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doc

合集下载

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文化领校特色强校

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文化领校特色强校

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文化领校特色强校--永嘉县瓯北第七小学2017年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学年,我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落实新要求,推动规范管理、有效管理,努力打造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确立服务意识塑造良师形象,办人民满意学校;抓好教研教改,创特色品牌,创社会美誉学校;强化学校管理,丰富校园活动,办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的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功能室达标学校和市科普特色校,通过创建活动,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环境的优质化。

三、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1.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结构,细化分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确保从整体到局部,从教学到后勤,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2.完善民主依法管理举措。

积极实施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教代会等制度,对制度修订、评先评优、教师考核等过程做到规范透明,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校园醒目处设置校务公开栏,对教师关注的事项予以公示,充分发挥教师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安全工作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考核有据可查,努力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在实施制度管理的同时,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不违背管理原则的前提下,要体现以人为本,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科研引领教改:特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科研引领教改:特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科研 引领教 改 ● 特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何 云耀
以学生 的 发展 为本 .让 每个 学生 都得 到 发展 . 是我 校实 施素 质 教育 、 进行 教 育改 革 的主方 向。近 年来 , 了增 强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 性 , 面提 高 教 学 为 全 质量 , 继续 保 持 我校 “ 低进 高 出” 的办 学 要求 , 们 我 秉 承 教育要 回归本 原 . 回归学 生 、 即 回归 教 师 、 回归 课 堂 的原则 , 2 0 从 0 9年 秋季 开始 。 广东 省 普通 高 在 中率 先展 开小 班化 教育 实 验 , 同时全 面推 行学 案 并
研究 , 并结 合 学科 的教 学实 际 , 行 课堂 教学 改革 , 进
力 创本 学科 的教学特 色 。
的时 间 。 小 班化 教育模 式 成 为我校 最具 影 响力 和 使
竞争力 的办学 特 色。
科 任教 师在 学科 子 课题 研究 的范 围内 , 结合 自
己的教学 实 际 . 展学 案 制课 改背 景下 的 “ 开 草根 ” 式 课题 研究 。我 们 以科研 促 教改 , 教学 工作 与课 题 把
学 校将 普 通 高 中小 班 化 教育 模 式 的 探 索作 为 创 建 学校 特色 的一 个新 的主攻方 向。我们 把 《 中小 班 高 化教 育模 式 的实践 与研 究》 上升 为全 校 师生共 同参
与 的省级 立 项 的教育 科研 课题 , 争再 用 3至 5年 力
学科 教 研 组 围绕 学 校 的 总课 题 开 展 子 课 题 的
三、 立足校本研修 , 提升教 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 了调 动 教 师参 加 校 本 研 修 的 主动 性 和 积 极

《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常州市花园小学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乐于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科技教育研究更为众多学校、众多教师在探索。

这种研究领域较为宽泛,但更多的是在科学学科与科学兴趣小组与科技节活动中。

我校的这项研究旨在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让教师从理论上转变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确立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等观念,并以此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一切教育教学行为中努力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服务。

开展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品牌建设旨在促进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文化品位,增强教育综合实力,通过打造特色项目,形成特色课程与特色教师,把特色项目打造成学校特色,最终形成特色学校和学校品牌。

我校三、四年级开设了校本机器人课程,“沈莲机器人工作室”和“牛顿工作室”两大科普社团常年开展活动,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突出。

因此希望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将学校的特色项目做实做大做强。

以课题研究的范式推进学校的特色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学校教育品牌。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科技活动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技特色项目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课程研究和开发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充实教师的教育积淀。

学校特色建设1

学校特色建设1

常宁八中李小林关于在创建特色学校中跨越式发展的探索常宁八中李小林“常宁八中创建于1996年,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140人,学生2186人。

全校教师秉着“爱国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精神塑造人,以人文精神熏陶人”的理念,靠智慧与汗水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充满生机活力的画卷,领跑常宁初中特色教育。

”2010年5月,我第一次听到这段介绍时,就深深打动了我。

这仿佛就在描述我心中理想学校的样子,并成为激励我校努力发展的美好愿景。

2010年9月,经过前后近4个的努力,在市政府及常宁教育局的高度关心下,我校新教学楼工程和全新装修工程圆满竣工,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9月1日,当全市城区第一个小班制班级正式上课时,我们在学校跨越式发展之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梳理学校发展的内涵与特色建设。

