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Ⅰ卷物理第21题的解析与启示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物理试题与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物理试题与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基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 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基态的(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 ) A .12.09eV B .10.20eV C .1.89eV D .1.51eV解析:因基态和第一激发态间的能量差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所以入射光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n=1和n=2两能级之间的能量之差,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只能是n=3或以上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n=2能级跃迁,才能发出可见光,而题中选项所列出的能量,只有选项A 所给的入射光的能量可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3能级,而后发生跃迁到n=2能级。

正确的答案应是选项A 。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和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 和Q 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 D )A .P 和Q 都带正电荷B .P 和Q 都带负电荷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解析:因在两细绳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两球只能带异种电荷才能处于此情况下的受力平衡。

若P 带正荷,Q 带负电荷,则P 在水平方向受合力水平向右,而Q 在水平方向受合力向左,最终两细绳不可在竖直方向上,两球受力平衡,而两绳一定要偏离竖直方向,只有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才能使两细绳处于竖直方向上两球受力平衡。

正确的答案应是选项D 。

4/eVE ∞23113.6-3.40-1.51-0.85-0n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部分(第21题)

2019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部分(第21题)

2019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部分(第21题)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A.M与N的密度相等B.Q的质量是P的3倍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解析】设星球M、N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密度分别为ρ1、ρ2,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物体P、Q的质量分别为m1、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图示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弹簧压缩量之间的关系,压缩量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即等于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即图像与纵轴交点处的取值);物体加速度为零时,弹簧弹力与物体的重力等大反向,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此时弹簧的形变量,即是图像与横轴交点处的取值。

所以:物体在星球表面处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物体P从弹簧上端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是一个加速度随位移均匀减小到零再反向均匀增大、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再减小到零的过程。

加速度减小到零的时刻,就是物体速度最大的时刻,也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时刻,对应的位移即是图中的x0。

物体Q也是相同的规律,对应的位移即是图中的2x0。

物体P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所做的功可通过题目给出的a-x图像来求解。

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给图中的纵轴a乘以物体质量m,就变成了表示合外力F的坐标轴,图中的a-x图像将变成F-x图像。

F-x图像也是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仍然是x0、2x0,与纵轴的交点则变为ma0、3ma0;F-x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量上等于合外力做的功,也等于物体的最大动能。

由图可知:物体P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即达到最大压缩量)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

