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与综合:当代翻译理论流派与走向
中国当代翻译理论
许渊冲 对雅赋予了新的含义 《翻译的标准》1981
常谢枫 信达雅是一个提法上混乱,实践上有害的原则 只有一个:信
文学翻译标准
学者们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以奈达的理论为主
中国译论摆脱了经验主义的束缚,进入了新的时期
许渊冲 江西南昌人 1921-
北京大学教授 著名翻译家
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 法等语种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 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 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与 “化境”。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 作的“投胎转世(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 )”,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资质依然故我。”
出版社 上海骆驼出版社 三联书店出版 三联书店出版 平民出版社 平民出版社 平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平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翻译理论的流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论和古典美学,可概括为“古典 文论学派 ”
围绕如何和原作相似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以归化翻译为主
缺乏可操作性: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翻译理论研究不系统:研究对象相对狭窄,经验式的随笔文章特征明显
对信达雅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刘重徳 信,达,切 1979 信于内容 达如其分 切合原文风格
90进入了一个总结和反思的时期
不再热衷于介绍奈达 纽马克 巴尔胡达罗夫等
刘宓庆认为:这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一个有起,有落,有波, 有折的过程
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沿革
翻译理论的奠基人 古罗马的Marcus Tullius Cicero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
的奠基人,他明确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Sense for sense”而非“Word for word”的翻译策略,这一理论恰 恰影响了整个14到17世纪内翻译实践活动。 马丁•路德的贡献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是现代德语之父马丁•路德, 他把《圣经》翻译成高地德语,在翻译过程中他系统 总结了自己的翻译方法,概括出了翻译过程中词序转 换、助词使用、引入意动词、短语运用、隐喻的转换 及解释精确性和文本变体等概念。
西方翻译理论沿革
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研究
如果说17世纪的译论强调模仿,18世纪的译论强调译者对 原作精神的再现,那么19世纪早期则更加侧重于可译与不可译 的讨论。(Munday, 2001:27)
德国的Schlegel认为“有必要抛弃仅限于字面精确的忠信”, 因为“真理应该是译者最高级的——事实上也是唯一的——委 令。”
Linguistics-based Translation Theory 对等理论
对等理论大师Eugene.A.Nida 40多部著作,250多篇 论文。 主要作品: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1964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1969 (with Charles R. Taber)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1986 Language and Culture, 1993 Context in Translating, 2003
功能对等的原则:
1.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翻译,可能会引起对所指意义的误解, 那么(a) 就要在译文中作一些修改,(b) 保留原文形式,加脚注 说明可能产生的误解。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一、美国翻译培训派1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2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3庞德:细节翻译理论、4威尔:翻译的矛盾;二、翻译科学派1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2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3威尔斯:翻译的科学、4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三、早期翻译研究派1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2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3霍姆斯4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四、多元体系派1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2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3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4图里:目标系统;五、解构主义派:1福科:解构原文、2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3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4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5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1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2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3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4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5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6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7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8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9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I
4. 文本类型翻译研究(text-typed restricted theories)考察特定的话语或 文体类型,例如:文学文本、商业文本和技术文本的翻译等。文本类型 方法风行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是莱斯和弗米尔。
翻译学
1. 纯理论翻译研究
1) 描述翻译学/翻译描述
面向产品的研究 面向功能的研究 面向过程的研究
2) 理论翻译研究/翻译理论
特定媒介理论 特定区域理论 特定层次理论 特定文类(或语类的)理论 特定时代理论 特定问题理论
2. 应用翻译研究
1) 译员培训 2) 翻译辅助工具 3) 翻译批评
描述翻译研究包括:
