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晋北八音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上党“八音会”的传承与保护摘要: 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民间艺术也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几近濒危、消失。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但是整体而言我们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彻底完善,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民间艺术的调查整理以及保护。
上党八音会在 年第一次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内影响较大 也极具代表性。
关键词:上党八音会演出形式青龙沟女子八音会班社活动哈尔滨师范大学 刘晓云一、八音会简介八音会是民间村社组织的活动班子,之前叫鼓吹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改为八音会。
八音会一般分为文场、武场,文场主管演奏旋律,主要乐器是笙、两个唢呐;武场则负责烘托气氛,主要乐器有鼓、锣、小锣、钹、小镲。
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包括长治和晋城两市。
上党地区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八音会和上党鼓书等等。
上党八音会最早形成是在元明时期,明末清初开始兴盛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晋城长治所辖境内八音会较为普及。
改革开放以后,八音会又复苏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女艺人,她们又被称为红衣行,一般在结婚庆典上穿一身红衣进行八音会演奏,非常喜庆。
她们也为这一行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上党八音会还曾受文化部门的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也曾在山西省国际锣鼓节和全国群星比赛中获金奖,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
八音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班社活动深受民间人们的喜爱,在农村几乎任何大事都离不开它,例如:婚丧嫁娶、动土盖房、开业典礼、正月十五闹元宵等都是需要八音会演奏的,它与农村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当地音乐的典型代表。
八音会在婚礼上的演出最为常见,演奏的都是一些欢快热烈的曲目,如《打金枝》、《龙凤呈祥》、《扒山岭》等以此来祝贺新人爱情美满,婚姻幸福。
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摘 要:晋北鼓吹,是遍布晋北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八大套》是晋北鼓吹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套曲,由《青天歌》套、《扮妆台》套、《推辘轴》套、《十二层楼》套、《大骂渔郎》套、《箴言》套、《鹅郎》套和《劝金杯》套组成,结构庞大,曲情多变,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韵味,是祖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
2006年,晋北鼓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而引起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保护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在拓宽晋北鼓吹及其代表性著名套曲《八大套》音乐研究视界的同时,为拓展中国民间吹打乐研究的分支学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晋北鼓吹;八大套;曲牌由来;音乐特点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卢补良位于山西北中部的忻州,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南踞中原,北控大漠,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长久的文明积淀,也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色彩鲜明的八音音乐文化。
1960年8月9日,我就降生在这样一个荡满民间音乐文化的“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解原村,从小耳濡目染,听熟了“八音”的音乐,唱熟了“八音”的音调。
于是,孩提时的我便在不知不觉中惹上了“八音瘾”。
16岁时,正式师从同村八音世家著名传人武贵兰先生学习晋北鼓吹,从此走进了八音艺术——晋北鼓吹的神圣殿堂,成就了我的唢呐人生,至今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
一、晋北鼓吹的前世今生晋北鼓吹,亦称晋北鼓乐、晋北八音会,民间俗称“鼓班”、“响工”,晋西北一带则称“鼓匠”“鼓上家”,是遍布晋北城乡(尤以忻府、五台、定襄、原平为最)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与浙东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潮州大锣鼓等并驾齐驱,跻身于中国民间传统吹打乐之林。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地区位于我国山西省北部,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这样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自然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晋北道情音乐作为晋北地区的一种特有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发展变化。
本文将对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特有的音乐文化。
晋北道情音乐,起源于晋北地区的古老民间音乐传统。
晋北地区自古是黄河流域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的音乐文化受到了黄河文化的深刻影响。
晋北道情音乐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曲调和旋律晋北道情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旋律著称,曲调多为抒情悠扬,旋律清脆悦耳。
在演唱时,歌手往往会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及缓急有致的节奏来表达情感,使人感到旋律的跌宕起伏,情感的真挚深沉。
二、丰富的表现形式晋北道情音乐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既有独唱、二重唱,也有合唱、器乐等形式。
在传统的表演中,歌手们常常会搭配舞蹈、戏曲表演等形式,使得音乐艺术更加立体生动。
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晋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地区的道情音乐也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
在歌词和曲调中,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痕迹,使晋北道情音乐成为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晋北道情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在传统的音乐形式基础上,晋北道情音乐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使音乐更加富有时代感和传播力。
