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齿条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d1t ≥2.32√K t T1φd∙u+1u(Z E[σH])23(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试选载荷系数K t =1.3。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预设齿轮模数m=8mm,直径d=160mm)T1=95.5×105P1n1=95.5×105×0.24247.96=2.908×105N∙mm3) 由表10-7选齿宽系数φd=0.5。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189.8MPa 1 2。

5)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600MPa;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50MPa。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 h=60×7.96×1×(2×0.08×200×4)=6.113×104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1.7。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σH]1=K HN1σHlim1S=1.7×600MPa=1020MPa(2)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t1,代入[σH]1。

d 1t ≥2.32√K t T 1φd ∙u +1u (Z E [σH ])23=2.32√1.3×2.908×1050.5∙∞+1∞ (189.81020)23=68.89mm2)计算圆周速度v 。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齿条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24,大齿轮齿数。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试选载荷系数=。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预设齿轮模数m=8mm,直径d=160mm)3) 由表10-7选齿宽系数。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5)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2)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齿宽b。

4)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模数齿高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直齿轮,;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为悬臂布置时。

由,查图10-13得;故载荷系数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得7)计算模数m。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设计公式为(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1)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齿条的弯曲强度极限;2)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由式(10-12)得4)计算载荷系数K。

5)查取齿形系数。

由表10-5查得,。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10-5查得,。

7)计算齿轮齿条的并加以比较。

齿条的数值大。

(2)设计计算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决定弯曲强度,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主要取决于齿轮直径。

齿轮各部分计算公式

齿轮各部分计算公式
-81或tan 82=z2/z1
分度圆直径
d
d1=mz1,d2=mz2
齿顶咼
ha
ha=m
齿根咼
hf
hf=1.2m
齿高
h
h= ha+ hf
齿顶圆直径
da
da=m(z+2cos 8)
齿根圆直径
df
df=m(z-2.4cos8)
夕F锥距
R
R=mz/2si n8
蜗杆各部分计算公式
名称
代号
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i
导程角
Y
tan丫=mzi/di=zi/q
导程
p2
p2=兀mzi
标准模数与蜗杆的直径系数
m/mm
i
i.25
i.6
2
q
i8
i6
i7.9
i.25
i7.5
9
ii.2
i4
i7
m(q)
2.5(8.9 11.2, 14.2, 18)
3.15(8.8, 11.2, 14.2, 17.7)
4(7.8, 10,12.5, 17.7)
df
dfi=m(z1-2.5),df2=m(Z2-2.5)
齿距
p
p=nm
中心距
a
a=1/2(di+d2)=m/2(z1+Z2)
传动比
i
i=ni/n2=d2/di=Z2/zi
斜齿分度圆
螺旋角
cosB=[(大小齿数和)X模数-2]-中心距
圆锥齿轮各部分计算公式
名称
代号
计算公式
分度圆锥角
5
tan81=Z1/ Z2,82=90-

(完整版)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完整版)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齿条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d1t ≥2.32√K t T1φd∙u+1u(Z E[σH])23(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试选载荷系数K t =1.3。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预设齿轮模数m=8mm,直径d=160mm)T1=95.5×105P1n1=95.5×105×0.24247.96=2.908×105N∙mm3) 由表10-7选齿宽系数φd=0.5。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189.8MPa 1 2。

5)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600MPa;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50MPa。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 h=60×7.96×1×(2×0.08×200×4)=6.113×104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1.7。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σH]1=K HN1σHlim1S=1.7×600MPa=1020MPa(2)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t1,代入[σH]1。

d 1t ≥2.32√K t T 1φd ∙u +1u (Z E [σH ])23=2.32√1.3×2.908×1050.5∙∞+1∞ (189.81020)23=68.89mm2)计算圆周速度v 。

齿轮齿条简单计算

齿轮齿条简单计算

齿轮齿条简单计算
齿轮和齿条是机械传动常用的元件,可以用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以下是齿轮和齿条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
齿轮计算:
1. 齿数计算:齿轮的齿数与齿条的齿数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需要的转速比和模数(或者分度圆直径)来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齿数=齿条的齿数/转速比。

2. 模数计算:模数是衡量齿轮尺寸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转速和模数公式来计算:模数=模数法系数/转速。

其中,模数法系
数是根据齿轮的材料和精度要求决定的。

3. 发展圆直径计算:发展圆直径是齿轮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尺寸参数,可以通过模数和齿数来计算:发展圆直径=模数×齿数。

齿条计算:
1. 齿数计算:齿条的齿数可以根据需要的转速比和齿轮的齿数来计算,按照转速比的公式:齿数=齿轮的齿数×转速比。

2. 模数计算:齿条的模数可以根据齿轮的模数和转速比来计算,按照转速比的公式:模数=齿轮的模数/转速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公式只是齿轮和齿条计算中的一部分,真正的设计和计算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压力角、齿间距、齿形等。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计算,建议参考相关的机械设计手册或者咨询专业的机械工程师。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 ,齿条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

