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个性: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等
动力方面的特点。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群体: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感: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性格: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独特性、
整体性和持续性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
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群体压力:是群体利用群体规范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统一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而建立
的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相
符的现象。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五种理论:麦格雷戈《管理理论X或Y抉择-----企业的人性面》一文,反对X理论(对泰勒制的总结和概括),主张Y 理论。
超Y理论
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
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卫提出Z理论
五种人性假设:1965埃德加.施恩在《组织心理学》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大题或者选择题),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1982迪尔和肯尼迪针对Z理论提出了文
化人假设。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心理过程。简言之,社会认知就是对人的认知。
归因理论是关于归因的观点、学说和模型。有海德的恒常原则理论(一是取得与他人一致的认知,即与他人认知协调二是在行为上对他人的适当控制,取得行为一致,这就是行为协调)。海德提出能力、努力、难度、机遇四种行为原因。他认为在行为表现中,有一种恒常不变起作用的因果关系,代表行为本质。这种因果关系就是恒常原则。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一致。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人的行为归因于本人、行为对象、行为产生的背景或情境。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影响成败。
归因偏差与克服。
1,归因偏差:人们歪曲事实,背离科学、理想的推断规则而表现出的对某种特定归因系统的偏爱,即使这种归因不合实际也是如此。
2,归因偏差包括:基本归因误差、基率谬论、行为者-观察者差异、优点夸张误差、自利偏向。
3,社会认知偏差的预防: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突出特征印象判断)
态度的核心特征是评价。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征:主体性和对象性、内在性、持久性和情境性、评价性和社会性
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理论:1.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
态度改变的认知失调理论
弗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个体如何改变态度:改变某种认知元素——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强调某种新的认知元素的重要性——改变行为
群体: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必须具备5条件:共同目标,有行为规范,有组织结构,成员有相关的活动意识,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群体分类
群体功能群体结构
群体形成和发展:塔克曼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履行阶段、中止阶段。
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非正式群体分类:冷淡型、怪癖型、策略型、保守型。
群体心理特征
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统一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而建立的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作用:维系作用、统一认识、行为认定、惰性作用。群体压力:是群体利用群体规范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群体压力特点:
性质看,是一种心理压力
来源看,来自内部
表现形式看,是以舆论的形式影响个别成员
类型看,可分为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
反应方式看,有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
群体压力的形成:合理辩论阶段——劝说阶段——攻击阶段——心理隔离阶段
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相符的现象。
从众的原因:1缺乏信息,2害怕责难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