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摘要: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的发展。因此,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绝不可忽视。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教育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胸怀志向兴趣习惯智力因素素质教育
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先天生成的个性特质,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便主要是外在因素,即教育的作用。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智力因素教育和非智力因素教育。现据心理学家追踪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的发展。而大量的事实也进一步表明:杰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的最显著的差别,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更决定于志向、兴趣、习惯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因此,在教育学生和子女的过程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绝不可忽视。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和培养人才。而从心理
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品德常常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取向,因此,品德的教育关系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曾指出:“以德育人是大根本。”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有鉴于此,我们在教育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发展和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也才能培养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团结协作、刻苦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优秀品质。
其次,我们还要教育孩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因为就心理学上来说:崇高的志向更能激发人不断奋进,宽广的胸怀更能使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一个人的目标越大,他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社会也就越有益。”因此,诸葛亮在给他外甥的一封信中曾诚挚地告知他的外甥:要“志当存高远。”是的,古往今来的一切伟人,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高远的志向?毋庸置疑,正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才激发起少年周恩来,使他成为一代人杰,为我们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然,个人的野心和膨胀的私欲再大也不能和其远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志向相提并论。因为仅为满足个人愿望和某几个人的小集团利益的心思是卑微的。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奋斗投身于社会,他的成功才更有可能,其成功也才更有意义。正如一个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什么比社会进步的需要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成才和促进科技的
发展。雷锋同志正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社会和时代,他才活得那样有价值,他有限的生命才显得如此辉煌。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需要我们千千万万个人投身其中,做默默无闻的奉献,甚至是舍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没有宽广的胸怀,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会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二、教育和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习者愿意学习和乐于学习才能把学习搞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加强对学习者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情绪容易稳定,注意力容易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敏捷,思考周密,记忆力持久,并且不易感到疲劳。同时,学习者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还抱有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则无异于苦役。因此,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其重要意义非同一般,事实证明,许多人的专长都是由兴趣开始发展而来的。
怎样才能培养起孩子良好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要观察、认识和了解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其身心发展特点,投其所好。其次,要注意抓住契机,寓教于乐。再次,要多加鼓励,使其在成功感的促动下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最后,在孩子兴趣养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将其由一般兴趣引
导到有益兴趣上来,从而实现我们的最终目的。
当然,兴趣培养的方法有多种,而具体操作又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因人因材施教,而绝不能死搬教条,搞一刀切。
三、教育和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这有计划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叶老曾经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它将使人终身受益无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习惯一旦成了自然,形成了规律,那么他原有的某一方面的行为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甚至是变成自觉自主的行动,这样不仅会提高效率,而且会使其更加专注,从而推动他更快地走向成功或走向更大的成功。
怎样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呢?关键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要注意言传身教。叶老还曾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以身作则。”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比如,我们要培养孩子喜读书的习惯,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劲地给他买书或开列书单,那么这种习惯就很难养成。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可以告诉他读书有什么趣味有哪些好处,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妨先作一个“读书迷”,一旦有空我们自己就拿起书来读,让孩子耳濡目染地知道我们也是那样地喜爱读书,做好他们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言传身教,并能做到不操之过急,孩子的习惯是容易养成的。喜爱读书的习惯养成了,我们还可以不断帮助孩子养成早
睡早起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有计划、有规律生活的习惯等。
当然,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按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耐心地引导、督促和鼓励。果能如此,则其良好的习惯也便不难养成。
上述所谈是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此外,我们还可以教育和培养孩子正确分辨是非的能力、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力以及体察父母、报效国家的情怀。
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培养的几个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互相排斥的独立体,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统一体。一方面,“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另一方面,兴趣的激发也有利于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情感不仅有利于清醒地认识自我,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主体不同,以及内容、时间、场合,乃至实施教育的人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不同的人为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对受教育者必须抓住契机,因人因材施教。
2.作为教育者本人,必须做到:潜心教育,以身作则。
3.循序渐进。
4.寓教于乐。
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绝不排斥智力因素的教育,它们都从属于素质教育,同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