4)选小齿轮齿数Z 1=24,大齿轮齿数Z 2=∞。

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d 1t ≥2.32√K t T 1φd ?u +1u (Z E [σH ])23(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试选载荷系数K t =。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预设齿轮模数m=8mm,直径d=160mm )T 1=95.5×105P 1n 1=95.5×105×0.24247.96=2.908×105N?mm 3) 由表10-7选齿宽系数φd =0.5。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 =189.8MPa 12。

5)由图10-21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600MPa ;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50MPa 。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1=60n 1jL h =60×7.96×1×(2×0.08×200×4)=6.113×104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1.7。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σH ]1=K HN1σHlim1=1.7×600MPa =1020MPa (2) 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t1,代入[σH ]1。

d 1t ≥2.32√K t T 1φd ?u +1u (Z E [σH ])23=2.32√1.3×2.908×1050.5?∞+1∞ (189.81020)23=68.89mm2)计算圆周速度v 。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在机械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齿轮传动系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计算参数,其用于评估传动效果和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齿轮传动系数的定义。

齿轮传动系数是指传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占输入功的比例。

通常用η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η=(P出-P进)/P进其中,P出为输出功率,P进为输入功率。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两种常用的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齿轮模数和基于齿面接触疲劳寿命。

一、基于齿轮模数的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1.计算输入功率P进:P进=T进*ω进其中,T进为输入扭矩,ω进为输入角速度。

2.计算输出功率P出:P出=T出*ω出其中,T出为输出扭矩,ω出为输出角速度。

3.计算齿轮系数C:C=P出/P进4.计算齿轮传动系数η:η=1-(1-C)/i其中,i为传动比。

5.计算齿轮传动系数η':η'=η/(1-η)二、基于齿面接触疲劳寿命的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1.计算输入功率P进和输出功率P出,方法同上。

2.计算齿轮模数m:m=√(T进/(K*σ*m2*b))其中,K为齿数系数,σ为弯曲疲劳强度,m2为齿轮模数,b为齿宽。

3.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寿命Lh:Lh=((C*Yθ*m*b)/(Cm*Zv))^10^6其中,C为载荷系数,Yθ为添加修正系数,Cm为齿面载荷修正系数,Zv为应力修正系数。

4.计算齿轮传动系数η:η=1-(1/(1.1*(Lh/Lh0)^(1/7)))其中,Lh0为齿面接触疲劳寿命标准值。

综上所述,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齿轮模数和基于齿面接触疲劳寿命两种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计算。

计算得到的齿轮传动系数可以用于评估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传动效果,为机械设计和选型提供重要的依据。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与齿条传动特点 齿轮作回转运动,齿条作直线运动,齿条可以看作一个齿数无穷多的齿轮的一部分,这时齿轮的各圆均变为直线,作为齿廓曲线的渐开线也变为直线。

齿条直线的速度v 与齿轮分度圆直径d 、转速n 之间的关系为
v=(/)60
dn mm s π
式中 d ——齿轮分度圆直径,mm ; n ——齿轮转速,min r 。

其啮合线12N N 与齿轮的基圆相切1N ,由于齿条的基圆为无穷大,所以啮合线与齿条基圆的切点2N 在无穷远处。

齿轮与齿条啮合时,不论是否标准安装(齿轮与齿条标准安装即为齿轮的分度圆与齿条的分度圆相切),其啮合角'α恒等于齿轮分度圆压力角α,也等于齿条的齿形角;齿轮的节圆也恒与分度圆重合。

只是在非标准安装时,齿条的节线与分度线不再重合。

齿轮与齿条正确啮合条件是基圆齿距相等,齿条的基圆齿距是其两相邻齿廓同侧直线的垂直距离,即cos cos b P P m απα==。

齿轮与齿条的实际啮合线为12B B ,即齿条顶线及齿轮齿顶圆与啮合线12N N 的交点2B 及1B 之间的长度。

齿轮齿条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与齿条传动的尺寸计算见表
齿条的主要特点:
(1)由于齿条齿廓为直线,所以齿廓上各点具有相同的压力角,且等于齿廓的倾斜角,此角称为齿形角,标准值为20°。

(2)与齿顶线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具有相同的齿距和模数。

(3)与齿顶线平行且齿厚等于齿槽宽的直线称为分度线(中线),它是计算齿条尺寸的基准线。

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齿轮既是机械传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机械装置中进行能量转换和传递的重要部件。

在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齿轮的转动惯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与机械装置的工作效率及动态特性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设计时,齿轮的转动惯量的计算显得尤为关键。

齿轮的转动惯量是指在齿轮旋转过程中克服惯性所需要的力矩。

具体来说,转动惯量是一个物体在其质心周围旋转所需克服的惯性力。

齿轮的转动惯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质量转动惯量、面积转动惯量和体积转动惯量。

其中,质量转动惯量是最常用的。

一、质量转动惯量对于一个均匀的圆轮或齿轮来说,其质量转动惯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I = 1/2mr^2其中,I表示转动惯量,m表示传动件的质量,而r则表示齿轮半径。

