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路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公路平面设计.

第二章 公路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 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确定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 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确定道路纵坡及坡长 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确定路基断面形状的 过程。
平面线形要素
汽车前轮转向角:
角度为零
1
角度为常数
2
角度为变数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能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 这就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 摩阻系数f:
μ≤f
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一般在干 燥路面上约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面上汽车高速行驶 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冰和积雪时,降到0.2以下, 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到0.06(不加防滑链)。
2、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的线
形。其中间的直线长度就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至后一曲线的起点 之间的长度。当此直线长度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 端的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使整个组合线形缺乏连续性,形成所 谓的“断背曲线”,《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 同向曲线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当设计速 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胎会产生 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面与轮迹前进方向形成一个横 向偏移角。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横向力系数μ 燃料消耗(%) 轮胎磨损(%)
0
100
100
0.05 105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

R
0
]
y P R {1 cos[( LP LS 2) 180 R]}
基本形单曲线回旋线要素计算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基本型单曲线 3、加密桩点坐标计算: (1)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 切线支距法:
LP x LP 2 40 R 2 LS
L y P 6 RLS
2.4 道路平面设计方法
三、平面设计一般规定与基本步骤
道路平面布置设计的步骤:
(1)根据道路的技术等级,根据《标准》JTG B01-2003和《规范》 JTG D20-2006查出设计速度、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直线 段的最大最小长度等主要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2)根据地形、地物条件确定控制因素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曲线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①复中设置缓和曲线的特点: 缓和曲线段两端点的 曲率半径分别与相应 圆的圆曲线半径一致
曲线定位桩点计算
FZ
较小半径圆曲线相对 于大半径圆曲线内移 一段距离
即复曲线中间缓和曲 线段被原公切点中分 缓和曲线段中点(FZ 点)通过内移距离(内 移值之差PF)的中心

Eh B
切线支距法: x q R sin
Lh
y P R (1 cos )
LP LS 180 [
LS 90 LS 0 (弧度) (度) 2R R
θ

LP LS / 2180
R
x q R sin[( LP LS 2) 180 R]
Eh ( R P) sec R(m) 2
Lh ( 2 0 )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2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2

2.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
二、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确定原理: 1、从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考虑
2、从控制方向盘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从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考虑
为方便驾驶员操作,我国将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定为3s, 则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 Vt V
L S min 3 .6 1 .2
(一)单曲线:一个或多个交点处设一个曲线 1、简单型 2、基本型 3、凸形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一)单曲线: 1、简单型:直线-圆曲线-直线
适用:当实地地形和地物等条件
所选择的平曲线半径大于 《标准》所规定的不设超 高的平曲线半径时使用
曲率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一)单曲线: 2、基本型: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2.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
二、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一)《规范》上对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规定: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回旋线最小长度(m)
120 100
100 85
80 70
60 50
40 35
30 25
20 20
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为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 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增大而增长
(二)复曲线:两个或多个交点处设两个或多个曲线并对接
4、复合型曲线
5、 C形曲线
6、 S形
反向复曲线
三、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线形组合:
(二)复曲线: 1、简单型复曲线(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
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
适用:当两个不同方向偏角的相 邻交点间根据实际地形、地物等 条件所选择的曲线半径均大于 《标准》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曲线 半径,且由此计算的两相邻圆曲 线半径之比在1.5以内时应设置 此种形式 曲率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_概述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_概述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选线)二道路平面线形三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第一节概述(选线)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二、平原区选线三、丘陵区选线四、山岭区选线五、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一)、选线的目的与任务1.目的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一)、选线的目的与任务2.任务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