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21题

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21题

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21题作者:刘贻斌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9年第09期摘要:本文赏析一道2019年高考物理选择题,巧用“黄金代换”公式及变力做功,突破解题难点.关键词:压轴题;赏析;启示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7-004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原题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1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A.M与N的密度相等B.Q的质量是P的3倍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赏析:本题做为选择题的压轴题,考查了力学中的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等主干知识,同时以图象呈现信息,考查了学生信息加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运动模型经典,考查面广,能力立意高,有一定的区分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现详细分析.1 理解经典模型,抢得解题先机小球在竖直弹簧上的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经典模型,现分析此经典模型.如图2所示,小球静止释放,落到弹簧后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零.对于此运动模型,我们要透彻理解以下三点.(1)小球运动情景:小球从初位置到O位置为自由落体运动,从O位置到A位置,小球所受弹力虽然逐渐增大,但一直小于重力,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在A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等于重力,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小球从A位置到B位置,弹力逐渐增大,大于重力,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到B位置时速度为零,小球下落过程的v-t图象如图3所示.(2)小球速度最大位置:小球运动到A位置时,mg=F弹,a=0,速度v最大.(3)能量关系:小球在弹簧上向下运动,弹力对小球做负功,小球机械能减少,但对小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若考生能透彻理解此模型,看到此高考题时,能快速确定小球动能最大时的受力特征,得出物体P在x0处动能最大,物体Q在2x0处动能最大,抢得解题先机.2 获取图象信息,抓住问题本质物理图象由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决定.物体在弹簧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kx=ma,变形可得:a=g-km·x,a与x为一次函数关系,图象为倾斜直线,纵截距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g,斜率为km.由数形结合可知,星球M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3a0,星球N表面重力速度gN=a0,物体P质量由kmP=3a0x0,可知mP=kx03a0,物体Q质量由kmQ=a02x0,可知mQ=k·2x0a0,则mQ=6mP,选项B错误.物理学图象不但能反映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还能反映物体运动情境,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a与位移x为一次函数关系,即物体a随位移x均匀变化,运动有对称性.物体P运动位移为x0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对称性可知,位移为2x0时,加速度为大小3 a0,速度为零,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x0,物体Q运动位移为2 x0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对称性可知,位移为4x0时,加速度大小为a0,速度为零,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x0.則Q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是P的2倍,选项D错误.3 活用二级结论,提高解题效率“黄金代换”公式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没有明确此公式,但在分析天体运动问题中有广泛应用.“黄金代换”公式的得出:某中心天体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高空距中心天体球心距离为R,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等于它重力,即:GMmR2=mg,则GM=gR2,由于gR2和GM可以相互替换,因而在物理学中把此公式称为“黄金代换”公式,其中g和R有对应性,必须是同一位置的两个物理量.选项A直接运用黄金代换公式,则大大提高解题效率.由黄金代换公式GM=gR2可得:MR2=gG,两边分母同乘以4πR3可得:M43πR3=3g4πR·G,则ρ=3g4πR·G,由gM=3gN,RM=3RN,可知M与N密度相等,选项A正确.4 巧用变力做功,突破解题难点选项C是本题的难点,但若能求出弹力对物体做的功,则此选项能轻松突破.物体下落过程中,弹簧弹力为F=kx,F与x为线性关系,F的平均值为F=0+kx2,F做的功为W=-F·x.也可以做出F-x图象,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即为F做的功.物体P从初位置至动能最大位置由动能定理:Ekp-0=mpgMx0-0+kx02·x0,求得Ekp=3mpa0x0-kx202,物体Q从初位置至动能最大位置由动能定理:EkQ-0=mQgN2x0-0+k·2x02·2x0,求得EkQ=2mQa0x0-4kx202,又mQ=6mP,则EkQ=12mPa0x0-4kx202,则EkQ=4EKP,选项C正确.选项C也能用图象面积来快速突破,图1中,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若乘以质量即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Q的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是物体P的图象与x轴围成面积的23倍,又mQ=6mp,则合外力对Q做的功为合外力对P做的功的4倍,由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可知,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选项C正确.5 启示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在平时的高考复习迎考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1)注重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深度,结果适得其反.(2)注重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经典的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包含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物理思想,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这些物理模型,注重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归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3)注重物理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渗透,发挥学生课堂自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9-21题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9-21题分析
能够根据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推导和求解,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数学表达式, 并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并能运用函数图像进行表达。
3、审题要点、学生易错点 学生抓不住题设的重要条件,即PQ和MN进入磁场时的速度相同;对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理解不到位;PQ和MN先后进入磁场的可能性把握 不准;PQ未离开磁场MN就进入磁场,当PQ提前离开磁场MN将做变加速运动。 4.新课教学建议 (1)、强化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牛顿 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 (2)、抛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3)、v-t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应用,斜率、面积的含义。 (4)、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考查的能力 以体育跳台滑雪为背景,利用v-t图象研究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加速度、受力特点。 (1)、理解能力:本题没有说运动员是做的是平抛运动,按惯性思维就是平抛运动, 但由图(b)和D答案的提示我们不能忽略空气助力的影响。 (2)、推理能力:本题利用利用v-t图像的斜率(可以快速确定C错,再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确定D对)、包围的面积的物理意义进行推理解题
题号 小题总分 最高分 满分人数 满分率 零分人数 零分率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系数 区分度
J21
6
6
12165 10.883 57329 51.289 1.788 2.031 0.298 0.702
1、知识点考查:本题还是考查物理观念(力、电结合)和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控制的变量少(没
有限定两根导体棒释放的时间间隔、位置,也没有限定磁场大小和强弱),故要分类讨论,思维难度 大。具体知识点如下:
A.运动过程中,粒子的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B.在M、N两点间,粒子的轨迹一定与某条电场线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1卷)(物理部分)答案详解(附试卷)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1卷)(物理部分)答案详解(附试卷)

【答案】B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 MLN 边的有效长度与 MN 相同,等效后的电流方向也与 MN 相同,先根据并联电
路的电阻关系得出电流关系,再由 F=BIL 即可分析 MLN 边所受安培力,由力的合成即可求得线框
MLN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18.(力学)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
15.(电磁学)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
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 和 Q 都带正电荷
B.P 和 Q 都带负电荷
C.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第 1 页 共 23 页
【解析】由图可知,两小球均在电场力和库仑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由于库仑力为相互作用,大小相等、
点,在打出 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
小为
m/s(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第 6 页 共 23 页
【解析】物块加速下滑,速度越来越大,在相等时间内物块的位移越来越大,刚开始时在相等时间内的位
移较小,由图示纸带可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点是 A 点;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 4 个打出的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所辐射光子能量最小值为:
E=-3.40eV -(-13.60eV)= 10.2eV >3.10 eV
故可知要产生可见光,氢原子吸收能量后,最起码要跃迁到 n>2 能级;由于 E′=E3-E2=-1.51 eV -(-3.40 eV)= 1.89 eV,有 1.63 eV<E′<3.10 eV,故可知要使处于基态(n = l)的氢原子被激发后

