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经济(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7 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7 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D.漕运与战争影响其兴衰
结合材料及史实可知,交通运输(漕运)和战争等影响扬州经济的繁荣 与衰败,故选D项; A项没有谈及扬州的衰落,概括不全面,排除;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萧条,北方人民南下,促使扬州更加繁荣,与 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南宋时金兵两次大举南攻而不是辽兵南下,排除C项。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7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主题解读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农业是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仅仅作为农业的 补充而存在。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就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虽 然在个别朝代这一政策有所松动,但是重农抑商的基本基调并未发生变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但其限制了中国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3.(2023·湖南教研联盟模拟)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时间 诗人(词人)
诗(词)
盛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晚唐 徐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晚唐 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代
姜夔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扬州慢》)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
考向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 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 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话题4 盛世余辉——明清时期近代曙光的初露与潜伏着的危机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话题4 盛世余辉——明清时期近代曙光的初露与潜伏着的危机

三、明清时期潜伏的危机 1.14世纪至18世纪60年代的中西对比
中国(明清时期)
西方
总体 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 社会走向衰落;中国社会处于由古 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
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 展。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 建统治渐趋衰落。
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西方少数国家建立起资 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C
3.[2022·河南省非凡联盟高三检测]“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 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 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 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被完全抛弃 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3)赋役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①明中后期不仅开始赋役货币化和货币以银为本位,而且白银流通 量和储存量剧增,货币权力空前增大;从事货币兑换、汇兑和保存的 货币经营业应运而生。 ②信用借贷需求旺盛,不仅生息资本剧增,借贷利率下降趋势出现, 而且农业生产性借贷增多、生息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部分生息资本 向手工业资本转移;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海禁后大量白银 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与早期市场化进程开启 ①在16世纪,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和铸造业、浙江崇德 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 ②以往延续下来的城市、市镇与集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工商 业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前代,工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功能明显上升。 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表明江南早期市镇 化进程已开启。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

K12课件
10
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形成了 “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1)中央: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②扩充监 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 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各司 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 成为地方最 (1)思想:王阳明集心学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
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科技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K12课件
11
(3)特点: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 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 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K12课件
12
1.(视角 明代中央机构变化的特点)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 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 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 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 变化说明( ) 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宋朝时期
➢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
农业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
手工业
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广 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
④“开元盛世”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 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突破
①新制度的确立; 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④民族融合的加强; 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专题概览
考点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①“文景之治”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西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税负和徭役;
✓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
➢ 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明清史(一)、阶段性特征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得、相互关联得立体化认识。

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论题:明清社会鼎盛与危机并存论述:明清社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末期,各方面完善的同时,危机亦逐步显露。

从政治层面看,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是集权政治下皇权发展的顶峰,这是集权政治的鼎盛期。

但是由于废除宰相,使得皇权失去了法理下的制约,为中国社会在近代的转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从经济层面看,玉米、番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伴随着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令的颁布进一步促进的农业、人口的发展,但是却使得小农经济社会的基础更加强化,亦为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阻力。

从思想层面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冲破理学桎梏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但是处于理学、八股取士下的社会,这些思想家的呼声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综上,从集权制度本身看,其自身已经发展趋于完备,但是从历史进步的眼光看,盛世和危机呈现出了一体两面的明清时代。

(二)、高频知识点一、内阁1:产生的根源:集权政治下,皇帝精力、能力无法分配、顾及所造成。

2:特点:始终不是宰相;不能统领六部;有建议无决策;后来权力有所增加。

3:司礼监:起初为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二、商业发展商业市镇的兴起;粮食结构发生变化;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专业化市镇的出现);形成区域性大商帮、会馆;玉米等经济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加;重农抑商程度不断松弛三、手工业发展私营手工业:明中期以来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四:理学VS进步思想1:明清时期,理学不断世俗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进步思想:反对专制、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 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 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 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 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
(4)影响: 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 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②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 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 政治交流。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 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 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 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 资本。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 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 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货币 专项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货币  专项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货币一、单选题1.下图为1937年与1948年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百分比。

其变化原因主要是A.浮动汇率制的确立B.黄金市场投机的泛滥C.金本位体制的崩溃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2.在《水浒传》等明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经济活动频频以白银计费或白银往来。

这种现象表明()A.白银开采能力有效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特征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3.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政府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C.地方割据势力的极度膨胀D.封建统治已走向衰落4.在1933年以前,中国使用的银元和铸币纯度各异,又无严格的银行法限制纸币的发行。

以当地军阀为后盾的银行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创立,它们发行的纸币不是以现金准备而是以枪杆子为后盾,强制投入流通。

这反映出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必要性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紧迫性C.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落后性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危害性5.古代社会,没有货币人们也能够相处,物物交换是重要的形式。

