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传播理论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传播跟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都会涉及到传播。
下面我们来介绍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型。
一、传播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过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1.人类传播的行为起源于一个信息发送者,他掌握了发送一系列的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信息的主动权。
(发送者→发送信息)2.发送者通过选择一些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编码成符号)3.信息穿越时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输。
(信息→以符号传输)4.接收者,也就是信息所指向的个体,将接收到的信息作为一组特定的符号来处理。
(接收者→接收到符号)5.接收者按他自己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建构,从而将信息解码。
(符号→被解码成信息)6.对信息进行解释的结果就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传播生效了。
二、传播的基本模型1.香农—韦佛尔模型1949年,克劳德·香农和瓦伦·韦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书,并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型。
后来几乎任何一个与教学技术有关的传播模型都源于“香农-韦弗”模型。
在该模型中,信源产生或选择一条由即将传输的信号组成的信息。
发射器将信息转化成一组信号并通过一条通道将其传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又将信号转化成信息。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
电视信息就是电子领域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制片、导演和解说员就是信源,信息由电视频道传播到电视机即接收器,电视机又将电磁波转化成可观看的图象。
在人际传播中,说话者的大脑就是信源,发声器官即系统就是传送机,空气就是传播渠道。
而听者的耳朵是接收器,头脑是信宿。
这个模型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噪音,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或者掩盖信号的任何干扰物。
2.“5W模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什么是教育技术?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
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
香农的信息论的局限性与推广研究
扩展信息论模型
为了克服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需要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信息论模型,以适应更 广泛的应用场景。
VS
结合其他理论
可以尝试将香农信息论与其他理论进行结 合,例如统计学习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 ,以实现更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04
香农信论的应用场景
密码学中的应用
密码学基础
01
香农信息论为密码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
香农信息论的主要内容
• 香农信息论主要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压缩三个方面。其中, 信息的度量是指如何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传递是指如何在信道中传输 信息,信息的压缩则是指如何有效地存储和传输信息。
香农信息论的发展历程
• 香农信息论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早期,香农信息论主要关注于通信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如信道的容量、噪声和失真等。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香农信息论逐渐被应用于这些领域, 以解决一些与信息和知识处理相关的问题。
缺乏对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香农信息论主要关注信息的量和质量,但并未涉及信息的来 源和传播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对信 息的价值和影响力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信息的来源,需要考虑信息的产生背景、可信度、权威 性等因素;对于信息的传播方式,需要考虑信息的传播途径 、受众群体、传播效果等因素。这些因素在香农信息论中并 未涉及,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
02
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
只能处理离散信息,难以处理连续信息
香农信息论主要针对离散信息进行建模和分析,例如二进制或有限字符集等。然而,在现实世界中, 连续信息更为普遍,如语音、图像和视频等。香农信息论难以直接应用于这些连续信息领域,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和扩展。
香农三大定理简答
香农三大定理简答香农三大定理是指由数学家克劳德·香农提出的三个基本通信定理,分别是香农第一定理、香农第二定理和香农第三定理。
这三个定理是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石,对于信息论和通信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这三个定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1. 香农第一定理:香农第一定理是信息论的基石,提出了信息传输的最大速率。
根据香农第一定理,信息的传输速率受到带宽的限制。
具体而言,对于一个给定的通信信道,其最大的传输速率(即信息的最大传输率)是由信道的带宽和信噪比决定的。
信道的带宽是指能够有效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而信噪比则是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信道的容量。
香农提出的公式表示了信道的容量:C = B * log2(1 + S/N)其中,C表示信道容量,B表示信道的带宽,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
2. 香农第二定理:香农第二定理是关于信源编码的定理。
根据香农第二定理,对于一个离散的信源,存在一种最优的编码方式,可以将信源的信息压缩到接近于香农熵的水平。
香农熵是对信源的输出进行概率分布描述的一个指标,表示了信源的不确定性。
具体而言,香农熵是信源输出所有可能码字的平均码长。
对于给定的离散信源,香农熵能够提供一个理论上的下限,表示信源的信息量。
通过对信源进行编码,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源输出的冗余度,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离散信源,其信源编码的最优平均码长与香农熵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接近的关系。
3. 香农第三定理:香农第三定理是关于信道编码的定理。
根据香农第三定理,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存在一种最优的编码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纠错码来抵消由信道噪声引起的错误。
信道编码的目标是在保持信息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冗余信息的方式,提高错误纠正能力。
纠错码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香农第三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其信道编码可以将信息传输的错误率减少到任意低的水平。
香农定理通俗解释
香农定理通俗解释
香农定理是由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提出的,它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熵定理、信道容量定理和数据压缩定理。
