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卫生化学简答

合集下载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μ相同(σ1<σ2)
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曲线最高点,这说 明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 现的概率相等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和。有了和,就可以把正 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确定下来
4.当x趋向于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说明小误差出 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很大误差出现的概 率趋于零
有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平 甲组 0.1 0.4 0.0 -0.3 0.2 -0.2 -0.3 0.2 -0.4 0.3 0.24 乙组
问哪一组精密度好?
S甲 S乙 可见甲组数据精密度好
重复性:一个分析工作者,在一个指定的实验室中,
用同一套给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 物理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例题:有一组五次测量值的数据如下: 39.10%, 39.12%,39.19%,39.17%,39.22% 计算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95%)
X=[(39.10+39.12+39.19+39.17+39.22)%]/5
=39.16% S=[(Xi-X)2/(n-1)]1/2 =1-P=0.05, f=n-1=4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 R/R=-0.02/4.10+0.0001/0.00500–(-0.04)/1.97
=0.035 = 3.5% R =R 0.035 = 0.035 = R - R
偶然误差的传递
✓ 极值误差法(类似系统误差)
d.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液体制剂共99页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液体制剂共99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9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液体制剂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卫生化学答案

卫生化学答案

卫⽣化学答案卫⽣化学答案【篇⼀:卫⽣化学课程各章习题及答案】⼀、填空题1. ⽓谱法测定蔬菜中微量含cl的农药残留量,可采⽤检测器。

2. 采⽤归⼀化法定量时,要求3. ⽓相⾊谱中,常⽤参数来描述柱效能综合指标。

4. 速率理论⽅程的简化式,其中第⼆项叫5.在⽓⼀液⾊谱中,分离⾮极性物质,⼀般选⽤中各组分按先后流出,先流出,的后流出。

6. ⽓相⾊谱常⽤检测器有四种。

7. ⽓相⾊谱分析中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它受个参数控制。

8. ⽓-液⾊谱中,柱温升⾼,分⼦扩散。

9. 某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在⾊谱柱中保留时间越。

10. 没有组分进⼊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选择题1. ⽓相⾊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反映了哪些分⼦间的相互作⽤?a. 组分与载⽓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组分d. 组分与载⽓和固定相2. 相邻两峰要实现完全分离,要求分离度达到以上a. 0.8b. 1.0c. 1.5d. 2.0e. 3.03. ⾊谱法中固定液的选择性可⽤下列哪种⽅式表⽰?a. 相对保留值rb. 两组分的保留值之⽐c. 保留指数id. 分离度r4. 在⽓液⾊谱中,⾸先流出⾊谱柱的组分是a. 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b. 分配系数⼤的c. 挥发性⼩的d. 挥发性⼤的5.⽓谱分析中只与柱温、固定相性质有关,不随其它操作条件变化的参数是a. 保留时间trb. 调整保留时间tr‘c. 峰宽d. 分配系数k6. ⽓谱法中,不能⽤来定性的参数是a. 峰⾯积b. 保留值c. 相对保留值d. 保留指数7. 在⽓谱分析中,与被测组分含量成正⽐关系的参数是a. 保留时间b. 相对保留值c. 半峰宽d. 峰⾯积8. ⾊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 分配系数k不等b. ⾊谱峰要窄c. 分⼦扩散要⼩d. 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9. 在⽓相⾊谱中,对分离效果最有影响的是a. 柱长b. 载⽓流速c. 载⽓种类d. 固定液的选择10. ⽓相⾊谱法中,⾊谱柱⽼化的⽬的是a. 除去固定相表⾯⽔份b.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物c.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溶剂及其它挥发性杂质d. 使固定相活化三、名词解释1. 死时间tm2. 基线3. 保留时间4. 分离度5. 校正因⼦6. 半峰宽7. 分配系数8. 容量因⼦ 9.程序升温四、简答题1. 写出三种⽓相⾊谱分析常⽤的检测器名称及英⽂缩写,检测下列三种物质各⾃最适于那种检测器(与上述三种检测器⼀⼀对应)?有机氯农药;苯系物;啤酒中痕量硫化物。

