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4
《政治学原理》教案(本科补修)
政权问题。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国家 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
艺术。
三、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
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利益要求, 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①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 ②一切借助于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
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
一、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二、政治合法性
三、“治理”与“善治”
一、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
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
和连续状态,即理想社会。
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包括:人们具有宽容与理
性妥协的精神、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有效 的协商机制、高效廉洁的政府。
③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限制公权,能有效
防止公权越界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④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经验表明,权力
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
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 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政治权力的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三、政治权利的内涵
权利是某人或群体享有从事某行为的资格或正
当性。
宪政体制下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
①自由权,人身、言论、通信、集会、结社。 ②平等权,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
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政治学第四章电子教案
君主制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 帝)为国家元首,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 形式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管理形式。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典型。 立宪君主制是指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实际
上君主权力受宪法和议会、政府等限制。
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
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权力为君主所有。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政府。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力:①国家本质在于 阶级统治。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 现本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组织起来的,以暴 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受议会
制约,无实际权力。
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 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统是权力象征。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 党或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总
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
①明确指出国家机关权力来自人民。
②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通过选举等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
关,但人民始终掌握“最后权力”。
④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权利和自由来体
现人民主权。
权力制约:权力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资本主义宪法表现为分权原则,社会主义宪
法表现为监督原则。
为了有效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也是政府首脑。美国、墨西哥等属此。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
政治学原理教案(精选)《政治学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学时:周学时:授课对象:80学时 5学时 05政治学与行政学第 1-3教学周/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第 1-6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正确区分政治与政治学。
2、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3、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课程重点与难点:政治的涵义,政治与政治学的区别,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授课内容:§1、政治(political)(7学时)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涵义§2、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5学时)政治学的涵义、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提问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作业及思考试题:1、什么是政治?2、近代政治学的发展沿革?考核方式:课堂提问第 3-5教学周/第二节利益(第7-10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
2、熟练掌握利益的分类及各种利益的区别。
3、了解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课程重点与难点: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各种利益授课内容:§1、利益的基本问题(4学时)利益的含义、特点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公共利益(4学时)公共利益的含义、公共利益的界定因素、公共利益的主体分析、公共利益共同利益的区别§3、国家利益(4学时)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的特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老师讲解为主作业及思考试题: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第 6-7教学周/第三节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第11-14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2、熟练掌握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授课内容:§1、权力与权利(3学时)权力的基本问题;权利的基本问题;权力与权利的区别联系§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3学时)政治权力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利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联系。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课件
性的结论。
02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着眼于当前政治现象,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推理说明,
那就需要阐述政治现象产生的根源、运动变化过程及其规律,这种分析
的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法。
03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政治现象的比较分析,揭示其共性和差异,从
而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5
政治学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8
14
04
政治权力与权利
2024/1/28
15
政治权力的定义与特性
权威性
政治权力是一种权威力量,具有 强制性和约束力。
排他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排他性,即 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主体行使 权力。
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 总是试图扩大其影响力和控制力。
定义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 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 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 际政治过程之中。
平。
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塑造
有限的政治参与则可能导致政治 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和单一性。
22
06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2024/1/28
23
政治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政治发展的定义
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在结构、功能、制 度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政治参与等方面的变革。
VS
政治发展的阶段
《政治学原理》全套课件
2024/1/28
1
目录
• 政治学概述 • 国家与政权 • 政治制度 • 政治权力与权利 •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 •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2024/1/28
2
01
政治学概述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国体与政体
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
第二节 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
君主制
共和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基本观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第六章 政治统治体
第一节 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与特征
政治统治体系的概念与实质