晋北道情音乐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晋北道情音乐在演唱方式、曲调编排、歌词内容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从传统的简单演唱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比如加入了更多的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元素,使得音乐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在曲调编排上,现代的音乐编曲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晋北道情音乐中,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多变。
上党八音会文化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现代化社会,经济处于高速 发展 阶段 ,新时 期 “ 八音会”赖 以生存 的外部环境发生 了巨 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 ,以祭祀祈福代表
的 传 统 民 俗 活 动遭 到禁 止 ,八 音 会 的娱 神 功
流 传于 山西省 东南 部 长治 、晋 城地 区
青 年 一 代 , 已经 把 看 电视 、 上 网 等 作 为主 要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 上党 八 音会
方式 间杂使用 ,没有 明确 的界 限区分 。传承 的方法是 口传心授 。
的娱乐方式 。在多元文化、多元娱乐方式的 冲击 下 ,‘ ‘ 卜 党 八音会 ”提供 的娱人 功能对
的生存现状
1 . 与传统 民俗依 附共生的上 党八 音会 历史上的 “ 上 党 八音 会 ”与 民间 礼俗
依 附共生 ,具有 娱神 、娱 人 的双 重功 能 。
面 ,而 是 要 走 出一 条 有 核 心 竞 争 力 和 产 业 化
3 . 上 党八 音会 目前面 临的困境 任 何 实物 的生 存 都离 不开 社会 的大环
成为有机组成部分 ,此时 ,娱人 的功能是主 要 的。正 因如此 ,在传 统农 耕社会 中 ,“ 八
教育,使其很难在心理上得 到的认 同。八音 会在娱神功能方面缺失的同时,列入首批 国家级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随 着 我 国经 济 大 发 展 ,上
势所趋 。
一
姓 ,以家族为主要表演 团体 。随着时代 的进 步 ,老艺人 的思想也逐步开放 ,建立 了表演 班社 ,开始接受不是 自己家族成员 的徒弟学
艺 并 进 入 班 社 演 出 。社 团传 承 、家 庭 传 承 等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指中国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流行于晋北地区,包括晋中、忻州、朔州等地。
它是晋北地区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是晋北地区人们情感表达和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形式多样:晋北道情音乐包括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如丧葬乐、喜庆乐、民间乐曲等。
丧葬乐是晋北地区道情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缓慢庄严的节奏和悲伤的旋律为特点,用以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而喜庆乐则是在婚庆等喜庆场合使用,其音乐形式活泼欢快,富有节奏感和舞蹈性。
2. 手法特色鲜明:晋北道情音乐在演奏手法上独具一格,主要采用拨、击、弹、拉等方式演奏。
拨有琵琶、扬琴等乐器,击有锣、鼓等乐器,弹有板筑、竖琴等乐器,拉有胡琴等乐器。
通过不同的手法,演奏者能够表达出不同情感和音乐效果。
3. 曲调优美动听:晋北道情音乐的曲调优美动听,以简洁明快的旋律为主,带有独特的山西民歌风格。
曲调多变,节奏明确,有时节奏较快,有时节奏较慢,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也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冲击的影响下,晋北道情音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晋北道情音乐在受到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和形式。
演唱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吟唱和合唱,出现了更多个人演唱和独唱的形式。
现代乐器的引入,也使得晋北道情音乐的音乐效果和音质得到了改善和扩展。
晋北道情音乐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面临一些困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晋北地区农村人口的流失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晋北道情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许多道情音乐演唱者都是老一代的传承人,年龄较大,传统技艺的传承遇到了严重的障碍。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年轻人对晋北道情音乐的兴趣和接受度也在逐渐减弱,使得晋北道情音乐的未来面临不确定性。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指中国山西省晋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晋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形式多样:晋北道情音乐包括歌曲、器乐、舞蹈等形式,其中以歌曲最为常见。
晋北道情歌曲形式简单朴素,以二声或五声调式为主,流行于民间,并且广泛传唱。
2. 主题广泛:晋北道情音乐的主题涉及生活琐事、祭祀仪式、农耕活动、礼乐婚丧等方面。
它是晋北地区人民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重要途径。
3. 唱腔独特:晋北道情音乐的唱腔以柔和悠扬、抑扬顿挫为主要特点。
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注重抑扬顿挫的表现技巧,使音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4. 伴奏简单:晋北道情音乐的伴奏通常采用简单的乐器,如板胡、扬琴、锣鼓等。
这些乐器既能够扶持歌声,又能够与之协调配合,使音乐的节奏更加明快。
1. 形式的多样性增加: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晋北道情音乐不仅受到传统形式的影响,还吸收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
一些晋北道情歌曲开始采用电子音乐的伴奏,使音乐的呈现更加多元化。
2. 流派的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北道情音乐在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差异。
3. 表演场合的丰富多样:晋北道情音乐原本是在农村的庙会、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变化,晋北道情音乐的表演场合也开始扩大,如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出现。
4. 传承与革新的并存:虽然晋北道情音乐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但它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
许多晋北道情音乐家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音乐,使其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晋北道情音乐作为山西省晋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形式多样、主题广泛、唱腔独特、伴奏简单等方面。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
首先通过历史回顾,介绍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起源和演变。
然后进行了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八音坐唱舞台展演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接着探讨了发展趋势,展示了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潜力和前景。
