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
3 同余
性质:同余关系是等价关系。 模m等价类: 在模m同余关系下的等价类. [a]m, 简记作[a]。 Zm: Z在模m同余关系下的商集。 在Zm上定义加法和乘法如下: a, b, [a]+[b]=[a+b], [a]· [b]=[ab]. 例6:写出Z4的全部元素以及Z4上的加法表和乘法表. 解 Z4={[0],[1],[2],[3]}, 其中[i]={4k+i |k∈Z}, i=0,1,2,3. +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 [2] [3] [0] [2] [3] [0] [1] [3] [0] [1] [2] · [0] [1] [2] [3] [0] [0] [0] [0] [0] [1] [0] [1] [2] [3] [2] [0] [2] [0] [2] [3] [0] [3] [2] [1]
解 150=2×3×52, 168=23×3×7. gcd(150,168)=21×31×50×70=6, lcm(150,168)=23×31×52×71=4200.
欧几里得算法-辗转相除法
除法算法: a=qb+r, 0≤r <|b|, 记余数r=a mod b
例如, 20 mod 6=2, 13 mod 4=3, 10 mod 2=0
RSA公钥密码
私钥密码: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都必须严格保密 公钥密码 (W.Diffie,M.Hellman,1976 ):加密密钥公开,解密 密钥保密
整数. 则 min( rk , sk ) min( r1 , s1 ) min( r2 , s2 ) gcd(a,b)= p1 p2 pk ,
max( rk , sk ) max( r1 , s1 ) max( r2 , s2 ) p p p lcm(a,b)= 1 2 k
初等数论 高等数论
1111
数论是一门研究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它包括了初等数论和高等数论两个方面。
初等数论主要研究整数的基本性质,如整除性、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这些概念和性质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程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因此也被称为“小学数论”或“初中数论”。
初等数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归纳和证明来得出结论,它的研究对象比较具体,结论也比较直观。
高等数论则是在初等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整数的性质和结构。
它涉及到的概念和方法更加抽象和复杂,如素数分布、数的几何、代数数论、解析数论等。
高等数论的研究需要运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等。
高等数论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密码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的来说,初等数论是高等数论的基础,高等数论则是初等数论的延伸和深化。
无论是初等数论还是高等数论,它们都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整数的性质和结构、推动数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等数论
序言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很古老的数学分支,其初等部分是以整数的整除性为中心的,包括整除性、不定方程、同余式、连分数、素数(即整数)分布以及数论函数等内容,统称初等数论(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初等数论的大部份内容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就已出现。
欧几里得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他还给出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即所谓欧几里得算法。
我国古代在数论方面亦有杰出之贡献,现在一般数论书中的“中国剩余定理”正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下卷第26题,我国称之为“孙子定理”。
近代初等数论的发展得益于费马、欧拉、拉格朗日、勒让德和高斯等人的工作。
1801年,高斯的《算术探究》是数论的划时代杰作。
“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
-----高斯由于自20世纪以来引进了抽象数学和高等分析的巧妙工具,数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开阔了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代数数论、解析数论、几何数论等新分支。
而且近年来初等数论在计算器科学、组合数学、密码学、代数编码、计算方法等领域内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疑同时间促进着数论的发展。
数论是以严格和简洁著称,内容既丰富又深刻。
我将会介绍数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希望大家能对这门学问产生兴趣,并且对中小学时代学习过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整除性、最大公因子、最小公倍数、辗转相除法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整数的整除性§1.1整除的概念一、基本概念1、自然数、整数2、正整数、负整数3、奇数、偶数一个性质:整数+整数=整数整数-整数=整数整数*整数=整数二、整除1、定义:设a,b是整数,b≠0。
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使得等式:a=bq成立,则称b能整除a或a能被b整除,记作b∣a;如果这样的q不存在,则称b不能整除a。
2、整除的性质(1)如果b∣a,c∣b,则c∣a.(2)如果b∣a,则cb∣ca.(3)如果c∣a,则对任何整数d,c∣da.(4)如果c∣a,c∣b,则对任意整数m,n,有c∣ma+nb.(5)如果a∣b,b∣a,则a=±b.3、质数、合数质数(素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除0以外)的数称之为素数(质数)。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初等数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
