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解+问答 终极版

合集下载

生理名解 简答(答案)

生理名解 简答(答案)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终极电位:电紧张形式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引发一次动作电位,完成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的信息传递。

3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4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或称心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5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6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7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8体温: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9肾糖阈: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值为160~180mg/dl。

10渗透性利尿: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其渗透压升高,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产生局部去极化,这种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2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3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并具有点对点投射特征的感觉投射关系,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14靶细胞:受激素作用的细胞。

15月经周期:女性自青春期起,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每月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16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和胃粘膜分泌的HCO3-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保护性屏障。

17率过滤: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总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其正常值为125ml/min。

18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19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 问答题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2、易化扩散的特点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机制.11、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12*、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人体生理学问答名解

人体生理学问答名解

1.为何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多发生在A型萎缩性胃炎,经研究发现A型萎缩性胃炎血清和胃液中存在内因子抗体(IFA),其有结合型和阻滞型之分。

阻滞型抗体能阻滞VitB12在胃内与内因子结合,致使VitB12不能吸收;而结合型抗体可与内因子—维生素B1 2复合物结合。

内因子的缺乏,Vit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了恶性贫血的发生。

而B型萎缩性胃炎主要累及胃窦部,胃粘膜胃酸分泌功能基本正常,VitB12吸收很少发生障碍,故一般不会发生恶性贫血。

(2)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缺铁性贫血:除了恶性贫血以外,慢性萎缩性胃炎亦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其主要原因是:①主细胞和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功能受损,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②萎缩性胃炎产生粘多糖减少,影响了无机铁在胃肠中的运送,减少了铁的吸收。

③粘膜因各种原因破损所致的慢性失血。

造血原料(Fe)的缺乏加之慢性失血,故极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常因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摄入量不足亦是造成贫血的一方面因素。

2.胃溃疡形成的机理如何?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形成机制:胃溃疡患者的基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与正常人相似,多数胃溃疡病患者的餐后胃酸分泌量反而低于正常人,因此大多数胃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不是由于胃酸的增高,而是由于粘膜防御机搬被破坏。

胆汁反流是胃溃疡的形成机制原因之一。

胆汁反流使胃内变为碱性,导致反向扩散入胃粘膜的氢离子增多,并可能诱使胃窦的胃泌素分泌增高,同时胆盐能直接损伤胃粘膜,从而引起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仍是胃溃疡病的主要病因。

发生在胃远端的胃窦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此外,服用非自体类抗炎药是破坏胃粘膜防御机制的主要常见病因。

非自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减少胃肠道粘膜的血流,导致粘膜防御能力的下降。

3.胰腺炎发病机制如何?病主要由胰腺组织受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

生理名词解释答案

生理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兴奋性:有机体或活组织受刺激时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阈强度/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

兴奋:是指生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多少呈突发的、明显的由静息状态向活动状态转移。

兴奋-收缩耦联:将以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行为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心指数:是将由心脏泵出的血容量(升/分钟)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得出的数值。

射血分数:每一次心跳,心室内血液并没有全部射出。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肺活量: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和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紧张性降低和舒张.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也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左右.肾糖阈: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一定的限度.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这称为牵张反射.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细胞之间信息功能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8.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9.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Ⅹa、Ⅴa、Ca2+和PF3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1.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12.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14.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生理名解问答

生理名解问答

1、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 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3、终板电位:终板去极化的电位变化。

4、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6、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7、心脏做功量:心脏所做的功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功,指由心室收缩而产生和维持一定压力并推动血液流动所做的机械功,二是内功,指心脏活动中用于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产生兴奋和收缩,产生和维持心壁张力,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等所消耗的能量。

8、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9、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

10、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范围4—12cmH2O。

11、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1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13、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

14、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15、清除率: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6、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抑制。

17、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18、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19、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

2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2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2、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3、长(环)反馈:调节环路中的终末靶腺或细胞分泌的激素对上级腺体活动的反馈调节作用。