然而,不同类型的齿轮其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拼接齿轮来说,其转动惯量计算如下:I = (m1r1^2+m2r2^2)/2其中,m1、m2代表拼接齿轮两侧的质量,r1、r2则为齿轮相应的半径。

对于单个齿轮而言,其转动惯量由许多因素所决定,其中包括齿轮的几何形状、密度分布、材料、质量等等。

对此,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近似公式来估算齿轮的转动惯量,例如:I ≈ (Kt/2)m1r1^2其中,Kt为根据齿轮形状计算的形状系数,m1和r1分别为齿轮的质量和半径。

二、面积转动惯量除了质量转动惯量外,面积转动惯量也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它适用于齿轮的密度不均匀的情况。

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I = ∫r^2dm其中,r代表与齿轮轴的距离,dm代表每个小面积的质量。

三、体积转动惯量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的齿轮,可能会采用体积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此时,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如下:I = ∫r^2dV其中,r和V分别代表与齿轮轴心的距离和每个小体积的大小。

总之,在机械装置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正确计算齿轮的转动惯量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以确保齿轮的运转效率和稳定性。

有关齿轮传动比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分配原则

有关齿轮传动比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分配原则

传动比原理机构中瞬时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

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Ⅰ=ωa/ 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注:ω和n后的a 和b为下脚标)。

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

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

对于大多数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非圆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

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和b表示,i=b/a。

这时传动比一般是表示平均传动比。

在液力传动中,液力传动元件传动比一般指的是涡轮转速和泵轮转速B的比值,即=/B。

液力传动元件也可与机械传动元件(一般用各种齿轮轮系)结合使用,以获得各种不同数值的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见轮系)。

传动比计算方法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传动比=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的比值=它们分度圆直径的反比。

即:i=n1/n2=D2/D1i=n1/n2=z2/z1(齿轮的)单级与多级传动单级传动指的是没有变速的,传动比是恒定的。

多级是传动比可调的,具有多级变速比得传动方式。

对于多级齿轮传动1、每两轴之间的传动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2、从第一轴到第n轴的总传动比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总传动比ι=(Z1/Z2)×(Z3/Z4)×(Z5/Z6)……=(n2/n1)×(n4/n3)×(n6/n5)…… 与齿轮半径没有关系传动比分配原则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