同时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在总结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提出了建议措施,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关键因素,创新模式,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八音坐唱舞台展演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文旨在对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分析其历史渊源、现状状况、未来趋势以及关键因素,同时提出创新模式和建议措施,为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技术的应用、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在探讨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关键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以便更好地规划和推动其发展进程。
在未来,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将继续走向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从业者需要积极创新,提升艺术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加强行业协作,促进文化交流,促进艺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望未来,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历史回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八音坐唱舞台展演逐渐走向衰落,曾经辉煌的历史也逐渐被淡忘。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晋北道情音乐起源于中国山西省的晋北地区,是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道情音乐作为当地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晋北道情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和表演风格,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特点:晋北道情音乐的伴奏乐器以琵琶、板胡、锣鼓、扬琴等弹拨乐器为主,悠扬的旋律、富有节奏感的节奏,以及特殊的音韵形成了晋北道情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
音乐中常用的曲调有“大平调”、“中平调”、“小平调”等,每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晋北道情音乐还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的发挥,通过细腻的演唱技巧,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表演特点:晋北道情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腔、曲等多种艺术手段。
演员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的音调以及特殊的身段动作,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晋北道情音乐的表演注重情节的展开和人物角色的形象刻画,通过音乐和表演的结合,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与角色产生共鸣。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晋北道情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晋北道情音乐不断吸收其他地域的音乐元素,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形式。
现代晋北道情音乐中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如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使音乐更具时代感。
晋北道情音乐还在表演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传统的角色扮演方式逐渐与现代戏剧表演相结合,舞台布景、灯光效果等视觉元素的引入,使得晋北道情音乐的表演更加精彩纷呈。
晋北道情音乐在内容上也有所拓展。
传统的故事情节仍然是晋北道情音乐的重要部分,但现代晋北道情音乐也增加了更多新颖的题材和元素,更好地满足了现代观众的需求。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山西省晋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
它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风格独特。
晋北道情音乐以其豪放、激昂、浑厚、铿锵的音乐风格而著称。
音乐中常常运用豪放的音调和强烈的节奏,表现出晋北地区人们豪情万丈、崇尚英雄的民族性格。
2. 歌词内容丰富。
晋北道情音乐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主题涉及农民生活、军民抗战、爱情婚姻等方面。
歌词中常常运用晋北方言,表达了晋北地区人民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3. 演唱形式独特。
晋北道情音乐的演唱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独唱、对唱、重唱等。
在演唱技巧上,晋北道情音乐注重喉音的运用,使音乐更具特色。
4. 传承方式多样。
晋北道情音乐的传承方式多样。
除了正式的音乐学校教育,晋北地区还有许多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将晋北道情音乐的知识和技巧传承给后代。
这种富有个人色彩的传承方式使晋北道情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晋北道情音乐吸收了其他地区音乐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晋北道情音乐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注入了更多现代元素。
新一代的音乐人在吸收古老晋北道情音乐的也借鉴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使晋北道情音乐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代韵味。
在发展过程中,晋北道情音乐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和音乐市场的竞争,晋北道情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压力。
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和传承晋北道情音乐,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壮大。
晋北道情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它是晋北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也是山西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发展中,晋北道情音乐有望通过创新和传承,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体验。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流派,起源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地区,也称为晋中道情音乐。
它是晋中地区民间音乐的代表,是当地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曲调婉转悠扬:晋北道情音乐的曲调婉转悠扬,旋律流畅优美。
它采用古朴的旋律,通过音符的变化和组合,表达情感与内心感受。
这种婉转悠扬的曲调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 独特的表演形式:晋北道情音乐通常是由单独的歌手演唱,伴以二胡、琵琶等乐器的伴奏。
歌手常常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生活体验为歌词创作的素材,用真情实感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这种表演形式使得晋北道情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打动人心。