本文旨在为《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大纲,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正文内容:一、素数与合数1.素数的定义与性质素数的定义: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
2.合数的定义与性质合数的定义:不是素数的正整数。
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的概念因数的定义:能整除一个数的整数。
因子的分类:负因数、正因数、真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与性质:两个数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
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与性质:两个数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三、整数的整除性与除法算法1.整除的概念与性质整除的定义: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
整除的性质:整数除法原则、整数的对称性。
2.整数的除法算法除法算法的步骤与原理:用减法、用乘法、整数除法算法的应用。
四、余数与模运算1.余数的概念与性质余数的定义:做除法时除不尽的部分。
余数的性质:余数的范围、余数的基本性质。
2.模运算的概念与性质模运算的定义:对于整数a和正整数n,a与n的商所得的余数。
模运算的性质:模运算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规则。
五、同余与模运算应用1.同余的定义与性质同余的定义:对于整数a、b和正整数n,当a与b对n取余相等时,称a与b模n同余。
同余的性质:同余的传递性、同余的运算性质。
2.模运算的应用模运算在代数方程中的应用:线性同余方程、模运算的性质在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总结:本文从素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整除性与除法算法、余数与模运算以及同余与模运算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整数的性质和关系,理解数论的基本原理,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应用。
通过系统的教学大纲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等数论四大定理
初等数论四大定理威尔逊定理、欧拉定理、剩余定理(孙子定理)、费马小定理威尔逊定理:当且仅当p为素数时,有:(p-1)!≡-1(mod p)欧拉定理: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a,n)=1,则:a^φ(n)≡1(mod n)剩余定理(孙子定理):若有一些两两互质的整数m1,m2,…,m n,则对任意的整数a1,a2,…,a n,以下联立同余方程组对模m1,m2,…,m n有公解:x≡a1(mod m1),x≡a2(mod m2),……,x≡a n(mod m n)费马小定理:若p是质数,且(a,p)=1,则:a^(p-1)≡1(mod p)之前一直认为费马小定理的证明很复杂,但是懂了欧拉定理之后就迎刃而解了.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欧拉定理是什么:数论上的欧拉定理,指的是a x≡1(modn)这个式子实在a和n互质的前提下成立的.为什么成立呢?下面来证一下.首先,我们知道在1到n的数中,与n互质的一共有φ(n)φ(n)个,所以我们把这φ(n)φ(n)个数拿出来,放到设出的集合X中,即为x1,x2……xφ(n)x1,x2……xφ(n).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设出一个集合为M,设M中的数为:m1=a∗x1m2=a∗x2……mφ(n)=a∗xφ(n)m1=a∗x1m2=a∗x2……mφ(n)=a∗xφ(n)下面我们证明两个推理:一、M中任意两个数都不模n同余.反证法.证明:假设M中存在两个数设为m a,m b ma,mb模n同余.即m a≡m b ma≡mb移项得到:m a−m b=n∗k ma−mb=n∗k再将m用x来表示得到:a∗x a−a∗x b=n∗k a∗xa−a∗xb=n∗k提取公因式得到a∗(x a−x b)=n∗k a∗(xa−xb)=n∗k我们现在已知a与n互质,那么式子就可以转化为:x a−x b≡0(modn)xa−xb≡0(modn),因为a中没有与n的公因子(1除外)所以a对模n同余0并没有什么贡献.又因为x a,x b xa,xb都是小于n的并且不会相同,所以x a−x b xa−xb一定是小于n的,那么上述的式子自然全都不成立.假设不成立.证得:M中任意两个数都不模n同余.二、M中的数除以n的余数全部与n互质.证明:我们已知m i=a∗x i mi=a∗xi.又因为a与n互质,x i xi与n互质,所以可得m i mi与n互质.带入到欧几里得算法中推一步就好了.即gcd(a∗x i,n)=gcd(m i,n)=gcd(n,m i modn)=1证毕.根据我们证得的两个性质,就可以开始推式子了.首先,根据第二个性质可以知道,M中的数分别对应X中的每个数模n同余.所以可以得到:m1∗m2∗……∗mφ(n)≡x1∗x2∗……∗xφ(n)(modn)m1∗m2∗……∗mφ(n)≡x1∗x2∗……∗xφ(n)(modn)现在我们把m i mi替换成x的形式,就可以得到:a∗x1∗a∗x2∗……∗a∗xφ(n)≡x1∗x2∗……∗xφ(n)(modn)a∗x1∗a∗x2∗……∗a∗xφ(n)≡x1∗x2∗……∗xφ(n)(modn)很显然,我们应该移项了,但是在移项之前,我们认为这么多的a很烦,那么就先乘起来:aφ(n)∗(x1∗x2……∗xφ(n))≡x1∗x2……∗xφ(n)(modn)aφ(n)∗(x1∗x2……∗xφ(n))≡x1∗x2……∗xφ(n)(modn)很开心,我们终于凑出了aφ(n)aφ(n),那么就开始移项吧:(aφ(n)−1)∗(x1∗x2……∗xφ(n))≡0(modn)(aφ(n)−1)∗(x1∗x2……∗xφ(n))≡0(modn)然后,就出来啦:aφ(n)≡1(modn)aφ(n)≡1(modn)证毕.用现代数学的语言来说明的话,中国剩余定理给出了以下的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有解的判定条件,并用构造法给出了在有解情况下解的具体形式.中国剩余定理说明:假设整数m1,m2, ... ,m n两两互质,则对任意的整数:a1,a2, ... ,a n,方程组有解,并且通解可以用如下方式构造得到:设是整数m1,m2, ... ,m n的乘积,并设是除了m i以外的n- 1个整数的乘积.设为模的数论倒数( 为模意义下的逆元)方程组的通解形式为在模的意义下,方程组只有一个解:证明:从假设可知,对任何,由于,所以这说明存在整数使得这样的叫做模的数论倒数.考察乘积可知:所以满足:这说明就是方程组的一个解.另外,假设和都是方程组的解,那么:而两两互质,这说明整除 . 所以方程组的任何两个解之间必然相差的整数倍.而另一方面,是一个解,同时所有形式为:的整数也是方程组的解.所以方程组所有的解的集合就是:。