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

齿轮传动系数计算方法<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10―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一) 轮齿的受力分析假设:单齿对啮合,力作用在节点P,不计Ff 轮齿间的法向力F 轮齿间的法向力Fn, 沿啮合线指向齿面1. Fn 的分解:的分解:Fn -圆周力Ft : 圆周力F 沿节圆切线方向指向齿面圆周力\径向力Fr :沿半径方向指向齿面(轮心) 径向力 F 沿半径方向指向齿面(轮心) 径向力2. 作用力的大小:Ft=2T1/d1 作用力的大小:T Fr=Fttgα t (9-13)T1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Nmm d1 -小齿轮节圆直径mm; α-啮合角<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3. 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及关系: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及关系:Ft -Ft1(主): 与V1 反向主\Ft2 (从) : 与V2 同向从关系:V1 = - V2Ft2 Fr2 Fr1 Ft1 Fr1 Ft1 Ft2 Fr2F r1 }―分别指向各自轮心F r2关系:Ft1 = -Ft2F r1 = - F r2 ※:画受力图时,各分力画在啮合点上<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二计算点:法向力Fn作用在齿顶且假设为单齿对啮合,轮齿为悬臂梁危险截面:齿根某处―30°切线法确定拉应力→加速裂纹扩展只计弯曲拉应力拉应力加速裂纹扩展→只计弯曲拉应力加速裂纹扩展p ca cos γ h 6 p ca cos γ h M σ F0 = = = 2 W 1× S S2 6 KFt 取h = K h m , S = K s m , p ca = 代入得:b cos α 6 KFt cos γ K h m KFt6 K h cos γ = σ F0 = 2 bm K s 2 cos α b cos α (K s m )<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令:Y Fa =6 K h cos γ K s cos α2――齿形系数表10―5 齿形系数考虑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引进应力校正系数Sa, YFa、应力校正系数Y 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应力校正系数YSa与模数无关,只与齿形(齿数)有关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KFt YFaYSa 其中:Ft=2T1/d1 σ F = YSaσ F 0 = bm m=d1/z1 重要) 齿宽系数:Φd=b/d1 ( 重要) 表10―7弯曲强度校核公式:弯曲强度校核公式:σF =2 KT1YFaYSaφ d m 3 z12≤ [σ F ]<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弯曲强度设计公式:弯曲强度设计公式:2 KT1 YFaYSa m≥3 2 [σ F ] φ d z1★ 由公式计算出模数去套标准套标准(三)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三有曲率的齿廓接触点→接触应力→赫兹公式1 1 Fca ρ ±ρ 2 1 1 2 1 2 1 2 + π E1 E 2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L ≤ [σ H ]σH =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令:pca=Fca/L1ρ∑=1ρ1±ρ21 ――综合曲率半径1ZE =1 2 1 π E11 22 + E2σ H = pca ρ ca Z E ≤ [σ H ]―弹性影响系数表10―6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单齿对啮合→综合曲率半径为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综合曲率半径为ρ2 ±1 ρ 2 ± ρ1 ρ1 1 1 1 1 u ±1 = ± = = = ρ ∑ ρ1 ρ 2 ρ1 ρ 2 ρ 2 ρ1 u ρ1 ρ 1<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u=z2/z1(=d2/d1=i )――齿数比齿数比标准齿轮,节圆分度园分度园,则ρ1=d1sinα/2 标准齿轮,节圆=分度园则有:代入得:1ρ∑2 u ±1 = d 1 sin α u――区域系数区域系数,标准直齿为2.5<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齿面接触强度校核公式σH =KFt u ± 1 ZH Z E bd1 u2 KT1 u ± 1 = Z H Z E ≤ [σ H ]3 u φ d d1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公式d1 ≥ 32 KT1 u ± 1 Z H Z E [σ ] φd u H2若将ZH= 2.5 代入,可得:<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齿面接触强度公式σ H = 2.5Z EKFt u ± 1 ≤ [σ H ] bd1 u22 KT1 u ± 1 Z E d1 ≥ 2.323 φd u [σ H ](四)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说明因配对齿轮σ ⒈ 因配对齿轮H1 =σH2,按接触设计时取[σH] 1 与[σH] 2的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2. 硬齿面齿轮传动,材料、硬度一样,设计时硬齿面齿轮传动,材料、硬度一样,分别按两种强度设计,取较大者为计算结果分别按两种强度设计,<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弯曲强度公式:弯曲强度公式:σF =2 KT1YFaYSaφ d m z132≤ [σ F ] m ≥32 KT 1φ d z12Y Fa Y Sa[σ F ]3. 因Z1≠Z2→YFa1YSa1与YFa2YSa2不同不同→σF1 与σF2 不同即两轮弯曲应力不同两轮弯曲应力不同,而[σF1]与[σF2]不同两轮弯曲应力不同与→设计取比值YFa1YSa1 / [σF1]与YFa2YSa2 / [σF2] 取与的较大者代入较大者代入4. 设计时,初选K=Kt=1.2~1.4→计算出d1t(mnt)→ 计算KvKαKβ→计算K→修正d 1 = d 1t 3 K K t或m n = m nt 3 K K t<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10―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㈠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选择压力角α的选择的选择: ⒈ 压力角的选择一般齿轮α=20°; 航空用齿轮α=25° 齿数的选择:⒉ 齿数的选择:d1一定,齿数Z1 ↑→重合度平稳性好一定,齿数Z 重合度↑平稳性好重合度→m小→加工量,但齿轮弯曲强度差小加工量加工量↓, 闭式软齿面闭式软齿面:Z1宜取多→提高平稳性,Z1 =20~40 Z 开式或闭式硬齿面齿面:Z1宜取少→保证轮齿弯曲强度开式或闭式硬齿面Z1 ≥17 (ha*=1,C*=0.25)<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齿宽系数φ 的选择:⒊ 齿宽系数d 的选择:φd ↑→ b ↑ →承载能力↑ 表10―7 但载荷分布不均匀↑→应取得适当计算(实用)齿宽:b= φd d1 B1=b+5~8 B2=b㈡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齿轮的许用应力:齿轮的许用应力:K N σ lim [σ ] = S弯曲: 弯曲S=SF=1.25~1.5⑴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 接触:接触:S=SH=1<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齿轮的疲劳极限σ ⑵ 齿轮的疲劳极限lim : 接触:接触:σlim=σHlim_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1 弯曲: 弯曲σlim=σFE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0 取中间偏下值,即在取中间偏下值,即在MQ与ML中间选值与中间选值⑶寿命系数KN――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寿命系数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接触:KN = KHN_ ――由N查图10―19 接触:弯曲: 弯曲KN = KFN ――由N查图10―18n――齿轮的转速(r/min)N=60njLhLh――齿轮的工作寿命j――齿轮转一周时,同一齿面参加啮合的次数Lh=年数×300×班数×8(h) 年数× ×班数× ( ) 年数<i>有关齿轮传动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i>㈢齿轮精度的选择(表10―8)㈣齿轮设计基本步骤选材料、精度、、选材料、精度、Z、φd 设计计算( 或) 设计计算(d或m) →由接触、弯曲由接触、由接触设计出模数,设计出模数,依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 强度特点取其中一个套标准。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齿条的传动计算 齿轮与齿条传动特点齿轮作回转运动,齿条作直线运动,齿条可以看作一个齿数无穷多的齿轮的一部分,这时齿轮的各圆均变为直线,作为齿廓曲线的渐开线也变为直线。

齿条直线的速度v 与齿轮分度圆直径d 、转速n 之间的关系为v=(/)60dn mm s π式中 d ——齿轮分度圆直径,mm ; n ——齿轮转速,min r 。

