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数对优质课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3.能够应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粉笔。
3.带有坐标轴的白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2,4)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有序数对”,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就是要学习有序数对。
2. 探究有序数对1.用图像理解有序数对将带有坐标轴的白纸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出点(2,4)的位置,解释其中的含义。
然后在白纸上,拿黑色笔标出两个点(2,4)和(4,2),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点的区别。
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并总结出有序数对的性质——数对中的两个元素有先后顺序之分。
2.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琢磨出一组有序数对的例子。
如同学录中的每个人名字与其学号,可以表示成(学号,姓名)的方式。
3.学习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介绍用括号和逗号来表示有序数对的方法,并让学生练习自己书写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4.学习有序数对的运算(1)有序数对的加法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理解有序数对的加法:–让学生自己绘制坐标轴,并在图中表示出两个点,然后在图中找到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并延长这条线段到x轴上,新得到的点的横坐标就是两个有序数对的横坐标之和,纵坐标就是两个有序数对的纵坐标之和,这就是两个有序数对的和。
–用公式表示。
对于有序数对(a,b)和(c,d),它们的和是(a+c,b+d)。
(2)有序数对的减法用运算规律表示有序数对的减法,对于有序数对(a,b)和(c,d),它们的差是(a-c,b-d)。
3. 应用方面1.结合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述的问题转化成有序数对进行计算,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对运算。
2.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有序数对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序数对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运算,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有序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序数对说课稿
有序数对说课稿【有序数对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有序数对的特点,并能够应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有序数对的特点,并能够应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有序数对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罗列整齐,黑板清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对有序数对的认知:“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能从中找出有序数对吗?请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描述这种关系。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有序数对的概念:“同学们,有序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第一个数叫做横坐标,第二个数叫做纵坐标。
请看这个示意图,你们能看出其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吗?”3. 学生探索与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实物模型和工作纸,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拿起手中的实物模型,观察其中的两个特征,然后用工作纸记录下来。
你们可以和组员讨论,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
”4. 案例引导与解决(20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有序数对解决问题:“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一下这个问题: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记录了每天上学所花费的时间和距离,我们能用有序数对来表示这些数据吗?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5. 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学们,你们能想一想,有序数对还可以用在哪些实际问题中呢?请你们举例说明,并用有序数对的形式表示出来。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有序数对》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有序数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第一课时,是本章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第六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来探究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的关系,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到将来《函数图象》等知识的学习,所以这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一个有序数对(x,y)可以和平面上的一个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使得我们可以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又可以用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
2.教学目标分析(1)体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渗透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3)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和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含义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采用“体验探索→合作交流→分层练习→反思回顾”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以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中的情景,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除困惑,形成概念。
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掌握新知运用新知。
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先列队站立观看一段视频。
在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定位地球上的一个人的?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电影中利用卫星找人的片段,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有序数对》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有序数对》省优质课⼀等奖教案《7.1.1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以⾃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独⽴⾃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周围世界和⽣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提供充分⾃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种教学形式。
学⽣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主学习、深⼊探究并进⾏⼩组合作交流,以⾃我获取,⾃我求证的⽅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
从⽽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标与情感⽬标要求的⼀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的掌握;情感⽬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课程设计:教学⽅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启发者,教师要启发引导学⽣⾃主学习,结合教学⽬标,针对我校学⽣的知识⽔平、认知情况,借助多媒体课件、⽩板软件提⾼学⽣学习兴趣,利⽤教材插图引导学⽣发现问题、具体解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求知欲望,有效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法,提⾼课堂教学效益。
学⽣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可能多的给学⽣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体会有序数对知识的产⽣过程,学会学习。
⾸先学⽣观察、分析后提出问题,之后学⽣通过个⼈思考和⼩组间的交流协作进⾏探究归纳,真正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从中领悟知识的产⽣,归纳规律。
教材分析有序数对是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直⾓坐标系》第⼀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章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平⾯直⾓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的基础。
学⽣在实际⽣活中⽤“数对”表⽰点或事物的位置有⼀定的基础只是谈到“有序”有些陌⽣。
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让学⽣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具。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过程与⽅法⽬标】1.能⽤有序数对表⽰实际⽣活中物体的位置。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