language art, translation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imeless linguistic rules (which has led to a normative tendency in the theory)…——M. Tymoczko)
从规定性到描写性是翻译研究思路发生的从“怎么译”到“为 什么译”的重大转折,翻译学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描写性翻译研究与规定性翻译研究的区别表现在四个 方面:
1)从假设或理论模式出发还是从客观的翻译现象出发; 2)以指导实践为目的还是以纯理论建设为目的; 3)以源语为中心还是以目的语为中心; 4)理想化地、静止地还是历史地看待研究对象和理论本身。
practices in time and, thus by extension, in politics, ideology, economics, culture. ——M. Tymoczko )。把翻译语境化(to contexualize translation),也就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翻译。是什 么因素促使译者选中了这篇著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译文在译入 语文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描写派学者经常自问自答的两个 最常见的问题。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与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
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与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与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精辟的论述。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Theories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North 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 The“Sc ience”of Translation,Early Translation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 tion, Deconstruction.(1)北美培训学派(TheNorth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Reiss,Vermeer(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 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解析
他们将非语言因素纳入研究视野,创建关于翻译 的描写、评估或教学的模式,在探讨翻译语篇问题 的同时也揭示世界观、意识形态或权力运作对翻译 的迹象和特征。他们不再像以往的语言学派学者那 样把翻译仅仅看成是过程和行为的影响。他们的研 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透露出向文化转向的迹象和 特征。他们不再像以往的语言学派学者那样把翻译 仅仅看成语言转换的过程,而同样意识到翻译是体 现和推动社会的力量。在他们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分 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语言学以及翻译的语言学 派对语言和社会关系的新认识。也许我们可以把称 作他们是新一代语言学派,“第二代语言学派”。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描写语言学阶段——(从1943年—1959年)主要集中于 句法、词法和语义翻译问题的描写研究。
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年—19、最丰产的时期。
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以后)其研究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一方面,他保留了交际理论的观点,另一方 面,他对自己以前的不少观点或修正,或补充和发展。 他更加关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并开始采用社会语 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斯奈尔-霍恩比:“译文文本不再是原文文本字当句对 的临摹,而是一定情境,一定文化的组成部分。文本不 再是语言中静止不变的标本,而是读者理解作者意图并 将这些意图创造性再现于另一文化的语言表现”。翻译 不仅受制于文化,同时又对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 翻译被看成是重写,是操纵,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社会 行为。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翻译理论家。他原 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于 1959年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从语言学的角度 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中存在 的一般问题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为当代语言学 派翻译研究的理论方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奉为 翻译研究经典之作。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西方的翻译活动 # 若从公元前 ( 世纪 % 七十子希 腊文本圣经 &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问世算起 # 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 $ 自古罗马的西赛罗 !)*+,-. "’ 贺拉斯 !/.-01*23 "以来 #翻译学学派林立 #学说纷繁 $ 不同时 代 ’ 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各 自的阐释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部西方翻译学史就 是一部学派的传承与更替 ’ 聚合与交锋的历史 $ 国内 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与评价也有三十年的历史 了 # 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翻译流派划分时所依据的 标准不同 #一度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情况 $ 有人把 文化学派归于 (翻译研究 ) 学派的框架之下
!
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翻译流派划分的方法很多 % 在对翻译史进 行描述时多采用的是以时代 " 国别发展为基线 ! 但 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随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 现代化 " 一体化 % 西方翻译理论也开始进入跨越国家 民族界限 " 逐渐趋向共同发展的崭新时期 % 因而很难 把某个翻译思想 " 某些翻译理论家狭义地划归为只 属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 ! 因此 % 对于现当代西方 翻译理论的分类 % 现在较为流行的一个做法是按照 翻译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或思想流派的基本特 色来划分 !(#)+(,"+-! 上文提及的几种划分都是采用这种 方法 ! 可是 % 这种方法也容易产生一些分歧 % 而这些 分歧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翻译流派 的划分上 ! 在 张 南 峰 " 陈 德 鸿 &&...’) 西 方 翻 译 理 论 精 选 * 一书中 % 文化学派包括了霍姆斯 /0123456 " 埃文 ! 左哈 尔 789:34; <=4>,?1@:;6 " 图里 7ABC41> D1E;F6 " 斯 内 尔 ! 霍恩比 7G>422,01;>HF6 " 勒 菲 弗 尔 7I4J4=4;46 " 巴 斯 奈 特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从发展趋势上看,语言学翻译理论线已占据现代翻译理论