其啮合线12N N 与齿轮的基圆相切1N ,由于齿条的基圆为无穷大,所以啮合线与齿条基圆的切点2N 在无穷远处。

齿轮与齿条啮合时,不论是否标准安装(齿轮与齿条标准安装即为齿轮的分度圆与齿条的分度圆相切),其啮合角'α恒等于齿轮分度圆压力角α,也等于齿条的齿形角;齿轮的节圆也恒与分度圆重合。

只是在非标准安装时,齿条的节线与分度线不再重合。

齿轮与齿条正确啮合条件是基圆齿距相等,齿条的基圆齿距是其两相邻齿廓同侧直线的垂直距离,即cos cos b P P m απα==。

齿轮与齿条的实际啮合线为12B B ,即齿条顶线及齿轮齿顶圆与啮合线12N N 的交点2B 及1B 之间的长度。

齿轮齿条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与齿条传动的尺寸计算见表 项目名称 计算公式及代号转90︒齿轮齿条数值转180︒齿轮齿条数值 齿轮齿数 1z 48 32 模数 m2mm2mm螺旋角β0︒0︒齿条的主要特点:(1)由于齿条齿廓为直线,所以齿廓上各点具有相同的压力角,且等于齿廓的倾斜角,此角称为齿形角,标准值为20°。

(2)与齿顶线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具有相同的齿距和模数。

(3)与齿顶线平行且齿厚等于齿槽宽的直线称为分度线(中线),它是计算齿条尺寸的基准线。

齿轮的模数为1,齿数为11则,分度圆直径 d=m*z=11mm 周长:34.54mm齿条的速度:20*34.54*0.001/60=0.69m/s扭矩45kgf.cm转换单位为 45*9.8*0.01=4.41Nm齿条推力4.41/(11*0.001)=400.9N齿条受到的力=T/r(齿轮半径)不知道是否对?。

齿轮传动实用计算

齿轮传动实用计算
SF
139MPa
查表9-7 SF 1.4
F
2
FLim1
SF
129MPa
F1
1.6KT1YF1 cos bmn2 z1
1.6 1.1 98840 2.51 cos11645 MPa 64 22 29
57.7 MPa [ F ]1
轮齿的计算载荷
Fc KFt
表4 载荷系数K
原动机
工作机的载荷特性 平稳和比较平稳 中等冲击 大的冲击
电动机、汽轮机
1 ~ 1.2
1.2 ~ 1.6
1.6 ~ 1.8
多缸内燃机
1.2 ~ 1.6
1.6 ~ 1.8
1.9 ~ 2.1
单缸内燃机
1.6 ~ 1.8
1.8 ~ 2.0
2.2 ~ 2.4
注:斜齿、圆周速度低、精度高、齿宽小时取小值;
案例导入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续)
已知条件: 两班制,载荷较平稳 空载起动,单向运转 速度允差±5%。
要求: 设计齿轮传动
i 4.4
P1 3.55 kW n1 343rpm T1 98.84N m
表1 标准模数系列(摘自GB1357-1987)(mm)
第一 1 1.25 1.5 2 2.5 3 4 5 6
u—齿数比,
+用于外啮合, -用于内啮合
b—接触齿宽,mm
Φd—齿宽系数表10-7
d
b d1
许用接触应力
H
K HN H lim
SH
式(10-14)
KHN -接触疲劳寿命系数,见图10-23 (应力循环次数 N = 60njLh)
j-齿轮转一圈时,同一齿面的啮合次数 ( j1 = 1 ; j2 = 1/i )

齿轮各参数计算方法

齿轮各参数计算方法

齿轮各参数计算方法1、齿数Z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

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亦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度的标准支持圆柱齿轮,应取z1≥172、模数m齿距与齿数的乘积等于分度圆的周长,即pz=πd。

为使d为有理数的条件是p/π为有理数,称之为模数。

即:m=p/π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3、分度圆直径d齿轮的轮齿尺寸均以此圆为基准而加以确定,d=mz4、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由齿顶高、齿根高计算公式可以推出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的计算公式:da=d+2ha df=d-2hf=mz+2m=mz-2×1.25m=m(z+2)=m(z-2.5)5、分度圆直径d在齿轮计算中必须规定一个圆作为尺寸计算的基准圆,定义:直径为模数乘以齿数的乘积的圆。

实际在齿轮中并不存在,只是一个定义上的圆。

其直径和半径分别用d和r表示,值只和模数和齿数的乘积有关,模数为端面模数。

与变位系数无关。

标准齿轮中为槽宽和齿厚相等的那个圆(不考虑齿侧间隙)就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传动中和节圆重合。

但若是变位齿轮中,分度圆上齿槽和齿厚将不再相等。

若为变位齿轮传动中高变位齿轮传动分度圆仍和节圆重合。

但角变位的齿轮传动将分度圆和节圆分离。

6、压力角α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15°、22.50°及25°等情况。

7、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h*a 、C*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

