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集聚与创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路径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1.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1)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
(2)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3)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化。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3)支持创新创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
3.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1)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3)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防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4. 深化产业体制改革(1)完善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优化政府管理。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1. 优化产业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
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涌现出若干引领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支撑,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助力。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
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
一、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一)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通过打造若干特色优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发挥好产业集群对于创新扩散及规模效应作用,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领域创新链,打造若干高质量产业链。
各地围绕本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优产业链,补齐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畅通大循环,把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纳入国内国际大循环中,培育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企业、改革开放的先行企业。
发挥产业链协同创新效应,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问题,打通理顺堵点难点,增强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
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整合创新链,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各地区各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镇域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困境,同时也有着许多出路。
本文将探讨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一、困境1.资源约束在新常态下,资源约束变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诸如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给受到了限制,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
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其资源约束更加明显。
2.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紧迫,但镇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
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而新兴产业的孵化和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3.市场竞争激烈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一些外部因素的干预和变化,使得镇域经济面临着与外部企业的竞争,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4.政策支持不足新常态下,政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的扶持政策已经不再适用,而新的政策支持又需要一定的调整和审慎考虑。
镇域经济的政策支持不足,使得一些企业难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出路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镇域经济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优化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优化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是镇域经济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3.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在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可以通过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
通过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4.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
通过改革,可以打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减少行政审批和管制,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5.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在新常态下应加强对镇域经济的支持。
可以在财政、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领导出席产业推介会发言稿
海信实习报告英文回答:During my internship at Hisense,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in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My mainresponsibilities included conducting market research, analyzing consumer behavior, and ass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ies.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s I gained during my internship was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a market research project. I was tasked wit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on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purchasing habits i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This involved conducting surveys, analyzing sales data, and studying market trends. Through this project,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consumer behavior impacts marketing decisions.Another highlight of my internship was being involved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arketing campaign for aproduct launch.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ideasfor the campaign and assist in creating promotional materials. This hands-on experience allowed me to see the process of bringing a marketing campaign to life, from the initial brainstorming stage to the execution of the campaign.中文回答:在海信实习期间,我有幸在市场部门工作。
全面落实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10月11日,杭州宣布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用积极姿态迎接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
敢喊话“第一”,这份自信,离不开杭州多年来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所取得的积淀。
文 阳作军全面落实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奋进中的青山湖科技城(顾兆明/摄)↑ 东方电气一个“创新梦”事关杭州长远发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一直是浙江和杭州的梦想与追求。
自北京中关村2009年3月获批建设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浙江省及杭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2010年启动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局、会)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当时的杭州,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新兴产业集群突出,“小政府、大服务”管理体制深得民心。
“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民营经济自主创新的扶持引导机制、“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等都为杭州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无论是先天的地理区位,还是后天的先行积累,都具备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条件。
若成功加入示范区行列,这意味着,杭州的创新实践将纳入国家层面,要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将有益于杭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创业创新,从散点向条线、区块扩展,最终覆盖至整个杭州,并成为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先行区,带动全省创新驶入快车道。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期间,李克强总理来浙江和杭州考察,明确同意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迈入快车道。
同年,杭州市参照其他城市特别是深圳的经验,超前谋划,启动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省市两级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度重视。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同志连续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方案。
2014年12月,杭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挂帅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重点工作推进、重要政策制定等。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
状态。
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有别于以往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指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
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这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升级。
中国经济从农业为主的重工业集聚型经济向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转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升级加快。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改革注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进程,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
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它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变化。
