4级:①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②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③⾮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④不动(0级:不活动)。

3. 下列可引起胎⼉畸形的寄⽣⾍是( )。

A. 蛔⾍B. 肝吸⾍C. ⼸形⾍D. 疟原⾍E. 肺吸⾍【答案】 C⼸形⾍可以通过胎盘引起胎⼉畸形,蛔⾍、肝吸⾍、疟原⾍、肺吸⾍均为普通的寄⽣⾍,不可通过胎盘,也不会引起胎⼉畸形。

4. 溶⾎空斑试验检测的是何种细胞的功能?( )A. T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B淋巴细胞E. LAK细胞【答案】 D【解析】溶⾎空斑试验的原理是将绵⽺红细胞免疫的⼩⿏脾脏(或家兔淋巴结)制成单个细胞悬液,与绵⽺红细胞在琼脂糖凝胶内混合后倾注于⼩平⽫或玻⽚上。

脾细胞中的抗体⽣成细胞(B淋巴细胞)释放抗绵⽺红细胞抗体,使其周围的绵⽺红细胞致敏,在补体参与下可将绵⽺红细胞溶解,形成⾁眼可见的溶⾎空斑。

每⼀个空斑中央含⼀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数⽬即为抗体形成细胞数。

空斑⼤⼩表⽰抗体形成细胞产⽣抗体的多少。

因此溶⾎空斑试验检测的是B淋巴细胞功能。

5. SS琼脂平板培养基是属于( )。

A. 基础培养基B. 营养培养基C. 鉴别培养基D. 选择培养基E. 特殊培养基【答案】 D【解析】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抑制剂,抑制标本中的杂菌⽣长,有助于所选择的细菌种类的⽣长。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下列血细胞的(江南博哥)参数与产生的脉冲信号大小成正比的是()。

A.通过计数孔血细胞的数量B.血细胞在计数孔的移动速度C.血细胞的比密D.血细胞的体积大小E.血细胞是否有核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血细胞的体积大小与产生的脉冲信号大小成正比。

[单选题]2.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B.核左移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C.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比例增多称核左移D.分类中发现许多中性粒细胞核偏于左侧称核左移E.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常提示预后不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称为核左移。

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预后较好,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单选题]4.患儿男,12岁。

因腹泻1天来门诊求治。

粪常规示:暗红色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B.急性细菌性痢疾C.急性阿米巴痢疾D.消化道出血E.肠易激综合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状为暗红色果酱样,红细胞多;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和脓细胞为主,可见巨噬细胞。

[单选题]5.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出现薄膜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蛛网膜下腔梗阻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脑脊髓梅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病例

病例

1.某女39岁,经常感到心慌、乏力,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面色苍白,睑结膜血管颜色浅淡。

问诊自称无不良饮食习惯,但月经周期短,每次持续7-10天。

医师嘱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介绍采血时血流虽充足但血液淡而稀薄。

检验结果如下:RBC3.4×1012/L,Hb82g/L,Hct0.27,MCV80fl,MCH24pg,MCHC303g/L,RDW17%,WBC8.2×109/L,LCR62%,MCR8%,SCR30%。

血涂片上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1)试分析该检验结果(2)请对本例病人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3)该病人贫血的原因?答案:(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呈非平行下降,各参数变化及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改变提示病人为低色素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2)可建议病人进行骨髓穿刺,通过骨髓象分析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证实是否缺铁。

也可直接给予铁剂试验性治疗,同时观察网织红细胞数量的变化,若呈现网织红细胞反应也可证明病人缺铁。

或者测定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等指标,判断机体是否缺铁。

(3)如果病人上述指标支持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则根据病人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推测其贫血原因很可能是月经过多引起的慢性失血性贫血。

2.一男婴出生后因母乳不足而喂食羊奶,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成长发育速度低于同龄儿,少哭不笑,进食不合作。