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理论学家们认为,翻译应归属与语言 学的研究范围,是应用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逊
布拉格语言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该学派的突出贡献 是创立了音位学(Phonology)。他们对语言的基本观点是:1,在重视 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他们强调利用 分析比较方法去研究当代语言;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 万万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因此,要分析语言成分和其他成 分的关系;3,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因此要 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 语言形式。 这一学派把对语言所持的观点运用到翻译研究上,他们对翻译的主要 论点是: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表达功能, 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 体裁方面的比较。
2. 前苏联文艺学派在构筑他们的翻译理论时颇多
依赖哲学上的认知论,特别是列宁的反映论。
3. 前苏联文艺学派明确地把他们的研究纳入文艺
学的 研究范畴,他们的研究明显地具有文学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翻译的语言流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即根茨勒所说的翻译“科学”派。从历史
的发展看,翻译语言学派批判的继承了19世纪施莱尔马赫、 洪堡等人的语言学和翻译观。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的普通 语言学理论,不仅为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 翻译的语言学派的确立注入了活力,使翻译的研究深入到 词、短语和句子的层次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布龙 菲尔德的结构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等为翻译 语言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流派
2011级外语(2)班:郑乾 1104015231翻译理论流派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
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和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I)
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
原籍美国,长期任教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系, 从事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研究。其论文“翻译学的名与实”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1972)对于翻译 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名称、性质、研究领域、问题设置 以及学科范围等提出了创建性的意见,被公认为翻译研究 学派的奠基之作。
文化学派主要探讨译文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以及译文 对译入语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文化规范所产生的影响。近年 来该学派更加重视考察翻译与政治、历史、经济与社会制度 之间的关系。
“描述研究”、“目标语中心研究”、“多元系统研究”、 “系统研究”以及“操纵学派”这一系列的名称,正好从 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该学派各学者的研究特征。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规 定翻译研究”(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目标语中心翻译研究”(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多元系统研究” (polysystem approach)或“系统研 究”(systemic perspective)
文化学派的学者们把文学看作一个复杂的动态综合体, 相信理论模型和实际个案研究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相互作用, 对文学翻译进行以译入语为中心的描述性、功能性和系统 的研究,对控制翻译产生和接受的规范和约束机制、翻译 和其他类型文本生成之间的关系、翻译在特定文学当中的 地位和功能以及翻译对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所起的作 用感兴趣。该学派的共同特征就是:从文化层面进行翻译 研究,将翻译文学作为译语文学系统的一部分,并采用描 述性的研究范式。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II)知识讲解
“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规 定翻译研究”(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目标语中心翻译研究”(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多元系统研究” (polysystem approach)或“系统研 究”(systemic perspective)
第四阶段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 勒菲弗尔、苏珊-巴斯奈特,《翻译、历史与文化》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文化建构——文学翻 译论集》(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新发展趋势——翻译研究已从形式主义 阶段走出,应该考虑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翻译像其他 各种“改写”一样,创造出他者文本的新形象。
描写性翻译研究——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 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 济、文化之中去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when
they attend to process, product, and function—set translation
这篇论文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它的清晰的翻 译学的学科意识,其次是它对未来翻译学学科内容以图示 的形式所作的详细的描述与展望。
霍尔姆斯讨论了“translatology”(翻译学)、“the theory of translating”或“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 “science of translation”或“translation science”(翻译科学) 等术语,并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最后他认为“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是所有术语中最适合作为学科名称的。