古埃及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拥有大量财富,但货币出现200年以后,古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

这说明A.统治者不支持货币使用B.当时货币铸造技术落后C.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D.物物交换的形式更便利6.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美方提出的“怀特计划”,而不是英方提出的“凯恩斯计划”。

据此可以判断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美国经济实力比英国更有优势C.英美两国结成了战时联盟D.美元代替英镑成为了国际货币7.为了防止黄金储备外流,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其“新经济政策”时,停止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美元实际上与黄金完全脱开挂钩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明清二轮复习

明清二轮复习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 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 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 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的 区别???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 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解析】选C。试题材料从西方人士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延续
至清末的科举制度,作用了“年复一年”“直到”和“死于
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考中又怎么样”等字眼,体现了 作者对清末读书人执着追求科举功名现象的难以理解。据此判 断四个选项,A、B、D表述过于主观或极端,偏离了材料本意,只 有C最符合题意。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 “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 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人物 黄宗羲 顾炎武
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 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
模块四:课堂训练
2.(2013·福建文综·T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 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
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
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 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明代嘉靖时期匠籍制度的改革、 经济的发展为工匠提供了良好发展 条件 2.明代京杭运河的浚通,促进了运河 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一批运 河城市的繁荣 3.清代会馆的分布体现商业发展的 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4.清代农业技术不断深入和普及,农 学思想理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总体上趋向通俗、实用
清时期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的直接推动力量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1)明初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特务统治、 八股取士;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管辖 政 (2)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时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 治 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方 (3)清康熙帝: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抗击沙俄势 面 力,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发展农耕经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但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答案 D 解析 题干显示明代浙江桐乡县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官员敬重有加,而对于出 身举人(科考等级不如进士)的官员则非常轻视,这说明科考功名的高低影 响到了官员在地方上的威望,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 态度不同,并没有说到官员与士绅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张,排除A项;题干仅提 到地方上的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不同,并没有提到他们是否左右地 方政事,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当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有差别,并 不能说明官员出身不同行政能力也不同,且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美洲白银的流入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 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4.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 利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 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 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明清精品课件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明清精品课件

四、对接高考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考查对 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
[解析] 从材料“又仿宋制臵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 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项; 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项正确;内阁 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 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 两项。
项目 背景
内容 议政大臣会议威胁皇权
清朝军
机处
职能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协助皇帝处 理军国大事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 展到顶峰
三、熟记重点
二、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1.农业生产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 ①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
四、对接高考
二、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推行三 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 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
四、对接高考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 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 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 北朝时期由世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 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四、对接高考
考点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向1
从历史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的角度考查 2013山东文综:军机处的职能 2013江苏单科:军机处的职能 2012新课标全国卷:清代政治体制的特征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第五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后内阁出现,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察分为朝觐考察和京察;(3)明朝后期,乡约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4)明政府修筑长城,设置军镇,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都司,进行管辖;(5)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6)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7)乡约主要宣讲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经济与社会生活】(1)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明朝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文化交流与传播】(1)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到中国;昆曲的发展演变。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4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明清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明清政治制度与统治的加强(1)中央①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宦官专权,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②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形成奏折制度,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明清史重点问题导学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明清史重点问题导学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8.明清市民阶层的壮大及其影响
市民阶层概念: “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
的商人与手工业者。明中叶以后,商品 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 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 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 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 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 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 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 染奢靡风气,排除D。
【史料实证】
材料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 功 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 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 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 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 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 占主导地位。《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 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结果
相同点
中国
西欧
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
大西洋、地中海沿岸的自治 城市里产生
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镇和 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学生用

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梳理】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对地方控制;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开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②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炼业(焦碳冶炼)、丝织业(苏、杭)棉织(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制瓷业(五彩、珐琅彩)全面发展。

③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团形成。

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

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说明传统科技还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②思想上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理学有新发展(王阳明心学)并占据了主流地位。

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④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京剧诞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思想文化上:一、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1、李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通史强化训练5 明朝至清朝前期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通史强化训练5 明朝至清朝前期

通史强化训练(五) 明朝至清朝前期一、选择题1.(2022·长沙高三月考)明初,朱元璋规定:“内廷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D )A.君主专制逐渐衰落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解析】材料表明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皇帝大权独揽,防范外朝,但事务繁多不堪,从而重用宦官,故选D项,A项错误;B项“失去”不可能,表述错误;题目问的是背景而非材料本身,C项错误。

2.(2022·吉林市高三二模文综)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导致武将和功勋集团出现断层,文官集团迅速崛起。