3.(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4.过程与方法目标5.(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6.(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8.(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9.(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教学难点4.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电影院的座位图、教室的座位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一个位置。
3.(2)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如地图上的地点、棋盘上的棋子位置等。
4.(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准确地表示这些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序数对。
5.讲解新课6.(1)有序数对的概念7.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其中标注一些点。
8.②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这些点的位置。
9.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仅仅用一个数无法准确地表示一个点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数来确定。
10.④教师给出有序数对的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11.(2)有序数对的应用12.①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电影院的座位号、教室的座位表、地图上的坐标等,让学生用有序数对来表示这些位置。
13.②小组讨论:在这些例子中,有序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强调“有序”?14.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5.④教师强调:在有序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是有意义的,不同的顺序表示不同的位置。
16.(3)巩固练习17.①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有序数对表示给定物体的位置。
有序数对超详细教案
一、教学背景学科:数学年级:初中教学内容:有序数对教学目标:1.了解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有序数对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序数对进行解决。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o PowerPoint或白板,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示例。
o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1.教学材料:o打印好的有序数对定义和性质的讲义,便于学生复习和参考。
1.实物道具:o如果可行,可以准备一些实物道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如小球和盒子。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有序数对1.引导思考(10分钟):o引入问题:如果要表示一个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描述?o引导学生思考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序很重要。
1.定义与表示(15分钟):o介绍有序数对的定义:(a, b)表示一个有序数对,其中a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
o使用示例和图表演示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1.讨论和举例(15分钟):o讨论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坐标、温度记录等。
o举例说明有序数对的应用场景,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更多的例子。
第二课时:有序数对的运算1.复习与导入(10分钟):o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包括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o引入有序数对的运算概念,提问学生:如果有两个有序数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呢?1.加法运算规则(20分钟):o解释有序数对的加法规则:⏹给出两个有序数对(a,b)(a, b)(a,b) 和(c,d)(c, d)(c,d),它们的加法运算结果为(a+c,b+d)(a+c, b+d)(a+c,b+d)。
o通过示例演示加法运算的过程:⏹例如:(2,3)+(4,1)=(2+4,3+1)=(6,4)(2, 3) + (4, 1) = (2+4, 3+1) = (6,4)(2,3)+(4,1)=(2+4,3+1)=(6,4)。
o让学生逐步跟随示例进行加法运算,确保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加法规则。
1.减法运算规则(20分钟):o解释有序数对的减法规则:⏹给出两个有序数对 (a,b)(a, b)(a,b) 和 (c,d)(c, d)(c,d),它们的减法运算结果为 (a−c,b−d)(a-c, b-d)(a−c,b−d)。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图表和图像表示有序数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规律,找出有序数对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有序数对的概念和相关方法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有序数对的例子,并用图表或图像表示。
2. 准备一些与有序数对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准备一些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有序数对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拿两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和橙子,并将它们分别放在两个框中,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框中水果的数量,以及水果的种类,从而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展示: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图像的方式展示一些有序数对的例子。
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个坐标轴来表示一个有序数对,其中x轴表示苹果的数量,y轴表示橙子的数量。
然后,教师可以用一些点来表示不同的有序数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其中的关系。
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有序数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苹果的数量是3,橙子的数量是5,那么这个有序数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如果苹果的数量增加一倍,橙子的数量没有变化,有序数对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有序数对之间的关系。
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有序数对的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拿到一些物品,然后用有序数对来表示这些物品的数量,并通过比较两个有序数对的大小来进行比赛。
拓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有序数对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一个有序数对的x轴和y轴都是整数,并且它们的和是10,那么这个有序数对可能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序数对的特性和规律。
总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提醒学生,有序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而且有序数对之间存在一些关系,可以通过观察规律进行求解。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有序数对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坐标系等。
3.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有序数对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有序数对是数学中的一种基础概念,是一对有序的数,通常用括号括起来。
如(3,4)表示一个有序数对,其中3表示第一个数,4表示第二个数。
2.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用过哪些类似的概念或者符号?二、讲解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0分钟)1.有序数对的定义:一个有序数对是两个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的数,用小括号表示,称为有序数对。
2.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有序数对中两个数的先后顺序不能交换,用小括号表示,如(1,2)表示先取1,后取2。
与之对应的无序数对为{1,2},它表示1和2这两个数任意取一个,顺序不重要。
3.举例说明:(3,4)表示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4;(0,0)表示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0三、讲解有序数对的具体应用(30分钟)1.在坐标系中的应用:有序数对可以用来表示二元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就是点(x,y),其中x和y就是两个有序数。
点坐标的表示方法就是有序数对,如(2,3)表示在x轴上走2个单位,在y轴上走3个单位,到达一个点,即(2,3)。
2.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对于n个元素的集合A,从其中任选k个元素的种类个数用C(n,k)表示。
而C(n,k)可以通过有序数对和无序数对互相转化得到。
例如,从集合{1,2,3}中取两个元素的有序数对有(1,2),(1,3),(2,1),(2,3),(3,1),(3,2),因此C(3,2)=6;而从集合{1,2,3}中取两个元素的无序数对有{1,2},{1,3},{2,3},因此C(3,2)=3。
四、练习(30分钟)1.让学生自己编写10个有序数对,互相分享。
2.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画出一些有序数对所表示的点,写出这些有序数对的另一种形式(如(2,3)的另一种形式为{2,3})。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序数对的定义2. 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3. 有序数对与坐标系4.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有序数对在坐标系中的表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有序数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有序数对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
