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的心脏三维运动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60° LAO^30° CRAM ff!支山腭!cWifSAI AO 60 4 CRA 30灼角tfiiJIM2J .AO 60AP ( RA 3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进展
·综述·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患者的心脏容积、运动及功能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MRI、CT、核素左室造影因放射性、价格贵、耗时长等缺点临床应用受限,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便捷、实时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定量评估CAD的影像学技术。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具有几何假设、心尖短缩、平面单一等不足,对于准确评估CAD有一定困难。
近年来,三维超声已实现静态到动态的突破,随着全容积矩阵传感器的引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已成为研究热点。
RT-3DE分别通过经胸和经食管探头在采集多切面二维图像的同时即刻合成心脏立体结构,可准确、快速地对心腔、瓣膜进行定量分析,为量化CAD患者心腔容积和功能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准确评估心肌运动及心室、瓣膜重构提供了新方法,能敏感地发现心肌梗死并发症。
本文就RT-3DE定量评估CA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RT-3DE评价心腔容积和功能1.左室:左室容积和功能不仅是CAD早期的重要观察指标,也是反映患者预后的关键参数。
RT-3DE无需几何形态的假设,可实时、立体地显示心脏图像,通过心内膜边界追踪技术快速获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结果与MRI比较一致性较好,准确性和重复性均优于2DE,且RT-3DE不受左室形态、大小及室壁厚度的影响[1-2]。
Meng等[3]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个月和9个月CAD患者LVEDV、LVESV均较术前减小,LVEF较术前增加(均P<0.05),说明RT-3DE可评估CAD患者PCI术后疗效,其潜在价值是可对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估,从而指导心肌梗死后LVEF<40%的患者进行心肌再同步化治疗。
ICUS图像序列中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和形态测量
关键 词 : 状 动 脉 内超 声 ;x射 线 冠状 动脉 造 影 ; 维 重 建 ;测 量 ; 态参 数 冠 三 形 中 图分 类 号 T 3 1 R l . P 9 , 86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 5 —0 1 2 1 )5 0 8 -9 2 88 2 ( 0 0 0 —6 80
IU C S图像序 列 中冠 状动脉 的三 维重建 和形 态测量
孙 正
摘
韩少勤
0 10 ) 70 3
( 华北 电力 大 学 电 子 与通 信 工程 系 , 定 保
要 : 对 冠 状 动 脉 内超 声 (C S 图 像 序 列 中 血管 的三 维 重 建 问题 , 出~ 种 从 连 续 回撤 超 声 导 管 获 取 的 、 针 IU ) 提 覆
cniu u ulak it c rn r lao n ( C o t o sp l c nr oo ay ut su d IUS) i g e u n e cvr g sv rlcr i yls w s n b a r mae sq e c oei e ea ada cce a n c po oe n ti p p r Fr l ,te p l a k t jcoy o h l ao i i gn a ee a e o s u td rp sdi hs a e. i t s y h ul c r etr fte ut snc maig c t trw srcn t ce b a r h r
冠状动脉CT图像解读和报告指南:2014年SCCT指南
冠状动脉CT图像解读和报告指南:2014年SCCT指南1.第一部分:冠状动脉CT图像的解读1.1序64排CT应用5年后,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于2009年发布了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解读和报告指南。
那以后,CT扫描仪不断更新,CCTA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也使生理学评估成为可能。
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指南以顺应CCTA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本次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致力于提高CCTA的实践标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工具文件。
2.简介2.1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对比CCTA和ICA有重要的相似也有不同。
CCTA沿用ICA一直应用的冠状动脉分段及狭窄程度分类标准。
但CCTA可提供ICA无法观察的斑块及斑块成分的信息,还可显示除冠状动脉外的心血管和心外结构,包括心肌、心包、瓣膜形态和功能、主动脉和肺动脉等。
全面解读CCTA报告,需观察所有解剖结构。
2.2本指南的局限性心血管CT不仅用于冠状动脉的评价,还广泛应用于先心病、心肌病、心包和瓣膜性心脏病,胸部疾病及外周动静脉疾病,但一个指南很难涉及这么大范围。
因此,本指南主要阐述CCTA,也包括扫描范围内的心脏及心外结构,以便全面系统地解读CCTA。
2.3报告医生的资质可靠解读CCTA报告需具备以下知识:(1)正常冠状动脉及心脏解剖;(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异常的病理生理;(3)冠状动脉平扫、CCTA和心脏的特征性表现;(4)CT技术及其局限性;(5)心脏三维软件的应用;(6)识别和克服图像伪影的能力。
具备上述技能需要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培训指导。
在美国,获得CCTA报告医师上岗资质必须通过SCCT组织的考试。
3.解读CCTA的根本原则3.1三维数据和工作站CCTA图像采集应是各向同性的亚毫秒三维门控数据,利于不同形式的三维重建。