什么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不缺各种评估体系和标准。

拥有优质的生源固然是令人羡慕的资源,拥有雄厚的师资也是学校最大的底气。

而常宁八中,在生源与师资上并不占据优势的时候,我们将以什么做为学校的骄傲与发展动力?那就是——走特色办学之路,让校园生活别样精彩。

一、用学校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特色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中最突出的部分与附加价值取向(达到社会的基本要求外,还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相融合,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

从学校角度看,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识,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民教育》总编辑、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认为,过去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效率,强调教育产品的标准化,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被推到了一个极致———千教一面,千学一面。

基础教育目前到了打破历史难题“千校一面”的阶段。

教育部刚公布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组织了300余位各行业的专家论证,专家们提到三个高频率的词:选择性、办学特色、适合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Word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Word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一、课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

《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

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入校指导与课题引领相结合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入校指导与课题引领相结合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入校指导与课题引领相结合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作者:丁娅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第07期“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顺利完成首批项目学校第二次入校指导工作遵义市教育局“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办按计划于2013年5月13日至24日,5个专家指导组分两批进入32所项目学校进行第二次入校指导。

专家指导组围绕项目学校的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等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各学校工作实施了集中指导。

在入校指导过程中,专家组认真听取并记录了项目学校校长的对本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等工作汇报,就学校的专项课题、特色理念、特色资源、特色实践等方面,与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积极的讨论。

通过本次入校指导,发现项目学校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有了整体的明显提升,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

同时,专家对项目学校特色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深入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确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入校指导工作是继首轮项目基线调研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深入指导,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实质性效果。

入校指导期间,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项目办积极配合,项目学校校长及教师,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的办学理念积极交流。

学校凭借自己办学条件、育人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其特色创建工作也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彩发展的态势,为项目后期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二次入校指导后,进一步调动了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和项目学校的积极性,校长与教师们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将在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项目办的统一要求下,按照专家组指导意见,全力做好做实各阶段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课题科研引领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为扎实推进全市“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切实以课题科研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探索特色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交流会于2013年5月30日在遵义市丰乐小学召开。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作者:王文学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5期学校如何内涵发展,是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十几年的校长生涯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课题研究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长春市第七十四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3年学校新班子成立之时,面对的是一所教师人心涣散、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学生纷纷外流、社会声誉低下的薄弱校。

如何改变这样一所学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了规范管理奠基础——教育科研寻突破——特色发展创品牌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经过三年多的规范化管理,学校步入了正轨,风气正了,教师工作热情高了,社会形象好转了,但是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问题出现在哪里呢?2006年,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多数是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高分低能。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不符合“师生交往互动”这一新课程理念,也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遗传因素,它是前提和基础;二是环境因素;三是教育因素;四是主观能动性。

而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进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事物变化的内因,教师等其他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因此,教师的知识再丰富,教学水平再高,如果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也一定是高耗低效的。

基于这种认识,2006年10月,我校依据区主导课题《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确立了《学科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并认真开展研究:一是隆重召开全校科研课题开题大会,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开展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国内外主体性教学的前言理论,增强教师研究课题的主动性;三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确立子课题,并制定学科研究方案;四是各学科组任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学习借鉴全国现在最前沿、最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
2、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通过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和唐山及江苏等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关系,寻找“优化‘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儿童思想缺失
在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萎缩,又由于年龄和身心成长等原因的制约,他们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流行"事物的学生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重做校园文化墙,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继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一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各种社团,让特色课程向专业化发展,深化学校、年级、班级进行星级管理,大力实施“三生”教育,构建绿色教育生态.做好“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开设自己的儿童节日文化,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3、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胡天军,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后勤主任。
成员:张 明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中国教育学会)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一、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现在就全国而言,北京、上海、江苏等一些发达大城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很好,理念也很先进,而河北省相对比较滞后,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更是才刚刚起步。

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水平层次不齐,但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已进入一个内涵发展极高的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全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必将掀起更将轰轰烈烈的校园文化建设。

