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之死_《楼兰之死》课文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经典教学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经典教学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经典教学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经典教学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沙漠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及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5、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

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

板书设计:

读楼兰之死有感

读楼兰之死有感

读楼兰之死有感

读楼兰之死有感1

读了《楼兰之死》这篇*之后,我知道楼兰这座古城“死”了,它旁边碧波荡漾的罗布泊也干涸了。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也一同消亡,在那里,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宁静。

楼兰死了,是因为地表生长的绿色植被被破坏了。当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时,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松,成了细沙,风吹着沙子移动,所以楼兰就被沙漠吞没了……

读过这篇*之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人类如果再这样破坏环境,那么只能最终走向灭亡。

每当春季出现扬沙天气时,风沙无情地吹打着我们,我们只好紧闭门窗躲在教室里,不能出去活动,这时,我们都会诅咒这鬼天气。每当这时候,我就会试想,如果将来到处是沙漠,没有一滴水,没有一片绿州。到那时候,人们就只能一起呼唤水的到来,体验濒临死亡的恐惧。

我不能让种悲剧再上演,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爱护绿色,让市郊充满绿色。楼兰消失了,我们不能再让任何一座城市成为下一个楼兰。

读楼兰之死有感2

读了《楼兰之死》这篇课文后,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楼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这首诗写出了在汉朝时,楼兰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是今天楼兰已经不存在了,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完全干涸了。

*在后面写了考古学家在塔克拉马干沙漠腹地发现了人们的生活用品,以此说明唐代之前那是还是绿洲。

我认为楼兰的消失就是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现在,在中国西北部,这种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刮起沙尘暴时,北京市民都有一种风沙逼进北京城的感觉。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精品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精品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 了解古诗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
• 人们不断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会让水土流失,会让沙漠扩大的速 度加快。现在,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都受到风沙的威胁,一到春天, 只要出现扬沙天气,就会让人们连门都不赶出,连窗户都不敢开。
• 人们如果再不保护环境,北京迟早会成为第二个死了的楼兰城。这样, 不止楼兰城会死亡,就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你们想这样吗? 想让我们居住的地球灭亡吗?请大家别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们为了获得更
二多,、活是的种少的。多土开的荒地食种条物地件,、如不过何管 度,气 放随候 牧便、 ;
为了解决燃料问题,
三、是仍有 不管后果如何,肆意 人在继续破 砍树割草。干旱和半
防止沙漠化的对策和建议: 1.严肃法纪,惩治破环行为。 2.环境问题的决策要有前瞻 性和超前意识。 3.加大防沙治沙的国家资金 投入。 4.建立国家防治荒漠化领导 小组。 5.把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核算 体系。
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

楼兰之死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楼兰之死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楼兰之死读后感3篇

楼兰之死读后感1

昔日的楼兰古城繁华热闹,是古代贸易的中转站,在历史上曾是客商云集,但是千年之后只有漫漫黄沙,往日的绿色和繁华都消失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不能让楼兰消失的悲剧重演。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个,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肆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到伤害了。同学们,科学家早就已经证明过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以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居住。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的大家园——地球!

楼兰之死读后感2

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楼兰之死》。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有许多启发和感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楼兰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的罗布泊相邻,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繁荣的景象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在古代也语是“进得来出不去”的意思,是“死亡之海”。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植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物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

楼兰之死

楼兰之死

楼兰之死

教材分析:

《楼兰之死》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篇拓展阅读,是一篇饱含着强烈情感的说明文。作者通过描述楼兰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塔克拉玛干由绿洲变成沙漠的惊心动魄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教育学生维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楼兰的过去和现在,认识楼兰死亡的原因,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摘录积累“云集、废墟、干涸、消亡、肆虐”等词语。

3、练习写提纲。

教学重点:

了解楼兰的过去和现在,认识楼兰死亡的原因,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古诗,引入新课。

1、出示古诗,学生齐读。

2、了解楼兰,指名学生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板书:楼兰)

3、过渡:楼兰为什么死了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楼兰之死。(板书:之死)

3、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1、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楼兰死亡的原因。

三、初读感知(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钟后比谁词语认读的好,课文读得通顺)

当堂检测一:1、我会读。

繁荣废墟干涸消亡肆虐绝迹吞噬殆尽碧波荡漾肆无忌惮

2、朗读课文我能行!

