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控1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种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用最适温度、最高温 度、最低温度来表征。在最适温度下,微生物生 长迅速;超过最高温度微生物即受到抑制或死亡; 在最低温度范围内微生物尚能生长,但生长速度 非常缓慢,世代时间无限延长。在最低和最高温 度之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生长速率下降, 最后停止生长,引起死亡。
二、温度的影响与控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温度对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影响
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实际是酶反应速率,酶反应有 一个最适温度。
从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可以看到 dlnKr/dt=E/RT2
积分得
E= 4.6logKr2 / Kr1 1/T1 1/T2
E——活化能
Kr——速率常数
4 .6 log K r 2
微生物受高温的伤害比低温的伤害大,即超 过最高温度,微生物很快死亡;低于最低温 度,微生物代谢受到很大抑制,并不马上死 亡。这就是菌种保藏的原理。
二、微生物与温度相关性的原理
1、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与它们的膜结构物 理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根据细胞膜的液体镶嵌模型,细胞在正常生理条 件下,膜中的脂质成分应保持液晶状态,只有当 细胞膜处于液晶状态,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 功能,使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最佳状态,从而最终实现目标值,达到最大的比产物生成速率。要实现最 佳工艺必须对诸如温度、pH、溶解氧浓度、泡沫等进行控制。
发酵工艺控制最优化
明确控制目标
明确影响因素
确定实现目标值的方法
确定最佳工艺Biblioteka 实施最佳工艺第一节 温度变化及其控制
一、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它们对温 度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嗜冷菌适应于0~26oC生 长,嗜温菌适应于15~43oC生长,嗜热菌适应于 37~65oC生长,嗜高温菌适应于65oC以上生长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一)发酵热Q发酵
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什么叫净热量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 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壁散热、水 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 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发酵 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发酵热大,温度上升 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2、蛋白质结构
人们采用二种方案来研究酶在低温条件下的结 构完整性和催化功能:(1)通过自然或诱导突变, 将特定残基发生改变的蛋白与其天然结构进行 对比;(2)对比同属嗜热、嗜温及嗜冷菌的蛋白 结构
通过对嗜冷酶的蛋白质模型和X一射线衍射分析表 明,嗜冷酶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与溶剂的作用加 强,酶结构的柔韧性增加,使酶在低温下容易被底 物诱导产生催化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与细胞膜的液晶温度范围相一 致。
什么是液晶状态?
液晶状态是指某些有机物在发生固相到液相转变时的 过渡状态称为液晶态。
由固态转变为液晶态的温度称为熔点,以T1表示;
由液晶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称为清亮点,以T2表示。
T1与T2之间的温度称为液晶温度范围。
那么为什么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呢?根据细 胞膜脂质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最适温度生长的微生物, 其膜内磷脂组成有很大区别。嗜热菌只含饱和脂肪酸, 而嗜冷菌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4、合成冷休克蛋白
低温微生物适应低温的另一机制是合成冷休克 蛋白。将大肠杆菌从37oC突然转移到10oC条件时细 胞中会诱导合成一组冷休克蛋白,它们对低温的生 理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嗜冷酵母的冷 休克反应,发现冷刺激后冷休克蛋白在很短时间内 大量产生。
耐冷菌由于生活在温度波动的环境中,它们必 须忍受温度的快速降低,这与它们产生的冷休克蛋 白是密切相关的。
E
K r1
11
T1 T2
K与温度有关
E越大温度变化 对K的影响越大
2.温度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温度对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青 霉 素
12oC~30oC
3.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温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如:温度对 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就有很大的影响。
3、蛋白质合成
嗜冷菌具有在0oC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是由于 其核糖体、酶类以及细胞中的可溶性因子等对 低温的适应,蛋白质翻译的错误率最低。许多 中温菌不能在OoC合成蛋白质,一方面是由于其 核糖体对低温的不适应,翻译过程中不能形成 有效的起始复合物,另一方面是由于低温下细 胞膜的破坏导致氨基酸等内容物的泄露。
183千焦耳转变为高能化合物 104.2千焦以热的形式释放 厌氧:产生22.6千焦耳热量,
9.6千焦耳转变为高能化合物 13千焦以热的形式释放 二个例子中转化为高能化合物分别为63.7%和42.6%
培养过程中生物热的产生具有强烈的时间性。
生物热的大小与呼吸作用强弱有关
在培养初期,菌体处于适应期,菌数少,呼吸作用缓慢, 产生热量较少。
第7章 发酵工艺控制
微生物学教研室
发酵工艺控制最优化
在特定的发酵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的高低取 决于工艺和工艺控制的最优化,即能否实现生产过 程内的最优化控制。生产过程最优化控制的实现, 包含了从明确目标到目标值实施等全部内容。
问题
如何实施最佳工艺?
实施最佳工艺就是通过优化管理,严格执行发酵工艺,将发酵控制在
现在来分析发酵热产生和散失的各因素。
1、生物热Q生物
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 质,将其分解氧化而产生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 成高能化合物(如ATP)提供细胞合成和代谢产物合 成需要的能量,其余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 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
生物热与发酵类型有关
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比厌氧发酵产生的热多 一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 好氧:产生287.2千焦耳热量,
4、温度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同时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 当温度低于30oC时,这种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 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温度达到35oC时,金 霉素的合成几乎停止,只产生四环素。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也 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温 度要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