现在我校作为张北县基础教育的窗口单位,作为全市的重点文化建设校,代表张家口市参与了许多省、市大型活动,并都作了典型发言。

再过几日,我校要代表张家口市小学参加全国校园文化论坛,并作典型发言,我校的经验介绍材料已被辑印成册。

现在,我校发展势头良好,局面喜人,这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校一定会在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爱下,打造成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示范校,为张家口其他县区,乃至全省、全国贫困县区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政府的大手笔、专家的大支持,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活力四射、魅力无限!1、教育局对我校的发展特别重视,正在尽全力打造,县委、政府投资较大。

从2009年建校到现在校园静态环境布置已投资100多万。

以后我们还会争取部分资金,并用好这些资金,尽最大限度达到研究目的。

2、在争创全国一流教学水平,打造省级名校活动中,我校作为全市的重点小学被市基教科直接承保,并且长期派专家入住学校,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给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3、我校现代化教学配备比较先进,全部装有班班通,专业教室29个,功能完善,在全省来讲硬件都是一流的,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代化基础保障。

4、我校现在与张家口市内名校、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建立了合作帮扶关系,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许多共识,进行着优势互补。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作者:孙益辉等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2年第12期编者按:秉持新课改理念,对中学“六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对所有高完中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而普通农村中学如何突破优质、示范类高中的重重包围,寻求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北海市南康中学借力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可资借鉴。

近年来,一些城市学校对“六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已经做出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如东北某育才学校实行“六年一贯制”优才教育,提出的目标是“为培养国际型、领袖型、创造型高层次人才打基础”;常熟某外语学校通过实行“六年一贯制”分层教学,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南康中学(以下简称南中)在2007-2008年也曾做过初步的尝试。

我们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生起点低、差异大,毕业生流向多元(升学、回家务农、创业或外出打工等),我们的思路,是把“六年一贯制”与“因材施教”的育人方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新农村中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此,我们提出的“六年一贯制”,是适合我们农村中学实际的,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的,旨在构建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研究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抓常规为载体、以激发学生潜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方向的,初中免试直升高中的一体化教学的办学模式。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基于中学6年的设计,系统地组织教学,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加强学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的感受力和审美力以及对新高农业选修项目的实践力,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样的改革深受师生、家长欢迎,而且得到了有关教育专家的肯定。

两年“试水”坚定了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2009年,我们正式立项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尝试建立健全“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分类发展”的育人管理机制,“分层教学、发展特长,以学定教、面向全体”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以科研促教改、向教改要质量、注重校本培养、开发校本教材”的科研先导机制。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作者:唐信焱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13期[摘要]针对一些中小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手段这一现象,从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概念辨析、关系梳理和可能性分析,对学校课题研究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课题研究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非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特色是指某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特点。

所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1]。

那么学校特色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学校办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特点。

具备了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和特点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有效手段。

那么,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形态,在打造学校特色方面究竟有何功能与作用呢?一、问题的缘起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科研现象,即学校申请课题研究的动机是为了打造学校一项或者多项特色,而不是从学校的“真”问题出发,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工具性。

那么,对于通过教育科研试图打造学校特色的做法应该如何进行价值评判呢?首先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明确并探讨。

一是要厘清课题研究与学校特色两者间的关系。

二是要弄清楚课题研究能否打造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并从实际案例中找出有力证据。

如李希贵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窦桂梅所在的清华大学附小是有办学特色的,还有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黄冈中学、昌乐二中等,这些特色名校,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出来的吗?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学校特色是否有特定的实践途径与操作流程。

四是课题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打造学校特色。

在回答上述四个问题之前,还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学校特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也是一个时髦的话题。

社会与业界对其有质疑,也有高度认可。

在学校办学实践中,每位校长都喜爱这个话题,也在不断地以教育实践尝试着去诠释特色学校的涵义。

教研工作的引领作用与实践方法

教研工作的引领作用与实践方法
教学能力。
02
引领作用:指导教学实践
制定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具体 、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
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 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标准。
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对网络教 研数据进行收集、分 析和应用。
利用视频会议、在线 直播等技术手段,支 持远程教研活动的开 展。
建立网络教研团队,明确职责分工
组建由学科专家、教研员、骨 干教师等组成的网络教研团队 。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如 学科专家负责提供专业指导, 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骨干教 师负责具体实施。
定义
教研即教学研究,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 目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 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 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目的
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 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安排观摩对象和时间地点
观摩对象选择
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实践案例,确保观摩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 性。
时间地点安排
合理安排观摩时间和地点,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准时到场并顺利开展活动。
准备观摩材料和设备支持
观摩材料准备
提前收集、整理并印制相关教学材料 ,包括教案、课件、学生作品等,以 便参与人员更好地了解观摩内容。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将科研、教学等成果纳入评价范 围,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研究研究报告