四、整体感知(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钟)四、探究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三:

浏览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分钟后看谁的问题提的好!)

当堂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随机板书:

1、靠近大沙漠;

2、植被被破坏;

《楼兰之死》读后感

《楼兰之死》读后感

《楼兰之死》读后感

《楼兰之死》读后感

“那时的楼兰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字里行间中无不显示出楼兰曾是个多么繁荣的古城,可眨眼间却遭到了沙漠侵袭,繁荣变成了荒芜;喧闹变成了死寂。这可怕的变化是谁造成的呢?漫漫黄沙给出了残酷的答案:是人类,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对植被的大量破坏所造成的。是人类愚蠢的行为造成楼兰灭亡。它死了,它成了沙漠的一分子。这多么让人难以相信,多么让人震惊呀!楼兰的悲剧真的让世人清醒了吗?不,没有。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新疆墨玉县卡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上山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将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会扩大。”

沙漠在扩大,在进攻。这并非作者的危言耸听。今年三月,电视报道过,北京连续数十天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每天降沙量竟高达21吨。21吨,多么可怕的数字呀!一头白鲸的体重也不过如此!有人提议:“大家要一起植树,保护土地。”可威胁人类生存的仅仅是土地沙漠化这个杀手吗?不,还有像温室效应,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河水污染待环保问题也时刻准备着向人类发动攻击。看,我们的保护伞——臭氧层,是它为我们抵挡住了99%的紫外线,可它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了空洞,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归咎于人类。是人类使用的冷冻剂、消毒剂等化学用品向天空排出的气体破坏了臭氧层,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此外,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世界上7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水,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喝了不安全的水而死亡。就连成都这个号称“天府之国”的都市也成了缺水之城!更别提频繁爆发的山洪、海啸、地震等大灾害,这些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呀!难道人类真要等到花儿蒙上层灰;土地张开一条条干裂的大口;蔚蓝的天空变成灰色;可爱的小动物全变成尸骨时才知道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吗?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精品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精品课件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强大,成为西部边境的一大心腹之患, 此时,楼兰为匈奴所控制,成为匈奴屯兵、存粮的重要据点。 后来,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相继击败匈奴,公元前77年,汉朝 的军队控制了楼兰。在汉代边境和平期间,楼兰一直是丝绸之 路上的重镇。那时的楼兰,驼队成群,商旅云集。
楼 兰 古 胡 杨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 不休,无暇西顾,楼兰终于被 放弃,与中原往来断绝。人们 渐渐忘记了楼兰古城的存在。 但是,到了唐朝,中原地区的 势力又复强大,唐朝与吐蕃又 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诗人王 昌龄在《从军行》中曾写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破楼兰终不还。”可见,当时 楼兰还是唐军的战略目标,它 还存在于唐朝西部边陲。
一、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 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二、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 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三、气候恶化论,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因为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 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 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根据第三种观点,你推测一下楼兰国是怎样慢慢消亡的 ?
气候变化
孔雀河干涸
罗布泊湖泊枯萎
楼兰消失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是罗布泊地区最具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类型, 是古西域历史文化典型代表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她曾 经是令人震撼的一部西域史,影响过西域历史重大变化。但她 神秘莫测的消亡,却让世人如梦如幻,几多向往,几多追求,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 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 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 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 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 解之谜。

