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与标准答案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一、填空

1、名画《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

2、画风被誉为“吴带当风”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

3、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胡代表作为《二泉映月》。

4、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5、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为《桃花扇》。

6、《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

7、我国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

8、影片《野草莓》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

9、1958年播出的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的《一口菜饼子》。

10、《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早期著作。

二、简释

1、赋、比、兴

【概述】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后有《毛诗序》承袭了这种说法,将三种内容体例(风、雅、颂)和三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混为一谈,提出了“诗有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将三体与三法比较准确地区别开来,这一看法沿用下来。【分释】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风出于《颂》和《大雅》;但像《七月》《氓》等优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转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大多在诗的开端。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邶风·燕燕》是一首送别诗,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时的差池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再如《孔雀东南飞》里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引出下文焦刘的爱情悲剧。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

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总结】

赋、比、兴的归纳和研究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诗歌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动了诗歌在创作中的日趋丰富和完美,对促进古代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爱森斯坦

【艺术家概述】

苏联著名导演、电影理论家。1922年《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

1924年开始电影导演工作,1925年拍摄了《罢工》和《战舰波将金号》。这两部电影是《杂耍蒙太奇》中提出的理论的具体实践。《罢工》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进一步发展了《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影片塑造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等一系列场面,成为世界电影的经典。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周年,他接受了拍摄影片《十月》的委托。在这部影片中,他使用了理性电影的原则。不仅再现了1917年 2~10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并且揭示了这些事件的含义。1950年,该片配上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重新走上了世界银幕。1928年以后,他又继续完成了影片《总路线》,这是苏联第一部表现农村合作化的影片。1932年去墨西哥拍摄描述墨西哥历史的《墨西哥万岁》,探索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和结构。此后他拍摄的历史巨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伊凡雷帝》,在叙事结构、声音的运用上都有创新,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解析】

《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最出色的一部影片。影片对蒙太奇的运用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尤其是“敖德萨台阶”成为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的典范。这一经典段落,充分显示了导演的精湛技巧,他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孩子母亲迎着军队而去等一系列的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性的剪辑,它的突出特点有一、以视觉节奏的造型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视觉感官的冲击力。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理论贡献】

在理论上,爱森斯坦建立了蒙太奇理论,“杂耍蒙太奇”是他从事戏剧创作时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实践在电影创作中。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以造成情感的冲击。杂耍蒙太奇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与表现蒙太奇相比,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譬如,影片《十

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影片《罢工》结尾,枪杀罢工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场宰杀牛群的镜头交替出现,构成“人的屠宰场”的经典隐喻,是杂耍蒙太奇理论的著名实例。

【总结】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各国电影界都很重视他的艺术遗产。

3、明清传奇

【概述】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新时期。传奇的体制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发展阶段、代表剧作家和作品】

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在这三百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代初年。这是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的阶段,因此,在体制和表演形式上还不够完善。

第二阶段: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这是传奇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传奇创作上出现了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嘉靖年间,梁辰鱼作《浣纱记》传奇将昆山腔搬上舞台以后,许多文人学士也纷纷拈笔抽毫,编写传奇,一时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在他们所创作的传奇作品里,程度不同地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反映。这样,就在传奇的题材和内容上,出现了象《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这样具有现实主义内容的传奇作品。其次是万历年间以汤显祖“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为标志的传奇创作高潮。以《牡丹亭》最著名,汤显祖成为“临川派”(又名“玉茗堂派”)的开创人物。这一时期传奇创作出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传奇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二是出现了许多具有反封建的内容的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它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精神上的摧残,传达出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青年男女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再如高濂的《玉簪记》也塑造了陈妙常和潘必正这两个封建叛逆的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敢于冲破封建传统道德礼教的有力冲击。三是戏曲批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些戏曲作家开始注重于对传奇创作的规律作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出现许多戏曲理论著作,如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等。四是在当时的传奇作家中间,形成了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戏曲流派,如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第三个高潮即是明末清初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的出现。他们生活在市民运动十分活跃的苏州,在明代末年他们同情苏州市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李玉代表作是《清忠谱》。

第三阶段:清代中叶以后。这是传奇逐渐衰落的阶段。在传奇走向衰落的时期,虽也出现了以“南洪北孔”为标志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洪昇,清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