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研究研究报告

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对新教育实验的借鉴。

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是“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是为了促进所有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所有社会人)的发展。

我们这一课题的提出的意图是相一致的。

在学校发展中,教师的发展是关键。

可以说,从2006年以来,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师生乐读、爱读”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旨在不仅仅是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书香的气息,让教师爱读,而是要步入科学有效的理性学习阶段,形成有效的管理、发展、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内在的价值认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需要。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少年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积累能量,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社会,引入大社会(与生活交往、阅读名著、接触网络等媒体),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让我们的学生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净化,知识上的充实,情感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铸就,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无限的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思考。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我们创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更是作为学校发展、学校特色形成的一个品牌,通过创建书香校园,形成"用文化经营学校"的战略认识,积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给学校教育以先进的理念、人文的气息、精神的意义,使学校教育以更深层次地、更持久地影响师生、感染师生,丰富校园的教育本位价值;真正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再者,新课程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培育学校特色 打造特色学校

培育学校特色    打造特色学校

培育学校特色构建特色学校-------虎林市逸夫中学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虎林市逸夫中学在1995年时仅有485名学生,到2014年发展到1388人,经历了19年的风雨兼程,从一所面临撤并的薄弱校迈进了省标准化学校行列,这是逸夫中学历史性的大跨越。

但是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品质和内涵做支撑。

因此挖掘学校特质,培育学校特色,是学校管理者应努力求索的问题。

两年多来,在反复的思考和实践中,在与师生的共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核心问题其实蕴含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中,体现在课程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身上。

学校有了优质的课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铸成自己的品牌,相反,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人云亦云,将导致学校发展缺乏明确的路径方向,教师学生的发展也必然缺乏自主独立性。

基于此,我校从高效课堂构建,体验式德育,队伍建设,艺体特色和学校文化五大方面,努力培育学校特色,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

一、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把义务教育的任务概述为:“为学生夯实做人的基础;为学生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为学生夯实学习力的基础” 。

这一理念让我们明确,义务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因此我校把办学思想确定为“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

这一思想的实施途径是:植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发现与发展,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厚实基础上的能力、身心、个性、特长的多元发展。

以次确立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求真求实------求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向善向美------向人生高尚境界前行。

二、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质量什么是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依据有效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建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教学方法,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
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
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王定洪
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坐落在四川省安县界牌镇,学校现有10 个教学班, 500 余名师生。

“ 5?12”汶川特大地震,学校几成废墟。

但是借助灾后重建的发展契机,界中人“巧借东风
扬锦帆”,高举“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振兴一个家庭”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育品学优秀学
子,铸德才双馨学生”的办学理念,为实现“以行立教、寓教于行、以行导学、教学相长”的
办学目标攻坚克难,从 2008 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开始的短短四年时间,界牌镇初级中
学校突破学校灾后发展瓶颈,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的界
牌初中属性的学校发展之路。

b5E2RGbCAP
一、学校的办学成绩:
近年来,界牌初中先后获得了“绵阳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绵阳市德育特色学校”的殊
荣;承办了安县中小学德育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

学校中考捷报频传,初2012 级中考共有8 个学科获得安县中考单科成绩等级奖;校本研修成绩显著,学校教职工近百篇论文、案例和教
学设计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或获得各级等级奖,其中《语文分组学习中的几个细节、成
因及其破解策略》等 4 篇文章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学校音乐、美术、科技教育结出硕果:小
品《小花》在农业部组织的“天穆杯”相声小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绵阳市第27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安县为“生活而设计”综合评比一等奖p1EanqFDPw
安县教育体育局张旭辉局长在视察了界牌镇初级中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德育特色工作之后,十分欣
慰地说:界牌初中的德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教育科研带动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
探索,界牌初中的做法值得全县所有的学校借鉴。