楼兰之死 PPT课件

楼兰之死 PPT课件

中原地区知道楼兰是从西汉开始的。西汉初年,大探险家张蹇 出使西域,跋涉万里之遥,开拓丝绸之路。张骞到过西域重镇 楼兰,从此以后,中原人民才知道楼兰的存在。根据张赛的亲 身经历,司马迁在《史记》中正确地记载说:“楼兰、姑师邑 有城郭,临盐泽。”就是说,楼兰城有城郭护卫,靠近罗布泊。 他还记载说,楼兰“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 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详细地记载了楼兰的风土人 情。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
值得一提的是,用发掘于楼兰的卢文字书写的律法中,有这样的律条: “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 头”。 -----------《2004楼兰科考研究》
一千多年以前,楼兰城内有河道穿城过,城外有胡杨树林, 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分布零散的小渔村。汉代为往来商队驿 站的楼兰人口多达1万4千人,以饲养牛、羊、驴、马和骆 驼为主,兼农、渔、猎。后来为保护丝绸之路,一度成为 汉代的屯田地区属丝绸之路南道中一处重要关隘。 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 较著名的论述有:
一、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 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二、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 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三、气候恶化论,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因为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 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 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课件1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课件1北师大版

看到这些图片, 你有什么想说的 吗?
读一读
碧波荡漾 肆无忌惮 繁荣 废墟 干涸
肆虐
沙漠化
笼罩 吞噬
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 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 简要批注。
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
主要原因:
一、树木破坏太严 重。 二、是种的多,活 的少。 三、是仍有人在继 续破坏。
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 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 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 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 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 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 沙砾。 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 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 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 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 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 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 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 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 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源自文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 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 330公里。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 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 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 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楼兰之死》课件

楼兰古城的历史变迁
楼兰古城的重新被发现
楼兰遗迹
楼 兰 城 的 夜
楼兰古城的历史变迁
楼兰城在最繁华的时候,城 内柽柳依依,有雄壮的佛 寺和宝塔,有整齐的街道。 居民人数达到1.4万多人, 中外客商在这进而会集, 市场热闹非凡。但是,唐 代以后,这座著名的古城 默默地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了。以下是我们现今所能 知道的些许记载: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楼兰
楼兰
画一画:梦中楼兰
【文献资料】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与敦煌邻接,是丝绸之路上的必 经之地,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 切。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 耕半牧的小部落。丝绸之路开通 后,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 展城市文明。 文献中,楼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楼兰、 姑师邑有城郭, 盐泽。”楼兰“出玉,多茵苇、怪柳、 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囊驼。”《汉 书· 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 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 口四万四千一百。”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强大,成为西部边境的一大心腹之患, 此时,楼兰为匈奴所控制,成为匈奴屯兵、存粮的重要据点。 后来,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相继击败匈奴,公元前77年,汉朝 的军队控制了楼兰。在汉代边境和平期间,楼兰一直是丝绸之 路上的重镇。那时的楼兰,驼队成群,商旅云集。
楼 兰 古 胡 杨

《楼兰之死》课文

《楼兰之死》课文

《楼兰之死》课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着名诗篇。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中转站。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不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

楼兰死了。楼兰为什么死了?那默默的黄沙是无声的回答。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其实塔克拉玛干在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1989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漫漫的黄沙——楼兰和绿洲被沙漠吞噬了。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食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不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

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

2023最新-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优秀7篇)

2023最新-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优秀7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优秀7篇)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为了让您对于楼兰之死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7篇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楼兰之死篇一

教材分析

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也从保护生存环境方面留给人类无穷的思考。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学构想

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

教学准备

搜集楼兰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楼兰之死》。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楼兰在哪儿?

(2)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

(3)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

(4)楼兰为什么死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坏,土地沙化。)

三、讨论

(1)楼兰之死给人类什么教训?

(2)我们应该怎么做?

楼兰之死_1200字

楼兰之死_1200字

楼兰之死_1200字

夜,黑的凄清。

皎洁的月光下,玫瑰妖娆的姿态散发出血红色的光影,暗黑的古堡隐约传来蝙蝠“嘶嘶”的叫声。我坐在花园的长椅上,任凭露珠打湿了我的衣裳。时间,仿佛静止在那一分,那一秒。

我伸出细长的纤手,张开五指,让月光转过指缝,照进我不再清澈的眸子,照进我不再纯洁的心灵。

我,亦是这个国家的罪人。

........

