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冲灰渣水循环利用的试验研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冲灰渣水循环利用的试验研究
作者:徐兆康
摘要为了达到提高锅炉冲灰渣水的循环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经过运用不同混凝剂对锅炉冲灰渣水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混凝剂沉淀时间短、浊度小,符合排放要求(DB31/199-1997),并可提高水的循环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混凝剂冲灰渣水循环利用
1 引言
我国燃煤锅炉数量大。
锅炉中除尘冲灰渣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其中固体悬浮颗粒往往超标严重,不符合排放要求。
为此,目前许多企业都是以大量的洁净水进行冲洗稀释排放,结果是水的消耗量大,而固体悬浮颗粒的排放总量并未减少。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对上海某钢厂动力分厂的锅炉除尘冲灰渣水进行了测定,并作了大量定性及定量的实验研究[1]。
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混凝剂处理锅炉除尘冲渣系统的废水,能大大降低排放水的固体悬浮颗粒,并可提高水的循环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 目前的状况
目前,该厂5台SHL20-13锅炉的除尘、冲渣水均汇集到1个约20m×7.5m场地分隔成的5个连续多级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每天定时对沉淀池进行污泥清除。
经测试折合每台锅炉水量约200t/h,其中70%~80%为稀释冲洗。
3 试验部分
3.1 仪器和材料
六联搅拌器、50~500mL烧杯、100mL量筒、100mL容量瓶、1~10mL移液管等常规玻璃仪器,台秤,分析天平等。
碱式氯化铝、非离子混凝剂、阴离子混凝剂等。
吸球、锥形瓶、滴定管、回流装置、加热装置、浊度计等。
3.2 试验方法
(1)分别称0.1g碱式氯化铝、非离子混凝剂、阴离子混凝剂溶于水中,移入100mL的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标线,反复振荡,使高分子絮凝剂分散、溶胀并充分溶解熟化[2]。
(2)准备3只50mL烧杯,各加入50mL水样,缓慢搅动烧杯中的水样,并逐滴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此剂量即为最小投加量。
(3)准备9只500mL烧杯,各加入250mL水样,缓慢搅动烧杯中的水样,并逐滴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此剂量即为最小投加量。
在投加混凝剂后,先快搅2min(120~150r/min),然后慢搅15min(40~50r/min)。
(4)试样沉淀10min,测定上清液中的水样浊度。
3.3 结果与讨论
经多次试验,所得的平均值如下(浓度0.1%,水样250mL)。
表1 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的影响
1)选用碱式氯化铝混凝剂,沉淀时间20min。
2)选用非离子混凝剂,沉淀时间10min。
3)选用阴离子混凝剂,沉淀时间10min。
从表1结果可知,选用碱式氯化铝混凝剂沉淀时间长,浊度最大。
采用非离子混凝剂,在沉淀时间与阴离子混凝剂相同的情况下,投加量也相同,而浊度较大。
采用阴离子混凝剂沉淀时间短,浊度小,效果最好。
本试验采用阴离子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确定为0.16mL,能够符合排放要求(DB31/199-1997)。
3.4 经济效果
每月消耗水量:
1000t/h×24h×30d=72万t/月
阴离子混凝剂单价:25000元/t
在250mL水样中投加浓度为0.1%的阴离子混凝剂0.16mL。
则每月使用混凝剂的费用为:
1000t/h×24h×30d×0.1%×25000元/t×(0.16/250)=11520元
增加配备2台水泵电机所耗电每月约4万元(实际目前的3台离心泵扬程50m,流量200m3/h,配备的电机功率45kW,可以延用,能够满足改造的需要)。
目前循环利用的水量大约10%,若按80%的循环利用率计算,则每月节约的水折合为(该厂有自制水厂,每吨水价格为0.4元):
1000t/h×70%×24h×30d×0.4元/t=20.16万元
则每月节约费用15万多元。
目前冲灰渣水长期打开,由于个别锅炉停炉而白白浪费。
如果考虑到经过加强管理,责任到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那么节约的费用更加可观。
4 结论
研究表明,采用阴离子混凝剂处理锅炉除尘冲渣系统的废水,作用于浊水速度快,从而取得了絮凝沉降的良好效果。
能大大降低排放水的固体悬浮颗粒,并可提高水的循环再利用。
可实现全年回用废水605万t,增加效益180万元。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5 参考文献
1 Ward E D,Schroeder D.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Newyork: Mc Graw-Hill Book Company,1977,
168~170.
2 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34~435.
第一作者徐兆康,男,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