齿轮计算公式范文

齿轮计算公式范文

齿轮计算公式范文齿轮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和齿轮的传动参数计算公式两部分。

一、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公式:1.齿轮的模数(m)计算公式:m=d/z其中,m为齿轮的模数,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

2.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计算公式:d=m*z其中,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为齿轮的模数,z为齿数。

3.齿轮的齿宽(b)计算公式:b=K*m其中,b为齿轮的齿宽,K为齿宽系数,m为齿轮的模数。

4.齿轮的螺旋角(γ)计算公式:γ = atan(tan(α)/cosβ)其中,γ为齿轮的螺旋角,α为齿侧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

5.齿轮的模位角(θm)计算公式:θm = atan(tanβ/cosγ)其中,θm为齿轮的模位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γ为齿轮的螺旋角。

6. 齿轮的圆椎距(ha)计算公式:ha = m*(cosα - cosβ)其中,ha为齿轮的圆椎距,m为齿轮的模数,α为齿侧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

7. 齿轮的齿顶高(hf)计算公式:hf = 1.25*m其中,hf为齿轮的齿顶高,m为齿轮的模数。

8. 齿轮的齿根高(hg)计算公式:hg = 1.35*m其中,hg为齿轮的齿根高,m为齿轮的模数。

9. 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计算公式:da = d + 2*hf其中,da为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hf为齿轮的齿顶高。

10. 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b)计算公式:db = d - 2*hg其中,db为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hg为齿轮的齿根高。

二、齿轮的传动参数计算公式:1.齿轮的传动比(i)计算公式:i=z2/z1其中,i为齿轮的传动比,z1为主动齿轮的齿数,z2为从动齿轮的齿数。

2.齿轮的转速比(ω)计算公式:ω=n2/n1其中,ω为齿轮的转速比,n1为主动齿轮的转速,n2为从动齿轮的转速。

3.齿轮的齿垂度计算公式:ε=[(c1-c2)/m]/z其中,ε为齿轮的齿垂度,c1为主动齿轮的垂距,c2为从动齿轮的垂距,m为齿轮的模数,z为齿数。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齿轮的基本参数:齿轮的组成结构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和分度圆。

(1)齿数: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叫齿数,用Z表示。

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开式 (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亦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2)模数由于齿轮的分度直径d可由其周长zp确定,即d = zp/π。

为便于设计、计算、制造和检验,令p/π=m ,m称为齿轮的模数,并已标准化。

它是决定齿轮大小的主要参数。

分度圆直径d=mz,所以m=d/z.(3)压力角α即分度圆压力角,并规定其标准值为α=20,它是决定齿轮齿廓形状的主要参数。

分度圆直径:d=mz/cosβ压力角: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示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a=°、15°,°及25°等情况。

(4)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h*a、C*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

为此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正常齿: h*a=1 ; C*= 短齿: h*a= ; C*=对相互啮合的齿轮,模数、压力角必须相等。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对单个齿轮而言即为齿形角)为20°1. 内齿模数齿轮2. 直齿模数齿轮3. 斜齿模数齿轮4. 伞齿模数齿轮5. 变位模数齿轮6. 直齿径节齿轮7. 斜齿径节齿轮8. 齿条。

同步带传动齿轮扭矩计算

同步带传动齿轮扭矩计算

同步带传动齿轮扭矩计算
同步带传动齿轮扭矩的计算方法如下:
1. 计算同步带传动的传递功率P,公式为P=π×n×T1/60,其中π=3.14,n为同步轮的转速(rpm),T1为传动带的拉力(N)。

2. 计算同步带传动系数K,公式为K=T2/T1,其中T1为传动带的拉力(N),T2为输出轴的扭矩(N·m)。

3. 根据传递功率P和传动系数K计算输出轴的扭矩T2,公式为T2=P×9550/Kn,其中9550为单位换算系数。

例如,若同步带传动的传递功率P为10 kW,同步轮的转速n为1500 rpm,传动带的拉力T1为500 N,传动系数K为1.5,则输出轴的扭矩T2为:
T2=10×10^3×9550/(1.5×1500)=318.67 N·m
因此,同步带传动齿轮的扭矩计算公式为:
T2=P×9550/Kn
其中,P为传递功率,n为同步轮的转速(rpm),T1为传动带的拉力,T2为输出轴的扭矩,K为传动系数,9550为换算系数。

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

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

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的变位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对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参数。

1. 变位系数的定义。

变位系数是指齿轮齿廓的修形量与标准齿廓尺寸的比值。

它反映了齿轮齿廓的修形程度,是齿轮传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变位系数越小,齿轮的传动效率越高,噪音和振动也会相应减小。

2. 变位系数的计算。

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_x = \frac{X X_n}{m} \]其中,\( C_x \)为变位系数,\( X \)为修形量,\( X_n \)为标准齿廓尺寸,\( m \)为模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

3. 变位系数的影响。

变位系数直接影响着齿轮传动的性能。

当变位系数较小时,齿轮的传动效率较高,噪音和振动较小,但制造成本较高。

而当变位系数较大时,齿轮的传动效率较低,噪音和振动较大,但制造成本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传动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变位系数。