2019年全国I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I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I 卷物理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18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 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根据能量守恒,多余的能量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反之则要吸收光能量,从能级1跃迁到能级2需要吸收能能量, E1=-3.40-(-13.60)eV=10.20eV,但此时没有光子放出,从能级1跃迁到能级3,吸收的能量E2=-1.51-(-13.60)eV=12.09eV,12.09eV-10.20eV=1.89eV,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因此备选项中只有A 满足。

点评:这道题同学们能熟悉,平时练习的时候也经常考,首先要掌握各级的能量260.13n E n -=eV ,基态的能量最低,也就是最稳定,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光子,低能级跃高能级需要吸收能量,如氢原子从n =4的激发态向n =3的激发态跃迁时会辐射光子能量,本题是比较简单的。

15.解析: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说明P 与Q 两球的合外力为0,即受力平衡。

这里可以从备先答案中逐一分析。

A 项,P 和Q 都带正电荷,则Q 受到向右的电场力和Q 对它的向右的排斥力,都向右,不可能平衡;B 项,P 和Q 都带负电荷,则P 受到向左的电场力和Q 对P 向左的排斥力,都向左,不可能平衡; C 项,P 正电荷,Q 带负电荷,则P 受到向右的电场力和Q 对它向右的吸引力,都向右,不可能平衡; D 项,分析PQ 都有可能平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点电荷在电场受力的情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受力平衡的知识,逐个对PQ受力进行分析,并不难。

16.解析:排出的气体给火箭产生推力,这是一个典型的反冲过程,由动量定理可得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定理,要求把实际的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考试时要注意速度用了km/s,不要疏忽而错选D项,题目有时代气息,也让学生了解一下火箭升空的原理,但本身并不难。

a-x图像的理解和应用——2019全国理综Ⅰ卷21题赏析

a-x图像的理解和应用——2019全国理综Ⅰ卷21题赏析

收稿日期:2019 - 09 - 05 作者简介:王怀宾(1978. 5 - ) ꎬ男ꎬ河北省石家庄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 74 —
簧最大压缩量为 4x0 . 或将物体图像 延长ꎬ物体所受合力做功为零ꎬ图像 与 x 轴上所包面积与 x 轴下方所包 面积相等ꎬ同样可得物体 P 所在弹 簧最大压缩量为 2x0 ꎬQ 所在弹簧最 大压缩量为 4x0 .
较大ꎻ本题 D 选项ꎬ部分考生选学选修 3 - 4ꎬ熟悉简谐运 动对称性ꎬ能够较快得出正确答案. 部分考生未学选修 3 - 4ꎬ只能将图像中直线延长ꎬ依据图像解题ꎬ试题难度增 加ꎬ不能判别此选项.
本题以 a - x 图像为背景ꎬ要求学生结合图像等综合 分析ꎬ要求学生结合图像推导一次函数关系ꎬ考查学生对 于图像斜率、横纵坐标截距、图像与横轴所夹面积等物理 意义的理解ꎬ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 力. 充分凸显高考试题选拔人才功能ꎬ同时引导后期教 学ꎬ应着重关注“ 培养学生获取、理解文字和图像信息ꎬ调 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 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观念ꎬ培养学生依据实际 情景建构模型、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 把提高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系式仅有两个物理变量ꎬ可用图像表示两个物理 量间函数关系ꎬ即函数的几何表述. 结合文字信息ꎬ对图 像理解要注意:坐标轴、截距点、拐点、交点、线的变化趋 势、图像与坐标轴所夹面积、斜率等信息.
例 (2019 全国理综Ⅰ卷 21 题) 在星球 M 上将一轻 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ꎬ把物体 P 轻放在弹簧上端ꎬ P 由静止向下运动ꎬ物体的加速度 a 与弹簧的压缩量 x 间 的关系如图 1 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 N 上用完全相同 的弹簧ꎬ改用物体 Q 完成同样的过程ꎬ其 a – x 关系如图 1 中虚线所示ꎬ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 知星球 M 的半径是星球 N 的 3 倍ꎬ则(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2.(6分)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

已知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2F B.1.5F C.0.5F D.05.(6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A.1<<2B.2<<3C.3<<4D.4<<56.(6分)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培养科学思维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

培养科学思维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

力加速度之比为院
gM gN
=
3a0 a0
=3,物体在星球表面所受的重力
可视为等于万有引力袁即G
Mm R2
=mg袁 得 院M =
gR2 G
,又因为
M=籽V =籽
4仔R3 3