人卫第七版分析化学第十五章质谱法

人卫第七版分析化学第十五章质谱法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 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 动速度。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 (一)质谱图
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以相对 强度为纵坐标,并将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 峰,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其对基 峰的相对强度百分值表示。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EI源的优缺点:
优点:
(1)非选择性电离,只要样品能气化,电离 效率高; (2)应用最广; (3)稳定,操作简便。
缺点:
(1)样品必须能气化,不适宜难挥发、热敏 性的物质; (2)有的化合物在EI方式下分子离子不稳 定,易碎裂, 得不到分子量信息。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2.化学电离源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化学电离法是待测物通过气相分子一离子反应来进 行的。核心是质子的转移。 CI源结构(与EI源相似):电离室(离子盒)、灯丝 (锑或钨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化学电离源常用的反应气是CH4、异 丁烷、NH3、H2O、H2或He等。在高能电子 流的轰击下,反应物(如CH4)首先被电离, 生成一次离子CH3+和CH4+· ,即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在离子源内,用电加热锑或钨丝到2000oC,产生高速的电子束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电子轰击法是通用的电离法,是使 用高能电子束从试样分子中撞出一个电 子而产生正离子,即

卫生化学(人教第七版)

卫生化学(人教第七版)

卫生化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2)水解法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6、溶剂萃取法(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分析化学(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分析化学(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0.241=d 0.242=d 12i -∑=n d s 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n x x ②0.00121)(2i =--∑=n x x s ③0.00038==n s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 t nst x u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人卫卫生化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人卫卫生化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误差error: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致使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用误差来衡量。

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

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

用偏差来衡量检出限: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显著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可疑值: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个别测定值偏差很大。

这些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值显著性检验:是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个分析结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它是基于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光(200-400nm)和可见光(400-760nm)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对待测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吸光度: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的度量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吸收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凸起的部分称为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峰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再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题两分).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A)A。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低C。

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D. 精密度高,准确度低2。

对7。

5305进行修约,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结果是(C)A。

7。

53 B. 7。

531 C。

7。

530 D. 7。

53。

以下各项措施中,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C)A。

设置对照试验 B。

校准仪器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设置空白试验4. 氘灯所发出的光谱在哪个范围内(B)A。

X射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5.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是(A)A。

A与c成正比,T与c成反比 B. A与c成反比,T与c成反比C。

A与c成正比,T与c成正比 D。

A与c成反比,T与c成正比6。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是(B)A.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B。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C.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D.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7。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Mn2+浓度时,用HIO4氧化Mn2+成MnO4—,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问这是(D)A。

试剂空白 B. 样品空白 C。

平行操作空白 D. 溶剂空白8。

关于分子荧光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外转换过程属于辐射跃迁B. 延迟荧光属于非辐射跃迁C。

磷光发射是指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跃迁D. 任何荧光化合物都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用光源是(B)A。

钨灯 B。

空心阴极灯 C.氢灯 D. 氙灯10. 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发射谱线的νo大于吸收谱线 B. 发射谱线的νo小于吸收谱线C.发射谱线的△ν小于吸收谱线 D。

发射谱线的△ν等于吸收谱线11。

下列原电池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B)A。

(—) Zn(s)|CuSO4(c2)||ZnSO4(c1)|Cu(s) (+)B。

人卫第七版生物化学重点整理完整版

人卫第七版生物化学重点整理完整版

人卫第七版生物化学重点整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生物化学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2.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100。

3.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

药理学复习总结(人卫第七版)一、药理学口诀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止‚虹膜晶体粘‛,还能治疗心动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R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R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β-R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局麻药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卫生化学试题及答案复习总结