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
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
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是指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从综合性向专业化领域分化,并在特定领域内进一步细分出不同的学科分支,同时也会发生跨学科研究和学科融合的趋势。
学科分化是指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过程中,知识领域不断向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学科专业,例如数学分为代数、几何、概率论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涌现,需要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进行研究和教育。
另一方面,学科综合则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合作,特别是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创新方面。
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不同学科之间共同研究同一问题,并且通过相互借鉴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发展。
学科分化和综合的趋势相辅相成,一方面学科的分化使得专业化得以深入发展,丰富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科的综合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总体来说,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科分化可以满足对深度研究的需求,而学科综合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对于个人而言,既要深耕细作自己的学科专业,也要扩宽视野,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 奈达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借用了乔姆斯基的模式,其中包括人脑的固有结构 概念、转换的“生成”规则以及将表层符号认做一种次要的表象的观点等。 尽管奈达与乔姆斯基研究的兴趣与目标都大相径庭,但两人就语言的本质却 取得了相似的结论,并且使用的术语也大致相同,如“核心句(kernels)” 、“转换形式(transforms)”等。奈达认为语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 但也显示出某些相似之处;语言的这些共性为可译性提供了根据。 • 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差别很大,这正好说明奈达的模式只是对乔姆斯基模 式的一种修正。就方法论而言,这两种理论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奈 达偏爱从原文的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逆向地进行研究,再将深层结构转换成 另一种语言的深层结构,然后生成第二种语言的表层结构。换言之,奈达假 设出一种保持信息不变的解码和再编码的过程:
• 乔姆斯基研究与文化背景分割开来的符号的内在意义;奈达第一关心的 不是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而是在特定社会中符号产生作用的方式。同时 他将接受因素包括在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之中,并将先前的信 息重新定义为“信息的功能(function of the message)”。奈达宣称, 相对于意义的定义来讲,“意义的功能定义(functional definition of meaning)”是一大进步。
• 而且,乔姆斯基将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理想化,赋予其创造 性使用语言的特别能力。在理想化过程中,一些错误、意外及口误等 均被排除在乔姆斯基的模式之外,但是福科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了解说 话主体及其内在性质具有和“正确的”表达同样的重要性。
• 尽管对乔姆斯基的理论存在许多批评意见,但翻译科学派学者仍运用 他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 斯坦纳认为需要重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及其与翻译的关系。 • 奈达本人认为自己的理论基于一种与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模 式类似的模式,但他或许只是简化了乔姆斯基的模式以适应自己的需 要。 • 著名的德国翻译科学派学者威尔斯就认为他自己的模式并不是以乔姆 斯基的模式为基础,但他无意中对乔姆斯基理论的借用已远远超过了 他愿意承认的程度。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翻译学必读1语文和诠释学派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 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
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
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
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4目的学派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 知 灼 见 , 奈 达 、 根 茨 勒 、 七 一 、 贾 正 如 … l廖 2
传 等 。然 而 , 迄今 多 数 学 者 较 注重 不 同译 论 的 具 体差 异 , 向于直 接 采 用 较具 体 的学 科 角 度 将 倾 当代译论 分 为多 个 流 派 , 一定 程 度 上 忽 略 了 各 在 个译 论流 派 之间 的 联 系 , 利 于全 面 认 识 当代 译 不 论 的相互 关 系 和发 展 趋 势 。为 此 , 文 拟在 综 合 本 现有 各种 相关 研究 的基 础 上 , 人 类 的科 学 精 神 从 与人 文精 神两 大分 野 的角 度 , 不 同层 面上 按 其 在
为 中心 , 必拘泥 于与原 文 的语 言形式对 应 , 、 、 词 短语 、 句子 等 等级 构 成 的
任何一个 交叉 点上 建 立 ; 如果 在 较 低 等级 上 不能 确立 等值 关 系 ( 即直 译 ) 可 在 较 高 等级 上 建 立 , ( 即意译 ) _ 显然 , 。 2 卡特福 德 的翻译 等值 观具 有 重要 的理论 意义 , 它 过分 重 视形 式 对应 而忽 但 视 了语义 等值 。
在 语言结 构 上 的对 应关 系为着 眼点 。后来 , 随着 语 言学 由微观 向宏 观 的 开拓 , 言学 译 论 开始 重 语
视 句子 以上结构 和话语 功能 的等值关 系 。 在语 言学译 论 中 , 值或 对 等 是一 个极 为核 等 心 的概念 。多数 语言 学译论 者都强调 译文 与原文
2 1 年 3月 01
鲁 东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L dn nvr t Ju a( h ooh n oi c ne dt n u ogU i sy o r lP i sp yadSc l i csE io ) e i n l aSe i
Ma .201 r, 1
其 他符 号 系统 、 用 的物理 渠道 、 采 信息 形式 和表 达 的信息 内容 等若 干 因素 , 且还 涉及 原文 作者 、 而 译
质、 特点 、 能 和 地位 的综 合把 握 , 助 于 翻译 学 功 有 的科学 发展 和 系统 优化 。 因此 , 已有若 干 翻译 学 者 从不 同角 度提 出 了对译论 流 派及其 发展 趋势 的
类 文化整 体 的 内涵 。
2 当代 译 论 的流 派 体 系 .