,联立得籽=
3g 4仔RG
袁所以
籽M 籽N
=
ggMN窑RRMN
=
3 1

1 3
=1,故A选项正确遥
B.解法一院由图象的斜率表示-
k m
新课标在等级性考试明确提出院 试题的任务情境要
与生产生活尧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袁要关注物理学前沿与
成果应用曰要探索设计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情境袁加强对考
试应用物理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1 ]遥2019全国
玉卷理综第21题以常见的弹簧作为切入点袁 要求学生能
把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顺利迁移到星球上袁 同时还涉及到

1 3
=
1 6
,
所以Q的质量应是P的6倍,
故B选项错
误遥
C.由图象可知袁当a=0时袁P尧Q两物体对弹簧的压缩量
分别为x0和2x0袁又因为下落过程中袁当a=0时袁物体速度最
大袁动能最大袁所以由动能定理可知
EkQ EkP
=
mQgQx0-
1 2
k x02
mPgP2x0-
1 2
k渊2x0冤2
=
4袁故C选项正确遥
2014 19 行星的冲日现象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袁 行星追击相遇问题
2015 21 野嫦娥三号冶登月探测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016 17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袁 卫星参数

注重多方素养,回归本质基础——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1题评析与感悟

注重多方素养,回归本质基础——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1题评析与感悟
的质量 .
第(
由此可知如果
2)问 同 样 也 可 以 求 出 答 案 .
减少上题中 的 已 知 量,就 会 使 问 题 的 难 度 增 加,同 时
加强了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
品析 把圆 周 运 动 这 种 学 生 熟 悉 的 运 动 模 型 与
简谐运动的 模 型 结 合 起 来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简 谐 运 动
v2
律可得 F0 -mg=m .
l
由此解得
2019 年全国理综卷物理选择题设计合理,题目灵
活,较好地体 现 了 对 学 生 物 理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的 考 查,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1.
(作者单位:
)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2.
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
图 1
M 的半径是星球 N 的 3 倍,则( ).
备课助手
小球 B 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
A、
B 两小球的质量
为 m ,单摆 摆 动 过 程 中 与 竖 直 方 向 的 夹 角 最 大 值 为
θ,求:
(
1)单摆的摆长;
(
2)小 球 A 运 动 到
最低点时的速度;
(
3)小 球 B 做 圆 周
运动过程中的周 为 小 球
A 和小球 B 在
图 4
任意时刻在x 轴上的 投
影重合,所以小球 A 的振幅 等 于 小 球 B 的 半 径,根 据
r
几何关系可知 s
i
nθ= ,由此可得摆长
l

