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简介
经济学原理(N 格里高利 曼昆著经济学教材)
![经济学原理(N 格里高利 曼昆著经济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246ea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d.png)
内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介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又可以从三大角度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它 们回答了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人们怎样作出决策。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原理。
2、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
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 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创作背景
《经济学原理》是以作者多年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 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
1998年,《经济学原理》由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出版。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 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 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 变化的结果。
作品影响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9a5f3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9.png)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曼昆提出的一套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十大原理,这些原理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无论多么发达的社会,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第二,消费者的自私性。
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利用的,他们会选择最能满足他们欲望的产品,而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产品。
第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趋势调整产品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四,供求平衡原则。
市场供求是由企业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当这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市场价格就会稳定。
第五,生产要素的移动性原则。
生产要素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生产结构。
第六,劳资博弈原则。
劳资双方通过博弈来确定劳动报酬,而劳资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
第七,市场竞争原则。
当市场存在多家企业时,企业之间会形成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八,外部效应原则。
当企业的行为影响到他人,但又不能直接得到报酬时,就会产生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必须得到政府的监管。
第九,社会最有利原则。
政府的政策必须以社会最有利为准则,即以最大化社会效用为目标,而不是以利益少数人为目标。
第十,经济发展原则。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利益。
以上就是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他们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原理。
只有掌握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2d6a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a.png)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抉择的权衡原理: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抉择,迫使他们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2.成本的机会成本原理: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思考所放弃的最佳选择,即机会成本。
每个决策都有机会成本,因为做出某个选择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益,即目前的决策对于目标的增加情况。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扰动的均衡原理: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在价格波动中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市场的均衡。
当供求关系受到扰动时,市场将通过价格调整重新达到均衡。
5.交易的互利原理:人们进行交易是出于互利的动机。
交易可以使参与者都受益,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他们更需要的东西,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
6.价格的影响原理: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化。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7.市场的效率原理: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能够自主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
分配。
8.市场失灵原理:尽管市场是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在某些
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的。
9.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和干预的角色,以修正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0.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过改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901b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c.png)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指由著名经济学家米尔科姆·曼昆(Milton Friedman)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他在他一生中发表了大量关于经济、政治和政策的文章和书籍。
曼昆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曼昆认为市场资源分配是最有效的,因此政府干预无助于改善经济。
他认为,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他的理论主张,只有当市场上的资源分配受到外部扰动(如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时,政府才有必要介入,以确保市场得到稳定。
其次,曼昆认为,货币政策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政府应该尽可能保持货币稳定,避免货币通货膨胀或缩水。
他还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来实施,即不应该采取过度紧缩的政策,也不应该采取过度宽松的政策,而要采取适当的政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定性。
第三,曼昆认为,税收政策也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税收政策应该具有公平性,不同人应该按其所得收取相应的税收,以促进社会公平,并提高经济效率。
最后,曼昆认为,政府的政策需要符合人们的需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政策,使之更符合人们的利益。
他认为,政府的政策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而要尊重市场的决定,以便使经济政策更加有效地实施。
综上所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指由著名经济学家米尔科姆·曼昆(Milton Friedman)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其主要包括:认为市场资源分配是最有效的,政府干预无助于改善经济;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来实施;认为税收政策也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具有公平性;以及政府的政策需要尊重市场的决定,以便使经济政策更加有效地实施。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60e3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c.png)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一条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第二条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一原理与第一条原理相呼应,它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放弃某种东西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条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一种额外的量,理性人会比较边际量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条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各种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条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能够让每个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这一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六条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七条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但有些时候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比如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等。
第八条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九条原理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这一原理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十条原理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这一原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16b8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如下:1. 拿手的机会成本:人们面临的选择往往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过程,因为选择一种选项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的机会。
因此,人们需要考虑他们放弃的选择的机会成本。
2.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人们做出选择的结果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以权衡利益和成本。
3. 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中的价格往往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供给越多,价格往往越低,需求越多,价格往往越高。
4. 引导手: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制定法规等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5. 交易使双方获得利益:经济交易往往是为了双方获得利益。
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这个交易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
6. 市场通常是高效的:由于市场的竞争和自由,市场通常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决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节,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7.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尽管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改善市场效果,但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8. 在长期看,经济增长是关键:长期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社会福利。