翻译 是 人 类 所 进 行 的一 种 极 为 复 杂 的跨 语 言 、 风格 、 心智 、 跨 跨 跨意 象 、 社会 、 文化 活动 。 跨 跨
因此 , 在第 一个 层 面上 , 我们 可根据 当代译 论 所包 含 的科学精 神 和人 文精 神 的强 度将 其大致 划 分为科 学 派和艺 术 派 。科 学 派和艺术 派 并非是 完 全分 开的 , 二者 是 一个 连 续 统 上 的 两个 大 致 划 分 开 的部 分 。在第 二 个 层 面 上 , 学 派 又可 根 据 其 科 所包含 的科 学精 神 的强 度 划 分 为 多个 流 派 , 中 其
理解 , 翻译 时就必 须 考虑 翻译 的所 有 客 体性 和 主 体性 因素 , 括原 文 作者 和 译 文读 者及 其 所 处 的 包 情景 和社会 背景 、 者本 人 和译 文 读 者及 其 所处 译 的背 景 、 文与译 文的信 息形式 和 内容 、 原 原文与译
言系统 的微观语 言 学 理论 , 因而 早期 以对 比两 种 语 言 中旬子 以下 的结 构 为 出发点 , 以译 文 与原 文
从其 本身 看 , 翻译 不 仅包 括 作 为 信 息 载体 的原 文 和译 文两 大客 体 , 包 括使 翻译 得 以实 现 的行 为 还
主体 即原 文作者 、 者和译 文 读者 , 译 包括 主体 用来
收稿 日期 :0 0—1 2 21 1— 8
作 者 简 介 : 慧 英 (9 2 ) 女 , 东文登 人 , 台职 业 学院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系副 教 授 。 谭 16 一 , 山 烟
文 的辅助语 言成分 和非语 言成分 等各种要 素 。
运用交 际学研 究翻译 并提 出交 际学译 论 的是
之间 的等值 , 但对 等 值 的层 面 有不 同 的认 识 。较 早 对等值 进行 探讨 的是 英 国语 言 学家 卡 特福 德 。
他认为, 翻译是 将某 种 语 言 的篇 章转 换 成 与其 等
极意 义 。
对等值 予 以更全 面探讨 的是前苏 联译论 家 巴
尔胡达 罗夫 。他 在吸 收 了语 义学 、 能语法 、 功 特别 是 话语分 析等语 言 理 论方 法 的基 础 上认 为 , 翻译 的对象不是 抽象 的语 言 系统 而是 具 体 的话 语 , 因
而翻译所 追 求 的不 仅 仅 是 词 和 句 子 等 级 上 的等
学译 论 。交 际学 译 论拓 展 了科学 精 神 , 翻译 视 将
为一种人类 交 际活 动 , 一种 发话 人 和 受话 人 通 过
并逐渐 形成 了 比较 完整 的理论 体 系 。然 而 , 于 由
语言学译 论最 初所采用 的语 言理论是 描写抽 象语
某 一渠道 在两种语 言之 间传递信 息和交 流思想 的 活 动 。按 照这一观 点 , 文如果不 能为读 者接受 , 译 就起 不到交 际作用 , 就不 合格 ; 要使译文 被读 者 而
尽量 使用 符合接 受 语 习惯 的 言语 形 式 , 大 限度 最 地 转达原文 的思 想 内容 , 以使 译文 对 读 者产 生 的 效果最 接近 原文对 原 文 读者 所 产生 的效果 。 可 见 , 达 的 动 态对 等 论 强 调 语 义 、 体 和 效果 对 奈 文 等 , 视读 者反应 , 重 对提高 翻译 的社会效 益具有 积
自我 的两种 眼光 , 人 类 文 化 的发 展 历 史 上不 断 在
代译论 的 流派予 以大 致 划 分 和简 要 论 述 , 以揭 借 示 各个 流派 之 间 的横 向关 系 , 勒 出 当代 译 论 的 勾
发展走 向 。
分合 起伏 , 大地 丰 富 了包 括 翻译 理 论 在 内 的人 大
・
6 ・ 3
