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必考)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速度反向延长交水平位移中点处, x2=2x1 ;
切总等于
x1 x2 β s
x
即
α
v
速度偏角的正切值等于 2 倍的位移偏角正切值。
③两个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且 t= 2 y ,由下降的高度决定,与初速 g
度 v0 无关;
④任何两个时刻间的速度变化量 v=g t ,且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⑤斜面上起落的平抛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是定值。此夹角正切为斜面倾角正 切的 2 倍。 1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1)连接物体的初末位置,找到合速度方向。(2)分解: 分解成沿绳和垂直于绳两方向
a g sin g cos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
a g cos g sin , 物 体 初 速 度 大 于 皮 带 速 度 , 则 物 体 加 速 度 一 定 为
a g sin g cos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一无个,一定是弹力 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 12.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
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平面成= tan FN = tan 1 。
Ff
二、运动学
1、 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
地为参照物。
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移→时间→
船与上游河岸夹角为 ,航程 s 最短 s=d (d 为河宽)此时时间不短
t d ( cos v水 )
v船 sin
v船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河岸)时,所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小结
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T S S V V V V 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 212222=+,V V S t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S S V t 2212+=,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 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202m v h g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七、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 ,与板间距离无关。
八、恒定电流
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
, ; ,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 ; ;
5.粒子沿直线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 , 。与粒子的带电性质和带电量多少无关,与进入的方向有关。
十一、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原因)
内外环电流方向:“增反减同”自感电流的方向:“增反减同”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线框运动时:“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表: ;串联测同一电流,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5.分压电路:一般选择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电阻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多组实验数据)时;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想到哪说到哪
1.运动学想不明白就画v-t图,面积代表位移,斜率代表加速度
2.斜面小物块和静力学想不明白就画受力图,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一个都不要少,画的时候问问自己。
如果物块匀速或静止,这几个力经过平移可以形成封闭图形;如果物体匀加速,这几个力通过平移首尾相连,起点指向终点就是ma的大小和方向
3.超重失重想不明白多坐几次电梯,感觉脚下一空时候是失重,感觉脚底被怼是超重
4.电磁场想不明白画轨迹图,画最边界最极端的条件就行,高考在这道题上一般不会让你列函数求极值的
5.选修3-5想不明白就把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写上,一般会给分。
再结合画v-t图和受力分析你就发现自己做出来了。
6.万有引力题想不明白就想开普勒三定律,离中心天体越近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势能越小,轨道半长轴越大机械能越大势能越大运动周期越大。
双星是绕在两星之间的一个点转,设个r和R自己算。
7.电学实验直接选分压式,Ra*Rv>Rx^2电流表外接,反之内接。
8.交流电A=311有效值220v交流电,100πt频率50赫兹,每秒变换100次,升压降压U*I功率不变,q=n△φ/R这个注意一下。
9.电容题E=U/d C=Q/U C=ε*ε0*S/d E=σ/ε0这四个式子记住三个就可以,没有做不出来的题
10.电学题沿电场线电势降低,电场线越密库仑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切线代表加速度方向,法线连起来是等势面移动不做功。
11.多选题拿不准别选,但是要冲击清北复交的一定要拿得准。
太晚了想不出更多的了,想出来再补充吧。
看了结论一定要多做题多应用啊,不要把物理学成死记硬背的科目啊!。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高考物理常用的“二级结论”
高考物理常用的 “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 5.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1、静磨擦力与压力无直接关系;最大静磨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2、质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必组成一闭合三角形。
3、质点受多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其中任意一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平衡。
4、图像的斜率都表示物理量变化的快慢;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
5、同一弹簧或弹性绳上的弹力各处都一样,弹簧或弹性绳与物体相连时,弹力不能突变;线或绳上的弹力可以突变。
6、原长相同的两弹簧串联,其劲度系数K=K1K2/(K1+K2);并联时,其劲度系数K=K1+K27、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若只受磨擦力作用,其加速度为a=μg.8、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其加速度a=g sinθ;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应有μ=tgθ。
9、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或最小。
10、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零、加速度相等。
11、双星的引力是双星的向心力,双星和旋转中心的距离与星的质量成反比。
12、绳端物体的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在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磨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14、双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15、卫星正常运行时,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其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越小,周期变大。
16、两卫星绕同一行星运行,从距离最近,经时间t后,距离又最近,则t =2nπ/(ω1-ω2)。
17、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心时,重力充当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18、两轮由皮带传动,在不打滑的情况下,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19、平抛运动,末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正切值的2倍。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中物理⼆级结论(超全)⾼中物理⼆级结论集温馨提⽰ 1、“⼆级结论”就是常见知识与经验得总结,都就是可以推导得。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照搬、套⽤。
3、常⽤于解选择题,可以提⾼解题速度。
⼀般不要⽤于计算题中。
⼀、静⼒学:1.⼏个⼒平衡,则⼀个⼒就是与其它⼒合⼒平衡得⼒。
2.两个⼒得合⼒:F ⼤+F ⼩F 合F ⼤-F ⼩。
三个⼤⼩相等得共⾯共点⼒平衡,⼒之间得夹⾓为1200。
3.⼒得合成与分解就是⼀种等效代换,分⼒与合⼒都不就是真实得⼒,求合⼒与分⼒就是处理⼒学问题时得⼀种⽅法、⼿段。
4.三⼒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匀速下滑,则。