3. 深厚的文化内涵:晋北道情音乐的歌词通常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它以真实、朴实的语言表达对家乡、亲人、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眷恋。
歌词中集中体现出了晋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传递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1. 曲调和风格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音乐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晋北道情音乐的曲调和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重新演绎了一些经典曲目。
这种变化既体现了对传统之美的传承,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音乐审美的需求。
2. 表演方式的创新: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晋北道情音乐在表演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传统的独唱形式加入了合唱、舞蹈等元素,丰富了表演形式,提升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在演出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增加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晋北道情音乐更具现代感。
3. 传承与创新并重:在发展过程中,晋北道情音乐既注重传统的传承,又不断进行创新。
一方面,保持了传统曲目的原汁原味,传承了晋北音乐的独特风格;创作了一批新曲目,通过新的方式表达情感和生活体验,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
八音坐唱是一项古老而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唱腔、舞蹈等多种
元素,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八音坐唱舞台展演也
在不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应注重保持传统特色。
八音坐唱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应该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舞台展演中,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如灯光、音响等,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但不应完全偏离传统艺术的本质。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要注重表演技巧的培养。
八音坐唱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演员具备
扎实的唱腔、舞蹈、音乐等技能。
在舞台展演中,演员应注重形象塑造、情感表达以及与
观众的互动,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吸引观众,并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要注重创新和拓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节目
内容、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式进行拓展。
可以将八音坐唱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影视、话剧等,创造出更多样化、富有创意的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要注重宣传和推广。
艺术作品的宣传和推广是舞台展演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举办公演、参加文化艺术展览等方式进行宣传。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
行推广,扩大八音坐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应注重表演技巧培养、创新拓展以及宣
传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让八音坐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其特点和发展变化值得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起源于山西晋北地区,是晋剧的配乐,常常用于表达晋剧中的情感和场景。
以下是对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是美妙动人。
晋北道情音乐的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具有较高的音乐美感。
其曲调富有感情,能够表达角色的心情和情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是独特的音色。
晋北道情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柳琴、北琴、曲剧二胡、铗、锣等。
这些乐器的音色独特,能够很好地配合晋剧的表演,加强音乐和表演的统一性,使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晋北道情音乐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晋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晋剧的发源地之一,晋北道情音乐作为晋剧的配乐,自然具有晋剧的地域特色。
它能够传达晋北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晋北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在发展过程中,晋北道情音乐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晋北道情音乐不再只是用于晋剧,也开始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中使用,比如电影、电视剧等,扩大了它的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
晋北道情音乐在演奏方式和曲形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音乐元素逐渐被引入晋北道情音乐中,使其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特点。
在曲调和节奏上也出现了一些创新,使其更加富有变化和活力。
晋北道情音乐以其美妙动人的特点和独特的音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景,传达晋北地区的文化和民俗。
在发展过程中,晋北道情音乐经历了一些变化,扩大了其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并引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加富有时代感。
这些特点和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晋北道情音乐。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源自晋北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晋北地区地处中国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晋北道情音乐承载着晋北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和其发展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晋北道情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晋北地区的音乐风格淳朴大方,表达方式真挚坦率,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晋北道情音乐主要以声乐为主,配以传统乐器伴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在曲调上,晋北道情音乐善于借鉴民歌、山歌和古老的戏曲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旋律体系。