通俗地讲,这三个定理主要研究信息的量化、存储和传播。
1. 信息熵定理:这是用来衡量信息量的一个概念。
香农提出了一个数学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信息源的熵值。
2. 信道容量定理:这是关于信道容量的计算的一个经典定律,可以说是信息论的基础。
在高斯白噪声背景下的连续信道的容量= (b/s)。
其中B为信道带宽(Hz),S为信号功率(W),n0为噪声功率谱密度(W/Hz),N为噪声功率(W)。
这个定理告诉我们,信道容量受三要素B、S、no的限制,提高信噪比S/N可增大信道容量。
3. 数据压缩定理:这个定理与压缩理论有关,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压缩数据来减少冗余信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香农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用于研究和优化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hsyjjy 2004-11-20 下午 07:27:52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他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他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我们知道,大众传媒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迅速、广泛”。
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因此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他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他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
现在一般将传播看做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传播过程一般把教育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来描述:1.传播的准备:目的、对象等的确定、提出系列传播任务、进行教育传播决策。
教育传播的对象群是确定的,但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动态性,因此应有预测性分析研究。
2.教育传播的实施:信息的开发、收集、加工、发送等。
3.教育传播作用于学生心理:教育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感觉通道中消化和筛选,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或行为出现反应。
4.教育传播的调整:根据传播效果的分析,及时调整传播进程或进行补救。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他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
人们把他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他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克劳德·香农
生平介绍: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 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 密西根州的加洛德,父亲为该镇法官, 母亲是中学校长,身为农场兼发明家 的祖父给予他很大的科学影响,此外 香农的家庭与大发明家爱迪生还有远 亲关系。
1936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数学和 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麻省理 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硕士学 位。1941年他加入贝尔实验室数学部, 工作到1972年。1956年他成为麻省理工 学院客座教授,并于1958年成为终生教 授,1978年成为名誉教授。香农博士于 2001年2月26日去世,享年84岁。
在传播学中的主要贡献:
香农三大定理 信息熵(entropy)的概念的提出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香农定理:香农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有
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 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三大定理是信息论的基础理论。香农三 大定理是存在性定理,虽然并没有提供具体 的编码实现方法,但为通信信息的研究指明 了方向。香农第一定理是可变长无失真信源 编码定理。香农第二定理是有噪信道编码定 理。香农第三定理是保失真度准则下的有失 真信源编码定理。
优点:
与拉斯韦尔模式相比,香农—韦弗模 式多了“干扰”因素。这也是香 农—韦弗模式的一大优点。这样,传 播的信息中就不仅仅包括“有效信 息”,还包括重复的那部分信息即 “冗余”。传播过程中出现噪音时, 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 间的平衡。冗余信息的出现会使一定 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有所减少。
信息熵(entropy)的概念的提出
· 19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在他的 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3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 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 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 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 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 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 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 滤。
•2
• 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 的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四 元模型实际上是由三元模型衍化而来的,把学习 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
• 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 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
•2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 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
• 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 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 实现的个体,
• 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 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 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 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 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
•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说 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借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 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 (3) •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 (4)
现代通信与香农的三大定理