- 1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要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积极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制造业在新常态下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中国应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和价值链高端升级。
再次,要发展创新型经济。
创新是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的法治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要推动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中国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城镇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提高,推动人口、资本和技术要素的集聚和流动,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深化开放。
深化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需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市场化,打破行业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体系,推动形成开放、透明、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城镇化发展,深化开放。
只有在这样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并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一、明确产业定位,发挥区域优势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明确产业定位,发挥区域优势。
各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1. 发挥资源优势。
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如能源、矿产、原材料等。
同时,要加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绿色发展。
2.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
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发展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产业,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
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3. 发挥区位优势。
地处交通枢纽、开放前沿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物流、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周边地区产业互补的产业。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动能创新是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优化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
3. 发展新兴产业。
关注前沿技术,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1.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
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提高产业链水平。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3. 发展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
文化创意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意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创意设计、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群体。
在当今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创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文化创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创新驱动型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创意行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传统产业逐渐面临竞争的挑战,而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和创新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次,文化创意行业具有良好的就业效果。
相比于传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创意和个性,鼓励人才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再次,文化创意行业有助于促进内外需的平衡。
传统产业以出口为主,与外需关联密切,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
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文化创意行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创新企业和创新机构,推动了城市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多元化。
二、文化创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创意行业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创意行业推动了创新驱动型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文化创意行业在不断挖掘与文化相关的创意和设计中,推动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社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文化创意行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独创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具个性化的选择。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需求的追求,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
再次,文化创意行业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推动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与立体攻略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与立体攻略谢泗薪;侯蒙【摘要】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为研究背景,在产业集聚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从科技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探索入手,深入剖析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演变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三位一体”攻略方案,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科技服务业立体发展的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gone into a period called the new normal state and under the trend tha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been more influential,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carries on the deeply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According to this,this paper builds a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tructural mode of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state.And then on this basis,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advanced proces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this paper has designed a "trinity" strategic plan of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state,which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e stereoscopic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government,industry and enterprise.【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5页(P171-175)【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结构模式;立体攻略【作者】谢泗薪;侯蒙【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9.23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在现代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投资和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1.2 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这种新阶段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有所不同。
新常态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双重作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质量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动力转换升级、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动力转换和持续增长。
新常态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和把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消费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投资和就业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新常态背景和内涵的解读,以及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的意义在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川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川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川南地区受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川南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对川南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进行研究,对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川南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川南地区包括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内江市和乐山市等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
目前,川南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主。
制造业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是地区的传统特色产业,服务业则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制造业方面,川南地区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产业为主要代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川南地区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
在农业方面,川南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小麦和油菜籽等作物为主要产业,畜牧业则以猪、牛和鸡等为主要畜禽。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劳动力外流问题的加剧,川南地区的农业产业也亟待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服务业方面,川南地区的服务业增长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川南地区的服务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川南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对川南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川南地区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