其乐器演奏基本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如二胡、琵琶、笛子、锣鼓等,这些传统乐器为晋北道情音乐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气息。
在词曲方面,晋北道情音乐的歌词语言质朴真挚,多表达民间生活、爱情情感、家国情怀等内容,深受晋北地区人民的喜爱。
晋北道情音乐的演唱方式以自由吟唱为主,注重情感的真切表达和声音的音质美感。
这种自由吟唱的表现形式,使晋北道情音乐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有利于传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晋北道情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外来音乐元素,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色和风格。
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晋北道情音乐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但始终能够坚持传统,保持原有的特色。
其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晋北道情音乐的演唱形式有了一定的变化。
在传统的晋北道情音乐中,演唱方式以自由吟唱为主,注重情感的真切表达。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现代的晋北道情音乐开始引入更多的舞台表演元素,演唱者在表演中加入了更多的华丽动作和视觉效果,使音乐表演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摘要】晋北道情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研究旨在探讨晋北道情音乐的起源、特点、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当代情况并展望未来发展。
研究发现,晋北道情音乐源自古代民间音乐,传承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特色,其中强调情感表达和节奏感较强。
随着时代变迁,晋北道情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晋北道情音乐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发展,并展现出新的魅力。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确保晋北道情音乐能够持续传承发展,为文化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关键词:晋北道情音乐、起源、传承、特点、发展变化、影响因素、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未来展望、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晋北道情音乐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对晋北道情音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音乐形式的历史渊源、特点和演变规律,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晋北道情音乐的背景,可以从其起源和传承入手,探究其在古代音乐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廓清晋北道情音乐的文化根基和历史轨迹,还能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从中总结出晋北道情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可贵之处,为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而全面了解晋北道情音乐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晋北道情音乐的起源和传承,揭示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脉络。
2. 探讨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包括音乐形式、曲调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 研究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变化趋势。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支重要分支,它源于中国山西省晋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
晋北地区是山西省北部的一片平原地带,这里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中国粮仓”之称。
晋北地区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道情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晋北道情音乐起源于民间劳动和生活实践,它是晋北地区广大农民和劳动人民用歌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情、理想和生活态度。
由于晋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田耕作的特点,这里的农民从事农耕劳动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农闲季节,他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聚集在一起,通过歌唱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晋北道情音乐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传承。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形式多样。
晋北道情音乐主要以民歌为主,包括散曲、双调、单调、调调等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晋北道情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灵活,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风貌。
二、歌词内容丰富。
晋北道情音乐的歌词内容多样,既有反映生活琐事的小情调,也有抒发思乡之情和婉转深沉的爱情之歌。
歌词中融入了大量晋北地区的方言特色和地方民俗,使得音乐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三、演唱方式独特。
晋北道情音乐的演唱方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重唱和合唱,其中以重唱为主要形式。
晋北道情音乐的演唱方式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演唱者通过不同的音调和声腔表达情感,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感人。
晋北道情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城市化、现代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娱乐形式的冲击,晋北道情音乐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低谷。
许多传统的道情音乐曲目逐渐失传,演唱者和传承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在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民间艺术的复兴运动,晋北道情音乐又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晋北道情音乐在晋北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晋北文化节等活动频繁举办,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流派,以山西晋北地区为主要发源地。
它是晋剧的音乐伴奏形式,最初主要用于舞台表演,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
晋北道情音乐有着独特的特点,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之一是音色醇厚,声音宏亮。
它主要使用乐器有锣、鼓、笛子、琵琶等,这些乐器的音色饱满而充沛,可以很好地表达情感。
在表演中,演奏者常常会通过技巧运用,使得乐器声音更加浑厚,有力,给人一种震撼力十足的感觉。