卫生化学试题及答案复习总结

卫生化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简答题 (1)二、单选题 (1)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一、简答题: (1)二、单选题 (2)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3)一、简答题: (3)二、单选题 (4)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5)一、简答题: (5)二、单选题 (6)第五章分子荧光分析法 (8)一、简答题: (8)二、单选题 (8)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一、简答题: (10)二、单选题 (11)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12)一、简答题: (12)二、单选题 (13)第十一章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14)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概述 (16)一、简答题 (16)二、单选题 (17)第十三章气相色谱法 (18)一、简答题 (18)二、单选题 (20)第十四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21)一、简答题 (21)二、单选题 (23)第一章绪论简答题(一)简述卫生化学的性质、任务。

并简单说明卫生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答:1、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卫生化学的任务是为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毕业实习和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分析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卫生化学主要是对预防医学领域中有关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即卫生化学是以预防医学需要为前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研究内容,并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而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多种化学信息的科学,它是涉及化学学科所有领域。

(二)何为化学分析?何为仪器分析?各有何特点?二者的关系?答: 1、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及;②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 1%);不适于为了组分的测定(灵敏度低);③重量分析的操作较麻烦,测量耗时长。

(完整版)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第⼀章绪论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设计、制备⼯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的综合性应⽤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的剂型,并能批量⽣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医疗卫⽣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调节药物作⽤速度,靶向作⽤,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学科⼯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分⼦材料学⽣物药剂学药物动⼒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产、检验、供应和使⽤的依据第⼆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产、运输、贮藏、周转,直⾄临床应⽤前的⼀系列过程中发⽣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溶剂的种类(⼀)⽔溶剂是最常⽤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体组织在⽣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溶液(⼆)⾮⽔溶剂在⽔中难溶,选择适量的⾮⽔溶剂,可以增⼤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醇、2.⼆氧戊环类3.醚类⽢油。

4.酰胺类⼆甲基⼄酰胺、能与⽔混合,易溶于⼄醇中。

5.酯类油酸⼄酯。

6.植物油类如⾖油、⽟⽶油、芝⿇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甲基亚砜,能与⽔、⼄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它反映溶剂分⼦的极性⼤⼩。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同种分⼦间的内聚能,也是表⽰分⼦极性⼤⼩的⼀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极性越⼤。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克数来表⽰,亦可⽤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响: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

10 耐药性:病原体与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响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响。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响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局部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卫生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

卫生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

卫⽣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第⼀章绪论第⼆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选择题1、卫⽣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D)A. 环境卫⽣学B. 营养与⾷品卫⽣学C. 劳动卫⽣学D. 分析化学2、下列分离⽅法哪⼀项不属于膜分离法范畴(B)A. 超滤B.顶空分析法C.透析法D.液膜法3、下列关于萃取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C)A. 选择的溶剂对被测组分的分配⽐⼤B.被测组分在该溶剂中稳定C.萃取溶剂的分⼦量相差要⼤D.萃取时应少量多次⼆、填空题1、样品的保存⽅法有(密封保存法)、(冷藏保存法)、(化学保存法)2、样品溶液的制备⽅法有(溶解法)、(分解法)。

3、固相萃取法的步骤先后分别是:(活化)、(装样)、(清洗)、(洗脱)。

4、样品采集原则是(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三、名词解释1、卫⽣化学:卫⽣化学是应⽤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固相萃取法:利⽤样品中被分离组分和其它组分与萃取柱中固定相的作⽤⼒(吸附、分配、离⼦交换)不同进⾏分离的⽅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种物质在超临界区约域形成的流体进⾏提取的⽅法,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固相微萃取法:利⽤固相微量萃取器将被萃取的样品直接解吸⼊⽓相⾊谱仪或⾼效液相⾊谱仪中进⾏直接分析的⽅法。

5、膜分离法:依据选择性渗透原理,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使组分从膜的⼀侧渗透⾄另⼀侧的⽅法。