由于冠状动脉结构复杂,运动和钙化易形成伪影,病变形态微小,解读CCTA图像必须采用心脏特异性软件,经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全面观察,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 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 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
左主干
3~5mm后,分为前降
支和旋支。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 中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 要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 沿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锐缘支(acute marginal,AM):向右下 方行走,有1支或以上,供应右室侧壁。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从RCA由后十字交叉处分出,沿后室 间沟下行至心尖与LAD吻合。沿途发出数支后 间隔支与前间隔支吻合。供应左、右室后壁、 右室下壁、后室间隔。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左房中间
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40%的左房前支供 应窦房结。
旋支 旋支
钝缘支
左主干
对角支
↗
动脉圆锥支
室间隔支 →
对角支
↙
↖ 左主干
旋支 →
← 钝缘支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 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 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和 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AHA)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的冠状动脉树状结构模 型,把冠状动脉分为15段。
第1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近段(RCA1); 第2段为右冠状动脉的中段(RCA2); 第3段为右冠状动脉的远段(RCA3); 第4段为分支以后,包括后降支、左室后支和房室
结支(RCA4);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中航工业三二0一医院心内一病区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表示和判断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直径法、面积法,现 国际上统一采用直径法表示
以紧邻狭窄段近端和远端的“正常”血管段内 径为100% 直径减少1/2 50%狭窄 面积减少75% 直径减少9/10 90%狭窄 面积减少99% 完全闭塞 100%狭窄
冠状动脉病变大多为偏心性狭窄,在表示狭窄 程度时应以几个体位的平均值综合计算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结果 的分析及评价
一、冠状动脉分布的优势及变异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三、左心室造影的分析
冠状动脉分布的优势及变异
冠脉优势:
右优势型 左优势型 均衡型
欧美人群 80%为右优势型,10%为左优势型,10%为均 衡型
中国人群 86.4%为右优势型,3.5%为左优势型, 10. 1%为均衡型
左室运动情况
左室壁分段 共分为七个 节段:
右前斜位 分5段:前基 底段 前侧壁 心尖部 下壁 后基底段
左前斜位 分2段:室间 隔 后侧壁
⑴、⑵、⑶和⑹区一般由左前降支冠脉供血,⑷及 ⑸区一般由右冠状动脉供血;⑺区多由左旋支冠脉 供血。
1
5
左心室造影 RAO30
1、前基底段 2、前侧壁 3、心尖部 4、下壁 5、后基底段
冠 状 动 脉 右 优 型
冠 状 动 脉 均 衡 型
冠 状 动 脉 左 优 型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数目异常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低位开口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主支起源异常:
①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窦 ②左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 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 ④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窦 ⑤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 ⑥前降支和旋支同时起源于无冠窦 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 (Left Main, LM)
起源
左主干起源于左冠窦的上 部,有时左主干缺如。
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走行
沿前室间沟下行,通常到达心尖部, 22%的正常人LAD未到达心尖部。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左前降支中段
右前斜 0-10º+头位 40º
左前降支和角支分叉处
左前斜 45º+头位 25º
角支开口
右前斜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大时,
观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左前斜+头位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小时,
观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右前斜 15º+足位 25º(蜘蛛位)
回旋支及其与钝缘支开口
• 是观察D的最佳体 位。
• LM常常缩短,但是 可用于观察LM远端 的狭窄。
左冠:左前斜位加足位(蜘蛛位)
•可用于观察指引导 管与左冠是否同轴。 •用于观察LM病变。 •用于观察LAD和 LCX起始部位的病变。 •是观察所有左冠近 端病变最好的体位。 •可能会缩短LM。
右冠左前斜位似字母 “C”
冠状动脉的解剖简析 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右冠状动脉 (RCA)
右冠状动脉
起源
右冠窦(低于左冠起源)
走行பைடு நூலகம்
沿右AV沟绕向心十字交叉部, 发出PDA(85%); 继续前行,在左房室沟发出PL。
