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四十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含解析
[配套K12]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读下表,回答1~2题。
导学号 70292356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①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②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③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的增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过程;工业化会促使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2.结合下图分析,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B )A .1978~1986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较快B.中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工业化后期的均值D.我国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发展相差不大,比较均衡[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1978~1986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仍低于工业化后期的平均值;我国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发展相差较大,不均衡。
(2017·福建质量检测)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
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 702923573.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
4.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 A )A.城市化水平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 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题组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
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6福建毕业单科质检)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2.(2016福建毕业单科质检)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6山东济宁3月模拟)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4.(2016山东济宁3月模拟)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B.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C.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D.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成为“国家森林转型”。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6广东韶关文综模拟二)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C.建设用地D.草地6.(2016广东韶关文综模拟二)我国“国家森林转型”现象较明显的地区最可能是( )A.华北平原B.东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柴达木盆地7.(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
国的
地位
【拓展提升】 图解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典题研析】
读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和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 问题。
(1)比较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并阐述城市化 水平高的原因。 (2)安徽省具有靠近“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在推进工 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思维导引】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从以下 几方面分析:
位条件,即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分析。第(3)题,二者
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优惠的国家政策发展成为制造业发达的基地,香港是国 际大都市、自由贸易港,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 制,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促进了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1)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 江水系水网密布;珠江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 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具有对外交往的 传统。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毗领港 澳
侨乡 之一。 (2)全国最大的_____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读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的比 较图,回答问题。
增多
扩大 城市
三、问题与对策 读广州南沙开发区全景(效果图),探讨城市化过程 中的问题与对策。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升级 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产业基础、 ①产业_____ 城市建设 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劣势);②_________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 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 渐丧失
第一阶段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 产业结构调整,为劳 背景 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 路 主导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产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演示文稿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 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 其中的关键因素。 3.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 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结构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 1990年以后)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 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 原材料工业 汽车、造船 装备制造业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膨胀 结构不合理
分工?规划? 管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 耕地 噪声
加强规划与管理
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 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 理,外来人口的管理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工业化进程
问题和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和管理
思考问题: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 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4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1.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4.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2.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考向一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3.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系列丛书
【例2】
(2011· 江苏卷)图甲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
布示意图,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 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珠三角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 D.环境污染严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自 主 课 堂
第一课时·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全面排查 ····· ····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 推动。 (2)二者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城市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完整版)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4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目标定位]i.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阶段,归纳岀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阐释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 •国际背景一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① _________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② ___________ 。
另一方面, 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③______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④_________ 。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 •良好的区位条件一一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⑤ _________ ,靠近东南亚。
4 •全国最大的⑥______ 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2•城市化⑴途径a.许多?______ 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 ________ 猛增,呈现岀?__________ 交错分布的景观;b.城市的? ______ 迅速扩大。
(2) 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 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问题与对策1 •问题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⑵? _________ 相对落后。
(3)? ___________ 问题日趋严重。
2 •措施(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
(3)加强规划与管理。
【问题思考】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0张ppt)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优势 1979~1990 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 势、侨乡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 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 型产业
(1)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国内 同类 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 工业增加值 的
增长相对较慢
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 产业 (2)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面临问题: 政策 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 升级 2.城市化
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珠江三 角洲地区各 城市在积极 努力,加强 相互分工与 合作,构建 以香港、广 州、深圳为 核心的大珠 江三角洲城 市群。 “泛珠三角”经济圈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 市制定了发展 规划;
⑵对于外来 人口加强管 理 。
东莞市新区规划图 阅读:深圳的出路何在?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珠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 三 队伍处于劣势 角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追求降低成 外商投资区位改变 本→扩大市 场规模
外资企 业由珠 三角迁 往长三 角及国 内其他 地区
支撑珠 三角地 区产业 升级动 力减弱
问题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系。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 第二 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 (2) 劳动力 和 资源密集 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 知识密集 型 产业比重上升。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 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 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P72“活动”3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 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 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发,愿意与外界交流 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 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 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 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问题与对策 讨论分析以下案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2.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 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P76“思考”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 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 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 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 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 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 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 划。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4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48张)
【深度思考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 素有哪些?