五、计算题1. 1.15mg 0.165mg2. 43.3 99.96%第三章卫⽣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作的质量保证⼀.选择题1.卫⽣分析过程中不会产⽣误差的是( D )A.样品B.⼈员C.设备D.标准物质2.按有效数字规则,13.65+0.0092+1.627的结果是( D )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3. 系统误差由()因素决定( C )A.随机因素B.不确定因素C.稳定因素D.未知因素4.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5.⽤下列哪种⽅法可对可疑数据进⾏取舍(A )A.Grubbs检验法B.F检验法C.标准偏差D.相对误差6.在没有纯标准品时采⽤下列哪种⽅法进⾏定量分析( B )A.内标法B.归⼀化法C.直接⽐较法D.标准曲线法7.下列哪个属于过失误差(A )A.粗⼼⼤意 B.实验室温度变化 C.仪器故障 D.操作误差8.⽶尺的准确度可达到()⽶(B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9.标准曲线中的斜率,也称为( D )A.精密度 B.准确度 C.精确度 D.灵敏度10.直线回归⽅程中的相关系数r值,︱r︱值接近(),表⽰⼯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越好( C )A.>1 B.<1 C.=1 D.=0⼆.名词解释1.有效数字P282.误差P233.可疑数据P294.标准曲线P37三.问答题1.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什么?P292.误差有哪些?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3.如何在平均值质量控制图中评价分析⼯作的质量?P404. 精密度的表⽰⽅法有哪⼏种?(1)绝对偏差(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4)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是表⽰精密度的最好⽅法,可⽤于⽐较和评价不同浓度⽔平待测物质测量的精密度。