政治统治体系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系统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念及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国家机关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第八章 政 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理论
政党的概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2007年09月03日 谭永凤治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马克思列宁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第三节政治学的与分类
西方政治学的分类
政治学的内容分类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
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职能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消亡的途径
第二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政治学原理》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基本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国家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理解其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我国基本制度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国家的定义和特征,我国的基本制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政治学原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我国国旗、国徽、国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国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国家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基本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行机制。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我国基本制度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定义和特征、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2)请阐述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3)请分析我国的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2. 答案:(1)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统一整体。
特征:国家具有阶级性、主权性、政治性、法治性和人民性。
(2)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国家起源于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影响。
(3)我国的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编码:Z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4/2.75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0.25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单位:政法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
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复习题与思考题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4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2、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扩展阅读书目《政治学基础》,第一编,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二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主体一、政治主体的涵义及特征二、政治角色理论与政治主体的类型第二节政治权力一、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三、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节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主体的含义、特征,掌握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分权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政治认同问题。
政治学原理课程第4章 政 府
第四章政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掌握和理解广义政府和狭义政府的概念。
教学内容:政府的基本性质、现代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职能等。
教学重点: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第一节政府的基本性质一、政府与国家在政治学研究中,中西方学者对“政府”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政府”概念。
西方学者对政府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西方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对政府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政府”一词是指宰相办公的场所,后来“政府”一词外延扩大,统指官僚办公的场所和机构,其词义近似于“官府”。
戊戌变法前后,西方政治学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学者在引进政治学的过程中,大都把政府视作一种“机关”或“机构”。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常常把政府看成是“机器”或“机关”。
综合学者们的意见,政府可界定为: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
这里的政府是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福利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国家是由人口、土地、主权和政府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土地,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在于是否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
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要通过政府,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
政治学原理授课教案
政治学原理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二、政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三、政治的作用第二节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二、政治学的发展第三节我国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我国政治学的任务二、政治学研究方法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第一节政治关系一、政治关系的含义二、政治关系的特征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四、行为主义的政治系统论第二节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的含义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现代西方政治权力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三、美国的政治结构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第三章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制度的含义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二、政治制度的作用三、影响政治的基本要素第二节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奴隶制政治制度二、封建制政治制度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第三节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政治利益分析第一节利益集团一、利益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二、利益集团第二节利益的表达方式一、对抗性的表达二、非对抗性的表达第三节利益综合一、利益综合的过程二、利益综合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政治平衡一、政治平衡的本质是利益平衡二、政治失衡是利益关系失衡的外在表现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概念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和特征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公共政策的规划二、公共政策的执行三、公共政策的评估第三节公共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一、西方国家的政策决策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决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对国内的主要功能二、公共政策的对外功能主要是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第六章政治录用第一节政治录用的标准一、政治录用的含义二、政治录用的标准第二节封建社会的政治录用一、世袭制二、官吏选拔制度三、科举制度第三节现代西方的政治录用制度一、政党体制中的政治录用二、公务员体制下的政治录用三、双重录用体系的分析第四节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一、我国干部制度的基本内容二、中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第五节政治转型中的腐败问题一、社会性腐败二、政治性腐败第七章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第一节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广泛性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功能四、政治舆论五、政治法律第二节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内容二、政治文化的功能三、政治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四、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五、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与集体主义的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功能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八章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第一节政治变迁的思考:政治民主一、关于民主的理论二、民主的本质三、政治民主的基础四、民主的基本类型五、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政治改良:正常社会的永恒努力一、政治改革的含义二、政治改革的条件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第三节政治革命:过去的结束,现在的开始?一、政治革命的含义二、政治革命的条件三、政治革命的作用第四节革命到革命后政治转变一、革命后政治的基本含义和任务二、革命后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三、革命后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五节政治发展与政治现化代:向着更高的政治文明一、政治发展学说的兴起二、政治发展的含义三、政治发展的目标四、政治发展的动力五、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六、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七、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八、政治合法性附录政治学研究常用的统计数字和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恩格尔系数三、基尼系数四、现代化指标体系五、城镇化水平参考书目前言——政治科学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本书本书是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本科生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个部分,体现出我们的特色的内容主要在第五、九两章。