特别是要加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19•【文号】国办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市场需求下降和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只有通过积极的策略和措施,工业园区才能在新常态下保持持续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需要工业园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苏州工业园区、困难、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挑战、应对1. 引言1.1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使得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这使得工业园区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科技创新不足也是工业园区面临的一大困难,缺乏创新意识和投入,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针对以上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挑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企业产品出口,增加销售收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需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积极面对挑战,谋求发展和壮大。
只有在不断创新和拓展的道路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部分传统产业面临市场萎缩和淘汰,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申论范文_助推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申论范文_助推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申论范文:助推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关键词。
在这个关键时刻,助推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保持经济的行稳致远,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助推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
过度依赖低端产业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同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凸显。
因此,要助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通过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其次,助推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要助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大力强化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助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要助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最后,助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只有让人民满意,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要助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提高人民的获得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报酬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影响机制分析
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影响机制分析作者:于潇续伊特来源:《商业研究》2020年第11期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创新集聚效应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旨在为我国超大城市集聚效应合理匹配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中国超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人口集聚对产业集聚和创新集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负向的中介作用;门限效应分析显示,当中国超大城市产业集聚水平在-0.0637以下,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弱,当城市创新集聚水平超过-0.0637时,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则明显增强。
因此,应从加大城市创新投入力度、突出创新发展,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控制部分产业集聚规模,以促进全社会经济良性且健康发展。
关键词: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0)11-0145-08收稿日期:2020-09-25作者简介:于潇(1968-),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续伊特(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集聚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8BRK024。
一、引言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通知中按照我国城市现有人口发展趋势,将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城市规模标准进行了重新划分,按照人口规模,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6个;除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传统超大城市以外,杭州、西安、武汉等新兴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始终保持着强势增长的态势。
由此可见,我国超大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等资源优势对人口集聚的拉力作用十分明显。
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工作创新要点
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工作创新要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经济要加快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是一种新型模式,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根据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实际情况,分析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创新要点。
胶州市里岔镇耕地面积0.77万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大田蔬菜等,以马铃薯、大白菜为主,设施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马铃薯等。
受传统农业生产思维的影响,当地小农户滥用化肥、农药,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害频发、土壤面源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里岔镇按照农业生产标准化思路,以主要农作物小麦为核心,对全程植保绿色防控和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优选集成,探索通过生产托管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程水肥药一体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构建了“专业服务公司+小农户”的托管服务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现实意义1.1优化农村土地生产与利用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一直面临着劳动力转移、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1]。
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需要更加注重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加快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
借助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土地权仍留在农民手里,根本无须进行土地流转,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直接委托给社会化托管服务组织,让更加专业、高效的人或组织开展农业服务,将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进而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1.2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与生态环保在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生态环保是稳定农业生产、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可以实现集中采购、集成技术、标准作业、统一服务、订单收购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尤其是对于适合大型机械生产作业的区域,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效果非常明显。
不仅可以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增加农户收益,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组织部领导调研产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代表组织部,就近期对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进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部组织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与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基层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讨、查阅资料等方式,我们对我市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二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四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活力不断释放。
二、我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二是产业链条较短,配套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部分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5.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6.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各位领导、同事们,产业发展事关全局,责任重大。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集聚与创新作者:孙蔚敏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F429.9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目标,对于产业集聚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是否能够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社会各界存在较大争议。
创新是新常态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和动力。
因此,研究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300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度的数据,研究了经济新常态下,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中国特色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结果发现,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则产业创新资金投入、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也就越多。
此外发现,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对产业创新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是普遍现象,同一产业或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有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集中发展的趋势。