初等数论知识点整理
初等数论知识点整理 1. 整数的基本性质:
- 整数的定义与整数集的基本运算
- 整数的大小与比较
- 整数的不同表示形式(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等) 2. 整除与约数:
- 整除的定义与性质
- 素数的定义与判定方法
- 约数的定义与性质
-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 同余与模运算:
- 同余的定义与性质
- 同余的基本运算性质
- 模运算的基本性质
- 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的概念与性质
4. 质数与素数:
- 质数与素数的定义
- 质数与素数的性质和特性
- 素数的测试方法与算法
- 质因数分解的方法与应用
5. 数论基本定理:
- 唯一分解定理(素因数分解定理)
- 辗转相除法与欧几里得算法
- 欧拉函数与欧拉定理
- 费马小定理与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6. 数论问题的应用:
- 同余方程与线性同余方程
- 不定方程的整数解与应用
- 素数分布与素数定理
- 模重复性与周期性问题
注意:本整理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请勿将其作为官方教材或其他正式场合使用。
初等数论知识点总结
初等数论知识点总结初等数论是数论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自然数的整除性质以及其它基本性质。
初等数论主要包括素数与合数、整数表示、整数方程、模运算、同余方程、数乘次幂循环节等内容。
下面将对初等数论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1.素数与合数:素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合数是除了1和自身以外还能被其它数整除的自然数。
质数有无穷多个,这个结论由欧几里得证明。
常见的质数有2、3、5、7等。
2.素因子分解: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唯一分解成若干个素数的乘积形式,这个分解过程称为素因子分解。
例如,24可以分解为2^3*3,其中2和3是24的素因子。
3.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GCD)是指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大的能够整除所有这些数的自然数,最小公倍数(LCM)是指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小的能够被这些数整除的自然数。
GCD可以通过欧几里得算法进行计算,而LCM可以通过两个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GCD得到。
4.模运算与同余方程:模运算是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到的余数,同余方程是指具有相同余数的整数关系。
例如,如果a除以n与b除以n得到相同的余数,即a≡b (mod n),则称a与b在模n下是同余的。
5.素数定理与欧拉定理:素数定理是指当自然数x趋于无穷大时,小于等于x的素数的数量约等于x / ln(x),其中ln(x)是自然对数。
欧拉定理是指当正整数a与自然数n互质时,a^(φ(n)) ≡ 1 (mod n),其中φ(n)是小于n且与n互质的自然数的个数。
6.立方与四方数:立方数是指一个数的立方,四方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
高斯数学说是指四方数的性质,它由高斯证明,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等于该数的除以8的余数。
7.费马小定理与小费马定理:费马小定理是费马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它表明如果p是一个素数,a是一个与p互质的整数,那么a^(p-1) ≡ 1 (mod p)。
小费马定理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它表明如果a是一个整数,m是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且a与m互质,那么a^φ(m) ≡ 1 (mod m),其中φ(m)是小于m且与m 互质的自然数的个数。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初等数论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自然数的性质与关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如素数、合数、互质等。
2. 熟悉常见数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质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3. 理解和运用模运算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数论问题。
4. 掌握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的应用,解决与其相关的数论问题。
5. 培养学生的数论证明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然数的性质与关系- 质数与合数- 整除性与约数- 互质关系与最大公因数2. 质因数与分解定理- 质因数分解-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 公因数与公倍数3. 模运算- 同余等价关系- 同余方程- 中国剩余定理4. 费马小定理与欧拉定理- 费马小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 欧拉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欧拉定理的证明与应用5. 整数的奇妙性质- 数字根与数位- 数字平方舞蹈- 数字阶梯问题- 尼科彻斯定理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结合实例,详细解释数论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解决数论问题,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数论证明:鼓励学生进行数论定理的证明,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数论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主教材:《初等数论》辅助教材:《数论引论》、《数论简史》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八、教学辅助手段使用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进行讲解和演示,辅助教学工具包括投影仪、计算器等。