医学专题人卫版第七版药剂学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剖析

医学专题人卫版第七版药剂学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剖析

• 温度、浓度、电解质、pH值等因素对测定
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2021/7/19 星期一
28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
(掌握HLB值的定义,熟练掌握其计算)
(一)HLB值的概念
• 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HLB)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 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后者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 时也无沉淀。
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去污力强; 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强。
2021/7/19 星期一
15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 结构组成
① 亲水基团 (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
② 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 基或芳基);
• (1)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的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 为正吸附。
• (2) 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呈 现出碳氢链性质,体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 进而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等。
• (3)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时,降低表面张力很 显著,它的表面活性越强。
2021/7/19 星期一
5
三、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 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0000以 上;HLB值为0.5~30;聚氧丙烯为亲油基;聚氧乙 烯为亲水性基;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 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 Poloxamer188 (pluronic F68)特点:无毒、无抗原性、
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静脉 乳剂o/w型乳化剂, 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 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人卫版 药理学 第七版 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 药理学 第七版 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写在前面:此总结综合了前届所留资料以及个人总结,;使用说明:建议将书看一遍或者结合书来看,这样效果;2013年1月24日;第一篇总论;第一章;1.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2.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3.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4.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第一篇总论第一章1.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2.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4.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第二章药动学1.药物转运体:2.首过效应:(first past effect) P14 :某些药物经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人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其属于吸收过程)3.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一半所需的时间4.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bioavailability F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程度用AUC表示,速度用达峰时间表示7.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 CLtot):体内诸多消除器官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清除。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状态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与外界一致2.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B.狗食道瘘假饲实验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D.血液常规检查E.X线成像3.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映E.阈值4.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C.神经冲动D.生物电变化E.慢波5.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血液凝固B.降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E.排便反射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E.血液7.人类社会中每周工作5天的工作日制度,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生理功能活动的种种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物节律属于A.日周期B.月周期C.周周期D.年周期E.季节周期8.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A.兴奋性反应B.抑制性反应C.双向性反应D.适应性反应E.无反应状态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E.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提出10.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完成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有体液因素参与E.轴突反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射1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A.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1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1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14.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分娩B.排尿反射C.降压反射D.小肠运动E.血液凝固15.下列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A.神经递质B.调制物C.内分泌激素D.旁分泌物质E.局部体液因素16.机体的外环境是指A.大气环境B.细胞外液C.泪液D.汗液E.细胞内液17.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C.尿液D.淋巴液E.细胞内液1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E.自控制信息试题答案1.B 2.A 3.C 4.D 5.B 6.C 7.C 8.B 9.A 10.C 11.E 12.B 13.A 14.C 15.B 16.A 17.B 18.D第二章血液选择题1.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A.2500ml和1000 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22年ml D.4500ml和2022年ml E.__ml和3500ml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白蛋白B.葡萄糖C.球蛋白D.NaCl E.KCl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0.1%NaCl B.5%葡萄糖C.2%尿素D.5%葡萄糖盐水E.9%NaCl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的粘滞性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组织液生成增多C.淋巴回流量减少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有效滤过压下降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A.血浆NaCl 浓度升高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血浆A/G比值增大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D.红细胞的比容E.红细胞的成熟13. 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A.0.65%NaCl B.5%葡萄糖C.1.9%尿素D.10%葡萄糖盐水E.0.9%NaCl14. 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增加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清卵磷脂增加D.血浆球蛋白增加E.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15. 有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运输O2与CO2 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E.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HbO2而运输16. 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A.骨髓抑制B.长期慢性失血C.肾功能衰竭D.内因子缺乏E.脾功能亢进17.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蛋白质和铁B.促红细胞生成素C.内因子D.维生素B12 和叶酸E.雄激素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B.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C.蛋白质摄入不足D.机体缺铁E.红细胞脆性大19. 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C.造血原料不足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E.红细胞脆性增大20.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A.多能干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C.髓系干细胞D.定向祖细胞E.基质细胞21. 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A.爆式促进因子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D.红细胞提取物E.雌激素2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肾、肝B.脾、肝C.肾、脾D.胸腺、骨髓E.骨髓、淋巴结23. 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B.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D.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24. 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5. 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T淋巴细胞26. 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7.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8. 血小板参与:A.吞噬作用B.生理止血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E.