9.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长期权衡关系:经济中通常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但这可能导致增加失业率。
10. 社会保障是必要的:在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人可能无法通过市场获得基本的保障和福利。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公平至关重要。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e8ab966bd97f192379e96a.png)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人们是如何做决定的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欢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欢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烈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变得更好
——通过个人从事各自最擅长的事,而通过贸易获取自己不是最擅长东西或服务,能够使得自己获得最大的受益。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
——“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和分散的决策,能够促进普遍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是可以改变市场结果
——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的保护。
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
——有时会有“市场失灵”,一种是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的的货币时,物价上涨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货币量的增长。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群恒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这种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原理曼昆
![经济学原理曼昆](https://img.taocdn.com/s3/m/9c29611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经济学原理曼昆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曼昆编写的大学本科经济学教科书。
该教材首次出版于1998年,是经济学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之一,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该教材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板块。
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讨论个人、企业和市场等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垄断和价格歧视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探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材在学术上反映了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
与其他经济学教材不同的是,曼昆的教材更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并以有趣、易懂、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向学生阐明复杂的经济理论和模型。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3f4fe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0.png)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1、消费者均衡原理:消费者在有限的资金下,根据价格和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如何把资金分配给不同商品,从而达到最大化满足感的境界;
2、市场竞争原理:当产品的供应者都是竞争对手时,他们会尽可能多的生产,从而使价格尽可能的低,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益;
3、最小成本原理:每一个经济单位都会尽可能多的利用资源,以便在最小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产出;
4、微观经济学原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并且以最佳方式选择资源分配,以满足自己的最大化收益;
5、社会福利原理:社会福利不单指收入和消费水平,而且还包括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6、劳动力市场均衡原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是指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的情况;
7、货币回流原理:指的是货币的回笼,即货币从市场流出后,又可以从市场回流,而不会永久流失;
8、贸易自由化原理:指的是贸易自由化,即贸易活动不受政府干预,没有贸易壁垒,以便促进贸易的发展;
9、政府干预原理:指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控制市场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0、国际经济一体化原理:指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即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c85e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a.png)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局面。
人们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求。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必须进行取舍,即在不同的需求之间进行选择。
这个原则称为权衡取舍原则。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成本不仅仅是一个好东西的价格。
它是为了得到这个好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则称为机会成本原则。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即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东西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这个原则称为边际原则。
4. 人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
人们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府提高消费税,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更少的商品。
这个原则称为激励原则。
5. 贸易会使所有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所有人都受益。
通过特定领域的专业化,不同的人可以生产他们所擅长的东西,然后交换这些东西。
这个原则称为贸易原则。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分配资源,因为价格可以反映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相对价值。
而且,价格也会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供给和需求的信号。
这个原则称为市场效率原则。
7. 政府有时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尽管市场通常是有效的,有时政府可以增加效率。
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存在某些外部性或公共物品,这些通常被市场无法有效配置。
这个原则称为政府干预原则。
8. 没有免费的午餐。
虽然经济学是有关稀缺资源分配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看似免费的东西,实际上都有其成本,即某人必须为其支付代价。
这个原则称为没有免费午餐原则。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
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通常会下降,因为较高的价格意味着数量需求的增加。
这个原则称为需求曲线原则。
10. 社会福利不能精确衡量。
虽然经济学旨在提高社会福利,但社会福利无法精确衡量。
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因此社会福利的衡量是主观的。
这个原则称为社会福利难以衡量原则。
首先是“机会成本原则”。
该原则强调,当我们做出某种选择时,我们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机会。
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考虑所有可用的选项和其机会成本,而不仅仅考虑当前可获得的好处。
简述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简述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e91c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2.png)
简述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在经济学家中,曼昆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行为和现象。
下面将简要介绍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人们在面对有限资源时,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牺牲一个目标以追求另一个目标。
原理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当我们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在某一活动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
理性人会在做决策时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即额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原理四: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即人们倾向于在面临奖励时增加其行为,在面临惩罚时减少其行为。
激励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受益贸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交换来获得其他需要的物品或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和最有效的方式。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价格和数量,达到资源的高效分配。
原理七:政府的干预有时可能改善市场结果尽管市场通常是最佳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但有时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公共利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
原理九: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减少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价格和需求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社会常常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高失业率;为了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f2a3c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1、定价原理:某一产品的价格由其供求双方的谈判决定,当两方同意时,交易54定即可成立。
2、劣势原理:对抗垄断的原理,垄断者拥有巨大经济优势,尤其是当它可以控制该行业的整体供求时,它可以调整价格来诱使购买它的产品。
3、弹性原理:弹性反映了价格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弹性越大,产品对价格变化的变化就越大,当价格变动时,产品量变化越大。
4、生产投影原理:生产者面临选择某些产品投入生产的两个方向,他们必须根据可以从生产这种产品获得的收益来选择,是否生产某种产品。
5、投资资金原理:投资资金原理指导了各种市场上的资本和财富的流向,而这些流向也指导了投资者的选择。
最终的结果可以满足各个市场的需求。
6、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原理指出,随着改变在市场里货币的金额,人们购买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会发生变化
7、消费需求原理:需求原理强调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当他们对某种商品有
需求时,就会购买。
8、货币供给原理:货币供给原理提出,货币的数量决定支付能力,以及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和活动水平。
9、复利原理:复利原理指出,投资者投资一段时间后,最后得到的现金价值将远大于最初投资的现金价值,其中多出的部分就是复利。