(完整word版)《初等数论》
第一节 整数的p 进位制及其应用正整数有无穷多个,为了用有限个数字符号表示出无限多个正整数,人们发明了进位制,这是一种位值记数法。
进位制的创立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近几年来,国内与国际竞赛中关于“整数的进位制”有较多的体现,比如处理数字问题、处理整除问题及处理数列问题等等。
在本节,我们着重介绍进位制及其广泛的应用。
基础知识给定一个m 位的正整数A ,其各位上的数字分别记为021,,,a a a m m,则此数可以简记为:021a a a A m m (其中01 m a )。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整数通常是十进制的,因此A可以表示成10的1m 次多项式,即012211101010a a a a A m m m m ,其中1,,2,1},9,,2,1,0{ m i a i 且01 m a ,像这种10的多项式表示的数常常简记为10021)(a a a A m m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将下标10省略不写,并且连括号也不用,记作021a a a A m m ,以后我们所讲述的数字,若没有指明记数式的基,我们都认为它是十进制的数字。
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整数的表示除了用十进制外,还常常用二进制、八进制甚至十六进制来表示。
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显示出对二进制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二进制只使用0与1这两种数学符号,可以分别表示两种对立状态、或对立的性质、或对立的判断,所以二进制除了是一种记数方法以外,它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为了具备一般性,我们给出正整数A 的p 进制表示:012211a p a p a p a A m m m m ,其中1,,2,1},1,,2,1,0{ m i p a i 且01 m a 。
而m 仍然为十进制数字,简记为p m m a a a A )(021 。
典例分析例1.将一个十进制数字2004(若没有指明,我们也认为是十进制的数字)转化成二进制与八进制,并将其表示成多项式形式。
初等数论完整资料整合。
第一章考点1、会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解法:最大公因数用辗转相除法最小公倍数为两个数的乘积除以两者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也是要先求出两者的最大公约数2、判别一个数是为质数还是合数判别法:用小于√x的所有质数除此数,看能否被整除3、证明整除(最好用同余证)例1证:73|8n+2+92n+1(n∈N)解:法一 8n+2+92n+1=64×8n+9×81n=64×8n+9×(73+8)n=64×8n+9×(C0n73n+C1n73n-1×8+…+C n n8n)=64×8n+9(73q+8n)( q∈Z)=73×8n+9q×73所以73|8n+2+92n+1法二 8n+2+92n+1≡64×8n+9×81n≡64×8n+9×8n≡73×8n≡0(mod73)所以73|8n+2+92n+1例2已知17|2x+3y,证明17|9x+5y解:因为9x+5y=17(x+y)- 4(2x+3y) 且17|2x+3y所以17|9x+5y例3设k为正奇数,证:1+2+3+....+9|1k+2k+3k+ (9)证:记S=1k+2k+3k+ (9)则2S=(1k+9k)+(2k+8k)+…+(9k+1k)=(1+9)q1 (q1∈Z)所以10|2S又因为2S=(0k+9k)+(1k+8k)+…+(9k+0k)=(0+9)q2(q2∈Z)所以9|2S又因为(9,10)=1所以90|2S 即45|S从而1+2+3+....+9|1k+2k+3k+ (9)4、证明某种类型的质数有无穷多个例:证明4n+1形的质数的个数为无穷。
(最后一节课讲的)第三章同余考点:1、同余的性质;(应用在同余解题中)P482、简化剩余系和欧拉函数;(求简化剩余系的个数)P583、欧拉定理和费马定理对循环小数的应用;(利用欧拉定理解题;判断是纯循环还是混循环,若是混循环,从第几位开始)P61具体分析:一、同余的性质1、a≡a (mod m)2、若a≡b (mod m),则b≡a (mod m)3、若a≡b (mod m) b≡c (mod m) 则 a≡c (mod m)4、i.若a1≡b1 (mod m) a2≡b2 (mod m) 则 a1+a2≡b1+b2 (mod m)ii. a+b≡c (mod m) 则 a≡c-b (mod m)5、a1≡b1 (mod m) a2≡b2 (mod m) 则 a1a2≡b1b2 (mod m)特别的,若a≡b (mod m) 则 ak≡bk (mod m)6、若a≡b (mod m) 且a=a1d b=b1d (d,m)=1 则 a1≡b1 (modm)7、i.若a≡b (mod m) k>0 则 ak≡bk (mod mk)ii.若a≡b (mod m) d为a,b及m的任一正公因数,则a/d≡b/d (mod m/d)8、若a≡b (mod m) i=1、2…k 则a≡b(mod m1m2…m k)例:一个小于4000的四位数,被3、4、5、7、9除皆余2,求这个数。
初等数论.pdf
第二十章 初等数论本章简要地介绍了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共分六节.前五节讨论了整数的性质与辗转相除法,连分数与费波那奇序列,同余式与孙子定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数论函数和麦比乌斯变换,并列出几类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方法.最后一节对代数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作了简单的介绍.§1 整数[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 设α为一实数,不超过α的最大整数称为α的整数部分,记作[]α.而{}[]ααα=−称为α的分数部分. 例如 [],[11=.]232=,[等等 .]−=−354 整数部分具有下列关系式: [][]ααα≤<+1[][]n n αα⎡⎣⎢⎤⎦⎥=,n 为自然数 [][ααααn n n n =⎥⎦⎤⎢⎣⎡−+++⎥⎦⎤⎢⎣⎡++11L ]],n 为自然数 [][][][][22αβααββ+≥+++ [][][]αβαβ−=− 或 []αβ−+1注意,在计算机程序中的“取整运算”与这里的“整数部分”意义是有差别的:当α≥0时是一致的;当α<0时不一致,例如[.]−=−354,但计算机上−35.取整后为−3. [整除性] 若有一整数c ,使得整数a 与b 之间适合于bc a =则称b 可整除a ,记作b a 。