F0l
F0r
gr


-gl =

m
ms
i
nθ s

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1题

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1题

·高考研究·赏析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I 卷第21题刘贻斌(武冈市第二中学湖南武冈422400)摘要:本文赏析一道2019年高考物理选择题,巧用“黄金代换”公式及变力做功,突破解题难点.关键词:压轴题;赏析;启示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7-004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刘贻斌(1974-),男,湖南武冈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原题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x 关系如图1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M 与N 的密度相等B.Q 的质量是P 的3倍C.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赏析:本题做为选择题的压轴题,考查了力学中的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等主干知识,同时以图象呈现信息,考查了学生信息加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运动模型经典,考查面广,能力立意高,有一定的区分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现详细分析.1理解经典模型,抢得解题先机小球在竖直弹簧上的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经典模型,现分析此经典模型.如图2所示,小球静止释放,落到弹簧后运动到B 点时速度为零.对于此运动模型,我们要透彻理解以下三点.(1)小球运动情景:小球从初位置到O 位置为自由落体运动,从O 位置到A 位置,小球所受弹力虽然逐渐增大,但一直小于重力,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在A 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等于重力,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小球从A 位置到B 位置,弹力逐渐增大,大于重力,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到B 位置时速度为零,小球下落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3所示.(2)小球速度最大位置:小球运动到A 位置时,mg =F 弹,a =0,速度v 最大.(3)能量关系:小球在弹簧上向下运动,弹力对小球做负功,小球机械能减少,但对小球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若考生能透彻理解此模型,看到此高考题时,能快速确定小球动能最大时的受力特征,得出物体P 在x 0处动能最大,物体Q 在2x 0处动能最大,抢得解题先机.2获取图象信息,抓住问题本质物理图象由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决定.物体在·64·2019年9月Vol.37No.17中学物理弹簧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kx=ma,变形可得:a=g-km·x,a与x为一次函数关系,图象为倾斜直线,纵截距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g,斜率为k m .由数形结合可知,星球M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3a0,星球N表面重力速度gN=a,物体P质量由kmP=3ax,可知mP=kx3a,物体Q质量由kmQ=a2x,可知mQ =k·2xa,则mQ=6mP,选项B错误.物理学图象不但能反映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还能反映物体运动情境,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a 与位移x为一次函数关系,即物体a随位移x均匀变化,运动有对称性.物体P运动位移为x0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对称性可知,位移为2x0时,加速度为大小3a0,速度为零,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x0,物体Q 运动位移为2x0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对称性可知,位移为4x0时,加速度大小为a0,速度为零,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x0.则Q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是P的2倍,选项D错误.3活用二级结论,提高解题效率“黄金代换”公式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没有明确此公式,但在分析天体运动问题中有广泛应用.“黄金代换”公式的得出:某中心天体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高空距中心天体球心距离为R,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等于它重力,即:GMmR2=mg,则GM=gR2,由于gR2和GM可以相互替换,因而在物理学中把此公式称为“黄金代换”公式,其中g和R有对应性,必须是同一位置的两个物理量.选项A直接运用黄金代换公式,则大大提高解题效率.由黄金代换公式GM=gR2可得:MR2=gG,两边分母同乘以4πR3可得:M43πR3=3g4πR·G,则ρ=3g4πR·G ,由gM=3gN,RM=3RN,可知M与N密度相等,选项A正确.4巧用变力做功,突破解题难点选项C是本题的难点,但若能求出弹力对物体做的功,则此选项能轻松突破.物体下落过程中,弹簧弹力为F=kx,F与x为线性关系,F的平均值为F= 0+kx2,F做的功为W=-F·x.也可以做出F-x图象,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即为F做的功.物体P从初位置至动能最大位置由动能定理:E kp-0=m p g M x0-0+kx2·x,求得Ekp=3mpax-kx22,物体Q从初位置至动能最大位置由动能定理:E kQ-0=m Q g N2x0-0+k·2x2·2x,求得EkQ=2mQax-4kx22,又mQ=6mP,则EkQ=12mPax-4kx22,则EkQ=4EKP,选项C 正确.选项C也能用图象面积来快速突破,图1中,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若乘以质量即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Q的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是物体P的图象与x轴围成面积的23倍,又m Q=6m p,则合外力对Q做的功为合外力对P做的功的4倍,由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可知,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选项C正确.5启示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在平时的高考复习迎考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1)注重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深度,结果适得其反.(2)注重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经典的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包含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物理思想,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这些物理模型,注重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归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3)注重物理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渗透,发挥学生课堂自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收稿日期:2019-06-13)·74·中学物理Vol.37No.172019年9月。

一道高考试题蕴含的思想方法鉴赏——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21题的解析与启示

一道高考试题蕴含的思想方法鉴赏——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21题的解析与启示

中学物理V〇1.38 No. 132020年7月一道高考武题蕴含的思想方法鉴贵-2019年高考(全国卷I)物理21题的解析与启示宋怀彬(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225)摘要:对同一图像试题从不同角度思维,可以将知识进行运用和迁移,有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 同一问题求解,体会和总结不同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等关键能力.关键词:物理图像;思想方法;关键能力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0)13 - 005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物理图像能形象直观、简洁明了地描述物理过程 和规律,运用物理图像能使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 获得提升.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关于物理图像问 题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卷 I卷物理选择题第21题的多种解法,探讨处理图像 问题的思想方法,希望对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物理 学科的关键能力提供参考.1原题呈现题目(2019全国I卷21题)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n量x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V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关系如图1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 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7V的3 倍,则A. M与yv的密度相等B. (?的质量是P的3倍C.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P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本题以“轻质弹簧上物体的运动”为背景,给出了物体运动的a -X图像,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图象分析 物体在轻质弹簧上的运动过程和能量变化情况,并把 物体的运动迁移到不同的星球上.试题不仅考查了考 生灵活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动能定理等分析弹簧上物体运动的能力,还考查了考作者简介:宋怀彬(丨968 -),男,四川自贡人,领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课程建设、现代课堂教法指导、互联网 与物理学科的深度融合、高考评价体系的教学与测评、创新人才的培养等.3对复习备考的启示和建议从试卷考查内容来看,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和“考 试说明”一致.因此,备考复习过程应紧扣“考试说明”来进行.根据试卷“送分到‘口’,中档为主,区分有 度”的特点,平时的教学中还是要关注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能力以及数学运 算能力.要注意把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现 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中的物理问题等有实践情境 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通过对真实、实践情境的思维 加工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规律来分析和解决实践 情境中的问题.另外也要重视二级结论的应用,试题 中第7、20、21、22题都有体现.2020年1月物理选考试题,稳中有变,改革需要稳步推进,考试性质的变化,试题也需要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把“稳”与“变”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我们认为命题方向值得今后借鉴.参考文献:[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2] 梁旭.如何确定素养目标和素养水平[J].物理教师,2018(12) :2 -5.[3] 梁旭.认识观念形成的过程与要素指导教学设计与评 价[J].物理教学,2019(07) :2 -5+36.[4] 葛德成,赵惠松.2020年1月浙江选考物理命题思路 及试题评析[EB/0L]•.2020 -01 - 10.(收稿日期:2020-03 -06)• 53 •2020年7月Vol.38 No. 13 中学物理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属于较难的试题.特别是题中C选项,涵盖了丰富的物理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题多解的优秀素材,先就本题C选项提出多种解题思路.2解析鉴赏2.1洋力均匀变化求平均值,用动能定理如图2,设物块动能最大时a =0,弹簧压缩长度为I则有kx= mg(T)从释放物体到动能最大对物块由动能定理有mgx +W k =E k -0②由弹簧弹力对物块做功_〇±h x= _l_kx2③联立以上三个等式解得:足即得:£k°^2因两物块动能最大时压缩量分别为和2*。