3. 演示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4. 讲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引导学生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在坐标系中的表示。
5.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有序数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准确性,以评价其对有序数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有序数对实例,以评估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有序数对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在坐标系中的应用示例。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图片,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讨论。
3. 准备坐标纸或白板,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有序数对和坐标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有序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有序数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有序数对》参考教案
《有序数对》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序数对的概念。
2. 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3. 有序数对与坐标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有序数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序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有序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案例。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问题。
3. 准备坐标纸,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有序数对的图像。
4. 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时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对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序数对。
3. 讲解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序数对的书写规范。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请用有序数对表示下列点的位置:A(2,3)、B(5,1)、C(0,-2)。
2. 某商品的原价是100元,降价10%后,求降价后的价格。
3. 坐标系中,点A(3,-2),点B(1,-5),求AB的距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反思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九、单元测试:1.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表示的是同一个点?A. (2,3)B. (3,2)C. (3,-2)D. (2,-3)(2)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点的坐标是()。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o能在实际问题中,根据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o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o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教学难点o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o教师通过展示电影院的座位图、教室的座位表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一个位置。
o提问学生:在电影院中,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在教室中,老师如何快速找到某个同学的位置?o引出课题:有序数对。
1.探究新知o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在教室中,规定从前往后数为第一排、第二排……,从左往右数为第一列、第二列……,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
o引导学生思考:用一个数能确定一个位置吗?如果不能,需要几个数呢?o教师讲解:用两个数可以确定一个位置,比如(3,4),这里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排数。
我们把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o强调“有序”的含义:(3,4)和(4,3)表示的是不同的位置,因为顺序不同。
1.课堂练习o练习一:请同学们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然后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让他们说出某个有序数对所表示的同学位置。
o练习二:出示一张简单的地图,上面标有几个地点,用有序数对表示这些地点的位置。
然后给出一些有序数对,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地点。
o练习三:设计一个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有序数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这个有序数对所表示的物品在教室中的位置。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教案背景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对于数对的概念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得到的一个有序组合,如(1,2)和(2,1)是两个不同的有序数对。
本教案主要介绍有序数对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场景,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素材。
教学目标1.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区分有序数对和无序数对;2.学习有序数对的性质,如对称性、传递性等;3.了解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排列组合、图像处理等;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有序数对?有序数对是由两个数(a,b)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得到的一个有序组合。
其中,a和b都是实数,他们的先后顺序决定了这个数对的唯一性。
例如,(1,2)和(2,1)就是两个不同的有序数对。
与有序数对相对应的是无序数对,例如 {1,2} 和 {2,1} 就是两个相同的无序数对。
二、有序数对的性质•对称性:如果(a,b)是一个有序数对,则它的逆序数对为(b,a)。
•传递性:如果(a,b)和(b,c)都是有序数对,则它们的组合(a,c)也是一个有序数对。
•元素唯一性:a和b在有序数对中的位置决定了这个数对的唯一性,即(a,b)和(b,a)是两个不同的有序数对。
三、有序数对的应用1.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常常需要用到数对的概念,例如:将n个元素分成m个组合,其中每个组合的元素个数分别为a1,a2,...,a m。
则可将其表示成:(a1,a2,a3,...,a m)其中,每个a i表示第i组的元素个数。
2.图像处理问题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往往需要对图像进行描述,用数对的形式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个任务。
例如,可以用数对(x,y)表示图像中的某个像素点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学习特点,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小学阶段:通过简单的教学游戏,提高学生对有序数对的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游戏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序数对,交换给别人进行匹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有序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如何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有序数对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生活实例: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题,检验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有序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介绍坐标系中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数对的关系。
2. 有序数对与函数: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
3. 有序数对与几何图形:探讨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间的联系。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有序数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
“有序数对”的教学设计
“有序数对”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理解有序数对的性质及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有序数对的概念引入2.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3.有序数对的性质及运算法则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序数对的概念理解2.有序数对的运算法则掌握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制作教学PPT、准备教学实验器材2.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准备好课堂所需的学习工具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教材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第二步:概念阐释(15分钟)1.通过教材PPT展示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序数对由两个数按照固定次序排列组成。
2.举例说明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示范操作(20分钟)1.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数对排列的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归纳有序数对的性质及运算法则。
第四步:练习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分组进行有序数对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有序数对的概念理解。