这时a 称为b 的倍数,b 称为a 的因数(或约数). 若b 不能整除a ,则记作b a .整除性具有下列性质(下列各式0,0≠≠c b ): 1° 若b a ,c b , 则c a ; 2° 若b a , 则bc ac ;3° 若c d ,c e ,则对于任意整数m,n 有c d m ea +4° 若b 是a 的真因数(即b ),则a ≠1, 1<<b a[素数与爱拉托斯散筛法] 恰有1和本身两个自然数为其因数的大于1的整数称为素数,记作.除2为偶素数外,其余素数都是奇数. p 素数具有性质:1° 素数有无限多个. 如果不超过自然数n 的素数个数记作 π(n),则当时,有n ≥21812⋅≤≤⋅n n n n nlog ()log π*,进一步有 1log )(lim =∞→nnn n π*数论中通常把自然对数记作.x ln x log2° 设p 为素数,若p ab ,则p a 或pb . 3° 中含素数p 的方次数等于n ! [][][]n p n p np+++23L4° 若n N ≤为正整数,它不能被不超过N 的所有素数所整除,则n 必为素数.这种判别自然数是否为素数的方法称为爱拉托斯散筛法.由此法可建立素数表.[唯一分解定理] 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唯一地分解为素数幂的积.设n ,为自然数,则n 可唯一地表为>1s a s a a p p p n L 2121⋅= (为自然数) 0,,0,021>>>s a a a L (为素数)s p p p <<<L 21这称为n 的标准分解式。
初等数论
2013,北约,8:至少可以找到多少个两两不同的正整数 使得他们中的任意三个的和都是质数?证明你的结论。
2013,北约,8:至少可以找到多少个两两不同的 正整数使得他们中的任意三个的和都是质数?证明 你的结论。 特殊化猜想:1 3 7 9 一般化证明:假设存在5个符合题意的正整数。考 虑他们除以3的余数,设余数为0,1,2的分别为 a b c 个则 (1)若a b c均不为0则一定存在三个数,他们的余 数分别为0 1 2 取这三个数他们的和为3的倍数,不 是质数 (1)若a,b,c中有零,则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三个 数,他们的余数相同,这三个数的和为3的倍数一 定不是质数。综上最多能找到4个
2 设m=x1 x2 x3 x4 x5 , c4 6 这5个数中有两个相等;
不妨设x1
x2
x3
a 44, 45, 46, 47 a 46, m 57 x1 13, x2 12, x3 x5 11, x4 10
m x1 44 m x 45 2 x4则 m x3 46 则4m 182 a m x 47 4 m x5 a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是研究数的规律,特别是整数性质 的数学分支。它是数论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 它以算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 整数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和 某些特殊不定方程。 换言之,初等数论就 是用初等朴素的方法去研究数论。 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所考察的内容包括:整数, 有理数,实数 整除,同余理论,多项式, 韦达定理,高斯函数等。 特点:形式简单所用知识不多但是富有灵巧 性不易下手
2014数学竞赛河南预赛7(高斯函数)
n n n 符号 x 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n是正整数则 ( ) 3 6 n 1 2
初等数论
• ⑷性质:定理1.3.3推论1(裴蜀恒等式)
• 如果两个数a,b的最大公约数是d,那么存在两
个整数x与y,使得等式ax+by=d成立.(可以推 广到n个数的情况) • 推论2:两个数a,b互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存 在整数x与y,使ax+by=1成立。 推论1的推广 设 a1 ,a2 , …, an ∈N+ (n≥2) ,则一定存在整数 s1, s2, …, sn,使 a1s1+a2s2 + … + ansn= (a1 ,a2 , …,an ) .
第一章 整数的整除性
主要内容
整除的定义、性质,奇数和偶数,带余除法 定理、余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辗转相 除法、互素、两两互素、素数、合数、算术基本 定理
1.1整除 1、整除的概念:
• 定义1.1 设 a,b ∈Z ,b≠0,如果存在 q ∈Z ,使得等式 a=bq成立.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b整除a ,记作b | a. • 如果整数 q 不存在( 即对任何整数 q,恒有 bq ≠a ),那么就说a不能被 b 整除 (或者说b 不能整除a),记作 b |a。
σ( a )表示正整数 a 的所有正约数的和,如 σ(2) = 3, σ( 4 ) = 7,等等。 σ1( a)表示正整数 a 的所有正约数的乘积.如 σ1( 4 ) = 8 , σ1( 10 ) = 100,等等.
我喜欢数学
• 定理1. 26 如果自然数a的标准分解式为
a p1 p2
1
2
特别地,n 个偶数的积是 2n 的倍数( n∈N+).
性质2 (关于奇数)
(1) 双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
(2) 单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
(3) 任意个奇数的积还是奇数。
性质3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 性质4 任一奇数与任一偶数不相等.
初等数论-第一章
取
则
x (1)31Q3 3,
y (1)3 P 22, 3
125 3+17(-22)=(125,17)=1
定理2、
若a, b, c是三个整数,且(a, c) 1,则
(i)ab, c与b, c有相同的公因数, (ii ) (ab, c) (b, c), 上面假定了b, c至少有一不为零。
如果不存在整数q使得a bq成立,则称a不被b整除, 记为b † a。
2、整除的基本定理
定理1(传递性):ab,bc ac 定理2:若a,b都是m的倍数,则ab都是m的倍数
定理3
若a1 , a2 ,, an都是m的倍数,q1 , q2 ,, qn
是任意n个整数,则a1q1 a2 q2 an qn是m的倍数
rn 1 rn qn 1 +rn 1,
定理4
rn 1 0。
若a, b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a, b) rn ,
rn是上式中最后一个不等于零的余数。
推论4.1
a, b的公因数与(a, b)的因数相同。
说明: (1)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辗转相除法中所包含的等式个数, 即所要做的带余数除法的次数估计为 2 log b n log 2
数的倍数,则d就叫作a1 , a2 , , an的一个公倍数。所有公 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记作[a1 , a2 , , an ]。
定理3
定理4
[a1, a2 ,, an ] [ a1 , a2 ,, an ].