运输29.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血小板不易粘着B.血小板不易聚集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凝血功能减弱30.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B.5-羟色胺C.ADP组胺D.凝血酶E.胶原31.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A.血小扳聚集B.红细胞叠连C.血细胞凝聚D.纤维蛋白形成E.红细胞凝集32.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A.血浆B.体液C.血清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33.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D.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E.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34. 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A.因子Ⅱ、Ⅺ、Ⅹ、Ⅴ缺乏B.因子Ⅱ、Ⅶ、Ⅸ、Ⅹ缺乏C.因子Ⅲ、Ⅶ、Ⅹ、Ⅺ缺乏D.因子Ⅰ、Ⅷ、Ⅺ、Ⅻ缺乏E.因子Ⅱ、Ⅴ、Ⅶ、Ⅹ缺乏35. 抗血友病因子是:A.因子Ⅶ B.因子Ⅸ C.因子Ⅺ D.因子Ⅹ E.因子Ⅷ36. 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A.因子Ⅹ被激活B.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D.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E.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37. 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A.血小板数量B.肝脏功能C.血浆NaCl浓度D.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凝血因子多少38.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D.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后者由Ⅲ因子启动E.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39. 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C.加强抗凝血酶Ⅲ作用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0.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血清中的凝集素B.红细胞膜上抗原C.血浆中的凝集原D.白细胞膜上抗原E.血小板上的凝集原41. 静脉注射1升0.9%NaCl溶液,1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下降C.出现血红蛋白尿D.动脉血压升高E.于注射开始后10分钟尿量增加42. 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A.血氧分压升高B.血钾浓度升高C.血钠浓度下降D.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E.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3. 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44. 在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A.O型输给B型B.O型输给AB型C.A型输给O型D.B型输给AB型E.A型输给AB型45. 献血者为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A.B型B.AB型C.O型D.A型E.A型或B型46. 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B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A.B型B.A型C.AB型D.O型E.A型或B型47. 关于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A.血清中含RH抗体者为Rh阳性B.红细胞中含D抗原者为Rh阳性C.Rh阴性者血清中含Rh抗体D.Rh阴性血不能输给Rh阳性E.汉人Rh阴性率高达99%48. 下列关于Rh血型中的Rh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A.RH 抗体为天然抗体B.Rh抗体属于IgGC.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D.Rh抗体能凝集Rh阳性红细胞E.以上都错49.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A.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B.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阴性胎儿C.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阳性胎儿D.Rh 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E.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阳性胎儿试题答案选择题1.C2.D3.D4.D5.B6.B7.C8.E9.B 10.B11.C 12.C 13.C 14D 15.D 16.B 17.D 18.A 19.A 20.A 21.B 22.B 23.D 24. A 25.B 26.C 27.D 28.B 29.C 30.C 31.D 32.C 33.E 34.B 35.E 36.B 37.C 38.D 39.E 40.B 41.A 42.E 43.B 44.B 45.C 46.C 47.B 48.A 49.E第四章血液循环选择题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膜腔内负压D.心室舒张的抽吸E.骨骼肌的挤压3.心动周期是指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C.心音活动周期D.心率变化周期E.室内压变化周期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A.单位体重B.单位身高C.单位体表面积D.单位年龄E.单位能量消耗率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E.快速射血相缩短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A.为功能合胞体B.肌浆网不发达,储钙量少C.有自律性D.呈“全或无” E.有效不应期长10心肌的异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11.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12.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心室收缩期延长B.等容收缩期延长C.心室射血相延长D.心室舒张期延长E.心房收缩期延长13.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B.横桥ATP酶活性C.肌浆游离钙浓度D.肌钙蛋白对钙亲合力E.肌动蛋白活性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快速充盈期B.减慢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减慢射血期E.心房收缩期15.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A.每搏输出量B.射血速度C.心室舒张末期压力D.射血分数E.肺动脉平均压16.心室功能曲线反映下述哪两者的关系A.搏出量和心输出量B.搏功和心室舒张末期压C.搏出量和心率D.搏功和心率E.心输出量和搏功17.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A.第一心音B.第二心音C.第三心音D.第四心音E.房室瓣关闭音18.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A.第一心音B.第二心音C.第三心音D.第四心音E.主动脉瓣关闭音1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Na+内流与Ca2+内流B.Na+内流与K+外流C.Ca2+内流与K+外流D.Ca2+内流与Cl-内流E.K+外流与Cl-内流20.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A.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B.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C.Ca2+通道处于激活状态D.Ca2+通道处于失活状态E.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21.心室肌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通道处于下列哪种状态A.启动B.备用C.激活D.失活E.开放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期的时程长A.0期除极B.1期复极C.2期复极D.3期复极E.4期23.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E.有效不应期长24.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E.有效不应期长25.传导速度最慢的心肌细胞是A.心房B.房室交界C.浦肯野纤维D.心室E.左、右束支26.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对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是A.0期除极幅度降低B.0期除极速度减慢C.1期复极时程缩短D.2期复极时程缩短E.3期复极时程缩短27.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在于动作电位的哪一期电位变化速率不同A.0期除极B.1期复极C.2期复极D.3期复极E.4期自动除极28.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4期自动除极速度慢B.阈电位与最大复极电位差距大C.0期除极速度低D.自律性高E.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29.下列哪些不是心室肌快钠通道的特征A.激活快B.复活快C.对钠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D.电压依从性E.可被Mn2+阻断30.在相对不应期内刺激心肌,所引发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阈强度大B.0期除极快C.时程长D.传导快E.复极慢31.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A.窦房结B.心房C.房室交界区D.浦肯野纤维网E.心室32.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A.最大复极电位B.阈电位C.有效不应期D.4期自动除极速度E.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距33.去甲肾上腺素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增高是通过A.最大复极电位降低B.电位水平下降C.If电流增强D.膜对K+通透性降低E.Isi电流增大34.乙酰胆碱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A.最大复极电位降低B.阈电位水平下降C.If电流增强D.膜对K+通透性降低E.钙内流增强35.超常期内心肌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C.0期除极速率高于正常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E.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36.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B.阈电位水平高低C.动作电位2期时程D.钠泵功能E.动作电位传导速度37.可引起心肌细胞传导性降低的因素是A.细胞长度缩短B.0期除极速度增大C.0期除极幅度增大D.细胞缝隙连接数目增大E.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降低38.下列哪种心肌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度最大A.窦房结细胞B.心房肌细胞C.房室交界细胞D.浦肯野细胞E.心室肌细胞39.当细胞外Ca2+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A.收缩降低B.舒张减慢C.收缩增强D.舒张增快E.传导增快40.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可致A.P波增宽B.QRS波群增宽C.T波增宽D.P-R间期延长E.ST段延长答案选择题1.B ⒉D ⒊A ⒋C ⒌D ⒍E ⒎B ⒏D ⒐E ⒑A ⒒D ⒓B ⒔A ⒕A ⒖E ⒗B ⒘B ⒙A ⒚C ⒛E 21.B 22C 23 B 24D 25 B 26D 27A 28D 29E 30 A 31A 32C 33C 34A 35D 36C 37D 38A 39A 40D 生理学试题精解第四章血液循环(下)五、选择题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可反映___________。