(二)、选线的一般步骤选线是经过:浅→深总体→具体面→带→线三个步骤: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定线要点:以点(平面控制点)连线,以线(指两中线)交点(交点),反复试线,最后落实交点位置。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主观条件:指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客观条件:指道路所经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如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管道等);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3.注意与农业配合4.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5.重视环境保护工作6.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主要控制点;☐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7.构造物布置合理、经济实用、同当地景观协调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第一节概述(选线)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二、平原区选线三、丘陵区选线四、山岭区选线五、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一)基本特征1.自然特征◆平原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
计算确定。
ic
V2 127R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3.超高缓和段(superelevation runoff)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 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
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Lc设于
圆曲线的两端。
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 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一 般 地 区 (%)
8 或 10
8
积雪冰冻地区 (%)
6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2)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 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
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
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根据设
三、 缓和曲线
1.概述
(3)缓和曲线的数学形式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 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 程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1.概述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l C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2.平面线形组成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
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 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 境相协调。
一、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平面线形组成
(2)直线的标准规定: 1)直线最大长度 德国20V; 前苏联8km;美国3mile。 总的原则: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哪一个 方案好?
具体定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 向的问题。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 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 几条比较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 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 与航摄资料选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3.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起伏地带属于具有横坡的地带,其特点是地面 横坡较缓,匀坡线迂回。
如走直连线,路线最短,但起伏很大,为了减缓 起伏,势必出现了高填深挖,增大工程量;
如走匀坡线,坡度均匀,但路线迂回,里程增长 不合理。
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 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路线类型 1)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
平、纵、横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 一般多采用低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 是主导因素,因此,在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 面线形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 2)一般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可分 为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四种。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二)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
道路工程
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 没有理由时,不应随意转向,但也不能片面追求 长直线。
1、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①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1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1

2.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二、曲线设计:
(一)圆曲线:
圆曲线的基本公式: 1、当坐标原点在圆心时:
x2 y 2 R2
2、当坐标原点在圆周上任意一点时: (1)直角坐标的形式:
x R sin y R(1 cos )
LP弧所对的圆心角
2.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二、曲线设计:
(一)圆曲线:
圆曲线的基本公式: 2、当坐标原点在圆周上任意一点时:
(2)偏角的形式:
P 2
C 2R sin 2
LP弧所对的圆心角
P P点的偏角
2.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
二、曲线设计:
(二)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 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 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二、汽车的行驶轨迹
2.1 道路平面与中线形状
一、道路几何实体在设计中的表述与道路中线: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
2.1 道路平面与中线形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道路几何实体在设计中的表述与道路中线: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路线平面线形:路线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沿道路中 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 展开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路线横断面:道路中线 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2.1 道路平面与中线形状
二、汽车的行驶轨迹:
(二)汽车行驶的理论轨迹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有 下列三种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导向轮旋转面与纵轴之间夹角 3、角度为变数
2.1 道路平面与中线形状
二、汽车的行驶轨迹:
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主要考察汽车行驶轨迹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有 下列三种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3、角度为变数 与上述三种状态对应的行驶轨迹线为: 1、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 2、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 3、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__第二章_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__第二章_平面设计
地点向外倾覆的危险。 Y X
hg b
公路学院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滑移:汽车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沿横向力方 向的侧向滑移。
稳定条件: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 力。即:
X Y h G h
φh——横向附着系数


X G
h
R

V2
127 h

ih

利用此式可计算出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
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 ②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危害: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
量避免。 解决办法: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 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一个曲线 上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公路学院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 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考虑 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 作的方便。
公路学院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
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 倍为宜。
l 2V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内容提要
• 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 • 直线的特点和运用、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 圆曲线的特点、半径大小及其长度 。 • 缓和曲线的性质、形式及最小长度和参数 。 •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和线形要素组合类型 。
公路学院
第一节 概 述
一、路线的相关概念
《标准》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_线形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_线形