设a, b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i)a, b的所有公倍数
即当a与b是正整数时,只要使用被2除的除法运算和 减法运算就可以计算出(a,b) 例1、求(12345,678)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师范类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师范类初等数论是师范类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本文将从初等数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初等数论教学的重要性和特点。
一、初等数论教学的目标初等数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初等数论,学生能够了解数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数论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等数论教学的内容初等数论的教学内容包括素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同余与模运算、整数的性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数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密码学、编码理论等。
同时,初等数论的教学内容也涉及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如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等数论教学的方法初等数论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论的概念和性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初等数论的教学方法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运用数论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论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等数论教学在师范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初等数论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对数论的兴趣和热爱。
初等数论简介
初等数论
勒让德[法]1752~1833,在分 析学、数论、初等几何与天体 力学,取得了许多成果,是椭 圆积分理论奠基人之一。对数 论的主要贡献是二次互反律, 还是解析数论的先驱者之一.
雅可比[德]1804~1851,在偏 微分方程中,引进了“雅可比 行列式。对行列式理论作了奠 基性的工作,在代数学、变分法 复变函数论、分析力学 、动 力学及数学物理方面也有贡献。
初等数论
陈景润1933-1996,主要研究 解析数论,他研究哥德巴赫猜 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 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其 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
王元1930-50年代至60年 代初,首先在中国将筛法 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并证明了命题3+4,1957年 又证明2+3,这是中国学者 首次在此研究领域跃居世 界领先地位.
初等数论
欧几里得[前330年~前275年] 丢番图Diophante 246~330 欧氏几何学的开创者 , “代数学之父” 古希腊数学家,以其所著的 古希腊数学家,著《算术》 《几何原本》闻名于世。
初等数论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 三国时期数学家,是世界上最 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著 《九章算术注》10卷;《海岛 算经》;《九章重差图》.割圆 术求圆面积和圆周率.
初等数论 三 、 几个著名数论难题 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历史上遗
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大多数数论难题其问题本身容易搞
懂,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但是解决它们却非常困难。 其中,非常著名的问题有:哥德巴赫猜想 ;费 尔马大定理 ;孪生素数问题 ;完全数问题等。
初等数论 1、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 现的。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从表面意义来讲,就是作为一门研究数的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准确地按照潘承洞、潘承彪两位数论大师的说法: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最基本的性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它不仅是中、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大学数学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所需的课程。
纵观数论发展过程,我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数论大师,如:华罗庚的早期研究方向、陈景润、潘承洞等。
第一部分:整除初接触初等数论,经过《初等数论》课本知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
整除理论首先涉及整除。
现向上延伸则想到整除的对象,即自然数、整数。
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我们从接触最初的1、2、3再到后来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再到复数,可谓种类繁多。
但数论中的整除运算仅仅局限于自然数及其整数等相关范围内。
首先大学数学中绝大多数数学定义中的自然数不包括0 ,这似乎与中学有一点差别,当然整数的定义改变就相对少得多。
另外,自然数、整数的相关基本性质需懂得及灵活利用,如分配律、交换律、反对称性等。
在初等代数中曾系统地介绍了自然数的起源问题:自然数源于经验,自然数的本质属性是由归纳原理刻画的,它是自然数公理化定义的核心。
自然数集合严格的抽象定义是由Peano定理给出的,他刻画了自然数的本质属性,并导出有关自然数的有关性质。
Peano定理:设N是一个非空集合,满足以下条件:(ⅰ)对每一个n∈N,一定有唯一的一个N中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个元素记作n+,称为是n的后继元素(或后继);(ⅱ)有元素e∈N,他不是N中任意元素的后继;(ⅲ)N中的任意一个元素至多是一个元素的后继,即从a+=b+ 一定可以推出a=b;(ⅳ)(归纳原理)设S是N的一个子集合,e∈S, 如果n∈S则必有n+ ∈S,那么,S=N.这样的集合N称为自然数集合,它的元素叫做自然数。