卫生化学(人教第七版)..

卫生化学(人教第七版)..

卫生化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2)水解法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6、溶剂萃取法(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检验和消除测定方法中的系统误差?通过对照试验(用标准样品对照、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试验来检验系统误差的存在,用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提纯试剂和校正的方法来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2.质量控制评价主要指标: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稳定性 5种准确度评价主要指标:a)用标准物质评价:相同条件,检验一致性 95%,n=4~62;b)加标回收率评价:越接近100%越好卫生分析要求:回收率85%~105%;c)与标准方法对照评价:——检验其显著性(t检验)精密度评价主要指标:验检随机误差的大小——卫生分析要求RSD<10%3.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空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1.吸收光谱的产生a.分子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b.吸收紫外可见光并伴随电子能级跃迁c不同官能团吸收不同波长的光d.作波长扫描,记录吸光度对波长的变化曲线,得到该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紫外-可见光谱吸收曲线规律:a.同一种物质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b.不同浓度同一物质,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c.吸收光谱(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d.不同浓度同一物质,某一波长下吸光度A 有差异,λmax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e.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3.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共轭效应:π电子共轭体系增大,λmax红移,ε max增大;空间阻碍破坏共轭体系,λmax蓝移,εmax减小2)取代基:a.给电子基未共用电子对流动性大,形成p-π共轭,降低能量,λmax红移b.吸电子基的存在产生π电子的永久性转移,λmax红移。

c.给电子基与吸电子基同时存在,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λmax红移,εmax增加。

3)溶剂影响:溶剂极性增大π→π*跃迁波长红移;n→π*跃迁波长蓝移4.生色团(和助色团)是分子产生紫外-可见吸收的条件及其应用:a.红移: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b.蓝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c.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d.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4.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

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

基本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

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

5.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答:σ→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和烃类。

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等杂原子饱和烃衍生物。

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

n →π*: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

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

6.偏离定律的原因与改进物理因素: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a.非单色光影响——选择合适的单色器,并将入射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且吸收曲线较平坦处。

b.杂散光影响——造成负偏离化学因素:溶液浓度过高;溶液均匀性差(如胶体溶液,乳浊溶液或悬溶液);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如发生离解,缔合,配位或配合物组成变化等)——只适用于稀溶液(c<10-2mol/L),注意溶液中ph值7.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

光源的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选择出所需的单色光;吸收池用于装溶液;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显示或记录仪是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经处理转换成透光度和吸光度显示出来8.干扰离子消除方法的选择a.加入配位掩蔽剂b.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c.选择适宜的显色条件d.分离干扰离子,如采用沉淀、离子交换或溶剂萃取等方法消除干扰9.测量条件的选择1)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一般应该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

如果λ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根据“吸收大,干扰小”的原则,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2)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溶液吸光强度。