对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引申

对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引申

V ol.38N o.541 物理教学探讨 第38卷总第541期7.2020 .44. Journal o f Physics Teaching 2020 年第 7 期对2019年高考全国丨卷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引申章启贤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安徽芜湖238300摘要:2019年高考全国丨卷物理第21题以天体知识为情境,以竖直弹簧振子模型为栽体,以图像为题型,考查学 生的物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文章从物理图像的“点”“线”“面”及对称性方面对原题四个选项进行解析,并对原题进行变 式讨论,还引申探究了竖直弹簧振子的振幅问题。

关键词:图像法;竖直弹簧振子;振幅中图分类号:G 633.7 文献标识码:A 1 试题对物理图像法的考查原题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 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 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 簧,改用物体Q «■ 完成同样的过程,3〇〇 其a -x 关系如图 1中虚线所示。

〇〇 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 ^\ ~ _2x 〇 - •球体。

已知星球图1题目题意示意图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 .M 与N 的密度相等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C .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 .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图像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像的“点、线、面”意义的理解,“点”即图像 与横、纵轴的交点(截距),“线”即图像(切线)斜 率,“面”即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

(1)对人、8选项在星球表面,星球体积,得星球密度对弹簧模V 4-t t « /3 4,nRG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七-^^=/?1 'a ,得加速度文章编号:1003-6148(2020)7-0044-2尽-^了%。

可见,图像的纵截距为尽,客M =3a 〇,g N=〇〇,得 g M =3gN 。

对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Ⅲ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Ⅲ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思考
【试 题 解 析 】 解 法 1 设 立 方体的边长为L 。由点电荷电场 的 分 布 与 场 强 公 式 可 知 ,点 电 荷 9 在 6 点 的 场 强 大
小 为 A A 士 ,方 向 沿 g
与 6 点的连线背向9;点 电荷一 g 在 6 点的场强大
小为A
,方 向 沿
一g 与 6 点的连线指向一 g ;可 知 6 点 的 两 个 场 强
V 〇1.48 No.10 O ct.2 0 1 9
教学参考
试题研究
对2 0 1 9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m
物理第21题的分析与思考
许文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湖 北 武 汉 430074)
文 章 编 号 :l 〇〇2-218X (2019)10-0033-03
中 图 分 类 号 :G 632.4
点 的 合 场 强 大 小 为 £„ = V V + V : 會 ,方向
与 a 点 和 的 连 线 所 成 夹 角 0 满 足 tan 0= f =
+ ,可 知 艮 与 & 大 小 相 等 、方 向 相 同 ,选 项 B 9 的 距 离 是 ■L ,设 6 点 正 上 方 立 方 体 顶 点 为 c 点 ,可 知 c 点 到 两
,方 向 与 g 和 6 点 的
连 线 所 成 夹 角 0 满 足 tan
= 点 电 荷 一g 在
a 点 的 场 强 大 小 为 ,方 向 沿 一 9 与 《点的 连 线 指 向 一 w 点 电 荷 g 在 “点 的 场 强 大 小 为 = 々 # ,方 向 沿 9 与 〇点 的 连 线 背 向 9 ; 同 理 可 得 以
文 献 标 识 码 :B
以点电荷电场为背景考查电场的叠加与电场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Ⅰ21题说题课件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Ⅰ21题说题课件