【精选资料】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⑴中国传统政治观;⑵西方诸种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含义。
4.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政党具有系统的组织机关和 组织纪律,是发挥阶级的领导 者和组织者作用的重要条件。
党的政治纲领是一面旗帜, 党的纲领有不同的称 通过这面旗帜把党员集合起来, 谓,如党章、党纲、政 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奋斗。 纲等。 竞争型政党制度
(西方民主国家)
政党的活动都与国家政权 4.政党围绕 有关,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通过 着国家政权 竞选而轮流执政,社会主义国 开展活动 家的共产党是既定的执政党。
5. 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 (1)关于政党产生的各种说法
由于人的合群的天性产生了政党 由于人的性格和感情产生了政党 由古代战斗团体演变成为现代政党 由于选举的需要人们组织了政党
(2)资产阶级政党是怎么产生的
近代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在实施资产 阶级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发展和演变的。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自由 竞争的出现 (2)社会条件 :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和重新组合 (3)政治条件 :阶级利益的对立以及斗争、议会 民主的产生 (4)法律条件 :基本人权的保障 (5)思想文化条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方式
(1)体制内的政党
(内生型)
在英美等国,议会中不同的政治派别或政治联盟,随 着政治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组织。
资产阶级政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英国。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议会。1679年,国会议员 们在讨论詹姆士是否能够继承英国王位时发生了激烈的对立,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意志的议员反对詹姆士继 承王位,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议员则竭力支持他的继承资格。在对立和争执中,前者称后者为“托利”(歹徒), 后者称前者为“辉格”(强盗),托利党和辉格党由此产生。在后来的选举改革、议会改革中,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 发展队伍,完善组织,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政党,并分别于1833年和1839年易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政治的含义什么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但是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因而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也就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三)政治的确切内涵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可以说是所有研究、学习政治学的人都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5篇
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政治学原理教案1(一)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其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怎么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这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四)为什么要按劳分配?(1)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政治学原理四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 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 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 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 挥着重要作用。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 治组织,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 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 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 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 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 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 1. 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 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 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 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等。 2. 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体系文化主 要反应了国民对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宪法性安排 的态度和看法。过程文化是人们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 看法,它反应了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度。政策 文化是国民对于国家政策的基本看法,它反映的是公 民对于重大问题的政策倾向和价值取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社会主义 社会平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 分配、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是社会主义 的基本原则。它的理论形式大体包括: (1)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 (3)革命社会主义 (4)改良社会主义
4.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指的是 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 种选择的思想。 • 其他意识形态 (1)社群主义 (2)无政府主义 (3)法西斯主义 (4)女权主义 (5)生态主义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一、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 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 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 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 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 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 性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 治认知或意识、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念、政治情感、 政治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威主义国家主要特征
1.民主制度有名无实 2.实行专制集权统治 3.极力推动经济发展 4.极力鼓吹民族主义
(五)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的国家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是正在消亡中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政治新纪元的开始
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特征
1.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3.政治关系是人民民主专政 4.执政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 5.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有少部分 土地或没有土地,上层建筑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领主占有制(欧洲) 地主占有制(中国)
特点: 土地不可买卖,劳 役地租是主要剥削方式, 领主和农奴的身份固定。 特点: 土地可自由买卖, 实物地租是主要剥削 方式,农民和地主身 份不固定。
欧洲封建国家与中国封建国家之比较
时代 类别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
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发 生在英、法 、德等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 全部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 所有,实行纯粹的公有制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 现实情况
社会主义革命都发生在经济、政 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 水平普遍低下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 各国改革开放以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 古代西方关于国家的概念
“Polis” (城邦)→“Resublime” (人民的事 业)→ “State” (政治意义上的国家)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观
● ● ● ●
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康德„) 国家契约说 (格劳修斯、斯宾诺莎、霍布斯„) 国家统治说 (博丹、孔普洛维奇、狄骥„) 国家要素说 (孟子、梁启超、达尔、迦纳 „) 人民、土地、政事,为诸侯之宝。 — 《孟子》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福利国家之先河