数年前,古楼兰。

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国家,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应人性的善良而纯洁。在这里,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伤残。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到幸福。我凝望着这个每个人快乐的笑脸,心也变得豁达开朗。

“公主,外面有人来访。”我的思绪被大臣所打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可以看到两个人坐在接见室的长椅上等待。我的心闪过一丝莫名其妙的慌乱。眉头,也慢慢锁在一起。

这是一个偏僻的国家,很少有人来访。况且今天也不是什么节日。突然的来客岂不是非常的奇怪。但作为公主必要

的利益。我尽快调整好了表情,微笑着走了过去。

那两个人一见我来了,便兴奋的站了起来:“公主,我们是邻国的商人,这次是来为这个世外桃源推荐我国的特产。”我的嘴巴动了动:“这样啊....那就抱歉了,我们不需要领国的任何东西,我们什么都不缺!”说这话的时候我有些斩钉截铁,毕竟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告诫我千万不要引进其他国家的东西,也不要让其他国的商人来这儿做买卖。

“是么?但是据我看到的,楼兰虽然美丽,物产也很丰富,但它毕竟是有缺陷。一些物品造的并不是很好。也就是说,这儿不算特别的发达呢。”其中一个商人微笑着说,我可以看到他紧绷的表情后面丑恶的嘴脸。“我们发达不发达好像不关你的事吧。”我有些生气,竟然当着别人的面说别人国家的缺点,简直就是厚脸皮!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教《楼兰之死》《中国一日》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教《楼兰之死》《中国一日》

我教《楼兰之死》《中国一日》

五年级语文教案

《楼兰之死》《中国一日》是北师大九册三单元的两篇拓展阅读课文。《楼兰之死》是一篇饱含着强烈情感的说明文,作者通过描述楼兰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玛干由绿洲变成沙漠的触目惊心的史实。《中国一日》这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现象,是“奇迹中的奇迹”。我在备教材的时候,猛地觉得这两篇文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这两篇都是说明文,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但在表述的过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让学生将两篇文章对比阅读,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

(1)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的写作思路。

(3)比较写作方法。

2、全班交流。

(1)生:第一篇主要讲的是楼兰国的消失,第二篇讲的是中国一日的情况,由此说明中国的变化。

(1)师:你感觉很哪篇文章很相像?

(2)生:《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3)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篇文章,作者围绕楼兰国的消失写了哪些内容?

(楼兰的消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造成这样的原因、再一次呼吁环保。)(4)师:可不可以不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这部分,为什么?

(5)师:作者怎么说明这些变化的?(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懂得引用、作比较、诠释等方法的好处,从而感受到语言的准确、形象)(6)教师引到文中最后的反问句。

(7)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篇文章。

注意提醒孩子们什么是新闻导语。

3、在回顾两篇文章,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楼兰之死(精选15篇)

楼兰之死(精选15篇)

楼兰之死(精选15篇)

楼兰之死篇1

学科名称: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楼兰之死》学生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8人。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初步学会了会默读、

速读课文,在预习中能够自主解决生字和词语。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小组合作学习、查阅资料等能力,能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教材分析:《楼兰之死》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变化》中的拓展阅读课文。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楼兰古城消失的原

因,也从保护生存环境方面留给人类无穷的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楼兰死了”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了解“楼兰之死”的原因。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搜集楼兰的资料、沙漠图片及文字资料,中国地图,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楼兰)楼兰在中国的哪个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2.(出示中国地图)指名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并简单介绍一

下这一带的地貌、气候等特点。

3.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楼兰之死》,(师补充课题:楼兰之死)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兰之死_《楼兰之死》课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着名诗篇。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中转站。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不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

楼兰死了。楼兰为什么死了?那默默的黄沙是无声的回答。

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其实塔克拉玛干在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1989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漫漫的黄沙楼兰和绿洲被沙漠吞噬了。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食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不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

沙漠在进攻、在扩大,这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人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沙化的进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下游,原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柳和胡杨灌木林。可是,由于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把红柳和胡杨当燃料,现在天然灌木林只剩下了一半。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天然植被破坏,但是到沙漠边缘打柴的毛驴车和汽车有增无减。据新疆墨玉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大沙漠还会扩大。

楼兰已死,只留下一片废墟和王昌龄那首着名的诗篇,让后人发出无限的感叹,难道我们能

听任这种悲剧重演吗?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