明朝没了相权与皇权之争,却出现了严重的文官与皇权之争。

明朝文官集团与皇权矛盾的发展( A )A.助推了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B.使东林党人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C.为后来清军入关提供了契机D.适应了统治集团权力分配的要求【解析】中国古代皇帝将君主权力的一部分赋予宦官,使其干预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根据材料,明代文官集团的崛起威胁到皇权统治,因此皇权借助宦官的力量制约文官维护统治,由此出现了明代中后期宦官擅政的局面,A项正确;东林党人本身属于文官集团,排除B 项;清军入关之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C项;文官集团与皇权的矛盾不属于权力的分配,D 项表述错误。

3.(2022·石家庄市高三三模)下表为明代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表(1贯=1 000文)A.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平等往来B.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D.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解析】据表可知,明朝以远超市场价格进口琉球、暹罗、满剌加等国货物,体现了朝贡贸易的厚往薄来,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即宣扬“天朝上国的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故选D项;朝贡体系下,明朝是宗主国,琉球、暹罗、满剌加是藩属国,不是平等关系,排除A项;远高于市场价格进口货物,耗费了明政府的大量钱财,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民间海外贸易不会以远高于市场价格进口货物,材料是朝贡贸易,排除C项。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赋税制度
明清两朝都实行了一条鞭法,即把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 按田亩多少收税。这种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控制。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通过限制商人的活动、提高商业税率、设立关卡 等措施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形成
明清时期,金融市场逐渐形成,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为商 人提供了投资和融资的平台。
商业政策与税收制度
商业政策的调整
明清政府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不 断调整商业政策,如放宽市场准 入、减轻商税等。
税收制度的改革
明清时期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 改革,如实行“一条鞭法”等, 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课明清时期的经济
汇报人:XX
目录
• 农业经济 • 手工业经济 • 商业经济 •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 经济制度与政策
01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
铁制农具的普及
01
明清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耕作
效率。
耕作技术的改进
02
明清时期,出现了深耕、细作等耕作技术,使得土地利用率得
商税的征收与管理
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征 收和管理商税,确保税收的公正 和有效。
04
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明朝永乐年间起,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 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贸易商品的种类
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商品则以香料、药材、珠宝等为主。

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
二、解读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1)思想:理学仍占主导地位,逐渐僵化;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文 学:明清小说;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风俗画)、 戏曲(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3)传统科技领先世界,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 技著作,但没有实质性飞跃。(医学:《本草纲目》、农书徐光启 《农政全书》;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 (4)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368年 明代
1644年
清代
1840年
1487 年,迪 亚士抵 达好望 角
1517年 马丁路 德《九 十五条 论纲》
1588 年,英 国打败 西班牙 无敌舰 队
1687年, 1688
牛顿 年,
《自然 英国 哲学数 光荣 学原理》 革命
1748年 孟德斯 鸠发表 《论法 的精神》
1764年, 美国 哈格里 1787年 夫斯发 宪法
11、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 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其实施 减少了土地隐漏,增加了财政收入。
12、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 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 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 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影响程度
股“中国热”,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哲学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3.商业 (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 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4.经济政策
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 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及资本转化的进程。
(3)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分散性,不利 于市场的发育,加之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 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
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 来经营工商业。 点拨:中国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富韧性的自我整合机制, 不断扭曲化解异质变革因素,修补完善自身的体制,成为桎梏
解析
答案
明清时期的文 化
考点三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明朝 1.思想方面 (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认为良 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2)李贽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 求个性发展的要求。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
的关系。
⑤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 点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当时经济新现象的主要内容, 它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但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因此,商品经济呈现出发展和制约并存的特征。
点拨
真题例证3 明代的政治中心北移与跨区域贸易
(2015· 课标全国卷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 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 观上
近代化因素发展的巨大障碍。而这又是传统农耕文明衰落,被
远远甩到世界潮流之外的根本症结。
点拨
真题例证4 “海禁”政策前夕的中外贸易 (2014· 课标全国卷Ⅰ,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 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 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经济作物的扩大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解析
答案
2.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制约因素 (1)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导致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
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 经 济 政 策 :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阻 碍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 “ 海

解析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8 借助历史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6· 课标全国卷 Ⅲ , 27)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
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
“ 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 。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4 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清代行商制度 《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
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
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
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D.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
商人群体。
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 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 扩大。
(2)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②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 ③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④“ 一条鞭法 ” 和 “ 摊丁入亩 ” 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
明清时期的经 济
考点二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明朝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
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 的水平。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
√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3 清朝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和白银流入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 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 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 可能是
(1)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朝“ 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二、清朝 1.手工业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进步 (瓷 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商业 晋商和徽商;“闭关锁国”政策。 3.外贸 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4.经济政策 (1)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
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的设置。
2 热考重点深化
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 (1)新经济现象
①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
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③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④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
这一变化反映了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查短 补短 答案
针对练2 明初规定: “ 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
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
日给钞贯”。这说明明代的工匠制度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出现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D.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