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数据通信网的设计——分组交换网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该设计接入了分组交换网络,并着重介绍了该网络的组成、各部分功能、通信协议等,最后对其所用硬件设备、软件技术PCM复用技术和信道编码循环码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通信协议,信道编码绪论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与信息的传递息息相关,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古代的狼烟示警、飞鸽传书再到现代的电报传真、视频通话,人类所追求的就是信息的传递。

我们把这种信息的传递称之为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通信手段的逐渐增多,人与人的距离在逐渐拉近,人们的生活逐渐被改变。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通信手段。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以及计算机和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数据通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据通信是通过数据通信网来完成的。

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有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链路构成的网络。

其功能就是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数据通信网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分为网状网、星状网、树状网和环状网;从从传输技术来看分为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及ATM网。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对分组交换网进行论述。

1. 设计背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传输网的构成及特点,熟悉数据通信的的基本知识,把《数据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思维方面,让我们明白平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数据通信原理

数据通信原理
数字通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 时分复用实线多路通信(时分复用是利用各路 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隙,同在一条 信道上传输,并且互不干扰)。
上一页 下一页
3、信息
香农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是人们对事 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信息是对组 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 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 根据香农的有关信息的定义,那么信息是如何 度量的呢? 显然,信息量与不确定性消除程度有关,量度 信息多少的测度就是信息量。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教学目的
数据通信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通过 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同学们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 念、数据通信网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 一定的数据通信基本理论和有关数据通信技术的一 些应用技能。
学好这门课对学习后继课程,如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会 对从事通信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讨论: (1)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数据链路
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对于只 单独建立数据电路,是无法进行可靠有效地通 信。 (2)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 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3)一个中央计算机系统,实际上也就是数据 终端设备DTE,是可以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多个 数据终端,实现主机之间资源共享。
1.1.2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1、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 端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上一页 下一页
DTE:数据终端设备,指计算机、用户电报终端、可视图文终端、局
2、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域网设备等输入输出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及处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通信系统概论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模拟线性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模拟角调制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五: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六: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七:差错控制编码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一、课程名称:通信原理二、适用专业: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必备基础知识为了较好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议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必须掌握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2、课程的作用该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

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模型、分类、性能指标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2、模拟线性调制;3、模拟角调制;4、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6、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7、差错控制编码。

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

2、难点基带传输部分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的最佳接收是本课程的难点。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学时: 50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共 50 学时, 3.0 学分,其中实验课程 10 学时。

本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通信领域对应用人材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较完整的概念和构成。

2.基本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为辅。

1.授课教材《数据通信原理》詹仕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22 年第 1 版)。

2.主要参考书目《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年第 2 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二版);《数据通信原理》杨世平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现代通信原理》钱学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本课程共 3.0 学分,总教学共 50 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各章节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6第三章: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8第四章: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8第五章: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 8第六章:物理层接口与传输控制规程 2第七章:分组交换数据网 4实验 10第一章绪论(4 学时)1、目的要求:本章介绍数据通信有关的重要概念和定义,要求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传输速率、方式、质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内容。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据通信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了解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和协议;–熟悉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据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搭建和调试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技能;–能够撰写数据通信相关的技术文档和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据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2.数据通信系统组成:通信信道、传输介质、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等;3.数据通信技术: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信号检测等;4.数据通信协议:OSI模型、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等;5.数据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误码率、带宽、传输速率、可靠性等;6.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互联网、移动通信、局域网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数据通信原理》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数据通信实验设备,如通信模块、传输线路等,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数据通信》课程教案

《数据通信》课程教案

北京邮电大学函授、远程教育《数据通信》课程教案课程说明一、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及出版社教材名称:《数据通信原理》(第2版)作者:毛京丽、李文海出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二、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等。

三、教学目的《数据通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网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一定的数据通信基本理论和有关数据通信技术的一些应用技能。

学好这门课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会对从事通信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四、教学基本要求见《课程学习指南》五、课程安排1、课程实时指导安排本门课安排4次实时指导与答疑。

具体安排:第1次——课程说明及指出各章重点内容第2次——习题课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第3次——习题课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第4次——总复习2、阶段作业本门课安排4次阶段作业(在课程空间里有些章节后面),均是客观题,网上提交。

3、考核安排每次阶段作业10分,平时成绩共40分,即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分数100分,占总成绩的60%。

六、网上教学资料1、课程大纲2、课程学习指南3、课程空间里的在线课程4、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资源)5、课程教案(此教案,资源)6、实时指导课件(资源)七、学习方法1、按时下载网上各种教学资料。