6.两个⼀起运动得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相等,线上各点张⼒⼤⼩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可以发⽣突变,“没有记忆⼒”。
8.轻弹簧两端弹⼒⼤⼩相等,弹簧得弹⼒不能发⽣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压⼒,还能承受横向⼒。
⼒可以发⽣突变,“没有记忆⼒”。
10、轻杆⼀端连绞链,另⼀端受合⼒⽅向:沿杆⽅向。
10、若三个⾮平⾏得⼒作⽤在⼀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必相交于⼀点。
它们按⽐例可平移为⼀个封闭得⽮量三⾓形。
(如图3所⽰)11、若F 1、F 2、F 3得合⼒为零,且夹⾓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
12、已知合⼒F 、分⼒F 1得⼤⼩,分⼒F 2于F 得夹⾓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1=Fsin θ时,有⼀个解,F 2=Fcos θ;F 113、在不同得三⾓形中,如果两个⾓得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必相等。
14、如图所⽰,在系于⾼低不同得两杆之间且长L ⼤于两杆间隔d 得绳上⽤光滑钩挂⾐物时,⾐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得夹⾓相等,sin θ=d/L,分别以A 、B 为圆⼼,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杆上、两点,则与得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必考).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考考生考前必读)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整理全)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整理全)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基本定理定律推导而来。
2、必须熟知结论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对计算题分析有一定作用。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接触但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形变瞬间完成。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S S V V V V t 2221212+=+==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 (g 取10m/s 2)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02m v h g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最新整理)
向左传:△t = (K+3/4)T K=0、1、2、3…) S = Kλ+(λ-△X) (K=0、1、2、3…) 六、热和功 分子运动论∶ 1.求气体压强的途径∶①固体封闭∶《活塞》或《缸体》《整体》列力平衡方程 ;
②液体封闭:《某液面》列压强平衡方程 ; ③系统运动:《液柱》《活塞》《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 外=0 ;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vo g
2H g
同一位置 v 上=v 下 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v v
点光源
2θ
平面镜 ω θ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 t0 ,确定了滑行时间 t 大于 t0 时,用
vt2 2as
或
S=vot/2,求滑行距离;若
t
小于
t0
时
s
v0t
1 2
at
2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2 式中 a=2B(m/s2) V0=A(m/s)
F2 F
④ΔS=aT2
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位移等分(S0): ① 1S0 处、2 S0 处、3 S0 处···速度比:V1:V2:V3:···Vn=
1: 2 : 3 :: n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高分必备二级结论[实用]
高中物理高分必备二级结论[实用]
一、关于物理
1、熟悉物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定律:无论是量子力学、电磁学、力学和热学,或者是电动力学、光学和声学等,都必须熟悉其基础理论和定律。
物理学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特别是包括物质的本质和结构。
熟悉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地运用物理学的相关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熟悉物理学的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就好比把手上的木刀要会磨成一把斧头一样,才能切花长株出美丽的花朵,只有正确有效地应用起来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实验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物理学,特别是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观察、探究、思考问题,以此来检验、验证理论以及拓展新的理论。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高分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依据解题思路进行顺序推理,而不是胡乱猜测和急于求成。
其次,还要细心,力求确保仔细检验和查验每一步的计算和准确性,以确保这一路走来没有脱离正轨。
最后,在完成背景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用新的分析方法来深入到抽象的概念中去,在未知的领域追寻和发现更多的新的物理知识。
二、总结
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繁杂的学科,无论是力学、热学还是电磁学等等,都需要深刻理解基本定律和知识,并熟练掌握实验方法。
2、在解决理论问题时,需要针对性地把握问题实质、紧贴解题思路及实践经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高分者不仅要依靠注重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而且要培养正确有效的学习思路、积极主动地发掘新的物理学知识。
高中物理必背二级结论精编60条
高中物理应知应会二级结论精编60条1.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用公式==x v t ∆∆位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用02v v v +=计算。
3.平均速率:=s v t =路程时间,是标量。
它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4.力的合成与分解推论:⑴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⑵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与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
⑶合力取值范围:1212F F F FF -≤≤+合 ⑷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⑸合力一定时,两等大分力间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5.共点力的平衡:⑴若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①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能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且每个力与所对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即满足“正弦定理”)。
②其中任意一个力必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可推广至n 个力) ⑵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宜用正交分解法:①受力分析。
②建xoy 坐标系。
③分解力。
④列平衡方程求解。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⑴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 =aT 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x m -x n =(m-n) aT 2。
⑵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02=2t v v x v v t +==平均。
⑶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1)。
⑷逆向法: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⑸刹车“陷阱”:刹车问题要先计算车停下所用时间 0v t a=,再做其他计算。
