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电大-2017年10月《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2017年10月《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06901ec3a87c24028c4e4.png)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f4d4dcc175527072208dd.png)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8分)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二和三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二和三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ad13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6.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二和三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二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遗传力:又称遗传率,遗传力是指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总方差,即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的和)中所占的比例。
2.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3.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休的优势脑半球。
4.“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
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2.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比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a被动的互动b唤起性的互动c主动性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1及3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1及3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aa0b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f.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1及3试题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一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2.认知结构或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3.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发展三大领域。
a道德b情感和社会性c感知觉d游戏2.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以前c上世纪六十年代d中世纪3.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普莱尔d华生4.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三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三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284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4.png)
·题目、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选项、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经济条件较差
学校教育失误
【答案】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学校教育失误
·题目、
研究表明,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选项、
开始部分
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
开始和结尾部分
【答案】
结尾部分
·题目、
下列项目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b1b1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6.png)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1.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河北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河北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047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7.png)
河北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问题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稳定的情感、良好的社交关系和适应能力等。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研究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以及提高自尊和自信心的方法。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心理,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4. 创建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和支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减少学业竞争的压力。
5. 增加体育活动和休闲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休闲时间,释放压力,提高身心健康。
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积极性原则:教育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研究和实践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2. 个体差异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3. 阶段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使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4. 融入课程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5. 多元化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研究方式。
问题三学校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或心理咨询师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合作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咨询服务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到学校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心理支持。
2. 培训合作: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83c65b0b4c2e3f5627630c.png)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电大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江苏)形考三参考答案非答案
![电大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江苏)形考三参考答案非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f36bdf78a6529657d537f.png)
拿答案:1144766066题目1.()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A. 4岁B. 3岁C. 5岁D. 6岁【答案】:4岁题目2.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和社会化语言。
A. 想象的语言B. 夸张性的语言C. 童言童语D. 自我中心语言【答案】:自我中心语言题目3.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A. 推理关系B. 前后关系C. 逻辑关系D. 因果关系【答案】:因果关系题目4.儿童在出生前()刺激已经开始对胎儿起作用。
A. 感觉B. 语言C. 触觉D. 嗅觉【答案】:题目5.()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 亲子关系B. 同伴关系C. 亲友关系D. 家庭关系【答案】:题目6.()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A. 合作关系B. 亲社会行为C. 亲密关系D. 捐赠关系【答案】:题目7.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水平,()阶段。
A. 五B. 六C. 七D. 四【答案】:题目8.()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A. 恋母B. 恋父C. 依赖D. 依恋【答案】:题目9.儿童一般先掌握(),再掌握虚词。
A. 实词B. 名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题目10.实词中最先掌握()、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A. 名词B. 叹词C. 副词D. 虚词【答案】:题目11.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A. 语音B. 词汇C. 口语表达能力D. 语法【答案】:题目12.语言获得理论有()。
A. 后天习得论B. 相互作用论C. 先天获得论D. 语言习得论【答案】:题目13.社会化语言有()。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精选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1698195c1c708a1284a4457.png)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与健康》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精选一、名词解释1、爱情地图:我们对声音、气味、肤色的偏好都在我们头脑中有所预设,每个人都是按照这些信息去寻找自己的伴侣,这些对异性的喜好,心理学称之为“爱情地图”。
2、首因效应: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带来“先入为主”的效果。
3、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传递、反馈的过程,以求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畅通。
4、服从: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迫于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力而做出命令指定行为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发生的,有被迫性。
5、过度睡眠:它是与失眠相对应的一种睡眠障碍,它分为睡眠过度症和睡眠过度状态。
睡眠过度症表现为睡眠时间过长,持续许多小时乃至几天,甚至更长,睡眠过度状态表现为难以从睡眠中完全醒转,强行唤醒时往往出现意识模糊。
二、不定项选择ACD, ABCD, ABCD, ABC, ACD, ABD, C, ABCD, AD, ABD, 三、简答题1、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论。
(P162页)答: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其基本成分不外乎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动机成分是产生爱情行为的驱动力,情绪成分是爱情满足人的身心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认知成分是爱情的理性认识,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
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滕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分为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它们好像一个三脚架一样,三者不能缺一。
2、如何利用首因效应来给他人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P189页)答:1、注意修饰外表,2、注意自己的穿着,3、注意自己的身姿,4、注意语言的表达,5、注意说话的场合,6、注意态度的保持。
3、请比较从众、服从和依从的区别。
(P202页)答:从众:是在需要“与别人一致”的情境下,由于间接的压力而做出与别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面对权威或者规范,不得不面对一些直接的、难以抗拒的压力而产生顺应的行为;依从:即既不是因为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也不是因为受到某种权威影响,只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使自身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
平时作业(三)心理学及答案
![平时作业(三)心理学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b3bfd7ad51f01dc281f1e1.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2.“四因素论”将品德的心理成分划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3.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
4.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权威性阶段可逆性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公正阶段等四个阶段。
5.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类的学习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的建构。
6.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他们把动机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7.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主要有: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气氛、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强调新旧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境以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等。
8.课堂管理的各要素是一个统一有机体,其管理主体是教师,管理环境是课堂,管理客体是各种人际关系,管理目标是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9.广义上的教学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狭义的教学,二是评价,三是管理。
10. 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d 。
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2.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 c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班杜拉D.杜威3.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 。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4.学生以高度的成功率完成学业任务所花的时间是 dA.分配时间B.教学时间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5.有些教师甚至在黑板上板书时都知道谁在做小动作,仿佛长有一双后眼睛似的,这体现了有效管理者的特性。
河北版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参考答案
![河北版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cba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6.png)
河北版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参考答案问题一问题:请列举三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答案: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关系融洽、父母关爱和支持的程度会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温暖,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反,家庭不和谐、家庭成员冲突以及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情况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过多的学业负担、竞争压力以及对成绩的过分追求会造成学生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适当的学业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但过度的压力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支持和友谊,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然而,同伴间的排斥、欺凌和社交困难等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二问题:请列举三种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1. 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2.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和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研究任务,避免过度的学业负担。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提倡合理的研究方法。