A.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c 在4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
C.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D.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3h
2018年全国卷一第20题.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
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
解题过程 , 题目突破点
平衡位置
解答:
B、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 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mg=kx,即: m=kx/g;结合a-x图象可知,当物体P和物体Q分别 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 xP/xO=x0/2x0=1/2,故物体P和物体Q的质量之比为: mP/mO=xPgN/xOgM=1/6,故B错误;
解题过程 , 题目突破点
平衡位置
图象面积
解答:
C、物体P和物体Q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0)时,它们 的动能最大;根据v2=2ax,结合a-x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 物体P的最大速度满足vP2=2•3a0•x0/2=3a0x0,物体Q的最大速 度满足:vO2=2a0x0,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 EkQ/EkP=(mOvO2/2)/ (mPvP2/2)=mOvO2/mPvP2=4,C正确;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牛顿运动定律 II
21.在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星球
M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
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
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落实物理核心素养——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评析及启示蔡丽'心; 洪益军【期刊名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物理高考; 核心素养; 教学启示【作者】蔡丽'心; 洪益军【作者单位】龙海第一中学福建龙海 36310【正文语种】中文新课标在等级性考试明确提出:试题的任务情境要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要关注物理学前沿与成果应用;要探索设计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情境,加强对考试应用物理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1]2019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以常见的弹簧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能把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顺利迁移到星球上,同时还涉及到a-x图像,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中强调了功能关系、相互作用等基本概念的重要性,综合性很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试题及解析【2019全国卷理综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解析】对物体P、Q进行受力分析,物体仅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kx=ma,则a=g-,结合a-x图像可知该图像的斜率表示为-图像的纵轴截距表示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且v0=0,所以图像面A.根据图像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知,两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物体在星球表面所受的重力可视为等于万有引力,即得:,故A选项正确;B.解法一:由图像的斜率表示,可知斜率所以Q的质量应是P的6倍,故B选项错误;解法二:在物体往下压弹簧的过程中,当mg=kx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因此,由a-x图像可知,两弹簧此时压缩量之比为所以Q的质量应是P的6倍,故B选项错误;C.由图像可知,a=0a=时,P、Q两物体对弹簧的图1A.M与N的密度相等B.Q的质量是P的3倍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量是P的4倍压缩量分别为x0和2x0,又因为下落过程中,当a=0时,物体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所以由动能定理可知,故C选项正确;D.解法一:物块压缩弹簧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弹簧的压缩量也达到最大,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D选项错误;解法二:物体P和物体Q分别压缩同一弹簧向下运动过程可视为简谐运动,加速度a=0速度最大时,该位置为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由图像可知,物体P和Q振动的振幅分别为x0和2x0,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P对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0,物体Q对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0,所以,故D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7·8期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Ⅰ卷物理第21题的解析与启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宋宝山东省张店区马尚镇第一中学柳玉梅对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物理第21题进行了总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试题各个选项进行解析,通过解析,得到了关于高考物理备考的几点启示。

一、真题呈现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1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x 关系如图1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 .M 与N 的密度相等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C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二、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核心知识,重点考查《考试大纲》所要求五种能力中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题目以物体轻放在竖直固定于水平桌面的轻弹簧上,弹簧被压缩为物理背景,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在不同星球上用两根相同的弹簧完成这一过程,通过a -x 关系图像和两星球的半径关系将两物体的质量和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相关物理量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题目看似容易入手,实则障碍重重,彰显试题命制者命题技艺的娴熟和命题水平的高超。

本题既是理综新课标卷Ⅰ物理试题的一大亮点,又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三、解题方法设物体质量为m ,星球的质量为M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星球半径为R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本文对物理量的符号作如下约定:不同物体的同一物理量在相应物理量符号的右下角加注角标加以区分,如物体P 、Q 的质量分别为m P 、m Q ,星球M 、N 的质量分别为M P 、M Q ,等等,下文不再另作说明。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kx=ma 可得a =-k mx +g结合a -x 图像知,-k m 为斜率,g 为纵轴上的截距,所以,g M g N =3a 0a 0=31(1)M 与N 的密度关系设星球的密度为籽,在星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G Mm R 2=mg ,籽=M 43仔R 3联立两式可得籽=3g 4G 仔R。

所以籽M 籽N =g M g N R N R M =11(2)Q 与P 的质量关系解法1根据a -x 图像斜率求解由图像可知,-km P -k m Q =-3a 0x 0-a 02x 0解得m Q m P =61解法2根据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求解m P g M =kx 0,m Q g N =k ·2x 0联立两式可得m Q m P =2g M g N =61(3)Q 与P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关系设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E k max 。

解法1根据a -x 图像面积求解物体由静止向下运动,在物体达到最大动能的过程中,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动能最大。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根据a -x 图像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再乘以物体的质量就表示合力的功,即E k max P =12x 0·3a 0m P ,E k max Q =12·2x 0a 0m Q .联立两式可得E k max Q E k max P =2m Q 3m P =41解法2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图1109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7·8期理综高参设物体由静止达到最大动能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则m P g M x 0+W FP =E k max P ,m Q g N ·2x 0+W FQ =E k max Q .弹簧弹力F 为变力,无法直接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弹力的功。