支配心肌
支配25%-35%的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
其他分支血管
• 圆锥动脉(Conus A):通 常其起源非常近端,经过RV 流出道向前向上行走,其方 向指向LAD。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与图像解析
冠状动-脉-解冠剖状变动异脉(开病口理于肺畸动形脉)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大多数患者出现严重缺血症状,仅25%存活至成年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指一段心外膜血管走行在心肌内。 几乎总发生在左前降支。 发生率5%-12%。 通常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Radial
Muta™ Right
桡动脉
导管外径尺寸大小的换算表
FRENCH 1 FR 2 FR 3 FR 4 FR 5 FR 6 FR 7 FR 8FR 9 FR
INCHES .013 .026 .039 .052 .065 .078 .091 .104 .117
半选择性冠脉造影:在主动脉窦内造影,分别显影左、 右冠脉,远端血管显影仍不够清晰。
选择性冠脉造影:1959年,Sones用特制的造影导管分 别置于左、右冠脉开口处进行造影,使冠脉清晰显影, 开创了选择性冠脉造影。
安全性的要求
• 适应症选择(患者和介入的条件评估) • 如何造影过程顺利(人员和设备以及抢救
• 稳定AP,需择期PCI术或CABG术者 • OMI,需择期PCI术或CABG术者 • PCI或CABG术后复查 • >45岁,需行瓣膜置换术 • 先心病,疑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畸形者 • HCM,需心肌消融术或拟外科手术者 • 精神高度紧张,需要稳定心理情绪者
冠脉造影禁忌证
不能解释的发热 未治疗的感染 严重贫血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凝血功能障碍 未控制的高血压 洋地黄中毒 卒中活动期 对造影剂(碘)过敏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穿孔、急性心肌梗塞 4.其他:脑血管意外、其他部位出血、急性肺栓塞
造影剂不良反应.
增加死亡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急性闭塞的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胸痛见于90%的患者 ST段抬高见于75%的患者 低血压见于20%的患者 室颤和传导阻滞导致的心性猝死见于1%~
10%的患者。
处理策略
原则: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和恢复血运同时进行。 恢复血运:
痉挛-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球囊扩张 夹层-支架 血栓-Ⅱb/Ⅲa受体拮抗剂、球囊、支架 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持血压和灌注-升压及 正性肌力药、IABP 对抗迷走反射 紧急CABG
血管穿刺并发症
出血(皮下淤血、血肿、腹膜后血肿) 血管迷走反射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迷走反射(VVR)
VVR较常见,发生率3%-5%。 发生在穿刺时与疼痛和紧张有关,术后拔
管时发生则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处理策略
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 给予阿托品0.5-1mg静推;若有血压降低 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mg静推,同时静 脉快速补液。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的诊断
无创检查:
依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谢、 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作 出间接的诊断
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的特点 但不能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
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 接的依据。
有创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波检查 冠脉内压力导丝
低危组的患者:应在出院前后进行负荷试验,了 解心肌缺血情况,如果存在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应进行冠脉造影
“金指标”的挑战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仅显示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 不能判断管壁尤其斑块性质及稳定性
血管内超声技术--“活病理检查”
提供管腔形态及管壁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 帮助病变的判断并指导和评价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识图
左冠状动脉造影 (6个体位)
5.右上图:左肩位(LAO30°+ CRA30°): LAD中远段、对角支开口、LCX远段
6.右下图:右肩位(RAO30°+ CRA30°): LM开口、LAD近中段、LCX远段
左冠状动脉造影
5.左肩位 (LAO30°+CRA30°): 主要观察LAD中、远段 和D开口。
4.右下图:肝位(RAO30°+CAU30°):LM 开口及体部、LCX全程、OM及LAD近段。
左冠状动脉造影
3.蜘蛛位(脾位) (LAO45°+CAU30°): 主要观察LM、LAD、 LCX开口病变,LCX体 部、OM开口及体部。
左冠状动脉造影
4.肝位(RAO30°+CAU30°) :主要观察LAD、LCX起始 部,LCX体部、OM开口及体 部。
右冠状动脉造影
2.头位(CRA 30°): RCA呈“L”型,主要 观察RCA远段分支情 况。
左冠状动脉造影 (6个体位)
1.右上图:足位(CAU 30°):较全面的 显示LAD近段、LCX全程,前三叉;
2.右下图:头位(CRA 40°):LM、LAD中 远段、对角支及间隔支、LCX远段。
左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解剖