(三)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 线线形;
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 叠;
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 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 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 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的。
(二)设计标准
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五)圆曲线里程桩的详细设置
(3) 坐标法 。
四 、 缓 和 曲 线
(一) 概述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 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
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 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从满足行车要 求来看,缓和曲线具有如下线形特征: 1) 符合行车轨迹 2)线形内部协调、美观 3) 外部协调、经济 4) 测设复杂 5)缓和曲线具有相似性
第二节 道路平面线形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二、直线 三、圆曲线 四、缓和曲线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1、路线 路线是指道路的中线(弯道上不考虑加宽的影响)
2、路线的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 用一个曲面,沿着中线纵向剖切,再展开成的平面
4、道路的横断面 中线各点的法向剖切面
100
80
60
40
30
20
µ 0.05
0.05
0.06
0.06
0.06
0.05
0.05
i 0.06
0.06
0.07
0.08
0.07
0.06
0.06
2)圆曲线最大半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
以不超过10000m为宜。

道路勘测设计 3第2章 平面设计3s

道路勘测设计   3第2章 平面设计3s

2019/3/16
《道路勘测设计》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1、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 3s ,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这样平曲线一 般最小长度为 9s行程,至少 6s行程(凸型曲线), 条件受限时亦不应少于3~4s。 2、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超过规定值。
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不得已插入 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 下式:
A1 A2 l 40
(m)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 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 R1/R2=1~3为宜。R2为小圆曲线 半径(m); R1为大圆曲线半径(m)。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2019/3/16
《道路勘测设计》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
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

线、圆曲线、回旋线长度之比设 计成 1:1:1。

满足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
2019/3/16
图2.20 S 型
《道路勘测设计》
3、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 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 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R2 A R2 2
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
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度时的平曲线长度 设计速度(km/h) 一般值(m) 最小值(m)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2)最大超高 ihmax

公路项目所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不同,同一设计速度下,圆曲线 最小半径应 该是不同的。

公路项目拟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主要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和公路行车环境 等条件确定。
如果超高值过大,车辆即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纵坡方向下滑的危险,因此 必须确保最大超高值不大于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力。
特征点认识: QD:起点 ZD:终点
ZH:直缓点 HY:缓圆点 QZ:曲中点 YH:圆缓点 HZ:缓直点 GQ:公切点
3.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 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 求 , 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 性 , 避免采用长直线 , 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 和景观 等协调。由于线形几何要素的确定是以设计速度为依据的 , 因此 , 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 , 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 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本章将重点讨论这些要素 , 如圆曲线半径、缓 和曲线长度以及直线、曲线的合理配置等。
4、路线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距离; (2)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3)测设简单。
2.缺点:
(1)在地形有较大起伏的地区 , 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 易产 生高填深挖路基 , 破坏自然景观 , 若长度运用不当 , 不仅破坏了线形 的连续性 , 也不便达到 线形设计自身的协调。



当路拱横坡为1.5%,横向力系数采用0.035;路拱横坡为2%时,横向力系 数为0.040。
4. 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周围环境、路线纵横指标、车辆组合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与设计车速、地形、相邻曲线协调均衡,符合安全、舒适、和谐、经 济的原则。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

术语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路线的空间位置可以分解为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分别 表述,故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成了反映道路线形的 主要表达方式。道路的平、纵、横是相互关联,设计时既分 别进行,又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路线设计由道路的平、纵、横设计组成。 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 形的过程。 路线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的投影,道路的平面线形应与 汽车的行车轨迹一致或接近。
二、道路的平面线形要素 低速道路 直线 圆曲线
JD—交点(转角点) ZY—直圆点(圆曲线起点) QZ—曲中点(圆曲线中点) YZ—圆直点(圆曲线终点)
JD 导线 QZ 直线
转角 a
左转角:a Z
右转角:a y
圆曲线
直线
o
直线 高速道路 圆曲线 缓和曲线
JD
导线
JD—交点(转角点) ZH—直缓点(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HY—缓圆点(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QZ—曲中点(圆曲线中点) YH—圆缓点(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HZ—缓直点(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转角 a
X Fcosα Gsinα
很小,可以认为
sinα≈tgα=ib , cosα≈1 , ib称为横向 超高坡度
Y
X
Gv 2 X = F - Gib = - Gib gR v2 = G ( - ib ) gR
ib
引入横向力系数μ,作为衡量横向稳定性程度的指标,其 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
X v2 μ= = - ib G gR
第一缓和曲线
直线
QZ
圆曲线
第二缓和曲线
直线
o
三、基本线形的特点 (1)直线 线形特征:R=∞ 前方视线好,距离短。 (2)圆曲线 线形特征:R圆=常数 易设置,行车自然。 (3)缓和曲线