罗斯福新政主要措施有“高额累进所得税制度”、 “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度”和“社会失业保障制度”制度 等。 罗斯福新政一度受到垄断财团强烈的反对,指责他 是“红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等。
权威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六七十年代的亚、非、 拉地区, 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的某些民族独立国家。
●
主要途径 主要是社会革命,但也包括社会改良,具体通过
哪条途径取决于很多具体因素。
(三)资本主义时代以前的国家类型
1、奴隶制国家
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上层建筑是奴隶主阶级对 奴隶阶级的专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贵族、商人、武士) 不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穷人、外邦人、妇女…)
奴 隶
2、封建制国家
●
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家历史类
重要前提 任何国家首先是经济形态发生变革,引起生产关 一般规律 奴隶国家—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型的转变根本动力。
●
系方面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后完成国家类型的转变。
●
国家。有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会跳越其中某一阶段,向更 高级的国家类型发展,从而表现出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 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 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教材P90 )
国家的特征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形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 方面。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形成了国家,而国家一旦 形成,就具有了与原始社会组织截然不同的特征。
(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辩析
• (一)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 • 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 家也就不复存在 2、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 组织手段 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二)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 2、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国家主权 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 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 4、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 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 他社会成员
生产 关系
自由民内部分裂为若干阶层:贵族、平民、商人等
传统道德和习俗丧失:产生公共权力及其机构
(二)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 且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 成为必要了。” — 恩格斯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 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 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 列 宁
第二节 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
• 一、宪法下的国家组织原则 (重点掌握) • (一)人民主权原则(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 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它的内 容包括: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 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一切政治 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 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 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 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 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 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 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权得到法律保障。
法西斯国家
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寡头以集权主义、种族主义、 扩张主义为理论依据而实行残暴统治和野蛮侵略的一种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
法西斯国家主要特征
1.宣扬国家至上,鼓吹领袖独裁 2.实行一党专政,取消议会民主 3.全面控制社会,实行白色恐怖 4.宣扬“种族优劣”,要求“生存空间”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指为了保障与改善社会生活而注重发展 社会公益事业,推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的现代资本主 义国家。
国家的特征及与氏族社会的区别
1.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按照地域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反映 的是阶级关系;氏族社会反映的是血缘关系。 2.国家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居民的,而氏族社会是以天然的血缘关 系为基本纽带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3.国家是系统地使用暴力的机关,具有对内镇压和对外入侵的双 重功能,氏族社会只具有对外的功能。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
非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分类标准 1、掌权人数多寡 2、国家主权归属 3、政治权威的建 立和运行 4、地理环境 5、掌握国家主权 的程度
……
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分类标准 1.国家赖以存在 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谁占有生资料) 2.占据着统治 地位的是哪一个阶 级
(二)国家历史类型演变的规律(92页)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生活着炎帝、黄帝、太昊、 少昊等中华民族的先民,南方地区还有九黎等部落。据历史传说,在 炎帝、黄帝之后,尧、舜、禹相继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 们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的选举而产生的,历史上称为“禅让”制度。 禹当上夏部落的首领以后,部落联盟又选举了陶为禹的继承人, 陶因病在禹之前死去。部落联盟又选举伯益为继承人,禹却不让位, 而是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了王位,从此世 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在启的时代,氏族内部早已产生了阶级分化,阶级矛盾也越来越 尖锐复杂。于是,启组织了常设的军队,设置了各种职位(历史上有 “夏官三千”的说法),颁布了刑法,建立了监狱(古书上称监狱为 “夏台”、“圜土”、“囹圄”、“蚕室”等),借助于这些武装力 量对被统治者进行强力镇压。至此,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 制国家。 夏朝一共传了14代国王,经历了400多年,后来被商所灭。商朝是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民, 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 人人皆有主权者,人人皆为服从者,夫如是斯之完全成立 之国家。— 梁启超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一)国家产生的过程(补充)
原始人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经过了氏族、氏族部 落和部落联盟等若干发展阶段。氏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 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类的集团,是原始社会的经济单 位和社会细胞。
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实行资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主要特征
经济 特征 阶级 政治 特征 特征 职能 特征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主要特征
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 2.国家政策以保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为主要内容 3.议会的权力不断弱化而行政权力不断加强 4.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的经济生活 5.国家日益强化其外部职能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以来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实行现代民主制度的西方发 达国家。鉴于社会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这些 国家程度不同地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巩固资 产阶级的统治。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变化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发展速度加快 波动性越来越小 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建立国有企业 推行民主管理 加强经济干预 加强制度建设 扩大民主权利 促使股权分散(产权关系) 工人参与决策(劳资关系) 推行福利政策(分配关系) 扩展社会管理职能 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生产力水平 所有制形式 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 发展趋势
各国在分配制度上搞平均主义和 取消商品生产、货币和市场, 大锅饭制度,各国改革开放后改革了 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和劳动券制度 分配制度 国家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 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前景乐观 各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严重 弊端。90年代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各国都犯了急于过渡的错误,中 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