2.带领学生分析和讨论练习题,指导学生掌握有序数对的运算法则。
第五步:拓展应用(20分钟)1.设计有关有序数对的拓展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究有序数对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六步: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检验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图形上的有序数对的运用上加深了对有序数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有序数对》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能力。
3. 通过对有序数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棋盘上的棋子、地图上的位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位置。
2. 探究有序数对:1. 提问:什么是数对?2. 引导学生思考:数对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 总结:有序数对中的“有序”表示两个数的先后顺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 实践操作: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3x3的格子。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有序数对表示格子中的任意一点的位置。
3. 选取部分小组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表示方法。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有序数对表示图形中任意一点的位置。
2. 让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判断对方是否正确。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序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用有序数对表示其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认识有序数对,感受他在确定点位置的作用。
2、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的位置。
3、通过有序数对来表示实际问题的情景。
4、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理解有序数对的作用。
2、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5、课件、图片、多媒体、尺规等四、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国庆庆典活动,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游行队伍中出现的图案,然后问学生知道这些图是怎么组成的吗?2、自主探究①有学生自己回答:电影院里几排几列几号?教师:排数不同号也不同②找朋友:像刚才第一列第四排我们可以表示一个位置是(1,4),这样的表示方式叫数对.问题:P393、让学生讨论交流: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②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有影响。
如,(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
③有序:是指(a,b)与(b,a)是两个不同的数对;数对:必须由两数才能确定;④我们把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问题:①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列子,说明(a,b)与(b,a)的不同含义。
4、承前启后,解答课题引入的问题?原来,广场上有很多同学,每个人都根据图案设计要求,按排号、列号站在一个确定的位置。
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25列举红花,第28排30列举黄花)5、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个数据。
2、如果将“12排6号”记(12,6),那么“4排16号”记作,(21,5)表示的含义是。
五、小结①有序数对的概念;②平面内的点可由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作(a,b);③可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问题;④用有序数对可绘成各种图案。
a表示: 排、列、纬度……,b表示: 号、排、经度……六、作业书上:44页复习巩固第一题。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
《有序数对》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有序数对中“有序”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题目等)。
3.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现实情境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如坐标系中的点,让学生感受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强调“有序”的意义,举例说明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有序数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如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的表示等。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题目。
2. 收集生活中的有序数对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有序”的意义,避免将有序数对与普通的数对混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讲解:15分钟3. 课堂练习:10分钟4. 应用拓展: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总时长:40分钟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用于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序数对的掌握程度。
《有序数对》公开课教案
《有序数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学会使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片解释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通过合作探究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利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有序数对中的“有序”性,即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随意交换。
利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问题背景较为复杂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教学课件(包含有序数对的概念、实例、练习题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纸或教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有序数对的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课堂要点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序数对。
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电影院座位、教室座位等),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位置,从而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2. 讲解概念(约10分钟)通过实例和图片解释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强调有序数对中的“有序”性,即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随意交换。
3. 探索表示方法(约15分钟)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包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应关系,理解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
4. 应用举例(约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实际应用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例如,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地图上的地点、教室中的座位、棋盘上的格子等。
有序数对优质课教案
7.1.1有序数对优质课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分析: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达到“数”与“形”的统一。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此,本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问题1:2009年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问题2:《开门大吉》节目组要在我们班抽取一位幸运之星参加他们的节目(1)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或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吗?(2)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问题3:如果在平面上确定一个位置,你认为至少需要几个数据?【设计意图:体会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至少需要一对数;通过“第3排第2列”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它的不足,补充完善,即从左向右数,从前向后数等.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会到:①数对中数应有一定的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②在每一对数对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马上引出本节课题和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课堂教学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分析: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达到“数”与“形”的统一。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此,本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问题1:2009年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问题2:《开门大吉》节目组要在我们班抽取一位幸运之星参加他们的节目
(1)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或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吗?