提示:(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 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读 1985 年与 2002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 回 答问题。
【深度思考 2】 高?
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
[解析] (1)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 年到 2012 年间, 第一 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 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 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 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 A 正确。(2)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 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 正确。 [答案] (1)A (2)A
【学习目标】 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2.掌握区域工业 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关系。4.学会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 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读 1970~1990 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回答问题。
高分能力培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 模式 推动力 区位条件 特点 珠江 毗邻港澳, 外向型经济为 对外开放、 三角洲 国家政策优 主,城市化进程 外企建立 模式 惠 快 生产要素的聚 经济基础 集,产品市场的 大城市扩 苏南 好,城市密 获得,依赖地域 散、 乡镇企 模式 集度高,交 内部和国内市 业发展 通发达 场,城市等级较 合理
|体系构建|
重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着特定 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 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 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 珠海经济特区),1984年广州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之一,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思考: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②工业化加速
了人口向城市集聚,③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生活观念和方式的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区域工业 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条件与进程 知识梳理 7、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 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 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条件与进程 知识梳理 4、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意义:
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⑤城市数目增多 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意义:往往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①城市发展缓慢;② 城市化 水平低,约小于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区域工业 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条件与进程 知识梳理 8、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 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 中南部,珠江下游,南 临南海,毗邻港澳,靠 近东南亚。
范围:包括广州、深圳、 珠海、东莞、中山、佛 山、江门、惠州、肇庆 共9个地级市。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基地
珠 江 _政__策__优__势_已不明显
发展 高新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1角
9洲
9地
0区
年
以
抓机 住遇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提__高_
劳__动__力__成_ 本__低_的优
•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推动 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 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 配套和补缺起步, 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 升级和优化。
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农 民办企业, 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 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 国的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 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物死亡;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3: 加强规划与管 理
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 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 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 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 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 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 24座, 建制镇达到432个。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 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解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清单1.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调整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________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________产业、技术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的________政策使此地区________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________沿海,毗邻________,靠近________。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________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________、引商、________,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的发展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优势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政策与________的优势;庞大的________市场需求。
不足:吸引的________与________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
优势条件:世界经济________、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调整。
不足:________优势已不明显、_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2)城市化:城镇________猛增,城市的________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________,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的地区之一。
3.问题与对策1.问题:________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______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2.措施:________调整;构建________城市群;加强规划与________。
参考答案:1.(1)产业结构第二资源第三知识(2)优惠优先(3)南部港澳东南亚(4)港澳台投资引资2.(1)①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侨乡国内外资额工业增加②高新技术全球化产业结构政策劳动力(2)数量规模逐步提高密集3.产业升级落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管理要点精析要点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清课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63924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必修3)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点睛】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1)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2)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点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主线架构】【热点难点全析】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误区点拨台】(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1.问题与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延伸】城市群构建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8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5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考点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考向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考向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及特点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向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考向2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不一定相同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也不同,如“珠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放,而“长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
2.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不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列表比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区位条件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在本国内部则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在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就有了发展的契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比其他地区更有着吸引外资的优势。
如美国在1970~1990年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动,其产业变动及随之发生的产业转移,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也就刺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加速非农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正在起步,科研水平和工人技艺都有待提高。
工厂企业需要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产品推销、市场信息等方面使用城市中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区域工业布局又称区域工业配置或区域工业分布,下面是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区位因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4、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泛珠三角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①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④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集训(四十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表中I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U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2题。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
C.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D.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
A.加大了城市建设步伐
B.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C.加快了第一产业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6·烟台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4.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2016·唐山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
读表回答5~6题。
5.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沿海沿边的区域条件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速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
读图完成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