4. 变位系数的优化。

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性能,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变位系数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采用修形滚刀进行齿轮的加工,通过精确控制修形滚刀的参数,可以实现齿轮齿廓的精密修形,从而降低变位系数,提高传动效率,减小噪音和振动。

5. 结语。

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是齿轮传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计算和优化变位系数,可以实现齿轮传动的性能提升,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标准齿轮的变位系数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

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

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它通过齿轮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确定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从而确保齿轮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齿轮速比是指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它可以用来确定齿轮传动系统的速度输出。

齿轮速比的计算公式为:速比 = N1/N2。

其中,N1和N2分别代表两个齿轮的转速。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转速来确定齿轮传动系统的速度输出,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齿轮的直径,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

齿轮的直径计算公式为:D = N/P。

其中,D代表齿轮的直径,N代表齿数,P代表齿距。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齿数和齿距来确定齿轮的直径,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来确定齿轮传动系统的参数,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这些公式。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齿轮传动系统,要求输出轴的转速为200rpm,输入轴的转速为1000rpm。

我们可以通过齿轮速比的计算公式来确定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速比 = 1000/200 = 5。

通过这个速比,我们可以确定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为5。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齿轮的直径计算公式来确定两个齿轮的直径。

假设第一个齿轮的齿数为20,齿距为5mm,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第一个齿轮的直径为:D1 = 20/5 = 4mm。

同样地,假设第二个齿轮的齿数为40,齿距为5mm,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第二个齿轮的直径为:D2 = 40/5 = 8mm。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确定第一个齿轮的直径为4mm,第二个齿轮的直径为8mm。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参数来选择合适的齿轮,并设计整个传动系统,从而满足工程需求。

总之,齿轮速比和直径计算公式是工程设计和制造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确定齿轮传动系统的参数,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宽系数φ 的选择: ⒊ 齿宽系数 d 的选择: φd ↑→ b ↑ →承载能力↑ 表10—7 但载荷分布不 均匀↑→应取得适当 计算(实用)齿宽 : b= φd d1 B1=b+5~8 B2=b
㈡ 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
齿轮的许用应力: 齿轮的许用应力:
K N σ lim [σ ] = S
弯曲: 弯曲 S=SF=1.25~1.5
2
2 KT1 u ± 1 Z E d1 ≥ 2.32 3 ⋅ φd u [σ H ]
(四)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说明
因配对齿轮σ ⒈ 因配对齿轮 H1 =σH2,按接触设计时取 [σH] 1 与[σH] 2的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 较小者代入设计公式 2. 硬齿面齿轮传动,材料、硬度一样,设计时 硬齿面齿轮传动,材料、硬度一样, 分别按两种强度设计,取较大者为计算结果 分别按两种强度设计,
d 1 = d 1t 3 K K t
或 m n = m nt 3 K K t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 §10—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㈠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选择 压力角α的选择 的选择: ⒈ 压力角 的选择 一般齿轮 α=20°; 航空用齿轮α=25° 齿数的选择: ⒉ 齿数的选择: d1一定,齿数Z1 ↑→重合度 平稳性好 一定,齿数Z 重合度↑平稳性好 重合度 →m小→加工量 ,但齿轮弯曲强度差 小 加工量 加工量↓, 闭式软齿面 闭式软齿面 :Z1宜取多→提高平稳性,Z1 =20~40 Z 开式或闭式硬齿面 齿面:Z1宜取少→保证轮齿弯曲强度 开式或闭式硬齿面 Z1 ≥17 (ha*=1,C*=0.25)
p ca cos γ ⋅ h 6 p ca cos γ ⋅ h M σ F0 = = = 2 W 1× S S2 6 KFt 取 h = K h m , S = K s m , p ca = 代入得: b cos α 6 KFt cos γ ⋅ K h m KFt 6 K h cos γ = ⋅ σ F0 = 2 bm K s 2 cos α b cos α ⋅ (K s m )
2 KT1 u ± 1 = ⋅ Z H ⋅ Z E ≤ [σ H ] 3 u φ d d1
齿面接触强度 设计公式
d1 ≥ 3
2 KT1 u ± 1 Z H Z E ⋅ [σ ] φd u H