其中的归纳原理是我们常用的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已属重点内容,此处就不作介绍。
主要描述一下推广状态下的第二种数学归纳法:(第二种数学归纳法)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一种性质或命题。
初等数论论文
初等数论论文引言初等数论是研究自然数的性质和关系的数学分支。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数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初等数论正是对数的一系列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一、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1.自然数: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整数数列,即1, 2, 3, 4, …。
2.整除关系: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b能够整除a,即a是b的倍数,那么我们称b为a的约数,a为b的倍数。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b | a。
3.最大公约数:对于两个非零整数a和b,能够同时整除它们的最大的正整数,称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gcd(a, b)。
4.素数:素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不包括1。
例如,2、3、5、7等都是素数。
5.质因数分解:对于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可以将它表示为几个素数的乘积的形式,这个过程称为质因数分解。
二、初等数论的性质1.唯一分解定理:任意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一系列素数的乘积。
2.素数无穷性:素数是无穷多的。
3.质数间的差距: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必然存在一个素数。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于两个自然数a和b,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即gcd(a, b) * lcm(a, b) = a * b。
5.费马小定理:对于任意一个素数p和不是p的倍数的自然数a,a^(p-1) ≡ 1 (mod p),其中mod表示取余运算。
三、初等数论的应用领域初等数论在密码学、密码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密码学:初等数论提供了很多用于构建密码系统的算法,如RSA加密算法和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这些算法的安全性都基于数论的基本性质。
2.密码破解:初等数论的方法在密码破解中也有重要应用,如通过分解大整数来破解RSA加密算法。
3.网络安全:初等数论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用于验证数字签名、构建安全协议等。
4.数据压缩:初等数论的方法在数据压缩算法中也有应用,如哈夫曼编码算法利用字符出现的频率分布进行压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从表面意义来讲,就是作为一门研究数的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准确地按照潘承洞、潘承彪两位数论大师的说法: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最基本的性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它不仅是中、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大学数学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所需的课程。
纵观数论发展过程,我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数论大师,如:华罗庚的早期研究方向、陈景润、潘承洞等。
第一部分:整除初接触初等数论,经过《初等数论》课本知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
整除理论首先涉及整除。
现向上延伸则想到整除的对象,即自然数、整数。
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我们从接触最初的1、2、3再到后来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再到复数,可谓种类繁多。
但数论中的整除运算仅仅局限于自然数及其整数等相关范围内。
首先大学数学中绝大多数数学定义中的自然数不包括0 ,这似乎与中学有一点差别,当然整数的定义改变就相对少得多。
另外,自然数、整数的相关基本性质需懂得及灵活利用,如分配律、交换律、反对称性等。
在初等代数中曾系统地介绍了自然数的起源问题:自然数源于经验,自然数的本质属性是由归纳原理刻画的,它是自然数公理化定义的核心。
自然数集合严格的抽象定义是由Peano定理给出的,他刻画了自然数的本质属性,并导出有关自然数的有关性质。
Peano定理:设N是一个非空集合,满足以下条件:(ⅰ)对每一个n∈N,一定有唯一的一个N中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个元素记作n+,称为是n的后继元素(或后继);(ⅱ)有元素e∈N,他不是N中任意元素的后继;(ⅲ)N中的任意一个元素至多是一个元素的后继,即从a+=b+ 一定可以推出a=b;(ⅳ)(归纳原理)设S是N的一个子集合,e∈S, 如果n∈S则必有n+ ∈S,那么,S=N.这样的集合N称为自然数集合,它的元素叫做自然数。
其中的归纳原理是我们常用的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已属重点内容,此处就不作介绍。
主要描述一下推广状态下的第二种数学归纳法:(第二种数学归纳法)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一种性质或命题。
如果(1)当n=1时,P(1)不成立;(2)设n>1,若对所有的自然数m<n,P(m)成立,则必可推出P(n)成立。
那么,P(n)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学方法,其重要性不必多说。
另外,由归纳法原理还可推出两个在数学中,特别是初等数论中常用的自然数的性质,即最小自然数原理和最大自然数原理。
并且最小自然数原理是我们常用的第二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此外,在初等数论中还经常用到的一个工具,那就是鸽巢原理,也就是同等意义下的在组合数学中的抽屉原理。
介绍完自然数和整数及其性质定理等数论基础后,下面来关注初等数论的一写重要方面,即整除、带余数除法、辗转相除法、素数、约数、最大公约数理论、算术基本定理等等。
整除既然是初等数论的基础内容,看似简单的整除,若要领略各中精髓以及其中之奥妙,仍需下一番苦功夫。