此外,学校和家长也可以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保护其心理健康。
3. 培养积极的同伴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和课外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时,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题三问题:请简要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答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儿童心理学形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9ff9bf705cc1754270949.png)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国开电大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设计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设计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972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8.png)
国开电大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设计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2. 请列举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行为等方面。
3. 请解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4.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涉及人际关系、团体行为、社会认知等方面。
5. 请解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6. 请解释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心理评估旨在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二、论述题请讨论心理干预的方式和途径。
心理干预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包括个体心理治疗、群体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多种形式。
个体心理治疗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群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体活动和互动,促进个体之间的支持和交流;心理教育通过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心理干预也可以结合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其他辅助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应用题以自己所学专业为例,讲述一种心理学理论或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自己所学专业法律为例,可以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个体在法律决策中的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决策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个体会倾向于参考他人的行为来做出决策。
在法律领域,通过了解和研究个体在法律决策中的心理加工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个体会有依法守约的行为,或者违法行为,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宣传教育措施,以提高个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fa3c014693daef5ff73d46.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儿童心理学作业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W 考试说明:2021 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形考任务里有五个阶段测殴(60 分)和五个话题讨论(40 分)。
针对该门课程,木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绐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 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木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谋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X50% +终结性考试X50% 形考任务(60 分)阶段测虹题目1 概念题01.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翌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各年参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发展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藉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衡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个案研究法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mu 域幼儿园颇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彩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或题目4 概念题04.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纵向研究答:纵向研究也叫触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横向研究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童成实殴,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观察学习答:邪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b1b1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6.png)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1.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9118e083561252d381eb6edf.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一共三个大题,题目一、完成一个儿童进展相关领域的个案进展的案例分析。
(60 分)说明: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你一定会接触到关于儿童进展的相关领域的个案进展的案例,从中选取你认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所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所选取的案例举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提交。
要求:1.案例内容必须与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2.案例条理清晰,完整;3.案例选取的理论根据合理。
4.结合理论对案例举行恰当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教育教学建议。
5.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600字。
案例:乱扔玩具的嘉嘉(责任感)午饭后,按照惯例,张老师组织刚刚吃过饭的孩子们在玩具室里玩自己喜欢的玩具。
随着一声午睡的命令,大多数孩子立即扔下手里的玩具,预备午睡。
惟独极少数孩子把玩具归还到玩具柜,放到指定的位置。
等生活老师过来检查的时候,总是发觉一些小玩具、小积木被“遗忘”在教室的各个角降,当老师提醒大家的时候,嘉嘉甚至还说:“不是有保育员阿姨嘛,爸爸说,有人会收拾的!”答:分析:表面上看,嘉嘉似乎没有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但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嘉嘉还缺少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和对自己、对环境的责任意识。
缺乏责任意识,不仅使孩子不关怀自己周围的环境,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性,还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主动参与和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影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和中意度,也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表现。
孩子责任感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在现今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包办,使孩子产生了凡事依靠别人,遇到困难便推卸责任的心态。
如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有人负责:铅笔妈妈会削好,房间奶奶会整理好,孩子什么也不用管,只知道学习,吃饭、睡觉、玩耍。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答案(河北)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答案(河北)](https://img.taocdn.com/s3/m/ce9f7b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7.png)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答案(河北)问题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问题二列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 情绪管理培训:教授学生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学生之间的支持网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问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提高研究和生活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问题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有哪些?- 组织专业培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 建立完善的机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确保其顺利实施。
-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 多元化教育形式: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问题五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统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种类。
- 教师和辅导员的评价:听取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反馈。
- 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以上是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的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北)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北)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df589a2161479171128ca.png)
题目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
a. 家庭的教育方式
b. 家长的自身素质
c. 家庭环境因素
d. 家庭经济条件
【答案】: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自身素质;家庭环境因素
题目2.改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对策:
a. 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b.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c.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d. 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答案】: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题目3.学校教育与教学的哪些方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
a. 学校应试教学管理方式
b. 学校教师水平
c. 学校教学方法
d. 学校应试教学模式
【答案】:学校应试教学管理方式;学校应试教学模式
题目4.学校心理支持网络系统的功能:
a. 宣泄功能
b. 辅导功能
c. 调试功能
d. 治疗功能
【答案】:宣泄功能;辅导功能;调试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
“单词句”。
8
、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
“
电
报句
”。
9
、
“
妈妈语
”
:
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
有许多有趣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被称为
“
妈妈语
”。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
1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
8
、
9
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
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
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
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2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
2
分,共
18
分)
1
、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
、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
视觉悬崖
”
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
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
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
、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
、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
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
,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
、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
敲击和踢等。
6
、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
——
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
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
、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
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
“
单词句
”。
8
、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
“
电
报句
”。
9
、
“
妈妈语
”
:
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
有许多有趣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被称为
“
妈妈语
”。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
1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
8
、
9
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
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
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
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2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