10、关税原理:关税原理指出,政府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减少进口量,减少产品出口量,保护国内产品的销售。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5bad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1.png)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他们
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无处不在的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必须放
弃某种东西以获取其他东西。
这个被放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会考虑他们决策的额外边际效益和边际
成本,而不是整体的效益和成本。
4.市场的工作原理: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供
需关系来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5.交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的原理: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两者
都认为自己会从交易中受益,否则他们就不会进行交易。
6.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候
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或者效率低下。
7.政府的作用原理: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税收或者补贴来调节资源分配。
8.生产力的增长原理: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力可以
提高,从而提高经济的总产出。
9.价格引导行为的原理:价格在市场中起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10.政府的纳税和购买决策的效率原理:政府在决定如何采取
行动时,应该权衡纳税和购买的效果,以实现最大的效率。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7b9d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c.png)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Gregory Mankiw)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畅销书《原理经济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在生活中,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以满足最迫切的需求。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对一种行为或决策进行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效果。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来做出决策,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四大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了解激励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第五大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因为它能够让各方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了解贸易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了解市场机制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但有时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了解政府干预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https://img.taocdn.com/s3/m/e2b2d0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0.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出的,这些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曼昆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例如,一个人在分配时间时,需要在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选择,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意味着放弃了直接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额外的一单位。
例如,一个企业在决定生产的数量时,会考虑生产一个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收益。
第四原理,激励问题。
激励是指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每个人都受益。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从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原理,政府的存在是改善市场结果的必要条件。
市场虽然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这时需要政府出面加以调节。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改善市场结果。
第八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存量。
曼昆 经济学原理
![曼昆 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8db64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e.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由美国经济学家尼高斯·曼昆(N. Gregory Mankiw)撰写。
这本教材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书中介绍了经济学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供给和需求、市场机制、弹性、效率和公平、GDP和经济增长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
《曼昆经济学原理》以真实世界的案例和数据来解释经济学理论,并鼓励读者思考经济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书中还包括了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方便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这本书被广泛使用于大学本科经济学课程,也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曼昆经济学原理》已出版多个版本,不同版本可能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所调整。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263f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c.png)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稀缺资源的行为和规律。
这些规律是经济学家通过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总结而出。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现代经济学大师尼尔·曼昆总结的一组基本经济学原理,对我们理解经济活动和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成本,并做出最优选择。
原理二:成本的概念成本不仅仅指货币方面的支出,还包括我们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其他牺牲。
成本是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与时间和金钱有关,还涉及到机会成本等方面。
原理三:理性人的思考边界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人”,即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进行思考。
然而,理性人的思考是受到信息、认知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的。
原理四:激励的作用激励是促使人们行动的动力。
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激励因素的影响。
正向激励会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而负向激励则会抑制人们的行动。
原理五:贸易的利益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福利,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原理六: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市场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向最具需求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原理七: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也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
原理八: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源于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创新。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而技术创新则能够带来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
原理九:通货膨胀和失业间的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维持经济的稳定。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原版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fa5a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0.png)
经济学原理曼昆原版
经济学原理是由曼昆创作的经济学教材,在该教材中,曼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
这些原理包括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机会成本等。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原理的简要介绍: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曼昆认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商品价格会下降;而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商品价格会上升。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经济决策的方法。
曼昆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应该比较成本和效益,以确定最优决策。
换句话说,人们应该考虑投入的成本与获得的效益之间的平衡。
3.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指每次额外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对总体满足感的增加量会逐渐减少。
曼昆认为,随着人们消费量的增加,他们对每个额外单位商品的边际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曼昆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应该考虑机会成本。
如果选择A的机会成本比选择B更高,那么选择A就
不是最优决策。
这些经济学原理和理论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238a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部经济学教科书,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在这本书中,曼昆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许多经济学原理,让复杂的经济
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他用大量的实例和案例来说明经济学原理,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曼昆介绍了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生产成本、垄断
和竞争等基本概念。
他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表,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等重要问题。
他解释了这些宏观经济学原理如何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应对经济波动。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帮助人们理解经济学原
理的指南。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总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经济学教科书,它以清晰、简洁的
语言阐述了许多经济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这本书不仅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从广义上讲, 理性精神所体现
对理性作简单化的理解。然而, 在西方对客观报的人对真理的追求, 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所表现
道要素的归纳中, 偏偏发生了这种对理性的简的求真意识, 也是一种道德意识.