1.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LM):源于左冠窦,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亦发出中间支。 (2)左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其主要分支包括对角支(D)和间 隔支(S); (3)左回旋支(LCX):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其主要分支为钝缘支(OM); 2.右冠状动脉脉(RCA):起源于右冠窦,下行至右房室沟,大多延续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窦房结动脉、锐缘支(AM),远端分为左室后支(PLV)和后降支(PDA)。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RCA LCX LAD(1)近段RCA 30°LAO+30°CAU 30°LAO+30°CAU 90°LAO+30°CAU 45°LAO (4)近段LCX30°LAO+30°CAU60°LAO+30°CAU(7)近段LAD30°LAO+30°CRA30°LAO+30°CAU60°LAO+30°CAU(2)中段RCA 45°LAO 30°LAO 90°LAO (5)钝缘支30°LAO+30°CAU60°LAO+30°CAU(8)中段LAD60°LAO+30°CRA30°LAO+30°CRA90°LAO60°LAO+30°CAU(3)远段RCA 30°L AO+30°CRA 90°LAO (6)远段LCX30°LAO+30°CAU60°LAO+30°CRA(9)远端LAD30°LAO+30°CAU45°LAO60°LAO+30°CRA(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弹性配准在冠状动脉三维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c i ia aawe ea s a r d o t Re u t h w ev l i f h t o . l c l t r lo c ri u . s l s o t ai t o t s c r n r r r ; n i g a h ; l si g s ai n mo o s m a o ; y a c p o r mmi g y wo d : o o a y at y a g o r p y e a t r it t ; t n e t t n d n mi r g a e ce r o i i i n
第 3 卷第 1 期 5 0
20 年 1 08 O月
光 电工程
Op o E e to i n ie rn t — lcr n cE gn eig
Vo . , o 1 135 N 。 0 Oc . 0 t 2 08
文 章编 号 :10— 0X(0 81— 0 30 0 3 5 1 2 0)0 06 —7
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分析
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
LCA开口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状 窦(92%),少数(8%)开口于窦外(即主动 脉窦嵴上方),开口距窦底约15mm。
LCA开口的直径多为4-6mm,4F和8F 导管的外径分别为1.3mm和2.7mm (1French=1/3mm),只要操作正确且LCA开口 没有显著狭窄,一般不致造成压力崁顿。
A 动脉粥样斑块
正常冠状动脉组织结构
中膜:主要由多层平滑肌细胞构成,因此又 称为肌性动脉,外弹力膜是中膜与外膜的分 界。与大动脉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动脉的中 膜主要由弹力膜构成。
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与大动脉类似。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设备
• X线心血管造影机 • 高压注射器 • 心电及压力监测系统 • 影像工作站,光碟阅读
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表示和判断 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 侧支循环的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表示和判断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直径法、面积法,现国 际上统一采用直径法表示
以紧邻狭窄段近端和远端的“正常”血管段内径
为100%,直径减少1/2 50%狭窄 面积减少
75%
直径减少9/10 90%狭
冠脉起始走向
水平
向下
向上
冠脉起始走行
牧羊鞭状 (仅见于右冠)
左冠状动脉常见的起始走行
水平
向下
向上
右冠状动脉的常见起始走行
水平
向下
向上
冠状动脉组织结构
正常冠状动脉组织结构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看到冠状动脉的大 体轮廓,而无法观察组织结构,有些造影“正常” 的血管其实存在显著的病变,这虽然不足以影响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地位, 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一些新技术如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并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在 探查组织结构方面的不足。
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窄、三支血管狭窄
23
整理课件
几种较为特殊的狭窄病变
左主干病变 右冠状动脉开口或起始处病变 分叉处病变 成角病变 桥血管病变
24
整理课件
5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异常所见
“瘤样”扩张 溃疡 钙化 夹层 血栓 气栓 痉挛 心肌桥压迫现象 侧枝循环
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造影后小于15 mmHg。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32
整理课件
左心室收缩压增高常见于
高血压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主动脉狭窄
33
整理课件
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常见于
休克 血容量不足 心力衰竭
34
整理课件
左心室舒张压增高常见于
左心室衰竭 大量心包积液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症 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返流
注入压力过高,可诱发室早,并增加壁内注射的危 险
快速大剂量注入造影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9
整理课件
造影剂的选择