晋北道情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是曲调独特。
它的曲调多为五声音阶,以古调为基础,融合了北曲、南曲、西曲等多种曲调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晋北道情音乐风格。
这种曲调既有激昂豪放的快板,也有婉转柔美的慢板,可以很好地表达各种情感和意境。
晋北道情音乐最具特色的是其表演形式。
晋北道情音乐常常用于晋剧的伴奏,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音乐的支持和烘托。
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奏、重奏等形式,也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注重音乐与舞台形象的结合,以及与演员的配合,力求将音乐与表演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阶段,从古代晋剧形成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前为止。
在这个阶段,晋北道情音乐主要以传统的古调为基础,曲调单一,表演形式相对固定,以传统戏曲表演为主要载体。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
这个阶段,晋北道情音乐开始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吸收了一些西洋乐理和授予技巧,曲调更加多样化,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今。
在这个阶段,晋北道情音乐开始与当代音乐相融合,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摇滚、民谣等,使得音乐更加时尚和多样化。
音乐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演奏者通过创新和实验,拓展了音乐表达的边界。
晋北道情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曲调和表演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一支重要的梁柱,经历了古典阶段、现代化阶段和现代阶段的发展变化。
山西省晋城市民间八音会考察与研究
山西省晋城市民间八音会考察和研究课题来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课题课题主持人:王燕妮艺术系教师助教课题组成员:秦红波艺术系教师助教王静艺术系教师助教周燕琴艺术系教师助教李江霞艺术系教师讲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自2008年5月我们的课题“山西省晋城市民间八音会考察和研究”经专家审定立项起,课题组即开始了认真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步骤1、进行走访调查访谈。
2、收集资料3、对每一阶段进行梳理及归纳。
4、撰写研究报告二、人员分工王燕妮:收集资料,分块研究,撰写报告秦红波:调查访谈,收集资料王静: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周燕琴:对每一阶段进行梳理及归纳李江霞:收集资料,撰写报告三、时间安排2008年5月,对20世纪30年代—1949年八音会历史状态的研究。
2008年6月,对20世纪40年代至文革前,八音会的社团组织、器乐配置、演出内容、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研究。
2008年7月—8月,对文革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研究。
2008年9月—10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的研究。
2008年11月—12月,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研究。
2009年1月—2月,对八音会和丧葬、婚嫁习俗的考察。
2009年3月,对八音会和祭祀及其他民音习俗之间关系的研究。
2009年4月—5月,进行汇总,撰写论文。
内容提要八音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省晋城市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
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无法确切考证,目前还是一个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乐种,八音会的学术研究工作还比较贫乏,所以,我们只有从一些零散纷杂的民间音乐事实出发,一点一点地进行梳理和归纳。
这就需要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以民间音乐事实为依据,以民间艺人的口授为依据,以尊重民间音乐事实状况为出发点,力求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本课题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一方面:八音会近代历史沿革,从五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
山西的民间吹打乐—八音会——黄河流域民间鼓乐系列介绍之五
山西的民间吹打乐—八音会——黄河流域民间鼓乐系列介绍
之五
舒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一)晋北八音会山西晋北的民间吹打乐,也叫八音班会,俗称“鼓班”,“鼓匠”。
主要流行于忻州、代县、五台县、定襄县、原平县、繁峙县、宁武县等地。
晋北八音会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乐种,几乎每个县都有几班或几十班,已成为当地
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晋北八音会起始于秦末汉初,源于现在的宁武、原平、静乐一带。
初为仪仗壮威之乐,后被引入军中,继为宫庭大典与娱乐之用,也用于帝王将相丧葬与宗庙祭祀。
晋北八音会的乐器组成经过丁三个阶段:在秦汉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舒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都市化背景下的民间礼俗音乐——山西省晋城市八音会丧葬仪式音乐个案考察[J], 梁伟
2.西安鼓乐源唐宋——黄河流域民间鼓乐系列介绍之四 [J], 舒平
3.陕西蹩鼓古风存山东鼓乐技艺精——黄河流域民间鼓乐系列介绍之三 [J], 舒平
4.绛洲鼓乐技精绝开封盘鼓壮山河——黄河流域民间鼓乐系列介绍之二 [J], 舒平
5.驰名中外的威风锣鼓——黄河流域民间鼓乐介绍之一 [J], 舒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研究晋北道情音乐是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之一,它源自中国古代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晋北道情音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晋北道情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晋北道情音乐的魅力与价值。
晋北道情音乐特点晋北道情音乐,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传统之一,其特点在于古朴、纯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其舞蹈形式主要有仪式性的舞蹈和社交性的舞蹈,舞蹈动作简单而又优美,舞者常常随着音乐的旋律轻巧地转身、起舞,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晋北道情音乐的曲调优美动听,以曲调饱满、节奏自然、旋律婉转流畅等为特点,常常以乐曲演奏为主要形式,伴随舞蹈或戏曲演出,展现出一种浓重的地方风情和田园气息。
晋北道情音乐也以其韵律优美、曲调婉转、情感真挚等特点被广泛地传唱与流传。
晋北道情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在古代,晋北道情音乐主要是一种宗教性质的音乐形式,以宗教音乐为主要内容,常常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
在这一时期,晋北道情音乐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舞蹈、音乐等手段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晋北道情音乐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晋北道情音乐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在这一过程中,晋北道情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魅力。