其内在缘由在
单化理解, 如把客观报道归纳为: 平衡与公正地于, 求真意识与道德意识有着共同的性质, 即超
于自己职责的有产阶级的作家和报刊撰搞人, 他起来, “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
、真正
们真正地出以公心, 来全面地表达或反映客观事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
。
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精
实的各个方面, 不论事实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神交往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道德意识被突现出来,
不愉快的.
。“ 客观性” 也随之作为新闻伦理(e 面器of
然而, 马克思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因此, 我们很好理解, 早在
举未这样做, 相反, 他认为客观、
公正是所有报刊公元前5 世纪, “客观报道” 便出现在古希腊的体
应当共同遵守的原则, 是自由地报道新闻的前育竞技馆内所进行的口语新闻传播中.
。
只不
提, 是保障人的说话权利的一种姿态, 是更好地过当时的客观、
的人们为了维持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网, 必然要形但论者也不得不看到, 为了补救这一所谓的“ 弱
成一个使交往各方联成一个共同体的道德准则点” , 人提出了客观性原则来限制记者的主观
。
纽带, 而客观、
公正
、平等
、
自由等, 即是这一道德这样一来, 仍然不能否定人对“ 客观性” 的追求和
准则纽带中的重要一环. 没有这样的 Nhomakorabea德准则期待
。就记者来说, 他总在认知
播了
.
事实
、
把握真相的过程中突破原有认识的有限范
不过, 仅仅说新闻的客观性植根于人的精神围
。
与此同时, 理性本身也不是孤绝的, 因为理性
交往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道德意识是不够的, 毕竟主体不是抽象的思维主体, 而是有生命的
、有情
“需要” 和“ 道德, 不能代替人对事实的认知, 不能感的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5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5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5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6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17
结论 17
新闻学与传播学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波/
. 单/
在西方哲学史上, “ 客观( 体) 性(o bj ec ti vit y )
从西方思想史来看, “人是理性的动物” 是一则的基础
.
个经典性的命题
. 在这个命题中, 所谓理性是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思考结果呢? 显然, 马jo u m a li sm ) 而被新闻界所遵循, 成为维系传者与
克思并未采用我们想像中的物质决定精神的简受众关系的纽带
.
单思考方法, 而是站在物质与精神互动的层面上所以, 我们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尽管
思考作为精神生产的新闻生产的一种方式—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受到来自政治
家报纸出资组建的“ 海港新闻社” ( 后改称“ 美联
社”) , 为使自己的新闻能被各种立场不同的报纸
所采用
,
从而降低成本, 不得不采取中立
、
平衡的
客观写作方式报道新闻。
那么, 我们能否据此断定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源于报纸的市场化运作呢? 不错, 新闻传播的客
观报道方式与人的物质活动发生着历史性的关
的结果, 认为有些以公正面目出现在报刊上的报会性道德意识网
。
从这一点上而言, 可以说新闻
道, 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 并非当的客观性原则植根于人的精神交往需要和人的
事人真的出于公正
。按照这样一种分析, 似乎只社会性道德意识, 或者说, 它是体现人的社会本
有走向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的否定。
为新闻报道“不客观” , 有人认为新闻报道“ 不可
能客观” ,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 不必客
观’ 1 J 1 959 年, 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
一位名叫肯· 麦克罗里(Ke n Mac ro ne ) 的美国学
者发表了一篇探讨客观性原理的文章, 那标题着
实令人吃惊
: O bj e e ti v i ty 决ad o r A 一i v e ? 直译即
、活的、