1高渗性离子型造影剂 有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持续时间短(60s) 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 可引起电生理紊乱 抑制肾功能 过敏反应发生率1/1000
30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3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
于左心耳下到达前室间沟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
或浅左前斜位,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11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整理课件
左主干的延伸 左前降支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间隔支动脉 对角支动脉
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中冠状动脉的三维运动估计
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中冠状动脉的三维运动估计
孙正;郁道银;黄家祥;谢洪波;陈晓冬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年(卷),期】2006(23)2
【摘要】提出了由两个角度的单面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估计冠状动脉骨架树三维运动的算法。
首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进行二维预处理和二维运动估计。
然后根据冠脉造影系统的透视投影模型得到两幅不同角度的造影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关系,以及空间点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
最后,在对整个图像序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三维运动估计与重建结合起来,得到各骨架点的三维运动向量。
采用临床得到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误差源。
【总页数】5页(P428-432)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三维运动估计;图像序列分析
【作者】孙正;郁道银;黄家祥;谢洪波;陈晓冬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R318.01
【相关文献】
1.ICUS图像序列中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和形态测量 [J], 孙正;韩少勤
2.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的心脏三维运动模型 [J], 孙正;郁道银;陈晓冬;徐智;
黄家祥;谢洪波
3.三维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实时融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道 [J], 章明;高磊;王亚斌;荆晶;曹丰
4.单目图像序列中基于正则化的局部三维非刚体运动估计 [J], 汪亚明;黄文清;李伟;汪元美
5.基于弹性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中血管的运动估计 [J], 孙正;郁道银;徐智;黄家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w
zo
yo
Oo
Ow
xo
xw
zw
ᖗ㛣ⱘϝ㓈䖤ࡼൟ冫ᛣ
Pm x m , y m , z m ˈᮍԭᓺЎ D
>D , E , J @ⱘⳈ㒓ˈ d i Ў᭄⚍ Pi ( xi , yi , z i ) ࠄ L ⱘ䎱行DŽ䙷М
ª a11 J @« «a 21 « ¬ a31 a12 a 22 a 32 a13 º ªD º « » a 23 » »«E » a 33 » ¼« ¬J » ¼ D T AD
4 খ㗗᭛⤂
[1] Coppini G, Demi M, Marraccini P et al. 3-D Heart motion from X-ray angiography[J]. Computers in
3 3
Cardiology 1995,9: 71–74. [2] Mishra SK, Goldgof DB, Huang TS. Motion analysis and epicardial deformation estimation from angiography data[J].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1991. Proceedings CVPR '91,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1991;6: 331–336. [3] Puentes J, Roux C, Garreau M et al. Dynamic feature extra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motion using DSA image sequences[J].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1998;17(6): 857–871. [4] Alok Sarwal, Atam P. Dhawan.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from Two Views [J].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 2001; 65: 25–43. [5] Chen CW, Huang TS and Arrott M. Modeling,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left ventricle shape and motion by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J].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1994;16(4): 342–356. [6] Zhou L, Kambhamettu C. Representing and recognizing complete set of geons using extended superquadrics[J]. Pattern Recognition,2002. Proceedings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2;3: 713 –718.