现代通信与香农三大定理姓名:杨伟章学号:201110404234摘要:当我们提起信息论,就不得不把香农和信息论联系在一起,因为正是香农为通信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划时代贡献,宣告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信息论的诞生。
从此,在香农信息论的指导下,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人们在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实,信息论是人们在长期通信实践活动中,由通信技术与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学科相互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关键词:信息论基础现代通信系统香农三大定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半导体三极管还未发明,电子计算机也尚在襁褓之中。
但是通信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从十九世纪中叶,电报就已经很普遍了。
电报所用的摩斯码(Morse Code),就是通信技术的一项杰作。
摩斯码用点和线(不同长度的电脉冲)来代表字母,而用空格来代表字母的边界。
但是每个字母的码不是一样长的。
常用的字母E只有一个点。
而不常用的Z有两划两点。
这样,在传送英语时,平均每个字母的码数就减少了。
事实上,摩斯码与现代理论指导下的编码相比,传送速度只差15%。
这在一百五十多年前,是相当了不起了。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雷达和无线电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无线电受各种噪声的干扰很厉害,这也给通讯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
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也纷纷问世。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给定信道条件,有没有最好的调制方式,来达到最高的传送速率?“传输速率是波特率与每波特所含比特数的乘积。
波特率受频宽的限制,而每波特所含比特数受噪声的限制。
”前一个限制,由那奎斯特(Harry Nyquist)在1928年漂亮地解决了。
而后一个问题则更复杂。
1928年,哈特利(R. V. L. Hartley)首先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并指出编码(如摩斯码)在提高传送速度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他未能完整定量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战期间,维纳(Norbert Wiener)发展了在接收器上对付噪声的最优方法。
对香农定理与传播学理论构建关联的再讨论
对香农定理与传播学理论构建关联的再讨论刘俭云(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本文通过对香农定理的举证以及与后香农时代编码解码理论的比对,展开了它们与传播学理论构建关联的讨论。
目的在于确认香农定理的传播学地位,弥补香农定理的社会人文缺憾,分析信息流动计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释放数字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控制、互动话语边界的观点。
香农定理和控制论模型,越过了信息有效传输和信息接收端点的物理通信范畴,散发出了悠长的跨学科话语魅力。
[关键词]香农定理;传播学理论构建;科学体系;信息流动计量;传播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引言传播学(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通常被定义为“跨越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符号共享”。
这使得传播学所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泛,它指向了任意一个或一组资讯在人群或个体间传布交流的过程,也涵盖了沟通、交流、通讯等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
当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范围确定以后,传播学必须找到其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
因为只有某种科学原理具备了解释和包容传播运动规律的宽度时,传播学理论以及传播学研究才能证明自己的科学性。
在传播学已经建立的体系中,能够真正触及到人类精神深层交往需要并由之产生意识和理念的学说,基本来自西方的传播学理论,来自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传播学者的实践和归纳。
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社会科学包括传播学基本是关于世俗世界的知识和学问,它们更依据于社会人文而不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规律。
从二元解构的视野出发,社会人文科学特别是传播学,迫切地需要自然科学和技术原理的支持,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些原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基础理论,开始了对社会人文科学基础理论建设的参与,香农定理和香农信息论便是其中的肇始者。
然而冰冷的科学符号和计量标准,无法完美地解释人类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
后香农时代的传播学研究注意到了这一缺憾,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就是一例。
香农传播的数学模式
香农传播的数学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也称为传播的数学模式或香农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数学模型。
该模式由美国两位信息学者克劳德·香农和沃伦·韦弗在1949年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在这个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个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以下六个因素:
信息源:产生要传输的消息。
发射器:将消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信号。
信道:传输信号的媒介。
接收器:接收并还原信号为消息。
信息接受者:接收并处理这些消息的人。
噪音: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
香农-韦弗模式在传播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它揭示了传播过程中信源、信道、接收器等各个部分的重要性,尤其是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
然而,该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因为它主要关注的是电子通信过程,且未考虑反馈环节,这与人类社会的复杂传播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传播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献。
香农简介
该模式中,信息源从许多可能的信息中确定要传播
的讯息,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适合于通道使用的信号形
式。通道即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的媒体。接收
器的任务是将信号转换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目的地即
信宿。信宿是讯息所要到达的人或事。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传播过程,
整个过程由5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噪音不 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加在信号上面的任何东西。它指的 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 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 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2 香农定理