2
若将ZH= 2.5 代入,可得:
齿面接触强度公式
σ H = 2.5Z E
KFt u ± 1 ⋅ ≤ [σ H ] bd1 u
2 KT1 YFaYSa m≥3 ⋅ 2 [σ F ] φ d z1
★ 由公式计算出
模数去套标准 套标准
(三)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三
有曲率的齿廓接触点→接触应力→赫兹公式
1 1 Fca ρ ±ρ 2 1 1 − µ 2 1 − µ 2 1 2 + π E1 E 2
§10—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一) 轮齿的受力分析
假设:单齿对啮合,力作用在节点P,不计Ff 轮齿间的法向力F 轮齿间的法向力Fn, 沿啮合线指向齿面
1. Fn 的分解: 的分解: Fn -圆周力Ft : 圆周力F 沿节圆切线方向指向齿面 圆周力 \径向力Fr :沿半径方向指向齿面(轮心) 径向力F 沿半径方向指向齿面(轮心) 径向力 2. 作用力的大小: Ft=2T1/d1 作用力的大小: T Fr=Ft·tgα t (9-13)
令:Y Fa =
6 K h cos γ K s cos α
2
——齿形系数 表10—5 齿形系数
考虑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 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引进应力校正系数 Sa, YFa、 应力校正系数Y 齿根应力集中的影响 应力校正系数 YSa与模数无关,只与齿形(齿数)有关
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 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
⑴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S 接触: 接触: S=SH=1
齿轮的疲劳极限σ ⑵ 齿轮的疲劳极限 lim : 接触: 接触:σlim=σHlim_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1 弯曲: 弯曲 σlim=σFE 依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图10—20 取中间偏下值,即在 取中间偏下值,即在MQ与ML中间选值 与 中间选值 ⑶寿命系数KN——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 寿命系数 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 接触: KN = KHN_ ——由N查图10—19 接触: 弯曲: 弯曲 KN = KFN ——由N查图10—18
弯曲强度公式: 弯曲强度公式:
σF =
2 KT1YFaYSa
φ d m z1
3
2
≤ [σ F ] m ≥
3
2 KT 1
φ d z1
2

Y Fa Y Sa
[σ F ]
3. 因Z1≠Z2→YFa1YSa1与YFa2YSa2不同 不同→σF1 与σF2 不同即两轮弯曲应力不同 两轮弯曲应力不同,而[σF1]与[σF2]不同 两轮弯曲应力不同 与 →设计取 比值YFa1YSa1 / [σF1]与YFa2YSa2 / [σF2] 取 与 的较大者代入 较大者代入 4. 设计时,初选K=Kt=1.2~1.4→计算出d1t(mnt)→ 计算KvKαKβ→计算K→修正
KFt YFaYSa 其中: Ft=2T1/d1 σ F = YSaσ F 0 = bm m=d1/z1 重要) 齿宽系数 :Φd=b/d1 ( 重要) 表10—7
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弯曲强度校核公式:
σF =
2 KT1YFaYSa
φ d m 3 z1
2
≤ [σ F ]
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F r1 }—分别指向各自轮心 F r2
关系:Ft1 = -Ft2
F r1 = - F r2 ※:画受力图时,各分力画在啮合点上
(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二
计算点:法向力Fn作用在齿顶且假设 为单齿对啮合,轮齿为悬臂梁 危险截面:齿根某处—30°切线法确定
拉应力→加速裂纹扩展 只计弯曲拉应力 拉应力 加速裂纹扩展→只计弯曲拉应力 加速裂纹扩展
T1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N·mm d1 -小齿轮节圆直径mm; α-啮合角
3. 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及关系: 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及关系: Ft -Ft1(主): 与V1 反向 主 \Ft2 (从) : 与V2 同向 从
关系:V1 = - V2
Ft2 Fr2 Fr1 Ft1 Fr1 Ft1 Ft2 Fr2
n——齿轮的转速(r/min)
N=60njLh
Lh——齿轮的工作寿命
j——齿轮转一周时,同一齿面参加啮合的次数 Lh=年数×300×班数×8(h) 年数× ×班数× ( ) 年数
㈢ 齿轮精度的选择
(表10—8)
㈣ 齿轮设计基本步骤 选材料、精度、 、 选材料、精度、Z、φd 设计计算( 或 ) 设计计算(d或m) →由接触、弯曲 由接触、 由接触 设计出模数, 设计出模数,依 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 强度特点取其中 一个套标准。 一个套标准。适 ← 当调整齿数 尺寸计算 结构设计及零件图

σ H = pca ρ ca ⋅ Z E ≤ [σ H ]
—弹性影响系数 表10—6
计算点:节点 单齿对啮合 单齿对啮合→综合曲率半径为 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 综合曲率半径为
ρ2 ±1 ρ 2 ± ρ1 ρ1 1 1 1 1 u ±1 = ± = = = ⋅ ρ ∑ ρ1 ρ 2 ρ1 ρ 2 ρ 2 ρ1 u ρ1 ρ 1
u=z2/z1(=d2/d1=i )——齿数比 齿数比
标准齿轮,节圆 分度园 分度园,则ρ1=d1sinα/2 标准齿轮,节圆=分度园 则有: 代入得:1 Nhomakorabeaρ∑
2 u ±1 = ⋅ d 1 sin α u
——区域系数 区域系数,标准直齿为2.5
齿面接触强度 校核公式
σH =
KFt u ± 1 ⋅ ZH ⋅ Z E bd1 u
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 ?
L ≤ [σ H ]
σH =
计算点:节点 单齿对啮合 计算点:节点→单齿对啮合
令:pca=Fca/L
1
ρ∑
=
1
ρ1
±
ρ2
1 ——综合曲率半径 1
ZE =
1 − µ 2 1 π E1
1− µ22 + E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