2 ᕘ⅟ԭ䎱行ᑺ䞣
O OA'
OA
A' ( x' , y ' ) G
A( x, y )
OA OA' 㸼冫њ䆹⚍䰘䖥ሔ䚼ऎඳⱘ᳆䴶ᢳড়䇃ᏂDŽ
Ўњᕫࠄᇍᖗ㛣㸼䴶㊒⹂ⱘ㸼䖒ˈᑨ䆹ᇍᭈԧᔶ⢊ൟ䖯㸠ׂℷDŽҹᏆⶹ᭄⚍ⱘᕘ⅟ ԭ䎱行Ў䞛ḋ⚍ˈ⧗തᷛ㋏Ёҹ⧗䇤ߑ᭄Ўߑ᭄ᢳড়ߎ᳔ᇣѠЬᛣНϞⱘ⅟ԭ䎱行ⱘߑ ᭄㸼䖒ᓣˈ㒧ᵰᰃᣝ⧗䇤ߑ᭄ሩᓔⱘ㑻᭄˖
2 ᅲ偠ߚᵤϢ㒧ᵰ
2 2
៥Ӏᅲ偠Ё᠔䞛⫼ⱘⱘڣ䞛䲚乥⥛Ў 30 ᏻ/金DŽ 3 ᰃҢᑣ߫Ё䗝পⱘϸϾ㾦ᑺⱘᎺݴ⢊ ࡼ㛝ⱘ䗴ᕅˈڣ 4 ᰃҢৠϔᑣ߫Ё䗝ᢽⱘϔᯊࠏϸϾ㾦ᑺⱘˈڣϸϾᯊࠏ䯈䱨 0.4 金ˈߚ ߿䆄ᔩњᖗ㛣໘Ѣᬊ㓽ᳳ㝼㚔ᳳᯊⱘݴ⢊ࡼ㛝㸔ㅵⱘ⢊ᗕDŽ 5 ᰃ䞡ᓎᕫࠄⱘϸϾᯊࠏ㸔 ㅵⱘϝ㓈偼ᶊᷥDŽ 6 ᰃᢳড়ߎᴹⱘϸϾᯊࠏᖗ㛣ⱘᭈԧᔶ⢊ൟDŽए⫳䗮䖛Ⳉ㾖ᆳϔϾᖗࡼ ਼ᳳЁϡৠᯊࠏⱘᖗ㛣ൟⱘᮍԡᔶ⢊ⱘᬍবˈৃᕫࠄᇍ⮙Ҏᖗ㛣䖤ࡼⱘⳈ㾖њ㾷DŽ
f 2 I
˄4˅
ᓣЁᣛ᭄ f 1 T ǃ f 2 I ߚ߿ᰃ㒀ᑺ㾦 T 㒣ᑺ㾦 I ⱘߑ᭄˄ S 2 d T d S 2 ˈ S d I d S ˅ ˈ ݊ؐඳᖙ乏ᰃ 0,f DŽᑊϨЎњ⹂ֱ ESQ ൟ㸼䴶ܝ⒥ˈ݊⡍ᕕᣛ᭄ߑ᭄ᖙ乏䖲㓁DŽḍϞ䗄㽕 ∖ˈᴀ᭛Փ⫼ Bezier ᳆㒓Ў⡍ᕕᣛ᭄ߑ᭄DŽ䗮䖛ࠊ Bezier ᳆㒓ⱘᔶ⢊ৃҹࠊᭈϾ ESQ ൟ ⱘᔶ⢊DŽ ᖗ㛣ⱘᭈԧবᔶখ᭄ৃҹ䗮䖛↨䕗ϸϾᯊࠏ ESQ ⱘখ᭄ᕫࠄDŽ 1.2 ᖗ㛣ⱘሔ䚼䖤ࡼߚᵤ ⫼ᠽሩ䍙Ѡ᳆䴶㸼冫ⱘᖗ㛣ᭈԧᔶ⢊ൟབ 2 ᠔ 冫ˈ咥㡆㉫ᅲ㒓㸼冫ᢳড়ᕫࠄⱘ᳆䴶 f x, y ˈ⚍ O 㸼冫 ᳆䴶ⱘ䞡ᖗDŽᏆⶹⱘϝ㓈㸔ㅵ偼ᶊ⚍˄Ёⱘ⚍ A ˅ϡϔ ᅮ䆹᳆䴶Ϟˈ Ⳉ㒓 OA Ϣ᳆䴶ⱘѸ⚍Ў A' ˈ ⚍ A Ϣ᳆䴶 П䯈ⱘ䎱行 G
Lao46 Cran21 Rao30 Caud24 3 ϔᯊࠏϸϾ㾦ᑺⱘݴ⢊ࡼ㛝䗴ᕅڣ
Lao46 Cran21 Rao30 Caud24 4 ѠᯊࠏϸϾ㾦ᑺⱘݴ⢊ࡼ㛝䗴ᕅڣ
5 ϸϾᯊࠏⱘϝ㓈ݴ⢊ࡼ㛝偼ᶊᷥ
6 ϸϾᯊࠏⱘᖗ㛣ᭈԧᔶ⢊ൟ