在发达经济体中,产业集聚往往是企业的自主经济行为,政府仅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在我国,政府推动色彩相对浓厚,改革开放后,各地区为了实现赶超型战略和跨越式发展,均以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方式,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进而引进同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这些产业集聚区长期担当经济增长主战场的角色,对于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目标,对于产业集聚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是否能够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社会各界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有必要对于新形势下产业集聚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创新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是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和动力。
因此,研究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研究产业集聚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并基于300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的新颖数据,实证检验有关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则产业创新资金投入、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也就越多。
此外发现,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水平对产业创新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位处不同区域的产业集聚区在创新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使用包含多种类型产业集聚区的大样本最新权威数据,直接准确地计量经济新常态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中国特色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论具有新颖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结合相关文献,对于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说明数据的有关情况,介绍选取的变量,列明计量模型;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学术界对于产业集聚与创新的关注由来已久,Marshall(1890)对于产业集群的开创性研究就发现,产业集群有助于信息、技术、新思路的传播扩散与应用,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
在后续的研究中,Krugman(1990)、Higgins和Thompson(2002)、Porter(2008)都有过关于产业集聚促进创新活动及技术转移,进而产生竞争优势的论述。
Ciccone(2002)以5个欧洲国家为例,研究发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能够促进要素生产率提高。
Fundeanu和Badele(2014)基于“四叶草”模型,发现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密集产生新知识来带动创业,促进新企业的形成,从而影响区域经济。
Liu和Joyce(2013)研究发现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是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对浙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Wei (2013)研究了河南省和中国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传统产业集群,发现区域和集群创新体系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果庆和罗宏翔(2009)、刘长全(2010)、李耀尧(2013)、李佐军(2014)、程中华和刘军(2015)的几项研究也揭示了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生产效率及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的产业集聚未能促进产业创新,如Zhang(2015)利用中国公司层面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发现地方化经济对于企业产品创新并没有带来积极影响。
这些研究均存在不足。
在研究与产业集聚有关的问题时,直接使用多种类型产业集聚区的大样本统计数据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度量区域产业集聚和发展情况,但由于此类数据较难获取,因而已有研究往往使用企业级别数据或小样本、单一类别的园区数据,无法准确反映中国特色产业集聚的实际情况,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这些研究使用的数据时期偏早,无法反映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特色产业集聚作用和影响。
基于地理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中国特色产业集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影响当地的产业创新水平。
第一,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则集聚区的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协作程度、专业水平也会更高,“外部知识溢出”也就更容易实现。
尽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信息等“可编码知识”的传播已经较少受到地理范围的制约,但是真正能够推动产业创新的“粘性知识”由于专用性较强,且所有者并无较强公开传播的意愿,仍依靠人的面对面互动和相互启发式传播,导致传播范围受地理空间制约。
一个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则越有利于同行业或处于相同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官方或自发组织的研讨会或技术攻关等形式进行私下交流,互相启发,实现“外部知识溢出”,进而直接推动企业创新,并推动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第二,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也就越完善,创新环境更优越,企业创新门槛更低。
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内部,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一般会有意识地逐步引进高技术水平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形成“技术源”,一方面对外源源不断地辐射新技术、新思路,推动集聚区内其他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开发平台,降低创新门槛。
此外,产业集聚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创新人才等关键共性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推动加快创新。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假设为:H0:中国特色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即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则产业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水平越高。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一)数据说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包含了全国产业实力强劲、发展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产业集聚区,包含了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城市集群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园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并授牌,自2009年开始创建,经过7年的创建发展,到2014年已创建300家,可以认为是中国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典型代表,2014年,全国示范基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近1/3,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近1/3。
与一般的产业园区不同的是,工信部明确要求各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必须鲜明突出,主导产业名称需在示范基地在名称中标明,2014年,各示范基地主导产业收入占基地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超过60%。
在示范基地内聚集的企业业务相关性较强,具有较强的专业化色彩,因此可以作为典型的产业集聚区样本进行研究。
2014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与之前历年的经济形势有一定差异。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经济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的影响,不宜选择早期数据。
因而本文使用2014年300家示范基地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基础权威准确。
(二)模型介绍基于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惯例,本文拟采用以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1)(2)(3)其中:RDI为研发经费投入;RDP为研发人员数量;POI为发明专利数量;IAD为产业集聚度;PSP为公共服务水平;INF为信息化水平;EAS和MID为地域虚拟变量,若示范基地位于东部地区则EAS取1,否则取0;若示范基地位于中部地区则MID取1,否则取0。
为消除量纲影响,对非虚拟变量一律取对数处理。
被解释变量:为了准确全面验证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被解释变量选择三个反映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变量,分别是:反映创新资本投入的研发经费投入(RDI),等于示范基地内部全部企业研发支出之和;反映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研发人员数量(RDP),等于示范基地内全部企业研发岗位员工数量之和;反映产业创新成果的发明专利数量(POI),等于示范基地内全部企业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之和。
核心解释变量:由于能够获得示范基地称号的产业集聚区一般是所在地级市内实力最为强劲、示范带动作用最强的产业集聚区,所以地级市内产业集聚于示范基地的程度即可反映当地产业集聚的程度。
因而本文使用示范基地GDP占所在地级市GDP的比重计算产业集聚度(IAD),用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根据王建民和王艳涛(2015)的研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除了产业集聚因素之外,还包括创新环境、区域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本文选取三组控制变量控制这些因素。
包括:第一,公共服务平台(PSP)是基地内企业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地的创新环境,使用基地内的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衡量。
第二,信息化水平(INF)是企业开展创新的重要技术依托,信息化水平高,则可以加快信息交流速度,促进技术加速外溢,该项指标使用基地内接入宽带企业的比例衡量。
第三,所在区域,由于我国地域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在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方面有着明显差异,所以位于不同区域的企业,在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方面也有所差异,本项因素使用基地所在的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度量,东中西部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划分。
实证分析首先计算了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 1所示。
可知:第一,产业集聚度(IAD)与研发经费投入(RDI)、研发人员数量(RDP)和有效发明专利数(POI)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与本文的研究假设一致。
第二,公共服务水平(PSP)与三项反映产业创新的指标也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
第三,信息化水平(INF)与三项创新指标也均为正相关,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信息化水平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并不明显。
其次,使用OLS回归估计计量模型的参数,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 2所示。
三个模型的调整后R2分别为23%、25%和18%,说明模型估计效果良好。
分析三个模型的参数情况,可得以下结论:第一,核心解释变量产业集聚度(IAD)的参数在三个模型中的符号均为正,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在对研发投入经费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回归模型中,更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