《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100 85 70 50 85 50 70 35 50 25 35 20
安全ppt
35
2、超高缓和段
安全ppt
36
(1)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
①无中央分隔带公路
内边轴旋转;中轴旋转;外边轴旋转
②有中央分隔带公路
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分别旋转;绕中
央分隔带中心旋转;绕各自的行车道中
心旋转
安全ppt
37
极限值(m)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
路拱 ≤2.0%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不设超高最
小半径(m) 路拱>
2.0% 7500 5250 3350 1900 800 450 200
安全ppt
20
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 量选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 最小半径;
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
安全ppt
34
(3)设计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 各级公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等于表列值。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 等级
高速公路
地形
平原 微丘
直 丘
山 岭
一二三四
平山平山平山平山 原岭原岭原岭原岭
Lsmin (m)
为满足第二条要求,在直线与圆曲线
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
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
性的第一条和二条,保持了线形的曲率
连续。它不满足第三条要求,不是最理
想的,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国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L A
2
§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直线的应用 二、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1)长直线尽头不宜设置小半径曲线; (2)同向曲线间避免短的直线,需满足L≥6V 反向曲线间直线长L≥2V 三、曲线组合 1.基本型 2.S型
3.卵型:用同一回旋线连接2个圆曲线; 4.复曲线:半径不同的同向曲线径相连接; 5.凸型:在2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 径相连接; 6.复合型:2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 处互相连接的形式; 四、路线平面图
曲线最小长度
按6秒行程确定:
L v t 1.67V
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 一般以3秒行程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在0.5~0.6 按小偏角的要求确定: 为避免小偏角中视觉产生的急弯错觉,应设置较大 半径的平曲线。
3.圆曲线要素的计算
三、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 大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变化缓和段、横坡变化的缓 和段、加宽缓和段。 1、缓和曲线的性质: c
一、平原区选线
平原区:地面起伏变化微小的地区。 选线原则:以方向为主导,尽可能采用较高 的技术指标,避免长直线和小偏角。通过实 地勘察,合理确定中间控制点。(应穿、应 避、应趋就的地点) 纵断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口等构 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高度;
二、丘陵区选线
丘陵区:介于平原和山岭之间的地形,具有 岭低脊宽、山丘连绵、分水岭较多、垭口不 高等特点; 选线原则:因地制宜,选用合理线形技术指 标;微丘地形按平原区掌握,重丘地形按山 岭区处理; 重丘区选线时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 关系,恰当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① ② ③
0.035, i 0.015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的最小半径确定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曲线半径较大,离心 力较小,靠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阻力就足以 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在此情况下,路面可不设置超高,而采用直 线段的双向路拱形式。 半径的计算: 0.035, i 0.015
超高值的变化范围在6%~10%之间,
代入计算得到相应的极限最小半径。具体
见P19表2-2和2-3 注意:极限半径仅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使用, 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经济的最低极限。
一般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能保证以设计车速行驶的 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确定一般最小半径时,横向力系数一般取为 0.05~0.06,以保证行车更加舒适,是大多 数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曲线半径。 对比表2-4、2-5,比较一般最小半径的超高 值、横向力系数及半径大小。
3、山脊线:大体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 要点:控制垭口选择、侧坡的选择、垭口间的 平均坡度。 ⑴控制垭口的选择:根据山脊起伏情况确定相 应的垭口作为控制点; ⑵侧坡的选择:根据分水岭顶部的起伏情况, 选定路线布设位置; ⑶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两控制垭口之间应 距离短捷、坡度平缓。
四、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
§2 道路平面线形
构成道路平面线形的要素:直线、圆曲线、 缓和曲线。 一、直线 直线的优点与缺点: 直线的设计应与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 合理确定直线的长度 直线的长度:70s行程、20倍设计车速、 2Km
二、圆曲线
在两直线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顺的连接 起来,使车辆安全正常地通过。圆曲线是 平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等级高 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1、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所受到横向力大小为: 2 mv x mgi R x 横向力系数