3 㒧䆎
ᦤߎњḍऩ䴶ݴ⢊ࡼ㛝䗴ᕅڣᑣ߫䎳䏾ᑊԄ䅵ᖗ㛣ϝ㓈䖤ࡼⱘㅫ⊩DŽ䞛⫼⬅ϸϾ㾦ᑺⱘ ݴ㛝䗴ᕅڣ䞡ᓎᕫࠄⱘϝ㓈㸔ㅵᷥ偼ᶊˈᓎゟњᖗ㛣ⱘϝ㓈䖤ࡼൟDŽ⬅Ѣ䆹䖤ࡼൟࣙњ ᠔᳝Ꮖ㹿एᄺ㾖ᆳ᠔䆕ᅲⱘᖗ㛣ⱘЏ㽕䖤ࡼᔶᓣˈℸᅗ㛑䕗Ўܼ䴶ⱘ⹂ޚডᖗ㛣ⱘᅲ䰙䖤 ࡼ䖛ˈ֓Ѣए⫳䖯㸠㾖ᆳ䆞ᮁDŽᇍѢ䖤ࡼখ᭄ⱘԄ䅵ˈᣝ✻䖤ࡼൟⱘ㒘㒛ሖˈҢᭈԧࠄ ሔ䚼ˈҢ㉫㊭ࠄ㊒㒚ⱘԄ䅵ᖗ㛣ⱘϝ㓈䖤ࡼDŽҢ㗠ᇚᴖⱘ䖤ࡼԄ䅵䖛䕀࣪ЎϾ䕗Ўㅔऩⱘ ℹ偸ˈㅔ࣪њ䅵ㅫ䖛DŽЎए⫳ℷ⹂䆞ᮁϢݴ⢊ࡼ㛝᳝݇ⱘᖗ㛣⮒⮙㗙ᖗ㙠⮙বᦤկձDŽ
1 ᖗ㛣ⱘϝ㓈䖤ࡼൟ
ᴀ᭛ḍᖗ㛣䖤ࡼⱘܜ偠ⶹ䆚ᓎゟњϔϾሖⱘ䖤ࡼൟˈᇚᖗ㛣䖤ࡼᣝ✻Ңᭈԧࠄሔ䚼 ⱘ乎ᑣ䗤ℹߚ㾷ˈᑊԄ䅵䖤ࡼখ᭄ˈ᳔㒜䖒ࠄߚᵤᖗ㛣ϝ㓈䖤ࡼⱘⳂⱘDŽ 1.1 ᖗ㛣ⱘᭈԧ䖤ࡼߚᵤ ᖗ㛣ⱘϝ㓈䖤ࡼൟབ 1 ᠔冫ˈ ݊Ё Ow x w y w z w ᰃ ᅮⱘ៤㋏ڣ㒳തᷛ㋏ˈॳ⚍ Ow ᰃ X ᇘ㒓⑤ˈ z w 䕈ൖⳈѢ ៤ڣᑇ䴶DŽ Oo xo y o z o ᰃЎߚᵤᖗ㛣ⱘ䖤ࡼবᔶ᠔ᓎゟⱘ ࡼതᷛ㋏ˈॳ⚍ Oo ᅮНЎᖗ㛣ⱘ䞡ᖗˈ z o 䕈ᅮНЎЏ䕈DŽ 佪ߚܜᵤᖗ㛣ⱘᭈԧ߮ᗻ䖤ࡼDŽ ᇍѢᖗ㛣㸼䴶Ϟϝ㓈᭄ ⚍ⱘ䲚ড়ᴹ䇈ˈ Џ䕈ৃҹᅮНЎ䗮䖛䖭ѯ⚍ⱘ䞡ᖗᑊϨϢ ↣ Ͼ ⚍ ⱘ 䎱 行 ᑇ ᮍ ᳔ ᇣ ⱘ 䕈 [5] DŽ 䆒 L Ў 㒣 䖛 䞡 ᖗ
˄1˅
Џ䕈ⱘᮍԭᓺህᰃՓᓣ˄1˅᳔ᇣⱘ㾷DŽ
¦d
i 1
n
2 i
>D
E
݊Ёⶽ䰉 A ⱘ㒘៤ܗ㋴ᰃ݇ѢᏆⶹ⚍ϝ㓈തᷛⱘѠߑ᭄ˈЏ䕈ⱘᮍԭᓺ D ህᰃ᳔݊ᇣ⡍ᕕ ؐ᠔ᇍᑨⱘ⡍ᕕ䞣DŽৃҹ䆕ᯢ A ᰃℷᅮᇍ鹵ⶽ䰉ˈℸҹЏ䕈Ўࡼതᷛ㋏ⱘ z 䕈ˈ݊ԭϸϾ ⡍ᕕ䞣ߚ߿Ў x ǃ y 䕈ˈህᕫࠄњҹ䞡ᖗЎॳ⚍ˈᅮᖗ㛣㸼䴶Ϟⱘࡼതᷛ㋏DŽḍࡼത ᷛ㋏ⱘԡ㕂ঞᮍⱘᬍবህৃҹ⹂ᅮᖗ㛣ϸϾᯊࠏ䯈ᭈԧ߮ᗻ䖤ࡼⱘᑇ鼠䞣ᮟ䕀ⶽ䰉DŽ ᭈԧ߮ᗻ䖤ࡼⱘᑇ鼠䞣 T ৃҹ㸼冫Ў˖
Analysis of 3D Heart Motion Based on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ic Images Sequence