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若仅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其它所加试剂均无吸收,用纯溶剂(水)作参比溶液;②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而试液本身无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③若待测试液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而显色剂等无吸收,则可用“试样空白”(不加显色剂)作参比溶液;④若显色剂、试液中其它组分在测量波长处有吸收,则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组分掩蔽后再加显色剂,作为参比溶液3)控制适宜的吸光度范围(读数范围):用仪器测定时应尽量使溶液透光度值在T %=15~65% (吸光度 A = 0.80~0.20)。

10.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吸收峰数目,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的形状,摩尔吸收系数等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1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可测多组份试样、混浊试样、而且可作成导数光谱、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

12.双光束优点吸光度的大小不受入射光强度的影响,可以减少或消除因光源强度不稳定而引入的误差,这正是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所在。

13.选择测定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为什么?常选λmax作为分析波长,灵敏度高(ε值最大),而且在λmax附近吸光度随波长变化小(ε变化小,近似为常数),测定误差也小。

14.为什么会产生锐线光源?低压-原子密度低,Lorentz Broadening小;小电流-温度低Doppler Broadening小,故产生锐线光源!1.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a.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b.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Δν1/2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空心阴极灯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1.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空心阴极灯2.原子化系统: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

无火焰原子化器的原子化效率>>火焰原子化器;3 分光器: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色散元件(棱镜、光栅),凹凸镜、狭缝4 检测系统: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显示记录装置组成。

3.火焰类型a.化学计量火焰——燃气:助燃气=1:4(等于化学计量关系)——适合多数元素b.贫燃火焰——助燃气多于计量燃气,即比值小于1:6——适合易电离的碱金属c.富燃火焰——燃气多于计量助燃气,比值大于1:3——适合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火焰温度:化学计量火焰>富燃≈贫燃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a.自然变宽,取决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寿命越短,谱线越宽;b.Doppler变宽,又称热变宽或者多普勒展宽,温度越高,展宽越严重;c.碰撞变宽,包括洛伦兹展宽(又称压力展宽)和霍尔兹马克展宽(又称共振展宽)d.由于电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斯塔克展宽e.由于磁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塞曼展宽但无论何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展宽,都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5.AAS的主要干扰及消除方法答:主要干扰有基体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

①基体干扰:又称物理干扰,消除方法:a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准溶液的方法b标准加入法c稀释溶液②化学干扰消除方法:a加入稀释剂b加入保护剂c加入缓冲剂d改变火焰温度或火焰的气氛e化学分离③电离干扰消除方法:a加入过量消电离剂,消电离剂是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元素,它在火焰中首先电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离子,从而抑制了待测元素的电离。

④光谱干扰法消除方法:a另选分析线b减小狭缝宽度c预先分离试样中干扰元素⑤背景干扰消除法a氘灯校正法b仪器零点扣除c空白溶液校正d塞曼效应校正法e自吸效应校正法。

6.比较火焰原子化法和石墨炉原子化法。

火焰原子化法:优点:简单、快速、稳定性好和精密度高,对于大多数元素有较高林敏度和较低检出限。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约为10%左右。

石墨炉原子法:优点:原子化效率高,可达90%以上,试样用量少,可直接分析液体或固体试样;灵敏度高,比火焰法高几个数量级,检测限低。

缺点:基体干扰较严重,重现性较火焰原子法差。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在测定原理和一仪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答:AAS基本原理:光源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被测物质的原子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在一定条件下被吸收程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从而进行元素定量分析。

UVS: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区电磁辐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①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A=KC. 不同:AAS吸收光的物质状态是基态原子蒸气,吸收的是其原子的共振辐射,发生原子外层电子技能的跃迁,为线状光谱。

UVS吸收光的物质状态是分子,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电磁辐射,发生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为带状光谱②仪器结构:相同:都由光源、吸收池(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不同:AAS光源用锐线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原子化器之后,这样可分掉火焰的杂散光并防止光电管疲劳;UVS光源用连续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光源与吸收池之间,把光源发出的连续色谱色散成单色光1.荧光物质分子结构特征:①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②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③取代基团为给电子取代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