东西, 也就是说, 理性本身也不能完座
代替对事实的正确、真实与完整的报道, 相反, 必脱离人的情感
。显然, 把客观报道规定为科学的
、
须落实于人对事实的认知过程之中, 落实于人对精确的、
非人情的
、
不带个人意见的描写, 恰好是
事实的正确
、
真实与完整的报道过程中
。
因此, 新违反理性的
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看法; 呈现所有主要的越现实自我的限制。具体说, 前者在于超越原有
相关要点; 将事实与意见分开; 把记者本身的态认识的有限范围, 后者在于超越自我性格、
习
度、
意见或涉人的影响减低至最低; 避免偏颇、
惯
、欲望等的限制。求真之为道德, 不在其得真
怨恨以及迁回的言论à
。
、
社会
、个人心
客观报道
. 按照这一思考, 客观报道方式与自由理及表达技巧等层面的批评, 但它并未被摧毁,
主义经济的物质生产方式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批评都只是对表面现象的批
人们又在物质生产之外构造着包括新闻传播在评, 而不能触及人的精神交往需要和人的社会性
内的各种精神交往的独立形式, 客观报道作为新道德意识, 即不能触及到客观报道的内在根基
公正是自由人与自由人之间的客
适应人们接受信息时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
。尽观
、
公正, 而自由人与奴隶之间是没有客观公正
管他认为报纸的经济利益与党派利益对客观报可言的。到近代,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
道施加了握大的影响, 但他也承认存在着一些忠分工的高度发展, 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得以建立
关于“ 新闻不可能客观” 的批评表现了
段的产物, 是体现自由主义经济的物质生产方式一部分人对客观性是否可能实现的怀疑, 然而,
特点的一种精神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 自由主义这一部分人仍就不能怀疑“客观性” 作为人的精
经济背景下的新闻业必然要实现市场化运作, 必神交往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道德意识的存在, 既不
并使之
足以消除人们对客观报道的迷思
。
一、
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人文基础
只要追溯客观性报道的源起, 一般学者就会
把目光投向19 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新闻界, 当时
那里正处于由政党报纸向廉价报纸( 或称便士
报) 的转变时期。美国的大多数报刊开始摆脱对
政治团体的政治与经济依附, 将新闻作为普通人
。而客观性原
场
、客观的态度等, 被认为是合理的, 也就是合则正植根于此种理性精神.
乎理性的
.
所以, 以常识来判断, 客观报道是合那么, 客观性原则既植根于人的道德意识,
乎理性的
。然而, 尽管常识往往是有道理的, 但又植根于人的理性精神, 这是否是矛盾的呢? 回
我们不能满足这种常识化的判断, 否则就只能答是否定的
系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
一定的物质关系相适应
。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泰
晤士报》所运用的客观、公正
、
平衡的报道原则
时, 也承认它是各种经济
、政治利益相互牵制和
1 9 9 9 年第l 期(总第, 6 期)
熊粼挑撰脚拼粉洲新闻学与传播学麟麟旅排琳瀚瀚轰毯
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考虑报纸发行量和自身利益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 形成超主体的社
的消费品推向市场, 按经济规律独立经营报业。
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报业逐渐发展出一套以提高
地位和报酬为目的的新闻专业理念, 其中包括了
客观报道原则
。其发展逻辑是, 要赢利必须大量
发行,
而要大量发行, 报纸言论又必须超越党派,
在保持中立的状态下赢得广泛的读者, 由此客观
报道应运而生
。特别是18 4 8 年由《太阳报》等六
观性原则的客观存在, 无以说明交往中的人对客
观性的期待, 无法回答这样一种提问: 如果宣布
客观性原则死亡, 那么还有更能体现新闻传播特
2 8 现代传播双月刊
性的原则来代替它吗?
与此同时, 如果我们认为客观性原则还可以
作为新闻传播的理念、
信条和规则存在「去, 那
显然要从学理上重构新闻的客观性原理,
《客观性原则是死是活》—这是一个何等典型
而又严峻的提问!新闻界尊为理念、
信条和规范的
东西都成了“ 问题” , 并且这一问题始终未得到真
正的解决
。
这似乎只能说明新闻学理论的贫乏
。时至今
日, 关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的研究成果已是相当
丰厚, 但在理论上, 人们要么从政治
、经济
、
社会
。可见, 所有的批评不仅不能摧毁“ 客观
纽带, 人的交往共同体一刻也不能成立
.
这一道性” , 反而从反面证明了“ 客观性” 深植于人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