香农在信号处理和信息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 究中,通过计算信号在经过一段距离如何衰减 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之后,得到 了一个公式:C=Hlog2(1+S/N)。这个公式 就是著名的香农定理。
在上述公式中几个关键名词的简单含义是:
1.信噪比指网络传输时受干扰的程度。信噪比与传输速率有关,信 噪比大了会影响传输速率。最大速率:C=2Hlog2N。其中C为最 大速率,H为带宽(Hz),N为调制电瓶数。
2.信道容量指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单位是B/S。信道 容量受信道的带宽限制,信道带宽越宽,一定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 信息就越多。
3.带宽指物理信道的频带宽度,就是信道允许的 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
香农定理规定了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 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香农定理用数 学公式计量了信息(比特)的流量,具备典型的工程学意义。由于 香农的科学家身份和研究的对象区域,香农定理与相关理论关心的 不是信息表达的含意,而是信息的有效传输和接收。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1.奈奎斯特定理奈奎斯特定理又称奈氏准则,它指出在理想低通(没有噪音、带宽有限)的信道中,极限码元传输率为2WBaud。
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HZ。
若用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则极限数据率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2 V (单位:b/s)对于奈氏准则,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
若传输速率超过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是指在接受段收到的信号的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使接受段对码元的完全正确识别成为不可能。
2)信道的频带越宽(即能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
3)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并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
由于码元的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制约,所以要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号量,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
对于采样定理:在通信领域带宽是指信号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HZ。
因此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假设原始信号中的最大频率为f,那么采样频率f(采样)必须大于等于最大频率f的两倍,才能保证采样后的数字信号完整保留原始模拟信号的信息。
另外,采样信息又称为奈奎斯特定理。
2.香农定理香农定理给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当用此速率进行传输时,做到不产生误差。
香农定理定义为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 (1+S/N) (单位:b/s)式中,W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道所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即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单位:dB)=10 log10 (S/N)(dB),如,当S/N=10时,信噪比为10dB,而当S/N=1000时,信噪比为30dB。
对于香农定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号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克劳德_香农的信息论方法及其对传播学的贡献
克劳德 香农的信息论方法及其对传播学的贡献梅琼林收稿日期:2007-03-25作者简介:梅琼林(1963- ),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理论传播学。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摘要:克劳德 香农的信息工程传播或技术传播理论,以其纯粹的数学方式理解和诠释了信息发生、传播中的一些基本方式和原理。
其中以信息熵、噪音、冗佘、反馈等概念为核心,通过数学公式描述了信息传播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确定了许多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为传播领域提供了基本的范式,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今天,它仍然是传播学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对于这个多学科根源的领域进行更缜密的理论整合。
关键词:信息;熵;意义;理论框架中图分类号:TP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07)06-0001-(05)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传播学的发展,不仅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等行为科学中接收了丰富的营养,而且还从与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通信工程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等信息科学那里汲取了新的动力。
信息科学以信息为主要对象,以信息的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交叉的、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输、转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
信息论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观点的方法,把研究的客体视为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反馈而重视目的性运动的过程,以此达到对复杂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信息论方法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香农在20世纪上半叶创立 信息论!时为现代科学提供的一种认识工具。
香农的信息论,最初作为两篇文章于1948年发表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
香农的信息论的局限性与推广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信息论应用
• 人工智能与信息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地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量化、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在人工智能中,信息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机器学 习和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持。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信息论应用
信息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供了理论基础。
03
信息论的推广
Chapter
从纯数学到跨学科
数学学科
香农的信息论最初是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而发 展的,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主要基于数学分析、 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原理。