单从整除的定义就有各种解释方法:1)设a,b∈Z,a≠0,如果存在q∈Z,使得b=aq,那么就说b可被a整除,记作a∣b.2) Z上定义一种关系R,令R={(a,b)∣a≠∈Z},且在<Z + &S226;>使ax=b 有解,称为Z上的整除关系。
(任意的δ∈R,存在a,b∈Z,使得δ=(a,b)∈R,一般写成aRb,称为a与b有整除关系,也称a是b的约数,也称b是a的倍数。
)aRb令为a∣b,这就回到了第一种定义,其实这两种定义方式看似一样,其数学内涵却大有不同:第一种定义方法是从最原始的观点出发,也可说从“整除”的字面意思来定义,也是中学最常用的一种定义方式,因此只能算作一种简单明了的数学思维,并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高等数论。
尽管初等数论是一种初等思想去解决一些高等难题。
第二种定义方法则焦点于高等代数中的环、域定义。
环、域定义让我们的数学定义方式更加广泛,这是初等数学中所没有的,因此有的时候初等数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用此种定义去解决,这给了我们更广泛的思维空间。
对整除的各方面性质可以归纳如下:1)序关系≤ (N,<) 这来源于近似代数,故不做研究。
2)等价关系① aRa 自反关系② aRb =>bRa 对称关系③ aRb,bRc=>aRc 传递性注意:整除不是等价关系3)整除具有线性可加性a∣bi (1≤i≤n) ó a∣∑bixi xi∈Z4)整除可约性a∣bó ma∣mb(m≠0)5)整除与符号无关a∣bó∣a∣∣∣b∣ ó -a∣bóa∣-b6)a∣b(b≠0)=>∣a∣≤∣b∣上面这些性质可以灵活的加以利用,其魅力就可显现出来:已知a,b∈+b2≠0,存在x,y∈Z使得ax+by=1.若a∣bq,则可证a∣qA ,b同例1存在ax+by=1 如果a∣n,b∣n 则ab∣n整除的这些性质应用可谓变幻无穷。
特别是在后面的素数、合数的相关性质方面及其证明中。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素数的一些性质,当然介绍素数的同时还涉及到关于合数的问题。
点到部分再一一介绍。
从目前所学的内容来看关于素数的性质占了很大的比重,应该说是素数和整除的性质占了很大的部分,故彰显其重要性。
素数的概念与中学学的相差不大,只存在名称的扩充问题。
显然约(因、除)数,非显然约(因、除)数,真约(因、除)数的辨别问题。
当然须指出的是以后所介绍的素数一般指正的。
知道素数的概念后就应该思考一下关于素数的基本求法。
在课本随后的介绍中讲到了Eratosthenes筛法(在本书的第八章:素数分布的初等结果中有详细的讲解)来自书中的推论6即为该筛法的相关理论背景:推论6:设整数a≥2.(ⅰ) 若a是合数,则必有不可约数p∣a,p≤a1/2(Ⅱ) 若a=p1p2…ps的表示式,则必有不可约数p|a,p≤a1/s其主要原理就来自于这个推论6。
当然此种意义下的Eratosthenes筛法是最简单的了。
对于它的推广应用还很多,比如说:如何找出1,2,…,N中至多两个素数的乘积的数?这就是推广意义下的应用,只是在推论6的理论下a的二分之一的情况改为三分之一的情况,这也可以看出推论6也可以推广的。
故我们知道该筛法有很多种应用情况,比如说至少两个素数的乘积的情况,至多三个的情况,至少三个的情况等等。
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出上面的这些解法是在有限的情况下来讨论的,故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再不知道具体情况下的素数的一些情况。
在不明确范围的情况下有很多种状况:如:①设n≥1,2n+1是素数的必要条件是n=2k;②2n-1是素数的必要条件是n为素数;其证明也很简单:①若n≠2,则n=am,2不等于大于1的m2n+1=(2a)m+1=(2a+1)((2a)m-1-(2a)m-2+…+1)便可得到②若n是合数,则n=>1,m>12n-1=(2a)m-1=(2a-1)((2a)m-1+(2a)m-2+…+1)便可得到其中数学中的一个着名定理是:不可约数(素数)有无穷多个。
除了课本中给出的证明方法以外,在习题中也有一些证明方式来进行证明:如:1)设n≥0,Fn=2的2N次加上1(它称为Fermat数)再设m≠n,且d|Fn,则dFn由此推出素数有无穷多个,且可得到Fn+1=Fn … F0 +2 ;2) 设F1 =2, An+1=A2n – AN +1,再设n≠m,若d|An,d>1,则 d 不整除于Am,由此推出素数有无穷多个,且可得到An+1=An … A1 +1.(设m>1,m|(m-1)!+1,可得到m是素数。
)有了素数及整除的定义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乍一看,这似乎就是中学内容。
不错,根据初等数论的低落脚点,这属于中学知识的衍生而已。
除了其定义是通过整除来定义以外,其他的性质也有适当的延伸。
其中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如果存在整数x1,x2,x2,…,xk,使得a1x1+a2x2+a3x3+…+akxk=1,则a1,a2,…,ak是既约的,即使互素的。
--------(1)这一定理在后面部分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如在实现建立最大公约数理论的第二个途径处:设a1,…,ak是不全为零的整数,有1)(a1,a2,…,ak)=min{s=a1x1+a2x2+…+akxk;xj∈Z(1≤j≤k),s>0},即a1,…,ak 的最大公约数等于a1,…,ak的所有整系数线性组合组成的集合S中的最小正整数。
2)一定存在一组整数x1,0, … ,xk,0 使得(a1, … ,ak )=a1 x1,0 + … + ak xk,0 ---------(2)要论及上面这个定理得应用,下面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若(a,b)=1则任一整数n必可表示为n=ax+by,x,y是整数。
由(a,b)=1及上定理(2)知存在x0,y0, 使得ax0+by0=1,因而取x=nx0,y=ny0, 即满足要求。
此题属于定理(1)(2)得综合运用,仍可想到的是在定理(2)有一种特殊情况,若其中的每一个元素均两两互素,那么情况(2)也就变成情况(1)了,因此情况(2)可以看作此种情况(1)的推广,情况(1)就看作情况(2)得特殊情况而已。
在构造一系列既约数方面应用得较多的方法就是下面这个方法:(a1/(a1,…,ak),…,ak/(a1,…,ak))=1关于最大公约数理论和最小公倍数理论的进一步性质推广,重在利用带余数除法在最大公约数理论部分讨论。
整数集合最重要的特性就在于其中可以实现带余数除法(也称带余除法或除法算法),它是初等数论中的证明中最重要、最基本、最直接的工具。
具体应用带余数除法时常取以下更灵活的形式:设a,b是两个给定的整数,a≠0,再设d 是一给定的整数,那么,一定存在唯一的一对整数q1与r1,满足b=q1a+r1,d≤r1<|a|+d.此时,a|b的充要条件是a|r。
另外这个时候还应该灵活区分最小非负余数、绝对最小余数、最小正余数、余数。
此类应该在具体计算中有更广泛的作用,当然对于明确此类定义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带余数除法定义,可得出推论:设a>0,任一整数被a除后所得的最小非负余数是且仅是0,1,…,a-1这a个数中的一个。
这个推论最直接的用法就是整数分类以及进位制表示法,间接影响到辗转相除法。
首先来看整除分类:j mod m称为j关于除数m所在的剩余类,则有0 mod a∪1 mod a∪…∪(a-1) mod a=Z,其中0≤i≠j≤(a-1)是集合j mod a 和j’ mod a 不相交。
此时是利用全体整数按被a除后所得的最小非负余数分类,分成了两两不相交的a个类,这对诠释整除的含义有更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