⑹追击相遇问题分析的关键点:一个条件: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画图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2.沿光滑物体斜面下滑:a=gSin 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gR43.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M 1和M 2 的作用力为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4.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α角的位置!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5.速度最大时往往合力为零:6.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不论是绳还是弹簧:剪断谁,谁的力立即消失;不剪断时,绳的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力不可突变.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v m R f m R Tm R m R mv F ωππω=====22222244. 2.同一皮带或齿轮上线速度处处相等,同一轮子上角速度相同.3.在非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最低点最小速度(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 ),最低点最小速度 5.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K(=4π2/GM){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6.万有引力定律:F =GMm/r 2 =mv 2/r=m ω2r=m4π2r/T 2 (G =6.67×10-11N ·m 2/kg 2)7.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 2=mg ;g =GM/R 2 (黄金代换式)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GM/r)1/2;ω=(GM/r 3)1/2;T =2π(r 3/GM)1/2 (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9.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 1=(g地R 地)1/2=(GM/R 地)1/2=7.9km/s (注意计算方法);V 2=11.2km/s ;V 3=16.7km/s10.地球同步卫星:T =24h ,h =3.6×104km =5.6R 地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11.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 =7.9km/s ,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地面飞行的卫星)12.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3。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14。
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121=-T t T t ,其中T 1<T 2。
五.机械能:1.求功的途径:①用定义求恒力功. ②用动能定理(从做功的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③由图象求功. ④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⑤由功率求功.2.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不是能.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所有外力)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⑹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数值上相等)(7)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8)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 =f ·S 相对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ΔE 损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Q 为系统增加的内能)(9)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1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无任何关系, 但冲量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做功不是等值异号,就是都不做功,但冲量关系不确定。
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4.发动机的功率P=Fv ,当合外力F =0时,有最大速度v m =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5.00≤α<900 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 =1.60×10-19J.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电电E W ∆-=。
2.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3.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分析功的正负,并用W=FS 计算其大小;或用W=qU 计算.4.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整个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5.电场线的疏密反映E 的大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与场强之间没有联系.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8.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①直线运动:不同时刻进入,可能一直不改方向的运动;可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运动;可能往返运动(可用图像处理)②垂直进入:若在电场中飞行时间远远小于电场的变化周期,则近似认为在恒定电场中运动(处理为类平抛运动);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沿电场方向的运动处理同①③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用等效法:当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且背离圆心处速度最大,当其合力沿半径指向圆心处速度最小.9.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和场强大小没有联系.七.恒定电流:1.电流的微观定义式:I=nqsv2.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3.电路中的一个滑动变阻器阻值发生变化,有并同串反关系:电阻增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 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电阻减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小, 与它串联的电阻上电流或电压变大.4.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5.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电源正极),止于一点(电源负极),盯住一点(中间等势点),步步为营。
6.纯电阻电路中,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R 外=r), rE P m 42=; 7.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
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恒定电流实验: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欧姆表时,指针偏角应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4.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5.分压式和限流式电路的选择:①题目要求电压或电流从零可调(校对电路、测伏安特性曲线),一定要用分压式。
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很多时,限流式不起大作用,要用分压式。
③用限流式时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式。
④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6.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①R X 远大于R A 时,采用内接法,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分压,测量值偏大;②R V 远大于R X 时,采用外接法,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测量值偏小.③A X R R 大于XV R R 时, 采用内接法;A X R R 小于X V R R 时, 采用外接法 7.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电流大小与其偏转角成正比,一般有左进左偏,右进右偏8.测电阻常用方法:①伏安法 ②替代法 ③半偏法 ④比较法9.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使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使用.10.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刚好等于其欧姆表的内阻.八.磁场:1.圆形磁场区域:带电粒子沿半径方向进入,则出磁场时速度方向必过圆心2.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qB m V R =,qBm T π2=(周期与速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