YU Dao-yin SUN Zheng CHEN Xiao-dong
(School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E, Tianjin 300072 China )
ᖗ㛣ⱘᭈԧ߮ᗻᮟ䕀ৃҹㅔ࣪ЎЏ䕈ⱘᮟ䕀ˈ㗠ᮟ䕀ⶽ䰉 R ህᰃࡼതᷛ㋏ҢϔϾᯊࠏࠄϔ Ͼᯊࠏⱘবᤶⶽ䰉˖
R'Fra bibliotek>e
'
'
'
1
e2
'
'
e1 u e2 >e1
' '
@
e2
e1 u e2 @
1
˄3˅
݊Ё e1 , e2 ˈ e1 u e2 e1 , e2 ˈ e1 u e2 ߚ߿ᰃϸϾᯊࠏࡼതᷛ㋏തᷛ䕈ⱘᮍԭᓺDŽ ᭈԧሔ䚼ⱘবᔶϡӮᬍবᖗ㛣ⱘԡ㕂ˈ᠔ҹߚᵤবᔶПࠡ乏ܜ䖯㸠ᭈԧ߮ᗻ䖤ࡼⱘ㸹ٓ˖ 佪ܜḍᭈԧᑇ鼠䞣ᇚѠᯊࠏⱘ偼ᶊ⚍ডᑇ鼠ˈ✊ৢݡḍᮟ䕀ⶽ䰉ডᮟ䕀DŽ Ўњߚᵤᖗ㛣ⱘᭈԧবᔶˈ䳔㽕߽⫼ϔϾぎ䯈᳆䴶ᇍᖗ㛣㸼䴶ᓎDŽ㗗㰥ࠄᖗ㛣ⱘᔶ⢊⡍ᕕ ҹঞᴖⱘবᔶᮍᓣˈᴀ᭛ᓩܹњᠽሩ䍙Ѡ᳆䴶ᓎゟᖗ㛣ⱘᭈԧᔶ⢊ൟˈ݊䞣ᅮНЎ[6]˖
> a sin -
x
f1 -
cos M
f 2 M 2
a sin -
y
f1 -
sin M
f 2 M 2
a cos- @
z
1 f1 - 2 2
˄6 ˅
ᡞ˄5˅ ˄6˅ᓣ㒧ড়䍋ᴹˈህᔶ៤ϔϾ㗗㰥њᢳড়䇃Ꮒⱘᭈԧᔶ⢊㸼䴶˖
rl - , M rs - , M re - , M ˄7˅ 䆹ׂℷৢⱘ᳆䴶ৃҹ㸼䖒ᖗ㛣ⱘሔ䚼㸼䴶㒚㡖DŽ ϸϾᯊࠏ䯈 3D 㸔ㅵ偼ᶊⱘߚঝ⚍ᰃѦⳌᇍᑨⱘˈ ᇚѠᯊࠏⱘߚঝ⚍ᣝ✻ࠡ䴶䅵ㅫߎⱘᭈԧ 䖤ࡼবᔶখ᭄ᘶࠄϔϾᯊࠏⱘԡ㕂ৢˈϢᇍᑨⱘϔᯊࠏⱘߚঝ⚍䯈ⱘԡ㕂ПᏂህᰃ⬅ሔ 䚼䖤ࡼᓩ䍋ⱘԡ鼠DŽᴀ᭛䞛⫼㸔ㅵߚঝ⚍ⱘሔ䚼ԡ鼠Ў䞛ḋ⚍ˈᢳড়ߎϸϾᯊࠏ䯈ⱘሔ䚼ԡ鼠 എˈҢ㗠㦋ᕫᖗ㛣ᔶ⢊ൟϞ⚍ⱘሔ䚼ԡ鼠D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