科 学精神最 强 的是语 言 学 译论 , 强 的是交 际 学 较
译论 , 一般 的是社会 符 号学译论 。同样 , 在第二 个 层 面上 , 艺术 派也 可 根 据其 所 体现 的人 文精 神 的 强度 划分为 多个 流派 , 中人文 精 神 最强 的 是 文 其 艺学译 论 , 强 和一 般 的 是各 种 文化 学 译论 。当 较 代译论 各个 流派 中所 包含 的科学精 神或人 文精神
第 2 第 2期 8卷
V0. No. 128 2
分化 与综 合 : 当代翻译理 论流派 与走 向
谭 慧 英
( 台职 业 学 院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系 , 烟 山东 烟 台 24 7 ) 6 60
摘
要 : 文 拟 从 人 类 的 科 学精 神 和 人 文 精 神 两 大分 野 的 角度 , 当代 翻 译 理 论 的 流 派 予 以 大致 划 分 和 本 对
所包 含 的科学 精神 或 人 文 精 神 的 不 同强 度 , 当 对
人类科 学精 神 和 人 文精 神 的分 野 及其 融 合 发 展 。
根 据某 些代 表性 的观 点 , 学精 神 以物为 准 , 重 科 尊
客体 , 推崇 理性 , 探索 真知 , 追求 实效 ; 文精神 则 人
以人 为本 , 尊重 主体 , 推崇 觉智 , 追求 善美 , 注重 感 受 。 科 学精 神 与 人 文 精 神 是 同 源 共 生 的 , 们 它 作 为人 类审 视和改 造包 括 翻译 活动在 内 的世 界 与
美 国翻译学 家奈达 。他提 出 了动 态或功 能对等理
论, 认为 : 对 的等 值是 不 可能 的 , 绝 翻译 就是 在 语
值 的另一 种语 言 的篇 章 , 翻译 的 中心任 务 是 寻找 目的语 的等值 成 分 ; 等值 关 系可 在 由语音 、 形 、 词
义 和文体方 面用接 受语 中最贴近 的 自然 对等语再 现原 语 的信 息 ; 动态对 等翻译 中 , 在 译者 应 以读 者
的基本 理论方 法来描 述翻译 的本质 、 过程 和方法 ,
宏观, 为科 学派 与艺 术 派 的综 合发 展 创 造 了逻辑
空间 。
3 2交际学 译论 : 学精 神 的拓展 . 科
交际 学译论 是 建立 在 交 际学 、 理 和认 知语 心 言学等学科 基础 上 的译 论 , 看作 一 种 宏观 语 言 可
素、 、 词 词组、 句子、 话语 6 个等级看具有必要和足 够等级 的翻译 即为 等 值 翻译 , 级偏 低 的 翻译 是 等 直译 , 等级偏 高的 翻译 则是 意 译 。 【 显然 , 巴尔 胡
达罗夫 的理论在 阐明 翻译 对 象是 话 语 、 强调 语 义 和功能对 应等方 面 超越 了卡 特福 德 的理 论 , 有 具
简要 论 述 , 以揭 示 3代 译 论 的 发 展 走 向 。 当代 译 论 可 粗 略 地 分 为 科 学 派 和 艺术 派 ; 学 派 又 可 具 体 分 为 语 借 - ' 科 言 学 、 际 学和 社 会 符 号 学译 论 , 术 派 又 可 具 体 分 为 文 艺 学 和 文 化 学 译 论 。 总 体 而 言 , 交 艺 当代 译 论 主 要 呈 现 分
宏 观语言 学译论 的性质 。 由于语 言学 译 论 注重 客 体性 、 观 性 和描 写 客 性, 因而 不是 一 种 “ 工 艺 经 验论 ” 而 是 一 种科 手 , 学精 神很 强的理论 。语 言学译论 起初 只拘泥 于语
言结 构 , 忽视 语言 功能 , 而随着 宏观语 言学 的发 然 展, 它逐 渐地克服 了这种 局限性 , 开始从微 观走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