增加辅食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食欲不振、倦怠。

就诊时医生发现其巩膜有轻微黄染,面带柠檬色,毛发稀疏、干涩、表情呆板。

肝、脾轻度肿大。

检验结果如下:RBC2.4×1012/L,Hb92g/L,Hct0.26,MCV108fl,MCH38.3pg,MCHC353g/L,RDW16.5%,WBC4.1×109/L,LCR52%,MCR8%,SCR40%。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右移,基底部加宽。

血涂片上高色素大红细胞约占10%,部分红细胞内有嗜碱性点彩颗粒、Howll-Jolly 小体、Cabot环等。

医院开设溶血检查的项目

医院开设溶血检查的项目
11
蔗糖溶血试验
12
血清酸化溶血试
验(Ham)
13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14
微量补休溶血试

15
微量补休溶血敏感试验
16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1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
18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测(Hei及其稳定性检测
20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PK)
21
还原型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
22
热盐水试验
23
红细胞滚动试验
24
红细胞镰变试验
25
血红蛋白电泳
26
血红蛋白A2测定
(HbA2)
27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HbF)
28
胎儿血红蛋白(HbF)酸洗脱试验
29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测
30
不稳定血红蛋白测定
包括热不稳定试验、
异丙醇试验、变性珠
蛋白小体检测
31
血红蛋白C试验
32
血红蛋白S溶解度试验
33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包括(IbG、IbA、IgM、C3等不同球蛋白、补休成份
34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35
红细胞电泳测定
36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测定
37
肽链裂解试验
38
新生儿溶血症筛查
39
ABO新生儿溶血病实验检查
40
Rh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41
红细胞九分图分析
42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
医院开设溶血检查的项目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1
红细胞包涵体检查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溶血性贫血的检验试卷试题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溶血性贫血的检验试卷试题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溶血性贫血的检验试卷试题二1、单选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A.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B.血清铁增高C.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D.血浆铁转换率增高E.铁蛋白增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铁粒(江南博哥)幼细胞性贫血铁代谢的各项指标与缺铁性贫血明显不同,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低。

2、单选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见于()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靶形红细胞增多症C.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镰状红细胞增多症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降低见于阻塞性黄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3、单选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清中的冷反应抗体在多少摄氏度时与红细胞结合()A.0~4℃B.20~30℃C.30~40℃D.37℃以下E.37℃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冷反应抗体,在20℃以下(常为0~4℃)时与红细胞结合,同时吸附补体,但不溶血。

当温度升至20~25℃时,补体激活,红细胞膜破坏而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

4、单选患者,女性,3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发黄,全身乏力,常感头昏,皮肤瘙痒,并多次出现酱油色尿。

近3个月来,乏力加重,无法正常工作而入院。

体格检查发现重度贫血,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脾平脐,其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显示WBC9.0×109/L,Hb40g/L,RBC1.06×1012/L,PLT110×109/L。

外周血可见晚幼粒细胞,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和形态异常,可见较多的小球形红细胞和嗜多色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30%。

拟诊"溶血性贫血"入院。

患者,女,36岁,因乙肝肝硬化1年余,皮肤黏膜黄染加重15天入院。

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及。

血常规WBC4.8×109/L,Hb85g/L,RBC2.92×1012/L,Plt258×109/L,MCV84.5fl,MCHC344.0g/L,MCH29.1pg,Ret0.8;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椭圆形红细胞。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真题试卷(第三单元)(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真题试卷(第三单元)(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真题试卷(第三单元)(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 4. A3/A4型题 5. B1型题1.参与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 )A.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B.补体C.溶菌酶D.肿瘤坏死因子αE.细胞免疫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识别和排除病原体和抗原性异物,达到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

传染过程中,人体的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特异性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

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

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来介导。

2.肛瘘治疗中,最重要的是确定( )A.肛周皮肤是否有外口B.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C.肛瘘与肛门括约肌解剖关系D.肛瘘有几个内口E.肛瘘有几个外口正确答案:C解析:肛瘘手术时,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肛管直肠环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浅部、深部及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共组成的肌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手术中不慎完全切断将引起肛门失禁。