可作出F -x 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克服弹力所做的功,即W FP =-12kx 0·x 0=-12kx 02W FQ =-12k ·2x 0·2x 0=-2kx 02又m P g M =kx 0,m Q g N =2kx 0联立以上六式可得E k max Q E k max P =41解法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物体达到最大动能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

弹簧压缩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的增量等于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E PP =-W FP =12kx 02,E PQ =-W FQ =2kx 02.取重力与弹簧弹力相等时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 P g M x 0=E k max P +E PP ,m Q g N ·2x 0=E k max Q +E P Q .又m P g M =kx 0m Q g N =2kx 0联立以上六式可得E k max Q E k max P =41解法4根据简谐运动的规律求解可以证明物体在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做简谐运动。

以P 物体为例证明如下:取重力与弹簧弹力相等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x ′轴正方向,如图3所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用x ′表示。

回复力F ′=m P g M -k (x 0+x ′),又m P g M =kx 0.联立两式可得F ′=-kx ′所以,P 物体做简谐运动;同理可得,Q 物体做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A sin (棕t+渍),若物体从静止向下运动开始计时,则x P ′=x 0sin (棕P t-仔2),x Q ′=2x 0sin (棕Q t-仔2).两式分别对时间求导数,可得两物体的速度v P =棕P x 0cos (棕P t-仔2),v Q =2棕Q x 0cos (棕Q t-仔2).根据以上两式可得速度的最大值v max P =棕P x 0,v max Q =2棕Q x 0E k max P =12m P v 2max P ,E k max Q =12m Q v 2max Q .又棕P =k m P姨棕Q =k m Q姨,联立以上六式可得E k max Q E k max P =41(3)Q 与P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关系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max 解法1根据动能定理求解m P g M x max P -12kx 2max P =0,m Q g N x max Q -12kx 2max Q =0.又m P g M =kx 0,m Q g N =2kx 0联立以上四式可得x max Q x max P =21解法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取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时物体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 P g M x max P =12kx 2max P ,m Q g N x max Q =12kx 2max Q .又m P g M =kx 0,m Q g N =2kx 0.联立以上四式可得x max Q x max P =21解法3根据运动的对称性求解(1)从a -x 关系图像看运动的对称性。

根据a -x 图像可知,加速度为正时,加速度随弹簧压缩量均匀减小,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为负时,加速度随弹簧压缩量均匀增大,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

两段运动具有明显对称性,则x max Q x max P =2·2x 02x 0=21(2)简谐运动本身具有对称性,x max Q x max P =2·2x 02x 0=21四、几点启示1.提高由图像获取物理信息的能力。

本题题干只给出了一个定量关系“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其它定量关系均需通过a -x 关系图像获得。

a -x 图像为一次函数图像,这种图像在高中物理中最为常用,需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函数关系式,在明确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以及图像与横纵所围成的面积等物理意义的同时,问题往往就能得到解决。

本题两物体的质量关系、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关系均可通过图像的斜率和截距直接得出,但“a -x 图像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乘以物体的质量表示合力的功”这一关系比较隐蔽,对根据图像获取物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

除此之外,理综新课标卷Ⅰ物理第20题、第25题也涉及到一次函数图像斜率、面积等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2.强化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2019年理综新课标卷加大了力学的考查力度,突出力学在整个物理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构成了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即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要强化这些规律在不同物理情境下的灵活运用。

本题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a -x 关系式;运用动能定理110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7·8期求解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时,涉及到弹簧的弹力为变力,可将弹力的功转化为相应图像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来求解;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还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另外,理综新课标卷Ⅰ物理第25题对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在经历了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运用物理规律之后,就将这个物理问题转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从而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加以解决。

因此,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五大能力之一。

本题对a -x 关系图像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数学中的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在求解两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关系的解法4中还用到了导数的知识。

其实涉及到变化率的问题都要用导数的知识,如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磁通量的变化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感应电动势等等。

责任编辑李平安对于历届高三复习,绝大多数学生惧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计数的题目,空白率高或乱填答案或者浅尝辄止的应付一下等不得章法,导致得分率低。

复习过程中,不少同学感觉投入时间多,但在考场上有限时间内仍无法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凡此种种,归根结底还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等环节并没关联好。

为此,笔者整理出2010-2019这十年全国卷的非选择题部分中有关同分异构体的试题节选印刷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近十年高考同分异构体是怎么考的,考了什么,有什么规律或特点,然后具体引导学生从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视域下分门别类、快速建模,从一轮到三轮复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快速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