晋北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对于音乐艺术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晋北道情音乐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审美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与价值。
山西晋城八音会与上党梆子的渊源关系
山西晋城八音会与上党梆子的渊源关系
韩晓莉
【期刊名称】《音乐探索》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文章从上党八音会与上党梆子的形成谈起,从:音乐形态、器乐曲牌、主奏乐器、演奏形式与演出程序、演奏内容、音乐"受众"方统一的审美准则6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既而得出结论:上党梆子是在吸收了主要包括八音会在内的众多民间艺术的精华之上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八音会与上党梆子在音乐艺术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哺育与反哺关系.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韩晓莉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7.5
【相关文献】
1.论上党八音会与上党梆子的互通关系 [J], 张春蕾
2.山西省壶关县刘聚有乐班丧礼仪式用乐考察——兼谈上党八音会与晋北鼓吹曲目的差异 [J], 常芳
3.山西晋城宣传信息考核办法--山西晋城市畜牧局副局长王曙光经验谈 [J], 王铁灵;郑辉;刘平国
4.桂东南\"八音\"曲牌艺术特征分析——以玉林八音为例 [J], 徐欢
5.结合上党八音会的四种演出类型来分析上党八音会的发展前景 [J], 陈鑫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期2011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Vol.27No.1Feb.2011晋北八音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孙云(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中,文化产业是二者的契合点,也是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走出困境的成功探索,但是如何科学发展才能使传承与开发并行不悖是重要的课题,因此文章选择“晋北八音会”为个案研究,针对文化产业的实施途径展开论述,希冀能够对其以后的发展保护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晋北八音会;产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11)01-0084-04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环境中,在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中,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成为文化与产业的契合点。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运行模式成为“传统音乐”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链接。
当二人转家喻户晓,纳西古乐名扬全国,《云南映像》走红市场、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传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逐渐做大做强之时,传统音乐文化在人们的争议中拉开了产业化的序幕,产业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赋予传统音乐新鲜血液的同时,亦在基因的重组中发生了翻新变异。
当我们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探究时,就应该理性的认知“双刃剑”所带来的巨大挑战,避害趋利,搭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平台。
1文化产业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的国际性运动中,在人们千方百计的出谋划策中,文化产业这一特殊的催化剂走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体系中,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文化产业对传统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产业化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传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谁也不能去否定产业对传统音乐所带来的新的生命力,当那些活跃在城市边缘的“传统音乐”经过包装走进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挑剔而最终获得成功的时候,传统音乐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更好的活在现代文明中。
1.1.1拯救了濒临灭绝的传统音乐,扩大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由于其民俗性以及区域性特征,传播空间甚为狭窄,主要依托于婚丧嫁娶、庙会祭祀、宗教信仰、岁时节日。
传承动力日渐萎缩,长期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濒临灭亡”成为传统音乐的真实写照。
但是文化产业却改写了这一现实,他扩大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通过艺术节、民俗节、博览会、文化旅游、现代媒体等载体让区域化的传统音乐大众化,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消费。
比如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赵本山与东北二人转,二人转之所以从乡村文化一跃而成为“妇孺皆知”的大众文化,就是与赵本山的文化产业方略息息相关,今天当“刘老根大舞台”走进北京城,在众多明星的“捧场”中熠熠生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产业化对东北二人转起到的强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赵本山与他的“弟子”翻开了东北二人转新的篇章,那么宣科则书写了“纳西古乐”产业化的神话,如今纳西古乐,已经成为云南丽江旅游产业的重要品牌,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当地百姓的欢迎,政府的大力支持。
其实又何止东北二人转、纳西古乐,那些名扬全国的传统音乐无一不是经过了产业化的“洗礼”,比如杨丽萍的《云南映像》、《藏迷》,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黄婉秋与其《歌仙刘三姐》、张艺谋与《印象-刘三姐》、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贵州的侗族大歌……产业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扩大了其传承传播的文化空间,使农耕文化生态中生发的传统音乐在工业化的今天激发出了新的生存动力。
1.1.2实现了经济与音乐文化的链接,提高了民间艺人的传承动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实现了传统音乐的艺收稿日期:2010-11-19作者简介:孙云(1974-),女,山东临沂人,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化,他在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时候,让拮据的民间艺人得到了经济回报,成为民间艺人更为有效的谋生方式。
比如云南丽江纳西古乐会,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实验性的演出再到后来的年收入上百万,民间艺人逐渐从贫穷走向了富裕,“2007年,大研纳西古乐会年收入已突破了500万元,宣科个人向社会捐款突破了400万元。
到现在,古乐会一张票价已经涨到了160元,但仍然观者如云。
大研纳西古乐会迄今已经到英国、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共接待了中外游客近百万人,其中有不少国内外的国家领导人。