2、按照课程学习指南要求的重点学习。

3、认真学习在线课程。

4、在学习完各章内容后认真做综合练习题。

5、按时完成阶段作业。

[注:请同学们每次上实时指导课时带着此教案]各章重点内容第1章概述1.1 数据通信的概念1.1.1 数据通信的定义 P11.1.2 传输代码的种类及几单位代码·国际5号码(7单位代码)——ASCII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5单位代码)·EBCDIC码(8单位代码)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 P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P3图1-2z三大组成:·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电路 组成·中央计算机系统z数据链路与数据电路的关系z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1.4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P10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的关系 P111.5 数据传输方式1.5.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1.5.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按同步方式分)概念、优缺点 P131.5.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按数据电路的传输能力分)(概念)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6.1 有效性指标1、数据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 概念、公式、关系 P16 数据传送速率z 数据传信速率与调制速率之间的关系为:M N R Bd 2log = Bd N R = (二进制)(多进制) Bd N R >z 数据传送速率小于数据传信速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介绍该课程旨在提供关于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全面理解。

学生将研究有关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

课程还将介绍数据通信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及数据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课程目标-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和技术;- 掌握数据通信协议的基本知识;- 理解数据通信网络的架构和组成部分;- 熟悉数据通信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3. 课程内容3.1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主要原理- 数据通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数据通信的术语和标准3.2 数据通信协议- OSI模型和TCP/IP协议族- 常见的数据通信协议:Ethernet、IP、TCP、UDP等-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协议的层次结构和分包机制3.3 数据通信网络- 数据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传输介质、设备、拓扑结构等- 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数据通信网络的架构和拓扑结构- 数据通信网络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除3.4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 数据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 数据通信安全和加密技术-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通信需求4. 课程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小作业等- 综合考核:期末考试或大作业- 实践项目:设计和实现一个数据通信方案5. 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作者: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 《TCP/IP详解卷1:协议》(作者:W. Richard Stevens)。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专业学时:60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课程性质通信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传送速度的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可迅速准确地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4)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5)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二)素质目标(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媒体收集资料,并能针对任务筛选有用信息。

(2)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能有选择地运用到工作中。

(三)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以团队形式工作并使自己的工作与前后工序相协调;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参与团队工作,与他人交流和协商,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能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和对企业足够的忠诚度。

(4)具有产品质量意识、工作责任心、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与高频数字电路,傅里叶变换,频谱问题联系紧密。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无后续课程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黄葆华,等. 通信原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二)教学参考资料孙学军,等. 通信原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陶亚雄,等.现代通信原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三)教师素质要求通信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ataCommunicationPrincip1es)学时数:48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3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相关网络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数据通信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通信网以及相关的通信协议。

本课程主要讨论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协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数据通信中基本的通信技术,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式。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了解数据交换的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掌握同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具体实现方法。

理解各种不同数据通信设备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通信的概念 (二)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网 (三)数据传输方式(四)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五)数据通信的发展二、基本要求:(一)了解数据通信的特点及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二)理解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概念与组成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了解数据传输的几种分类方式。

(四)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了解数据通信发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其中: 学分数: 适用专业: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传输信道概述(二)数据编码技术(三)数据压缩技术(四)差错控制技术(五)多路复用技术(六)数字复接技术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信道的分类方法;(二)了解数据通信中基本的通信技术,掌握采用各种技术的原因和目的; (三)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四)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数据压缩的实现方式。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三)随机信号的分析*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

其中讲授42课时、实验12课时;如果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58课时、(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通信原理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4 总学时:64 学分: 4先修课程:通信电子线路,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通信原理》是通信及相关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信原理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误码特性,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通信状况及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本课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注重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主流通信原理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通信原理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适用专业:通信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是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1-2设计思路《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是通信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采用学做一体,通过四个项目:项目一、无线电广播系统搭建(五个工作任务);项目二、数字电话交换机使用(四个工作任务);项目三、数字电话交换机维护(三个工作任务);项目四、数字电话机的组装调试(六个工作任务);来进行教学,该课程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每周8学时,共12周/学期,共96学时/学期,6个学分/学期。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2-2 课程目标经过96学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3)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4)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5)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2.能力目标:教学训练与企业技能鉴定标准、职业认证资格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际工程任务的训练、展示以完成上述技能操作目标。

3.思想教育目标:(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 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作任务一、熟悉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模型(一)实训目的1.了解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模型。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环节。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2.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 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信源编码:介绍数字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无失真编码和限失真编码;2. 调制与解调:讲解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和多载波调制;3. 信道编码: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检错编码、交织编码和网络安全编码;4.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和噪声性能;5.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如光纤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2. 实验内容:包括模拟调制实验、数字调制实验、信道编码实验等;3. 实验设备:配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4. 实验考核:对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通信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为方便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提供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答案等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 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 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 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 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 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 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一一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一一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V”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