DXDiTa9E3d
二、取得成绩的原因:
界牌初中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科研的引领,以《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这一
科研课题为抓手,界牌初中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内涵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等特色建设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RTCrpUDGiT
1.调查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5·12”汶川地震灾难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促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悄然变化。

这些变化自然会触及家
庭和社会,影响学生和老师,教育在大灾过后出现了许多新现象,面临着许多新课题。

随着灾
后重建的完成,学校的硬件条件全面升级,而与之相适应的学校软件基础却成为了灾后制约学
校发展的瓶颈。

5PCzVD7HxA
为了打破瓶颈,实现学校灾后又快又好发展。

2009 年 10 月,界牌初中正式成立课题小组,拉开了《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的序幕。

课题组成员走村串户,深入到村
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收集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灾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近
千条。

通过学生抽样调查,召开教职工专题分析会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全面的剖析。

在此基础上,学校课题小组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写出了调查报告。

为学校
寻找灾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提供了翔实的事实依据。

jLBHrnAILg
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以“育良习,铸馨品”为德育工作目标,以德育特色建设
促学校发展的精品学校打造战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课题组及
时收集整理活动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
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教育科研提高了学校教育活动
针对性,避免了学校教育的空泛化,效果十分明显。

xHAQX74J0X
2.规划设计,构建文化体系,促进校园文化特色打造。

学校课题组非常重视环境育人效果的研究。

随着学校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活动的有序展开,学
校课题组及时启动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着力从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培育方面构
建校园特色文化体系,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在绵阳师范学院张先华教授,绵阳市教育体育局老领
导赵文富等的真诚关怀和帮助下,围绕学校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个实际,本着“人无我
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建设思想,学校课题组提炼出了校园特色文化——习惯文化理念,规划了
“以思想品德习惯引领人;生活卫生习惯铸造人;学习实践习惯提升人;运动健康习惯锻炼人”
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创作了学校校歌——习惯之歌《成长的天堂》,撰写了朗朗上口的《习惯
三字经》,收集整理了经典的《习惯小故事》,编写了《我身边的习惯典
范》,精心设计和打造了“一墙(一广场)两院(淑女苑、绅士楼)三室(教室、寝室、功能
用房)。

LDAYtRyKfE
学校课题组还指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育良习,铸馨品”师生誓师签名活动,
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激情;校歌传唱和《习惯三字经》诵读活动,良习如
风,伴随每一位界中人走向成功;“良好行为习惯之星”——“四星师生”评选表彰和命名活
动,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整合了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成为了界牌初中
实实在在的德育特色教育活动;“四星师生回头看”活动,构建了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学校
德育激励机制以校园特色文化环境的打造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双
管齐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不断积累学校的
习惯文化底蕴,逐渐将习惯文化转化为了师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变成了师生的一种自然行为。

Zzz6ZB2Ltk
3.弘扬传统,挖掘德育内涵,给力学校德育特色建设。

学校课题组深入挖掘《弟子规》、《道德经》、《二十四孝》、《少年中国说》等传统经典的
文化精髓,并将这些与师生的良习培养有机融dvzfvkwMI1
合。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时代的潮流中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学校的德育特色建设也有
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精髓的沃土。

rqyn14ZNXI
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课题组还特别重视对学校传统德育教育活动中特色教育内容的提
取。

将感恩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防邪反邪警示教育等与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培养紧
密结合起来;将普法教育、禁毒防艾、控烟禁烟等与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
理想信念、诚信教育等与学生的学习实践习惯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劳动教育、抗挫
折教育等与学生的运动健康习惯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不再
孤立,而是在德育特色教育的统领下成为了一个体系,产生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EmxvxOtOco 4.引领教师,助推专业成长,夯实学校发展的师资基础。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扎实推进,带动了学校校本研修之风的形成。

在界牌初中,每个教研组都有
自己的子课题,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员。

这些子课题,紧紧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涉及到了学校教
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过教育科研,拓展了老师们的阅读范围,扩大了教育视野,提高了老
师们观察个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更加理性,教育更有实
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正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提高。

SixE2yXPq5
三、对进一步发展面临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在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课题组又有了新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