直肠肛管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无括约肛门功能,切断后不引起排便失禁。

3.深Ⅱ度烧伤深度已达( )A.皮下脂肪层B.表皮浅层C.表皮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D.皮肤全层和肌肉E.真皮深层正确答案:E解析: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I度、Ⅱ度和Ⅲ度。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

皮肤水疱。

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

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损伤到真皮层但仍有真皮层残留的烧伤创面为深Ⅱ度烧伤。

4.掌深部间隙感染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A.切口常选在手背肿胀明显处B.抬高患侧上肢C.切口不超过手掌远侧横纹D.纵轴切开引流E.早期静脉静注大剂量青霉素正确答案:A解析:手掌部脓肿常表现为手背肿胀,切开引流应当在掌面进行,不可在手背部切开。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2页
(二)试验室检验 1.血红蛋白降低,其程度不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涂片:可
见球形红细胞增多及体积较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 3.血清胆红素:普通在42.75~85.50μmol/L(2.5mg%~
5mg%) 之间,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4.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直接阳性,间接大多阴
(二)试验室检验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7页
HA治疗
1.去除病因和诱因 2.糖皮质激素:AIHA 3.免疫抑制剂:AIHA 4.脾切除: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5.成份输血:AIHA及PNH,输注同型血洗涤
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8页
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0页
病因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LE、感染、肿瘤、药品等
药品与血浆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吸附于 红细胞表面,激活补体 常见药品:利福平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1页
诊疗关键点
(一)临床表现 1. 发病较迟缓,可先有头昏、软弱,渐出现贫血,可呈重复发 作 2. 贫血:为主要表现,普通为慢性轻至中度贫血,而稳定时可 无贫血 3. 黄疸:肝脾可呈轻至中度肿大 4. 继发性者,有原发病表现,易忽略本病 5. 急性发病者,多见于儿童,偶见成人,呈急性溶血表现 6. 特殊类型:AIHA伴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称为Evans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2页
②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溶血的检验PPT课件

溶血的检验PPT课件
参考范围:阴性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 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 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 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氢化铁沉淀。尿沉 渣肾小管细胞内可见直径1~3um的蓝色颗粒。
参考范围:半寿期25-32天
应用评价: 1.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4天。
2.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5-29天。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血红蛋白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邻苯 氧化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浅,与同时测定标准血红蛋 白液对照,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范围:0-40mg/L
应用评价: 1.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病、PNH、冷
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输血 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8
THANK YOU
2020/9/28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阴性。
三、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PNH,敏感度较低,有30% 以上患者呈阴性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作严重 时可呈阳性。
蔗糖溶血试验
一、原理:根据PNH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的蔗糖 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经孵育后可使补体与红细胞 膜结合加强,蔗糖溶液进入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内,导致 渗透性溶血。

临床检验检验士资格考试归纳要点

临床检验检验士资格考试归纳要点

临床检验1、血液是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红色、黏稠、不透明、带腥味的混悬液。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3、血量约占体重的6% - 8%,平均7%。

4、血液的PH为7.35 - 7.45。

5、血液的功能:①运输功能(CO2、O2)。

②协调功能。

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④防御功能。

6、毛细血管采血为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

7、毛细血管采血部位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尖的内侧为宜。

8、分项采血次序:①血小板计数。

②红细胞计数。

③白细胞计数。

④血红蛋白测定。

9、静脉采血部位一般采用肘前静脉。

10、压脉带捆绑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采血完毕后,先拔穿刺端,后拔采血管端。

11、采集多个标本顺序:①血培养管。

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

③凝血功能管。

④有抗凝剂管。

12、抗凝:应用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13、枸橼酸钠应用:①血沉。

②凝血功能。

③血小板功能检验。

④血液保养液。

14、乙二胺四乙酸盐应用:①血小板计数。

②全血细胞分析(EDTA - K2)。

不适用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检验。

15、EDTA二钾盐比二钠盐溶解度大,与血液混合后溶解更快,更为优越。

16、肝素为间接抗凝,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等优点,故不适用于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不能用于凝血功能检验。