v2 V2 R g ( 2 iB ) 127 ( 2 i B )
1.0
3.乘客的舒适性:避免横向力系数过大导致感觉不舒适 4.运营经济性:小的 有助于减小油耗和轮胎磨耗
极限半径计算公式:
R v2 127 ( max ic ) (m)
曲线最小半径的 及超高值
G
根据行驶在弯道上的车辆处于平衡状态, 得到曲线半径公式:
v2 R (m) g ( i1 )
道路平曲线上的曲线半径公式:
V2 R (m) 127 ( iB )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确定
•1.行车的横向稳定性:避免出现横向倾覆 1.0 2.行车的滑动稳定性:防止车辆发生横向侧滑
l r
汽车在匀速行驶,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 生的轨迹方程。其半径值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半径值与其距离起点的距离成反 比。
缓和曲线通常采用回旋线方程式: A为回旋线参数。 2.回旋线的坐标表达式 3.缓和曲线的长度: (1)按照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 (避免加速度变化过快,使旅客感觉不舒 适) (2)考虑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 一般采用3秒行程 (3)保证超高渐变率不过大
第二章 道路平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路线设计中直线、圆曲线和缓和 曲线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组合,以及行车视距的计算及保证。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 2、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3、公路设计百问 杨少伟 中交一勘院 李 嘉
§1 概 述
公路路线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 寸。包括平、纵、横三个方面。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 何形状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等各种基本线形组成。
视 距
1.视距的种类和定义 停车视距:小客车,视点高1.1m,物高0.1m,从发 现到安全停车所需最短行车距离。由三部分 组成。 超车视距:双车道公路,视点高1.1m,物高 0.1m,从驶离原车道,可见逆向车并能超车后 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两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 及时刹车所必须的距离。
道路选线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和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 证线形连续、均衡,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与舒适; 路线走廊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 与配合,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以充分发 挥和提高公路整体综合效益; 道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地质工程、水文 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的基础上论证、确定公路路 线方案;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使各项构造物布 置恰当、选型合理、经济适用,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路线线形要合理利用地形,并同城镇规划相协调,综合 考虑农田与水利建设,照顾各方面要求。做到平面顺适、 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1、桥头路线的布设
桥位与路线的关系:综合考虑桥位与道路 路线的互相影响。高等级公路由于路线指 标要求高,桥位多服从于路线。
跨越支流的桥头布线:直线和绕线方案 跨越主河的布线方案:争取桥轴线与河流 成较大的交角,也可适当利用斜交,改善 桥头线形。
2、隧道洞口路线布设
(1)隧道以采用直线线形为宜; (2)隧道洞口的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 (3)隧道洞口的连接线纵坡要求及视距要求; (4)隧道洞口的连接线与隧道宽度相协调。
2.视距的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要求:
设计速度(Km/h) 停车视距(m) 120 210 100 160 80 110 60 75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 超车视距见表2-19。 公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三、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选线影响因素多,一般顺山沿河布设, 必要时横越山岭。 1、沿溪线:沿河岸布置的路线。 要点:河岸的选择、线位的高低和跨河地点; ⑴河岸选择:平坦的阳坡; ⑵跨河地点选择:桥位的确定; ⑶线位高低:低线为主,注意洪水位; ⑷特殊路段:①、②、 ③、④
2、越岭线:穿越山岭的路线。 要点: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展线方案、纵坡 设计。 ⑴垭口选择:标高低、两侧易展线; ⑵过岭标高:深挖过岭,并与隧道方案比较; ⑶展线方案:自然展线,困难时采用回头展线; ⑷纵坡设计:纵坡均匀、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越岭线的布设与隧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隧道的优点:缩短路线、改善线形、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