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赏析

合集下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

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及赏析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

该诗是李白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古往今来,备受推崇,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送别诗之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述了诗人送别好友孟浩然离开黄鹤楼、乘船往广陵的情景。

原诗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旧友、亲密的人。

西辞:向西离开。

黄鹤楼:古代名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形容春天的景色繁华美丽,指三月时扬州的烟花盛放景象。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故人离开黄鹤楼,告别杭州,前往扬州。

诗人以黄鹤楼为起点,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同时通过烟花三月下的扬州景色,表达了春天的繁华和美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孤单的船只。

远影:远处的倩影。

碧空:蔚蓝的天空。

长江:中国第一大江。

天际:地平线。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目送故人的离去。

诗人看到孟浩然乘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下的长江天际线上。

通过描述孤独的船影在广袤天空中的消失,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孤独的感受。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黄鹤楼、烟花盛放和长江的景象,展示了离别时的凄美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黄鹤楼象征着友谊与离别,而长江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诗人以凄凉的情感和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别离的哀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李白 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 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 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 “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足迹遍布 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 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 八年(730 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 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 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1/6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的尽头。

【诗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

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鉴赏及诗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明:⑴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遗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 1985 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抵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纪比李白大,在坛上颇负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重,相互感情深沉,所以称之为“故人”.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季光景。

下:顺水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可以知也。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6)辞:告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在鲜花绚丽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失,只看见浩浩大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情味。

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分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谅的分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分别。

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分别,还由于此次分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相联系,在快乐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神往,这就使得此次分别有着非常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青称心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快乐,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此次分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华,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什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原文拼音: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wéi jiàn zhǎ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原文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 /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唐诗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简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指帆影消失。

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赏析灿若群星的盛唐诗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

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

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情深意眷,依依不舍。

何不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

于是诗人即由起兴,即景运笔,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诗中,诗人不写自己送客,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写客“辞”己,并以“下”字紧承“辞”字,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

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唐诗三百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诗三百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分类标签: 送别诗友情诗唐诗三百首小学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

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

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

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

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赏析
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到。

4、广陵:即江苏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西辞:向西告别。

因为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在黄鹤楼的东边,故称向西告别。

7、烟花:形容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8、尽:消失。

9、唯见:只见。

10、天际:天边。

【译诗】
我的老朋友就要辞别黄鹤楼,
在繁花盛开的三月去游扬州。

一片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眼前只剩下长江向天际奔流。

【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为朋友孟浩然送别时的动人情景,通过刻划眼前景物,抒发了对孟浩然真挚的情意。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

写作者于黄鹤楼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东游,先设想三月烟花,江南春早,故人启程,继写孤帆影远,友人已去,江水自流。

一幅大写意画展现在眼前,别离之情,也就不写自露。

李白一生交游最广,孟浩然长他12岁,忘年友情,诚挚笃厚。

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深情大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盛赞孟浩然弃轩冕冠服,卧云泉山林的高风亮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深深的敬慕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奔放潇洒,充满画意诗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

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

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用清丽明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因为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孟浩然;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绣户珠帘,百业兴旺,繁荣而又太平,千古难逢;此
景,又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所去之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从黄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

开头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

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

虽依依惜别,却没有一丝感伤的情调,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法。

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目送航船远去,孤帆渐淡,消隐在天水一色的蓝天碧水之间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极目远送,更显友谊深长;孤帆淡去,反衬深情更浓。

此刻,画面上帆影逝去,已空空无物了。

可是,恰恰是这片空白中,为诗人的思绪驰骋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

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

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这首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以景抒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正所谓不见帆影,
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

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李白的诗,意境开阔,如来天外;李白的诗,感情奔放,直薄云霄。

这首送别诗,写景,大处落墨,笼天地于笔端;写情,豪情满纸,随江水而奔腾。

诗意飞动,自然流走,这是最典型的李白的风格。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