17、新采用的玻片应用1mol/L盐酸浸泡24小时。

急用的玻片应用95%乙醇浸泡1小时。

18、使用过的玻片处理步骤:①放入肥皂水或其他合成洗涤剂中煮沸20分钟。

②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③置95%乙醇浸泡1小时,用蒸馏水冲洗。

19、血涂片制备: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越快,血膜越厚。

20、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血膜与载玻片留有两边(0.3cm)和两端(0.5cm)的空隙,血膜长度占载玻片的左右。

酸溶血与糖水试验

酸溶血与糖水试验
验),取1mL血离心分离RBC和血浆, RBC用NS洗 涤3次,配制成50% RBC悬液; 5. 按下表进行操作; 6. 两管均加塞,置37℃水浴箱中1h; 7. 直接观察或低速离心后观察两管有无溶血现象。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操作步骤
反应物
待测管
对照管
健康人血清(mL)
0.5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患者50% RBC悬液(mL) 0.05
评价:
本实验为PNH的简易过筛试验,较Ham试 验敏感,但特异性不强,常与Ham试验同用。
进行试验,如用患者自身血清或患有免疫 性溶贫者的血清,可出现假阳性。
临床意义:
1. 阳性主要见于PNH; 2. 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偶可见阳性; 3. 球形红细胞在酸化血清内可呈假阳性; 4. 健康人阴性,但如患者曾多次输血,其血中
所含补体敏感红细胞相对减少,可呈弱阳性。
评价:
本实验是确诊PNH最基本的试验,较 敏感,特异性高,假阳性少,只有酸化 血清试验才呈现阳性。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原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膜的缺陷,对补体的敏 感性增加,这些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能被 正常血清所溶解,特别在酸性血清条件下 (pH6.4-6.5)经37℃孵育,溶血更明显。
操作方法:
1. 取一人静脉血5mL,制备去纤维蛋白血液; 2. 低速离心分离血清和RBC; 3. 将RBC用NS洗涤3次,配制成50% RBC悬液; 4. 取同型另一人抗凝血1.5mL(0.5mL留做蔗糖溶血试
试验阳性。
结果判断:
溶血为阳性,无溶血为阴性。
注意事项:
1. 所用器具必须清洁干燥,以免溶血 造成假阳性;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相关专业知识-6-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相关专业知识-6-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相关专业知识-6-2(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40,分数:40.00)1.仅表达在造血干细胞,无系列特异性的免疫标志是∙A.CD7∙B.CD10∙C.CD33∙D.CD34∙E.HLA-DR(分数:1.00)A.B.C.D. √E.解析:2.主要裂解FVa和FVⅢa的生理性抗凝蛋白是∙A.APC∙B.PS∙C.ATⅢ∙D.α2AP∙E.肝素(分数:1.00)A. √B.C.D.E.解析:活化蛋白C(APC)主要作用是使因子Ⅴ、Ⅷ灭活,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同时抑制因子X结合于血小板膜磷脂。

3.关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病变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突变,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克隆病∙B.多继发于再生障碍性贫血∙C.蔗糖溶血试验为其确诊试验∙D.受累的细胞局限于红细胞∙E.Ham试验为其筛选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也称Ham test,即红细胞在酸化(pH6.4~6.5)的正常血清中孵育一定时间,补体被激活,可使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

而正常红细胞不被溶解,无溶血现象。

4.巨核细胞不表达的是∙A.CD41∙B.CD42∙C.CD61∙D.PPO∙E.MPO(分数:1.00)A.B.C.D.E. √解析:5.确诊心肌梗死的最具特异的标志物为∙A.CK∙B.CK-MB∙C.cTnI∙D.Mb∙E.AST(分数:1.00)A.B.C. √D.E.解析:由于cTnT和cTnI与骨骼肌中的异质体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具不同的氨基酸顺序,有独特的抗原性,故它们的特异性要咀显优于CK-MB同工酶。