(2)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
问题3:如果在平面上确定一个位置,你认为至少需要几个数据?
【设计意图:体会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至少需要一对数;通过“第3排第2列”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它的不足,补充完善,即从左向右数,从前向后数等.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会到:①数对中数应有一定的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②在每一对数对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马上引出本节课题和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课堂教学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
2. 建立概念
问题4:假设你在第二列第三排,怎样简单的表示你的位置呢?
如果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第2列第3排”表示成(2,3),那么“第3列第2排”呢?
【设计意图:实现由数:(2,3)到形的转变:平面内的点,从而重点得以突破】
问题5:观察数对(2,3)(3,2)及它们表示的位置,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学生动脑去思考、探究、归纳,真正体会和巩固“有序数对”的含义及“有序”的重要性,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难点得以突破。
】
3. 归纳总结
有序数对: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设计意图:经历用数对寻找位置的过程逐渐加深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有序的必要性,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
】
4判断对错
① 3 ,5 ②(x,y)③(3 6 ) ④(b,1)⑤{ 4,7 }
【设计意图:及时纠正学生常见的书写错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解题认真规范的习惯】5你能再举出一些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答:
【设计意图:通过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当堂检测
1.台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气象台为预报台风,首先要确定它的位置,下列说法能确定台风的位置的是()
(A)北偏东400(B)台湾与海南之间
(C)北纬26°,东经130° (D)距离台湾300海里
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
A.(3,4)与(4,3)表示的位置相同 B.(a,b)与(b,a)表示的位置肯定不同
C.(3,5)与(5,3)是表示不同位置的两个有序数对
D.有序数对(4,4)与(4,4)表示两个不同的位置
3.如果将如果将一张“12排6号”的电影票记(12,6),那么“4排16号”记作 ,(6,12)表示的含义是。
4.下图一所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2,5)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图书馆的位置如何表示?(10,5)表示哪一个地点的位置?教学楼,花坛呢?
5..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1,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突出本节的重点,对新的知识起到巩固,强化的效果。
其中题1主要考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至少需要一对数;题2主要考查有序数对的“有序”的理解;题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灵活运用;题4合情推理,识图能力;题5阅读理解,通过雷达探测图,提高学生的理解有序数对的广度,有序数对不但应用在纵横线上,还可以在环形图像中】
四、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1.我是探路小专家
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 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
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由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
2.我是小小设计师
如图(1,3)表示第一列第三排,请你用彩笔把以下位置的五角星涂上颜色,看看是什么图案?
(1,5)(2,6)(3,6)(4,5)(5,6)(6,6)(7,5)(7,4)(6,3)(5,2)(4,1)(3,2)(2,3)(1,4)
3.我是密码小专家
如右上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写出来。
(1)(A,5 ) (A,3) (C,4) (E,5) (B,1) (C,2) (B,4)
(2)(B,4) (C,2) (D,4) (C,5) (A,1) (D,3) (E,1)
【设计意图:深化理解,拓展思维,题1一题多解,发散思维;题2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美;题3学会破解密码,解除密码的神秘感,增强学习信心。
】
五、反思小结,完善知识体系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2. 谈谈你这节课的表现,还有什么疑问?还想继续研究什么?
【设计意图:“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通过学生的回顾学习历程,逐步完善新的认知结构,提高数学素养。
】
六、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绿色套餐:练习册:57页1,2,3;
银色套餐:练习册:57页3, 4,5 创意设计;
金色套餐:练习册:58页5,6 ,7创意设计。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给自己充电,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利用有序数对的知识在你的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使层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通过设计用有序数对描述图形,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更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与创新的机会。
】
七、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并且注重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