生理名词+问答带答案

生理名词+问答带答案

护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答案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征称为兴奋性。

2、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3、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即为机体的内环境4、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5、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6、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性生物分子。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8、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9、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10、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11、动作电位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可扩布的膜电位变化。

12、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3、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14、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15、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16、心指数对不同身材的个体进行心功能比较时,常以单位面积计算心输出量1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18、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搏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19、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20、窦性心律以窦房结起搏形成的心博节律21、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心室接受一个额外刺激,就会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22、房室延搁:心脏房室交界区缓慢传导致使兴奋延搁一段时间(0.1s) 传至心室,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不至于产生心房和心室收缩重叠的现象。

23、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4、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25、微循环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26、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27、肺活量做最深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28、通气/血流比值VA/QC: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完整版)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完整版)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完整版)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生理名解终结版

生理名解终结版

1.Homeostasis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2.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

3.Reflex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4.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的调节机制。

5.Active potential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

6.Resting potential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7.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8. 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9.Primary active transport原发性主动运输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运输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11.Polarization极化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极化。

12.Overshoot超射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3.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4.Intrinsic pathway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字解释1、最大摄氧量: 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2、有氧耐力: 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3、真稳定状态: 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4、进入工作状态: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5、运动性疲劳: 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6、赛前状态: 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7、超量恢复: 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8、极点: 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9、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10、准备活动: 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生理名解补充(终)

生理名解补充(终)

●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受体:是细胞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是细胞成分中分化出来的特殊蛋白质。

●终板电位:是终板膜处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N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它还ATP酶的活性。

●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能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而发生的构型改变,而在膜的另一侧将结合在其上的物质释放,以帮助物质实现跨膜转运。

●时值:用2倍基强度的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时值。

它恰好落在强度-时间曲线的中段曲度最明显的部分,可较好地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即时值愈短,组织的兴奋性愈高,时值愈长,则组织的兴奋性愈低。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

●超级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电位波动,称后电位。

一般是先有一段持续5-30毫秒的去极化后电位,再出现一段延续更长的超极化电位,负后电位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因而暂时阻碍了K+的结果,正后电位的出现,则是由于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再生性钠泵:刺激达阈值,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Na+通道大量开放,结果Na+大量内流,于是膜进一步去极化;而膜去极化增大本身又促进更多的Na+通道开放。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联系肌细胞电兴奋与收缩活动的中介过程。
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40%~50%;女:37%~48%)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其数值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
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叫激素。
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的运输方式。
旁分泌:激素不经过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内分泌:机体内某些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不经过管道而直接释放入细胞外液的过程。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正常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 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 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占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很小部分)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正常成年男:约3.5L,正常成年女:约2.5L
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前3秒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在第1、2、3秒应分别呼出其用力肺活量的80%,96%和99%。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大一医学生理名解问答

大一医学生理名解问答

名解1、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2、正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3、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4、前馈: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

5、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的电位差6、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的电位翻转,内正外负。

7、阈强度: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8、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9、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

10、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1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未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12、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13、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14、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15、搏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16、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7、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

18、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9、等容收缩: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的收缩不能改变心室容积。

20、等容舒张期:从半月瓣关闭至房室瓣开启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心室舒张容积不变。

21、心率储备:假如搏出量保持不变,使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当心率达16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可增加至静息时的2~2.5倍。

22、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23、期前收缩:正常心脏按窦房结的起搏信号兴奋和收缩,如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或心房受到人工或病理性的额外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24、代偿间歇: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窦性兴奋常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不能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脱失”,直到下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才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生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阈电位: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3.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4.终板电位:是终板膜处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5.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6.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7.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8.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10.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11.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12.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

0-3。

5L/分。

平方米。

13.心脏的做功量: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来表示。

作为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脏做功量要比单纯的心输出量更为全面。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前负荷(即心肌初长度或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后负荷(动脉血压)的影响。