6.NADPH主要来源于以下哪种途径∙A.氧化磷酸化∙B.糖酵解∙C.柠檬酸循环∙D.磷酸戊糖旁路∙E.糖原合成(分数:1.00)A.B.C.D. √E.解析:磷酸戊糖旁路提供NADPH形式的还原力,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新)重点考试知识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新)重点考试知识总结

1,出生后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2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

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5.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6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

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8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10判断骨髓增生程度: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多少可以反映出骨髓增生程度。

11.粒红比值是指各阶段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

12骨髓增生程度:(1)增生极度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常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2)增生明显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3)增生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正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4)增生减低,反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5)增生极度减低。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13.粒红细胞比值改变:(1)粒红比值增加:由粒细胞增多或有核红细胞减少所致。

(2)粒红比值正常:由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比例正常或两系细胞同时增加或减少所致。

(3)粒红比值下降:由粒细胞减少或有核红细胞增多所致。

14.铁染色:(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骨髓中的铁分为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

三基练习-内科学-血液内科(一)+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内科学-血液内科(一)+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内科学-血液内科(一)+答案+完整解析1、MDS的病态造血的骨髓象改变可为A、骨髓红系增生活跃B、可见Auer小体C、红系多偶数核,核碎裂D、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E、呈裂孔现象解析:骨髓增生程度多在活跃以上,红系比例过多,奇数核、核分叶过多、核碎裂;核浆发育不平衡,巨幼变;成熟红细胞大小、染色不均,有点彩和多嗜性。

粒单核系可见Pelg-er-Huet畸形,巨核系出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多圆核小巨核细胞、大单圆核巨核细胞。

正确答案:E2、男,18岁,自幼有出血倾向。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粘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A、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C、过敏性紫癜D、维生素K缺乏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解析: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

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抗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为其特点。

正确答案:B3、确诊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A、贫血、出血、感染B、肝脾淋巴结肿大C、胸骨压痛D、血象检查E、骨髓象检查解析:确诊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骨髓象检查,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正确答案:E4、关于输血技术和注意的问题中,下列哪项错误A、我国目前的抗凝血一般可保存14天B、一般速度下输入1~2冷藏血时不需要预热C、不应向输入的血液中加任何药物,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D、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避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E、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血器,以便滤出细胞聚集物和纤维蛋白块解析:我国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

在2~8度环境中,这二者的抗凝血可保存21天。

5、男65岁,无痛性双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半个月,到医院行淋巴结活检病理,发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染色CD20阳性,CD5阳性,有t(11;14),表达bc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试验)
[原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因其红细胞本身有缺陷,故对补体敏感性增高,在酸化的自身血清中,经37℃孵育,易破坏产生溶血。

此法比较敏感,特异性也高。

[试剂]
(1)0.2mol儿盐酸(盐酸1.4m1,蒸馏水加至100m1即成,应新鲜配制)。

(2)8.5g/L儿氯化钠溶液。

(3)50%红细胞悬液制备,用10ml离心管1支,加入8.5g/L氯化钠溶液
4—5ml,再直接加入患者血液3—4滴,混匀后离心,弃去上清液。

如此反复洗涤红细胞2次,配成50%红细胞悬液。

(4)抽取思考静脉血3—5ml,待其自然凝固;分离出血清。

[操作]
(1)取2支清洁干燥小试管,编号,按表1—3—4步骤进行操作。

表1-3—4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操作
(2)轻轻混匀,加塞,置于37℃水浴中24小时。

[结果观察]
第1管溶血,第2管不溶血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某些严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附注]
(1)所用器皿必须清洁干燥,操作过程要避免发生溶血,否则可导致假阳性。

(2)血清酸化后,试管必须塞紧,否则二氧化碳逸出,可使血清酸度下降。

编写:谢平制定日期:2011.12.1
审核:伍海波
核准:周可成修订日期:201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