至今,这个成立了近三十年的古乐队成为丽江的一个文化品牌,仅有几十个人的纳西古乐年收入800万元以上。
”[1]当世代传承的技艺在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时候,当原来自娱自乐的方式演变成稳定的职业时,当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带来有形的物质财富的时候,民间艺人有了巨大的传承动因。
从精神价值演变成经济价值,从自娱自乐到万众瞩目,对于那些饱经风霜的民间老艺人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认可与褒奖,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传承信心,对于年轻的后学也是一种示范与启迪,传承的青黄不接就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而相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传统音乐文化则面临无人接力的尴尬。
1.2文化产业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消极影响产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当它承载传统音乐奔向新的征程的时候,变化亦随之而行,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在审美需求的变异中,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使“传统”打了折扣。
1.2.1传统音乐的生态环境与功能发生了置换传统音乐的生存与民俗风情相依相存,在婚丧嫁娶、庙会祭祀、宗教信仰、生产劳动以及岁时节日中展现出“实用性”与“有效性”,换句话说,他的生存环境是穷乡僻壤、山寨乡村,他的主要倾听对象甚至不仅仅是“凡人”还包括各路神仙,他主要功能更多的不是体现在娱乐审美上,而是体现在“悦神”祈福禳灾,护佑后代的功能上。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创造出来的民间音乐文化,一旦走进产业化的生产体系中,他的生存环境必然发生改变,他的功能亦随之发生置换。
文化产业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人”,文化产品的创造加工也是“因人而异”,因此,原来活跃在乡村风俗中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功能不再是“悦神”,而是主要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娱乐审美”而服务,由原来的民俗性的实用功能转变成大众消费功能,从穷乡僻壤到光鲜的舞台,从民俗风情到专司演出,传统音乐的生态环境,功能特征发生了更改,这种功能的改变必然导致传统音乐的形态更改。
1.2.2传统音乐的“味道”发生了改变在文化产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经济因素,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传承主体的表演与旅游的互动结合等等因素,对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创作,对歌词、舞蹈语汇、乐队配置、甚至不同的音乐嫁接所体现出的音乐形态的改变,使得传统音乐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入了现代的内容,其固有的“汁与味”发生了改变。
前不久赵本山受到专家的质疑,甚至有的专家建议摘掉其“国家传承人”的桂冠,其理由是它传承的已经不是“传统二人转”,是一种商业化、市场化、消费化的现代二人转。
赵本山“摘牌事件”引发争议,而纳西古乐的“不是东西”的事件轰动法庭,原因是纳西古乐的“含金量和真实性”遭到了质疑,将民间音乐认定为“纳西古乐”等等。
而由中国京剧院和西藏藏剧团所编演的大型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则开辟了戏曲舞台史上“一家人说两家话”的大联姻,不同的程式,不同的唱腔,不同的语言而形成的改版,在给人耳目一新获得票房收入的同时,也使人对这种改革尝试是否真正有利于藏戏与京剧的传承发展而感到忧虑。
此外像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以及《藏迷》都不同程度上加进了现代时尚元素,在搬上舞台的同时更多融入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
“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传统音乐背井离乡走进城市,走进旅游村,走进现代化包装的精美舞台,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为了“票房”而票房,为了消费而消费,那么传统音乐的保护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了。
文化生态一旦遭到破坏,面临的就是原有文化的灭顶之灾。
尤其是企业经营者,为了迎合受众,追求眼前利益,随意的改变加工,使传统音乐改头换面,失真变形走向了另一种毁灭。
我们说文化产业的开发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以开发枯竭的消亡与替代为代价,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绕了一个弯路又走进另外一个死胡同。
这应该是我们在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竭力避免的问题。
总之,文化产业的实施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实践证明,挑战同时蕴藏着发展机遇,不能因为其负面影响就规避一切,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长效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取其利避其害,就能够走出具有竞争实力的产业之路。
2晋北八音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
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这一纲领性的文件实际上指出了“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专家、立法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要地位与作用,同样在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他们亦是决定产业化成败的关键。
2.1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化支撑体系晋北八音会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牵扯到人58第1期孙云:晋北八音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力、物力、财力的综合运用,涉及到专门的经营管理,不是某一个传承主体亦或是个人所能支撑,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服务体系,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宏观调控,而这个调控的主体就是“政府”。
作为最高当局的主管单位,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调动一切资源实现晋北八音会产业化的策划、宣传、实施、及其评价体系。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决策制定、产业规划还是处于“蓝图”设想之中,迟迟得不到落实,其中缘由部分是因资金不足、缺乏专门人才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开发利用的举步维艰,没有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比如山西省忻州市辖管13个县、185个乡镇,每一个乡镇按照3个乐班计算,一个乐班按照7个人算,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左右,何况有的乡镇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就拿忻府区而言,就有70个乐班,可以说,八音会遍布忻州地区的各个乡镇,但是却都处于散兵勇将的状态。
虽然每年也会举行八音会大赛,赛出几个八音会之王,其中一些领衔的八音会艺人,亦会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上海世博会上闪亮登场,但是光鲜之后还是继续走入乡村田野活跃在婚丧嫁娶之中…名声在外,荣誉不断的接踵而来,忻州八音会却依然还是处于自然传承中的自生自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