跨学科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论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 到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物学、社 会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背景具有多样 性,对信息论提出了更广泛和深入的需求。
社会信息学
信息传播
在社会信息学中,香农信息论为 研究信息的传播、扩散和影响提 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社会
现象和舆情的发展。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社会信息学的一个重 要领域,香农信息论可以为知识 的获取、表示、组织和共享提供
理论指导。
信息素养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是社会信息 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香农信息论 为培养公众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提
研究现状与趋势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其 中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是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人工智 能中的信息论应用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研究 者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信息的本质和规律,探索更为 高效和准确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算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
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计算机科学在信息论中的 应用
香农信息论
香农信息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学科研究繁盛,这种理论上的相得益彰对于创造信息技术的新浪潮来说,意义重大。
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突破之一是香农的信息论,它是我们今天对于传播的主要理解的基础,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的设计基础。
信息概念,作为信息的普遍测度标准的比特,以及从香农工作中衍生出来的传播模式,使得我们能够以一种在香农之前不可能存在的方式分析传播系统。
在传播学中,信息是一个中心概念,而香农的信息论成为传播学的根本范式。
什么是信息论信息以某种非同一般的方式运作。
一般来说,当它被有选择地分享时,它的价值就增加。
它不会因为使用而贬值,尽管它可以过时。
最为奇特的是,你可以在不放弃信息的情况下将其分发。
因此,它与货币或其他形式的能源,或物质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香农的信息概念建立在热力学熵的等式的基础上,并将信息的测度单位定为比特。
比特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能够为范围极其广泛的“物质-能量”所使用。
香农的传播模式香农为贝尔实验室工作,它关注传播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的越来越广泛的信道能力。
香农的最初目标是简单的:改进受电子干扰,或噪音影响的电报或电话线上的信息传递。
他断定,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改进传递线路,而是更有效地包装信息。
1984年香农的两篇论文提出了一系列以数学形式表达的定理,涉及到一个讯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传递。
香农也阐述了传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接受到的信号、接受器和信宿。
香农的整体理论贡献被普遍称为信息论,尽管香农将之称为“传播的数学理论”。
传播被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影响另一个人”。
因此,它被看做是有意图的。
在其著作《传播的数学理论》中,韦弗和香农都提供了一种同样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和噪音等)。
以其最简单的形式来说,这个模式表达了一种线性的、从左到右的传播概念。
传播学学者用它来关注传播效果,特别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尽管香农的意图是要解释传递讯息的信道能力,而不是它的效果。
传播学中的数学原理
传播学中的数学原理广告1201宋小顺1219200111摘要:1948年美国数学家C.E.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第27卷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原文共分五章。
香农在这篇论文中把通信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上,把通信的基本问题归结为通信的一方能以一定的概率复现另一方发出的消息,并针对这一基本问题对信息作了定量描述。
香农在这篇论文中还精确地定义了信源信道信宿编码、译码等概念,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等重要结果。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一门新的学科──信息论的诞生,并且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
可见数学原理对于传播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播学数学原理一、数学的起源远古的人类用手建立了“一”、“二”、“三”等数的概念。
但是因为要用手去干别的活,不能老拿着物品记数呀,于是人们就变着法用别的物体来代替要记的事物,绳结呀,石子呀,都成了他们记数的工具。
例如,打了两只羊,结两个绳结;采两堆野果摆两个小石子,等等。
在他们打绳结,摆石子的时候,数学就发生了第一次抽象!可以说这是最美妙的数学发明。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觉到摆石子,打绳结太麻烦,就去寻找更方便的方法来记数。
后来人们用刻画符号来代替结绳,如在青海发现的带有刻口的骨片。
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在没有文字以前也都是采用结绳和刻划记数法。
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文字,产生了最初的数学符号。
数字是一种符号,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也就是传播,只是当时的人类没有意识到而已。
二、信息与数字时代的来临传播是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没有信息,世界就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大众传媒业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居于突出的地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动力,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是借助符号来进行传播的,没有符号,信息也就成了无根之木,难以生存。
而信息又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的传播理论
香的传播理论是由香信息论引伸出来的︐其模式如图1-2-3所示︒
香认为︐传播过程是"信源"
︐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信宿"
即受者︐接收这些
经过"译码"
︵即解释符号︶的信息符号︒
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
一部分重叠︐否则受者难以理解或正确认识︒
图1-2-3
香农传播理论的模式
香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反馈原理"
︒受者在处理收到的信息
时会有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了︐传播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
改传播内容︐ 使之更适合受者的需要︐提高传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香的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相应教育信息的现
代教育媒体︐掌握师生经验的重叠范围︐及时分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
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