14.心肌收缩力: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又称心肌的变力状态。

15.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等。

16.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

17.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是指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1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9.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生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生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肾糖阈:不出现糖尿的最高血糖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有效滤过压: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近点:眼在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1.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其影响因素?答:形成:前提:足够的血液充盈于心血管系统基本因素:心室射血(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辅助因素: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①缓冲血压波动②使血管内血流连续影响因素:①搏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小管液中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肾小管液渗透压↑→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4.简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答:①促进生长作用②促进代谢作用③应激反应5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是否可以突然停药?为什么?答:当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时,可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CRH神经元和腺垂体ACTH神经元,使CRH释放减少,ACTH合成及释放受到抑制,这种反馈称为长反馈。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外源性药物可通过长反馈抑制ACTH的合成与分泌,甚至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分泌功能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名解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3.刺激(stimulus):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6.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7.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达到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8.反射(reflex):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9.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能在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的调节。

10.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11.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就是要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和系统以至整体的生理功能,例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腺体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等,揭示这些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活动过程、发生条件、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2.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生理学的科学研究,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客观观察和动物实验。

客观观察就是如实地对某些生理功能进行测定,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和统计处理,进而做出结论。

动物实验是在一定的人为实验条件下,对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理功能进行的研究。

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

急性实验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方法。

急性离体实验是将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取出,置入一种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设法保持其生理功能并加以研究。

急性在体实验是在麻醉动物进行手术,暴露出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保持其它多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某一因素的改变对某种功能活动的影响。

慢性实验以清醒、完整的动物为实验对象,对某一器官的功能进行研究。

3.试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普通生理学或细胞生理学):揭示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有助于认识由这些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以器官和系统为对象,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个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对象,揭示在各种生理条件下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4.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在这三种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但是,在整体情况下,三种调节方式相互配合、密切联系。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较局限,作用时间较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生成和分泌或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对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产生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这些特殊化学物质有的是由内分泌腺的内分泌细胞或一些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有的是由局部的组织细胞释放的体液调节物质。

前者引起全身性体液调节,后者引起局部性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较缓慢而持久,全身性体液调节作用通常比较弥散。

(3)自身调节: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较小,不够灵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兴奋(excitation):指动作电位或者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2.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3.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静息电位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5.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由膜电位控制其开关的离子通道,即是电压门控通道,也称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7.兴奋性(excitability):有生命的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8.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强度时间变化率和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

9.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10.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与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

11.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是指从肌膜兴奋到出现肌细胞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包括:兴奋由横管向肌细胞深处的传导;三连管结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Ca2+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的关系。

1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13.再生性循环(regenerative cycle):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Na+内向电流将超过K+外向电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使膜进一步去极化,而膜的进一步去极化将引起更多的Na+通道开放,产生更大的钠电导和Na+内向电流,如此便形成Na+电流与膜去极化之间的正反馈。

14.极化(polarization):把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点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5.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绝对值减小)。

16.复极化(repolarization):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7.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它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18.EPP(end-plate potential 终板电位):神经-肌接头处,ACh在接头间隙内扩散至终板膜,与ACh 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并使之激活,于是通道开放,导致Na、K跨膜流动。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Na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对K 的外流,从而使终板膜去极化,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9.MEPP(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微终板电位):有一个ACh量子(一个囊泡)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20.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本身的内在特性。

21.肌肉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表现为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小、肌肉收缩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肌肉缩短的速度。

根据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收缩分为等长、等张收缩。

22.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举不动)。

23.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收缩时,只发生肌肉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可举动)。

24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

25.强直收缩(tetanus):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新的收缩过程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完全:频率高,总和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

不完全:发生在舒张期。

)26.可兴奋细胞(excitable cell):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

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属于可兴奋细胞。

二、问答题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

Na+-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的Na+移出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细胞内,形成和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其生理意义为:①建立细胞内高浓度K+和细胞外高浓度 Na+的势能储备,成为细胞兴奋的基础,使细胞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②细胞内高浓度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须条件;③阻止Na+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正常形态。

2.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