其中讲授42课时、实验12课时;如果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58课时、实验14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 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课程设计1. 简介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一书的内容,以深入理解数据通信原理为目的,实现一个简单的 Client/Server 模型。

主要涉及到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网络协议、TCP/IP 协议、Socket 等相关技术。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数据通信的理解,具备基本的网络编程能力和应用开发技能。

2. 课程设计要求2.1 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了解 Client/Server 模型及其基本原理;2.学习 Socket 编程,掌握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3.实现一个简单的 Client/Server 程序;4.测试和调试程序,掌握常用的测试和调试技巧。

2.2 项目要求•语言:Java 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环境:Windows or Linux or MacOS•补充要求:–服务器端能够同时服务多个客户端;–客户端能够使用多线程同时完成对服务器的请求;–服务器能够正确处理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并返回响应结果;–在处理客户端请求时,服务器需要对请求进行验证,确保安全性。

3. 课程设计实现3.1 数据通信原理基本概念及原理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采用 Java 语言实现 Client/Server 程序。

在开始实现之前,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对数据通信原理进行学习。

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到 OSI 七层模型、TCP/IP 协议和 Socket 编程等相关技术。

具体概念和原理可以参考《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第1章和第4章。

3.2 Socket 编程及 TCP/IP 协议在 Java 中,Socket 是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种基本方式。

学习 Socket 编程和TCP/IP 协议是实现本课程设计的关键。

这部分知识点可以参考《Java网络编程(第3版)》第3、4、5、6、7、8、9章。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Java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类和接口;2.TCP/IP 协议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3.Socket 编程基本操作及常用方法。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附件《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

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数据通信系统设计----《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摘要:随着各种网络的发展,数据通信系统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对数据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数据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简单设计了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利用嵌入式设备和终端计算机组成终端设备,通过公共电话网接入网路与中央计算机通信。

关键字:数据通信终端设备中央计算机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lso been further improved. Of technology, data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data communi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is report a simple design of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use of embedded devices and computer terminals to form a terminal device, access network and a central computer via the public telephone network communication. Keyword:Dat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central computer.目录1.绪论 02数据终端设备 (3)2.1终端设备选择 (3)2.2信源编译码 (4)2.2.1 HDB3码 (4)3 数据链路 (5)3.1.OSI参考模型 (5)3.1.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7)3.1.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7)3.1.3网络层(Network Layer) (7)3.1.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8)3.1.5会话层(Session Layer) (8)3.1.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8)3.1.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8)3.2 差错控制 (8)3.2.1 差错控制的方法 (9)3.2.2 差错控制的方式 (9)3.2.3 本设计的差错控制方案 (10)3. .2.4 汉明码 (11)3.3 复用技术 (12)3.3.1 时分复用 (13)4 数据电路 (15)4.1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15)4.2嵌入式监控设备与终端计算机的通信 154.2.1 RS232 (15)4.2.2 RS485 (16)4.3 终端计算机与中央计算机的通信 (17)4.3.1 调制解调器 (17)4.3.2 TCP/IP协议 (18)4.4传输信道 (19)4.4.1 通信设备 (20)4.4.2 通信线路 (20)5中央计算机系统 (21)5.1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及其网络连接 215.1.1 PC机硬件部分 (21)5.1.2 网络数据输入输出 (22)5.2 中央计算机系统软件 (23)6 总结 (23)参考文献 (24)1.绪论数据通信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设备将分布在各处的数据图1.1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本设计的设计具体系统框图如下:速率适配器图1-1 数据通信系统的总设计图本设计中各部分的信号处理及所用的公共电话网的结构图如下图1-2 终端设备信号流向及处理框图图1-3 终端计算机与中央计算机通信信号流向及处理框图图1-4公共电话网结构图(简要结构)2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通信系统中靠近用户一侧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总称,如我们的 pc机、笔记本、手机都是数据终端设备,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产生数据和接受数据。

《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适用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时数:64学时一、课程概况《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考试课。

随着综合业务的逐步发展,Internet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早期的远程登陆和文件传输,到现在的电子邮件、Web浏览等。

IP网络正在为各机构、部门和个人提供着方便快捷的通讯服务。

网络IP 化是大势所趋,数据网络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本课程从实际角度出发,系统的介绍了数据通信网络基础、局域网的构建与扩展、路由网络的构建、相关协议的应用及广域网的扩展技术、网络安全认证技术。

课程的设置结合了当前通讯行业最先进的教学理念MIMPS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了大量的研究型实习课程。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数据网络、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管理等知识。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原理》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光传输技术与应用(PTN)》及其他二、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新概念、新技术及新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兼顾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递进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三)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四)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1:初识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1)、IP网络技术概述2)、IP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3)、网络的定义及发展历史4)、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5)、常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网络的基本定义及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教学重点: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项目2:解构网络协议框架教学内容:1)、OSI参考模型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对比3)、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4)、TCP/IP协议族相关协议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网络的层次模型,OSI与TCP/IP协议的对比教学重点:TCP/IP协议族相关协议及教学难点: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对比项目3:IPV4地址规划教学内容:1)、IPV4地址分类2)、保留的IP地址3)、可用主机IP地址数量的计算4)、子网掩码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IP地址的定义及分类,可用主机IP地址数量的计算教学重点:可用主机IP地址数量的计算教学难点:可用主机IP地址数量的计算及IP地址的规划项目4:网络基础设备操作教学内容:1)、交换机的管理操作2)、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的管理操作,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基本操作项目5:搭建局域网教学内容:1)、玩转VLAN技术;2)、打造无环的交换网络;3)、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应用;4)、链路聚合、端口镜像原理及应用等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的管理操作,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VLAN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教学难点:VLAN原理、STP原理、链路聚合项目6:如何实现网络间互联教学内容:初识路由技术;vlan间路由的调试;部署RIP动态路由协议;深入研究OSPF动态路由协议;基本要求:掌握路由的分类及原理能够对路由器进行路由协议的相关配置2.教学重点:静态路由的原理、OSPF原理及配置3.教学难点:OSPF原理项目7:常用网络技术的研究教学内容:ACL原理和技术应用;NAT技术的实施DHCP原理和技术应用VRRP协议的部署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能够对路由器相关配置2.教学重点:ACL、DHCP3.教学难点:ACL四、课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讲课实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它1项目1:初识计算机网络22 2项目2:解构网络协议框架443项目3:IPv4地址规划6424项目4:网络基础设备操作6245项目5:搭建局域网10466项目6:如何实现网络间互联2612147项目7:常用网络技术的研究10467总计64五、实验开课实验室:应修实验学时32课程性质实操、验证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目的:掌握数据通信原理;具备网络的规划和设计能力;硬件的选型的能力;重点掌握局域网常用技术的调试及路由协议的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

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
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
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
本原理。

2.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
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
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
●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
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
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能够理解常用通信协议;
●能够说出常用数据通信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3素质目标
●培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学习习惯;
●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3.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1)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包括基带信号的码型、基带系统的组成、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的定义及条件、基带系统形成波形、奈奎斯特第一准则、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

(2)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包括频带传输系统组成以及数字调制解调。

(3)差错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检错、纠错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构成的基本原理。

(需要不?)
本课程的难点是: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字调制解调以及循环码的基本原理。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是要求学生预先学习指定内容,课堂上重点讲授,针对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讨论,并举一些相应例题进行分析,再针对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程度进行讲解,争取让学生都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纯理论课。

课程教学需要普通教室一间。

本课程的开设最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

通过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给学校带来通信技术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充分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对理论课的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充分的带动作用。

4.1.2师资条件
教学团队成员要求熟悉通信行业现状,通信技术知识结构合理、完善,明确线路维护、网络优化、通信工程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有通信行业工作经验,能够解决通信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学历层次本科以上,学习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对行业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2教学方法建议
1.“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
主而不是以“灌”为主。

如讲《简单的纠、检错编码》一节前,先给出一个发电报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规律,进而引出恒比码、奇偶校验码等内容。

2.引导教学法
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精心准备项目内容,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外,其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减少讲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通过巧妙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带着问题结束课程教学,将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校园之外,学习预习、复习、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习总结,教师设计相应的检查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各专业课教学中均被用到。

比如讲《移相键控调制PSK》一节时,先讲绝对调相原理及波形,通过相位的相对变化,启发学生得出相对调相方式,并画出对应波形。

3.“激励与鼓励”教学方法
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公布,学生的好的做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抓住一切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教材使用和编写
尽量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者“十二五”规划教材,要求教材的选取力求适合我院学生水平。

推荐毛京丽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信息通信专业教材《数据通信原理》。

该教材技术新、实用性强,案例典型,即可满足通信类高职高专的教学使用。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同行评价
我院教学工作实行督导和同行听课制度,同时教研室每周召开教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评教
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督导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

●教师评学
教师作为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对学生的信息有着全面、准确的了解,结合学生管理部门的反馈,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方式给出学生合理评价。

●学生互评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可以真实的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该课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作业完成情况*20%+课堂表现*20%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习资料资源:
教材:《数据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毛京丽主编。

本书是根据通信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参考书:《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通信原理》,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写出网址
精品课程网站:
/details/contents?uuid=c1dc1818-1230-1000-882c-144 ee02f1e73&courseID=X0700554&column=cont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